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61318U - 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61318U
CN211861318U CN202020497456.4U CN202020497456U CN211861318U CN 211861318 U CN211861318 U CN 211861318U CN 202020497456 U CN202020497456 U CN 202020497456U CN 211861318 U CN211861318 U CN 2118613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opy
interior
connecting rod
shed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9745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国庆
刘夕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49745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613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613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613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eenho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包括棚顶覆盖物、外棚和内棚,所述内棚设置于外棚内部,所述外棚由若干根外棚框架构成,所述外棚框架之间以外棚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内棚由若干根内棚框架构成,所述内棚框架之间以内棚连杆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外双层的棚架模式,使得内棚在外棚的内腔,能够有效的保证内棚的温度,防止内棚温度流失,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同时连接夹结构简单,能够快捷方便的将连杆固定于内棚外棚的框架上,大量节省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
背景技术
食用菌栽培生产,是基料、菇棚、水分、菌种等物质因素配合温度、氧气、光照等可调控管理因素共同作用而完成的。只有根据食用菌品种的生物特性,并根据其不同生长阶段,严格调控各种环境因素,才能充分发挥大棚在食用菌生产上的优势效应,从而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目的。
根据现有食用菌品种的生产及模式,目前一般有圆顶大拱棚、斜面棚、仿冬暖式大棚、冬暖大棚等,除大拱棚外,其它几种形式有半地下及地平面两种,半地下棚也因下挖深度的不一而同。受建造成本、栽培方式、栽培品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各地以斜面棚和仿冬暖式两种为主。
仿冬暖式大棚的空间宽大,保温性、通气性较好,但建造成本高,对于农业人员来说负担比较高,大拱棚无墙体,全支架,全覆盖塑膜及草苫,建造成本相对较低,但是保温性能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的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
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包括棚顶覆盖物、外棚和内棚,所述内棚设置于外棚内部,所述外棚由若干根外棚框架构成,所述外棚框架之间以外棚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内棚由若干根内棚框架构成,所述内棚框架之间以内棚连杆固定连接,所述棚顶覆盖物包括外棚顶覆膜、外棚顶防寒被和内棚顶覆膜,所述外棚顶覆膜和外棚顶防寒被依次敷设于外棚外侧面,所述内棚顶覆膜敷设于内棚外侧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杆架连接部件,所述外棚框架由两根外棚支架连接构成,所述外棚支架包括外立管部和外顶弧管部,两根所述外棚支架的外顶弧管部通过杆架连接部件连接为一体,所述外棚框架与外棚连杆以杆架连接部件连接为一体,所述内棚框架由两根内棚支架连接构成,所述内棚支架包括内立管部和内顶弧管部,两根所述内棚支架的内顶弧管部通过杆架连接部件连接为一体,所述内棚框架与内棚连杆以杆架连接部件连接为一体。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杆架连接部件包括U型插装片和锁紧部件,所述U型插装片上设有连杆插装孔,所述锁紧部件将内棚连杆或外棚连杆固定于连杆插装孔内。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U型插装片由两片插装片构成,两片插装片一端为插装固定端,所述插装固定端为两片插装片一体设置或固定连接,两片插装片另一端设有支架固定翼,所述连杆插装孔设置于插装片中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锁紧部件为楔形插销,所述楔形插销插装于连杆插装孔与插装固定端之间。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两根所述内棚支架之间设有内顶连接套管,两根相对的内顶弧管部分别插装于内顶连接套管内,所述支架固定翼与内顶连接套管和/或内顶弧管部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外棚支架的外立管部和外顶弧管部由一根方管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内棚支架的内立管部和内顶弧管部由一根圆管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外棚支架与内棚支架之间间距为1-3米。
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降温装置和通风装置,所述降温装置设置于所述外棚的内部、所述内棚的外部,所述通风装置设置于所述外棚和内棚的一端,所述通风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地面上,所述通风装置的另一端与外棚顶覆膜或内棚顶覆膜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降温装置包括直通水管、弧形水管和降温直管,所述直通水管的一端连接有水路,所述直通水管的另一端与弧形水管连通设置,所述降温直管与弧形水管连通设置,所述降温直管至少设有两根,所述降温直管沿弧形水管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降温直管设置于内棚框架的上部,所述降温直管靠近内棚框架的外壁上设有出水孔或喷头。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通风装置包括固定座、固定座连杆、卷膜机连杆、卷膜机和卷膜杆,所述固定座固定于地面上,所述固定座连杆一端与固定座铰接设置,所述固定座连杆另一端与卷膜机连杆铰接设置,所述卷膜机连杆的一端与卷膜机铰接设置,所述卷膜杆安装于卷膜机上,所述卷膜杆上设有固定夹,所述固定夹将卷膜杆与外棚顶覆膜或内棚顶覆膜卡接在一起。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外双层的棚架模式,使得内棚在外棚的内腔,能够有效的保证内棚的温度,防止内棚温度流失,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同时连接结构简单,能够快捷方便的将连杆固定于内棚外棚的框架上,大量节省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的外棚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的内棚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的杆架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的杆架连接部件和内顶连接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的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的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的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棚框架:2-内棚框架:3-外棚连杆:4-内棚连杆:5-外棚支架:6-内棚支架:7-外立管部:8-外顶弧管部: 9-内立管部:10-内顶弧管部:11-杆架连接部件:12-内顶连接套管:13-U型插装片:14-锁紧部件:15-连杆插装孔:16-插装固定端:17-支架固定翼:18-连杆插装孔:19-降温装置:20-直通水管:21-弧形水管:22-降温直管:23-通风装置:24-固定座:25-固定座连杆:26-卷膜机连杆:27-卷膜机:28-卷膜杆:29-固定夹: 30A-外棚顶覆膜: 30B-内棚顶覆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1、2、3、4、5、6、7、8和9所示,包括棚顶覆盖物、外棚、内棚、杆架连接部件11、降温装置19和通风装置23,所述内棚设置于外棚内部,所述外棚与内棚之间间距为1-3米。所述棚顶覆盖物包括外棚顶覆膜30A、外棚顶防寒被和内棚顶覆膜30B,所述外棚顶覆膜30A和外棚顶防寒被依次敷设于外棚外侧面,所述内棚顶覆膜30B敷设于内棚外侧面,所述降温装置19设置于外棚的内部、内棚的外部,所述通风装置23设置于所述外棚和内棚的一端,所述通风装置23设置于所述外棚和内棚的一端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通风装置23设有4个,所述的通风装置2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地面上,所述通风装置23的另一端与外棚顶覆膜30A或内棚顶覆膜30B连接。
所述外棚由若干根外棚框架1构成,所述外棚框架1之间以外棚连杆3固定连接,所述内棚由若干根内棚框2架构成,所述内棚框架之间以内棚连杆4固定连接。
所述外棚框架1由两根外棚支架5连接构成,所述外棚支架5包括外立管部7和外顶弧管部8,两根所述外棚支架5的外顶弧管部8通过杆架连接部件11连接为一体,所述外棚框架1与外棚连杆3以杆架连接部件11连接为一体,所述外棚支架5的外立管部7和外顶弧管部8由一根方管一体成型设置。
所述内棚框架2由两根内棚支架6连接构成,所述内棚支架6包括内立管部9和内顶弧管部10,两根所述内棚支架6的内顶弧管部10通过杆架连接部件11连接为一体,所述内棚框架2与内棚连杆4以杆架连接部件11连接为一体。所述内棚支架6的内立管部9和内顶弧管部10由一根圆管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外棚支架与内棚支架之间间距为1-3米。
所述杆架连接部件11包括U型插装片13和锁紧部件14,所述U型插装片13上设有连杆插装孔18,所述锁紧部件14将内棚连杆4或外棚连杆3固定于连杆插装孔18内。
所述U型插装片13由两片插装片构成,两片插装片一端为插装固定端16,所述插装固定端16为两片插装片一体设置或固定连接,两片插装片另一端设有支架固定翼17,所述连杆插装孔18设置于插装片中部。
所述锁紧部件14为楔形插销,所述楔形插销14插装于连杆插装孔18与插装固定端16之间。
两根所述的内棚支架6之间设有内顶连接套管12,两根相对的内顶弧管部10分别插装于内顶连接套管12内,所述支架固定翼17与内顶连接套管12或内顶弧管部10固定连接。
所述降温装置19包括直通水管20、弧形水管21和降温直管22,所述直通水管20的一端与水路固定连接,所述直通水管20的另一端与弧形水管21固定连接,所述直通水管20的另一端与弧形水管21连通设置,所述降温直管22与弧形水管21固定连接,所述降温直管22与弧形水管21连通设置。所述降温直管22设有两根,所述降温直管22沿弧形水管21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降温直管22设置于内棚框架2的上部,所述降温装置19与外棚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降温直管22靠近内棚框架2的外壁上设有出水孔或喷头,降温水通过出水孔或喷头喷洒到内棚上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所述的通风装置23包括固定座24、固定座连杆25、卷膜机连杆26、卷膜机27和卷膜杆28,所述的固定座连杆25一端与固定座24铰接设置,所述固定座连杆25另一端与卷膜机连杆26铰接设置,所述卷膜机连杆26的一端与卷膜机27铰接设置,所述卷膜杆28安装于卷膜机27上。所述固定座24固定于地面上,所述卷膜杆28上设有固定夹29,所述固定夹29将卷膜杆28与外棚顶覆膜30A或内棚顶覆膜30B卡接在一起,当通风装置23正常工作时,卷膜机27带动卷膜杆28转动,卷膜杆28带动外棚顶覆膜30A或内棚顶覆膜30B转动,在外棚顶覆膜30A或内棚顶覆膜30B转动的同时,由于固定座24固定座连杆25和卷膜机连杆26铰接设置,卷膜机27同时跟随卷膜杆28一起动作,当外棚顶覆膜30A或内棚顶覆膜30B到达棚顶后,关闭通风装置23。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包括棚顶覆盖物、外棚和内棚,所述内棚设置于外棚内部,所述外棚由若干根外棚框架构成,所述外棚框架之间以外棚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内棚由若干根内棚框架构成,所述内棚框架之间以内棚连杆固定连接,所述棚顶覆盖物包括外棚顶覆膜、外棚顶防寒被和内棚顶覆膜,所述外棚顶覆膜和外棚顶防寒被依次敷设于外棚外侧面,所述内棚顶覆膜敷设于内棚外侧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杆架连接部件,所述外棚框架由两根外棚支架连接构成,所述外棚支架包括外立管部和外顶弧管部,两根所述外棚支架的外顶弧管部通过杆架连接部件连接为一体,所述外棚框架与外棚连杆以杆架连接部件连接为一体,所述内棚框架由两根内棚支架连接构成,所述内棚支架包括内立管部和内顶弧管部,两根所述内棚支架的内顶弧管部通过杆架连接部件连接为一体,所述内棚框架与内棚连杆以杆架连接部件连接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杆架连接部件包括U型插装片和锁紧部件,所述U型插装片上设有连杆插装孔,所述锁紧部件将内棚连杆或外棚连杆固定于连杆插装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插装片由两片插装片构成,两片插装片一端为插装固定端,所述插装固定端为两片插装片一体设置或固定连接,两片插装片另一端设有支架固定翼,所述连杆插装孔设置于插装片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部件为楔形插销,所述楔形插销插装于连杆插装孔与插装固定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所述内棚支架之间设有内顶连接套管,两根相对的内顶弧管部分别插装于内顶连接套管内,所述支架固定翼与内顶连接套管和/或内顶弧管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棚支架的外立管部和外顶弧管部由一根方管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内棚支架的内立管部和内顶弧管部由一根圆管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外棚支架与内棚支架之间间距为1-3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降温装置和通风装置,所述降温装置设置于所述外棚的内部、所述内棚的外部,所述通风装置设置于所述外棚和内棚的一端,所述通风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地面上,所述通风装置的另一端与外棚顶覆膜或内棚顶覆膜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装置包括直通水管、弧形水管和降温直管,所述直通水管的一端连接有水路,所述直通水管的另一端与弧形水管连通设置,所述降温直管与弧形水管连通设置,所述降温直管至少设有两根,所述降温直管沿弧形水管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降温直管设置于内棚框架的上部,所述降温直管靠近内棚框架的外壁上设有出水孔或喷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包括固定座、固定座连杆、卷膜机连杆、卷膜机和卷膜杆,所述固定座固定于地面上,所述固定座连杆一端与固定座铰接设置,所述固定座连杆另一端与卷膜机连杆铰接设置,所述卷膜机连杆的一端与卷膜机铰接设置,所述卷膜杆安装于卷膜机上,所述卷膜杆上设有固定夹,所述固定夹将卷膜杆与外棚顶覆膜或内棚顶覆膜卡接在一起。
CN202020497456.4U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 Active CN2118613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97456.4U CN211861318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97456.4U CN211861318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61318U true CN211861318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51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97456.4U Active CN211861318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613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03534B (zh) 一种大型自动化三七种植工厂结构
CN115226531A (zh) 全密闭双膜二氧化碳气层保温气承式温室
CN211861318U (zh) 一种双层食用菌种植大棚
CN208080023U (zh) 一种抗风抗冰雪的连栋温室大棚
CN212970902U (zh) 一种自动调节温湿度的茶苗育苗棚
CN213427320U (zh) 一种蔬菜大棚用调节装置
CN213073772U (zh) 一种恒温恒湿大棚用环流通风装置
CN211353301U (zh) 一种具有控温与控湿的植物组种苗培育室
CN209994987U (zh) 一种具有双层棚膜的节能保温型温室大棚
CN203120592U (zh) 阶梯式一跨多行葡萄栽培防雨棚
CN115164986A (zh) 一种智慧农业大棚内用环境监测装置
CN208850331U (zh) 一种香菇周年高效架势立体栽培棚
CN210900593U (zh) 一种全开型薄膜温室
CN206728644U (zh) 一种新型食用菌设施化周年生产温室大棚
CN206371202U (zh) 一种温湿度可控育苗拱棚及含有其的光伏温室
CN206294603U (zh) 一种草莓越夏育苗大棚
CN213368994U (zh) 一种热带水果育苗用温控大棚
CN220712249U (zh) 一种水果育苗用温控大棚
CN205546732U (zh) 一种火龙果大棚智能种植系统
CN216820934U (zh) 一种智慧农业用温室大棚调节固定装置
CN205993215U (zh) 一种南方月季栽培用温室大棚
CN110583473A (zh) 一种智慧农业用株栽植物授粉装置
CN215074184U (zh) 一种草莓栽培装置
CN217241713U (zh) 一种生态农业温室
CN218587773U (zh) 一种可调节温湿度的鲜花种植大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