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95572U - 一种数据线收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线收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95572U
CN211895572U CN201922098146.5U CN201922098146U CN211895572U CN 211895572 U CN211895572 U CN 211895572U CN 201922098146 U CN201922098146 U CN 201922098146U CN 211895572 U CN211895572 U CN 2118955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positioning
groove
data lin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9814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晓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ipai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ipai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ipai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ipai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9814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955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955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9557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ving Of Hea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数据线收卷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其内部的机芯,机芯包括发条、卷线盘、导向装置和定位装置;通过在绕线盘上设置用于数据线伸出和回收的轨道,并在轨道之间设置定位槽和缺口,使两个轨道槽之间连通,实现定位装置在两个导轨槽中切换,实现数据线的收回和伸出,并通过定位装置和定位槽实现数据线伸出长度的自动定位,简化了数据线收卷装置的结构,操作更加便捷,同时也减小了数据线收卷装置的体积。该收卷装置零部件构成少,结构简单,降低了收卷装置的制造成本,同时减小了收卷装置的体积,过绕线盘对数据线进行收卷整理,这样可以防止数据线打结,方便使用者携带。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线收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配件领域,具体是一种数据线收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网络的发展,手机越来越普及,人们在外出时常常会携带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但是由于电子产品待机时间有限,因此必须携带数据线,当携带的电子产品在没有电时进行充电,或者通过充电宝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以延长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但是,数据线都是长条线性结构,数据线携带时会出现缠绕或打结的现象,不但携带不方便,而且使用时就需要对数据线进行整理后才能使用,这样就给使用者带来诸多的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携带数据线会出现缠绕或打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据线收卷装置,将数据线缠绕在绕线盘上,能够有效防止数据线打结,并且方便使用者携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数据线收卷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其内部的机芯,机芯包括发条、绕线盘、导向装置和定位装置;
所述绕线盘设置在壳体中,绕线盘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缠绕数据线的环形线槽,绕线盘的中心设置有圆形凹槽,发条设置在凹槽中,发条的另一端与凹槽的侧壁固连,壳体的中心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穿过绕线盘的侧壁伸入凹槽的中,并与发条的中心端固连;
绕线盘的一侧与壳体之间还设置有电路板和导电端子,电路板固定在壳体上,导电端子固定在绕线盘的端面上,导电端子与电路板上的导电环摩擦接触,数据线绕在线槽中,其输出端位于壳体的外侧,其输入端与导电端子固接;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导向槽,绕线盘的端面上设置有定位导轨,定位装置的一端位于定位导轨中,另一端位于导向装置中,当绕线盘转动,定位装置沿导向装置做直线往复运动;
所述定位导轨包括第一轨道槽和第二轨道槽;
所述第二轨道槽为椭圆环结构,并与绕线盘的中心偏心设置,第一轨道槽环绕在第二轨道槽的外侧,第一轨道槽和第二轨道槽之间形成的轨道隔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分别将第一轨道槽和第二轨道槽连通,并将轨道隔板分割为第一轨道隔板和第二轨道隔板;
第二轨道隔板的端部设置有定位槽,第一轨道隔板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导向面,定位槽和第一导向面并位于第一缺口的两侧,并且定位槽的开口侧正对第一导向面;
当抽拉数据线时,定位装置位于第二轨道槽中;
当收回数据线时,定位装置位于第一轨道槽中;
当对数据线的伸出状态定位时,定位装置位于第一轨道槽中;
当解除数据线的定位状态时,定位装置能够通过第一导向面进入第一轨道槽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面沿逆时针方向倾斜设置在第一轨道隔板的端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面靠近第一轨道槽的端部与绕线盘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定位槽靠近第一轨道槽的端部与绕线盘中心之间的距离;
第一导向面靠近第二轨道槽的端部与绕线盘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定位槽靠近第二轨道槽的端部与绕线盘中心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轨道隔板和第二轨道隔板的另一端均为尖端结构,并位于第二缺口的两侧;第一轨道隔板的尖端与绕线盘中心的距离,小于第二轨道隔板的尖端与绕线盘中心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轨道槽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导向面,第二导向面为弧形结构,向第一轨道槽的中心凸起,第二导向面并位于第二缺口的外侧,第二导向面用于将定位柱自第一轨道槽中引导至第二轨道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向面与绕线盘中心的最小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轨道隔板的尖端与绕线盘中心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定位导轨设置在定位轨道盘上,定位轨道盘嵌装在绕线盘的端面上,并位于凹槽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导向装置为设置在壳体上的导向槽,或设置有导向槽的矩形键,矩形键嵌装在壳体的内壁上,导向槽的轴向与数据线的伸出方向同轴;
所述定位装置为包括条形的定位环,以及设置在定位环底部中心的定位柱,定位环配装在上盖的导向槽中,定位柱伸入定位轨道中。
优选的,所述壳体中设置有多个机芯,多个机芯沿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或沿壳体的中心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数据线收卷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其内部的机芯,机芯包括发条、绕线盘、导向装置和定位装置;通过在绕线盘上设置用于数据线伸出和回收的轨道,并在轨道之间设置定位槽和缺口,使两个轨道槽之间连通,实现定位装置在两个导轨槽中切换,实现数据线的收回和伸出,并通过定位装置和定位槽实现数据线伸出长度的自动定位,简化了数据线收卷装置的结构,操作更加便捷,同时也减小了数据线收卷装置的体积。该收卷装置零部件构成少,结构简单,降低了收卷装置的制造成本,同时减小了收卷装置的体积,过绕线盘对数据线进行收卷整理,这样可以防止数据线打结,方便使用者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数据线伸缩装置的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数据线伸缩装置正面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数据线伸缩装置背面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盖和定位环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定位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定位轨道盘和卷线转盘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数据线伸缩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发条的安装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路板和下盖的安装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定位轨道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定位轨道盘的正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数据导线在拉出时定位柱的轨迹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数据导线在拉出时转入定位状态时定位柱的轨迹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数据导线自定位状态转入回收状态时定位柱的轨迹图;
图15本实用新型数据导线自回收状态转入拉出状态时定位柱的轨迹图。
图中:1、上盖;2、定位环;3、定位轨道盘;4、发条;5、数据导线;6、绕线盘; 7、电路板;8、下盖;9、USB导线;10、导电端子;11、导向槽;
31、第一轨道槽;32、第二轨道槽;33、第一缺口;34、第二缺口;35、定位槽;36、第一导向面;37、第二导向面;38、第一轨道隔板;39、第二轨道隔板;
381、第一轨道面;382、第一引导面;383、第二轨道面;384、第二引导面;391 第三轨道面;392、第三引导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参阅图1-14,一种用于收卷数据线的机芯,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中的绕线盘6、电路板7和定位装置。
参阅图2和3,所述绕线盘的中心设置一用于安装发条的安装孔,发条4的中心端与壳体固连,发条4的另一端与绕线盘6固连,数据线缠绕在绕线盘上,数据线的输入端与电路板连接,数据线的输出端位于壳体的外部。
参阅图4,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导向槽11,绕线盘6的端面上设置有定位导轨,定位装置的一端位于定位导轨中,另一端位于导向槽11中,当绕线盘6转动,定位装置沿导向槽11做直线往复运动,且运动方向与数据线的伸出方向相同。
参阅图10,所述定位导轨包括第一轨道槽31、第二轨道槽32、第一缺口33、第二缺口34和定位槽35。
所述第二轨道槽32为椭圆结构,第一轨道槽31环绕在第二轨道槽32的外侧,第二轨道槽32的中心与发条的中心偏心设置,第二轨道槽32的长轴与数据线的伸出方向呈夹角设置。
第一轨道31和第二轨道32之间形成轨道隔板,第一缺口33和第二缺口34分别位于轨道隔板上,并将轨道隔板分割为第一轨道隔板38和第二轨道隔板39,第一轨道隔板 38外侧壁的长度大于第一轨道隔板38外侧壁的长度。
第一缺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面36和定位槽35,定位槽用于对绕线盘的进行定位,第一导向面36用于将定位装置导入第一轨道槽31中。
第一导向面36位于第一轨道隔板38的端部,该第一导向面36逆时针倾斜设置,定位槽35位于第二轨道隔板39的端部,该定位槽35为V型结构,V型结构的开口正对第一导向面36。
参阅图11,所述第一轨道隔板38的外侧壁上,沿逆时针方向设置有依次连接的第一轨道面381和第一引导面382,第一轨道面381与正对的第一导轨的轨迹段的弧度相同。第一轨道面381的一端与第一导向面36连接,第一引导面382的端部与第一轨道隔板38 的内壁连接,使第一轨道隔板38的端部形成尖端结构,且第一引导面382的一端向第一轨道槽31方向延伸。
第一轨道3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导向面37,第二导向面37与第一引导面382正对,第二导向面37为弧形结构,向第一轨道槽31的中心凸起,使第二导向面37在第一轨道的侧壁上形成凸起结构,第二导向面37用于将定位装置引导至第一轨道槽31中,第二导向面3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轨道槽31的外侧壁平滑连接。
所述第一轨道隔板38的内侧壁上,沿顺时针方向设置有依次连接的第二轨道面383 和第二引导面384,第二轨道面383与正对的第二导轨32的轨迹段的弧度相同,第二引导面384与第一导向面36的端部连接,且第一导向面36向定位槽35方向倾斜。
第一导向面36靠近第一轨道槽31的端部与绕线盘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定位槽35靠近第一轨道槽31的端部与绕线盘中心之间的距离。
第一导向面36靠近第二轨道槽32的端部与绕线盘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定位槽35靠近第二轨道槽32的端部与绕线盘中心之间的距离。
第一导向面36靠近第二轨道槽32的端部与定位槽35靠近第二轨道槽32的端部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定位柱的直径。
所述第二轨道隔板39的内壁上,沿逆时针方向设置有依次连接的第三轨道面391和第三引导面392,第三轨道面391靠近第一缺口的端部与定位槽35的下端连接,第三引导面392靠近第二缺口的一端与第二轨道隔板39的外壁连接,使第二轨道隔板39靠近第二缺口的端部形成尖端结构,且第三引导面392靠近第二缺口的端部向第一轨道槽31 中延伸,第二轨道隔板39的尖端位于第一轨道隔板38尖端的外侧,第三引导面392用于将定位装置引导至第一轨道槽31中。
所述第一轨道隔板38尖端至绕线盘中心的距离,小于第二轨道隔板39尖端至绕线盘中心的距离;第一轨道隔板38尖端与第二轨道隔板39尖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定位柱的直径,该距离为沿绕线盘半径线的
所述第二导向面37最高点至绕线盘中心的距离与第二轨道隔板39尖端至绕线盘中心的距离相同。
参阅图4,所述壳体包括上盖1和与其扣接的下盖2,导向槽11设置在上盖1内壁的中心,且导向槽11的轴向与数据线的拉出方向相同。
参阅图5,该定位装置为包括条形的定位环2,以及设置在定位环2底部中心的定位柱21,定位环配装在上盖的导向槽11中,定位柱21伸入定位轨道中;当绕线盘转动,定位环2沿导向槽11的轴向往复运动。
参阅图8,在下盖8的中心设置有第一连接柱,发条4的中心端与连接柱固连,绕线盘6的中心设置有第二连接柱,发条4最外圈的端部与第二连接柱固连,当数据线输出,发条4储能,当数据线收回绕在绕线盘6上,发条释能。
参阅图6和7,绕线盘6的中心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中心设置有通孔,绕线盘6通过通孔套设在下盖2的第一连接柱上,第二连接柱设置在环形凹槽的侧壁上,环形凹槽侧壁的上部设置有嵌置台阶,嵌置台阶中嵌装有定位轨道盘3,定位导轨设置在定位轨道盘3上,定位轨道盘3的侧壁上设置有止转结构,通过止转结构将定位轨道盘3 配装在嵌置台阶中,使定位轨道盘3与然线盘同步转动。
参阅图9,绕线盘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导线端子10,多个导线端子10位于环形凹槽底板的底部,数据导线5绕在绕线盘上,数据导线5的输出端连接有多个数据接头,数据接头位于壳体的外侧,数据接头用于连接电子设备,例如,数据导线5的端部连接有三个数据接头,苹果手机的接头,通用的安卓手机的接头、快充接头等,这样可以方便使用者连接不同的电子产品,方便使用者使用。数据导线5的输入端穿过绕线盘6的底部与导线端子10连接。
所述绕线盘6和下盖8之间还设置有电路板7,电路板7固定设置在下盖上,电路板7上设置有多个环形的导电环,多个导电环同心间隔套设,多个导线端子10的端部压接在不同的导电环上,电路板7上还连接有USB导线9,USB导线9的输入端连接有USB 接头,USB接头位于壳体的外侧。
导电环包括数据环和电路环,数据换用于传输数据,电路环用于给电子设备充电,数据环和电路环均包括正极环和负极环,当数据导线需要同时实现数据传输和充电功能,则绕线盘的底部设置有四个导电端子,每个导电端子分别压接对应的导电环上。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数据线伸缩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阅图12-15,需要说明的是,在绕线盘转动的过程中,定位柱沿导向槽11进行直线往复移动,为了便于理解绕线盘转动时,定位柱在定位轨道盘上所经过的轨迹,图中的虚线是以绕线盘不动,定位柱的移动轨迹。
参阅图12,当需要数据线伸出时,通过拉扯数据导线使其向外伸长,以便进行连接电子设备。
在数据导线在伸长的过程中,绕线盘顺时针转动,发条4储能,定位柱21位于第一轨道槽31中,绕线转动,第一轨道槽31的内侧壁推动定位柱21移动,因此在导向槽11 的导向作用,定位置进行直线移动。
参阅图13,当数据导向5伸出一定的长度后,需要对数据导线5进行定位,以便数据导向的使用。
取掉施加在数据导向5上的拉力,此时,发条4释放在数据线伸出时积蓄的能量,发条4逆时针转动,并带动绕线盘同步逆时针转动,此时,由于定位槽下端所形成的运动轨迹圆的直径,小于第一轨道槽内壁形成的最大运动轨迹圆的直径,因此,定位槽25 在逆时针转动时,定位槽25的下侧壁能够自定位柱21的内壁经过,并使定位柱21沿定位槽25的下侧壁导入定位槽25的底部,定位柱35通过定位轨道盘3对绕线盘6进行定位,阻止其转动,完成数据导线长度的锁定,需要说明的是,在定位的过程中,由于绕线盘有一定角度量的逆时针转动,因此数据绕线会产生一定量的缩回,缩回的长度取决于绕线盘的转动角度。
参阅图14,当完成电子设备的充电或数据传输后,将数据导线与电子设备分离,并将数据导线收回至绕线盘时,包括两个过程,首先,绕向盘顺时针转动,使定位柱21与定位槽分离,然后,绕线盘逆时针转动,使定位柱进入第一轨道槽中,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对数据导线施加拉力,使绕线盘6顺时针转动,此时,定位柱21静止不动,绕线盘6继续转动,第一导向面36与定位柱21接触,第一导向面36顺时针转动,将定位柱21推动至第二导向槽中。
然后,取消施加在数据导线上的拉力,发条4释能,绕线盘6逆时针转动,第一轨道槽的外壁推动定位柱做直线往复运动,直至发条4的完全释能,数据线重新绕在绕线盘上。
参阅图15,当数据导向在收回的过程中,需要再次伸出时,再次对数据导线施加拉力,此时定位柱位于第一轨道槽中,绕线盘顺时针转动,发条4储能,第一轨道槽驱动定位柱直线往复移动,第一轨道槽的外壁驱动定位置进行直线移动,当第二导向面37碰到定位柱21时,使定位向第二轨道槽32方向移动,由于第二轨道隔板39尖端所形成的圆形轨迹与第二导向面37最高点形成的圆形轨迹相同,因此,第二轨道隔板39在顺时针转动时,第三引导面392能够自定位柱的外部通过,将定位柱引导至第二轨道槽中,继续拉动数据导向,定位柱在第二轨道至持续运动。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数据线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其内部的机芯,机芯包括发条(4)、绕线盘(6)、导向装置和定位装置;
所述绕线盘(6)设置在壳体中,绕线盘(6)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缠绕数据线的环形线槽,绕线盘的中心设置有圆形凹槽,发条(4)设置在凹槽中,发条(4)的另一端与凹槽的侧壁固连,壳体的中心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穿过绕线盘的侧壁伸入凹槽的中,并与发条的中心端固连;
绕线盘的一侧与壳体之间还设置有电路板和导电端子(10),电路板固定在壳体上,导电端子(10)固定在绕线盘的端面上,导电端子(10)与电路板上的导电环摩擦接触,数据线绕在线槽中,其输出端位于壳体的外侧,其输入端与导电端子(10)固接;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导向槽(11),绕线盘(6)的端面上设置有定位导轨,定位装置的一端位于定位导轨中,另一端位于导向装置中,当绕线盘(6)转动,定位装置沿导向装置做直线往复运动;
所述定位导轨包括第一轨道槽(31)和第二轨道槽(32);
所述第二轨道槽(32)为椭圆环结构,并与绕线盘的中心偏心设置,第一轨道槽(31)环绕在第二轨道槽(32)的外侧,第一轨道槽(31)和第二轨道槽(32)之间形成的轨道隔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缺口(33)和第二缺口(34),第一缺口(33)和第二缺口(34)分别将第一轨道槽(31)和第二轨道槽(32)连通,并将轨道隔板分割为第一轨道隔板(38)和第二轨道隔板(39);
第二轨道隔板(39)的端部设置有定位槽(35),第一轨道隔板(38)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导向面(36),定位槽(35)和第一导向面(36)并位于第一缺口的两侧,并且定位槽(35)的开口侧正对第一导向面(36);
当抽拉数据线时,定位装置位于第二轨道槽中;
当收回数据线时,定位装置位于第一轨道槽中;
当对数据线的伸出状态定位时,定位装置位于第一轨道槽中;
当解除数据线的定位状态时,定位装置能够通过第一导向面(36)进入第一轨道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线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面(36)沿逆时针方向倾斜设置在第一轨道隔板(38)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据线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面(36)靠近第一轨道槽(31)的端部与绕线盘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定位槽(35)靠近第一轨道槽(31)的端部与绕线盘中心之间的距离;
第一导向面(36)靠近第二轨道槽(32)的端部与绕线盘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定位槽(35)靠近第二轨道槽(32)的端部与绕线盘中心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线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隔板(38)和第二轨道隔板(39)的另一端均为尖端结构,并位于第二缺口(34)的两侧;第一轨道隔板(38)的尖端与绕线盘中心的距离,小于第二轨道隔板(39)的尖端与绕线盘中心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数据线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槽(3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导向面(37),第二导向面(37)为弧形结构,向第一轨道槽(31)的中心凸起,第二导向面(37)并位于第二缺口的外侧,第二导向面(37)用于将定位柱自第一轨道槽(31)中引导至第二轨道槽(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数据线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面(37)与绕线盘中心的最小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轨道隔板(39)的尖端与绕线盘中心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线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导轨设置在定位轨道盘(3)上,定位轨道盘(3)嵌装在绕线盘的端面上,并位于凹槽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线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为设置在壳体上的导向槽(11),或设置有导向槽(11)的矩形键,矩形键嵌装在壳体的内壁上,导向槽(11)的轴向与数据线的伸出方向同轴;
所述定位装置为包括条形的定位环(2),以及设置在定位环(2)底部中心的定位柱,定位环配装在上盖的导向槽(11)中,定位柱伸入定位轨道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线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中设置有多个机芯,多个机芯沿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或沿壳体的中心对称设置。
CN201922098146.5U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数据线收卷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955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98146.5U CN211895572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数据线收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98146.5U CN211895572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数据线收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95572U true CN211895572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99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9814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95572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数据线收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955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5866A (zh) * 2021-01-29 2021-04-02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电能质量分析仪辅助测量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5866A (zh) * 2021-01-29 2021-04-02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电能质量分析仪辅助测量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0504874A (ja) フレキシブル電子装置
KR101538300B1 (ko) 줄의 자동감김 장치
CN211895572U (zh) 一种数据线收卷装置
WO2023001253A1 (zh) 单向随意拉数据线
CN113936552B (zh) 柔性屏幕支架及显示装置
KR101748174B1 (ko) 자동 줄 감김 장치
CN211545573U (zh) 一种用于数据线收卷装置的机芯
WO2022042302A1 (zh) 充电装置
EP3007317B1 (en)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held mobile terminal
US20110003503A1 (en) Power supply wire receiving structure
CN113937573A (zh) 数据线收卷装置以及电脑
WO2022262664A1 (zh) 电子设备
CN110459897B (zh) 一种便携智能设备用数据线磁力接头
CN203026745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10007439U (zh) 一种收容充电线的充电座
CN218472467U (zh) 一种线材收纳装置及数据线
CN217159303U (zh) 自动卷线充电器
CN214412992U (zh) Tws耳机的充电装置
US6452821B1 (en) Voltage-transforming device having a wire-winding mechanism
CN209516717U (zh) 一种具有临时充电功能的智能移动终端
CN219971514U (zh) 滚珠绕线器
US9543771B2 (en) Telescopic transmission cable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CN213212608U (zh) 具有多接头的数据线
US20110204174A1 (en) Single pull wire winding device
CN215526270U (zh) 一种收线器和眼镜腿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0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