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22889U - 引导组件及包含其的空气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引导组件及包含其的空气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22889U
CN211822889U CN202020379342.XU CN202020379342U CN211822889U CN 211822889 U CN211822889 U CN 211822889U CN 202020379342 U CN202020379342 U CN 202020379342U CN 211822889 U CN211822889 U CN 211822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filter screen
air purification
light source
guid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7934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特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37934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228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22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228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引导组件及包含其的空气净化装置,涉及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空气净化装置不能完全杀灭生物类病菌的技术问题。该引导组件包括设置在光源和需光点之间的导光板组,通过导光板组能将光源发出的光经改向后以统一的角度送入到需光点;空气净化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光源、引导组件和过滤组件,通过引导组件能将光源发出的发散光全部以垂直的方式送入到过滤组件内。本实用新型利用传统高效低风阻过滤芯与紫外线杀菌设备组合,通过空气循环大幅降低整个空间容积内细菌密度,并通过紫外线消毒大幅减少病毒的总量,同时消除滤网维护使用而造成的二次污染。

Description

引导组件及包含其的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引导组件及包含其的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商用及民用暖通系统以及空气净化设备主要通过物理方法,针对空气中微颗粒及微生物病菌进行吸附过滤,防止有害颗粒物及生物病菌通过空气传播对人体生命系统造成伤害。对于过滤吸附在过滤材料表面的微生物病菌并无杀灭功能,因此传统滤网只能起到被动阻止,只是降低了除滤网位置空间容积内的生物病菌密度,而不能降低整个空间容积内细菌及病毒的总量。即使采用了一些特定技术的过滤方法比如高压静电,滤网抗菌涂层也并不能完全杀灭生物类病菌。同时对于通过体液接触也能传染的生物类病菌,滤网反而成了培养皿及严重污染源。
目前对于生物类病菌最有效的杀灭方法利用特定频段的紫外线对于生物类病菌进行照射,通过破坏生物体DNA而达到灭菌消毒的目的。此方法广泛运用于医疗行业及有灭菌要求的场合。而且对于紫外线的照射强度及照射时间等也有非常明确的标准。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第三3版第2分册(紫外线消毒的效果监测)有明确规范。但紫外线对于人体而言也是有害的,不能直接照射,同时普通医用紫外灯也容易产生臭氧,对于呼吸系统也有伤害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导组件及包含其的空气净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气净化装置不能完全杀灭生物类病菌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引导组件,包括设置在光源和需光点之间的导光板组,通过所述导光板组能将光源发出的光经改向后以统一的角度送入到需光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光板组的改向是将光源的发散光改向成平行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光板组包括两组镜像设置的导光板,每组所述导光板包括并排倾斜设置的多个导光板,且同一组内相邻两个所述导光板的倾斜角度不同。反射导光板组是引用直线菲尼尔效应而创新设计的对紫外线光源进行平行输出处理的部件,确保光源光线能均以90度垂直角度入射滤芯内部,从而使照射能量以比较均匀的方式散布至所有迎风面滤层表面,使滤层表面紫外线照射强度均达70UW/CM2灭菌要求。反射导光板组阵列可以做到极短的焦距,使紫外线灯源能以较近的距离安装在滤芯表面,从而确保产品整体尺寸紧凑。反射导光板组同时起到空气导流作用,使进入的空气经光线相同的路径进入滤芯V型内部;气流经过导光板至滤层表面的路径长度略有不同,越接近中心区域,路径越短,相对速度越慢,流经滤网的流量大于两侧,而中心部分的光照能量密度也高于两侧,因此光照能量的分布使用也更趋合理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组所述导光板中由内向外长度依次减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光板朝向光源一侧采用能反光的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当光源为紫外线光源时,所述导光板采用镜面铝板制成;或者是,所述导光板采用塑料材料制成且朝向光源一侧覆有铝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光源、所述引导组件和过滤组件,通过所述引导组件能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发散光全部以垂直的方式送入到所述过滤组件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气净化装置为模块化结构,可通过拼接方式实现多个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组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外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的过滤网,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快接结构,以便于相邻两个所述外壳体的拼接;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外壳体顶部的固定架,所述光源和所述引导组件均与所述固定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快接结构为沿所述外壳体整圈外侧壁均匀设置的多个凹凸卡接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凸卡接结构为沿所述外壳体高度方向贯穿设置的卡槽和凸条;或者是,所述凹凸卡接结构为沿所述外壳体整圈外侧壁阵列设置的卡柱和凹坑。所述外壳体采用注塑工艺一次成型,成本低精度高,表面设有凹凸槽或卡柱方便组合扩展时准确对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两个所述外壳体上其中一个全部设置所述卡柱,另一个全部设置所述凹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两个所述外壳体上均设置所述卡柱和所述凹坑,且两个所述外壳体上的所述卡柱和所述凹坑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外壳体上的所述卡柱和所述凹坑的分布方式为有规则或无规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槽或所述凹坑内设置有双面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网包括第一过滤网组,所述第一过滤网组为过滤网片经多次深V形折叠形成的波浪形结构,所述过滤网片包括层叠设置的熔喷静电无纺布层和PET无纺布支撑架,所述熔喷静电无纺布层朝向所述引导组件一侧,以便于转向后的光线平行射入所述第一过滤网组的V形折叠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过滤网组为高效低风阻型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组的材料风阻值为30pa/5m/s以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网还包括沿气流流通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网组下游的第二过滤网组,所述第二过滤网组采用活性炭过滤网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网采用多层高效过滤复合材质,主体吸附过滤层也就是第一过滤网组针对不同防护要求采用N80-N100级别高效低阻喷熔纤维复合材质,由于光源生产时的不可控性,有可能会出现臭氧波段,所以在本实用新型中可选择加敷活性炭吸附层也就是第二过滤网组加强臭氧等气体过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降低风阻,所述第一过滤网组采用小间距大折深设计,折间距:折深折间比大于1:10,第一过滤网组的滤芯厚度(也就是折深)4-15cm。折深越深阻力越小,第一过滤网组V形开口宽度也就是间距为4-10mm,从而增加滤芯滤层过滤面积,降低风阻,满足绝大多数中低风压暖通系统以及空气净化设备的工况需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个所述空气净化装置上的两个所述光源之间通过插接结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源为深紫外线波段LED点光源,且所述紫外线光源的波段为220nm-280nm,或者是,所述光源为T4或TC5光源。LED灯芯体积小,由LED灯芯制成的灯条,对流入滤芯的空气阻力极小,比较传统紫外线灯管大幅提高使用寿命及电能转化效率,大幅提高单位辐射能量值。基于LED光源波段稳定性特点,确保避开UVD波段,照射过程中几乎不产生臭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导组件,能够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引导转向,并转化成统一的角度送入到需光点,可避免光线浪费,提高光线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空气净化装置,利用传统高效低风阻过滤芯(滤芯材料使用30pa/5m/s以下)与紫外线杀菌设备组合,通过空气循环大幅降低整个空间容积内细菌密度,并通过紫外线消毒大幅减少病毒的总量,同时消除滤网维护使用而造成的二次污染;对紫外线光照系统及气流组织进行了创新设计,并对过滤组件外形结构按模块化组合模式进行规划,通过创新的光照系统结构,大幅减小紫外线光照系统的体积,并实现了在不使用石英材料的情况下对紫外线光源的菲尼尔效应处理,从而提高了紫外线照射能量在滤网表面的均匀分布,大幅提高对于滤网所捕获的生物类病菌的灭菌效率,同时确保整个滤网处于紫外线灭菌有效辐射效果范围内;光照系统的特殊结构同时承担了对进入滤芯的气流进行引导的作用,使过滤气体流量按滤网表面照射能量的强弱不同,将较多流量往光照强度较强的部位进行引导,提高紫外线能量利用效能,产品外形结构按模块化扩展的思路设计,使产品能按模数轻易组合成应对不同需求规格尺寸的空气净化装置,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部分空气净化装置拆下外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部分空气净化装置拆下外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内部侧视时空气净化路线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中光源与光源之间连接的插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光源;2、引导组件;3、过滤组件;31、外壳体;32、过滤网;321、熔喷静电无纺布层;322、PET无纺布支撑架;323、活性炭过滤网;33、卡槽;34、卡柱;35、凸条;4、固定架;5、插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引导组件,包括设置在光源1和需光点之间的导光板组,通过导光板组能将光源1发出的光经改向后以统一的角度送入到需光点。
更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组的改向是将光源1的发散光改向成平行光。
如图5所示,导光板组包括两组镜像设置的导光板,每组导光板包括并排倾斜设置的多个导光板,且同一组内相邻两个导光板的倾斜角度不同,导管板的倾斜角度需要根据计算获得,这要能够保证入射来的光线能够以平行方式射入到过滤组件内即可。反射导光板组是引用直线菲尼尔效应而创新设计的对紫外线光源进行平行输出处理的部件,确保光源光线能均以90度垂直角度入射滤芯内部,从而使照射能量以比较均匀的方式散布至所有迎风面滤层表面,使滤层表面紫外线照射强度均达70UW/CM2灭菌要求。反射导光板组阵列可以做到极短的焦距,使紫外线灯源能以较近的距离安装在滤芯表面,从而确保产品整体尺寸紧凑。反射导光板组同时起到空气导流作用,使进入的空气经光线相同的路径进入滤芯V型内部;气流经过导光板至滤层表面的路径长度略有不同,越接近中心区域,路径越短,相对速度越慢,流经滤网的流量大于两侧,而中心部分的光照能量密度也高于两侧,因此光照能量的分布使用也更趋合理化。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由于距离光源1越远光线的角度越大,为了防止导光板之间的遮挡,每组导光板中由内向外长度依次减小,此处所指的内是指靠近光源的部分,外是指远离光源的部分。
此处导光板为平直板,与菲尼尔透镜不同,所以,在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朝向光源1一侧采用能反光的材料制成。通过反光材料的一侧以将光线反射后送入到过滤组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光源1并非仅限于紫外线光源,也可以是其他光源。以下以光源1为紫外线光源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当光源1为紫外线光源时,导光板采用镜面铝板制成;或者是,导光板采用塑料材料制成且朝向光源一侧覆有铝膜。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光源1、引导组件2和过滤组件3,通过引导组件2能将光源1发出的发散光全部以垂直的方式送入到过滤组件3内。
为了提高产品的适用性和灵活性,空气净化装置为模块化结构,可通过拼接方式实现多个空气净化装置的组合。通过将空气净化装置外形结构按模块化扩展的思路设计,使产品能按模数轻易组合成应对不同需求规格尺寸的空气净化装置,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过滤组件3包括外壳体31和设置在外壳体31内的过滤网32,外壳体31上设置有快接结构,以便于相邻两个外壳体31的拼接;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可拆卸设置在外壳体31顶部的固定架4,光源1和引导组件2均与固定架4连接。
具体的,固定架4为板状结构,垂直设置在外壳体31相对的两侧,为了减轻固定架4重量以及降低成本,固定架4上设置有镂空部,固定架4和外壳体31之间为插接的可拆卸方式。如,在固定架4底部设置有插入部,外壳体31顶部设置有插入槽,插入部插入到插入槽内;插入部可以为条形、块形结构,可沿固定架4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插入部也可以为沿固定架4长度方向贯穿设置,长度与固定架4长度相同,不管采用哪种结构形式,只要能够使固定架4相对于外壳体31可拆卸连接即可,再此并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快接结构为沿外壳体31整圈外侧壁均匀设置的多个凹凸卡接结构。外壳体31采用注塑工艺一次成型,成本低精度高,表面设有凹凸槽或卡柱方便组合扩展时准确对位。
如图1和图2所示,凹凸卡接结构为沿外壳体31高度方向贯穿设置的卡槽33和凸条35;再此实施例中,卡槽33和凸条35沿外壳体31的高度方向贯穿设置,也就是卡槽33长度与外壳体31高度相同,外壳体31为矩形结构,卡槽33和凸条35设置在外壳体31的四个侧壁上,且为了方便连接,卡槽33和凸条35的规格相同;相邻的两个过滤组件3中外壳体31连接时,第一个外壳体31的卡槽33与第二个外壳体31的凸条35相配合。
或者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凹凸卡接结构为沿外壳体31整圈外侧壁阵列设置的卡柱34和凹坑。
如图3和图4所示,相邻的两个外壳体31上其中一个全部设置卡柱34,另一个全部设置凹坑;当两个外壳体31连接时,直接将卡柱34卡入到凹坑内即可;当然,也可以采用如下的设计结构,相邻的两个外壳体31上均设置卡柱34和凹坑,也就是同一个外壳体31上既设置卡柱34又设置凹坑。且两个外壳体31上的卡柱34和凹坑一一对应设置,由此可实现两个外壳体31的快速拼接;外壳体31上的卡柱34和凹坑的分布方式为有规则或无规则,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仅示意出有规则的分布方式。
卡柱34的形状为圆形、三角形、方形或其他几何形状;
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卡槽33或凹坑内设置有双面胶。
需要说明的是,过滤网32包括第一过滤网组,第一过滤网组为过滤网片经多次深V形折叠形成的波浪形结构,过滤网片包括层叠设置的熔喷静电无纺布层321和PET无纺布支撑架322,熔喷静电无纺布层321朝向引导组件2一侧,以便于转向后的光线平行射入第一过滤网组的V形折叠内部。进一步的,在外壳体31内壁和第一过滤网组之间也设置有PET无纺布支撑架322。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过滤网组为高效低风阻型过滤网,第一过滤网组的材料风阻值为30pa/5m/s以下。
过滤网32还包括沿气流流通方向设置在第一过滤网组下游的第二过滤网组,第二过滤网组采用活性炭过滤网323制成。
过滤网32采用多层高效过滤复合材质,主体吸附过滤层也就是第一过滤网组针对不同防护要求采用N80-N100级别高效低阻喷熔纤维复合材质,由于光源1生产时的不可控性,有可能会出现臭氧波段,所以在本实用新型中可选择加敷活性炭吸附层也就是第二过滤网组加强臭氧等气体过滤。
为降低风阻,第一过滤网组采用小间距大折深设计,间距:折深折间比大于1:10,第一过滤网组的滤芯厚度(也就是折深)4-15cm。折深越深阻力越小,第一过滤网组V形开口宽度也就是间距为4-10mm,从而增加滤芯滤层过滤面积,降低风阻,满足绝大多数中低风压暖通系统以及空气净化设备的工况需求。
如图6所示,相邻两个空气净化装置上的两个光源1之间通过插接结构5连接。具体的,光源1包括固定板、位于固定板上的多个LED光珠组、布设在固定板内与所有的LED光珠组电性连接的电源线、固定板一端的插接结构5和固定板另一端的接线头。当两个外壳体31拼接时,接线头插入到插接结构5内实现电性连接;插接结构5包括插板,插板上设置有凸字形插槽,插槽底面上设置有与电源线电性连接的触头,接线头上设置有与触头电性连接的触点,插接结构5还包括可启闭的设置在插板上的盖板,盖板为L形结构,自由端上设置有卡口,盖板一端与插板铰接,能相对于插板掀起或盖下,当盖板盖合在插板顶部后自由端通过卡口与插板侧部上的卡块可拆卸连接。相邻的LED光珠组之间的距离要满足光线覆盖原则,也就是相邻两个LED光珠组的光线能照射二者之间的距离。
具体使用时,将接线头插入到插板的插槽内,接线头的触点与插槽内的触头接触连接实现电性导通,然后将盖板盖在插板顶部,并使得卡口卡合在卡块上。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打开时,可按压卡块或掰动插板,使得卡口脱离卡块实现二者分离,为了方便,卡块与插板之间可设置弹性件如弹簧,实现卡块的自动抬起或压下,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弹簧,而采用具有一定弹性材料制成的盖板,使用力掰动盖板时能够发生形变,在施力消失时复原。
光源1为深紫外线波段LED点光源,且紫外线光源的波段为220nm-280nm。或者是,光源1为T4或TC5光源;LED灯芯体积小,由LED灯芯制成的灯条,对流入滤芯的空气阻力极小,比较传统紫外线灯管大幅提高使用寿命及电能转化效率,大幅提高单位辐射能量值。基于LED光源波段稳定性特点,确保避开UVD波段,照射过程中几乎不产生臭氧。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外壳体31与过滤网32可一起更换,也可以仅更换过滤网3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导组件,能够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引导转向,并转化成统一的角度送入到需光点,可避免光线浪费,提高光线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空气净化装置,利用传统高效低风阻过滤芯(滤芯材料使用30pa/5m/s以下)与紫外线杀菌设备组合,通过空气循环大幅降低整个空间容积内细菌密度,并通过紫外线消毒大幅减少病毒的总量,同时消除滤网维护使用而造成的二次污染;对紫外线光照系统及气流组织进行了创新设计,并对过滤组件外形结构按模块化组合模式进行规划,通过创新的光照系统结构,大幅减小紫外线光照系统的体积,并实现了在不使用石英材料的情况下对紫外线光源的菲尼尔效应处理,从而提高了紫外线照射能量在滤网表面的均匀分布,大幅提高对于滤网所捕获的生物类病菌的灭菌效率,同时确保整个滤网处于紫外线灭菌有效辐射效果范围内;光照系统的特殊结构同时承担了对进入滤芯的气流进行引导的作用,使过滤气体流量按滤网表面照射能量的强弱不同,将较多流量往光照强度较强的部位进行引导,提高紫外线能量利用效能,
这里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向内”是朝向容置空间中央的方向,“向外”是远离容置空间中央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引导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光源和需光点之间的导光板组,通过所述导光板组能将光源发出的光经改向后以统一的角度送入到需光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组的改向是将光源的发散光改向成平行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组包括两组镜像设置的导光板,每组所述导光板包括并排倾斜设置的多个导光板,且同一组内相邻两个所述导光板的倾斜角度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朝向光源一侧采用能反光的材料制成。
5.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光源、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引导组件和过滤组件,通过所述引导组件能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发散光全部以垂直的方式送入到所述过滤组件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为模块化结构,可通过拼接方式实现多个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外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的过滤网,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快接结构,以便于相邻两个所述外壳体的拼接;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外壳体顶部的固定架,所述光源和所述引导组件均与所述固定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包括第一过滤网组,所述第一过滤网组为过滤网片经多次深V形折叠形成的波浪形结构,所述过滤网片包括层叠设置的熔喷静电无纺布层和PET无纺布支撑架,所述熔喷静电无纺布层朝向所述引导组件一侧,以便于转向后的光线平行射入所述第一过滤网组的V形折叠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还包括沿气流流通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网组下游的第二过滤网组,所述第二过滤网组采用活性炭过滤网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空气净化装置上的两个所述光源之间通过插接结构连接。
CN202020379342.XU 2020-03-23 2020-03-23 引导组件及包含其的空气净化装置 Active CN211822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9342.XU CN211822889U (zh) 2020-03-23 2020-03-23 引导组件及包含其的空气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9342.XU CN211822889U (zh) 2020-03-23 2020-03-23 引导组件及包含其的空气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22889U true CN211822889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10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79342.XU Active CN211822889U (zh) 2020-03-23 2020-03-23 引导组件及包含其的空气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228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228454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killing microorganisms
CN104010710B (zh) 采用光纤维的抗菌过滤器及包含其的空气净化器
US6328937B1 (en) Apparatus for killing microorganisms
US20080279733A1 (en) Apparatus for air disinfection in ventilation system
CN111912044B (zh) 一种气载病毒防疫用室内空气消杀模组
CN104697049B (zh) 具有太阳能杀菌功能的空气净化机
CN112413796A (zh) 一种基于紫外脉冲激光的空气净化用杀菌装置
CN211822889U (zh) 引导组件及包含其的空气净化装置
CN211822890U (zh) 导光组件及包含其的过滤装置
CN216203908U (zh) 空气净化组件和空气循环系统
CN216204136U (zh) 一种杀菌模块及空气净化器
KR101523656B1 (ko) 광섬유 혼합 부직포 적용 항균 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한 공기청정기
CN204629713U (zh) 具有太阳能杀菌功能的空气净化机
CN212179102U (zh) 一种杀菌装置与空气净化设备
CN212901903U (zh) 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及空气净化装置
CN113108409A (zh) 过风装置
KR101431562B1 (ko) 광섬유층 적용 항균 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청정기
CN111588879A (zh) Uv杀菌装置及净化器
CN216204127U (zh) 空气净化组件和空气循环系统
CN214746304U (zh) 过风装置
CN215740731U (zh) 一种uv杀菌灯
CN217154485U (zh) 一种壁挂式聚紫外线光型杀菌消毒空气净化机
CN216814431U (zh) 一种中央空调出风口净化装置
CN214969622U (zh) 一种新型uv杀菌灯
CN216308136U (zh) 一种高效空气消毒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