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57445U - 一种触控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57445U CN211857445U CN202020450010.6U CN202020450010U CN211857445U CN 211857445 U CN211857445 U CN 211857445U CN 202020450010 U CN202020450010 U CN 202020450010U CN 211857445 U CN211857445 U CN 2118574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touch
- display screen
- emitting diode
- quantum d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096 quantum do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RHZWSUVWRRXEJF-UHFFFAOYSA-N indium 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 RHZWSUVWRRXEJ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94 sapphir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80 sapphi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屏和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屏包括:第一玻璃基板层;微型发光二极管层,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层上并用于发出蓝光;量子点薄膜层,所述量子点薄膜层覆盖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层上并用于将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层发出的部分蓝光转换为红光和绿光;触控层,所述触控层设置在所述量子点薄膜层上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微型发光二极管层上设置量子点薄膜层,将只能发出蓝光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出的部分蓝光转换成红光与绿光,以此形成RGB三原色,从而降低了显示面板成本,又因在量子点薄膜层上设置有触控层,因而本实用新型在实现全彩的同时也实现了触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触控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微型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 LED)显示面板领域,显示面板是触摸(Touch)方案的非常少,即使有,也是通过简单的在显示面板上增加触摸传感器来实现Touch。然而,为了实现全彩,则需要在显示面板上绑定RGB三色LED,而在显示面板上绑定RGB三色LED则会导致显示面板尺寸增大,从而增加显示面板成本。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屏和显示装置,以解决在显示面板上绑定RGB三色LED则会导致显示面板尺寸增大,从而增加显示面板成本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触控显示屏,该触控显示屏包括:
第一玻璃基板层;
微型发光二极管层,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层上并用于发出蓝光;
量子点薄膜层,所述量子点薄膜层覆盖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层上并用于将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层发出的部分蓝光转换为红光和绿光;
触控层,所述触控层设置在所述量子点薄膜层上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设置,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层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三颗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所述量子点薄膜层设于每个所述像素单元中的任意两颗所述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设置,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层还包括驱动每颗所述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光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靠近所述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设置,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扫描线、数据线、晶体管和IC芯片,所述扫描线的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的栅极,所述扫描线的另一端与所述IC芯片电连接,所述数据线的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所述数据线的另一端与所述IC芯片电连接,所述IC芯片通过接收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提供的信号用于控制每颗所述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的打开和关断;所述晶体管的漏极或源极与所述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的电极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设置,所述的触控显示屏还包括光学透明保护层,所述光学透明保护层覆盖在所述量子点薄膜层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设置,所述光学透明保护层由光学透明粘合剂制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设置,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电路层和第二玻璃基板层,所述触控电路层设于所述量子点薄膜层上方,所述第二玻璃基板层设置在所述触控电路层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设置,所述触控电路层包括透明金属层和设置在所述透明金属层上的接收线和发送线,所述接收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透明金属层上,所述接收线的另一端与所述IC芯片连接,所述发送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透明金属层上,所述发送线的另一端与所述IC芯片连接;其中,所述接收线为电压输入端,所述发送线为电压输出端,所述接收线所连接的所述透明金属层与所述发送线所连接的所述透明金属层之间形成电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设置,所述透明金属层由铟锡金属氧化物制成。
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触控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屏和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屏包括:第一玻璃基板层;微型发光二极管层,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层上并用于发出蓝光;量子点薄膜层,所述量子点薄膜层覆盖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层上并用于将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层发出的部分蓝光转换为红光和绿光;触控层,所述触控层设置在所述量子点薄膜层上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微型发光二极管层上设置量子点薄膜层,将只能发出蓝光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出的部分蓝光转换成红光与绿光,以此形成RGB三原色,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实现全彩时不需要在显示面板上绑定RGB三色LED,从而降低了显示面板成本,又因在量子点薄膜层上设置有触控层,因而本实用新型在实现全彩的同时也实现了触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触控显示屏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触控显示屏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微型发光二极管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触控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触控屏按压时的感应波形图。
附图中各标记:1、第一玻璃基板层;2、微型发光二极管层;21、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3、量子点薄膜层;4、触控层;41、透明金属层;42、接收线;43、发送线;44、第二玻璃基板层;5、驱动单元;51、扫描线;52、数据线;53、IC芯片;54、晶体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屏和显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互容式触控显示屏,通过在微型发光二极管层上添加触控层(Touch Sensor)以及玻璃盖板,可以达到显示控制一体化的设计目的,又因在触控层和微型发光二极管层之间增加量子点薄膜层,因而可以在实现触控的同时实现全彩。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与“所述”可泛指单一个或复数个。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屏的较佳实施例。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屏,该触控显示屏包括:第一玻璃基板层1、微型发光二极管层2、量子点薄膜层3以及触控层4。具体地,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层2设置在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层1上并用于发出蓝光,所述量子点薄膜层 3覆盖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层2上并用于将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层2发出的部分蓝光转换为红光和绿光,所述触控层4设置在所述量子点薄膜层3上方,所述第二玻璃基板层44设置在所述触控层4上。更具体地,所述触控层4包括触控电路层(图中未标出) 和第二玻璃基板层44,所述触控电路层设于所述量子点薄膜层上方,所述第二玻璃基板层44设置在所述触控电路层上。其中,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层1和所述第二玻璃基板层 44均采用高强度的蓝宝石玻璃制成,其中,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层1用于支撑和保护微型发光二极管层2,所述第二玻璃基板层44用于保护触控层4。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微型发光二极管层2上设置量子点薄膜层3,将只能发出蓝光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层2发出的部分蓝光转换成红光与绿光,以此形成RGB三原色,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实现全彩时不需要在显示面板上绑定RGB三色LED,避免了在显示面板上绑定RGB三色LED导致显示面板尺寸增大的问题,从而降低了显示面板成本,又因在量子点薄膜层3上设置有触控电路层层以及第二玻璃基板层44,可以达到显示控制一体化的目的,因而本实用新型在实现全彩的同时也实现了触控。
请参阅图1、图2并结合图3,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层2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具体地,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三颗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21,所述量子点薄膜层3设于每个所述像素单元中的任意两颗所述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21上。每颗所述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21的旁边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21的驱动单元5。具体地,所述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21阵列分布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层1上,所述驱动单元5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21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21发光。
请继续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每颗所述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21的旁边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21的驱动单元5。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5包括一扫描线51、数据线52、晶体管54和IC芯片 53。具体地,所述扫描线51的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54的栅极,所述扫描线51另一端连接一IC芯片53(Integrated Circuit,IC)电连接,所述数据线52的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54的源极或漏极,所述数据线5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IC芯片53,所述IC芯片 53电连接,所述IC芯片53通过接收所述扫描线51和所述数据线52提供的信号用于控制和驱动所述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21的打开和关断。更具体地,所述晶体管54的漏极或源极与所述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21的电极电连接。例如,所述晶体管54的漏极与所述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21的电极电连接,所述数据线52的一端则与所述晶体管54的源极连接,或者,所述晶体管54的源极与所述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21的电极电连接,所述数据线52的一端则与所述晶体管54的漏极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发出同色的所述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21(例如,在量子点薄膜层3的作用下发出红光的LED,或者是在量子点薄膜层3的作用下发出绿光的LED,又或者是没有设置量子点薄膜层3的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21)通过共数据线52(共列) 的方式进行连接,能够优化线路布局,减小所述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21之间的间距,另外,多个发出同色的所述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21通过共扫描线51(共行)的方式进行连接,能够优化线路布局,减小LED之间的间距。
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显示屏还包括光学透明保护层(图中未标出),所述光学透明保护层设置在所述量子点薄膜层3和所述触控层4之间并覆盖在所述量子点薄膜层3上。具体地,所述光学透明保护层由光学透明粘合剂(OpticallyClear Adhesive,OCA)制成,光学透明粘合剂又称为OCA胶,所述光学透明保护层覆盖于所述量子点薄膜层3上,可以保护量子点薄膜层3和所述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21 等显示部分。
请参阅图1、图2并结合图4,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电路层包括透明金属层41和设置在所述透明金属层41上的接收线42(RX)和发送线43 (TX)。具体地,所述透明金属层41由铟锡金属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s,ITO) 制成,所述接收线4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透明金属层41上,所述接收线42的另一端与所述IC芯片53连接,所述发送线4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透明金属层41上,所述发送线 43的另一端与所述IC芯片53连接。其中,由铟锡金属氧化物组成的透明金属之间形成了电容,其中接收线RX为电压输入端,发送线TX为电压输出端,即所述接收线42所连接的所述透明金属层41与所述发送线43所连接的所述透明金属层之间41形成电容,所述IC芯片53用于检测所述接收线42所连接的铟锡金属氧化物和所述发送线43所连接的铟锡金属氧化物之间的电容是否发生变化。
具体地实施时,请参阅图5,即当手指按压(触摸)显示屏(Panel)时,由于显示屏存在电容导致显示屏容值发生变化,同样的TX输入,那么触摸处的RX输出值出现变化,其后经过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转换成数字信号后输出至IC处,IC检测到该点属于触摸状态,其后再输出信号至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经处理后发送相关命令。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触控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玻璃基板层1;微型发光二极管层2,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层2设置在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层1上并用于发出蓝光;量子点薄膜层3,所述量子点薄膜层3覆盖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层2上并用于将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层2发出的部分蓝光转换为红光和绿光;触控层4,所述触控层4设置在所述量子点薄膜层3上方。具体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屏和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屏包括:第一玻璃基板层;微型发光二极管层,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层上并用于发出蓝光;量子点薄膜层,所述量子点薄膜层覆盖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层上并用于将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层发出的部分蓝光转换为红光和绿光;触控层,所述触控层设置在所述量子点薄膜层上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微型发光二极管层上设置量子点薄膜层,将只能发出蓝光的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出的部分蓝光转换成红光与绿光,以此形成RGB三原色,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实现全彩时不需要在显示面板上绑定RGB三色LED,从而降低了显示面板成本,又因在量子点薄膜层上设置有触控层,因而本实用新型在实现全彩的同时也实现了触控。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玻璃基板层;
微型发光二极管层,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层上并用于发出蓝光;
量子点薄膜层,所述量子点薄膜层覆盖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层上并用于将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层发出的部分蓝光转换为红光和绿光;
触控层,所述触控层设置在所述量子点薄膜层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层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三颗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所述量子点薄膜层设于每个所述像素单元中的任意两颗所述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层还包括驱动每颗所述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光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靠近所述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扫描线、数据线、晶体管和IC芯片,所述扫描线的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的栅极,所述扫描线的另一端与所述IC芯片电连接,所述数据线的一端连接所述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所述数据线的另一端与所述IC芯片电连接,所述IC芯片通过接收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提供的信号用于控制每颗所述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的打开和关断;所述晶体管的漏极或源极与所述蓝色微型发光二极管的电极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学透明保护层,所述光学透明保护层覆盖在所述量子点薄膜层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明保护层由光学透明粘合剂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电路层和第二玻璃基板层,所述触控电路层设于所述量子点薄膜层上方,所述第二玻璃基板层设置在所述触控电路层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路层括透明金属层和设置在所述透明金属层上的接收线和发送线,所述接收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透明金属层上,所述接收线的另一端与所述IC芯片电连接,所述发送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透明金属层上,所述发送线的另一端与所述IC芯片电连接;其中,所述接收线为电压输入端,所述发送线为电压输出端,所述接收线所连接的所述透明金属层与所述发送线所连接的所述透明金属层之间形成电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金属层由铟锡金属氧化物制成。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50010.6U CN211857445U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一种触控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50010.6U CN211857445U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一种触控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57445U true CN211857445U (zh) | 2020-11-03 |
Family
ID=73144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450010.6U Active CN211857445U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一种触控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85744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77141A (zh) * | 2021-11-16 | 2022-02-22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投影显示结构及显示设备 |
-
2020
- 2020-03-31 CN CN202020450010.6U patent/CN21185744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77141A (zh) * | 2021-11-16 | 2022-02-22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投影显示结构及显示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95656C (zh) | 具有光笔的图像显示系统 | |
CN105718105B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面板 | |
US11200396B2 (en) | Touched electronic device | |
KR102075741B1 (ko) | 표시패널 | |
TWI740431B (zh) | 顯示裝置 | |
CN208654805U (zh) |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 |
US20210326557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fingerprint sensing function | |
CN111752407A (zh) | 发光基板、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211857445U (zh) | 一种触控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 |
CN115497419A (zh) | 显示装置 | |
JP2023099644A (ja) | 検出装置付き表示機器 | |
CN115497414A (zh) | 显示装置 | |
CN105321977A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 |
JPWO2020021978A1 (ja) | 検出装置付き表示機器 | |
US20230325028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140191143A1 (en) | Optocoupler | |
CN102063222A (zh) | 一种交互式显示器 | |
CN102446016B (zh) | 电子装置以及组装此电子装置的方法 | |
CN113972239A (zh) | 显示装置 | |
CN109902626A (zh) | 终端设备 | |
US20240272743A1 (en) | Display device with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 |
JP7493575B2 (ja) | 表示装置 | |
US20240145658A1 (en) | Light emitting panel | |
US20240233434A9 (en) | Display device | |
US20230297140A1 (en) | Pen analog front end and pen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402760 No.69, Wushan Road, Biquan street, Bisha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Kangjia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02760 No.69, Wushan Road, Biquan street, Bisha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Kangji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