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34663U - 脊柱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脊柱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34663U
CN211834663U CN201922250905.5U CN201922250905U CN211834663U CN 211834663 U CN211834663 U CN 211834663U CN 201922250905 U CN201922250905 U CN 201922250905U CN 211834663 U CN211834663 U CN 2118346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fixation device
spinal fixation
pieces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5090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宇
胡磊
李漠
屈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2225090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346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34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346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柱固定装置,包括:平台;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平台;夹持件,夹持件设于支架组件,夹持件包括多个夹持部,每个夹持部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夹持片,每个夹持部的两个夹持片适于夹持脊柱的棘突。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脊柱固定装置,通过采用夹持件夹持脊柱的棘突,对脊柱进行固定,避免对脊柱造成创伤,通过设置多个夹持部实现对多个棘突的同时夹持,保证术区相邻脊柱的可靠固定,相邻两个脊柱之间的缝隙不会移动,稳定性强;通过支架组件与夹持件配合,在不影响固定地稳定性的情况下,提高了可工作的空间范围;采用机械结构的形式,结构简单且稳定可靠,同时可进行消毒处理,进一步保障使用安全。

Description

脊柱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脊柱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脊柱病变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脊柱的椎间盘、骨质、肌肉、韧带等组织发生病变。一旦这些病变压迫刺激神经、血管等重要部位,就会引起肩颈疼痛、下肢无力、头痛、眩晕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瘫痪,清除脊柱病变是脊柱外科手术的关键环节,在清理病变过程中,需要避免对脊髓、神经等重要部位的损伤,因而实现安全、精准手术操作,是目前脊柱外科发展的关键。
相关技术中,脊柱夹持机构多采用三坐标结构平台和穿孔固定装置,通常三坐标结构平台由三个方向的直线滑轨组成,每个方向搭配相应的驱动电机驱使滑动,然而,这种机构占用空间大,自由度少;驱动电机容易出现不响应或失控的情况,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且电机在临床应用中无法进行无菌消毒处理;此外,穿孔固定装置的固定力不可调节,并会对脊柱造成创伤,同时固定效果差,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脊柱固定装置,所述脊柱固定装置可同时加持多个棘突,稳定性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脊柱固定装置,包括:平台;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平台;夹持件,所述夹持件设于所述支架组件,所述夹持件包括多个夹持部,每个所述夹持部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夹持片,每个所述夹持部的两个夹持片适于夹持脊柱的棘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脊柱固定装置,通过采用夹持件夹持脊柱的棘突,对脊柱进行固定,避免对脊柱造成创伤,通过设置多个夹持部实现对多个棘突的同时夹持,保证术区相邻脊柱的可靠固定,相邻两个脊柱之间的缝隙不会移动,稳定性强;通过支架组件与夹持件配合,在不影响固定地稳定性的情况下,提高了可工作的空间范围;采用机械结构的形式,结构简单且稳定可靠,同时可进行消毒处理,进一步保障使用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脊柱固定装置,所述夹持件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支架组件连接,且所述夹持部设于所述安装座;多个调节件,多个所述调节件与多个所述夹持部一一对应配合,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对应的所述夹持部的两个所述夹持片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所述调节件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两个所述夹持片中的至少一个配合;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与两个所述夹持片中的至少另一个配合,其中,所述活动件可相对于所述连接件活动,以驱动两个所述夹持片彼此靠近或远离。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丝杠,两个所述夹持片具有与所述丝杠配合的内螺纹,且两个所述夹持片的内螺纹的旋向相反,所述活动件驱动所述丝杠转动,以带动所述夹持片移动。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螺栓,所述活动件为螺母,所述活动件转动以带动所述夹持片中的至少一个移动。
可选地,所述安装座具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穿设于所述夹持片中的至少一个,且所述夹持片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与所述导向杆滑动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脊柱固定装置,每个所述夹持部的两个所述夹持片彼此相对的一侧形成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沿靠近所述棘突方向从内向外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脊柱固定装置,每个所述夹持部的两个所述夹持片彼此相对的一侧具有夹持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脊柱固定装置,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平台;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架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夹持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架和所述平台中的一个具有滑块,所述第一连接架与所述平台中的另一个具有配合槽,所述滑块与所述配合槽中的一个沿横向延伸,所述滑块与所述配合槽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设于所述平台,且所述第一连接架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具有安装孔和所述配合槽;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适于插接至所述安装孔,所述连接杆可在所述安装孔内滑动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杆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距离可调。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架包括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且通过紧固件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架铰接,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件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脊柱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脊柱固定装置100,
平台10,滑块11,
支架组件20,第一连接架21,连接杆211,第一连接杆2111,第二连接杆2112,第一配合杆2113,第二配合杆2114,连接轴2115,连接块212,配合槽2121,第二连接架22,第三连接杆221,第四连接杆222,球铰结构223,
夹持件30,夹持部301,夹持片31,倾斜面311,夹持凸起312,安装座32,导向杆321,调节件33,连接件331,活动件332,
紧固件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脊柱固定装置100。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脊柱固定装置100包括:平台10、支架组件20和夹持件30,支架组件20设置在平台10上,且支架组件20可以相对于平台10活动,夹持件30设置在支架组件20上,夹持件30可以随支架组件20活动。
夹持件30包括多个夹持部301,每个夹持部301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夹持片31,每个夹持部301的两个夹持片31适于夹持脊柱的棘突,也就是说,每个夹持部301对应的夹持片31相对且间隔开布置,多个夹持部301沿脊柱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一个加持部301的两个夹持片31可以加持一个棘突,另一个加持部301的两个夹持片31可以加持相邻的一个棘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脊柱固定装置100,通过采用夹持件30夹持脊柱的棘突,对脊柱进行固定,避免对脊柱造成创伤;通过设置多个夹持部301实现对多个棘突的同时夹持,保证术区相邻脊柱的可靠固定,相邻两个脊柱之间的缝隙不会移动,稳定性强;通过支架组件20与夹持件30配合,在不影响固定地稳定性的情况下,提高了可工作的空间范围;采用机械结构的形式,结构简单且稳定可靠,同时可进行临床中的消毒处理,进一步保障使用安全。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夹持件30还包括安装座32和调节件33,安装座32与支架组件20连接,夹持部301设置在安装座32上,调节件33包括多个,多个调节件33与多个夹持部301一一对应配合,每个夹持部301具有一个对应的调节件33,每个调节件33也具有对应的待调节的夹持部301,调节件33用于调节其对应的夹持部301的两个夹持片31之间的距离,由此使得两个夹持片31与不同大小的棘突夹紧配合。
如图4所示,在一些示例中,每个调节件33均包括连接件331和活动件332,下面一一个调节件为例,描述调节件33的具体实施例,连接件331可以与两个夹持片31中的一个配合,活动件332与两个夹持片31中的另一个配合,也可以是连接件331同时与两个夹持片31配合,活动件332与一个夹持片31配合,活动件332与连接件331可以发现相对地活动,通过活动件322的活动或连接件331的活动,驱动两个夹持片31彼此靠近或远离,从而实现对两个夹持片31之间的距离的调节。
通过活动件332与连接件331的相对活动,实现夹持片31的夹紧,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穿孔固定的方式而言,操作更加方便,并可保持夹持力的稳定性,同时不会对棘突造成不可逆的创伤。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件331为丝杠,两个夹持片31具有与丝杠配合的内螺纹,且两个夹持片31的内螺纹的旋向相反,活动件332驱动丝杠转动,安装座32可以限制夹持片31的转动,在夹持片31的内螺纹与丝杠的配合下,夹持片31可以随丝杠的转动而移动,由于两个夹持片31的内螺纹旋向相反,因而两个夹持片31的移动方向相反,即两个夹持片31可以彼此靠近或彼此远离,由此使得两个夹持片31之间的距离可变,进而便于夹持片31与不同大小的棘突配合。
在另一些示例中,连接件331为螺栓,活动件332为螺母,活动件332转动,以使螺母与螺栓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变化,两个夹持片31位于螺母与螺栓的端部之间,通过活动件332的转动,从而可以带动夹持片31中的至少一个移动,使得两个夹持片31之间的距离增大或减小,进而便于夹持片31与不同大小的棘突配合。
在又一些示例中,调节件33还可以为凸轮连杆组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如图4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安装座32具有导向杆321,一个夹持片31穿设在导向杆321上,或者两个夹持片31均穿设在导向杆321上,且夹持片31与导向杆321滑动配合,优选地,导向杆321的截面为方向,由此防止夹持片31发生转动,避免夹持片31错位影响对棘突的夹紧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安装座32上具有多个导向杆321,多个导向杆321与多个夹持部301一一对应配合,多个导向杆321沿脊柱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以便于夹持部301对多个脊柱进行同步夹持。
如图4所述,在一些示例中,两个夹持片31彼此相对的一侧形成倾斜面311,沿靠近棘突方向、倾斜面311从内向外倾斜延伸,由此便于夹持片31与棘突的配合,同时避免对棘突的夹持过紧或过松。
如图4所示,在一些示例中,两个夹持片31彼此相对的一侧具有夹持凸起312,夹持凸起312包括多个,通过设置多个夹持凸起312,提高夹持片312与棘突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固定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脊柱固定装置100,通过采用上述夹持件30,夹持可靠,同时避免对脊柱造成创伤,且可根据需求调节夹持面积的大小,夹持力可根据活动件332的松紧来调节,在破坏骨质与达到足够夹持力之间实现平衡;此外,夹持件30可以包括三个夹持部301,三个夹持部301可以同时固定当前病灶脊柱及前后各一节脊柱,保证三节脊柱之间是刚体连接,椎间盘缝隙不会移动,并为后期脊柱置钉固定做固定。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架组件20包括:第一连接架21和第二连接架22,第一连接架21设置在平台10上,且第一连接架21可相对于平台10活动,第二连接架2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架21连接,以随第一连接架21活动,第二连接架22的另一端与夹持件30连接,从而带动夹持件30活动,此外,第二连接架22也可以在空间上变形,以提高夹持件30活动的自由度。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架21上具有滑块11,平台10上具有配合槽2121,配合槽2121沿横向方向延伸,这里的横向为水平方向;或者是平台10上具有滑块11,第一连接架21上具有配合槽2121,滑块11沿横向延伸,滑块11与配合槽2121滑动配合,由此使得第一连接架21可相对于平台10滑动,增加夹持件30在水平方向上的活动范围,便于夹持件30与不同位置处的棘突夹紧配合。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示例中,滑块11设置在平台10上,且滑块11沿平台1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连接架21包括连接杆211和连接块212,连接杆211与连接块212连接,连接块212上具有配合槽2121,通过配合槽2121与滑块11的配合,实现连接块212与滑块11的滑动连接,进而带动连接杆211的活动。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连接块212具有安装孔,连接杆211适于插接至安装孔内,安装孔沿竖直方向延伸,连接杆211可在安装孔内滑动,并可以通过紧固件40与连接块212固定连接,这里的紧固件40可以为紧固旋钮,也就是说,连接杆211可以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由此使得连接杆211可以适应于不同高度的平台;此外,夹持件30与连接杆211连接,由此实现使得夹持件30可以实现升降。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杆211包括第一连接杆2111和第二连接杆2112,第一连接杆2111和第二连接杆2112间隔开布置,且第一连接杆2111和第二连接杆2112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由此使得连接杆211可以适应不同宽度的平台10,提高结构的通用性。
在一些示例中,脊柱固定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配合杆2113和第二配合杆2114,第一配合杆211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2111铰接,且第一配合杆2113与第一连接杆2111可以通过紧固件40实现固定连接,第二配合杆2114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2112铰接,且第二配合杆2114和第二连接杆2112可以通过紧固件40实现固定连接,这里的紧固件40可以为紧固旋钮,第一配合杆2113的另一端与第二配合杆2114的另一端铰接,通过改变第一配合杆2113与第二配合杆2114之间的夹角,可以改变第一配合杆2113与第一连接杆2111之间的夹角、第二配合杆2114与第二连接杆2112之间的夹角,进而实现对第一连接杆2111和第二连接杆2112之间距离的调,便于连接杆211与不同宽度的平台10配合。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一配合杆2113的另一端和第二配合杆2114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轴2115实现铰接,连接轴2115位于第一连接架21的中间位置处,第二连接架22的一端与连接轴2115相连,由此使得第二连接架22安装在第一连接架21的中间位置,第二连接架22的另一端的夹持件30可以夹持到平台10上任意位置的棘突,便于操作;且通过第二连接架22与连接轴2115连接,还可以进一步保证第二连接架22固定的稳定性。
如图1和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二连接架22包括第三连接杆221和第四连接杆222,第三连接杆221的一端与第四连接杆222的一端铰接,且第三连接杆221和第四连接杆222可以通过紧固件40实现固定连接,这里的紧固件40可以为紧固旋钮,第三连接杆221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架21铰接,第四连接杆222的另一端与夹持件30铰接,通过连接杆之间的铰接配合,使得夹持件30可以实现多个方向上的活动,增大了夹持件30的活动范围,进而便于夹持件30余任意位置处的棘突夹紧配合。
如图3所示,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三连接杆221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架21通过球铰结构223铰接,且第三连接杆221与第一连接架21可以在任意位置锁定配合,第四连接杆222的另一端与夹持件30通过球铰结构223铰接,且第四连接杆222与夹持件30可以在任意位置锁定配合,也就是说,将各第三连接杆221和第四连接杆222按照需要的姿态摆放,并手动锁死紧固件40,即可完成夹持件30的固定,通过采用球铰结构223,进一步增加了夹持件30的自由度,由此使得手术工作空间范围更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脊柱固定装置100,通过采用上述支架组件2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更好,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使可适应宽度更广泛;且使占用空间更小,工作空间更大;支架组件20无需电机驱动,结构简单且稳定可靠,同时可进行临床中的消毒处理,进一步保障使用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脊柱固定装置100,可以与机器人机械臂、机器人执行末端、视觉定位系统、固定夹持机构、上位机系统共同组成整体手术系统,脊柱固定装置100作为整体手术系统中的一部分,可以实现患处与手术床的刚体连接,为整体手术系统实现定位基础,以便于进行精准定位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脊柱固定装置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脊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台;
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平台;
夹持件,所述夹持件设于所述支架组件,所述夹持件包括多个夹持部,每个所述夹持部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夹持片,每个所述夹持部的两个夹持片适于夹持脊柱的棘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还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支架组件连接,且所述夹持部设于所述安装座;
多个调节件,多个所述调节件与多个所述夹持部一一对应配合,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对应的所述夹持部的两个所述夹持片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两个所述夹持片中的至少一个配合;
活动件,所述活动件与两个所述夹持片中的至少另一个配合,其中,所述活动件可相对于所述连接件活动,以驱动两个所述夹持片彼此靠近或远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丝杠,两个所述夹持片具有与所述丝杠配合的内螺纹,且两个所述夹持片的内螺纹的旋向相反,所述活动件驱动所述丝杠转动,以带动所述夹持片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螺栓,所述活动件为螺母,所述活动件转动以带动所述夹持片中的至少一个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具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穿设于所述夹持片中的至少一个,且所述夹持片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与所述导向杆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夹持部的两个所述夹持片彼此相对的一侧形成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沿靠近所述棘突方向从内向外倾斜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夹持部的两个所述夹持片彼此相对的一侧具有夹持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平台;
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架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夹持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脊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架和所述平台中的一个具有滑块,所述第一连接架与所述平台中的另一个具有配合槽,所述滑块与所述配合槽中的一个沿横向延伸,所述滑块与所述配合槽滑动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脊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设于所述平台,且所述第一连接架包括:
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具有安装孔和所述配合槽;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适于插接至所述安装孔,所述连接杆可在所述安装孔内滑动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脊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距离可调。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脊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架包括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且通过紧固件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架铰接,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件铰接。
CN201922250905.5U 2019-12-13 2019-12-13 脊柱固定装置 Active CN2118346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0905.5U CN211834663U (zh) 2019-12-13 2019-12-13 脊柱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0905.5U CN211834663U (zh) 2019-12-13 2019-12-13 脊柱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34663U true CN211834663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215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50905.5U Active CN211834663U (zh) 2019-12-13 2019-12-13 脊柱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346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99896B2 (en) Integrated retractor-distractor system for use with modular bone screws
KR101163818B1 (ko) 후두골 플레이팅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1234744B2 (en) Implant positioning devices and methods
CA2506357C (en) Distraction and retraction system for spinal surgery
CA2670988C (en) Tool system for dynamic spinal implants
US7011658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pinal compression and distraction
AU2010284014B2 (en) Transverse rod connector
US4971037A (en) Surgical retractor support
US20080033251A1 (en) Surgical retractor and method of use
CN112312851A (zh) 长度可调的模块化螺钉系统
US20060200005A1 (en) Low profile, handle-in-between surgical scissors clamp
US20040204710A1 (en) Drill guide and plate inserter
JP7137736B2 (ja) 連接ロッド挿入体
JP2011517995A (ja) 脊椎固定システム
US11096680B2 (en) Surgical retractor system and method
US20040210232A1 (en) Guide device and plate inserter
US20210015523A1 (en) Rib Fixation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s
WO2009014721A2 (en) Surgical head support system
CN212234638U (zh) 脊柱固定装置
US9636119B2 (en) Surgical cutting tool
CN211834663U (zh) 脊柱固定装置
US7143458B2 (en) Stabilizer for forearm traction
US20200305855A1 (en) Tissue retractors
CN216962594U (zh) 骨科矫形用椎弓根螺钉
CN219803925U (zh) 一种神经外科用头部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