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96039U - 一种臭氧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臭氧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96039U
CN211896039U CN202020538688.XU CN202020538688U CN211896039U CN 211896039 U CN211896039 U CN 211896039U CN 202020538688 U CN202020538688 U CN 202020538688U CN 211896039 U CN211896039 U CN 2118960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oxygen
cover plate
ozone
ultraviolet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3868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栋
刘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City Lanor Photoelectric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City Lanor Photoelectric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City Lanor Photoelectric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City Lanor Photoelectric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3868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960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960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960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包括至少一端为开口设置的筒体,以及安装在筒体内的跑道形状的磁能紫外灯,磁能紫外灯的外围均匀分布有多根轴向设置的氧气喷射管,氧气喷射管的管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喷射孔,筒体内还设置有钨丝灯管,筒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氧气喷射管相连通的氧气加注口,另一端设置有与筒体内部相连通的臭氧出口。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氧气喷射管实现氧气与磁能紫外灯的充分均匀地接触,从而能够提高臭氧的产生率,并且提高臭氧的制备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臭氧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臭氧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
背景技术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特征,是世界公认的高效杀菌剂,可分解或消除对环境或健康有危险的物质。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臭氧都受到广泛的应用,如用在饮用水消毒、医用水消毒灯领域。
传统的臭氧制备方法有两种:电晕放电和紫外光照射。电晕放电的方式制备臭氧,产量低,且在电击过程中易产生具有较强腐蚀性的氮氧化物,从而对臭氧制备设备造成损害,维修成本高。而采用紫外光照射的方法,一般是采用普通的紫外线进行照射,臭氧的制备效率低,而且当紫外灯在低温暗箱的环境下时间过长则会出现无法正常启动的情况,在停机时必须将紫外灯暴露出来,使用十分不便,且极易造成紫外灯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器,以解决臭氧制备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臭氧发生器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臭氧发生器,包括至少一端为开口设置的筒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筒体内的跑道形状的磁能紫外灯,所述磁能紫外灯的外围分布有多根轴向设置的氧气喷射管,所述氧气喷射管的管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喷射孔,所述筒体内还设置有钨丝灯管,所述筒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氧气喷射管相连通的氧气加注口,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筒体内部相连通的臭氧出口。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筒体为立式结构,其顶部为开口设置,且开口处通过连接组件安装有盖板,所述氧气加注口设置在所述盖板上,所述氧气喷射管固定在所述盖板的内壁上且与所述氧气加注口相连,所述臭氧出口设置在筒体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为双层结构,其夹层内充满冷却液。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一侧设置有电极法兰。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筒体为卧式结构,其两端均为开口设置,且开口处分别通过连接组件安装有盖板,所述氧气加注口和氧气喷射管分别设置在同一盖板的外侧和内壁上,且两者连通,所述臭氧出口设置在另一个盖板上。
进一步的,设置所述氧气加注口的盖板上设置有电极法兰。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为双层结构,且其夹层内充满冷却液。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内设置有螺旋冷却盘管,且所述螺旋冷却盘管的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均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外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磁能紫外灯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抱箍上,所述抱箍通过支架固定在氧气加注口所在的盖板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钨丝灯管固定在所述磁能紫外灯的外壁上。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采用磁能紫外灯进行照射产生臭氧,提高臭氧的发生率,增加臭氧的产量,降低成本;
(2)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磁能紫外灯的外围分布有多根氧气喷射管,且氧气喷射管上设置有喷射孔,能够有效增加氧气在磁能紫外灯外表面分布的均匀性,进一步提高臭氧制备的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筒体内由于设置有钨丝灯管,可以在启动磁能紫外灯之前采用钨丝灯管进预热预启动,无需在停机将磁能紫外灯从筒体内暴露出来,使用更加方便,并且降低磁能紫外灯的损坏几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臭氧发生器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臭氧发生器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臭氧发生器的盖板和筒体内部件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臭氧发生器的电极法兰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臭氧发生器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与图3为同一方向的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臭氧发生器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臭氧发生器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臭氧发生器的左视图;
图11是图10中B-B方向的剖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臭氧发生器的盖板和筒体内部件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臭氧发生器的结构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与图10为同一方向的剖面图;
图中:筒体1,磁能紫外灯2,氧气喷射管3,钨丝灯管4,氧气加注口5,臭氧出口6,盖板7,螺杆8,卡槽9,带环螺母10,安装口11,抱箍12,支架 13,氧气注入腔14,螺旋冷却盘管15,冷却液入口16,冷却液出口17,支脚18,电器盒安装位19,电极法兰20,卡盘21,导电杆22,玻璃层23,密封槽2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臭氧发生器,包括至少一端为开口设置的筒体1,以及安装在筒体1内的跑道形状的磁能紫外灯2,磁能紫外灯2的外围分布有多根轴向设置的氧气喷射管3,氧气喷射管3的管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喷射孔,筒体1 内还设置有钨丝灯管4,筒体1的一端设置有与氧气喷射管3相连通的氧气加注口5,另一端设置有与筒体1内部相连通的臭氧出口6。
优选的,喷射孔可以设置在氧气喷射管3朝向磁能紫外灯2的一侧,能够将氧气直接喷射在磁能紫外灯2上,增加臭氧的产生率。
筒体1为立式结构,其顶部为开口设置,且开口处通过连接组件安装有盖板 7,氧气加注口5设置在盖板7上,氧气喷射管3固定在盖板7的内壁上且与氧气加注口5相连,臭氧出口6设置在筒体1的底部。
与筒体1连接的可拆卸式的盖板7能够方便将筒体1打开,实现对其内部构件的检修和更换。
具体的,连接组件包括铰接在筒体1开口端外围的螺杆8,盖板7上设置有与螺杆8配合的卡槽9,螺杆8能够卡在卡槽9内,并利用带环螺母10锁紧。
磁能紫外灯2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造成筒体1内的温度升高,而温度过高则直接影响臭氧的转换效率,因此为了对筒体1内部进行降温,盖板7为双层结构,其夹层内充满冷却液。
具体的,盖板7的外壁上设置有冷却液入口16和冷却液出口17,方便向盖板7的夹层内注入冷却液,并且,盖板2上的冷却液入口16和冷却液出口17可以交换使用。
为了保证对筒体1内部进行降温的效果,筒体1为双层结构,且其夹层内充满冷却液。
具体的,筒体1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冷却液入口16和冷却液出口17,方便向筒体1的夹层内注入冷却液。
由于磁能紫外灯2和钨丝灯管4均设置在筒体内,而在臭氧制备的过程中必须保证筒体1的密封性,因此为了保证筒体1内密封效果的同时实现对磁能紫外灯2和钨丝灯管4的供电,筒体1的一侧设置有电极法兰20。
具体的,筒体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极法兰的安装口11。
具体的,电极法兰20包括卡盘21,以及通过玻璃烧结工艺穿插在所述卡盘上的导电杆22,卡盘21通过卡扣密封安装在安装口11内,其内侧的导电杆22 与筒体1内的磁能紫外灯2以及钨丝灯管4电连接,外侧的导电杆22则与臭氧发生器的电器盒电连接,实现内外密封式的电连接结构。
另外为了保证导电杆22与卡盘21之间的密封性,导电杆22靠近卡盘21的部分包裹有玻璃层23。
优选的,卡盘21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槽24,密封槽24内可以安装密封圈,以保证卡盘21安装在安装口11处的密封性。
为了方便对磁能紫外灯2进行固定,磁能紫外灯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抱箍12 上,抱箍12通过支架13固定在氧气加注口5所在的盖板7内壁上。
具体的,支架13设置在抱箍12的一侧且与抱箍12固定连接,而支架13的端部通过螺钉固定盖板7的内壁上,而由于磁能紫外灯2呈跑道状,抱箍12则套在其两端,而氧气喷射管3则分布在磁能紫外灯2两个轴向部分的外侧,可以直接将其内部的氧气喷射在磁能紫外灯2上,提高臭氧的产生率。
传统的臭氧发生器直接是通过氧气注入口5将氧气送入筒体1内,使氧气在筒体1内的分布以及与磁能紫外灯2的接触不均匀,直接影响臭氧的产生率,本实施例则是在盖板7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氧气注入口5相连的氧气注入腔14,而氧气喷射管3的端部直接与氧气注入腔14相连,实现对氧气喷射管3的供氧。
在臭氧发生器不工作时,磁能紫外灯2若处于暗箱和低温如-20℃左右的环境下超过两个小时,即会出现无法启动的情况,而钨丝灯管4的作用则是用于对磁能紫外灯2的预热预启动,其中,钨丝灯管4固定在磁能紫外灯2的外壁上。
具体的,钨丝灯管4利用镍丝绑在磁能紫外灯2的外壁上,且利用导热泥进行固定。在启动磁能紫外灯2前半小时先将钨丝灯管4打开,钨丝灯管4启动能够发光发热,可以对磁能紫外灯2进行预热预启动,保证磁能紫外灯2的正常使用。
优选的,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脚18。
在使用臭氧发生器制备臭氧时,在盖板7的夹层内充满冷却液体,启动磁能紫外灯2,将氧气从氧气注入口5送入氧气注入腔14内并从氧气喷射管3内向外喷出,直接喷在磁能紫外灯2的外壁上,通过磁能紫外灯2的照射将氧气转换成臭氧,并从筒体1底部的臭氧出口6排出。
实施例2
如图6-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臭氧发生器,其整体结构与实施例1所提供的臭氧发生器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筒体1内设置有螺旋冷却盘管15,且螺旋冷却盘管15的冷却液入口16和冷却液出口17均设置在筒体1的外壁上。
具体的,螺旋冷却盘管15环绕在氧气喷射管3的外围。
实施例1中采用在双层的筒体1和盖板7内的夹层内充满冷却液实现对筒体 1内的降温,而在本实施例中则通过双层的盖板7和直接设置在筒体1内的螺旋冷却盘管15对筒体1内部进行降温,由于螺旋冷却盘管15直接设置在筒体1内,则可以使降温更加直接有效,降温效果更好。
具体的,螺旋冷却盘管15的冷却液入口16和冷却液出口17可以交换使用。
实施例3
如图8-12所示,一种臭氧发生器,包括至少一端为开口设置的筒体1,以及安装在筒体1内的跑道形状的磁能紫外灯2,磁能紫外灯2的外围均匀分布有多根轴向设置的氧气喷射管3,氧气喷射管3的管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喷射孔,筒体1内还设置有钨丝灯管4,筒体1的一端设置有与氧气喷射管3相连通的氧气加注口5,另一端设置有与筒体1内部相连通的臭氧出口6。
优选的,喷射孔可以设置在氧气喷射管3朝向磁能紫外灯2的一侧,能够将氧气直接喷射在磁能紫外灯2上,增加臭氧的产生率。
筒体1为卧式结构,其两端均为开口设置,且开口处分别通过连接组件安装有盖板7,氧气加注口5和氧气喷射管3分别设置在同一盖板7的外侧和内壁上,且两者连通,臭氧出口6设置在另一个盖板7上。
具体的,臭氧出口6设置在另一个盖板的下方。
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例中的盖板7与筒体1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同样是为了实现对其内部构件的检修和更换。并且连接组件的具体的结构可以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
为了保证筒体1内密封效果的同时实现对磁能紫外灯2和钨丝灯管4的供电,设置氧气加注口5的盖板7上设置有电极法兰20。
具体的,设置氧气加注口的盖板7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极法兰的安装口11。
本实施例中电极法兰20的结构和安装方式与实施例1中所公开的电极法兰 20的结构以及安装方式均相同。
为了对筒体1内部进行降温,筒体1为双层结构,且其夹层内充满冷却液。
具体的,筒体1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冷却液入口16和冷却液出口17,方便向筒体1的夹层内注入冷却液。
为了方便对磁能紫外灯2进行固定,磁能紫外灯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抱箍12 上,抱箍12通过支架13固定在氧气加注口5所在的盖板7内壁上。
具体的,本实施例对磁能紫外灯2的固定方式以及支架13的安装方式均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实施例1的磁能紫外灯2、支架13和氧气喷射管3为竖向设置,而本实施例中则为横向设置,但均处于筒体1的轴向方向。
氧气喷射管3则同样是分布在磁能紫外灯2两个轴向部分的外侧,可以直接将其内部的氧气喷射在磁能紫外灯2上,提高臭氧的产生率。
本实施例中在设置氧气注入口5的盖板7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氧气注入口5相连的氧气注入腔14,而氧气喷射管3的端部直接与氧气注入腔14相连,实现对氧气喷射管3的供氧,从而提高臭氧产生率。
为了对磁能紫外灯2的预热预启动,钨丝灯管4固定在磁能紫外灯2的外壁上。
具体的,钨丝灯管4的安装方式与实施例1中的安装方式相同。
优选的,筒体1的下方设置有支脚18。
优选的,筒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便于安装电气元件的电器盒安装位19。
实施例4
如图9-14所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臭氧发生器,其整体结构与实施例3所提供的臭氧发生器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筒体内设置有螺旋冷却盘管15,且螺旋冷却盘管15的冷却液入口16和冷却液出口 17均设置在筒体1的外壁上。
具体的,螺旋冷却盘管15环绕在氧气喷射管3的外围。
实施例3中采用在双层的筒体1内的夹层内充满冷却液实现对筒体1内的降温,而在本实施例中则通过直接设置在筒体1内的螺旋冷却盘管对筒体1内部进行降温,由于螺旋冷却盘管15直接设置在筒体1内,则可以使降温更加直接有效,降温效果更好。
具体的,螺旋冷却盘管15的冷却液入口16和冷却液出口17可以交换使用。
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氧气喷射管3实现氧气与磁能紫外灯2的充分均匀地接触,从而能够提高臭氧的产生率,并且提高臭氧的制备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臭氧发生器采用磁能紫外灯2,相较于普通的紫外灯,臭氧的发生率提高几百倍以上,反应后得到的臭氧浓度高达90%。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臭氧发生器的能耗在1.5kwh/kg-4.5kwh/kg,相较于传统的电离式臭氧发生器的能耗降低了4-12倍,其采用超低的需氧量,让制氧机的功率也大大降低,进一步降低了臭氧制备的成本。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端为开口设置的筒体(1),以及安装在所述筒体(1)内的跑道形状的磁能紫外灯(2),所述磁能紫外灯(2)的外围分布有多根轴向设置的氧气喷射管(3),所述氧气喷射管(3)的管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喷射孔,所述筒体(1)内还设置有钨丝灯管(4),所述筒体(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氧气喷射管(3)相连通的氧气加注口(5),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筒体(1)内部相连通的臭氧出口(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为立式结构,其顶部为开口设置,且开口处通过连接组件安装有盖板(7),所述氧气加注口(5)设置在所述盖板(7)上,所述氧气喷射管(3)固定在所述盖板(7)的内壁上且与所述氧气加注口(5)相连,所述臭氧出口(6)设置在筒体(1)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7)为双层结构,其夹层内充满冷却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一侧设置有电极法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为卧式结构,其两端均为开口设置,且开口处分别通过连接组件安装有盖板(7),所述氧气加注口(5)和氧气喷射管(3)分别设置在同一盖板(7)的外侧和内壁上,且两者连通,所述臭氧出口(6)设置在另一个盖板(7)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氧气加注口(5)的盖板(7)上设置有电极法兰。
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为双层结构,且其夹层内充满冷却液。
8.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内设置有螺旋冷却盘管(15),且所述螺旋冷却盘管(15)的冷却液入口(16)和冷却液出口(17)均设置在所述筒体(1)的外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能紫外灯(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抱箍(12)上,所述抱箍(12)通过支架(13)固定在氧气加注口(5)所在的盖板(7)内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钨丝灯管(4)固定在所述磁能紫外灯(2)的外壁上。
CN202020538688.XU 2020-04-13 2020-04-13 一种臭氧发生器 Active CN2118960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38688.XU CN211896039U (zh) 2020-04-13 2020-04-13 一种臭氧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38688.XU CN211896039U (zh) 2020-04-13 2020-04-13 一种臭氧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96039U true CN211896039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77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38688.XU Active CN211896039U (zh) 2020-04-13 2020-04-13 一种臭氧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960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2834A (zh) * 2020-04-13 2020-07-17 常州市兰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臭氧发生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22834A (zh) * 2020-04-13 2020-07-17 常州市兰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臭氧发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96039U (zh) 一种臭氧发生器
CN101311656B (zh) 快开式、水冷结构的多晶硅还原炉
CN204167256U (zh) 一种应用于气相/气固相反应的等离子体反应器
CN111422834A (zh) 一种臭氧发生器
CN205079103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灯具组件
CN209113477U (zh) 一种壁挂式臭氧发生器
CN211928138U (zh) 一种电力工程设计用避免漏电检测装置
CN213446222U (zh) 一种立式臭氧发生器发生仓
CN212516835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电站用防尘变压器
CN210257205U (zh) 一种挤出机电磁加热装置
CN211078468U (zh) 一种水冷臭氧发生器
CN204643843U (zh) 一种便携式臭氧发生器
CN208622444U (zh) 一种陶瓷水冷无法拉第桶射频离子源
CN209536972U (zh) 一种基于电晕放电法的臭氧发生器
CN209536971U (zh) 一种水冷臭氧发生管
CN215579887U (zh) 一种节能散热型10kV配电房
CN205647117U (zh) 一种带出线防护装置的水冷电机机壳
CN215208484U (zh) 一种具有外风冷和内风冷的新型臭氧发生器
CN204173912U (zh) 一种安全可靠性高的内外水冷型臭氧发生管
CN216918623U (zh) 双极冷却双间隙放电回流式臭氧发生器
CN217025350U (zh) 一种基于臭氧消毒的防击穿型电击装置
CN218694817U (zh) 大功率电弧焊接冷却水箱
CN204737726U (zh) 水冷却多管式组合放电极臭氧发生装置
CN217307914U (zh) 一种还原炉电极冷却结构
CN215048665U (zh) 一种具有冷却机构的臭氧放电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