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71483U - 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及净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及净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71483U
CN211871483U CN201922064181.5U CN201922064181U CN211871483U CN 211871483 U CN211871483 U CN 211871483U CN 201922064181 U CN201922064181 U CN 201922064181U CN 211871483 U CN211871483 U CN 2118714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everse osmosis
osmosis membrane
water inlet
central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6418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彪
郭增前
谭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trauss Water Equipment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trauss Water Equipment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trauss Water Equipment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trauss Wat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6418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714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714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714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及净水设备,反渗透膜元件包括中心管和反渗透膜组件,反渗透膜组件包括叠加设置的第一反渗透膜片、纯水导流网、第二反渗透膜片、原水导流网;在原水导流网和第二反渗透膜片之间形成进水流道;在进水流道内设置有挡水结构,将进水流道分隔成若干个顺次连通的子进水流道,原水从进水口进入进水流道,顺次流过所有的子进水流道,由于挡水结构的设计,增大了进水流道的流程,提高了原水流速,在同等流量情况下成倍提升冲刷速度,有利于对反渗透膜片进行冲刷,解决了原水流速低以及反渗透膜片易堵的问题,延长了反渗透膜片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及净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及净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反渗透膜元件中的流道为整体流道,没有对流道进行分隔,在同样产水量与回收率的情况下,原水流速的提升不够强,膜易堵,使用寿命不长。
申请号为 2017205915167和2009102017398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流道横截面的长度为整个膜片的高度,废水流速非常低,同时流道的截面的长宽比例太大,有局部无流水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反渗透膜元件,解决了流道中原水流速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包括:
中心管,其管壁形成有若干个进水孔;
反渗透膜组件,卷绕在所述中心管上,包括叠加设置的第一反渗透膜片、纯水导流网、第二反渗透膜片、原水导流网;
在所述原水导流网上与所述中心管的轴向垂直的两个端面中,其中一个端面形成有进水口,另一个端面形成有出水口;在所述原水导流网和第二反渗透膜片之间形成进水流道;在所述进水流道内设置有将所述进水流道分隔成若干个顺次连通的子进水流道的挡水结构,其中,靠近所述进水口的子进水流道与所述进水口连通,靠近所述出水口的子进水流道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挡水结构包括若干个间隔布设且与所述中心管的轴向垂直的挡水带。
又进一步的,所述若干个挡水带分为两类;第一类挡水带的一端与所述中心管具有设定距离,另一端与所述原水导流网上远离所述中心管的端面平齐;第二类挡水带的一端与所述中心管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原水导流网上远离所述中心管的端面具有设定距离;两类挡水带交错布设。
更进一步的,第一类挡水带包括一个挡水带,第二类挡水带也包括一个挡水带;所述进水口在原水导流网端面上远离所述中心管的位置,所述出水口在原水导流网端面上靠近所述中心管的位置,所述第一类挡水带靠近具有所述进水口的原水导流网端面,所述第二类挡水带靠近具有所述出水口的原水导流网端面。
更进一步的,所述挡水结构包括若干个间隔布设且与所述中心管的轴向平行的挡水带。
再进一步的,所述若干个挡水带分为两类;第一类挡水带的一端与具有所述进水口的原水导流网端面平齐,另一端与具有所述出水口的原水导流网端面具有设定距离;第二类挡水带的一端与具有所述进水口的原水导流网端面具有设定距离,另一端与具有所述出水口的原水导流网端面平齐;两类挡水带交错布设。
进一步的,第一类挡水带包括一个挡水带,第二类挡水带也包括一个挡水带;所述进水口在原水导流网端面上远离所述中心管的位置,所述出水口在原水导流网端面上靠近所述中心管的位置,所述第一类挡水带远离所述中心管,所述第二类挡水带靠近所述中心管。
又进一步的,所述挡水带为防水胶条。
更进一步的,所述反渗透膜组件卷绕在所述中心管上时,所述进水口卷绕所述中心管一周,所述出水口卷绕所述中心管一周。
基于上述反渗透膜元件的设计,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净水设备,包括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反渗透膜元件及净水设备,通过在进水流道内设置有挡水结构,将进水流道分隔成若干个顺次连通的子进水流道,原水从进水口进入进水流道,顺次流过所有的子进水流道,由于挡水结构的设计,增大了进水流道的流程,提高了原水流速,在同等流量情况下成倍提升冲刷速度,有利于对反渗透膜片进行冲刷,解决了原水流速低以及反渗透膜片易堵的问题,延长了反渗透膜片的使用寿命。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反渗透膜元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反渗透膜组件展开状态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反渗透膜组件展开状态下的又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P、反渗透膜组件;1、第一反渗透膜片;2、纯水导流网;3、第二反渗透膜片;4、原水导流网;41、端面;42、端面;43、端面;44、进水口;45、出水口;5、中心管;6、进水流道;61、第一子进水流道;62、第二子进水流道;63、第三子进水流道;7、挡水结构;71、挡水带;72、挡水带;8、防水胶带;9、防水胶带;10、防水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包括中心管5和反渗透膜组件P,反渗透膜组件P卷绕在中心管5上形成反渗透膜元件。
在中心管5的管壁上形成有若干个进水孔,纯水从进水孔流入中心管5的内部通道内,然后从中心管5的出水口流出。
在展开状态下,反渗透膜组件P包括叠加设置的第一反渗透膜片1、纯水导流网2、第二反渗透膜片3、原水导流网4,参见图1所示。第一反渗透膜片1、纯水导流网2、第二反渗透膜片3作为一个整体,其中一个端面与中心管5连接,另外三个端面密封在一起。
在展开状态下,原水导流网4包括四个端面:端面41、端面 42、端面43、卷绕起始端面;其中,卷绕起始端面为卷绕起始端,靠近中心管5,与中心管5的轴向平行;端面43为卷绕末端,远离中心管5,与中心管5的轴向平行;端面41和端面 42与中心管5的轴向垂直。在原水导流网4上与中心管5的轴向垂直的两个端面41和42中,其中一个端面41形成有进水口44,另一个端面42形成有出水口45。在本实施例中,端面41使用防水胶带8密封(除了进水口44处),端面42使用防水胶带9密封(除了出水口45处),端面43使用防水胶带10密封。
在原水导流网4和第二反渗透膜片3之间形成进水流道6;进水流道6分别与进水口44和出水口45连通。在进水流道6内设置有挡水结构7,挡水结构7将进水流道6分隔成若干个顺次连通的子进水流道,其中,靠近进水口44的子进水流道与进水口44连通,靠近出水口45的子进水流道与出水口45连通。
原水从进水口44进入进水流道6,顺次流过所有的子进水流道,进水流道6内的原水经过第一反渗透膜片1和第二反渗透膜片3渗透后,形成纯水,在纯水导流网2的导流作用下到达中心管5的进水口,然后经进水孔进入中心管5的内部通道内。在进水流道6内,未渗透的原水形成浓水,从出水口45流出。
本实施例的反渗透膜元件,通过在进水流道6内设置有挡水结构7,将进水流道6分隔成若干个顺次连通的子进水流道,原水从进水口44进入进水流道6,顺次流过所有的子进水流道,由于挡水结构7的设计,增大了进水流道6的流程,提高了原水流速,在同等流量情况下成倍提升冲刷速度,有利于对反渗透膜片进行冲刷,解决了反渗透膜片易堵的问题,延长了反渗透膜片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挡水结构7包括若干个间隔布设且与中心管5的轴向垂直的挡水带,参见图2所示,从而将进水流道6分隔成若干个顺次连通的子进水流道,以增大流程。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挡水结构7,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成本低、且取得的效果好。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设计方案,若干个挡水带分为两类:第一类挡水带和第二类挡水带。
第一类挡水带的一端与中心管5之间具有设定距离,另一端与原水导流网4上远离中心管5的端面(即端面43)平齐;该设定距离大于0,使得第一类挡水带的一端与中心管5之间形成通道,从而连通邻近的两个子进水流道。
第二类挡水带的一端与中心管5接触,另一端与原水导流网4上远离中心管5的端面(即端面43)之间具有设定距离;该设定距离大于0,使得第二类挡水带的另一端与原水导流网4的端面43之间形成通道,从而连通邻近的两个子进水流道。
两类挡水带交错布设,将进水流道6分隔成若干个顺次连通的子进水流道,整个进水流道6呈蛇形,增大了进水流道的流程,提高了原水流速,提升了对反渗透膜片的冲刷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类挡水带包括一个挡水带71,第二类挡水带包括一个挡水带72,参见图2所示;进水口44在原水导流网端面41上远离中心管5的位置,出水口45在原水导流网端面42上靠近中心管5的位置,第一类挡水带(即挡水带71)靠近具有进水口44的原水导流网端面41,第二类挡水带(即挡水带72)靠近具有出水口45的原水导流网端面42。
挡水带71和挡水带72将进水流道6分隔成顺次连通的第一子进水流道61、第二子进水流道62、第三子进水流道63;第一子进水流道61与进水口44连通,第三子进水流道63与出水口45连通。
挡水带71的一端与中心管5之间具有设定距离d1,形成连通第一子进水流道61、第二子进水流道62的通道,挡水带71的另一端与原水导流网4的端面43平齐。挡水带72的一端与中心管5接触,挡水带72的另一端与原水导流网4的端面43之间具有设定距离d2,形成连通第二子进水流道62、第三子进水流道63的通道。
原水从进水口44进入,依次流经第一子进水流道61、第二子进水流道62、第三子进水流道63,然后从出水口45流出。图2中的实线箭头表示原水的流动路径,虚线箭头表示纯水的流动路径。
因此,挡水带71和挡水带72将进水流道6分隔成顺次连通的第一子进水流道61、第二子进水流道62、第三子进水流道63,增大了进水流道的流程,提高了原水流速,提升了对反渗透膜片的冲刷速度。而且,只设置两个挡水带,既实现了分隔进水流道6、提高原水流速的目的,又避免挡水带设置过多导致整个元件结构复杂。
在本实施例中,挡水带为防水胶条,便于实施、防水效果好,且成本低。
在本实施例中,反渗透膜组件P卷绕在中心管5上时,进水口44刚好卷绕中心管5一周,出水口45刚好卷绕中心管5一周,既能实现原水的有效进入、浓水的有效流出,又不影响进水流道的流程。
基于上述反渗透膜元件的设计,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净水设备,包括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
反渗透膜元件的具体结构参见上述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以及说明书附图的详细描绘,在此不再赘述。设置有反渗透膜元件的净水设备可以实现同样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挡水结构的设计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挡水结构7包括若干个间隔布设且与中心管5的轴向平行的挡水带,参见图3所示,从而将进水流道6分隔成若干个顺次连通的子进水流道,以增大流程。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挡水结构7,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成本低、且取得的效果好。
在本实施例中,若干个挡水带分为两类:第一类挡水带和第二类挡水带。
第一类挡水带的一端与具有进水口44的原水导流网端面41平齐,另一端与具有出水口45的原水导流网端面42之间具有设定距离;该设定距离大于0,使得第一类挡水带的另一端与端面42之间形成通道,从而连通邻近的两个子进水流道。
第二类挡水带的一端与具有进水口44的原水导流网端面41具有设定距离,另一端与具有出水口45的原水导流网端面42平齐;该设定距离大于0,使得第二类挡水带的一端与端面41之间形成通道,从而连通邻近的两个子进水流道。
两类挡水带交错布设,将进水流道6分隔成若干个顺次连通的子进水流道,整个进水流道6呈蛇形,增大了进水流道的流程,提高了原水流速,提升了对反渗透膜片的冲刷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类挡水带包括一个挡水带71,第二类挡水带包括一个挡水带72,参见图3所示;进水口44在原水导流网端面41上远离中心管5的位置,出水口45在原水导流网端面42上靠近中心管5的位置,第一类挡水带(即挡水带71)远离中心管5,第二类挡水带(即挡水带72)靠近中心管5。
挡水带71和挡水带72将进水流道6分隔成顺次连通的第一子进水流道61、第二子进水流道62、第三子进水流道63;第一子进水流道61与进水口44连通,第三子进水流道63与出水口45连通。
挡水带71的一端与具有进水口44的原水导流网端面41平齐,挡水带71的另一端与具有出水口45的原水导流网端面42之间具有设定距离d1,形成连通第一子进水流道61、第二子进水流道62的通道。挡水带72的一端与具有进水口44的原水导流网端面41具有设定距离d2,形成连通第二子进水流道62、第三子进水流道63的通道;挡水带72的另一端与具有出水口45的原水导流网端面42平齐。
原水从进水口44进入,依次流经第一子进水流道61、第二子进水流道62、第三子进水流道63,然后从出水口45流出。图3中的实线箭头表示原水的流动路径,虚线箭头表示纯水的流动路径。
因此,挡水带71和挡水带72将进水流道6分隔成顺次连通的第一子进水流道61、第二子进水流道62、第三子进水流道63,增大了进水流道的流程,提高了原水流速,提升了对反渗透膜片的冲刷速度。而且,只设置两个挡水带,既实现了分隔进水流道6、提高原水流速的目的,又避免挡水带设置过多导致整个元件结构复杂。
基于上述反渗透膜元件的设计,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净水设备,包括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
反渗透膜元件的具体结构参见上述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以及说明书附图的详细描绘,在此不再赘述。设置有反渗透膜元件的净水设备可以实现同样的技术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个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心管,其管壁形成有若干个进水孔;
反渗透膜组件,卷绕在所述中心管上,包括叠加设置的第一反渗透膜片、纯水导流网、第二反渗透膜片、原水导流网;
在所述原水导流网上与所述中心管的轴向垂直的两个端面中,其中一个端面形成有进水口,另一个端面形成有出水口;在所述原水导流网和第二反渗透膜片之间形成进水流道;在所述进水流道内设置有将所述进水流道分隔成若干个顺次连通的子进水流道的挡水结构,其中,靠近所述进水口的子进水流道与所述进水口连通,靠近所述出水口的子进水流道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结构包括若干个间隔布设且与所述中心管的轴向垂直的挡水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挡水带分为两类;
第一类挡水带的一端与所述中心管具有设定距离,另一端与所述原水导流网上远离所述中心管的端面平齐;
第二类挡水带的一端与所述中心管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原水导流网上远离所述中心管的端面具有设定距离;
两类挡水带交错布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类挡水带包括一个挡水带,第二类挡水带也包括一个挡水带;
所述进水口在原水导流网端面上远离所述中心管的位置,
所述出水口在原水导流网端面上靠近所述中心管的位置,
所述第一类挡水带靠近具有所述进水口的原水导流网端面,
所述第二类挡水带靠近具有所述出水口的原水导流网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结构包括若干个间隔布设且与所述中心管的轴向平行的挡水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挡水带分为两类;
第一类挡水带的一端与具有所述进水口的原水导流网端面平齐,另一端与具有所述出水口的原水导流网端面具有设定距离;
第二类挡水带的一端与具有所述进水口的原水导流网端面具有设定距离,另一端与具有所述出水口的原水导流网端面平齐;
两类挡水带交错布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类挡水带包括一个挡水带,第二类挡水带也包括一个挡水带;
所述进水口在原水导流网端面上远离所述中心管的位置,
所述出水口在原水导流网端面上靠近所述中心管的位置,
所述第一类挡水带远离所述中心管,
所述第二类挡水带靠近所述中心管。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带为防水胶条。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组件卷绕在所述中心管上时,所述进水口卷绕所述中心管一周,所述出水口卷绕所述中心管一周。
10.一种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
CN201922064181.5U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及净水设备 Active CN2118714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64181.5U CN211871483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及净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64181.5U CN211871483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及净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71483U true CN211871483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43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64181.5U Active CN211871483U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及净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714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98887B (zh) 反渗透滤芯、反渗透净水系统和反渗透净水器
CN112755786A (zh) 滤芯及反渗透净水器
CN104906959A (zh) 侧流式反渗透膜元件及净水设备
CN211871483U (zh) 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及净水设备
CN207941400U (zh) 一种滤芯的中心管以及滤芯
WO2019223220A1 (zh) 全效反渗透膜元件及纯水机
CN113083020B (zh) 反渗透滤芯及其端盖
CN113019126B (zh) 反渗透滤芯的外壳、反渗透滤芯及反渗透净水系统
CN218077276U (zh) 一种卷膜滤芯及滤水器
CN107998885B (zh) 反渗透滤芯、反渗透净水系统和反渗透净水器
CN212215145U (zh) 侧流式净水膜结构及滤芯
CN211620014U (zh) 侧流式反渗透膜结构
CN113247991B (zh) 反渗透滤芯及净水器
CN204746106U (zh) 侧流式反渗透膜元件及净水设备
CN209985219U (zh) 新型双向密封反渗透膜
CN208660831U (zh) 全效反渗透膜元件及纯水机
CN219209529U (zh) 反渗透膜组件及净水装置
CN107998894B (zh) 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和净水器
CN215161230U (zh) 反渗透膜组件、过滤装置
CN108479401A (zh) Ro膜过滤器
CN113083021B (zh) 反渗透滤芯及其端盖
CN208406642U (zh) Ro膜过滤器
CN217855514U (zh) 过滤结构、过滤系统及净水器
CN219384855U (zh) 反渗透膜组件及净水装置
CN219209538U (zh) 反渗透膜滤芯和净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