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51937U - 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51937U
CN211851937U CN202020494951.XU CN202020494951U CN211851937U CN 211851937 U CN211851937 U CN 211851937U CN 202020494951 U CN202020494951 U CN 202020494951U CN 211851937 U CN211851937 U CN 211851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
pipeline
pressure cylinder
steam
heat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9495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建楠
靳芳
李媛
王爱民
李超
邹萌
周国峰
刘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uadia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Huadi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uadia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uadia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uadia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9495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51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51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519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包括汽轮机高中压缸、汽轮机低压缸和供热管道,所述低压缸进气端和高中压缸排汽端通过中低压连通管道连接,供热管道连接高中压缸排汽端和供热首站;还包括凝结水再循环管路,所述凝结水再循环管路两端分别连接轴封加热器的输出端和热井,用于将流出轴封加热器的一部分水传输回热井。本实用新型在凝结水泵的输出端设置用于回水的凝结水再循环管路,将通过凝结水泵的水再一次回到热井,可以保证热井水位的稳定,使凝结水泵安全运行防止汽蚀,通过再循环管路和原来的循环水管路组联合运行,组成一个吸热和放热的平衡系统,保证了轴封加热器的正常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电联产系统相关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并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近年来,为了最大限度降低供电煤耗,满足国家相关节能减排政策要求,减少冷源损失,热电联产机组需要进行背压运行改造。发明人发现,传统的热电联产改造后实现背压运行,低压缸处于零功率运行状态,导致存在如下问题:大部分的蒸汽用于供热,导致进入凝结水泵的水量不足,引起凝结水泵汽蚀,同时进入轴封加热器的水量不足,使得轴封加热器不能正常运行,吸热和放热无法达到平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通过改造湿冷机组运行管道结构,使传统湿冷抽凝机组,可灵活从纯凝方式运行、抽凝供热方式运行切换至背压机供热方式运行,实现湿冷机组热电解耦、增加供热能力和降低供电煤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包括汽轮机高中压缸、汽轮机低压缸和供热管道,所述低压缸进气端和高中压缸排汽端通过中低压连通管道连接,供热管道连接高中压缸排汽端和供热首站;
所述低压缸的排汽端连接依次连接凝汽器、热井凝结水泵、轴封加热器、低压加热器组、除氧器和锅炉,还包括凝结水再循环管路,所述凝结水再循环管路两端分别连接轴封加热器的输出端和热井,用于将流出轴封加热器的一部分水传输回热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在凝结水泵的输出端设置用于回水的凝结水再循环管路,将通过凝结水泵的水再一次回到热井,可以保证热井水位的稳定,使凝结水泵安全运行防止汽蚀,通过再循环管路和原来的循环水管路组联合运行,组成一个吸热和放热的平衡系统,保证了轴封加热器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装置的框图;
其中:1、第一阀门组,2、第二阀门组,3、第三阀门组,4、第四阀门组,5、第五阀门组,6、第六阀门组,7、第七阀门组,8、第八阀门组,9、第九阀门组,10、连通管道,11、第二抽汽管道,12、供热抽汽管道,13、冷却旁路管道,14、减温蒸汽管道,15、减温减压器,16、汽水分离器,17、测量模块,18、凝结水再循环管路,19、凝结水泵,20、轴封加热器,21、低压加热器组,22、疏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如图1所示,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包括汽轮机高中压缸、汽轮机低压缸和供热管道,所述低压缸进气端和高中压缸排汽端通过中低压连通管道10连接,供热管道连接高中压缸排汽端和供热首站;所述低压缸的排汽端连接依次连接凝汽器、热井凝结水泵19、轴封加热器20、低压加热器组21、除氧器和锅炉,还包括凝结水再循环管路18,所述凝结水再循环管路18两端分别连接轴封加热器的输出端和热井,用于将流出轴封加热器20的一部分水传输回热井。
进一步的,所述凝结水再循环管路18上还设置有第九阀门组9,设置第九阀门组可以灵活开启凝结水再循环管路18。
本实施例通过在凝结水泵19的输出端设置用于回水的凝结水再循环管路18,将通过凝结水泵19的水再一次回到热井,可以保证热井水位的稳定,使凝结水泵19安全运行防止汽蚀,通过再循环管路18和原来的循环水管路组联合运行,组成一个吸热和放热的平衡系统,保证了轴封加热器的正常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供热管道包括供热抽汽管道12和第二抽汽管道11,所述供热抽汽管道12连接高中压缸的排汽端和供热首站,第二抽汽管道11连通中低压连通管道10和供热首站,所述供热抽汽管道12、第二抽汽管道11和中低压连通管道10分别设置阀门组。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供热抽汽管道12上设置第四阀门组4,第二抽汽管道11上设置第一阀门组1,中低压连通管道10上设置第二阀门组2。
可选的,可以设置第二抽汽管道11的管径和供热抽汽管道12的管径之和接近中低压连通管道10的管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实现的,可以在所述中低压连通管道10上设置开口,通过在开口处设置三通阀实现连通中低压连通管道10和第二抽汽管道11。
高中压缸的排汽端设置三路输出,其中中低压连通管道10连接至低压缸,其他两个管道连接至供热首站,可以实现在抽凝和背压运行方式下蒸汽量的不同,而控制打开其中的管路,如在抽凝运行模式下,可以打开第四阀门组4和第二阀门组2;在背压运行模式下,通向低压缸的气体较少,同时打开第一阀门组1、第四阀门组4和第二阀门组2,提高了运行方式的灵活切换,并且避免了切换过程中,各个管道因管道压力过大造成损坏。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低压缸减温蒸汽管道14,所述低压缸减温蒸汽管道14连接高中压缸的排汽端和低压缸的进气端;所述低压缸减温蒸汽管道14上依次设置第三阀门组3、减温减压器15和测量模块17。
本实施例设置减温蒸汽管道14用于为通入低压缸的气体进行减温减压,用于实现低压缸的零功率运行,对进入低压缸的蒸汽进行减温减压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测量模块17包括相互电连接的传感器组和控制器。
可选的,所述传感器组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管道内蒸汽的蒸汽参数数据,包括蒸汽温度、湿度、流量和压力。根据检测的数据控制减温减压器15的工作,实现蒸汽的参数调节,保护低压缸。
可选的,所述测量模块17还包括显示器,显示器与控制器连接,用于实时显示检测的数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量模块17之前还可以设置汽水分离器16,所述汽水分离器16将蒸汽中的液态水分离,避免液态水对测量模块的各个传感器的影响,造成测量精度下降。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端通过凝汽器、第六阀门组6、第七阀门组7连接至本机组的凉水塔;还可以设置冷却旁路管道13,所述凝汽器通过冷却旁路管道13连接至另一个机组的凉水塔。
本实施例的另一个机组是指除本机组之外的其他机组,当整个热电联产的所有机组都处于背压运行方式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每个机组的冷却旁路管道13,可选的,可以连接至同一个机组的凉水塔进行冷却,只要开启一个机组的凉水塔和循环水泵可以实现少量循环水的冷却回收。
本实施例通过在凝汽器输出端设置冷却旁路管道,多个机组共用一套冷却回路,在排汽量较少的情况下,避免了较冷循环水进入凉水塔,导致凉水塔的结冰损坏,同时减少了整个机组的循环水泵的开机数量,可以大大减少能耗。
可选的,当热电联产系统中有机组是在抽凝或者纯凝运行模式下,可以根据距离远近选择较近并在抽凝或者纯凝运行模式下的机组,将本机组的冷却旁路管道13连接选择的机组。
作为一种可以实现的连接结构,所述冷却旁路管道13包括连接凝汽器出水端的输水管道和连接凝汽器回水端的回水管道,输水管道通过第五阀门组5连接至另一湿冷机组的凉水塔,回水管道通过第八阀门组8连接至同一湿冷机组凉水塔输出端的循环水泵。
本实施例的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的使用方法如下:
背压机供热方式运行时,打开第一阀门组1;打开低压缸减温蒸汽管路14的第三阀门组3、减温减压器15、汽水分离器16及测量模块17;打开第五阀门组5和第八阀门组8;打开凝泵再循环管路18的第九阀门组9;打开第四阀门组4,打开疏水泵。关闭中低压连通管的第二阀门组2;关闭循环水管路的第六阀门组6和第七阀门组7。此时低压缸仅有极少量冷却蒸汽进入低压缸,其余所有蒸汽经过第二抽汽管道11与供热抽汽管道12到热网首站加热器进行加热热网循环水供热,疏水回到除氧器,完成一个循环,实现即降低了电负荷,增加了热负荷,同时冷源损失又基本为零。
抽凝供热方式运行时,关闭第二抽汽管道11的第一阀门组1;关闭低压缸减温蒸汽管路14的第三阀门组3、减温减压器15、汽水分离器16及测量模块17;关闭第五阀门组5和第八阀门组8;关闭凝泵再循环管路的第九阀门组9。打开供热抽汽管道12的第四阀门组4,打开疏水泵;打开中低压连通管10的第二阀门组2;打开循环水管路的第六阀门组6和第七阀门组7。此时机组按常规抽凝方式运行,供热抽汽经中排供热抽汽管道到热网首站加热器进行加热热网循环水供热,其余蒸汽经中低压缸连通管进入低压缸做功,排入凝汽器。
纯凝方式运行,关闭第二抽汽管道11的第一阀门组1;关闭低压缸减温蒸汽管路14的第三阀门组3、减温减压器15、汽水分离器16及测量模块17;关闭循环水旁路管的第五阀门组5、第八阀门组8;关闭凝泵再循环管路18的第九阀门组9;关闭供热抽汽管道12的第四阀门组4,关闭疏水泵。打开中低压连通管阀门组2;打开循环水管路阀门组6、阀门组7。此时机组按常规纯凝方式运行,中压缸排汽全部经中低压缸连通管进入低压缸做功,不进行供热。
本实施例的热电联产系统,可最大限度的保护系统管路上的设备和管道,系统简单切换灵活方案,在供热期运行时,可根据不同工况,进行灵活切换达到机组经济和技术指标最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汽轮机高中压缸、汽轮机低压缸和供热管道,所述低压缸进气端和高中压缸排汽端通过中低压连通管道连接,供热管道连接高中压缸排汽端和供热首站;
所述低压缸的排汽端连接依次连接凝汽器、热井凝结水泵、轴封加热器、低压加热器组、除氧器和锅炉,还包括凝结水再循环管路,所述凝结水再循环管路两端分别连接轴封加热器的输出端和热井,用于将流出轴封加热器的一部分水传输回热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凝结水再循环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九阀门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其特征是:供热管道包括供热抽汽管道和第二抽汽管道,所述供热抽汽管道连接高中压缸的排汽端和供热首站,第二抽汽管道连通中低压连通管道和供热首站,所述供热抽汽管道、第二抽汽管道和中低压连通管道分别设置阀门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中低压连通管道上设置开口,在开口处设置三通阀连通中低压连通管道和第二抽汽管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低压缸减温蒸汽管道,所述低压缸减温蒸汽管道连接高中压缸的排汽端和低压缸的进气端;所述低压缸减温蒸汽管道上依次设置第三阀门组、减温减压器和测量模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测量模块包括相互电连接的传感器组和控制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传感器组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或/和压力传感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测量模块还包括显示器,显示器与控制器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其特征是:按照蒸汽的流通方向,蒸汽进入测量模块之前的管道上还设置有汽水分离器,所述汽水分离器将蒸汽中的液态水分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其特征是: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端通过凝汽器、第六阀门组、第七阀门组连接至本机组的凉水塔;还可以设置冷却旁路管道,所述凝汽器通过冷却旁路管道连接至湿冷机组中的另一个机组的凉水塔。
CN202020494951.XU 2020-04-07 2020-04-07 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 Active CN211851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94951.XU CN211851937U (zh) 2020-04-07 2020-04-07 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94951.XU CN211851937U (zh) 2020-04-07 2020-04-07 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51937U true CN211851937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144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94951.XU Active CN211851937U (zh) 2020-04-07 2020-04-07 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519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4340A (zh) * 2022-05-06 2022-07-05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一种双低压缸零出力的汽轮机组回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4340A (zh) * 2022-05-06 2022-07-05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一种双低压缸零出力的汽轮机组回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4704340B (zh) * 2022-05-06 2023-12-0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一种双低压缸零出力的汽轮机组回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0257B (zh) 高低温废水双路热回收热泵系统
CN108644860A (zh) 一种大型火电厂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
CN109356677B (zh) 一种用于多低压缸汽轮机的新型凝抽背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02768090U (zh)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系统
CN109237587B (zh) 一种耦合大温差热泵的低真空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9441570A (zh) 一种用于两机组联合的凝抽背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1379603A (zh) 一种低压缸零功率机组暖管旁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16894549U (zh) 一种“水-熔盐-蒸汽”逆变换热装置
CN211851937U (zh) 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
CN109442363A (zh) 一种蓄热式热泵蒸汽机及产生蒸汽的方法
CN208687705U (zh) 一种切除低压缸进汽运行与低压省煤器耦合的系统
CN207674551U (zh) 一种用于汽轮机凝抽背供热的冷却塔防冻系统
CN115266110A (zh) 一种快速冷热冲击发动机测试试验机
CN209212321U (zh) 一种用于两机组联合的凝抽背供热系统
CN207741593U (zh) 一种开式水与循环水中合式冷却水系统
CN207686774U (zh) 一种电厂耦合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
CN209857176U (zh) 一种光轴供热机组mggh热量回收系统
CN109296415B (zh) 一种联合循环冷热电联供机组供汽过热度利用系统
CN109441579B (zh) 一种电站弃热回收装置及节能系统
CN111472856A (zh) 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及工作方法
CN215597383U (zh) 一种供热首站疏水余热利用系统
CN215295084U (zh) 一种供热首站疏水余热深度节能综合利用回收系统
CN114810242B (zh) 一种背压汽轮机汽源能量综合利用方法及系统
CN206695431U (zh) 带凝水热回收的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系统
CN220728973U (zh) 乏汽余热回收系统和空气冷凝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50000 2-801, Yinhe building, No. 2008, Xinluo street, high tech Zone,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HUADIA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50014 no.14958, Jingshi Road, Lixia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HUADIA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7

Address after: Building 1, yard 6, East Road, Automobile Museum,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CHINA HUADIAN ENGINEERING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HUADIA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50000 2-801, Yinhe building, No. 2008, Xinluo street, high tech Zone,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HUADIA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