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29341U - 绝缘型插拔头 - Google Patents

绝缘型插拔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29341U
CN211829341U CN202020696959.4U CN202020696959U CN211829341U CN 211829341 U CN211829341 U CN 211829341U CN 202020696959 U CN202020696959 U CN 202020696959U CN 211829341 U CN211829341 U CN 2118293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ice main
rubber
loop bar
main body
plug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9695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一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in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in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in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in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9695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293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293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293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绝缘型插拔头,包括装置主体、后接避雷器、下套杆、连接横杆和应力锥,所述装置主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后接避雷器,后接避雷器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标准内套杆,且标准内套杆一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导电杆,所述装置主体底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下套杆,且下套杆内部的中间位置纵向设置有压接端子。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绝缘胶垫内侧壁等间距设置橡胶片,且橡胶片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片,橡胶片和连接片设置有六个,该装置将电线的一头插入到装置主体的内部时,通过绝缘胶垫内侧设置的橡胶片弧连接片相互配合来防止电线脱离装置主体的一端,利用连接片一侧与电线接触的摩擦性,可以有效的防止电线脱离装置主体。

Description

绝缘型插拔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拔头技术领域,具体为绝缘型插拔头。
背景技术
电缆插拔头,俗称10kV T型插入头,广泛应用于户外配电变压器、箱式变压器、环柜、电缆分线箱、地埋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连接,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密封性和热力学性能,电缆插头头也分为前插头和后插头,但由于它没有收缩能力,而且配件中含有特殊的铜鼻子,所以型号不同,铜鼻子和插头头的尺寸也不同,相应的电缆也不同,因此,它不像电缆终端那样有一定的范围,但是一个规格只能对应一个型号,但是现有的绝缘型插拔头在使用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具体问题如下所述:
1、现有的绝缘型插拔头,电线容易脱离装置主体的一端,不可以防止电线脱离装置主体;
2、现有的绝缘型插拔头,装置无法将电缆固定在装置主体的内部,削弱了电缆固定的稳定性;
3、现有的绝缘型插拔头,电线的另一头拖拽装置容易损坏装置,缩短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绝缘型插拔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电线容易脱离装置主体的一端,不可以防止电线脱离装置主体,装置无法将电缆固定在装置主体的内部,削弱了电缆固定的稳定性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绝缘型插拔头,包括装置主体、后接避雷器、下套杆、连接横杆和应力锥,所述装置主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后接避雷器,后接避雷器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标准内套杆,且标准内套杆一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导电杆,所述装置主体底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下套杆,且下套杆内部的中间位置纵向设置有压接端子,所述装置主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接横杆,连接横杆一端顶部和底端设置有放置凹槽,且连接横杆远离放置凹槽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架,所述下套杆底端连接有应力锥,所述装置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绝缘胶垫,且绝缘胶垫内部的中线位置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装置主体内部远离后接避雷器一端的顶部和底部皆设置有旋转块,旋转块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旋转螺杆,旋转螺杆的底端连接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底端设置有橡胶鼓膜。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内侧壁均匀设置有摩擦毛丝条,装置主体外侧壁设置有绝缘胶垫,绝缘胶垫外侧壁设置有纳米陶瓷耐腐蚀层,且纳米陶瓷耐腐蚀层的内部均匀设置有纳米陶瓷颗粒,纳米陶瓷耐腐蚀层与纳米陶瓷颗粒相互配合增强装置主体的耐腐蚀性。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一侧的顶端和底端皆设置有限位连接杆,且限位连接杆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限位连接杆呈横向中心线对称结构,首先将固定架固定在限位连接杆的一端,在将装置主体横向推入在连接横杆的内部,利用放置凹槽将装置主体卡放,在连接完毕之后可以便与装置主体的固。
优选的,所述应力锥底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卡扣,卡扣的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旋转螺纹,且旋转螺纹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底杆,该装置利用应力锥与连接底杆相互配合来加强对装置主体内部电缆的保护。
优选的,所述应力锥一侧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地线,且连接地线的底端与地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绝缘胶垫内侧壁等间距设置橡胶片,且橡胶片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片,橡胶片和连接片设置有六个,通过绝缘胶垫内侧设置的橡胶片弧连接片相互配合来防止电线脱离装置主体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绝缘型插拔头,通过在绝缘胶垫内侧壁等间距设置橡胶片,且橡胶片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片,橡胶片和连接片设置有六个,该装置将电线的一头插入到装置主体的内部时,通过绝缘胶垫内侧设置的橡胶片弧连接片相互配合来防止电线脱离装置主体的一端,利用连接片一侧与电线接触的摩擦性,可以有效的防止电线脱离装置主体;
(2)该绝缘型插拔头,通过在装置主体内部远离后接避雷器一端的顶部和底部皆设置有旋转块,旋转块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旋转螺杆,旋转螺杆的底端连接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底端设置有橡胶鼓膜,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旋转螺杆在旋转块内部旋转,带动橡胶垫和橡胶鼓膜向装置主体的内侧下压,下压的过程中可以将电缆固定在装置主体的内部,可以防止电线松落,增加了电缆固定的稳定性;
(3)该绝缘型插拔头,通过在固定架一侧的顶端和底端皆设置有限位连接杆,且限位连接杆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限位连接杆呈横向中心线对称结构,首先将固定架固定在限位连接杆的一端,在将装置主体横向推入在连接横杆的内部,利用放置凹槽将装置主体卡放,在连接完毕之后可以便与装置主体的固定,可以防止电线的另一头拖拽装置,增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胶垫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主体侧面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101、导电杆;102、标准内套杆;103、摩擦毛丝条;2、后接避雷器;3、下套杆;301、压接端子;4、连接横杆;401、固定架;402、放置凹槽;403、限位连接杆;5、应力锥;501、卡扣;502、旋转螺纹;503、连接底杆;6、连接地线;7、绝缘胶垫;701、贯穿孔;8、橡胶片;801、连接片;9、旋转块;901、橡胶垫;902、橡胶鼓膜;903、旋转螺杆;10、纳米陶瓷耐腐蚀层;1001、纳米陶瓷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绝缘型插拔头,包括装置主体1、后接避雷器2、下套杆3、连接横杆4和应力锥5,装置主体1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后接避雷器2,后接避雷器2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标准内套杆102,且标准内套杆102一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导电杆101,装置主体1底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下套杆3,且下套杆3内部的中间位置纵向设置有压接端子301,装置主体1内侧壁均匀设置有摩擦毛丝条103,装置主体1外侧壁设置有绝缘胶垫7,绝缘胶垫7外侧壁设置有纳米陶瓷耐腐蚀层10,且纳米陶瓷耐腐蚀层10的内部均匀设置有纳米陶瓷颗粒1001;
装置主体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接横杆4,连接横杆4一端顶部和底端设置有放置凹槽402,且连接横杆4远离放置凹槽402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架401,固定架401一侧的顶端和底端皆设置有限位连接杆403,且限位连接杆403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限位连接杆403呈横向中心线对称结构,首先将固定架401固定在限位连接杆403的一端,在将装置主体1横向推入在连接横杆4的内部,利用放置凹槽402将装置主体1卡放,在连接完毕之后可以便与装置主体1的固定,可以防止电线的另一头拖拽装置,增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下套杆3底端连接有应力锥5,应力锥5底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卡扣501,卡扣501的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旋转螺纹502,且旋转螺纹502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底杆503,应力锥5一侧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地线6,且连接地线6的底端与地面连接;
装置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绝缘胶垫7,且绝缘胶垫7内部的中线位置设置有贯穿孔701,绝缘胶垫7内侧壁等间距设置橡胶片8,且橡胶片8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片801,橡胶片8和连接片801设置有六个,该装置将电线的一头插入到装置主体1的内部时,通过绝缘胶垫7内侧设置的橡胶片8弧连接片801相互配合来防止电线脱离装置主体1的一端,利用连接片801一侧与电线接触的摩擦性,可以有效的防止电线脱离装置主体1;
装置主体1内部远离后接避雷器2一端的顶部和底部皆设置有旋转块9,旋转块9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旋转螺杆903,旋转螺杆903的底端连接有橡胶垫901,且橡胶垫901的底端设置有橡胶鼓膜902,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旋转螺杆903在旋转块9内部旋转,带动橡胶垫901和橡胶鼓膜902向装置主体1的内侧下压,下压的过程中可以将电缆固定在装置主体1的内部,可以防止电线松落,增加了电缆固定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固定架401固定在限位连接杆403的一端,在将装置主体1横向推入在连接横杆4的内部,利用放置凹槽402将装置主体1卡放,在连接完毕之后可以便与装置主体1的固定,可以防止电线的另一头拖拽装置,增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将装置主体1安装完毕之后,该装置将电线的一头插入到装置主体1的内部时,通过绝缘胶垫7内侧设置的橡胶片8弧连接片801相互配合来防止电线脱离装置主体1的一端,利用连接片801一侧与电线接触的摩擦性,可以有效的防止电线脱离装置主体1,再通过旋转螺杆903在旋转块9内部旋转,带动橡胶垫901和橡胶鼓膜902向装置主体1的内侧下压,下压的过程中可以将电缆固定在装置主体1的内部,可以防止电线松落,增加了电缆固定的稳定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绝缘型插拔头,包括装置主体(1)、后接避雷器(2)、下套杆(3)、连接横杆(4)和应力锥(5),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后接避雷器(2),后接避雷器(2)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标准内套杆(102),且标准内套杆(102)一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导电杆(101),所述装置主体(1)底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下套杆(3),且下套杆(3)内部的中间位置纵向设置有压接端子(301),所述装置主体(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连接横杆(4),连接横杆(4)一端顶部和底端设置有放置凹槽(402),且连接横杆(4)远离放置凹槽(402)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架(401),所述下套杆(3)底端连接有应力锥(5),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绝缘胶垫(7),且绝缘胶垫(7)内部的中线位置设置有贯穿孔(701),所述装置主体(1)内部远离后接避雷器(2)一端的顶部和底部皆设置有旋转块(9),旋转块(9)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旋转螺杆(903),旋转螺杆(903)的底端连接有橡胶垫(901),且橡胶垫(901)的底端设置有橡胶鼓膜(9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型插拔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内侧壁均匀设置有摩擦毛丝条(103),装置主体(1)外侧壁设置有绝缘胶垫(7),绝缘胶垫(7)外侧壁设置有纳米陶瓷耐腐蚀层(10),且纳米陶瓷耐腐蚀层(10)的内部均匀设置有纳米陶瓷颗粒(10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型插拔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401)一侧的顶端和底端皆设置有限位连接杆(403),且限位连接杆(403)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限位连接杆(403)呈横向中心线对称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型插拔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锥(5)底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卡扣(501),卡扣(501)的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旋转螺纹(502),且旋转螺纹(502)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底杆(5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型插拔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锥(5)一侧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地线(6),且连接地线(6)的底端与地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型插拔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胶垫(7)内侧壁等间距设置橡胶片(8),且橡胶片(8)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片(801),橡胶片(8)和连接片(801)设置有六个。
CN202020696959.4U 2020-04-30 2020-04-30 绝缘型插拔头 Active CN2118293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96959.4U CN211829341U (zh) 2020-04-30 2020-04-30 绝缘型插拔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96959.4U CN211829341U (zh) 2020-04-30 2020-04-30 绝缘型插拔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29341U true CN211829341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20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96959.4U Active CN211829341U (zh) 2020-04-30 2020-04-30 绝缘型插拔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293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62922U (zh) 一种线夹
CN211829341U (zh) 绝缘型插拔头
CN211697963U (zh) 一种总线型交流电压传感器
CN201663248U (zh) 线缆接线辅助连接器
CN211351601U (zh) 一种电力电缆接线装置
CN204407535U (zh) 一种免剥线分线器
CN201018008Y (zh) 母排压接式水平连接结构
CN201044267Y (zh) 一种接线端子
CN211480307U (zh) 一种弱电线缆接线装置
CN210489860U (zh) 一种防水高压电力电缆接头
CN209730731U (zh) 一种侧装转角导线固定装置
CN206302126U (zh) 一种新型包裹过渡线夹
CN205680800U (zh) 防开裂的铜铝并沟线夹
CN216389817U (zh) 一种适用于风机塔筒门的防漏电接线端子
CN210956260U (zh) 一种便于安装固定的电缆
CN205680799U (zh) 铜铝并沟线夹
CN217824104U (zh) 异型通讯电缆保护管
CN212849643U (zh) 一种增强型电缆锚固装置
CN212303110U (zh) 一种防散落的铜绞线
CN218828008U (zh) 一种可替换式的大电流连接器
CN214068928U (zh) 一种贯穿式端子排
CN219998917U (zh) 一种贯通地线卡具
CN213460112U (zh) 微针型导线连接装置
CN209822875U (zh) 一种电力接地装置
CN219122989U (zh) 一种多芯分支组合电线电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