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84477U - 一种抗疲劳牵拉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疲劳牵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84477U
CN211884477U CN202020197001.0U CN202020197001U CN211884477U CN 211884477 U CN211884477 U CN 211884477U CN 202020197001 U CN202020197001 U CN 202020197001U CN 211884477 U CN211884477 U CN 211884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tion
traction belt
neck
lower limb
shou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9700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银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19700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84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84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844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疲劳牵拉装置,属于抗疲劳器械技术领域,包括颈肩牵引带、下肢牵引带和上体牵引带,所述颈肩牵引带用于环绕于人体颈部后侧;所述上体牵引带用于环绕人体胸腹部;所述下肢牵引带分别与所述颈肩牵引带和所述上体牵引带连接,所述下肢牵引带用于通过下肢施力,向所述颈肩牵引带和所述上体牵引带提供牵引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廉。操作者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调节施力大小,依靠自身的下肢施加牵引力,上体牵引带和颈肩牵引带对身体进行牵引约束,使人体上体的肌肉在不做功的情况下即可收紧核心,从而减少肌肉的对抗作用,达到减少疲劳、缓解身体不适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抗疲劳牵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抗疲劳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抗疲劳牵拉装置。
背景技术
据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有43%的人每天在办公室至少坐8个小时,却很少有人主动锻炼,只有31%的人偶尔伸伸懒腰,27%的人走出办公室散会儿步,超过30%的人在休息时选择了玩电脑游戏、上休闲网站。
久坐时,人体大部分肌肉处于放松状态,人体重心分散,为了维持坐姿,部分肌肉长期处于张紧状态,使人产生疲劳。同时人体的重量会较集中地压在腰骶部,这种压力分布不均衡易引起腰背肌肉劳损并疼痛,长期如此甚至可致椎间盘组织弹性减退和脊柱骨质增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疲劳牵拉装置,旨在解决人体的肌肉长期处于张紧状态下使人体产生疲劳,继而容易引起腰背肌肉劳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抗疲劳牵拉装置,包括:
颈肩牵引带,用于环绕于人体颈部后侧;
上体牵引带,用于环绕人体胸腹部;以及
下肢牵引带,所述下肢牵引带分别与所述颈肩牵引带和所述上体牵引带连接,所述下肢牵引带用于通过下肢施力,向所述颈肩牵引带和所述上体牵引带提供牵引力。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上体牵引带还与所述颈肩牵引带连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上体牵引带用于沿所述颈肩牵引带和/或所述下肢牵引带滑动;或者,所述上体牵引带分别与所述颈肩牵引带和所述下肢牵引带固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下肢牵引带形成下肢容纳空间,所述下肢容纳空间具有一个或两个。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下肢牵引带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足蹬组件连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足蹬组件包括脚踏板、伸缩杆和第二连接件,所述脚踏板设置在所述伸缩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上体牵引带包括用于环绕于腰部的腰部牵引带,所述腰部牵引带与所述下肢牵引带连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上体牵引带还包括:
胸肋牵引带,用于环绕于人体的胸肋位置,所述胸肋牵引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肢牵引带的两侧连接;以及
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位于颈部后侧下方,一端与所述胸肋牵引带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颈肩牵引带的中部连接,所述连接带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长度的第二调节扣。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上体牵引带包括:
腰部牵引带,用于环绕于腰部,且与所述下肢牵引带连接;以及
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位于颈部后侧下方,一端与所述颈肩牵引带的中部连接,所述连接带还与所述腰部牵引带的中部连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颈肩牵引带上设置有按摩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抗疲劳牵拉装置使得人体下肢可通过下肢牵引带向颈肩牵引带和上体牵引带施加拉力,人体颈部后侧和背部后侧受力,上体牵引带和颈肩牵引带对身体进行牵引约束,使人体的核心收紧,身体的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即能维持坐姿,从而减少肌肉的对抗作用,达到减少疲劳、缓解身体不适的目的;同时,对颈椎施加的牵引力能够使对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曲进行自我治疗,使颈椎颈肩等部位得到自我按摩,改善颈椎的局部血液循环,对颈椎疾病有预防和保健作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且本装置方便携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廉,下肢的牵引力大小能够根据使用者自身需要自行调节,使用舒适度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的后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提供的另一种足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提供的按摩枕的主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提供的按摩枕的后视图。
图中:1、按摩装置;1-1、头部固定垫;1-2、颈椎保护垫;1-3、颈椎反曲度支架;1-4、肩部固定垫;2、颈肩牵引带;3、第一连接扣;4、上体牵引带;4-1、腰部牵引带;5、连接套;6、下肢牵引带;6-1、第二连接扣;7、下肢保护套;8、第一连接件;9、外衣;10、胸肋牵引带;11、第一调节扣;12、第三连接扣;13、连接带;13-1、第二调节扣;14、第四连接扣;15、腰封;15-1、固定带;16、收纳袋;17、粘扣;19、第二连接件;20、内管;20-1、定位钮;21、外管;21-1、定位孔;22、脚踏板;23、锁紧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进行说明。一种抗疲劳牵拉装置,包括颈肩牵引带2、上体牵引带4和下肢牵引带6;上体牵引4带用于对人体上部躯干进行约束。颈肩牵引带2用于环绕于人体颈部后侧;上体牵引带4用于环绕人体胸腹部;下肢牵引带6分别与颈肩牵引带2和上体牵引带4连接,下肢牵引带6用于通过下肢施力,向颈肩牵引带2和上体牵引带4提供牵引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抗疲劳牵拉装置使得人体下肢可通过下肢牵引带向颈肩牵引带和上体牵引带施加拉力,人体颈部后侧和背部后侧受力,上体牵引带和颈肩牵引带对身体进行牵引约束,使人体的核心收紧,身体的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即能维持坐姿,从而减少肌肉的对抗作用,达到减少疲劳、缓解身体不适的目的;同时,对颈椎施加的牵引力能够使对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曲进行自我治疗,使颈椎颈肩等部位得到自我按摩,改善颈椎的局部血液循环,对颈椎疾病有预防和保健作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且本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携带、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实施例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颈肩牵引带2与下肢牵引带6为一体结构或颈肩牵引带2与下肢牵引带6通过连接结构连接,上体牵引带4上设置有连接套5,颈肩牵引带2和下肢牵引带6能够穿过连接套5,上体牵引带4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扣3,第一连接扣3位于人体后侧,用于将上体牵引带4的两端进行连接以形成闭环。其中,在该图中,下肢容纳空间具有一个。
使用时,操作者坐立于椅子或其他支撑装置上,颈肩牵引带2从头部套入颈椎部,调节上肢牵引4带相对于颈肩牵引带2或下肢牵引带6的位置,调节到合适位置后利用第一连接扣3将上体牵引带4的两端进行连接,弯曲下肢并将下肢牵引带6从膝盖处套入,或双脚踩踏在下肢牵引带6上,逐渐张开小腿使整个颈肩牵引带2和下肢牵引带6处于张紧状态,上体牵引带4与颈肩牵引带2配合使人体核心收紧,无需肌肉用力维持坐姿,人体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减少肌肉因放松产生的对抗作用,到达缓解疲劳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该实施例中,上体牵引带4可环绕于腰部和/或胸部。
实施例三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颈肩牵引带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扣6-1,下肢牵引带6的两端通过第二连接扣6-1与颈肩牵引带2连接,上体牵引带4与颈肩牵引带2通过连接带13连接。下肢牵引带6与颈肩牵引带2采用可拆卸连接,使用时方便穿戴,同时拆卸后减少了收纳空间。图2所示上体牵引带4未与颈肩牵引带2直接连接,使用时将上体牵引带4的两端环绕于颈肩牵引带2的外侧,上体牵引带4与下肢牵引带6在使用时间接连接,上体牵引带4对颈肩牵引带2施加约束力,在下肢牵引带6对颈肩牵引带2施加牵引力时,上体牵引带4间接受力。也可在颈肩牵引带2上设置连接套5,上体牵引带4的两端穿过连接套5后再连接,使上体牵引带4两端连接即可对颈肩牵引带2进行固定。
实施例四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疲劳牵拉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及图4。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颈肩牵引带2、腰部牵引带4-1和下肢牵引带6为一体结构,颈肩牵引带2的两端自然下垂后,分别向外侧弯曲形成下肢牵引带6,下肢牵引带6为两个环状,然后穿过腰封15内的固定带15-1后分别向相对侧穿出形成腰部牵引带4-1。腰部牵引带4-1的两端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扣3。采用一体结构,仅需调整腰部牵引带4-1的长短松紧即可完成对下肢牵引带6和颈肩牵引带2的同步调节,使用方便。在腰封15上设置粘扣17,先将腰封15固定,继而调整腰部牵引带4-1。
腰部牵引带4-1用于环绕在腰部,腰封15用于防止腰部牵引带4-1过紧对腰部造成损伤,减少对腰部的压强,提高舒适性,同时也使穿戴更加方便。也可以在腰封15后部增加设置一个收纳袋16,用于在颈肩牵引带2、腰部牵引带4-1和下肢牵引带6从腰封15上拆卸下来后进行收纳或放置其他物品,收纳袋16上设置拉链,保证收纳袋16内干净整洁。
实施例五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5。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颈肩牵引带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扣6-1,上体牵引带4与颈肩牵引带2通过连接带13连接,下肢牵引带6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扣6-1与颈肩牵引带2的一端连接,下肢牵引带6的中部与连接带13的下端部固定或可拆卸连接,下肢牵引带6的另一端与颈肩牵引带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扣6-1连接,从而使下肢牵引带6形成两个下肢容纳空间。图5所示上体牵引带4未与颈肩牵引带2直接连接,使用时将上体牵引带4的两端环绕于颈肩牵引带2的外侧,上体牵引带4与下肢牵引带6在使用时间接连接,上体牵引带4对颈肩牵引带2施加约束力,在下肢牵引带6对颈肩牵引带2施加牵引力时,上体牵引带4间接受力。也可在颈肩牵引带2上设置连接套5,上体牵引带4的两端穿过连接套5后再连接,使上体牵引带4两端连接即可对颈肩牵引带2进行固定。
实施例六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6。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颈肩牵引带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扣6-1,下肢牵引带6具有两个,其中一根下肢牵引带6与颈肩牵引带2同一侧上的两个第二连接扣6-1连接,形成一个容纳空间;另一根下肢牵引带6与另一侧的颈肩牵引带2上的两个第二连接扣6-1连接,形成一个容纳空间。上体牵引带4与颈肩牵引带2通过连接带13连接。图6所示上体牵引带4未与颈肩牵引带2直接连接,使用时将上体牵引带4的两端环绕于颈肩牵引带2的外侧,上体牵引带4与下肢牵引带6在使用时间接连接,上体牵引带4对颈肩牵引带2施加约束力,在下肢牵引带6对颈肩牵引带2施加牵引力时,上体牵引带4间接受力。也可在颈肩牵引带2上设置连接套5,上体牵引带4的两端穿过连接套5后再连接,使上体牵引带4两端连接即可对颈肩牵引带2进行固定。
实施例七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7及图8。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外衣9作为附着物,外衣9上设置有固定套,颈肩牵引带2、腰部牵引带4-1和下肢牵引带6为一体结构,颈肩牵引带2的两端自然下垂后,分别向外侧弯曲形成下肢牵引带6,下肢牵引带6为两个环状,然后分别向相对侧穿出形成腰部牵引带4-1。
还包括胸肋牵引带10,胸肋牵引带10的一端与其中一根下肢牵引带6连接,胸肋牵引带10的另一端绕过腰部牵引带4-1与另一跟下肢牵引带6连接,胸肋牵引带10穿过第四连接扣14与通过连接带13颈肩牵引带2连接,连接带13上设置有第二调节扣13-1,第二调节扣13-1用于调节胸肋牵引带10的长度。
增设外衣9,在穿戴后增加了与身体接触的面积,减小了施力过程中的压强,提高了康复治疗中的安全性。同时,将外衣9作为附着物,便于穿戴,操作者仅需按照常规外衣9的穿着方式进行穿戴即可完成。
实施例八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9及图10。
在实施例七的基础上,抗疲劳牵拉装置还包括足蹬组件,足蹬组件包括脚踏板22、伸缩杆和第二连接件19,脚踏板22设置在伸缩杆的底端,第二连接件19设置在伸缩杆的顶端,第二连接件19与下肢牵引带6连接。
将下肢牵引带6与足蹬组件连接,操作者穿戴好颈肩牵引带2和上体牵引带4后成坐立状,双脚置于脚踏板22上,调节伸缩杆的长度,逐渐抬高并伸展双腿直至颈肩牵引带2对颈椎实施牵引力。
参见图9,可选的,伸缩杆包括内管20和外管21,内管20套装在外管21内,内管20上沿竖直方向均匀设置有定位钮20-1,外管21上设置有与定位钮20-1配合的定位孔21-1,脚踏板22与外管21的底端连接,第二连接件19与内管20顶端连接。上下拉动内管20可调节伸缩的长度,定位钮20-1与定位孔21-1配合可对伸缩杆进行定位。
参见图10,可选的,伸缩杆包括内管20和外管21,内管20套装在外管21内,外管21顶端设置有锁紧环23,锁紧环23与外管21螺纹连接,脚踏板22与外管21的底端连接,第二连接件19与内管20顶端连接。旋送锁紧环23后可上下调整内管20的长度,然后旋紧锁紧环23进行锁紧定位。
参见图9和图10,可选的,脚踏板22与伸缩杆铰接,便于收纳足蹬组件。
实施例九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8。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颈肩牵引带2上设置有按摩装置1,按摩装置1为按摩套或按摩枕,下肢牵引带6施力带动颈肩牵引带2时,按摩装置1对颈部进行保护和按摩,防止颈部受到损伤。
下肢牵引带6上设置有下肢保护套7,用于对下肢进行保护和按摩,下肢保护套7上可设置挂钩,用于连接足蹬装置。下肢牵引带6上还设置有第一调节扣11,用于调节下肢牵引带6的长度。
可选的,第一连接扣3可采用插扣,第一连接扣3用于将上体牵引带4的两端进行连接固定,上体牵引带4穿过插扣上的固定环从而使上体牵引带4与插扣连接,通过调节上体牵引带4穿过固定环的长度从而改变上体牵引带4的长度。颈肩牵引带2与下肢牵引带6的连接处采用可拆卸连接,如设置连接搭扣或打活结的方式连接,通过调节连接处的连接长度从而调节颈肩牵引带2和下肢牵引带6的长度。
可选的,下肢牵引带6或下肢保护套7上可设置第一连接件8,便于将下肢牵引带6与足蹬装置连接。
可选的,具有两个容纳空间的下肢牵引带6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扣12,第三连接扣12用于将两个下肢牵引带6进行连接。通过插扣将两个所述下肢牵引带6连接,能够保证双腿并拢,在施力过程中保持双腿施力方向一致。第三连接扣12可采用插扣。
可选的,上体牵引带4上设置有连接套5,用于将颈肩牵引带2、下肢牵引带6分别与上体牵引带4连接,颈肩牵引带2和下肢牵引带6可沿连接套5上下滑动,从而调整上体牵引带4相对于颈肩牵引带2和下肢连接的位置。
实施例十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1及图12。
按摩装置1为按摩枕,按摩枕包括头部固定垫1-1和肩部固定垫1-4,头部固定垫1-1和肩部固定垫1-4之间设置有颈椎反曲度支架1-3,颈椎反曲支架1-3的弧度与人体健康的颈椎曲线相匹配,颈椎反曲支架1-3为可伸缩结构,可对颈椎进行拉伸按摩,颈椎反曲度支架1-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颈椎保护垫1-2。将头部固定垫1-1置于头部与颈椎的连接处,用于对头部起到支撑保护的作用;肩部固定垫1-4置于颈椎与肩部的连接处,颈椎反曲度支架1-3与颈椎的弧度相适配,对颈椎进行按摩保护,颈椎反曲度支架1-3用于支撑颈椎保护垫1-2。按摩枕与头部、颈椎的弧度相适配,对颈椎起到了按摩保护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抗疲劳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颈肩牵引带,用于环绕于人体颈部后侧;
上体牵引带,用于环绕人体胸腹部;以及
下肢牵引带,所述下肢牵引带分别与所述颈肩牵引带和所述上体牵引带连接,所述下肢牵引带用于通过下肢施力,向所述颈肩牵引带和所述上体牵引带提供牵引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疲劳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体牵引带还与所述颈肩牵引带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疲劳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体牵引带用于沿所述颈肩牵引带和/或所述下肢牵引带滑动;或者,所述上体牵引带分别与所述颈肩牵引带和所述下肢牵引带固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疲劳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牵引带形成下肢容纳空间,所述下肢容纳空间具有一个或两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疲劳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牵引带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足蹬组件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疲劳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足蹬组件包括脚踏板、伸缩杆和第二连接件,所述脚踏板设置在所述伸缩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疲劳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体牵引带包括用于环绕于腰部的腰部牵引带,所述腰部牵引带与所述下肢牵引带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疲劳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体牵引带还包括:
胸肋牵引带,用于环绕于人体的胸肋位置,所述胸肋牵引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肢牵引带的两侧连接;以及
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位于颈部后侧下方,一端与所述胸肋牵引带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颈肩牵引带的中部连接,所述连接带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长度的第二调节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疲劳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体牵引带包括:
腰部牵引带,用于环绕于腰部,且与所述下肢牵引带连接;以及
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位于颈部后侧下方,一端与所述颈肩牵引带的中部连接,所述连接带还与所述腰部牵引带的中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疲劳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颈肩牵引带上设置有按摩装置。
CN202020197001.0U 2020-02-21 2020-02-21 一种抗疲劳牵拉装置 Active CN211884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97001.0U CN211884477U (zh) 2020-02-21 2020-02-21 一种抗疲劳牵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97001.0U CN211884477U (zh) 2020-02-21 2020-02-21 一种抗疲劳牵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84477U true CN211884477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91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97001.0U Active CN211884477U (zh) 2020-02-21 2020-02-21 一种抗疲劳牵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844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20832B2 (en) Progressive mobility assistance garment for rehabilitation
US20150148727A1 (en) Low-profile, postural corrective garment for therapeutic relief of low back pain and mechanical lumbar disorders
US9044324B2 (en) Selectively adjustable arm and shoulder support
US11813223B2 (en) External structural brace apparatus
US20190343205A1 (en) Self-Adjustment Belt with Bumps
US9827133B1 (en) Selectively adjustable arm and shoulder support
JP2005192764A (ja) 腰部負担軽減具
US20110213282A1 (en) Arm sling for post trauma patients
US9668902B1 (en) Selectively adjustable arm and shoulder support
KR101097106B1 (ko) 중력을 이용한 척추용 견인장치
US10610400B1 (en) Selectively adjustable arm and shoulder support
CN211884477U (zh) 一种抗疲劳牵拉装置
KR101297399B1 (ko) 체중에 따른 탄발복원력을 이용한 척추 견인장치
US808808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shoulder dislocations
US20200023929A1 (en) Flotation system
KR20140091257A (ko) 편마비 환자용 상체 지지장치
US9226844B2 (en) Apparatus for sacro-lumbar back support, reduction of load on vertebrae discs and stimulation of circulation and muscles through axial tensioning exercises
RU2266082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ейро-ортопедической реабилитации
CN210250199U (zh) 一种新型颈托
CN209048393U (zh) 一种前臂吊带
CN207125838U (zh)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约束装置
JP2015009133A (ja) 重力を利用する腰痛又は配隋損傷痛改善具
KR101244838B1 (ko) 허리디스크 운동장치
CN203208526U (zh) 一种防保科用保健护理腰带
KR20190089927A (ko) 서포트 밴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