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79479U - 一种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79479U
CN211879479U CN202020943356.XU CN202020943356U CN211879479U CN 211879479 U CN211879479 U CN 211879479U CN 202020943356 U CN202020943356 U CN 202020943356U CN 211879479 U CN211879479 U CN 2118794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heat
sheet
heating
batter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4335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国球
徐延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Power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Power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Power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Power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4335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794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79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794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件和加热机构,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件之间通过支撑围框连接,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片和连接于所述加热片的加热线束,所述加热片贴合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件的第一侧面上,所述加热线束覆盖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件的第二侧面。利用加热机构在低温环境下,为电池模组提供工作所要求的温度环境,并通过加热膜上的温度采集单元对电池模组进行实时温度监控,使电池模组保持在适宜的温度状态下进行工作,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充放电效率,延长电池模组的循环寿命,提高了电池模组的效能。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锂离子储能系统(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BESS)是应用范围最广的储能系统,相比而言,BESS的优势在于:一是成本较低,技术成熟,充放电倍数高;二是模块一致性好,可作为分布式能量储存装置。目前,锂离子电池模组使用过程中如遇低温环境,将会影响电池模组的充放电效率,减短电池模组循环寿命。
可见,现有技术中的锂离子电池模组存在低温环境下充放电效率较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解决了锂离子电池模组存在低温环境下充放电效率较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件和加热机构,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件之间通过支撑围框连接,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片和连接于所述加热片的加热线束,所述加热片贴合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件的第一侧面上,所述加热线束覆盖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件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件沿厚度方向的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邻;
所述加热片包括绝缘板和覆盖于所述绝缘板上的加热膜,所述加热膜上集成有温度采集模块,所述加热线束还包括温度采集线束。
可选的,每一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芯和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与所述支撑围框固定连接,所述电芯收容于所述导热片与所述支撑围框形成的收容空间内,且与所述导热片贴合固定。
可选的,所述导热片的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边沿所述电池组件的厚度方向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加热片贴合于所述弯折部上。
可选的,所述导热片包括第一导热片与第二导热片,所述第一导热片和所述第二导热片均与所述支撑围框固定连接,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热片与所述第二导热片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导热片和所述第二导热片中的至少一个贴合固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热片通过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支撑围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热片通过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支撑围框固定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接触;所述第一导热片向远离所述电芯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二导热片向远离所述电芯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二收容槽的槽口相对设置形成所述收容空间。
可选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相邻连接的第一电池组件和第二电池组件,所述支撑围框面向所述电芯的侧面上延伸有承载件,所述承载件抵设于所述第一电池组件的所述第二导热片与所述第二电池组件的所述第一导热片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热片的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边沿第一方向弯折90°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电池组件的厚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背向所述电池组件的第三侧面;
所述第二导热片的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边沿第二方向弯折90°形成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背向所述电池组件的第四侧面;
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形成接触面,所述加热片贴合于所述接触面上。可选的,所述支撑围框上开设有贯穿所述支撑围框厚度方向的第一散热孔和/或第一散热槽;
所述导热片上与所述第一散热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贯穿所述导热片厚度方向的第二散热孔;和/或,所述导热片上与所述第一散热槽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贯穿所述导热片厚度方向的第二散热槽。
可选的,所述导热片背对所述电芯的侧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部。
可选的,所述导热片为铝片。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件和加热机构,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件之间通过支撑围框连接,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片和连接于所述加热片的加热线束,所述加热片贴合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件的第一侧面上,所述加热线束覆盖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件的第二侧面。利用加热机构在低温环境下,为电池模组提供工作所要求的温度环境,并通过加热膜上的温度采集单元可对电池模组进行实时温度监控,使电池模组保持在适宜的温度状态下进行工作,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充放电效率,延长电池模组的循环寿命,提高了电池模组的效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中电池组件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中支撑围框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中电池组件的平面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平面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爆炸图之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爆炸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件100和加热机构200,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件100之间通过支撑围框110连接,加热机构200包括加热片210和连接于加热片210的加热线束220,加热片210贴合于至少一个电池组件100的第一侧面上,加热线束220覆盖于至少一个电池组件100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为至少一个电池组件100沿厚度方向的侧面,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相邻;
加热片210包括绝缘板和覆盖于绝缘板上的加热膜,加热膜上集成有温度采集模块,加热线束220还包括温度采集线束。
其中,支撑围框110由绝缘材料制成,可以是树脂材料,也可以是塑胶材料,绝缘板可以是树脂材料,也可以是塑胶材料,在此不作限定。
其中,加热机构200可以为一个,上述一个加热机构200可贴合于电池模组整体沿厚度方向的侧面上,即如图1所示的前侧面上,对应的加热线束220覆盖于如图1所示的上侧面上;加热机构200也可以为多个,具体的,加热机构200的数量可以与电池模组中包含的电池组件的数量相对应,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加热机构200可对应贴合于一个电池组件沿厚度方向的侧面上;加热机构200的数量也可根据电池模组整体的情况具体确定,可以少于或者多于电池模组中包含的电池组件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加热机构200可间隔贴合于电池模组整体沿厚度方向的侧面上,在此不做任何限定。
其中,加热片210可通过绝缘胶水粘贴固定,在此不作限定
低温环境将会对电池模组的性能有所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包括有加热机构200,在低温环境下,可控制其开启进而对电池模组进行加热至工作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内,保证电池模组在低温环境下正常工作。
其中,加热片210包括绝缘板和覆盖于绝缘板上的加热膜,绝缘板可使加热机构200与电池模组之间绝缘,避免加热机构200影响电池模组的正常工作;此外,加热膜上集成有温度采集模块,加热线束220还包括温度采集线束,采用线束进行温度采集,相比单独设置温度采集单元或者设备,覆盖于电池模组其上的温度采集线束可靠性更高,成本更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件100和加热机构200,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件100之间通过支撑围框110连接,加热机构200包括加热片210和连接于加热片210的加热线束220,加热片210贴合于至少一个电池组件100的第一侧面上,加热线束220覆盖于至少一个电池组件100的第二侧面。利用加热机构200在低温环境下,为电池模组提供工作所要求的温度环境,并通过加热膜上的温度采集单元对电池模组进行实时温度监控,使电池模组保持在适宜的温度状态下进行工作,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充放电效率,延长了电池模组的循环寿命,提高了电池模组的效能。
可选的,每一电池组件100包括电芯120和导热片130,导热片130与支撑围框110固定连接,电芯120收容于导热片130与支撑围框110形成的收容空间内,且与导热片130贴合固定。
本实施例中,电池组件100中包括有电芯120和导热片130,如图2所示,导热片130可在电芯120被加热机构200进行加热时,沿A-A方向进行加热,同时,如图3所示,可沿B-B方向进行热量的传导,以使电芯120不会出现局部过热的问题,对电芯120起到均温的作用,延长电芯120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无需加热的场景中,电芯120在工作中将会产生热量,导热片130可与空气进行热量交换,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导热片130的靠近第一侧面的边沿至少一个电池组件100的厚度方向弯折形成弯折部1301,加热片210贴合于弯折部1301上。
本实施例中,将加热片210贴合于导热片130的弯折部1301上,可加大对导热片130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机构200的加热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导热片130包括第一导热片131与第二导热片132,第一导热片131和第二导热片132均与支撑围框110固定连接,电芯120设置于第一导热片131与第二导热片132之间,且与第一导热片131和第二导热片132中的至少一个贴合固定。
本实施例中,每一电池组件100中至少包含两个导热片130,可具体表示为第一导热片131与第二导热片132。由于支撑围框110存在一定厚度,第一导热片131和第二导热片132可分别覆盖并连接于支撑围框110与厚度方向垂直的两个侧面上,为方便理解,以支撑围框110如图5所示放置,为例进行描述:
本实施例中,支撑围框110、第一导热片131和第二导热片132可围合形成收容空间,电芯120即设置于该收容空间内,在电芯120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均覆盖有导热片130,在加热机构200对电池模组进行加热时,可在电芯120相对的两个侧面同时进行热量的传导,进一步保证电芯120各部分温度的均衡,同时,在无需加热的场景中,也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具体的,第一导热片131和第二导热片132可分别连接于支撑围框110的垂直于厚度方向的两个侧面上,第一导热片131覆盖连接于其上侧面,第二导热片132覆盖连接于其下侧面;第一导热片131和第二导热片132也可均连接于支撑围框110垂直于厚度方向的同一侧面上,第一导热片131和第二导热片132可分别适应电芯120的厚度,而向背向电芯120的方向凸起形成收容空间,在此不作限定。
除了起到在加热机构200对电池模组进行加热时的热量传导和散热的作用之外,电芯120设置于第一导热片131与第二导热片132之间,第一导热片131与第二导热片132还可对电芯120起到支撑和承载的作用,保证电池组件100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第一导热片131通过第一连接部与支撑围框110固定连接;第二导热片132通过第二连接部与支撑围框110固定连接板;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贴合;
第一导热片131向远离电芯120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一收容槽;第二导热片132向远离电芯120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二收容槽;第一收容槽的槽口与第二收容槽的槽口相对设置形成收容空间。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导热片131和第二导热片132覆盖并连接于支撑围框110垂直于厚度方向上的同一侧面上,每一第一连接部与对应的第二连接部相接触,第一导热片131向远离电芯120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一收容槽;第二导热片132向远离电芯120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二收容槽,第一收容槽的槽口与第二收容槽的槽口相对形成收容空间即用于收容固定电芯120。
这样,可根据电芯120的厚度,对应确定第一收容槽以及第二收容槽的厚度,电芯120与第一导热片131和第二导热片132之间均可紧密贴合,进一步提高了电池组件100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可进一步加热时热量传导的效率以及散热效率;同时,将第一导热片131和第二导热片132固定在同一侧面,在对电池组件100进行组装时,可按照支撑围框110、第一导热片131和第二导热片132的顺序进行装配,操作更加简单,连接也更加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支撑围框110上可设有立柱,第一导热片131和第二导热片132可开设有与立柱适配的通孔,通过立柱和通孔的配合可实现第一导热片131和第二导热片132与支撑围框110的连接和固定。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热片131和第二导热片132与支撑围框110的连接形式并不限于此,在此不作任何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支撑围框110上设置有立柱,以及与立柱相背且与立柱适配的盲孔,电池模组中相邻的两个电池组件之间可通过支撑围框110上的盲孔和立柱的配合进行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电池模组中相邻的两个电池组件之间的连接形式并不限于此,在此不作任何限定。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电池模组包括相邻连接的第一电池组件和第二电池组件,支撑围框110面向电芯120的侧面上延伸有承载件111,承载件111抵设于第一电池组件的第二导热片132与第二电池组件的第一导热片131之间。
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支撑围框110面向电芯120的侧面上延伸有承载件111,承载件111与第二导热片132贴合,以承载第二导热片132,保证第二导热片132的稳定性。同时,在相邻连接的第一电池组件和第二电池组件之间,承载件111可抵设于第一电池组件的第二导热片132与第二电池组件的第一导热片131之间,间隔起一定高度的热量传导通道,不论是在加热机构200对电芯120进行加热时,还是导热片130进行散热时,均可提高热量传导的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第一导热片131的靠近第一侧面的边沿第一方向弯折90°形成第一弯折部13011,所述第一方向与电池组件100的厚度方向平行;第一弯折部13011包括背向电池组件100的第三侧面;
第二导热片132的靠近第一侧面的边沿第二方向弯折90°形成第二弯折部13012,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第二弯折部13012包括背向电池组件100的第四侧面;
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形成接触面,加热片210贴合于所述接触面上。
本实施例中,在电池组件100包括有第一导热片131和第二导热片132,第一导热片131和第二导热片132的靠近第一侧面的边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弯折。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方向为D方向,即垂直向上的方向,第一导热片131的靠近第一侧面的边垂直向上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13011;第二方向为D’方向,即垂直向下的方向,第二导热片132的靠近第一侧面的边垂直向下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13012;第一弯折部13011的第三侧面与第二弯折部13012的第四侧面形成一个接触面,加热片210可贴合与该接触面上,加热片210可直接对第一导热片131和第二导热片132,提高加热效率。
可选的,如图3所示,支撑围框110上开设有贯穿支撑围框110厚度方向的第一散热孔和/或第一散热槽;
导热片130上与第一散热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贯穿导热片130厚度方向的第二散热孔;和/或,导热片130上与第一散热槽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贯穿导热片130厚度方向的第二散热槽。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支撑围框110和导热片130对应开设有散热槽和散热孔,在电池模组的中部和两侧将会贯通沿C-C方向的散热通道。在电池模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通过C-C方向的散热通道进行散热,保证电池组件工作温度的稳定,而避免因电池组件温度过高而降低电池组件的性能。
可选的,如图2所示,导热片130背对电芯120的侧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部1302。
本实施例中,导热片130背对电芯120的侧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部1302,所述凸起部1302的延伸方向可沿B-B方向,对应的,导热片130面对电芯120的侧面上下凹有多个凹槽。这样,可在导热片120上形成有沿B-B方向的散热通道,提高导热片130的加热效率和散热效率;同时,电池模组的相邻两个电池组件的导热片130上的凸起部1302可与相邻导热片130的凸起部1302进行抵接,或者与相邻的电池组件的电芯120表面进行抵接,以使在相邻导热片130之间,或者在相邻的导热片130与电芯120形成一定高度的间隙,同样可提高导热片130的加热效率和散热效率。
可选的,导热片130为铝片。铝片的热传导性能和散热性能较好。
下面以一完整实施例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如图1至图9所示:
本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包括两个上述电池组件100,分别为第一电池组件和第二电池组件,第一电池组件连接于第二电池组件之上,第一电池组件的支撑围框110的下侧面上的盲孔,可收容第二电池组件的支撑围框110的上侧面上的立柱,完成第一电池组件和第二电池组件之间的固定连接;每一电池组件100包括电芯120、支撑围框110、第一导热片131和第二导热片132。其中,第一导热片131和第二导热片132均为铝板;
本实施例中,电池模组贴合固定有加热机构200,加热机构200可包括加热片210和连接于加热片210的加热线束220。每一电池组件的第一导热片131和第一导热片132的一边沿电池模组厚度方向分别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13011和第二弯折部13012,加热片210贴合于第一弯折部13011和第二弯折部13012形成的接触面上,加热线束220覆盖于电池模组的上侧面;加热片210包括绝缘板和覆盖于绝缘板上的加热膜,加热膜上集成有温度采集模块,加热线束220还包括温度采集线束。在低温环境下,可控制加热机构200开启进而对电池模组进行加热至工作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内,保证电池模组在低温环境下正常工作。
如图5所示,支撑围框110包括第一侧臂和第二侧臂,以及与第一侧臂和第二侧臂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个横臂,两个横臂将支撑围框110分隔形成三个收容空间;同时,如图6所示,第一导热片131和第二导热片132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上的通孔,连接于支撑围框110的两个侧臂和两个横臂同一侧面的立柱上,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接触。这样,第一导热片131被第一连接部分隔形成三个第一子导热片,以及第二导热片132被第二连接部分隔形成三个第二子导热片;每一第一子导热片向远离电芯120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一收容槽;每一第二子导热片向远离电芯120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二收容槽;第一收容槽的槽口与第二收容槽的槽口相对设置形成一个收容空间,共三个收容空间,每一收容空间收容一个电芯120;
此外,如图7所示,第一侧臂面向电芯120的侧面上、第二侧臂面向电芯120的侧面上及每一横臂面向电芯120的侧面上均延伸有承载件111,承载件111抵设于相邻两个电池组件100的第一导热片131与第二导热片132之间,以承载第二导热片132,进一步提高电池组件100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形成一定间隔的加热和散热的通道。
第一电池组件的第二导热片132上的凸起部1302与第二电池组件的第一导热片131上的凸起部1302相对,同样可以在第一电池组件于第二电池组之间间隔起一定高度的散热通道,提高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
支撑围框110的两个横臂上开设有贯穿支撑围框110厚度方向的第一散热孔,第一导热片131和第二导热片132上对应开设有贯穿厚度方向第二散热孔;支撑围框110的第一侧臂和第二侧臂背向电芯120的侧面上开设有贯穿支撑围框厚度方向的第一散热槽,第一导热片131和第二导热片132上对应开设有贯穿厚度方向第二散热槽;散热孔和散热槽用于在电池组件100工作时进行散热;
由于第一导热片131和第二导热片132均可导热,在低温环境下加热机构200对电芯120进行加热时,可将热量均匀传导至电芯120的各部分;在电池组件100工作时,可将电芯120产生的热量进行热传导至中部的散热孔以及两侧的散热槽排出;此外,第一导热片131以及第二导热片132背对电芯120的侧面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部133,凸起部133可在相邻导热片130之间间隔一定高度的热传导通道,进一步提高热传导效率和散热效率。
具体的,如图8所示,可按照以下顺序,从下至上装配电池模组中的第一电池组件和第二电池组件,并进行固定:
装下压板500;
在下压板上装配好固定支架300的下部分框架部分;
在固定支架300内装配第一电池组件:固定支撑围框110、在支撑围框110的上侧面固定第一导热片131、在第一导热片131的收容槽内使用绝缘胶水贴合电芯120,固定第二导热片132;
之后开始装配第二电池组件:将支撑围框110固定于第一电池组件的支撑围框110上,在支撑围框110的上侧面固定第一导热片131、在第一导热片131的收容槽内使用绝缘胶水贴合电芯120,固定第二导热片132;
固定加热机构200;
固定好固定支架300的上部分盖体部分;
装上压板400。
在电池模组中的两个电池组件组装完成后,如图9所示,将其放入下箱体600的汇流排之中,并装配包括电池管理系统800(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熔断器900、功率插头1000等器件,以及将各电芯120的极耳焊接到汇流排中,之后盖上上盖700进行锁固,再装配模组固定架1100、提手1200等配件,完成电池模组的装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件100和加热机构200,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件100之间通过支撑围框110连接,加热机构200包括加热片210和连接于加热片210的加热线束220,加热片210贴合于至少一个电池组件100的第一侧面上,加热线束220覆盖于至少一个电池组件100的第二侧面。利用加热机构200在低温环境下,为电池模组提供工作所要求的温度环境,并通过加热膜上的温度采集单元对电池模组进行实时温度监控,使电池模组保持在适宜的温度状态下进行工作,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充放电效率,延长了电池模组的循环寿命,提高了电池模组的效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件和加热机构,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件之间通过支撑围框连接,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片和连接于所述加热片的加热线束,所述加热片贴合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件的第一侧面上,所述加热线束覆盖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件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至少一个电池组件沿厚度方向的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邻;
所述加热片包括绝缘板和覆盖于所述绝缘板上的加热膜,所述加热膜上集成有温度采集模块,所述加热线束还包括温度采集线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芯和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与所述支撑围框固定连接,所述电芯收容于所述导热片与所述支撑围框形成的收容空间内,且与所述导热片贴合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的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边沿所述电池组件的厚度方向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加热片贴合于所述弯折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包括第一导热片与第二导热片,所述第一导热片和所述第二导热片均与所述支撑围框固定连接,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热片与所述第二导热片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导热片和所述第二导热片中的至少一个贴合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片通过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支撑围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热片通过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支撑围框固定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接触;所述第一导热片向远离所述电芯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二导热片向远离所述电芯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的槽口与所述第二收容槽的槽口相对设置形成所述收容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相邻连接的第一电池组件和第二电池组件,所述支撑围框面向所述电芯的侧面上延伸有承载件,所述承载件抵设于所述第一电池组件的所述第二导热片与所述第二电池组件的所述第一导热片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片的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边沿第一方向弯折90°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电池组件的厚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背向所述电池组件的第三侧面;
所述第二导热片的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边沿第二方向弯折90°形成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背向所述电池组件的第四侧面;
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形成接触面,所述加热片贴合于所述接触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围框上开设有贯穿所述支撑围框厚度方向的第一散热孔和/或第一散热槽;
所述导热片上与所述第一散热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贯穿所述导热片厚度方向的第二散热孔;和/或,所述导热片上与所述第一散热槽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贯穿所述导热片厚度方向的第二散热槽。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背对所述电芯的侧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为铝片。
CN202020943356.XU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电池模组 Active CN2118794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43356.XU CN211879479U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43356.XU CN211879479U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79479U true CN211879479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35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43356.XU Active CN211879479U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794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234691A1 (en) Battery module with novel structure
CN110518309B (zh) 一种多冷却方式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CN113140824B (zh) 一种电池模组、电池系统和车辆
CN111916647A (zh) 软包动力电池模组
CN210576120U (zh) 一种电芯高效散热加温模组
CN211879478U (zh) 一种电池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11879477U (zh) 一种电池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11858757U (zh) 电池
CN211879479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0040348U (zh) 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CN210073975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软包电池模组
CN214099763U (zh) 电池模组
CN214280152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储能装置
CN113571803A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系统
CN218548576U (zh) 可加热的软包电池模组
CN211879480U (zh) 一种电池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12461829U (zh) 一种带加热的电池模块
CN220796954U (zh) 一种带有导热板的电池包及储能集装箱
CN217955956U (zh) 固态电池模组和电池
CN220042146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8101452U (zh) 电池包及储能电源
CN218632352U (zh) 一种电芯机构、电芯组件及电动车辆
CN220106665U (zh) 电池组合体
CN218333963U (zh) 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包和电动车
CN211828929U (zh) 一种带加热的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