CN211899308U - 一种落差式防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落差式防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99308U
CN211899308U CN201922159282.0U CN201922159282U CN211899308U CN 211899308 U CN211899308 U CN 211899308U CN 201922159282 U CN201922159282 U CN 201922159282U CN 211899308 U CN211899308 U CN 2118993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waterproof
side wall
strip
we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5928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宏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ihua Wop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ihua Wop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ihua Wop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ihua Wop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5928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993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993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993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落差式防水系统,包括防水板,所述防水板至少一侧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包括内侧壁、凹面、以及外侧壁,所述内侧壁为所述排水沟靠近所述防水板的一侧,所述外侧壁为所述排水沟远离所述防水板的一侧,所述凹面连接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所述外侧壁的上表面为非浸润表面;所述凹面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孔,所述排水孔通过连接管组件与位于所述排水孔下方的排水主管密封连通;所述防水板未设置所述排水沟的侧边设有第一引流排水结构,所述第一引流排水结构用于将所述防水板上的水引流至所述排水沟内。本发明的落差式防水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且排水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落差式防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房屋的防水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落差式防水系统。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房屋的顶层、各楼层之间、以及外墙的防水工程都是通过严格的防止水流渗漏措施来实现的。其对施工场地、工艺、以及气象的要求较高,尤其是现有的防水堵水材料大多不耐老化、且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方偷工减料的问题,使得现有的防水工程防水年限不长,需要反复进行维修。如此,既浪费资源又达不到理想的防水效果,不仅废料回收困难,其对环境的污染也较严重,资源消耗大且不环保。
同时,由于房屋的排水系统基本都属于隐蔽工程且在施工现场施工,一旦出现质量或老化等问题时很难进行维修,而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多且复杂,所以也很难在施工过程中实现防水工程质量的控制。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且排水效果好的防水系统,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落差式防水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且排水效果好。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落差式防水系统,包括自身防水性能良好的防水板,连接管组件,所述防水板至少防水区域设有非浸润表面,所述防水板在需防水的侧边内或侧边外加工或安装具有一定落差的次排水管网与排水系统连通或密封连接,所述非浸润表面处或附近设有第一防水结构,所述第一防水结构是将渗漏水流直接引流至次排水管网内或将渗漏水流归集到汇水区后再完全排入次排水管网内,所述次排水管网是由防水板内或外的相互密封连接的管道组成,所述渗漏水流是由次排水管网直接排入排水系统。
优先的,所述落差式防水系统,包括防水板,所述防水板至少一侧设有非浸润表面,在排水沟,所述排水沟包括内侧壁、凹面、以及外侧壁,所述内侧壁为所述排水沟靠近所述防水板的一侧,所述外侧壁为所述排水沟远离所述防水板的一侧,所述凹面连接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所述外侧壁的上表面为非浸润表面;所述凹面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孔,所述排水孔通过连接管组件与排水主管密封连通;所述防水板未设置所述排水沟的侧边设有第一引流排水结构,所述第一引流排水结构用于将所述防水板上的水引流至所述排水沟内。
优选的,自身防水性能良好的防水板,连接管组件,所述防水板至少防水区域设有非浸润表面,所述防水板在需防水的侧边内或侧边外加工或安装在防水板自身厚度范围内具有一定落差的次排水管网与排水系统连通或密封连接,所述非浸润表面处或附近设有第一防水结构,所述第一防水结构是将渗漏水流直接引流至次排水管网内或将渗漏水流归集到汇水区后再完全排入次排水管网内,所述次排水管网是由防水板内或外的相互密封连接的管道组成,所述渗漏水流是由次排水管网直接排入排水系统。
优选的,所述第一引流排水结构包括沿所述未设置所述排水沟的侧边设置的组合带,所述组合带包括至少有一组间隔设置的亲水带和非浸润带间隔设置的至少一条亲水带和至少一条非浸润带,所述组合带的两侧以所述非浸润带为宜为宜;所述组合带包括在非浸润表面上安装的至少有一组间隔设置的亲水带和非浸润带。
优选的,连接管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管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管;所述排水孔和所述排水主管之间还设有排水支管,所述排水支管在排水沟的下方且延伸方向与所述排水沟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排水孔与所述排水支管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密封连接,所述排水支管与所述排水主管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组件在自身落差大的防水板中直接将次排水管网与主排水系统连接。
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防水板之间紧密连接,相邻所述两个防水板之间的连接缝隙处设有第二引流排水结构,所述第二引流排水结构用于将漫延至所述连接缝隙的水导流至所述连接缝隙以外。
优选的,所述第二引流排水结构为至少下表面无表面浸润现象的防水条,所述防水条沿所述连接缝隙的延伸方向布置,通过所述防水条覆盖所述连接缝隙和侧边的排水沟。
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渗排水结构为排水沟的内侧壁的防水板上表面和防水条两侧下表面为非浸润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渗排水结构为在相邻两排水沟内侧壁的非浸润上表面与防水条两侧非浸润下表面之间填充柔性非浸润性物质。
优选的,所述第二引流排水结构为用带亲水性导流曲面的导流板沿连接缝隙的延伸方向布置覆盖连接缝隙,用于将漫延至连接缝隙的水导流至连接缝隙以外。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为带开口向下的曲面中部即曲面顶部有非浸润带的亲水性导流曲面的构件。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为两端侧面加工疏水性与亲水性相间隔的组合表面。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为两端侧面加工或安装至少有一组亲水表面和非浸润表面相互间隔的开口向下的弧形引流环。
优选的,所述防水条对应所述连接缝隙的部分高于所述防水条的两侧。
优选的,两个所述防水条的交叠区域夹设有导流条,所述导流条用于将渗入所述交叠区域的水导流至所述交叠区域以外。
优选的,所述第二引流排水结构包括引流件和排水槽,所述引流件覆盖或嵌设于所述连接缝隙处,所述排水槽设于所述引流件的下方;所述引流件用于将渗入所述连接缝隙中的水引流至所述排水槽内。
优选的,所述引流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且总体宽度逐渐变窄各层外侧边缘充分外露的防水盖板、第一亲水导流层、以及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亲水导流层的中部向下设有凸起的滴水线,所述第一防水层及以下交替叠加的各层设置在所述滴水线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引流件包括竖直板,以及设置所述竖直板两侧的引流结构;所述引流结构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二亲水导流层和第二防水层;所述引流结构在竖直板45的两侧交替重叠排列且各层上侧均能充分外露第二亲水导流层和第二非浸润防水层。
优选的,所述排水槽用边沿设有连续的或间断式的卡接结构的堵头、三通堵头、直接、三通接头连接。
优选的,所述堵头、三通堵头、直接、三通接头的接口处安装有非浸润密封垫、亲水引流垫。
优选的,所述防水板与墙面结合处或四周加工台阶,方便对墙面或防水配件的固定。
优选的,所述排水槽的两端加工向下的非浸润尖嘴或在排水槽两端安装或加工亲水性引流件。
优选的,所述防水板与防水盖板接合处及防水盖板加工成相互吻合的V型。
优选的,所述排水沟的两端表面为非浸润表面或为用密封材料封堵的非浸润表面。
优选的,所述排水沟两端排水孔外的底面为外高内低(即两端端头高而中间低斜坡向内倾斜)的斜坡。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组件中各管件的接口可通紧密接触的非浸润表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次排水管网是在集中区域用有2个以上分支接口的接头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落差式防水系统,包括防水板,防水板至少一侧设有排水沟,排水沟包括内侧壁、凹面、以及外侧壁,内侧壁为排水沟靠近防水板的一侧,外侧壁为排水沟远离防水板的一侧,凹面连接内侧壁和外侧壁,外侧壁的上表面为非浸润表面。将外侧壁的上表面设置为非浸润表面,其目的在于防止排水沟内的水流向外浸润。本方案中凹面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孔,排水孔通过连接管组件与位于排水孔下方的排水主管密封连通;由于排水主管位于排水沟的下方,因此,当排水沟内的水流入连接管组件时就会自动产生一定的高度落差,这样的落差式排水结构有利于渗漏水的自动排出。除此之外,为了防止渗漏至防水板上的水沿防水板上未设置排水沟的侧边流出防水板区域,本方案还在防水板未设置排水沟的侧边设有第一引流排水结构,第一引流排水结构用于将防水板上的水引流至排水沟内,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保证渗漏至防水板上的水都能集中至排水沟内排出,保证落差式防水系统的防水、排水效果。
除此之外,本发明提供的落差式防水系统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突破了现有房屋防水工程的技术难关,使防水工程从过去的封闭式防水向堵疏结合的方式发展,大大降低了工程施工难度和生产成本。
2.该系统对施工场地、工艺、以及气象的要求不高,其防水期限长,施工过程无有害物质产生,属于环保型产业,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3.该系统既可以用塑料、橡胶泡沫、复合材料或挤塑板等材料单独进行标准化的型材或预制构件生产,也可以用塑料、橡胶泡沫、复合材料或挤塑板等材料与金属、塑料进行组合从而进行标准化的型材或预制构件生产,上述两种生产方式均能达到理想的防水、隔热效果。
4.该系统可配合太阳能板用于太阳能屋顶的防水、或者用于其它建筑环境的防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所述落差式防水系统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两防水板的拼接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落差式防水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落差式防水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落差式防水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防水板的一种拼接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防水板的一种拼接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所述防水板的一种拼接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所述防水板的一种拼接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所述防水板的一种拼接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所述落差式防水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所述落差式防水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所述交叠区域以及导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所述排水主管的一种结构图;
图15是本发明所述第一引流排水结构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所述落差式防水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所述第一U型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所述第一U型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所述排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所述第二U型堵头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所述第二U型堵头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所述排水槽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所述的第二U型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所述的引流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所述的防水板的一种拼接结构图;
图26为本发明所述的引流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水板、2-排水孔、3-排水支管、4-排水沟、5-连接管组件、6- 排水主管、7-非浸润表面、26-第一引流排水结构、25-组合带、23-亲水带、24- 非浸润带、10-防水条、20-导流条、36-引流件、37-防水盖板、38-第一亲水导流层、39-滴水线、40-第一防水层、34-排水槽、29-第一U型接头、27-挡板、 41-非浸润密封垫、42-亲水引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
如图1至图26所示,发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落差式防水系统,包括自身防水性能良好的防水板1,防水板1至少一侧设有排水沟4,排水沟4包括内侧壁、凹面、以及外侧壁,内侧壁为排水沟4靠近防水板1的一侧,外侧壁为排水沟4 远离防水板1的一侧,凹面连接内侧壁和外侧壁,外侧壁的上表面为非浸润表面7;凹面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孔2,排水孔2通过连接管组件5与位于排水孔2下方的排水主管6密封连通;防水板1未设置排水沟4的侧边设有第一引流排水结构26,第一引流排水结构26用于将防水板1上的水引流至排水沟4内。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落差式防水系统,包括防水板1,防水板1至少一侧设有排水沟4,排水沟4包括内侧壁、凹面、以及外侧壁,内侧壁为排水沟4靠近防水板1的一侧,外侧壁为排水沟4远离防水板1的一侧,凹面连接内侧壁和外侧壁,外侧壁的上表面为非浸润表面7。将外侧壁的上表面设置为非浸润表面7,其目的在于防止排水沟4内的水流向外浸润。本方案中凹面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孔2,排水孔2通过连接管组件5与排水主管6密封连通;由于排水主管6 位于排水沟4的下方,因此,当排水沟4内的水流入连接管组件5时就会在防水板1的自身厚度范围内自动产生一定(或1厘米以上)的高度落差,这样的落差式排水结构有利于渗漏水的自动排出。除此之外,为了防止渗漏至防水板1 上的水沿防水板1上未设置排水沟4的侧边流出防水板1区域,本方案还在防水板1未设置排水沟4的侧边设有第一引流排水结构26,第一引流排水结构26 用于将防水板1上的水引流至排水沟4内,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保证渗漏至防水板1上的水都能集中至排水沟4内排出,保证落差式防水系统的防水、排水效果。
作为优选,可以在防水板1的两侧、三侧、或者四侧均设置排水沟4,降低防水系统的排水压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凹面底部设置多个排水孔2,并通过与排水孔2数量相当的连接管组件5将排水孔2与排水主管6密封连通,从而提高排水沟4的排水速度,防止水流较大时水溢出排水沟4。
更进一步的,可以将排水沟4的两端表面加工成非浸润表面7,或用密封材料将排水沟4的两端直接封堵,并将密封材料的表面加工成非浸润表面7或直接用非浸润密封材料密封,阻止排水沟4中的水流从排水沟4两端流出;为了提高排水沟4的排水效果,可将凹面与排水孔2的连接处加工成具有一定高度差的斜坡,使凹面内的水流能顺利的排入排水孔2。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以在凹面的两端底部设置排水孔2,通过连接管组件5将排水孔2与排水主管6密封连接,进而实现对排水沟4两端的密封,进而提高本发明提供的落差式防水系统的防渗和密封性能。
其中,连接管组件5中各管件的接口可通过螺丝、胶水、热熔、密封圈或紧密接触的非浸润表面7连接,连接管组件5可在加工防水板1预制件时预埋或在加工好后再安装,或在防渗性能良好的防水板1的侧方直接加工孔洞作连接管组件5的一部分。
在防水板1安装时或安装好后,将与排水孔2连通的连接管组件5与排水主管6连通,排水主管6的位置以比排水孔2的位置低,使渗漏水流进入排水沟4后经排水孔2流入连接管组件5再流入排水主管6,最后排入排水系统。
结合图14,在本实施例中,可在排水主管6上用有2个以上分支接口21的接头22连接连接管组件5,便于施工和降低生产成本,将接头22安装在连接管组件5的集中区域即可,同样接头22也可用于两T型或双T型防水板接口处连接两侧的排水沟4,既降低生产成本又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第一引流排水结构26可以用组合带25代替,组合带25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一条亲水带23和至少两条非浸润带24,组合带25的两侧为非浸润带24。
使用过程中,由组合带25中的非浸润带24阻止水流向防水板1的其他侧边(未设置排水沟4的侧边)流动,由亲水带23将越过非浸润带24的水流引流到排水沟4中,防止水流从防水板1未设置排水沟4的侧边流出。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也可将防水板1未设置排水沟4的侧边先加工成非浸润表面7,再在该非浸润表面7上设置如图15所示的第一引流排水结构26(即,上述的组合带25),将防水板1其它侧边的水流引流到排水沟4 中。
作为优选,连接管组件5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管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管;排水孔2和排水主管6之间还设有排水支管3,排水支管3的延伸方向与排水沟4的延伸方向平行;排水孔2与排水支管3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密封连接,排水支管3与排水主管6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密封连接。
其中,排水孔2、排水支管3、排水主管6与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之间可以通过螺丝、胶水、热熔、密封圈或紧密接触的非浸润表面7连接。
优选的,相邻两个防水板1之间紧密连接,相邻两个防水板1之间的连接缝隙处设有第二引流排水结构,第二引流排水结构用于将漫延至连接缝隙的水导流至连接缝隙以外。
优选的,第二引流排水结构为防水条10,防水条10沿连接缝隙的延伸方向布置,通过防水条10覆盖连接缝隙。
如图6所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安装时,将两侧设有排水沟4的防水板1紧密的铺装在承重墙或承重物上,在相邻排水沟4上铺设比两排水沟4 更宽的,至少下表面无表面浸润现象的防水条10(防水条10可以为防水板1材或防水卷材)将两排水沟4完全覆盖,并使防水条10两侧下表面尽量与排水沟4内侧壁的防水板1上表面紧密贴合或适当密封防止水流快速流入排水沟4中,降低两防水板1连接处的排水沟4的排水任务。为了提高防水效果,也可将排水沟4内侧壁的防水板1上表面和防水条10两侧下表面加工成非浸润表面7,或将更多的表面加工成非浸润表面7,将非浸润表面7相互紧贴后更好的阻止水流进入排水沟4中。
更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防水效果,可在相邻两排水沟4内侧壁的非浸润上表面和防水条10两侧非浸润下表面之间填充表面为非浸润性的橡胶、塑料、纤维、织物、海绵、塑料泡沫等柔性非浸润性物质,使排水沟4内侧壁的非浸润上表面与防水条10两侧非浸润下表面更好贴合并阻止水流和泥沙进入排水沟4。
当相邻两个防水板1连接处只有一条排水沟4时,防水条10比一条排水沟 4更宽、能完全覆盖排水沟4就行。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防水效果,可以使防水条10对应连接缝隙的部分高于防水条10的两侧,形成中间部分高两侧低的斜坡,使水流不能沿防水条10的下表面从一个防水板1蔓延至与之相邻的另一防水板1,或者从防水条10的两端流至防水板1外部。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当两个防水板1连接处存在两个排水沟4时,可使排水沟4外侧壁较内侧壁加高,从而使防水条10对应连接缝隙的部分高于防水条10的两侧,阻止水流从防水条10的上表面两侧向中间流动。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当两个防水板1连接处存在两个排水沟4时,不得使排水沟4外侧壁低于内侧壁,从而使防水条10自身形成凹坑,防止水流在防水条10的上表面形成积水而影响防水效果。
作为优选,如图13所示,可以在两个防水条10的交叠区域夹设导流条20,导流条20用于将渗入交叠区域的水导流至交叠区域以外。
具体的,为了提高防水效果和施工速度,将两个防水条交叠区域的表面加工成非浸润表面,并在交叠区域内部夹设导流条20,使渗入交叠区域内的水流能沿导流条20流到交叠区域的外部,阻止水流进入两防水条10之间的交叠区域,从而影响防水效果,或将导流条20的两端伸入排水沟4的上方,直接将渗入交叠区域内的水流引流到排水沟4中。
优选的,导流条20可以是亲水性材料。更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导流效果,导流条20可用图15所示的亲水带23和疏水带24相互间隔的组合带25,将渗进两防水条10之间的交叠区域的水流导流到交叠区域外部或排水沟4中。
优选的,第二引流排水结构为亲水性导流曲面13,导流曲面13沿连接缝隙的延伸方向布置覆盖连接缝隙,第二引流排水结构用于将漫延至连接缝隙的水导流至连接缝隙以外。
结合图7,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在两防水板的连接缝隙上方用带开口向下的曲面中部即顶部有非浸润带的亲水性导流曲面13的导流板14代替防水条10,使渗漏水流不能进入连接缝隙内部。具体的,导流曲面中部(即连接缝隙的正上方)设有非浸润带,非浸润带的存在使得渗水不会漫延至导流曲面中部并漫延至对侧曲面。
结合图8,在本实施例中,也可用具有非浸润表面的预制件15代替防水条,使渗漏水流不能进入相邻防水板的连接缝隙。
结合图9,在本实施例中,也可用柔性的非浸润性的防水材料包裹预制件 17代替防水条10,使渗漏水流不能进入相邻防水板的连接缝隙。
结合图10,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两防水板的连接缝隙上方用带两个开口向下的导流曲面13的导流板18代替防水条10,使渗漏水流不能进入相邻防水板的连接缝隙,并提高导流板18的支撑能力。带两个开口向下的导流曲面13 的导流板18也可由两个带开口向下的导流曲面13的导流板14拼接而成。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防水效果,可将导流板18的两端侧面加工成疏水性与亲水性相间隔的组合表面,使水流不能进入导流板18两端的中间区域。更进一步的,还可以在导流曲面13的端部侧面加工至少有一组亲水表面11和非浸润表面7相互间隔的开口向下的弧形引流环,或安装或粘贴至少有一组亲水带23和非浸润带24相互间隔的开口向下的弧形或V型组合带25,将漫延至导流曲面13端部的渗漏水流导流至连接缝隙以外。
结合图11,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竖立墙面与防水板1的结合强度,可将防水板1与墙面结合处加工成较低的台阶19,使竖立墙面镶嵌在两防水板的台阶19中,防止竖立墙面移动。
结合图12,当防水板1四面都有竖立墙面时,可在防水板四周都加工较低的台阶19。
在本实施例中,四周较低的台阶19也可加工成四周较高的台阶19。
同样,四周都加工较低台阶19的防水板1也可用于所有使用环境和条件,便于防水条10、导流板14、预制件15、包覆预制件17、导流板18的安装和固定。
进一步的,为了降低防水板的重量,可在防水板的合适部位加工减重孔8。
结合图16,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在T型或双T型防水板1侧边的排水沟的下方直接密封安装连接管组件,使连接管组件的加工或安装更方便。
在本实施方案中,当连接管组件的落差足够大、渗漏水流在连接管组件的落差下能完全自动排出时,可只保留排水支管3与排水主管6之间的一种管道即可,并直接将相邻排水管道相互连通后与排水系统连通或连接,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第二引流排水结构可以包括引流件36和排水槽 34,引流件36嵌设于连接缝隙处,排水槽34设于引流件的下方;引流件36用于将渗入连接缝隙中的水引流至排水槽34内。
在本实施例中,引流件36可以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且总体宽度逐渐变窄的防水盖板37、第一亲水导流层38、以及第一非浸润防水层40;第一亲水导流层的中部向下设有凸起的滴水线39,第一非浸润防水层40及以下各层设置在滴水线的两侧。
具体的,结合图24,引流件36可以是引流件36在防水性能良好的防水盖板37的下方安装或粘贴以柔性易变形为宜的第一亲水导流层38,第一亲水导流层38的中间部位宜加工成向下凸起的滴水线39,第一亲水导流层38的宽度宜较防水盖板37窄,在滴水线39的两侧安装或粘贴第一非浸润防水层40,第一非浸润防水层40的两侧比第一亲水导流层38的宽度窄,使第一亲水导流层38 和第一非浸润防水层40的两侧边缘的下表面充分外露,形成第一亲水导流层38 和第一非浸润防水层40的外侧边缘逐级内缩,使第一亲水导流层38和第一非浸润防水层40的两侧边缘能与防水板1之间的连接缝隙充分接触。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结合使用需求,在防水盖板下方交叠设置多层第一亲水导流层和第一非浸润防水层,通过各第一非浸润防水层40将中间滴水线39附近的的各第一亲水导流层38完全分开,防止各第一亲水导流层38的滴水线39相互接触而影响防水效果。第一非浸润防水层40和第一亲水导流层38交替叠加、层数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如图25所示,将各防水板1的上表面四周的合适宽度加工成与防水盖板37 宽度的一半相当或略宽为宜的非浸润表面,将各防水板1间预留适当间距安装在一起,在防水板的连接处安装如图19所示的V型或U型排水槽34,将与排水管6连通的连接管组件5的上端与排水槽34的底部连通,位于排水槽34下方的防水板之间的连接间隙可用混凝土或合适的胶粘材料填充;将引流件36的两侧紧贴在防水板1上表面的非浸润表面7上,将引流件36的滴水线39摆放在排水槽34的正上方。为了提高防水效果,可用非浸润性柔性材料将引流件36 与防水板1的连接处适当密封,也可将防水盖板37与防水板两侧的接触面适当加宽,使防水盖板37的两侧能与防水板紧密接触(优选防水板与防水盖板接触的侧面为非浸润表面),或将盖板37两侧的非浸润性背水面适当加工厚,使盖板37的两侧能与防水板[1]的非浸润性表面紧密接触,阻止水流过多进入连接缝隙,降低引流件36的导流排水压力。
两相邻的排水槽34可用图17所示的上下有夹层30、中间有连接孔31的第一U型接头29连接。更进一步的,在用图17所示的第一U型接头连接的同时,也可用图18所示的一端有挡板27的第一U型堵头28将排水槽34的两端封闭。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也可用图23所示的两端安装有非浸润密封垫41、亲水引流垫42、且边沿设有卡接结构43的第二U型接头连接,非浸润密封垫41 和亲水引流垫42可根据实际需要任选其一或二者都安装;其中,非浸润密封垫安装在U型接头的两端的最外侧。进一步的,卡接结构可以沿整个第二U型接头的边沿设置;例如,可以是沿整个边沿内侧设置的卡线。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如图21所述的一端设有挡板27的第二U型堵头32将排水槽34的两端封闭,可在第二U型堵头32的底部加工排水口33方便管件的连接安装。
更进一步的,可将第二U型堵头32的边沿设有卡接结构43、接口处安装有非浸润密封垫41、亲水引流垫42,非浸润密封垫41和亲水引流垫42可根据实际需要任选其一或二者都安装;其中,非浸润密封垫安装在U型堵头的接口处。进一步的,卡接结构可以沿整个第二U型堵头的边沿设置;例如,可以是沿整个边沿内侧设置的卡线。
如图22所示,可在排水槽34与连接管组件5的连接处加工向下的非浸润尖嘴35,或在排水槽34两端安装或加工亲水性引流件并伸入连接管组件5中,使渗漏水流直接流入连接管组件5中。
更进一步的,为提高防水导流效果,可将两防水板交界处的的边缘加工成内高外低的斜坡(此处,靠近防水板本体的一侧高于远离防水板本体的一侧),把防水盖板37也加工成对应的斜坡,两斜坡拼接成为V型,使第一亲水层38 在有坡度的条件下,导流效果更好。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引流件可以包括竖直板45,以及设置竖直板两侧的引流结构;引流结构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二亲水导流层3811和第二非浸润防水层4011。(是文件编写需要)
结合图26,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将两防水板1交界处的侧面加工成非浸润表面,引流件36在竖直板45的两侧交替重叠加工、粘贴或安装第二亲水导流层3811和第二非浸润防水层4011,并使的各第二亲水导流层3811和第二非浸润防水层4011均能能充分外露并能与防水板1侧面的非浸润表面紧密接触,第二非浸润防水层4011中下部将各亲水性导流层3811相互隔开;可在竖直板45 的上方可加工横向挂板44,将挂板44挂靠在相邻防水板的连接缝隙的上表面,防止引流件36下滑。
在本实施方案中,除排水沟4与连接管组件5、排水主管6,或排水沟4与连接管组件5、排水支管3以及排水主管6组成排水落差或水柱的防水结构和配件外,其它的防水方法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提及的防水方法,凡其它合适的防水方法能适用落差式的防水方法如堵引式表面能防水系统、增压式表面能防水系统、虹吸式防水系统等均可适用。
本发明中的非浸润表面包括疏水性表面、无表面浸润现象的亲水性表面和无表面浸润现象的中性表面,但以疏水性表面为宜;非浸润物质、件或条等包括疏水性物质、无表面浸润现象的亲水性物质和无表面浸润现象的中性物质,但以疏水性物质为宜。
本发明中的亲水是指以有表面浸润、吸附和虹吸作用的亲水性表面为宜;亲水物质或亲水带、亲水导流条或件等以有表面浸润、吸附和虹吸作用的亲水性物质为宜。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落差式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板,所述防水板至少一侧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包括内侧壁、凹面、以及外侧壁,所述内侧壁为所述排水沟靠近所述防水板的一侧,所述外侧壁为所述排水沟远离所述防水板的一侧,所述凹面连接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所述外侧壁的上表面为非浸润表面;
所述凹面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孔,所述排水孔通过连接管组件与位于所述排水孔下方的排水主管密封连通;
所述防水板未设置所述排水沟的侧边设有第一引流排水结构,所述第一引流排水结构用于将所述防水板上的水引流至所述排水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差式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排水结构包括沿所述侧边设置的组合带,所述组合带包括间隔设置的亲水带和非浸润带间隔设置的至少一条亲水带和至少一条非浸润带,所述组合带的两侧为所述非浸润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差式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管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管;
所述排水孔和所述排水主管之间还设有排水支管,所述排水支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排水沟的延伸方向平行;
所述排水孔与所述排水支管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密封连接,所述排水支管与所述排水主管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差式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防水板之间紧密连接,相邻所述两个防水板之间的连接缝隙处设有第二引流排水结构,所述第二引流排水结构用于将漫延至所述连接缝隙的水导流至所述连接缝隙以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差式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排水结构为防水条,所述防水条沿所述连接缝隙的延伸方向布置,通过所述防水条覆盖所述连接缝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落差式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条对应所述连接缝隙的部分高于所述防水条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落差式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防水条的交叠区域夹设有导流条,所述导流条用于将渗入所述交叠区域的水导流至所述交叠区域以外。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差式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排水结构包括引流件和排水槽,所述引流件嵌设于所述连接缝隙处,所述排水槽设于所述引流件的下方;
所述引流件用于将渗入所述连接缝隙中的水引流至所述排水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落差式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且宽度逐渐变窄且两侧能与防水面接触的防水盖板、第一亲水导流层、以及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亲水导流层的中部向下设有凸起的滴水线,所述第一防水层或第一防水层以下各层设置在所述滴水线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落差式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件包括竖直板,以及设置所述竖直板两侧的引流结构;
所述引流结构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二亲水导流层和第二防水层。
CN201922159282.0U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落差式防水系统 Active CN2118993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59282.0U CN211899308U (zh)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落差式防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59282.0U CN211899308U (zh)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落差式防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99308U true CN211899308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99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59282.0U Active CN211899308U (zh)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落差式防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993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77496B (zh) 一种堵疏式防水系统
BG63050B1 (bg) Система за образуване на водонепропусклива предпазна обшивка върху стената на хидравлична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и метод за изграждането й
CN202493277U (zh) 隧道渗、漏水预防性收集系统
CN211446885U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防水结构
CN211899308U (zh) 一种落差式防水系统
CN110905138A (zh) 一种连体堵引式防水系统
CN212078275U (zh) 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
CN110984484A (zh) 一种落差式防水系统
CN213014510U (zh) 组合式表面能防水系统
CN110905137B (zh) 一种堵引式防水系统
CN218713857U (zh) 一种防护排水异形片虹吸排水槽
CN110905133A (zh) 一种分区堵引式防水系统
CN110905132B (zh) 一种虹吸式防水系统
CN115717457A (zh) 组合式表面能防水系统
CN211873595U (zh) 一种堵引式防水系统
CN110905139A (zh) 一种泄压式防水系统
CN212295368U (zh) 一种分区堵引式防水系统
CN212295379U (zh) 一种泄压式防水系统
CN212656478U (zh) 自排式表面能防水系统
CN217480638U (zh) 防渗水的建筑物排水系统
CN114775919A (zh) 泄压式防水技术
CN214941148U (zh) 装配式组合表面能防水系统
CN212295369U (zh) 一种虹吸式防水系统
CN212835698U (zh) 堵引式表面能防水系统
CN112922244A (zh) 一种堵引式表面能防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