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49118U - 一种多级柔性缓冲吸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级柔性缓冲吸能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49118U CN211849118U CN202020352384.4U CN202020352384U CN211849118U CN 211849118 U CN211849118 U CN 211849118U CN 202020352384 U CN202020352384 U CN 202020352384U CN 211849118 U CN211849118 U CN 2118491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 steel wire
- pressing plate
- wire rope
- elastic mater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安全设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级柔性缓冲吸能装置。包括弹性材料和压板吸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的一端通过连接环连接阻拦网,弹性材料的另一端连接钢丝绳的一端,钢丝绳与连接环之间连接有保险绳,钢丝绳另一端穿过压板吸能器;所述压板吸能器设有若干个安装在巷道两帮,相邻的两个压板吸能器之间设有长度大于相邻压板吸能器的间距的钢丝绳。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多级缓冲吸能结构,先进弹性材料与压板吸能器配合,将冲击能量转化为柔性弹性材料的弹性变形和钢丝绳与压板之间的摩擦能,达到多级柔性缓冲吸能的效果。本柔性吸能缓冲装置还具有吸收能量可调,缓冲距离可控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安全设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级柔性缓冲吸能装置。
背景技术
本公司的申请号为201910929915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无轨胶轮车运输失速保护系统,此系统利用下放的阻拦网对失控的胶轮车进行减速拦截,其中连接阻拦网的吸能装置对减速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有的吸能装置一般使用弹性材料或液压气动装置,此类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吸收能量程度固定,缓冲距离不可控。
为此,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并可以调节缓冲距离的装置,应用到矿井失速保护系统中的吸能装置来进一步的完善无轨胶轮车运输失速保护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级柔性缓冲吸能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级柔性缓冲吸能装置,包括弹性材料和压板吸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材料的一端通过连接环连接阻拦网,弹性材料的另一端连接钢丝绳的一端,钢丝绳与连接环之间连接有保险绳,钢丝绳另一端穿过压板吸能器;
所述压板吸能器设有若干个安装在巷道两帮,相邻的两个压板吸能器之间设有长度大于相邻压板吸能器的间距的钢丝绳。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压板吸能器由压板和底板通过螺栓组固定组成,压板的下底面开有若干圆弧形凹槽,底板的上顶面对应的位置开有若干圆弧形凹槽,压板和底板贴合后的上下两个圆弧形凹槽组合成一个圆弧通孔,圆弧通孔中穿有钢丝绳;所述压板和底板上下开有若干螺纹孔,螺纹孔中紧固有螺栓组,压板的上方覆盖固定连接有保护罩。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板的平面面积大于压板的平面面积,底板与压板位贴合的部位开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处安装有膨胀螺钉将底板固定在巷道墙体上。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材料的拉伸极限长度为原始长度的2倍。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保险绳的长度为弹性材料的原始长度的1.5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缓冲吸能装置采用多级缓冲吸能结构,采用超强弹性材料与压板吸能器配合,将冲击能量转化为柔性弹性材料的弹性变形和钢丝绳与压板之间的摩擦能,达到多级柔性缓冲吸能的效果。本柔性吸能缓冲装置还具有吸收能量可调,缓冲距离可控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级柔性缓冲吸能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级柔性缓冲吸能装置的压板吸能器的侧视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级柔性缓冲吸能装置的压板吸能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级柔性缓冲吸能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中,
1、连接环,2、弹性材料,3、钢丝绳,4、压板吸能器,401、压板,402、底板,403、保护罩,404、螺栓组,5、保险绳,6、阻拦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上”、“下”、“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为应用在矿井巷道中的用于对无轨胶轮车运输失速保护的多级柔性缓冲吸能装置,该装置由弹性材料2和若干个压板吸能器4组成,弹性材料2连接连接环1,连接环1连接执行机构(阻拦网6),弹性材料2的另一端连接从压板吸能器4中引出的钢丝绳3,连接环1与钢丝绳3之间连接有长度大于弹性材料2的保险绳5。若干压板吸能器4按规定距离固定在矿井巷道两帮,相邻的两个压板吸能器4之间的钢丝绳3存储有一定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的压板吸能器4由压板401和底板402通过螺栓组404固定组成,压板401的下底面开有若干圆弧形凹槽,底板402的上顶面对应的位置开有若干圆弧形凹槽,压板401和底板402贴合后的上下两个半圆凹槽组合成一个圆弧形通孔,圆弧通孔中穿有钢丝绳3,钢丝绳3可以根据缓冲需求设置单根或多根;压板401和底板402上下开有若干螺纹孔,螺纹孔中紧固有螺栓组404,压板401的上方覆盖固定连接有保护罩403,保护罩403用来放置螺栓崩出伤人。
本实施例的弹性材料2采用超强弹性材料,强度高,延伸性好,质地轻,耐腐蚀性强,变形量为自身的200%,利用自身超强的弹性形变吸收大量的能量。钢丝绳3、压板401、底板402、螺栓组404组成压板吸能器4,通过调节螺栓预紧力,调节压板吸能器的储能量,将执行机构产生的能量转化为钢丝绳3和压板401、底板402之间的摩擦能。保险绳5保护弹性材料2在发生最大弹性形变时不被拉断,保险绳5长度设定为弹性材料2长度的1.5倍。
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执行机构(阻拦网6)对连接环1产生拉力时,弹性材料2先通过自身的变形吸收一部分能量;如果执行机构产生的拉力过大,超过压板吸能器4设定的拉力,超过弹性材料的变形量时,弹性材料2配合保险绳5拉动后端连接的钢丝绳3,将储存在压板吸能器4之间的钢丝绳3拉出,从而将执行机构产生的能量转化为钢丝绳3和压板401之间的摩擦能和弹性材料2的弹性变形能。每级压板吸能器4都预设有一定的储能值,根据执行机构产生拉力的大小,启动不同级别的缓冲。
每级压板吸能器4之间储存的钢丝绳长度根据压板螺栓的预紧力、执行机构最大拉力和缓冲距离设定。
压板吸能器4的压板401和底板402中间的绳槽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多根,根据压板螺栓的预紧力、执行机构最大拉力和缓冲距离设定。压板401和底板402之间的螺栓组404的数量根据螺栓预紧力设定。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多级柔性缓冲吸能装置,包括弹性材料(2)和压板吸能器(4),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材料(2)的一端通过连接环(1)连接阻拦网(6),弹性材料(2)的另一端连接钢丝绳(3)的一端,钢丝绳(3)与连接环(1)之间连接有保险绳(5),钢丝绳(3)另一端穿过压板吸能器(4);
所述压板吸能器(4)设有若干个安装在巷道两帮,相邻的两个压板吸能器(4)之间设有长度大于相邻压板吸能器(4)的间距的钢丝绳(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柔性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吸能器(4)由压板(401)和底板(402)通过螺栓组(404)固定组成,压板(401)的下底面开有若干圆弧形凹槽,底板(402)的上顶面对应的位置开有若干圆弧形凹槽,压板(401)和底板(402)贴合后的上下两个圆弧形凹槽组合成一个圆弧通孔,圆弧通孔中穿有钢丝绳(3);所述压板(401)和底板(402)上下开有若干螺纹孔,螺纹孔中紧固有螺栓组(404),压板(401)的上方覆盖固定连接有保护罩(4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柔性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02)的平面面积大于压板(401)的平面面积,底板(402)与压板(401)位贴合的部位开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处安装有膨胀螺钉将底板(402)固定在巷道墙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柔性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2)的拉伸极限长度为原始长度的2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柔性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绳(5)的长度为弹性材料(2)的原始长度的1.5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52384.4U CN211849118U (zh) | 2020-03-19 | 2020-03-19 | 一种多级柔性缓冲吸能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52384.4U CN211849118U (zh) | 2020-03-19 | 2020-03-19 | 一种多级柔性缓冲吸能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49118U true CN211849118U (zh) | 2020-11-03 |
Family
ID=73134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352384.4U Active CN211849118U (zh) | 2020-03-19 | 2020-03-19 | 一种多级柔性缓冲吸能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84911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04599A (zh) * | 2020-11-20 | 2021-03-16 |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摩擦吸能板碰撞试验墙体及其预制和施工安装工艺 |
-
2020
- 2020-03-19 CN CN202020352384.4U patent/CN21184911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04599A (zh) * | 2020-11-20 | 2021-03-16 |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摩擦吸能板碰撞试验墙体及其预制和施工安装工艺 |
CN112504599B (zh) * | 2020-11-20 | 2023-09-22 |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摩擦吸能板碰撞试验墙体及其预制和施工安装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338399B1 (en) | Energy absorption device for fall arrest systems | |
CN100564688C (zh) | 具有支承件的能量吸收系统 | |
CN1256219A (zh) | 使车辆减速的方法、公路碰撞缓冲器及其能量吸收件 | |
EP0738802A1 (en) | Modular construction road barrier suitable to gradually absorb the impact energy of vehicles | |
JP6906100B2 (ja) | ネット及び/又はロープ構造ブレーキ | |
US20080035442A1 (en) | Energy-absorbing padding with staged elements | |
EP1355078B1 (en) | Impact energy absorber | |
CN211849118U (zh) | 一种多级柔性缓冲吸能装置 | |
US5074391A (en) | Crushable device for absorbing impact energy | |
CN1594743A (zh) | 拦截网 | |
US20150299966A1 (en) | Tearing brake | |
CA2439825C (en) | Method to reduce horizontal lifeline tension and extension during fall arrest | |
WO2005079922A1 (en) | Energy absorbing anchor | |
CN101267862B (zh) | 能量吸收器 | |
CN112554098A (zh) | 一种多级自动电磁防撞护栏及其防护方法 | |
US20090212474A1 (en) | Energy Absorption Apparatus for Fall Protection Systems | |
CN200995694Y (zh) | 吸能器 | |
CN112343395A (zh) | 采用滑轮调索力及阈值触发控制自复位的多级耗能装置 | |
CN101592207B (zh) | 一种可变阻力能耗式吸能器 | |
EP0500771A1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absorbing impact energy | |
ES2928782T3 (es) | Elemento de fijación, elemento de instalación para vehículos y vehículo | |
CN106368481A (zh) | 一种可预设水平刚度的三维隔震装置 | |
AU2002328041B2 (en) | Connector for carrying roadside posts | |
CN107401119B (zh) | 大伸缩量拉索 | |
CN220284510U (zh) | 防撞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06, Comprehensive Service Building, Jinan (Mingshui)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Park, Zaoyuan Street, Zhangqiu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200 Patentee after: JINAN JIAHO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50100 room 1408, building 1, Rongji building, 168 Huayuan Road, Licheng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NAN JIAHONG TECHNOLOGY Co.,Ltd.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