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58814U - 电池包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58814U
CN211858814U CN202020715669.XU CN202020715669U CN211858814U CN 211858814 U CN211858814 U CN 211858814U CN 202020715669 U CN202020715669 U CN 202020715669U CN 211858814 U CN211858814 U CN 2118588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liquid cooling
direct connection
liqui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1566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重科
冯帅
赵亮
李成亮
翁志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Bao Innovativ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Bao Innovativ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Bao Innovativ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Bao Innovativ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1566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588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58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5881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池包和车辆。该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和冷却装置,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直连组层,每层电池直连组层至少包括两个并排且间隔布置的电池直连组,电池直连组包括一个或多个电芯堆叠体,每个电芯堆叠体包括多个平躺布置的电芯,每个电池直连组的两端设有第一极耳支架,相邻且并排布置的两个电池直连组同端的第一极耳支架相连且该两个电池直联组与两端的第一极耳支架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液冷子板分布在液冷主板上方和/或下方,所述液冷主板与所述容纳空间围合成容纳槽,液冷子板插入容纳槽内且该容纳槽由另一个液冷主板或防护板封合,导热胶设置在电池直连组与液冷子板间。该电池包内部结构简单且冷却效果好,能适应电池高度降低的需求。

Description

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电池包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软包电池液冷系统往往采用导热板接触软包电池,一个导热板接触一个电芯或者两个电芯共用一个导热板,导热板从电芯厚度方向将电芯的热量导出来,这种方式不仅导热效率低,还会增加电池重量,且电芯数量越多,导热板数量越多,组装也越复杂。另外,目前行业内期望电池包的高度不断降低,但传统的软包电池往往采用立着组装方式,这样模组的高度往往较高,而由于软包电池的制作工艺和成本等多种要求又无法降低高度,难以适应电池系统高度降低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电池包和车辆。该电池包中多个电芯堆叠体可以共用一个液冷板,且导热胶与软包电芯接触并将电芯热量直接传递给液冷板导出,不仅导热效率高且电池内部结构简单、组装难度小,还能更好的适应电池系统高度降低的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池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电池包包括:
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层电池直连组层,每层所述电池直连组层至少包括两个电池直连组,所述电池直连组包括一个或多个电芯堆叠体,每个所述电芯堆叠体分别独立地包括多个平躺布置的电芯,每层所述电池直连组层中多个所述电池直连组并排且间隔布置,每个所述电池直连组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两端分别独立地设有第一极耳支架,相邻且并排布置的两个所述电池直连组同一端的两个所述第一极耳支架相连、且该两个所述电池直联组与两端的所述第一极耳支架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
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液冷板和导热胶,所述液冷板包括内部连通的液冷主板和液冷子板,所述液冷子板与所述液冷主板T型连接并分布在所述液冷主板的上方和/或下方,所述液冷主板与所述电池直连组层热接触,所述液冷主板与所述容纳空间围合形成容纳槽,所述液冷子板插入所述容纳槽内且该容纳槽由另一个所述液冷主板或防护板封合,任意两个相邻且并排布置的所述电池直连组之间均布置有所述液冷子板,所述导热胶设置在所述电池直连组与所述液冷子板之间,所述防护板上和/或所述液冷主板上对应所述容纳槽的区域设有导热胶填充口。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池包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电芯堆叠体采用电芯平躺的方式,即多个电芯沿电池模组高度方向叠放,由此可以通过调节电芯堆叠体中多层电芯的叠放厚度及电池直连组层的层数来适应电池包的高度要求;2)冷却采用导热胶直接填充液冷子板和电芯堆叠体间隙的方式直接接触电芯,导热胶填充分布在电芯堆叠体中各个并联电芯的侧面,冷却效率更高;3)可以利用电池模组的堆叠结构及液冷板本身或防护板来固定液冷板,利用电池包的固有结构代替支撑固定冷却装置的零件,从而既能提高电池散热效率,又能简化电池内部结构并降低电池成本;4)可以将现有电池模组的防护板结构替换为液冷板并使液冷子板布置在相连两列电池直连组之间,使液冷主板兼具冷却及防护效果,由此可以在不增加现有电池模组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冷却部件,从而既能提高冷却效果,又能简化电池内部结构;5)可以使相邻两个并联布置的电池直连组,甚至多层电池直连组层中相邻并排布置的两列电池直连组共用一个液冷子板,由此可以大大降低液冷子板的数量,从而使液冷板及电池内部结构更为简单;6)容纳槽封合后可以进一步通过导热胶填充口向容纳槽内填充导热胶,确保导热胶、液冷支板和电芯之间没有空气间隙并形成良好的导热路径。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电池包中多个电芯堆叠体可以共用一个液冷板,且导热胶与软包电芯接触并将电芯热量直接传递给液冷板导出,不仅导热效率高且电池内部结构简单、组装难度小,还能更好的适应电池系统高度降低的需求。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池包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任选地,每层所述电池直连组层共用一个所述液冷主板,至少一层所述电池直连组层中相邻两个并排布置的所述电池直连组共用一个所述液冷子板。
任选地,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两个所述液冷板,一个所述液冷板中液冷主板设在所述电池模组下表面且液冷子板分布在该液冷主板的上方,另一个所述液冷板中液冷主板设在所述电池模组上表面且液冷子板分布在该液冷主板的下方。
任选地,所述电池模组中任意相邻两列并排布置的所述电池直连组仅布置一个所述液冷子板。
任选地,包括一个所述防护板和一个所述液冷板,所述防护板设在所述电池模组下表面,所述液冷主板设在所述电池模组上表面且所述液冷子板分布在所述液冷主板的下方;或者,所述防护板设在所述电池模组上表面,所述液冷主板设在所述电池模组下表面且所述液冷子板分布在所述液冷主板的上方。
任选地,包括两个所述防护板和一个所述液冷板,两个所述防护板分别设在所述电池模组的下表面和上表面,所述液冷主板设在相邻两层所述电池直连组层之间且一部分所述液冷子板分布在所述液冷主板的上方、另一部分所述液冷子板分布在所述液冷主板的下方。
任选地,所述电池直连组包括一个所述电芯堆叠体或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所述电芯堆叠体,每个所述串联连接处分别独立地设有第二极耳支架,所述液冷板和/或所述防护板分别独立地与所述第一极耳支架和/或所述第二极耳支架相连。
任选地,任意相邻两层所述电池直连组层之间分别独立的设有隔热泡棉,所述液冷主板与任意一个所述电芯堆叠体之间设有隔热泡棉,所述防护板与任意一个所述电池直连组层之间设有隔热泡棉。
任选地,所述隔热泡棉上具有通孔,相邻两层所述电池直连组层之间的所述第一极耳支架和/或所述第二极耳支架通过所述通孔相连,所述防护板和/或所述液冷主板分别独立地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极耳支架和/或第二极耳支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包。该车辆中动力电池的散热效果好且重量轻,续航能力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内部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单层电池直连组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单层电池直连组层的平面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并排布置的电池直连组中第一极耳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并排布置的电池直连组中第二极耳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直连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内部结构示意简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内部结构示意简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内部结构示意简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隔热泡棉与电池直连组层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贴合”、“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热接触”可以是直接接触,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池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1~7所示,该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100和冷却装置200,电池模组100包括至少一层电池直连组层110,每层电池直连组层110至少包括两个电池直连组111,电池直连组111包括一个或多个电芯堆叠体A,每个电芯堆叠体A分别独立地包括多个平躺布置的电芯,每层电池直连组层110中多个电池直连组111并排且间隔布置,每个电池直连组111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两端分别独立地设有第一极耳支架112,相邻且并排布置的两个电池直连组111同一端的两个第一极耳支架112相连、且该两个电池直联组112与两端的第一极耳支架112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其中两个第一极耳支架112可以贴合相连;冷却装置200包括导热胶210和液冷板220,液冷板220包括内部连通的液冷主板221和液冷子板222,液冷子板222与液冷主板221为T型连接并分布在液冷主板221的上方和/或下方,液冷主板221与电池直连组层110热接触,液冷主板221与容纳空间围合形成容纳槽120,液冷子板222插入容纳槽120内且该容纳槽120由另一个液冷主板221或防护板300封合,任意两个相邻且并排布置的电池直连组111之间均布置有液冷子板222,导热胶210设置在电池直连组111与液冷子板221之间,防护板300上和/或液冷主板221上对应容纳槽120的区域设有导热胶填充口。该电池包中多个电芯堆叠体可以共用一个液冷板,且导热胶与软包电芯接触并将电芯热量直接传递给液冷板导出,不仅导热效率高且电池内部结构简单、组装难度小,还能更好的适应电池系统高度降低的需求。需要说明的是,液冷主板和液冷子板内的冷却液通道连通且可以共用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
下面参考图1~11对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池包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每层电池直连组层110可以共用一个液冷主板221,至少一层电池直连组层110中相邻两个并排布置的电池直连组111共用一个液冷子板222。由此不仅可以进一步简化液冷板结构,还能确保电芯散热效率,使每个电芯的热量都可以经导热胶及时传递给液冷板并由液冷板内的冷却液将热量带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实施例,参考图1所示,冷却装置200可以包括两个液冷板220,一个液冷板220中液冷主板221设在电池模组100下表面且液冷子板222分布在该液冷主板221的上方,另一个液冷板220中液冷主板221设在电池模组110上表面且液冷子板222分布在该液冷主板221的下方,即使两个液冷板的液冷主板分别与最顶层的电池直连组层上表面和最底层的电池直连组下表面热接触。由此不仅可以进一步简化冷却装置结构,并使每个电芯的热量都可以及时传递给导热胶并经液冷板导出,还可以将现有电池模组的防护板结构完全替换为液冷板,使液冷主板兼具冷却及防护效果,在不增加现有电池模组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冷却部件分布,从而既能提高冷却效果,又能对电芯堆叠体中的电芯进行有效防护,避免运输或组装时损伤电芯,同时还可以封合容纳槽,避免导热胶因电池模组在运行过程中振动导致的溢出。进一步地,相邻两列并排布置的电池直连组111优选共用一个液冷子板222,由此不仅可以确保冷却效果,还能进一步减少液冷子板的数量,简化液冷板及电池内部结构。进一步地,液冷主板221上可以设有与另一个液冷主板221的液冷子板222匹配相连的凹槽(未示出),由此可以使上下布置的两个液冷板相互扣合,从而不仅可以确保容纳槽中各个高度位置均分布有液冷子板,保证散热效率,还能使液冷板之间相互固定,保证容纳槽与液冷板的封合效果,从而避免导热胶因电池模组在运行过程中振动导致的溢出,并在不增加额外固定附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整个电池模组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电池模组中电池直连组沿模组高度方向叠放为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电池模组100中任意相邻两列并排布置的电池直连组111之间仅布置一个液冷子板222,由此可以在确保冷却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冷却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8所示,电池模组可以包括一个防护板300和一个液冷板220,防护板300设在电池模组100下表面,液冷主板221设在电池模组100上表面且液冷子板222分布在液冷主板221的下方,使液冷主板与最顶层电池直连组层上表面热接触;或者,如图9所示,防护板200设电池模组100上表面,液冷主板221设电池模组100下表面且液冷子板222分布在液冷主板221的上方,使液冷主板与最底层电池直连组层下表面热接触。由此可以利用液冷板来替代其中一个防护板,同时利用电池模组的堆叠结构及防护板来固定液冷主板及液冷子板,利用电池包的固有结构及固有部件代替支撑固定冷却装置的零件,使该液冷主板兼具冷却及防护效果,从而既能提高冷却效果,又能对电芯堆叠体中的电芯进行有效防护,避免运输或组装时损伤电芯,同时还可以封合容纳槽,避免导热胶因电池模组在运行过程中振动导致的溢出,从而达到既能提高电池散热效率,又能简化电池内部结构并降低电池成本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参考图10所示,电池模组100可以包括两个防护板300和一个液冷板220,两个防护板300分别设在电池模组100的下表面和上表面,液冷主板221设在相邻两层电池直连组层110之间且一部分液冷子板222分布在液冷主板221的上方、另一部分液冷子板222分布在液冷主板221的下方。采用该方式可以在不改变现有电池模组防护结构的基础上确保电芯堆叠体中的热量能快速导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防护板300上可以设有与液冷子板222匹配相连的凹槽(未示出),由此可以使液冷子板与防护板相互扣合,从而不仅可以确保容纳槽中各个高度位置均分布有液冷子板,保证散热效率,还能使液冷板与防护板之间相互固定,保证对容纳槽的封合效果,从而不仅能避免导热胶因电池模组在运行过程中振动导致的溢出,还能在不增加额外固定附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整个电池模组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电池直连组111可以包括一个电芯堆叠体A或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电芯堆叠体A,每个串联连接处可以分别独立地设有第二极耳支架113,液冷主板221和/或防护板300可以分别独立地与第一极耳支架112和/或第二极耳支架113相连,其中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或铆接。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电池模组的稳定性。另外,第一极耳支架112和第二极耳支架113可以分别独立地为绝缘塑料支架,由此不仅可以进一步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能降低电池整体重量。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极耳支架112和第二极耳支架113可以分别独立地用于极耳支撑,以及与相邻电池直连组/电芯堆叠体(层)、液冷板、防护板的相互固定连接,其中该连接可以为焊接或铆接,如激光焊、超声波焊接,或螺钉、铆钉连接等方式。位于任意相邻且并排布置的两个电池直连组111同一端的两个第一极耳支架112可以焊接或通过螺钉、螺栓连接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每个液冷板220可以分别独立地内置多个冷却液通道,多个冷却液通道共用一个冷却液入口223和一个冷却液出口224。由此既可以加快冷却液在液冷板中的循环流动,快速将电池模组的热量通过冷却液带走,提高冷却效果,还能进一步简化冷却装置结构。如图7所示,冷却液入口223和冷却液出口224可以分别布置在液冷主板221沿电池直连组长度方向分布的两侧,优选使冷却液入口223和冷却液出口224邻近所述液冷主板221与第一极耳支架112的连接处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1所示,任意相邻两层电池直连组层110之间可以分别独立的设有隔热泡棉400,液冷主板221与任意一个电芯堆叠体A之间可以设有隔热泡棉400,防护板300与任意一个电池直连组层A之间可以设有隔热泡棉400。由此可以使每一个电芯堆叠体A的上下两个面都形成有隔热泡棉,从而能够将各个电芯堆叠体之间的电芯导热路径隔开,避免导热时电芯之间温差过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1所示,隔热泡棉400上可以具有通孔410,相邻两层电池直连组层110之间的第一极耳支架112和/或第二极耳支架113通过通孔410相连,防护板300和/或液冷主板221分别独立地通过通孔410与第一极耳支架112和/或第二极耳支架113相连。由此可以使任意电池直连组层之间、电池直连组层与防护板或液冷主板之间的连接件穿过隔热泡棉的通孔进行固定,以使隔热泡棉完全覆盖在电池直连组层的表面,从而能够进一步确保各个电芯堆叠体之间的电芯导热路径被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实施例,导热胶可以为导热凝胶,导热凝胶导热系数不低于1W/m·K,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冷却装置的散热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液冷子板222在垂直于电池直连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与相邻两个并排布置的电池直连组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可以为(0.15~0.8):1,由此不仅可以避免因导热胶过少而影响其与电芯的充分接触和传热效果,还可以避免应液冷子板过薄而影响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却装置对电芯的冷却效率及冷却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实施例,每层电池直连组层110中电池直连组111的布置方式和个数均相同,相邻两层电池直连组层110可以串联设置,每层电池直连组层110中电池直连组110可以并联设置。电芯堆叠体A中多个软包电芯可以通过结构胶粘结叠放,堆叠电芯两端的极性相同,形成具有多个并联电芯的堆叠组,电芯堆叠体A串联焊接或铆接起来形成电池直连组111。每个软包电芯中均伸出有正极耳和负极耳,其中正极耳可以为铝和/或铝合金,多个正极耳并联作为正极,负极耳可以为铜和/或铜合金,多个负极耳并联作为负极,软包电芯外壳可以为铝塑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池包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电芯堆叠体采用电芯平躺的方式,由此可以通过调节电芯堆叠体中多层电芯的叠放厚度及电池直连组层的层数来适应电池包的高度要求;2)冷却采用导热胶直接填充液冷子板和电芯堆叠体间隙的方式直接接触电芯,导热胶填充分布在电芯堆叠体中各个并联电芯的侧面,冷却效率更高;3)可以利用电池模组的堆叠结构及液冷板本身或防护板来固定液冷板,利用电池包的固有结构代替支撑固定冷却装置的零件,从而既能提高电池散热效率,又能简化电池内部结构并降低电池成本;4)可以将现有电池模组的防护板结构替换为液冷板并使液冷子板布置在相连两列电池直连组之间,使液冷主板兼具冷却及防护效果,由此可以在不增加现有电池模组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冷却部件,从而既能提高冷却效果,又能简化电池内部结构;5)可以使相邻两个并联布置的电池直连组,甚至多层电池直连组层中相邻并排布置的两列电池直连组共用一个液冷子板,由此可以大大降低液冷子板的数量,从而使液冷板及电池内部结构更为简单;6)容纳槽封合后可以进一步通过导热胶填充口向容纳槽内填充导热胶,确保导热胶、液冷支板和电芯之间没有空气间隙并形成良好的导热路径。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电池包中多个电芯堆叠体可以共用一个液冷板,且导热胶与软包电芯接触并将电芯热量直接传递给液冷板导出,不仅导热效率高且电池内部结构简单、组装难度小,还能更好的适应电池系统高度降低的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包。该车辆中动力电池的散热效果好且重量轻,续航能力更稳定。需要说明的是,该车辆的类型并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该车辆可以为新能源汽车等。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上述电池包所描述的特征及效果同样适用于该车辆,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层电池直连组层,每层所述电池直连组层至少包括两个电池直连组,所述电池直连组包括一个或多个电芯堆叠体,每个所述电芯堆叠体分别独立地包括多个平躺布置的电芯,每层所述电池直连组层中多个所述电池直连组并排且间隔布置,每个所述电池直连组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两端分别独立地设有第一极耳支架,相邻且并排布置的两个所述电池直连组同一端的两个所述第一极耳支架相连、且该两个所述电池直连组与两端的所述第一极耳支架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
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液冷板和导热胶,所述液冷板包括内部连通的液冷主板和液冷子板,所述液冷子板与所述液冷主板T型连接并分布在所述液冷主板的上方和/或下方,所述液冷主板与所述电池直连组层热接触,所述液冷主板与所述容纳空间围合形成容纳槽,所述液冷子板插入所述容纳槽内且该容纳槽由另一个所述液冷主板或防护板封合,任意两个相邻且并排布置的所述电池直连组之间均布置有所述液冷子板,所述导热胶设置在所述电池直连组与所述液冷子板之间,所述防护板上和/或所述液冷主板上对应所述容纳槽的区域设有导热胶填充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电池直连组层共用一个所述液冷主板,至少一层所述电池直连组层中相邻两个并排布置的所述电池直连组共用一个所述液冷子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两个所述液冷板,一个所述液冷板中液冷主板设在所述电池模组下表面且液冷子板分布在该液冷主板的上方,另一个所述液冷板中液冷主板设在所述电池模组上表面且液冷子板分布在该液冷主板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中任意相邻两列并排布置的所述电池直连组仅布置一个所述液冷子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所述防护板和一个所述液冷板,所述防护板设在所述电池模组下表面,所述液冷主板设在所述电池模组上表面且所述液冷子板分布在所述液冷主板的下方;或者,
所述防护板设在所述电池模组上表面,所述液冷主板设在所述电池模组下表面且所述液冷子板分布在所述液冷主板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所述防护板和一个所述液冷板,两个所述防护板分别设在所述电池模组的下表面和上表面,所述液冷主板设在相邻两层所述电池直连组层之间且一部分所述液冷子板分布在所述液冷主板的上方、另一部分所述液冷子板分布在所述液冷主板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直连组包括一个所述电芯堆叠体或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所述电芯堆叠体,每个所述串联连接处分别独立地设有第二极耳支架,所述液冷板和/或所述防护板分别独立地与所述第一极耳支架和/或所述第二极耳支架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层所述电池直连组层之间分别独立的设有隔热泡棉,所述液冷主板与任意一个所述电芯堆叠体之间设有隔热泡棉,所述防护板与任意一个所述电池直连组层之间设有隔热泡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泡棉上具有通孔,相邻两层所述电池直连组层之间的所述第一极耳支架和/或所述第二极耳支架通过所述通孔相连,所述防护板和/或所述液冷主板分别独立地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极耳支架和/或第二极耳支架相连。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
CN202020715669.XU 2020-04-30 2020-04-30 电池包和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588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5669.XU CN211858814U (zh) 2020-04-30 2020-04-30 电池包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5669.XU CN211858814U (zh) 2020-04-30 2020-04-30 电池包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58814U true CN211858814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178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1566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58814U (zh) 2020-04-30 2020-04-30 电池包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5881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7930A (zh) * 2020-04-30 2020-07-31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和车辆
CN116937007A (zh) * 2023-09-15 2023-10-24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WO2024027740A1 (zh) * 2022-08-02 2024-02-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用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
CN118231850A (zh) * 2024-03-11 2024-06-21 广州市均能科技有限公司 液冷电池包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7930A (zh) * 2020-04-30 2020-07-31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和车辆
WO2024027740A1 (zh) * 2022-08-02 2024-02-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用冷却系统、电池包及车辆
CN116937007A (zh) * 2023-09-15 2023-10-24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CN116937007B (zh) * 2023-09-15 2023-12-26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CN118231850A (zh) * 2024-03-11 2024-06-21 广州市均能科技有限公司 液冷电池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58814U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111477932A (zh) 电池包和车辆
JP7410155B2 (ja) 動力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気自動車
CN111477930A (zh) 电池包和车辆
KR101326086B1 (ko) 콤팩트한 구조와 우수한 방열 특성의 전지모듈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중대형 전지팩
CN111477936A (zh) 软包电池和车辆
CN111477931A (zh) 软包电池和车辆
CN111477934A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211829072U (zh) 电池包和车辆
KR20210048855A (ko) 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CN113140824B (zh) 一种电池模组、电池系统和车辆
CN111477935A (zh) 软包电池和车辆
US20220285759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CN113571799A (zh) 一种储能液冷电池包
CN217768458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11463383A (zh) 一种新型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结构
CN211980796U (zh) 软包电池和车辆
CN211980794U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211929646U (zh) 电池包和车辆
US20210210809A1 (en) Coolant reservoir and circulation assemblies and systems
CN211929647U (zh) 软包电池和车辆
CN211789312U (zh) 软包电池和车辆
CN111477929A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212625775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
US11855266B2 (en) Cylindrical battery cell packaging and cooling configu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