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63041U - 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 - Google Patents

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63041U
CN211863041U CN201922351020.4U CN201922351020U CN211863041U CN 211863041 U CN211863041 U CN 211863041U CN 201922351020 U CN201922351020 U CN 201922351020U CN 211863041 U CN211863041 U CN 211863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sion cage
fusion
bone
bone grafting
inter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510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忠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23510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63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63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630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融合器本体,所述融合器本体为同种异体骨材料制成,所述融合器本体相对远离的两侧面分别为椎体融合面,在所述融合器本体上且垂直于椎体融合面的一侧开设有植骨孔,所述植骨孔间隔设置有若干;所述植骨孔直径为1‑3mm。本实用新型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传统融合器均为中空状,融合器上下表面与椎体的接触面积减少,在术后早期椎体间未达到骨性融合之前,融合器的稳定性欠缺,容易出现融合器的移位、退出等并发症的问题。

Description

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常需要手术解除,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摘除椎间盘后一般需植骨使上下椎体融合,既往植骨多采用自体髂骨植骨。
近年来各种植骨材料和椎间融合器被广泛开发并应用于临床。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椎退变性侧弯及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主要是通过脊柱融合术进行治疗。椎体间融合器可以提供术后早期椎体轴向支撑,维持椎间隙高度和生理曲度,为椎体间成骨创造良好的生物力学条件,在椎体间融合术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常见的椎体间融合器多由金属、碳纤维、聚醚醚酮、生物可吸收聚合物制成,由于不同的材料生物学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差异,它们都存在各自的弊端。钛合金的弹性模量远大于人骨,产生应力遮挡,在骨质疏松的患者中,金属融合器容易发生融合器的下沉,进而可能加剧神经压迫症状。碳纤维相容性差,长期使用会引发无菌性炎症。生物可吸收材料的降解产物会造成局部的酸性环境,不利于成骨。此外,其吸收时间与成骨时间无法很好的匹配,容易在椎体达到骨性融合前失效,从而导致椎间隙高度的下降。聚醚醚酮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融合器材料,但其不具有三维网孔结构,无法被爬行替代,占据了正常骨组织融合所需的空间;可能会影响融合速度和力学强度。
为了更好的促进椎间骨性融合,传统的融合器均设计有中空植骨窗,其利用将大量自体骨组织填于中空腔内以诱导自体周围组织与融合器的融合,从而促进骨性融合。然而,作为填充的自体骨组织一般需要从患者的其他骨组织结构中获取。如此,患者的取骨区必然产生新的创伤,容易导致并发症。此外,通常骨骼结构欠佳的患者,如儿童或骨质疏松患者,均不宜作自体骨组织移植,因而此种需要大量填充诱导自体骨组织的融合器对患者的骨质要求过高,不利于普遍应用。由于传统融合器均为中空状,因此造成融合器上下表面与椎体的接触面积减少,在术后早期椎体间未达到骨性融合之前,融合器的稳定性是欠缺的,容易出现融合器的移位、退出等并发症,这种并发症一旦出现可能导致神经受压损伤、融合失败等严重后果;此外,目前临床中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多采用传统融合器中空状的设计,该设计造成力学强度的降低,在临床应用植入椎间隙过程中极易发生碎裂。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传统融合器均为中空状,融合器上下表面与椎体的接触面积减少,在术后早期椎体间未达到骨性融合之前,融合器的稳定性欠缺,容易出现融合器的移位、退出等并发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其公开了一种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所述融合器本体为同种异体骨材料制成,所述融合器本体相对远离的两侧面分别为椎体融合面,在所述融合器本体上且垂直于椎体融合面的一侧开设有植骨孔,所述植骨孔间隔设置有若干;所述植骨孔直径为1-3mm。
进一步地,在相对远离的植骨孔内插接有金属显影针。
进一步地,在所述融合器本体上且位于两个椎体融合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滑纹路。
进一步地,所述植骨孔直径为1-2mm。
进一步地,在所述融合器本体上且垂直椎体融合面的侧面上开设有与夹持器械连接的夹持孔,所述夹持孔内螺纹孔。
进一步地,所述植骨孔直径为2mm-3mm。
进一步地,所述融合器本体上且位于两个椎体融合面上分别开设有一个供夹持器械夹持的夹持槽,两个夹持槽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植骨孔数量为10-14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同种异体骨材料制作融合器,同种异体骨具有天然的三维网孔结构,富含成骨所需的各种因子,兼具有骨诱导和骨传导特性,能提供骨生长所需的生物学环境,并可被爬行替代,力学性能较其他材质更近似椎体终板,是制作椎体间融合器的理想材料。
传统融合器中间的植骨孔在中部设置一个,且直径较大,在应用时需填塞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材料,通过骨的爬行替代作用达到促进椎体间融合的作用,但因为其孔径过大,所以导致骨爬行替代作用难以充分实现。本新型融合器设计了多个内径减小的植骨孔,其骨爬行替代的区域显著减小,因此可显著缩短骨融合的时间,更有效的促进了椎间植骨融合。通过在融合器本体上设置多个植骨孔,使得融合器本体形成实体结构,不影响融合器本体的整体结构。融合器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接触面积,因此接触面可均匀去支撑椎体间的应力,防止了融合器沉降、椎间隙塌陷的并发症。同时,细微植骨孔构成的实心体融合器无需填充过多的自体骨材料,克服了传统融合器需要填充大量自体骨组织的缺陷,避免了获取自体骨组织所造成的新的创伤,也节省了手术操作者为整理这些自体骨组织所消耗的手术时间,并且不会对骨骼结构欠佳的患者造成限制。
此外,目前临床中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多采用传统融合器中空状的设计,该设计造成力学强度的降低,在临床应用植入椎间隙过程中极易发生碎裂,为避免降低其力学强度,本新型融合器采用了植骨孔的设计,显著增加了其力学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融合器本体;2、椎体融合面;3、植骨孔;4、防滑纹路;5、金属显影针;6、夹持槽;7夹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一
一种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如图1所示,包括融合器本体1,融合器本体1为同种异体骨材料制成,融合器本体1相对远离的两侧面分别为椎体融合面2,在融合器本体1上且垂直于椎体融合面2的侧面开设有植骨孔3,植骨孔3间隔设置有若干。同种异体骨具有天然的三维网孔结构,富含成骨所需的各种因子,兼具有骨诱导和骨传导特性,能提供骨生长所需的生物学环境,并可被爬行替代,力学性能较其他材质更近似椎体终板,是制作椎体间融合器的理想材料。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材料采用同种异体骨,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度,材料本身生物学及生物力学特性较传统融合器材料更接近人体本身,有效克服了传统融合器存在的应力遮挡、融合器沉降、组织相容性差、成骨环境差等缺点。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在保留良好的成骨能力的同时,可以提供前柱充足的轴向支撑和稳定性,有效恢复椎间隙的高度。通过在融合器本体1上设置多个植骨孔3,使得融合器本体1形成实体结构,不影响融合器本体1的整体结构。融合器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接触面积,因此接触面可均匀去支撑椎体间的应力,防止了融合器沉降、椎间隙塌陷的并发症。同时,细微植骨孔3构成的实心体融合器无需填充过多的自体骨材料,克服了传统融合器需要填充大量自体骨组织的缺陷,避免了获取自体骨组织所造成的新的创伤,也节省了手术操作者为整理这些自体骨组织所消耗的手术时间,并且不会对骨骼结构欠佳的患者造成限制。
其中,植骨孔3数量为10-14个;传统融合器中间的植骨孔在中部设置一个,且直径较大,在应用时需填塞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材料,通过骨的爬行替代作用达到促进椎体间融合的作用,但因为其孔径过大,所以导致骨爬行替代作用难以充分实现,本新型融合器设计了多个内径减小的植骨孔3,其骨爬行替代的区域显著减小,因此可显著缩短骨融合的时间,更有效的促进了椎间植骨融合。
在融合器本体1上且位于两个椎体融合面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滑纹路4。通过设置防滑纹路4,在融合器本体1拥有较大接触面积的前提下,使得融合器和脊椎之间的契合度更加牢靠,有效增加了术后早期融合器的即可稳定性,在脊柱受力状态下,使融合器具有了更大的抗滑动能力,为椎体间融合创造了更好的力学环境,同时也明显降低了融合器移位、退出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相对远离的植骨孔3内插接有金属显影针5。金属显影针5的作用是便于手术中透视定位,从而更准确的明确融合器在椎体间的位置。金属显影针5一般设置有三个,分别位于椎体融合面2的前方、后方和侧方,这样就可以通过正位和侧位X线透视从而清楚的判断融合器的位置。融合器的放置位置是脊柱椎间融合术的关键所在,位置放置不佳将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严重影响手术的疗效。通过放置的金属显影针5可以避免以上事故。
更好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其余的植骨孔3内可填充术中减压后的自体松质骨。
颈椎椎间融合器相对较小,植骨孔3直径为1-2mm。在融合器本体1上且垂直椎体融合面2的侧面上开设有与夹持器械连接的夹持孔7,夹持孔7内螺纹孔。当融合器本体1放置于椎体之间,其操作空间十分狭小,融合器本体1的放置必须借助于外部的夹持器械辅助,夹持器械通过夹持孔7的螺纹与融合器本体1相连接,实现对融合器本体1的控制。
实施例二
一种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如图2所示,腰椎椎间融合器尺寸相对较大,故将植骨孔3直径为2mm-3mm。传统融合器中间的植骨孔3在应用时需填塞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材料,通过骨的爬行替代作用达到促进椎体间融合的作用,但因为其孔径过大,所以导致骨爬行替代作用难以充分实现,本申请中通过设计了多个内径减小的植骨孔3,其骨爬行替代的区域显著减小,因此可显著缩短骨融合的时间,更有效的促进了椎间植骨融合。
融合器本体1上且位于两个椎体融合面2上分别开设有一个供夹持器械夹持的夹持槽6,两个夹持槽6对称设置。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本体(1),所述融合器本体(1)为同种异体骨材料制成,所述融合器本体(1)相对远离的两侧面分别为椎体融合面(2),在所述融合器本体(1)上且垂直于椎体融合面(2)的一侧开设有植骨孔(3),所述植骨孔(3)间隔设置有若干;所述植骨孔(3)直径为1-3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在相对远离的植骨孔(3)内插接有金属显影针(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融合器本体(1)上且位于两个椎体融合面(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滑纹路(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骨孔(3)直径为1-2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融合器本体(1)上且垂直椎体融合面(2)的侧面上开设有与夹持器械连接的夹持孔(7),所述夹持孔(7)为内螺纹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骨孔(3)直径为2mm-3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本体(1)上且位于两个椎体融合面(2)上分别开设有一个供夹持器械夹持的夹持槽(6),两个夹持槽(6)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骨孔(3)数量为10-14个。
CN201922351020.4U 2019-12-24 2019-12-24 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 Active CN211863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51020.4U CN211863041U (zh) 2019-12-24 2019-12-24 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51020.4U CN211863041U (zh) 2019-12-24 2019-12-24 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63041U true CN211863041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62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51020.4U Active CN211863041U (zh) 2019-12-24 2019-12-24 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630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63820B (zh) 具有界面骨长入活性的3d打印椎间融合器及其制备方法
AU2003258526B2 (en) Surgical implant
EP1287796A1 (en) Intervertebral fusion device
CN202386760U (zh) 椎间融合器
CN107569309B (zh) 一种能够植入长段骨的椎体假体
Hida et al. Long-term follow-up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disk disease treated by cervical anterior fusion using titanium cage implants
CN111419377A (zh) 一种碳纤维椎弓根螺钉及其制造方法
CN211863041U (zh) 同种异体骨椎体间融合器
CN210095998U (zh) 一种嵌合式同种异体颈椎融合骨块
CN205126503U (zh) 一种腰椎融合器
CN203873921U (zh) 生物型腰椎后路融合器
CN102488574A (zh) 椎间融合器
CN107569308B (zh) 多孔一体化颈椎融合器
Ido et al. Use of an autologous cortical bone graft sandwiched between two intervertebral spacers in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CN211485104U (zh) 一种自攻式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
CN210990945U (zh) 螺旋顶出式椎间融合器
CN210250170U (zh) 一种斜侧椎间融合器
CN102274092A (zh) 可诱导dbm复合颈椎间隙融合同种骨垫和配套工具
CN213963781U (zh) 一种多功能腰椎铰链融合器
CN210250171U (zh) 一种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
CN217793483U (zh) 颈椎关节突融合器
CN212630972U (zh) 一种椎间融合器
CN215425323U (zh) 一种非融合人工椎体
CN218899823U (zh) 一种寰枢椎椎间融合器
CN220025315U (zh) 一种金属3d打印的极外侧入路腰椎体间融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