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25956U - 一种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25956U
CN211825956U CN202020437891.8U CN202020437891U CN211825956U CN 211825956 U CN211825956 U CN 211825956U CN 202020437891 U CN202020437891 U CN 202020437891U CN 211825956 U CN211825956 U CN 2118259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uminum alloy
testing
migration
packaging material
alloy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3789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虞桂君
费婷
吴达
吴秉宇
谢雯燕
张乾
王兵
印黔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3789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259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259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259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铝合金顶盖(1)、硅橡胶密封垫圈(2)和铝合金底座(3);所述铝合金底座(3)中设有凹槽(5),所述铝合金顶盖(1)和所述硅橡胶密封垫圈(2)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铝合金底座(3)上,所述硅橡胶密封垫圈(2)位于所述铝合金顶盖(1)和所述铝合金底座(3)之间。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密封性好、方便操作、易于长期保存,非常适合用于干态内容物包装材料中化合物特定迁移量的测试。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材料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
背景技术
包装容器是指为储存、运输或销售而使用的盛装物品或包装件的总称(如:盒、箱、捅、罐、瓶、袋、框等),而包装材料是指用于制造包装容器和构成产品包装的材料的总称,如纸和纸板、塑料、金属、木材、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等。包装材料中化合物的特定迁移量是指迁移到与之接触的包装内容物或内容物模拟物中的某种或某类物质的量,此处提及的“接触”,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情形。
包装材料在与包装内容物接触的过程中,包括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存、销售和使用过程中,材料中含有的某些化学成分可能会通过与内容物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迁移至内容物中对其性质造成影响,甚至会危害到环境和人体健康。包装材料的迁移特性日渐引起关注和重视,以食品行业为例,近几年国内外,包括欧盟、美国、中国等针对食品包装材料的特定迁移量测试及特定迁移限量先后颁布并实施了多项标准、法规或文件,就食品接触材料在进行迁移测试时如何选择食品模拟物、迁移条件(温度、时间、接触比例等)以及迁移实验装置等均给出了较详细的指引。
当前,针对干态内容物的包装材料进行迁移试验时,一般采用一套玻璃培养皿(小玻璃培养皿作为底座,大玻璃培养皿作为盖子)或一定尺寸的带磨口的玻璃称量皿作为迁移装置。
玻璃培养皿,装置简单,但密封性无法保证,迁移试验中低沸点物质易散失,且周围环境也可能对迁移实验造成干扰,影响检测准确性;玻璃称量皿,带磨口,有一定的气密性,但不绝对,且迁移实验过程中除了包装材料的直接接触面会与模拟物接触外,其非接触面中的化合物也可能透过包材边缘与装置内壁之间的缝隙,通过空气传播,迁移至模拟物中,无法实现仅单面接触迁移的实验效果。此外,玻璃材质虽然含杂质少,易加工,是用作迁移装置的优选材料,但玻璃易碎,不利于长期保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干态内容物包装材料中化合物特定迁移量的测试中遇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包括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铝合金顶盖、硅橡胶密封垫圈和铝合金底座;所述铝合金底座中设有凹槽,所述铝合金顶盖和所述硅橡胶密封垫圈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铝合金底座上,所述硅橡胶密封垫圈位于所述铝合金顶盖和所述铝合金底座之间。
根据上述所述的装置,所述铝合金顶盖和所述硅橡胶密封垫圈通过若干个螺栓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铝合金底座上。
根据上述所述的装置,所述铝合金顶盖、所述硅橡胶密封垫圈和所述铝合金底座的边缘均相对应设有若干个螺丝孔。
根据上述所述的装置,所述的螺栓选用顶端为平口的螺母。
根据上述所述的装置,所述硅橡胶密封垫圈的厚度为1mm~5mm。
根据上述所述的装置,所述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为长方体。
根据上述所述的装置,所述铝合金顶盖、所述硅橡胶密封垫圈和所述铝合金底座的边角采用圆角。
根据上述所述的装置,所述铝合金底座在所述凹槽的外围形成有凸起的包装材料承载台,所述包装材料承载台的横截面为矩形环。
根据上述所述的装置,所述包装材料承载台及凹槽沿着所述底座的横向中心和纵向中心均对称分布。
根据上述所述的装置,所述包装材料承载台顶面面积为凹槽底面面积的0.8~1.2倍。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密封性好、方便操作、易于长期保存,非常适合用于干态内容物包装材料中化合物特定迁移量的测试。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附图说明如下
1 铝合金顶盖
2 硅橡胶密封垫圈
3 铝合金底座
4 螺栓
5 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包括铝合金顶盖1、硅橡胶密封垫圈2和铝合金底座3;所述铝合金底座3中设有凹槽5,所述铝合金顶盖1和所述硅橡胶密封垫圈2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铝合金底座3上,所述硅橡胶密封垫圈2位于所述铝合金顶盖1和所述铝合金底座3之间。
所述凹槽中可均匀平铺干态内容物或模拟物;凹槽尺寸可确保1dm2的包装材料接触面积;铝合金底座3边缘预留了合适面积的平台,根据图1所示,所述铝合金底座2上在所述凹槽5的外围形成有凸起的包装材料承载台,所述包装材料承载台的横截面为矩形环,用于作为包装材料的承载部,可确保包装材料能稳定置于其上,不易掉落。
根据图1所述的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所述包装材料承载台及凹槽沿着所述底座的横向中心和纵向中心均对称分布,由此,承载台横截面的对边中内外环的距离相同;凹槽形成的腔体为立方体。在一个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包装材料承载台顶面面积为凹槽底面面积的0.8~1.2倍。
根据上述所述的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所述铝合金顶盖1的底面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硅橡胶密封垫圈2的中空部相匹配,且所述凸起部的凸起高度与所述硅橡胶密封垫圈2的厚度一致。通过上述设置包装材料夹在铝合金底座和铝合金顶盖之间,辅助密封垫圈和螺栓,增加装置的密封性,同时也确保了包装材料与干态内容物或模拟物的单面接触;若待检测的包装材料与干态内容物属于间接接触,空腔中填入干态内容物或模拟物后,铺上包装材料、密封垫圈、顶盖,拧紧螺栓即可;若待检测的包装材料与干态内容物属于直接接触,则重复上述操作后,将装置倒置(顶盖在下,底座在上)即可。
本申请中选用金属材料的底座和顶盖来形成迁移装置结实耐摔,利于长期保存,使用方便;使用前通过对装置进行清洗和高温烘烤,可除去装置中的杂质,对迁移实验结果干扰较小,特别是当检测对象为有机化合物时,干扰几乎可忽略不计,避免了对迁移测试结果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上述所述的装置,所述铝合金顶盖1和所述硅橡胶密封垫圈2通过若干个螺栓4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铝合金底座3上。更具体地,所述铝合金顶盖1、所述硅橡胶密封垫圈2和所述铝合金底座3的边缘均相对应设有若干个螺丝孔。如图1所示,所述螺栓和螺丝孔的个数为6个。
根据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述装置,所述的螺栓4选用顶端为平口的螺母。一方面装置倒置后亦可平稳放置,另一方面试验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将两个或多个装置进行叠加,节省空间。
本申请中该装置引入硅橡胶密封垫圈2以及螺栓4,二者配合使用,极大地增加了装置的密封性,可避免迁移实验过程中,装置内部物质的逸散以及外部环境的干扰;同时,该装置确保了待检测包装材料与干态内容物以单面接触的形式进行迁移实验,有效避免了包装材料的非接触面中的物质通过缝隙或空气等间接迁移到干态内容物或模拟物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可以根据试验需求将两套或者多套装置上下叠加在一起,有效的节省了空间,弥补了单层迁移器皿在长时间迁移试验中需要占用烘箱面积大等不足。
根据本实施例中上述所述的装置,所述硅橡胶密封垫圈2的厚度为1mm~5mm。
根据本实施例中上述所述的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为长方体。更优选地,所述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中各部件的边角采用圆角设计,确保装置的安全性,避免割伤划伤。
在如图1所述的一个更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顶盖的长宽高分别为165mm、120mm和10mm;所述硅橡胶密封垫圈2的厚度为3mm,外圈的长宽分别为165mm和120mm,内圈的长宽分别为125mm和80mm;所述铝合金底座的长宽高分别为165mm、120mm和35mm,铝合金凹槽的高度为20mm,凹槽的长宽分别为124mm和80mm。
在如图1所述的一个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6个螺栓均匀分布,确保装置的密封性。更优选地,所述6个螺栓对称分布。
采用本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进行间接接触包装材料迁移试验操作过程如下:
(1)首先将整个装置用清水清洗干净,并于160℃高温下烘烤6h,自然冷却至室温,备用;
(2)将包装材料剪裁成约1dm2大小,长125mm~135mm,宽80mm~90mm,待用;
(3)将铝合金底座2敞口向上放置,准确称取4g干态模拟物MPPO,并平铺于空腔底部;
(4)将裁切好的包装材料平铺在底座上方,与内容物接触面朝内,微调下包装材料的位置,确保包材将空腔开口完全覆盖,且前后左右位置对称;
(5)将密封垫圈垫在包装材料上方,盖上铝合金顶盖,并拧紧螺栓,确保装置密封。
(6)将上述装置置于40℃烘箱放置10天,进行迁移试验。
迁移试验结束后,取出试验装置,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将装置中的MPPO取出进行特定迁移量的定量分析测试,如包装材料中挥发半挥发性有机物的特定迁移量测试、甲醛的特定迁移量测试等项目,结果一般以μg/g或μg/m2表示。
采用上述迁移装置进行直接接触包装材料迁移试验操作过程如下:
(1)首先将整个装置用清水清洗干净,并于160℃高温下烘烤6h,自然冷却至室温,备用。
(2)将包装材料剪裁成约1dm2大小,长125mm~135mm,宽80mm~90mm,待用。
(3)将铝合金底座2敞口向上放置,准确称取4g干性模拟物MPPO并平铺于空腔底部。
(4)将裁切好的包装材料,平铺在铝合金底座上方,非与食品接触面朝外,微调下包材位置,确保包材将空腔开口完全覆盖,且前后左右位置对称。
(5)将密封垫圈垫在包装材料上方,盖上顶盖,并拧紧螺栓,确保装置密封。
(6)将整个装置倒置,即底座在上,顶盖在下,轻轻前后左右晃动整个装置,使MPPO均匀平铺在包装材料上。
(7)将上述试验装置保持倒置的状态置于40℃烘箱放置10天,进行迁移试验。
(7)试验结束后,取出试验装置,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将装置中的MPPO取出进行特定迁移量的定量分析测试,如包装材料中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的特定迁移量测试、光引发剂的特定迁移量测试等项目,结果一般以μg/g或μg/m2表示。
采用上述迁移装置进行包装材料与内容物间接接触的阻隔迁移试验操作过程:
(1)首先将整个装置用清水清洗干净,并于160℃高温下烘烤6h,自然冷却至室温,备用。(2)将阻隔材料和待测包装材料剪裁成相同面积大小,约1dm2,长125mm~135mm,宽80mm~90mm,待用。
(3)将底座2敞口向上放置,准确称取4g干态模拟物MPPO并平铺于空腔底部。
(4)将裁切好的阻隔材料,平铺在底座上方,与内容物接触面朝内,然后将裁切好的待测包装材料叠放在阻隔材料上方,与内容物接触面朝内,微调阻隔材料和包材位置,确保将空腔开口完全覆盖,且前后左右位置对称。
(5)将密封垫圈垫在包装材料上方,盖上顶盖,并拧紧螺栓,确保装置密封。
(6)将上述试验装置置于40℃烘箱放置10天,进行迁移试验。
(7)试验结束后,取出试验装置,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将装置中的MPPO取出用于特定迁移量的定量分析测试,如包装材料中挥发半挥发性有机物的特定迁移量测试、甲醛的特定迁移量测试等项目,结果一般以μg/g或μg/m2表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密封性好、方便操作、易于长期保存,非常适合用于干态内容物包装材料中化合物特定迁移量的测试。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铝合金顶盖(1)、硅橡胶密封垫圈(2)和铝合金底座(3);所述铝合金底座(3)中设有凹槽(5),所述铝合金顶盖(1)和所述硅橡胶密封垫圈(2)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铝合金底座(3)上,所述硅橡胶密封垫圈(2)位于所述铝合金顶盖(1)和所述铝合金底座(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顶盖(1)和所述硅橡胶密封垫圈(2)通过若干个螺栓(4)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铝合金底座(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顶盖(1)、所述硅橡胶密封垫圈(2)和所述铝合金底座(3)的边缘均相对应设有若干个螺丝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栓(4)选用顶端为平口的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橡胶密封垫圈(2)的厚度为1mm~5mm;和/或所述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为长方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顶盖(1)的底面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硅橡胶密封垫圈(2)的中空部相匹配,且所述凸起部的凸起高度与所述硅橡胶密封垫圈(2)的厚度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顶盖(1)、所述硅橡胶密封垫圈(2)和所述铝合金底座(3)的边角采用圆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底座(3)在所述凹槽(5)的外围形成有凸起的包装材料承载台,所述包装材料承载台的横截面为矩形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材料承载台及凹槽(5)沿着所述底座的横向中心和纵向中心均对称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材料承载台顶面面积为凹槽底面面积的0.8~1.2倍。
CN202020437891.8U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 Active CN2118259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37891.8U CN211825956U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37891.8U CN211825956U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25956U true CN211825956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148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37891.8U Active CN211825956U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259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5700A (zh) * 2020-11-05 2021-02-09 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干态内容物包装材料的迁移和阻隔性能测试的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5700A (zh) * 2020-11-05 2021-02-09 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干态内容物包装材料的迁移和阻隔性能测试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B1243296A (en) Transport package for bacteriological specimens
CA1323057C (en) Apparatus for the lifting of tray packs
CN211825956U (zh) 一种用于测试化合物迁移量的装置
EP3696114B1 (en) Food packaging tray
CN206223599U (zh) 用于干性食品的包装材料中特定迁移量测试的装置
CN105905325A (zh) 包装泡沫称重打包装置
SE414615B (sv) Forfarande och anordning for inpackning av buntar av vikta, plana kartongemnen i behallare
KR20140031264A (ko) 페트리 접시의 장기 보관을 위한 평평한 포장용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7511102U (zh) 干燥容器
CN210338933U (zh) 一种维生素快速检测试剂盒
CN206489040U (zh) Pm2.5测试用滤膜组件及与该组件配合使用的保护盒
CN211544314U (zh) 一种食品检测用取样保存设施
CN201442710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成品玻璃的包装结构
MX2021015134A (es) Carton de huevos con agarraderas dobles.
CN203889276U (zh) 一种无菌微生物培养基包装装置
CN206731147U (zh) 医用液体试剂瓶
US3401087A (en) Method for conducting microbiological diffusion assays
CN205361410U (zh) 一种新型移液枪架
CN213009141U (zh) 一种用于盛放牛血清或培养基的包装瓶
CN212861999U (zh) 一种葛根面加工使用的包装设备
RU197619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чашек петри
CN210365046U (zh) 一种多功能密封陶瓷坛
CN215045257U (zh) 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容器盖子
CN205615950U (zh) 一种鸡蛋防碎包装盒
CN220722047U (zh) 一种具有防腐防潮功能的纸质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