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22948U - 含有聚雾机构的雾化设备 - Google Patents

含有聚雾机构的雾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22948U
CN211822948U CN202020251237.8U CN202020251237U CN211822948U CN 211822948 U CN211822948 U CN 211822948U CN 202020251237 U CN202020251237 U CN 202020251237U CN 211822948 U CN211822948 U CN 2118229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mist
channel
mist collecto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512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杰燊
冯锦云
李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Nanhai Keri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Nanhai Ker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Nanhai Keri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Nanhai Ker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512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229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229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2294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含有聚雾机构的雾化设备,包括有底座,在底座上设置敞口朝上的雾化水腔及位于雾化水腔下方的电器腔,雾化水腔的底壁上设置有雾化发生器,电器腔内布置有鼓风机;还包括储水箱,储水箱安装在底座上,储水箱用于存储雾化用水并向雾化水腔提供雾化用水;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于聚雾器与储水箱之间为可拆卸结构,即聚雾器可以从储水箱上拆卸下来,聚雾器不会对储水箱的独立平稳放置造成不良影响。而聚雾器的上端部可拆卸地伸入到避让通道中,从而又能够很好地与避让通道结合,起到很好地聚雾和导雾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在选择不使用储水箱的情况下,聚雾器仍然可以起到导雾和聚雾的作用,增加雾化设备的使用方式。

Description

含有聚雾机构的雾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雾化设备,所述雾化设备能够调节周围空间的湿度,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含有聚雾机构的雾化设备。
背景技术
在秋冬季节,空气的湿度往往都比较低,如果长期停留在干燥的环境中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利用加湿器人为地为空气增添水雾,从而营造具有适当湿度的生活环境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方式之一。加湿器的种类非常多,例如本发明人于2016年11月28日提出的专利号为CN201611066182.8的发明专利中所公开的一种新型加湿器,所述加湿器包括上、下可分离地对接在一起的上部桶体1和下部桶体2,所述下部桶体2包括下部桶壳体20、设置在所述下部桶壳体20的上部敞口内的所述雾化工作部3。所述雾化工作部3呈上部敞口的盆状体从而具有底壁部30以及环绕在所述底壁部30外周的侧壁部37,在所述底壁部30上设置有雾化发生器360,所述雾化发生器360用于对所述雾化工作部3内的液体进行雾化处理。所述上部桶体1包括所述储水箱4和贯穿过所述储水箱4并用于引导出雾汽的引雾通道12,所述储水箱4能够一次性储存大量的液体,从而能够持续地为所述雾化工作部3提供液体。在所述储水箱4的底壁上还设置有向下延伸并与所述雾化发生器360对应设置的下延裙边部45,所述下延裙边部45呈环形布置从而具有环形空间450,所述下延裙边部45的下端沿延伸至所述液体雾化腔36的设定中间水位线H的下方从而当加湿器在正常工作时让所述下延裙边部45的下端沿能够浸入到雾化液体中进而让所述环形空间450成为被液封的空间。这样,在工作时产生的雾化气体被聚集在所述环形空间450内而不能四处流窜,从而便于由所述引风风道361吹送出来的气流对所述雾化气体进行集中吹送。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所述储水箱4由于底部设置有所述下延裙边部45,导致不能独立平稳放置,但是如果省略所述下延裙边部45的设置又会影响到聚雾效果。
发明内容
面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如何能够简化所述储水箱的结构,使其能独立平稳放置,而又不影响雾化设备的聚雾效果是本发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含有聚雾机构的雾化设备,包括有底座,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敞口朝上的雾化水腔及位于所述雾化水腔下方的电器腔,所述雾化水腔的底壁上设置有雾化发生器,所述电器腔内布置有鼓风机;还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储水箱用于存储雾化用水并向所述雾化水腔提供雾化用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聚雾器,所述聚雾器呈筒状包括有轴向布置的聚雾器内容腔,所述聚雾器的下端部可拆卸地布置在所述雾化水腔中并让所述雾化发生器位于所述聚雾器内容腔的下端口所界定的范围内;在所述聚雾器的外侧空间与所述聚雾器内容腔之间设置有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用于雾化工作时能够让位于所述聚雾器外侧的所述雾化水腔中的雾化液体进入到所述聚雾器内容腔中;所述储水箱中布置有轴向延伸的避让通道,所述聚雾器的上端部可拆卸地伸入到所述避让通道中;还包括引气通道,所述引气通道的进气端口连通所述鼓风机而出气端口连通所述聚雾器内容腔,所述引气通道用于雾化工作时能够将所述鼓风机鼓出的风引导到位于水面上的所述聚雾器内容腔中。
其中,所述聚雾器是独立于所述底座、储水箱的构件,即与所述底座、储水箱之间为分体式结构,从而所述聚雾器、所述底座、所述储水箱三者之间可分开独立制造,而且可便于把所述聚雾器拆卸下来进行清洗。
其中,所述聚雾器的下端部可拆卸地布置在所述雾化水腔中,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聚雾器的下端部可以是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雾化水腔的底壁上、侧壁上或通过其上端部可拆卸地伸入到所述避让通道中的结构而悬空于所述雾化水腔中。
其中,所述进水通道可以是设置在所述聚雾器的下端部壁体上、所述聚雾器与所述雾化水腔之间或所述雾化水腔的底壁上。
其中,所述雾化发生器位于所述聚雾器内容腔的下端口所界定的范围内,这样,由所述雾化发生器雾化而成的雾汽主要被聚集在所述聚雾器内容腔,而不会在所述雾化水腔内随意并大范围地流窜,有利于减少雾汽的消耗。
其中,所述聚雾器的上端部可拆卸地伸入到所述避让通道中,这样,所述避让通道不仅用于接纳所述聚雾器而且用于与所述聚雾器组合排出雾汽,即由所述雾化发生器形成的雾汽首先进入到所述聚雾器内容腔内,然后再进入到所述避让通道内,所以雾汽在所述雾化设备内的飘移路径和范围都被所述聚雾器内容腔和所述避让通道所限制,而不能随意并大范围地流窜,有利于减少雾汽的消耗。
其中,所述引气通道用于雾化工作时能够将所述鼓风机鼓出的风引导到位于水面上的所述聚雾器内容腔中,根据本发明的雾化用途,所述引气通道的出气端口至少高于工作雾化时的工作水位,所述引气通道既可以是直接在所述聚雾器内容腔中向上延伸,也可以是在所述聚雾器内容腔的外侧空间中延伸并连通所述聚雾器内容腔。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于所述聚雾器与所述储水箱之间为可拆卸结构,即所述聚雾器可以从所述储水箱上拆卸下来,所述聚雾器不会对所述储水箱的独立平稳放置造成不良影响。而所述聚雾器的上端部可拆卸地伸入到所述避让通道中,从而又能够很好地与所述避让通道结合,起到很好地聚雾和导雾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在选择不使用所述储水箱的情况下,所述聚雾器仍然可以起到导雾和聚雾的作用,增加所述雾化设备的使用方式。
为了能够实现所述聚雾器与所述雾化水腔的底壁之间的可拆卸结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聚雾器的下端部设置有外裙边,在所述外裙边上设置有裙边通孔,在所述裙边通孔的孔外壁上设置有定位筋条;在所述雾化水腔的底壁上设置有浅凹腔,所述雾化发生器设置在所述浅凹腔上,所述聚雾器的外裙边沉入到所述浅凹腔中并通过所述定位筋条与所述浅凹腔的腔内侧壁紧配合。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裙边通孔的设置可以优化所述外裙边的弹性,使所述定位筋条与所述浅凹腔的腔内侧壁紧配合时,所述裙边通孔的孔外壁能够适度地变形,便于所述聚雾器的外裙边沉入到所述浅凹腔中,同时使所述聚雾器的外裙边与所述浅凹腔之间形成适度的紧配合作用力,避免配合过紧而影响所述聚雾器的拆卸。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电器腔内还设置有位置感测器和控制器,在所述聚雾器上还设置有触发器,所述触发器用于当所述聚雾器安装到位后触发所述位置感测器使所述位置感测器向所述控制器传送所述聚雾器的位置信号。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触发器与所述位置感测器是一对信号传感器件,用于传递所述聚雾器安装到位的信号。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它们可以采用直接触碰式的信号器件例如行程开关,也可以采用非接触式的感应器件,例如所述触发器可以为磁性件,而所述位置感测器可以为霍尔传感器,当所述聚雾器安装到位后,所述霍尔传感器即可感测到所述磁性件的磁场信号,从而向所述控制器传送所述聚雾器的位置信号,所述控制器据此再决定是否启动雾化工作或确定雾化工作模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引气通道的底端连接在所述雾化水腔的底壁上并且其底端口连通所述鼓风机,所述引气通道插入到所述聚雾器的聚雾器内容腔中。其中,所述引气通道的底端口为所述进气端口,所述引气通道的出气端口位于所述引气通道的顶端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聚雾器中设置有呈筒状的引雾通道,所述引雾通道的上端部连接所述聚雾器的上端部并且所述引雾通道的上端口连通所述聚雾器内容腔的上端口,所述引雾通道的下端部在所述聚雾器内容腔内向下延伸并悬空设置,所述引气通道位于所述引雾通道的侧边,从俯视图看,所述雾化发生器位于所述引雾通道的下端口所界定的范围内,所述引雾通道的下端部上设置有引雾通道进气孔,所述引雾通道进气孔用于当雾化工作时由于雾化水已经封闭所述引雾通道的下端口从而能够让从所述引气通道中出来的气通过所述引雾通道进气孔进入到所述引雾通道中。其中,所述引雾通道的下端部在所述聚雾器内容腔内向下延伸并悬空设置,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引雾通道的下端部与所述雾化水腔的底壁之间具有间距。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雾化水封闭所述引雾通道的下端口时,雾汽不能通过所述引雾通道的下端口泄漏到引雾通道之外,但能够在通过所述引雾通道进气孔进入到所述引雾通道中的气流的吹送下进入到所述避让通道中。另外,还可以通过合理布置所述引雾通道进气孔的位置,使鼓入到所述引雾通道内的气流高于所述引雾通道内的雾化水的水位并位于所述雾化发生器的爆破点之下,而不会直面冲击所述雾化发生器的爆破点而破坏所述雾化发生器的雾化效果。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储水箱与所述雾化水腔之间的连通水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门,在位于所述聚雾器外侧的所述雾化水腔中设置有液位感应器,所述液位感应器用于根据所述雾化水腔中的水位高低控制所述控制阀门的开关动作。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液位感应器是环形的浮子,所述浮子环绕在所述聚雾器的外侧。这样,所述聚雾器的外侧空间成为所述浮子的放置空间,所述浮子可设置合理的大体积,从而具有合理的浮力。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有呈筒状的挡水器,所述挡水器的下端设置在所述聚雾器的上端部上,所述挡水器的上端可拆卸地伸入到所述避让通道中;所述挡水器内设置有过雾通道,所述过雾通道的下端口连通所述聚雾器内容腔的上端口,而所述过雾通道的上端口连通所述避让通道;在所述过雾通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上、下间隔布置的挡水翼板,所述挡水翼板的固定端连接在所述过雾通道的内侧壁上,而另一端为自由端,上、下相邻布置的挡水翼板左、右错位布置从而形成曲折的过雾通道,从俯视图看,上、下相邻布置的所述挡水翼板的自由端叠置一起封堵所述过雾通道。其中,上、下相邻布置的挡水翼板左、右错位布置,上述特征定义了当位于上方的挡水翼板布置在左侧时,紧邻它并位于其下方的挡水翼板则布置在右侧。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述挡水翼板可以阻挡进入到所述过雾通道的液滴,但又不阻碍雾汽的流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挡水器的侧壁与用于界定所述避让通道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这样可以阻止进入到所述避让通道内的雾汽通过所述挡水器的侧壁与用于界定所述避让通道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回流到所述雾化水腔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挡水翼板向上倾斜布置,在所述翼板的固定端设置有回水孔。这样积聚在所述挡水翼板上的液体可以通过所述回水孔重新回流到所述雾化水腔内。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含有聚雾机构的雾化设备中。
附图说明
图1 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雾化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所述雾化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 是所述雾化设备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所述水箱盖12;
图4 是图3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 是图4中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 是图3中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 是所述聚雾器4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 是所述水质调整器9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 是所述水质调整器900另一个视图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 是所述水质调整器9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 是所述水质调整器900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2 是图11中D-D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 是图11中E-E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的一种雾化设备作进一步具体实施说明。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含有聚雾机构的雾化设备,包括有底座200,在所述底座200上设置敞口朝上的雾化水腔2及位于所述雾化水腔2下方的电器腔21,所述雾化水腔2的底壁上设置有雾化发生器22,所述电器腔21内布置有鼓风机31;还包括储水箱100,所述储水箱100安装在所述底座200上,所述储水箱100用于存储雾化用水并向所述雾化水腔2提供雾化用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聚雾器4,所述聚雾器4呈筒状包括有轴向布置的聚雾器内容腔40,所述聚雾器4的下端部可拆卸地布置在所述雾化水腔2中并让所述雾化发生器22位于所述聚雾器内容腔40的下端口45所界定的范围内,在所述聚雾器4的外侧空间与所述聚雾器内容腔40之间设置有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用于雾化工作时能够让位于所述聚雾器4外侧的所述雾化水腔2中的雾化液体进入到所述聚雾器内容腔40中;所述储水箱100中布置有轴向延伸的避让通道110,所述聚雾器4的上端部43可拆卸地伸入到所述避让通道110中;还包括引气通道3,所述引气通道3的进气端口301连通所述鼓风机31而出气端口302连通所述聚雾器内容腔40,所述引气通道3用于雾化工作时能够将所述鼓风机31鼓出的风引导到位于水面上的所述聚雾器内容腔40中。进一步的,所述引气通道3的底端连接在所述雾化水腔2的底壁上并且其底端口(即进气端口301)连通所述鼓风机31,所述引气通道3插入到所述聚雾器4的聚雾器内容腔40中,所述引气通道3的出气端口302位于所述引气通道3的顶端部。
其中,如图1~图4所示,所述储水箱100包括有环形布置的外壳体1、呈喇叭状的内壳体11和设置有出雾孔120的水箱盖12。在所述外壳体1与所述内壳体11之间形成储水空间,在所述内壳体11内形成有所述避让通道110,所述避让通道110连通所述出雾孔120从而连通外部空间。为了优化所述储水箱100的外观,可以让所述外壳体1采用透明材质制造,而所述水箱盖12可以采用彩色材质制造。
其中,如图2~图7所示,所述聚雾器4是独立于所述底座200、储水箱100的构件,即与所述底座200、储水箱100之间为分体式结构,从而所述聚雾器4、所述底座200、所述储水箱100三者之间可分开独立制造,而且可便于把所述聚雾器4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所述聚雾器4的下端部伸入到所述雾化水腔2中并可拆卸地结合到所述雾化水腔2的底壁上。在所述聚雾器4的下端部壁体上设置有聚雾器进水口41,所述聚雾器进水口41成为所述进水通道。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通道还可以是设置在所述聚雾器4与所述雾化水腔2之间或所述雾化水腔2的底壁上;而所述聚雾器4的下端部还可以是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雾化水腔2的侧壁上或通过其上端部可拆卸地伸入到所述避让通道110中的结构而悬空于所述雾化水腔2中。
为了便于所述聚雾器4的安装,进一步的,所述聚雾器4的下端部设置有外裙边42,在所述外裙边42上设置有裙边通孔420,在所述裙边通孔420的孔外壁上设置有定位筋条421;在所述雾化水腔2的底壁上设置有浅凹腔14,所述雾化发生器22设置在所述浅凹腔14上,所述聚雾器4的外裙边42沉入到所述浅凹腔14中并通过所述定位筋条421与所述浅凹腔14的腔内侧壁紧配合。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裙边通孔420的设置可以优化所述外裙边42的弹性,使所述定位筋条421与所述浅凹腔14的腔内侧壁紧配合时,所述裙边通孔420的孔外壁能够适度地变形,便于所述聚雾器4的外裙边42能够容易地沉入到所述浅凹腔14中,同时使所述聚雾器4的外裙边42与所述浅凹腔14之间形成适度的紧配合作用力,避免配合过紧而影响所述聚雾器4的拆卸。为了能够感测所述聚雾器4是否安装到位,在所述电器腔21内还设置有位置感测器23和控制器(图中未画出),在所述聚雾器4上还设置有与所述位置感测器23匹配使用的触发器44,所述触发器44用于当所述聚雾器4安装到位后触发所述位置感测器23使所述位置感测器23向所述控制器传送所述聚雾器4的位置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触发器44为磁性件,而所述位置感测器23为霍尔传感器,当所述聚雾器4安装到位后,所述霍尔传感器即可感测到所述磁性件的磁场,从而向所述控制器传送所述聚雾器4的位置信号,所述控制器据此再决定是否启动雾化工作或确定雾化工作模式。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把所述聚雾器4的下端部伸入到所述雾化水腔2中并可拆卸地结合到所述雾化水腔2的底壁上后,所述雾化发生器22位于所述聚雾器内容腔40的下端口45所界定的范围内。所述雾化水腔2中的水流通过所述聚雾器进水口41进入到所述聚雾器4的聚雾器内容腔40中。而所述聚雾器4的上端部43可拆卸地伸入到所述避让通道110中。这样,所述避让通道110不仅用于接纳所述聚雾器4而且用于与所述聚雾器4组合排出雾化汽。所述雾化发生器22工作形成的雾汽首先进入到所述聚雾器内容腔40内,然后再进入到所述避让通道110内,所以雾汽在所述雾化设备内的漂移路径和范围被限制,而不能随意并大范围地飘散,有利于减少雾汽的消耗,提高出雾量。另外,由于所述聚雾器4与所述储水箱100之间为可拆卸结构,即所述聚雾器4可以从所述储水箱100上拆卸下来,从而可以简化所述储水箱100的结构,所述聚雾器4不会对所述储水箱100的独立平稳放置造成不良影响。另外,还可以在选择不使用所述储水箱100的情况下,所述聚雾器4仍然可以起到导雾和聚雾的作用,增加所述雾化设备的使用方式。
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聚雾器4中设置有呈筒状的引雾通道5,所述引雾通道5的上端部连接所述聚雾器4的上端部43并且所述引雾通道5的上端口51连通所述聚雾器内容腔40的上端口,所述引雾通道5的下端部在所述聚雾器内容腔40内向下延伸并悬空设置,所述引气通道3位于所述引雾通道5的侧边,从俯视图看,所述雾化发生器22位于所述引雾通道5的下端口52所界定的范围内,所述引雾通道5的下端部上设置有引雾通道进气孔53,所述引雾通道进气孔53用于当雾化工作时由于雾化水已经封闭所述引雾通道5的下端口52从而能够让从所述引气通道3中出来的气通过所述引雾通道进气孔53进入到所述引雾通道5中。其中,所述引雾通道5的下端部在所述聚雾器内容腔40内向下延伸并悬空设置,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引雾通道5的下端部与所述雾化水腔2的底壁之间具有间距。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雾化水封闭所述引雾通道5的下端口52时,雾汽不能通过所述下端口52泄漏到引雾通道5之外,但能够在通过所述引雾通道进气孔53进入到所述引气通道3中的气流的吹送下进入到所述避让通道110中。另外,还可以通过合理布置所述引雾通道进气孔53的位置,使鼓入到所述引雾通道5内的气流高于所述引雾通道5内的雾化水的水位但位于所述雾化发生器22的爆破点之下,而不会直面冲击所述雾化发生器22的爆破点而破坏所述雾化发生器22的雾化效果,也避免了在爆破点之上形成高气压而抑制雾汽的向上飘散。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还包括有呈筒状的挡水器6,所述挡水器6的下端设置在所述聚雾器4的上端部43上,所述挡水器6的上端可拆卸地伸入到所述避让通道110中;所述挡水器6内设置有过雾通道60,所述过雾通道60的下端口601连通所述聚雾器内容腔40的上端口,而所述过雾通道60的上端口602连通所述避让通道110;在所述过雾通道6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上、下间隔布置的挡水翼板(611、621),所述挡水翼板(611、621)的固定端连接在所述过雾通道60的内侧壁上,而另一端为自由端,上、下相邻布置的挡水翼板(611、621)左、右错位布置从而形成曲折的过雾通道,从俯视图看,上、下相邻布置的所述挡水翼板(611、621)的自由端叠置一起封堵所述过雾通道60。其中,上、下相邻布置的挡水翼板(611、621)左、右错位布置,上述特征定义当所述挡水翼板611布置在左侧时,所述挡水翼板621则布置在右侧。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述挡水翼板(611、621)可以阻挡进入到所述过雾通道60的液滴,但又不阻碍雾汽的流通。在所述挡水器6的侧壁与用于界定所述避让通道110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7,所述密封装置7为硅胶密封件。这样可以阻止进入到所述避让通道110内的雾汽通过所述挡水器6的侧壁与用于界定所述避让通道110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回流到所述雾化水腔2内。进一步的,所述挡水翼板(611、621)向上倾斜布置,其中在所述翼板611的固定端设置有回水孔6110。这样积聚在所述挡水翼板611上的液体可以通过所述回水孔6110重新回流到所述雾化水腔2内。
如图4和图6所示,在所述储水箱100上还设置有水质调整器900,所述水质调整器900的进水口911连通所述储水箱100的内容腔,在所述水质调整器900与所述雾化水腔2之间的连通水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门92,所述控制阀门92用于控制所述连通水管路的开闭。具体说,所述控制阀门92包括有阀座921、阀芯922和能够驱动所述阀芯922复位的复位弹簧923,在所述阀座921上设置有漏水孔,所述阀芯922能够封闭或开启所述漏水孔。进一步的,在位于所述聚雾器4外侧的所述雾化水腔2中设置有液位感应器8,所述液位感应器8用于根据所述雾化水腔2中的水位高低控制所述控制阀门92的开关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液位感应器8是环形的浮子,所述浮子环绕在所述聚雾器4的外侧。在所述雾化水腔2中设置有支撑座24,所述液位感应器8可翘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座24上,当所述雾化水腔2内的水位下降到额定值时,所述液位感应器8的尾端81下沉而使其首端82上翘顶起所述阀芯922,所述储水箱100内的雾化用水通过所述漏水孔进入到雾化水腔2中进行补水;当所述雾化水腔2水位上升到额定值时,所述液位感应器8的尾端81上翘而使其首端82下沉远离所述阀芯922,所述阀芯922封闭所述漏水孔停止补水。
所述水质调整器900呈环形从而具有内环过道90,所述聚雾器4穿过所述内环过道90并且其上端口连通所述避让通道110。其中,所述水质调整器900是用来对液体成分进行调整的器件,例如可以是利用过滤网物理过滤掉沙粒、重金属颗粒等杂质,还是可以通过化学物质对流经的液体进行化学软化或杀菌处理。所述储水箱100内的雾化用水流经所述水质调整器900后再进入到所述雾化水腔内。其次,所述聚雾器4穿过所述内环过道90并且其上端口连通所述避让通道110,上述特征首先定义了所述聚雾器4与所述水质调整器900之间的装配关系,所述聚雾器4穿过所述内环过道90,即所述水质调整器900是穿套在所述聚雾器4上,这样,所述聚雾器4巧妙地利用了所述水质调整器900的内环过道90作为其安装空间之一,从而减少所述聚雾器4与所述水质调整器900的总占用空间。另外,上述特征还定义了进入到所述聚雾器内容腔40内的雾汽在所述聚雾器4引导下穿过所述内环过道90进入到所述避让通道110中,而不会被所述水质调整器900内的物质吸收而影响出雾量。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既可以利用所述水质调整器900对所述储水箱100内的液体的水质进行调整,又能够利用所述聚雾器4对雾汽的引导穿过所述水质调整器900顺利进入到所述避让通道110而又不会被所述水质调整器900内的物质吸收而影响出雾量。
下面对所述水质调整器900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8~图13所示,所述水质调整器900包括用于储存过滤物质的储存壳体91和设置在所述储存壳体91上的一对左、右分置的活动卡臂(9、9a),一对所述活动卡臂(9、9a)能够张合运动,在所述储水箱100上设置有与所述活动卡臂(9、9a)适配设置的卡座13。在所述卡座13上设置有一对左右分置的卡口(130、130a)。所述水质调整器900能够通过一对所述活动卡臂(9、9a)可分别可拆卸地卡接到所述卡座13的卡口(130、130a)上。其中,一对所述活动卡臂(9、9a)能够张合运动,上述特征定义了一对所述活动卡臂(9、9a)能够相对靠近运动和背向远离运动,从而可以调整它们的总卡接长度。
如图10所示,所述活动卡臂(9、9a)的结构类似,下面以所述活动卡臂9为例作介绍。所述活动卡臂9包括一对前、后分置的侧翼(901、901a),在所述储存壳体91上设置有与所述侧翼(901、901a)一对一适配设置的滑道(913、913a),所述活动卡臂9通过所述侧翼(901、901a)滑动设置在所述滑道(913、913a)上。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滑道(913、913a)与所述侧翼(901、901a)的协同作用下可优化所述活动卡臂(9、9a)的滑动稳定性以及固定所述活动卡臂(9、9a)的运动方向。所述滑道(913、913a)具有类似的结构,下面以所述滑道913为例作介绍。从横截面看,所述滑道913呈C形从而具有侧口部以及上、下分置的上滑道壁9131、下滑道壁9132和连接于所述上滑道壁9131、下滑道壁9132之间的中间滑道壁9133,所述滑道(913、913a)的端部设置有避让口9130,所述避让口9130用于避让所述活动卡臂(9、9a)的侧翼(901、901a)使其能够安装到所述滑道(913、913a)内。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述上滑道壁9131、下滑道壁9132界定了所述活动卡臂(9、9a)在上下方向上的活动空间9140,从而能够避免所述活动卡臂(9、9a)向上或向下移动脱离所述滑道(913、913a)。
如图10和图12所示,所述侧翼(901、901a)具有类似的结构,下面以所述侧翼901为例作介绍。所述侧翼901上设置有弹性扣臂902,在所述滑道(913、913a)内设置有扣接部914,所述扣接部914具有活动空间9140,所述弹性扣臂902能够扣接到所述扣接部914上从而能够阻止所述侧翼901穿过所述避让口9130而脱离所述滑道913,所述弹性扣臂902还能够利用所述活动空间9140满足所述活动卡臂(9、9a)的张合运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活动卡臂(9、9a)的安装极其简便。
如图10和图12所示,在所述活动卡臂(9、9a)与所述储存壳体91之间分别设置有弹性元件(94、94a),所述弹性元件(94、94a)能够分别使所述活动卡臂(9、9a)保持在张开状态。所述弹性元件(94、94a)具有类似的结构,下面以所述弹性元件94为类作介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94为塑胶件并且呈扁平状,包括一对前、后分置的弯曲臂体(941、942)以及连接于所述一对弯曲臂体(941、942)之间并左、右分置的头部943和尾部944,所述头部943顶压于所述储存壳体91上,而所述尾部944顶压于所述活动卡臂9上。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弹性元件94不仅具有能够使所述活动卡臂9保持在张开状态的能力,并且其结构还有利于降低高度。

Claims (10)

1.含有聚雾机构的雾化设备,包括有底座,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敞口朝上的雾化水腔及位于所述雾化水腔下方的电器腔,所述雾化水腔的底壁上设置有雾化发生器,所述电器腔内布置有鼓风机;还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储水箱用于存储雾化用水并向所述雾化水腔提供雾化用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聚雾器,所述聚雾器呈筒状包括有轴向布置的聚雾器内容腔,所述聚雾器的下端部可拆卸地布置在所述雾化水腔中并让所述雾化发生器位于所述聚雾器内容腔的下端口所界定的范围内;在所述聚雾器的外侧空间与所述聚雾器内容腔之间设置有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用于雾化工作时能够让位于所述聚雾器外侧的所述雾化水腔中的雾化液体进入到所述聚雾器内容腔中;所述储水箱中布置有轴向延伸的避让通道,所述聚雾器的上端部可拆卸地伸入到所述避让通道中;还包括引气通道,所述引气通道的进气端口连通所述鼓风机而出气端口连通所述聚雾器内容腔,所述引气通道用于雾化工作时能够将所述鼓风机鼓出的风引导到位于水面上的所述聚雾器内容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雾器的下端部设置有外裙边,在所述外裙边上设置有裙边通孔,在所述裙边通孔的孔外壁上设置有定位筋条;在所述雾化水腔的底壁上设置有浅凹腔,所述雾化发生器设置在所述浅凹腔上,所述聚雾器的外裙边沉入到所述浅凹腔中并通过所述定位筋条与所述浅凹腔的腔内侧壁紧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器腔内还设置有位置感测器和控制器,在所述聚雾器上还设置有触发器,所述触发器用于当所述聚雾器安装到位后触发所述位置感测器使所述位置感测器向所述控制器传送所述聚雾器的位置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通道的底端连接在所述雾化水腔的底壁上并且其底端口连通所述鼓风机,所述引气通道插入到所述聚雾器的聚雾器内容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雾器中设置有呈筒状的引雾通道,所述引雾通道的上端部连接所述聚雾器的上端部并且所述引雾通道的上端口连通所述聚雾器内容腔的上端口,所述引雾通道的下端部在所述聚雾器内容腔内向下延伸并悬空设置,所述引气通道位于所述引雾通道的侧边,从俯视图看,所述雾化发生器位于所述引雾通道的下端口所界定的范围内,所述引雾通道的下端部上设置有引雾通道进气孔,所述引雾通道进气孔用于当雾化工作时由于雾化水已经封闭所述引雾通道的下端口从而能够让从所述引气通道中出来的气通过所述引雾通道进气孔进入到所述引雾通道中。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水箱与所述雾化水腔之间的连通水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门,在位于所述聚雾器外侧的所述雾化水腔中设置有液位感应器,所述液位感应器用于根据所述雾化水腔中的水位高低控制所述控制阀门的开关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感应器是环形的浮子,所述浮子环绕在所述聚雾器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呈筒状的挡水器,所述挡水器的下端设置在所述聚雾器的上端部上,所述挡水器的上端可拆卸地伸入到所述避让通道中;所述挡水器内设置有过雾通道,所述过雾通道的下端口连通所述聚雾器内容腔的上端口,而所述过雾通道的上端口连通所述避让通道;在所述过雾通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上、下间隔布置的挡水翼板,所述挡水翼板的固定端连接在所述过雾通道的内侧壁上,而另一端为自由端,上、下相邻布置的挡水翼板左、右错位布置从而形成曲折的过雾通道,从俯视图看,上、下相邻布置的所述挡水翼板的自由端叠置一起封堵所述过雾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挡水器的侧壁与用于界定所述避让通道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翼板向上倾斜布置,在所述翼板的固定端设置有回水孔。
CN202020251237.8U 2020-03-04 2020-03-04 含有聚雾机构的雾化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229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51237.8U CN211822948U (zh) 2020-03-04 2020-03-04 含有聚雾机构的雾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51237.8U CN211822948U (zh) 2020-03-04 2020-03-04 含有聚雾机构的雾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22948U true CN211822948U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97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5123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22948U (zh) 2020-03-04 2020-03-04 含有聚雾机构的雾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229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08663A (en) Humidifier with float activated water level responsive turn off
CN202792358U (zh) 雾化加湿装置
CN212092928U (zh) 具有过滤结构的雾化设备
US9423141B2 (en) Console humidifier
CN109114724A (zh) 一种上加水加湿器的水位控制装置
CN211822948U (zh) 含有聚雾机构的雾化设备
CN115143565B (zh) 加湿器
CN111219828A (zh) 含有聚雾机构的雾化设备
CN109282411B (zh) 一种加湿器
CN210154005U (zh) 一种上加水加湿器
CN112781136A (zh) 加湿设备
EP1557731A1 (en) Liquid shut-off valve
CN210602042U (zh) 香薰盒、加湿器、空气净化器
CN111250319A (zh) 具有过滤结构的雾化设备
CN210373930U (zh) 加湿器
WO2019038950A1 (ja) 加湿装置
CN116447663A (zh) 加湿系统、空调室内机以及控制方法
CN211372674U (zh) 一种加湿器
CN206669953U (zh) 一种新型的上加水加湿器
CN211625568U (zh) 加湿装置的盒体组件、加湿装置及吹风设备
CN217031472U (zh) 一种加湿装置及其聚雾件
CN217209642U (zh) 加湿装置
CN220540379U (zh) 一种液控阀
CN209840341U (zh) 一种易于清洗的加湿器
CN217952542U (zh) 加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