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98687U - 一种自动补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补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98687U
CN211898687U CN202020421480.XU CN202020421480U CN211898687U CN 211898687 U CN211898687 U CN 211898687U CN 202020421480 U CN202020421480 U CN 202020421480U CN 211898687 U CN211898687 U CN 2118986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torage tank
pipe
water storage
valv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2148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先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Rongquanhui Concre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Rongquanhui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Rongquanhui Concre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Rongquanhui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2148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986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98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986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oat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水循环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中设置有纵隔板,所述纵隔板上端边沿与两侧分别与储水箱的顶部、内侧密封固定,所述纵隔板与储水箱的底部有之间有间隔,所述纵隔板所在的高度位置将储水箱内部分隔形成缓存区以及流通区,所述储水箱在流通区的上方开设有人孔;所述储水箱在缓存区一侧上部设置有用于储水箱进水的自动进水阀以及真空泵,所述流通区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本实用新型能在储水箱排水的过程中缓存有足够的水量,能缓解现有储水箱供水不足的状况。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补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水循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补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混凝土搅拌站生产过程中,制作混凝土、清洗制作混凝土的器械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同时,在制作、搬运混凝土的过程中常常有混凝土遗留在搅拌站、地面上,因此对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搅拌车或站内地面需要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需要使用集水箱预先储存大量的水。
现有公告号为CN202689094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参见图1,自动补水装置连接设置在进水管1的任一出水管口上,包括储水箱2、单向阀3、补水管4和液位浮球5,所述单向阀3固定在进水管1的出口端,所述单向阀3内设置有阀芯6,阀芯6根据进水管1中的水流量大小进行自动调节;出水管7与进水管1连通;橡胶软密封8与储水箱2相连通。进行对储水箱2进行补水时,进水管1里的水通过补水管4自动流到储水箱2中,由进水管1对储水箱2进行自动补水;自动补水时,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在液位浮球5控制下自动关闭;当水位下降一定程度时,则自动为储水箱2自动补水。使用储水箱2中的水时,阀芯6开启,储水箱2中的水经过橡胶软密封8后,通过单向阀3进入到出水管7中排出,由储水箱2实现连续正常供水,因而储水箱2的设置有储存水、补水的作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用水的量大且持续进行时,储水箱中的水消耗较快,当储水箱中的水用尽后,由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对储水箱的补水是通过进水管进行补水的,当需要连续用水时,储水箱即使在连续进水的情况下也容易使得水量下降至较低的水位,从而出现供水不足的情况,在此情况下需要等待储水箱重新注入足够的水量才能继续使用,供水不够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补水装置,能在储水箱排水的过程中缓存有足够的水量,能缓解现有储水箱供水不足的状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中设置有纵隔板,所述纵隔板上端边沿与两侧分别与储水箱的顶部、内侧密封固定,所述纵隔板与储水箱的底部有之间有间隔,所述纵隔板所在的高度位置将储水箱内部分隔形成缓存区以及流通区,所述储水箱在流通区的上方开设有人孔;所述储水箱在缓存区一侧上部设置有用于储水箱进水的自动进水阀以及真空泵,所述流通区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纵隔板将储水箱分割形成了缓存区以及流通区,并且缓存区内部密封,通过纵隔板与储水箱底部之间的间隙连通,因此自动进水阀能都够往储水箱内部灌水,并且真空泵能对缓存区顶部的空气抽真空,使得缓存区顶部的压强小于流通区东部的压强;由于流通区通过人孔与大气压连通,因此在大气压的压力作用下,由于缓存区顶部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因此大气压将流通区的水压向缓存区,使得缓存区的水位高于流通区的水位,而排水管设置在流通区的底部,因此流通区部分的水位下降至一定程度时,受到缓存区的水体重力的作用,缓存区的部分水通过纵隔板的底部流至流通区中,实现流通区的自动补水;同时,由于缓存区的水位下降,至自动进水阀以下,自动进水阀开始进水,使得储水箱能够在储水箱内部水量充足的情况下实现自动补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自动进水阀包括进水管、阀室以及出水管;所述阀室的顶部与进水管连通,所述阀室的底部与储水箱连通;所述出水管与进水管之间设置有隔断板,所述出水管与进水管相连通,所述隔断板下方设置有用于控制进水管、出水管以及阀室之间相互隔断或连通的隔膜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管可以与自来水管道连通,实现供水;阀室内的隔膜组件能够控制进水管以及出水管之间的连通;隔断板设置在进水管以及出水管之间,能够与隔膜组件配合,实现自动进水阀的自动补水或停止进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隔膜组件包括翘板,所述翘板一端转动连接于阀室内的一侧,所述翘板上表面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贯穿于阀室顶部且连接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可上升至与隔断板抵接并且此时橡胶塞与进水管以及出水管端口抵接,所述活动杆在橡胶塞与阀室顶部之间套接有弹簧;所述翘板的下表面铰接有浮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阀室与储水箱连通,因此储水箱内的水位达到阀室的高度位置时,浮球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并且与翘板抵接,使得翘板上表面的活动杆带动橡胶塞上升,橡胶塞与隔断板抵接并且将进水管以及出水管封闭,使得进水管的水不能流到出水管中,因此自动进水阀停止进水;当水位下降使得浮球不在漂浮状态,浮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降,带动翘板上的活动杆下拉,使得橡胶塞下降,从而使得进水管与出水管处于连通状态,因此进水管的水能经过出水管流向储水箱内,实现自动补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阀室底部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与阀室底部连通,另一端与缓存区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阀室与连通管的连通设置下,出水管的水与流入阀室的水不易产生干涉,保证了阀室的浮球升起是因为储水箱的水位上升,而不是进水管的水冲进阀室导致阀室的水位上升,因此提高了阀室水位判断储水箱水位的精确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浮球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阀室底部开设有过孔,所述过孔与连通管连通,所述限位杆贯穿于过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的设置能使得浮球的位置不易发生偏移,使得浮球的升降更稳定,不易与阀室内部的侧壁产生接触而导致浮球卡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储水箱在流通区的上部连通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连接有水泵,所述抽水管在水泵与储水箱之间设置有手动水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通过人工控制手动水阀,使得抽水管在水泵的驱动下能将水抽向储水箱内,实现储水箱的快速进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储水箱内部设置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倾斜设置,所述引流板倾斜的下端朝向抽水管所在的储水箱内侧壁设置,所述引流板所在的高度位置与抽水管与储水箱的连接处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流板能起到将抽水管抽起来的水拦截并且引导水流沿着储水箱的内壁向下流的作用,减少进水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以及进水过程中水流对纵隔板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储水箱在流通区的一侧竖直设置有水位观察柱,所述水位观察柱一端与流通区的底部连通,所述水位观察柱的另一端朝向储水箱的顶部,并且开设有通气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位观察柱与流通区相连通,由连通器的原理可知,水位观察柱的水位与流通区的液面位置保持同一高度,因此工作人员能及时注意到储水箱内部的液面位置变化,能及时对储水箱进行补水操作,同时能了解自动进水阀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在真空泵以及大气压的作用下,储水箱内一部分水能储存在缓存区中,并且流通区的水位下降时,缓存区中的水能及时流向流通区,实现对流通区的水进行补充,同时缓存区能通过自动进水阀补水,使得在储水箱排水的过程中缓存有足够的水量,能缓解现有储水箱供水不足的状况;
自动进水阀能根据储水箱内液面位置的高度来控制橡胶塞的上升或下降,从而控制水流在自动进水阀内的流通,实现储水箱的自动补水;
水位观察柱的水位与流通区的水位保持一致,因此使得工作人员能直观地观察到储水箱内部的液面位置变化,能及时对储水箱进行补水操作,或了解自动进水阀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自动补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自动补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自动补水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沿图2中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自动进水阀的剖视图(停止进水状态)。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自动进水阀的剖视图(正在进水状态)。
附图标记:1、储水箱;101、人孔;11、纵隔板;111、缓存区;112、流通区;12、引流板;13、排水管;131、排水阀;14、抽水管;141、水泵;142、手动水阀;15、水位观察柱;151、通气口;16、真空泵;2、自动进水阀;21、进水管;211、隔断板;22、出水管;23、阀室;231、过孔;232、连通管;24、隔膜组件;241、翘板;242、活动杆;243、橡胶塞;244、弹簧;245、浮球;246、限位杆;247、空腔;248、连杆;249、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包括储水箱1,储水箱1焊接或螺丝连接有纵隔板11。具体地,纵隔板11上端边沿与两侧分别与储水箱1的顶部、内侧密封固定,使得从隔板与储水箱1连接的部位保持较好的气密性。
参照图2、图4,纵隔板11的底端边沿与纵隔板11所在的高度位置将储水箱1内部分隔形成缓存区111以及流通区112,并且纵隔板11与储水箱1的底部有之间有间隔,使得缓存区111以及流通区112的下方有个公共区域,缓存区111以及流通区112之间通过储水箱1通过公共区域连通。
储水箱1在流通区112的上方开设有人孔101;人孔101能与储水箱1外连通,使得流通区112与储水箱1外的大气压相一致。储水箱1在缓存区111一侧的上部设置自动进水阀2以及真空泵16,流通区112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13,需要使用储水箱1内的水时,排水管13用于排放储水箱1内的水。
上述的自动进水阀2用于与自来水管连接,并且可以在水位下降到达一定程度时自动补水,水位达到自动进水阀2时停止补水。上述的真空泵16能将缓存区111中的空气抽空,使得缓存区111上部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因此当储水箱1进水并且当水位高于公共区域时,在大气压以及真空泵16的作用下,储水箱1内的水被压向缓存区111,使得缓存区111的水位高于流通区112内的水位,而排水管13只安装在流通区112的底部,当流通区112内的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流通区112的大气压强小于缓存区111的水压,因此缓存区111中的水经过公共区域流向流通区112中,使得流通区112中的水位上升,最终达到流通区112与缓存区111两侧的压力平衡,因此流通区112的水位能维持在排水管13以上,排水管13能够连续供水,这样设置的储水箱1内始终有水,因此不需要等待储水箱1重新注入足够的水量才能继续使用,其供水较为方便。
参照图4、图5,具体地,自动进水阀2包括进水管21以及出水管22;进水管21用于与自来水管连通,出水管22与储水箱1的缓存区111连通。自动进水阀2还包括阀室23,阀室23的顶部与进水管21连通,阀室23的底部与储水箱1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管21竖直设置,并且进水管21的下端口朝向阀室23设置;出水管22呈“匚”状,出水管22的上端口的轴心与进水管21的轴心相互垂直并且相交,出水管22的下端口与缓存区111连通;进水管21的下端延伸至出水管22的上端口中形成隔断板211,隔断板211只遮挡了出水管22的上端口的一部分,使得出水管22与进水管21相连通;隔断板211下方设置有隔膜组件24,隔膜组件24用于控制进水管21、出水管22以及阀室23之间相互隔断或连通。
进一步地,上述的隔膜组件24包括翘板241,翘板241一端穿设有连杆248,连杆248水平设置,并且连杆248的两端伸出于翘板241,并且连杆248与阀室23内相对的两侧壁转动连接,实现翘板241能以一端为旋转轴心,另一端在阀室23内部上下转动。翘板241的上表面焊接或一体成型有活动杆242,阀室23的顶部开设有开孔249,活动杆242贯穿于阀室23顶部的开孔249,并且活动杆242伸出开孔249的一端套设或螺栓连接有橡胶塞243;翘板241的下表面通过铰链铰接有浮球245,浮球245内部带有空腔247,空腔247密闭设置,使得浮球245具有较好的浮力。浮球245可呈圆柱状或球状,本实施例中的浮球245呈圆柱状。
参照图4、图6,当储水箱1的水位达到能进入阀室23,使得浮球245浮起时,翘板241位于水平状态,活动杆242与开孔249同轴,并且橡胶塞243达到最高位置,此时橡胶塞243与隔断板211抵接;同时橡胶塞243与进水管21的下端口以及出水管22的上端口抵接,因此进水管21与出水管22互不连通;此时自动进水阀2停止进水。当水位下降时,浮球245失去了浮力,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坠,翘板241一端相对于铰接的一端向下运动,活动杆242带动橡胶塞243向下转动,橡胶塞243远离隔断板211,使得进水管21与出水管22之间连通,自动进水阀2对储水箱1补水。由于橡胶塞243在跷板的带动下不是垂直向下运动,而是相对于竖直方向产生一定的偏移,因此进水管21的水能从橡胶塞243与进水管21之间得间隙流向开孔249,对翘板241产生压力,使得翘板241保持倾斜的状态,进一步使得橡胶塞243远离隔断板211,从而使得水流能顺利地从进水管21流向出水管22,实现储水箱1的进水。
进一步地,活动杆242在橡胶塞243与阀室23顶部之间套接有弹簧244;当水位达到能使浮球245上浮时,弹簧244能更好地恢复形变,使得橡胶塞243与隔断板211抵接,从而加快进水管21与出水管22阻断的速度。
进一步地,阀室23底部设置有连通管232,连通管232的一端与阀室23底部连通,另一端与缓存区111连通,连通管232的设置使得进水管21的水不易流进阀室23,出水管22的水与流入阀室23的水不易产生干涉,保证了阀室23的浮球245升起是因为储水箱1的水位上升,而不是进水管21的水冲进阀室23导致阀室23的水位上升,因此提高了阀室23水位判断储水箱1水位的精确度。
进一步地,浮球245的底部一体设置有限位杆246,阀室23底部开设有过孔231,过孔231与连通管232连通,限位杆246贯穿于过孔231。限位杆246的设置能使得浮球245的位置不易发生偏移,使得浮球245的升降更稳定,不易与阀室23内部的侧壁产生接触而导致浮球245卡住,保证浮球245能在竖直方向上升降。
参照图1、图4,进一步地,储水箱1在流通区112的上部连通有抽水管14,抽水管14连接有水泵141,抽水管14在水泵141与储水箱1之间设置有手动水阀142。如此设置,能通过人工控制手动水阀142,使得抽水管14在水泵141的驱动下能将水抽向储水箱1内,实现储水箱1的快速进水。
进一步地,储水箱1内部焊接或螺栓连接有引流板12,引流板12倾斜设置,并且引流板12倾斜的下端朝向抽水管14所在的储水箱1内侧壁设置,引流板12所在的高度位置与抽水管14与储水箱1的连接处一致。当抽水管14的水流进储水箱1时,引流板12能将抽水管14抽起来的水拦截,并且引导水流沿着储水箱1的内壁向下流,从而减少进水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以及进水过程中水流对纵隔板11的冲击。
进一步地,储水箱1在流通区112的一侧竖直设置有水位观察柱15,水位观察柱15呈透明或半透明设置,水位观察柱15一端与流通区112的底部连通,水位观察柱15的另一端朝向储水箱1的顶部,并且水位观察柱15的另一端开设有通气口151。水位观察柱15与流通区112相连通,由连通器的原理可知,水位观察柱15的水位与流通区112的液面位置保持同一高度,因此工作人员能及时注意到储水箱1内部的液面位置变化,能及时对储水箱1进行补水操作,同时能了解自动进水阀2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水位观察柱15的上端高于储水箱1的上端。如此设置,当流通区112的水位较高时,水不易从水位观察柱15的连通口溢出。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真空泵16以及大气压的作用下,储水箱1内一部分水能储存在缓存区111中,并且流通区112的水位下降时,缓存区111中的水能及时流向流通区112,对流通区112的水进行补充,同时缓存区111能通过自动进水阀2补水,使得在储水箱1排水的过程中缓存有足够的水量,能缓解现有储水箱1供水不足的状况。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包括储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1)中设置有纵隔板(11),所述纵隔板(11)上端边沿与两侧分别与储水箱(1)的顶部、内侧密封固定,所述纵隔板(11)与储水箱(1)的底部有之间有间隔,所述纵隔板(11)所在的高度位置将储水箱(1)内部分隔形成缓存区(111)以及流通区(112),所述储水箱(1)在流通区(112)的上方开设有人孔(101);所述储水箱(1)在缓存区(111)一侧上部设置有用于储水箱(1)进水的自动进水阀(2)以及真空泵(16),所述流通区(112)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进水阀(2)包括进水管(21)、阀室(23)以及出水管(22);所述阀室(23)的顶部与进水管(21)连通,所述阀室(23)的底部与储水箱(1)连通;所述出水管(22)与进水管(21)之间设置有隔断板(211),所述出水管(22)与进水管(21)相连通,所述隔断板(211)下方设置有用于控制进水管(21)、出水管(22)以及阀室(23)之间相互隔断或连通的隔膜组件(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组件(24)包括翘板(241),所述翘板(241)一端转动连接于阀室(23)内的一侧,所述翘板(241)上表面连接有活动杆(242),所述活动杆(242)贯穿于阀室(23)顶部且连接有橡胶塞(243),所述橡胶塞(243)可上升至与隔断板(211)抵接并且此时橡胶塞(243)与进水管(21)以及出水管(22)端口抵接,所述活动杆(242)在橡胶塞(243)与阀室(23)顶部之间套接有弹簧(244);所述翘板(241)的下表面铰接有浮球(24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室(23)底部设置有连通管(232),所述连通管(232)的一端与阀室(23)底部连通,另一端与缓存区(11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245)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杆(246),所述阀室(23)底部开设有过孔(231),所述过孔(231)与连通管(232)连通,所述限位杆(246)贯穿于过孔(2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1)在流通区(112)的上部连通有抽水管(14),所述抽水管(14)连接有水泵(141),所述抽水管(14)在水泵(141)与储水箱(1)之间设置有手动水阀(1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1)内部设置有引流板(12),所述引流板(12)倾斜设置,所述引流板(12)倾斜的下端朝向抽水管(14)所在的储水箱(1)内侧壁设置,所述引流板(12)所在的高度位置与抽水管(14)与储水箱(1)的连接处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1)在流通区(112)的一侧竖直设置有水位观察柱(15),所述水位观察柱(15)一端与流通区(112)的底部连通,所述水位观察柱(15)的另一端朝向储水箱(1)的顶部,并且开设有通气口(151)。
CN202020421480.XU 2020-03-28 2020-03-28 一种自动补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986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21480.XU CN211898687U (zh) 2020-03-28 2020-03-28 一种自动补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21480.XU CN211898687U (zh) 2020-03-28 2020-03-28 一种自动补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98687U true CN211898687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74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2148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98687U (zh) 2020-03-28 2020-03-28 一种自动补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986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55037A (zh) * 2023-07-28 2023-08-29 海南中南标质量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小型移动作业平台海水淡化处理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55037A (zh) * 2023-07-28 2023-08-29 海南中南标质量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小型移动作业平台海水淡化处理系统
CN116655037B (zh) * 2023-07-28 2023-10-03 海南中南标质量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小型移动作业平台海水淡化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4556A (zh) 一种进水阀
CN211898687U (zh) 一种自动补水装置
CN108824583B (zh) 一种马桶清洁剂释放机构
CN111731676A (zh) 一种自动补水式生鲜运输箱
CN217654171U (zh) 电解除氧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冰箱
CN105370967A (zh) 一种可以实现任意水位控制的浮球阀装置
CN208748779U (zh) 一体式进排水阀
CN100424320C (zh) 一种气侵钻井液真空除气器
CN110106948B (zh) 一种防虹吸马桶水箱进水阀
CN216320118U (zh) 储罐油水分离器
CN101512075A (zh) 改进液体储存容器的操作性能的设备和方法
CN213329278U (zh) 一种用于下沉式马桶水箱的冲刷进水器
CN210085340U (zh) 一种肝素钠沉淀液排液装置及肝素钠沉淀装置
CN113216337A (zh) 浮筒装置及控制浮筒及时下落的方法和进水阀、排水阀
JP2006316940A (ja) 排気弁
CN202672292U (zh) 一种进水阀
CN217944010U (zh) 一种真空水箱液位调节装置
CN111691522A (zh) 一种马桶补水装置及方法和虹吸马桶
CN215858047U (zh) 一种马桶水箱节水阀
CN212294910U (zh) 一种进水阀装置
CN2926705Y (zh) 一种调节方便的进水阀
CN215858048U (zh) 一种防止虹吸的马桶进水阀
CN215633943U (zh) 一种火电厂给水泵密封水系统
CN110117978A (zh) 一种马桶水箱进水阀
JP2006316939A (ja) 排気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