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31343U - 一种固定装置、pcb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定装置、pcb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31343U
CN211831343U CN202020217757.7U CN202020217757U CN211831343U CN 211831343 U CN211831343 U CN 211831343U CN 202020217757 U CN202020217757 U CN 202020217757U CN 211831343 U CN211831343 U CN 2118313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cb
plate
connecting plate
fixing device
pcb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177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龙武
曾利冬
雷红阳
周鑫
钟旗
李忠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gsheng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ngshe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ngshe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ngshe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177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313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313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313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属于PCB板组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固定装置、PCB板组件及电子设备。该固定装置用于将第二板件固定安装于第一板件上,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和可变形连接件;可变形连接件和固定座垂直连接,固定座的底端安装于第一板件上;可变形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件和第二连接板件,第二连接板件设有连接端和自由端,第一连接板件的底端和固定座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板件的连接端与第一连接板件的一侧端可折弯连接,折弯后的第二连接板件能将第二板件抵压固定于第一板件上,第二连接板件的底端边缘为弧形边或者斜边。该固定装置、PCB板组件及电子设备的结构简单,能将两个PCB板进行快速固定组装及拆卸,实现小型化的组装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固定装置、PCB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板组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固定装置、 PCB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PCB板,又称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目前,针对PCB板和PCB板之间的固定连接,通常采用手工焊接或螺钉固定的方式进行连接。采用手工焊接的方式对两个PCB板进行焊接,存在焊接效率低、焊接质量不可控及出现假焊的风险。采用螺钉固定的方式对两个PCB板进行连接,会导致整体结构的尺寸大,无法实现小型化组装的缺陷,且进行组装和拆卸较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PCB板之间进行组装时组装效果较差、组装困难、无法实现小型化组装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装置,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第二板件固定安装于第一板件的工作面上,包括固定座和可变形连接件;所述可变形连接件和所述固定座垂直连接;所述固定座的底端安装于所述第一板件的工作面上,所述可变形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板件的外围,且抵靠于所述第二板件对应的侧端;
所述可变形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件和第二连接板件,所述第二连接板件设有连接端和所述连接端相对的自由端,所述第一连接板件的底端与所述固定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件的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件的一侧端可折弯连接,折弯后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件能从所述第二板件的顶端将所述第二板件抵压固定于所述第一板件的工作面上;
所述第二连接板件的底端边缘为弧形边或者斜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座和所述可变形连接件均由具有导电性能的金属材料制备形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板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件的所述连接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件的两个侧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板件的厚度范围为 0.2-0.6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座上还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件自由端的一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板件的底端在靠近第二连接板件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连接板件底端边缘向其顶端凹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PCB板组件,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所述PCB板组包括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所述第一PCB板的面积大于第二PCB板的面积,所述PCB板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固定装置,所述第一PCB板为所述第一板件,所述第二PCB板为第二板件,所述第二PCB板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层叠设置在第一PCB板的工作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装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装置位于所述第二PCB板的相对两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之间还设置有粘接层,所述粘接层用于将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粘接在一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PCB板组件。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装置、PCB板组件及电子设备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以及和该固定座垂直连接的可变形连接件,通过将固定座安装于第一板件上,将第二板件叠放在第一板件上,可变形连接件位于第二板件的外围,且抵靠于第二板件对应的侧端;通过将第二连接板件朝远离固定座的方向折弯压住第二板件,折弯后的第二连接板件能从第二板件的顶端将第二板件抵压固定于第一板件的工作面上;其中,第二连接板件的底端边缘为弧形边或者斜边,可以使第二连接板件顺畅折弯并压住第二板件。该固定装置、PCB板组件及电子设备的结构简单,固定操作简单便捷,能够将两个PCB板进行快速固定组装,甚至可以实现自动化组装,组装的效率高且效果好,便于拆卸,能够实现小型化的组装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PCB板组件在第二连接板件未折弯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PCB板组件在第二连接板件折弯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固定装置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固定装置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固定装置的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固定装置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
10、固定装置;20、第一PCB板/第一板件;30、第二PCB板/第二板件;
100、固定座;110、定位件;200、可变形连接件;210、第一连接板件; 211、凹槽;220、第二连接板件。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和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安装于”或“设置于”或“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位于该另一个元件上。例如,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和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和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装置10,用于将第二板件30固定安装于第一板件20上。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装置10可以用于对两个 PCB板之间进行快速地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固定装置10也可以用于对其他合适的两个工件进行固定连接。
该固定装置10包括固定座100和可变形连接件200;可变形连接件200 和固定座100垂直连接;固定座100的底端安装于第一板件20的工作面上,可变形连接件200位于第二板件30的外围,且抵靠于第二板件30对应的侧端;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座100可以为板状结构,可变形连接件200也可为板状结构,便于制作和安装。
可变形连接件200包括第一连接板件210和第二连接板件220,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连接板件210和第二连接板件22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镶拼式结构。第二连接板件220设有连接端和与所述连接端相对的自由端,第一连接板件210的底端与固定座100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板件220 的连接端与第一连接板件210的一侧端可折弯连接,且第二连接板件220能相对第一连接板件210朝远离固定座100的方向折弯,折弯后的第二连接板件220能从第二板件30的顶端将第二板件30抵压固定于所述第一板件20的工作面上;第二连接板件220的底端边缘为弧形边或者斜边,可以使第二连接板件220顺畅折弯并压住第二板件30。其中,当第二连接板件220的底端边缘为弧形边时,具体可以为凹弧形或者凸弧形。
可以理解地,当该固定装置10用于对两个PCB板进行固定连接时,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两个PCB板即是指第一PCB板20和第二 PCB板30,其中,第一PCB板20为第一板件20,第二PCB板30为第二板件30,第一PCB板20的面积大于第二PCB板30的面积,第二PCB板30 通过固定装置10层叠设置在第一PCB板20的工作面上,连接方式如下:
将固定座100安装于第一PCB板20上,具体可以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将固定座100安装于第一PCB板20上,使得固定装置10稳固安装于第一 PCB板20上,将第二PCB板30叠放在第一PCB板20上,且固定装置10 位于第二PCB板30的外围,固定座100和可变形连接件200连接的一端抵靠第二PCB板30对应的侧端,随后将第二连接板件220朝远离固定座100的方向折弯压住第二PCB板30,防止第二PCB板30相对第一PCB板20移动,从而使第一PCB板20和第二PCB板30固定组装在一起;当需要将第一PCB 板20和第二PCB板30分开时,将折弯的第二连接板件220恢复原位即可。可以理解地,第二连接板件220的底端边缘设置为弧形边或者斜边,可以使第二连接板件220顺畅折弯并压住第二PCB板30。需要说明的是,对第一PCB板20和第二PCB板30进行组装固定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至少一个固定装置10,该固定装置10设置于第二PCB板30的外围。
综上,相比于现有技术,该固定装置10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固定装置10结构简单,固定操作简单便捷,能够将第一板件20与第二板件30进行快速固定组装,固定效果好,且便于拆卸,能够实现小型化的组装结构。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10有多种变形结构,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多种变形结构的固定装置10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10的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该固定装置10包括固定座100和可变形连接件200;可变形连接件200和固定座100垂直连接;可变形连接件200包括第一连接板件 210和一个第二连接板件220,第二连接板件220设有连接端和该连接端相对的自由端,第一连接板件210的底端与固定座100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板件220的连接端与第一连接板件210的一侧端可弯折连接,且第二连接板件 220可相对第一连接板件210朝远离固定座100的方向折弯,第二连接板件 220的底端边缘为斜边。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100和可变形连接件200各自的转角处均设置为圆角,从而使该固定装置10整体较为美观。
可以理解地,将第二连接板件220的底端边缘设置为斜边,制备工艺难度较低,便于生产制造。
可选地,固定座100和可变形连接件200均由具有导电性能的金属材料制备形成。
可以理解地,由于固定座100和可变形连接件200均由具有导电性能的金属材料制备形成,因此该固定装置10整体可作为一个导电连接体使用,当该固定装置10将第一PCB板20和第二PCB板30组装在一起时,可以通过该固定装置10将第一PCB板20和第二PCB板30形成电气连接,具体可通过将第二PCB板30在和第二连接板件220接触的位置以及第一PCB板20在和固定座100连接的位置设置电连接点,从而在固定装置10将第一PCB板 20和第二PCB板30组装后同时形成电气连接。
可选地,固定座100为镀锌钢板、镀锡钢板、铜板和铝板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地,可变形连接件200为镀锌钢板、镀锡钢板、铜板和铝板中的任意一种。
选用镀锌钢板、镀锡钢板、铜板和铝板中的任意一种作为固定座100和可变形连接件200的制备材料,具有材料易得、成本低、便于加工的特点。
由于固定装置10是通过将第二连接板件220折弯使第二PCB板30固定于第一PCB板20上,因此,第二连接板件220的厚度大小影响折弯效果,当第二连接板件220厚度过大时,会导致折弯困难,当第二连接板件220厚度过小时,会导致第二连接板件220在折弯时断裂导致损坏。
因此,可选地,将第二连接板件220的厚度范围为0.2-0.6mm,例如可以是0.2mm、0.3mm、0.4mm、0.5mm、0.6mm等。可以理解地,通过将第二连接板件220的厚度范围设置为0.2-0.6mm,便于折弯,且可以避免在折弯过程中断裂,提高使用寿命。
可选地,固定座100上还设置有定位件110,定位件110设置于固定座 100靠近第二连接板件220自由端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定位件110的纵截面呈半圆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件110也可以为其他合适的形状。可以理解地,在固定座100靠近第二连接板件220自由端的一侧设置定位件110,从而在竖直方向上引导第二PCB板30准确放置于第一PCB板20的对应位置上,避免发生位置偏移。
可选地,第一连接板件210的底端在靠近第二连接板件220的一端开设有凹槽211,该凹槽211沿第一连接板件210底端边缘向其顶端凹陷。
上述,在第一连接板件210的底部靠近第二连接板件220的一端设置凹槽211,防止第二连接板件220相对第一连接板件210折弯时出现受力不均匀而产生裂纹、角度畸变等缺陷,以使第二连接板件220能够较好的弯曲成型,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10的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4,和实施例一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连接板件220的底端边缘为弧形边。可以理解地,弧形边设计的第二连接板件 220可以提高美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10的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5,和实施例一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连接板件220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连接板件220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板件210 的两个侧边。
可以理解地,通过在一个固定装置10中设置两个第二连接板件220,可以通过任一个第二连接板件220折弯对第二PCB板30进行固定,也可以通过两个第二连接板件220同时折弯对第二PCB板30进行固定。采用两个第二连接板件220同时折弯可以提高第二PCB板30组装于第一PCB板20上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10的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6,和实施例一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连接板件220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连接板件220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板件210 的两个侧边,且第二连接板件220的底端边缘为斜边。
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10的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7,和实施例一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连接板件220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连接板件220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板件210 的两个侧边,且其中一该第二连接板件220的底端边缘为斜边;另一该第二连接板件220的底端边缘为弧形边。
基于上述的固定装置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PCB板组件,请参阅图2和图3,该PCB板组件包括第一PCB板20、第二PCB板30,第一 PCB板20的面积大于第二PCB板30的面积,该PCB板组件还包括上述的固定装置10,其中第一PCB板20为第一板件20,第二PCB板30为第二板件30,第二PCB板30通过固定装置10层叠设置在第一PCB板20的工作面上。需要说明的是,该固定装置1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如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等,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固定座100安装于第一PCB板20的工作面上,位于第二PCB板30的外围,需要说明的是,该固定座100具体可以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安装于第一PCB板20上,且固定座100与可变形连接件200连接的一端抵靠第二 PCB板30相对应的侧端,折弯后的第二连接板件220能从第二PCB板30的顶端将第二PCB板30抵压固定于第一PCB板20的工作面上。
可以理解地,通过第二连接板件220朝远离固定座100的方向折弯压住第二PCB板30,防止第二PCB板30相对第一PCB板20移动,从而使第一 PCB板20和第二PCB板30固定组装在一起;当需要将第一PCB板20和第二PCB板30分开时,将折弯的第二连接板件220恢复原位即可。
综上,相比于现有技术,该PCB板组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固定装置10能够将两个PCB板进行快速固定组装,固定效果好,且便于拆卸,操作简单便捷,能够实现小型化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0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装置10设置于第二PCB板30的相对两端。可以理解地,两个固定装置10位于第二PCB板 30的相对两端,能够提高第一PCB板20和第二PCB板30的组装稳固性,且简化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PCB板20和第二PCB板30之间还设置有粘接层 (图中未示出),粘接层用于将第一PCB板20和第二PCB板30粘接在一起。需要说明的是,该粘接层可以由双面胶材料形成,材料易得,且粘接稳固。
可以理解地,通过第一PCB板20和第二PCB板30之间通过粘接层粘接在一起,配合固定装置10,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PCB板20和第二PCB板30 连接稳固性。
基于上述的PCB板组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PCB板组件。
相比现有技术,该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能够将两个PCB板进行快速固定组装,固定效果好,且便于拆卸,能够实现小型化组装。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固定装置,用于将第二板件固定安装于第一板件的工作面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和可变形连接件;所述可变形连接件和所述固定座垂直连接;所述固定座的底端安装于所述第一板件的工作面上,所述可变形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板件的外围,且抵靠于所述第二板件对应的侧端;
所述可变形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件和第二连接板件,所述第二连接板件设有连接端和所述连接端相对的自由端,所述第一连接板件的底端与所述固定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件的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件的一侧端可折弯连接,折弯后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件能从所述第二板件的顶端将所述第二板件抵压固定于所述第一板件的工作面上;
所述第二连接板件的底端边缘为弧形边或者斜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可变形连接件均由具有导电性能的金属材料制备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件的所述连接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件的两个侧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件的厚度范围为0.2-0.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还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座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件自由端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件的底端在靠近第二连接板件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连接板件底端边缘向其顶端凹陷。
7.一种PCB板组件,包括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所述第一PCB板的面积大于第二PCB板的面积,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所述第一PCB板为所述第一板件,所述第二PCB板为第二板件,所述第二PCB板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层叠设置在第一PCB板的工作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装置位于所述第二PCB板的相对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之间还设置有粘接层,所述粘接层用于将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粘接在一起。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PCB板组件。
CN202020217757.7U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固定装置、pcb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18313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17757.7U CN211831343U (zh)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固定装置、pcb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17757.7U CN211831343U (zh)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固定装置、pcb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31343U true CN211831343U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98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17757.7U Active CN211831343U (zh)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固定装置、pcb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313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45654B2 (ja) 電磁波遮蔽用シールドケース
US7621784B2 (en) Socket contact
CN2831478Y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安装该组件的电子设备
CN208374426U (zh) 用于电路板回流焊的压合治具和回流焊治具组件
US20140299893A1 (en) Conductive Connector For Use With Circuit Board, and LED Module Having the Same
US11191196B2 (en) Solderable electric conductive gasket
CN208374427U (zh) 回流焊治具组件
CN108207072B (zh) 双面fpc组件及热压熔锡焊接fpc组件的系统和方法
CN110165443B (zh) 一种电路板堆叠结构、安装方法及终端
CN211831343U (zh) 一种固定装置、pcb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US760792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ng device
US8313349B2 (en) Multi-slot connector
CN104089251A (zh) 背板及应用其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CN105467648A (zh) 背板组件和具有该背板组件的显示装置
US20070045766A1 (en) Conductive element and an electric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CN205353509U (zh) 背板组件和具有该背板组件的显示装置
KR20100024580A (ko) SMT 용 EMI 차폐 Gasket
CN104124534A (zh) 混合天线、冲压元件及制造混合天线的方法
CN111163583B (zh) 一种柔性印刷电路板
US10362376B2 (en) Speaker and rear cover therefor
US10309622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7770949B (zh) 大电流印刷电路板
US20050221636A1 (en) Surface mount connector an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with same
CN220544218U (zh) 一种北斗收发天线
CN2909785Y (zh) 防止金手指接点沾锡的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