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19980U - 风扇组件和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风扇组件和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19980U
CN211819980U CN202020369266.4U CN202020369266U CN211819980U CN 211819980 U CN211819980 U CN 211819980U CN 202020369266 U CN202020369266 U CN 202020369266U CN 211819980 U CN211819980 U CN 2118199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an assembly
conservancy diversion
fan
mesh enclo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6926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将华
刘鑫
魏跃鹏
王阳阳
徐睿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6926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199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19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199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扇组件和雾化装置。风扇组件包括:第一网罩,第一网罩上设有进风口;第二网罩,第二网罩上包括多个挡筋和位于多个挡筋之间的出风口,第一网罩和第二网罩围合形成容纳腔;扇叶,设置在容纳腔内;导流件,与第二网罩连接,多个挡筋中靠近容纳腔底部的至少一个挡筋延伸至导流件上,导流件包括向容纳腔的底部延伸的导流面。通过使多个挡筋中靠近容纳腔的底部的至少一个挡筋延伸至导流件上,使得进入容纳腔内的水雾在被第二网罩上的挡筋阻挡而汇聚成水滴后会下落至导流件上,由于导流件包括向容纳腔的底部延伸的导流面,使得水滴能够沿导流面流向容纳腔的底部,从而避免水滴流出风扇组件而四处散落,影响周围环境。

Description

风扇组件和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雾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扇组件和一种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风扇在应用到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时,水雾会随着气流流到风扇组件内部,部分水雾会被风扇的出风网罩上的挡筋阻挡而汇聚成水滴,而水滴在沿挡筋下落至底部后,极易在气流的带动下流出风扇,四处散落而影响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风扇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雾化装置。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风扇组件,包括:第一网罩,第一网罩上设有进风口;第二网罩,第二网罩上设有多个挡筋和位于多个挡筋之间的出风口,第一网罩和第二网罩围合形成容纳腔;扇叶,设置在容纳腔内;导流件,与第二网罩连接,多个挡筋中靠近容纳腔底部的至少一个挡筋延伸至导流件上,导流件包括向容纳腔的底部延伸的导流面。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风扇组件包括第一网罩、第二网罩、扇叶和导流件。第一网罩上具有多个进风口,第二网罩包括多个挡筋,任意相邻两个挡筋之间可形成出风口,由第一网罩和第二网罩共同围合成能够容纳扇叶的容纳腔,使得扇叶转动时,气流经第一网罩的进风口进入容纳腔后,经第二网罩的至少一个出风口流出。而通过设置导流件,具体使导流件与第二网罩相连接,使多个挡筋中靠近容纳腔的底部的至少一个挡筋延伸至导流件上,也即由导流件形成这部分出风口的部分壁面,使得进入容纳腔内的水雾在被第二网罩上的挡筋阻挡而汇聚成水滴后,会下落至导流件上,而由于导流件包括向容纳腔的底部延伸的导流面,使得水滴能够沿导流面流向容纳腔的底部,从而避免水滴流出风扇组件而四处散落,影响周围环境。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容纳腔的底部指风扇组件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或待使用状态下的底部,默认为最底处。而多个挡筋中靠近容纳腔底部的挡筋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不限于最靠近容纳腔底部的那一个挡筋,只要延伸至导流件上的挡筋相较于其他挡筋更靠近容纳腔的底部即可,可根据需要进行挡筋数量的选择。扇叶的中心线可水平延伸,也可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进一步地,夹角小于45°。另外,第一网罩也可包括多个挡筋,则任意相邻两个挡筋之间形成一个进风口。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风扇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导流面包括倾斜面和/或弧形面。有利于快速引导水滴流向容纳腔的底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风扇组件还包括挡水件,设置在第二网罩背离容纳腔的一侧,挡水件的高度高于导流件的高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网罩背离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挡水件,并使挡水件的高度高于导流件的高度,在水滴沿挡筋下流至导流件上后,会被挡水件遮挡,并促进水滴沿导流面流向容纳腔的底部,有效避免水滴经出风口掉出风扇组件,四处散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导流件还包括与导流面相连接的平台面,多个挡筋中靠近容纳腔底部的至少一个挡筋延伸至平台面上,挡水件的高度高于平台面的高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导流件还包括与导流面相连接的平台面,并使多个挡筋中靠近容纳腔底部的至少一个挡筋延伸至平台面上,也即由平台面与挡筋相连接,连接及成型方,牢固。而且,通过使挡水件的高度高于平台面的高度,使得下落至平台面上的水滴会被挡水件遮挡,而不会流到第二网罩的外侧,避免水滴四处散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挡水件的外轮廓与第二网罩的外轮廓相匹配。保证外观美化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挡水件呈弧型;或挡水件呈半圆型;或挡水件呈扇环型,挡水件的高度低于或等于扇叶的中心线所在高度。
在该实施例中,挡水件可呈弧型,如月牙形,或呈半圆型,如D字型,或呈扇环型,有利于使挡水件的外轮廓与第二网罩的外轮廓相匹配。并且,弧型或半圆型或扇环型的挡水件有利于遮挡多个挡筋,遮挡与多个挡筋相连接的导流件,从而多角度地防止水滴经出风口外流。而且,在挡水件呈扇环型的情况下,使挡水件的高度低于或等于扇叶的中心线所在高度,可在确保水滴沿挡筋下落至导流件能够被挡水件遮挡的情况下,避免挡水件大面积遮挡挡筋,遮挡出风口而影响风扇组件的吹气。当然,挡水件也可呈其他形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挡水件与网罩可拆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挡水件与网罩可拆卸连接,有利于对挡水件进行清洗及更换,也便于清洗容纳腔的底部,保证风扇组件吹气的健康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网罩上设有安装孔,挡水件上设有安装柱,安装柱被配置为适于伸入安装孔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网罩上设置安装孔,在挡水件上设置安装柱,并将安装柱插入安装孔内而实现挡水件安装在第二网罩上,装配简单。
进一步地,安装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安装柱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安装孔与安装柱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安装孔内设有限位部,安装柱包括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支柱,每个支柱的端部具有卡位部,至少两个支柱被配置为适于受压相互靠近而伸入安装孔内,卡位部伸出安装孔。
通过使安装柱在伸入到安装孔内后,至少两个支柱能够相互靠近,有利于安装柱整体释放压力并作用在安装孔的内壁上,从而保证两者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而且,通过使卡位部与伸出安装孔,可有效避免安装柱脱离安装孔,进一步保证挡水件牢固装配在第二网罩上,而不易掉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挡水件与第二网罩螺栓连接,或挡水件与第二网罩卡扣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挡水件与第二网罩螺栓连接,或使挡水件与第二网罩卡扣连接,连接方便、牢固,且便于拆卸,进而有利于清洗挡水件,清洗容纳腔的底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导流件与第二网罩一体成型。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导流件与第二网罩一体成型,换句话说,第二网罩整体的局部构造成导流件,方便挡筋直接延伸至导流件上,而不必后续在第二网罩上插入导流件,方便加工,而且也有利于保证导流件与第二网罩的连接牢固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风扇组件还包括:出液口,与容纳腔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风扇组件还具有出液口,使得容纳腔内的水滴通过出液口统一流出,一方面避免水滴四处扩散,而影响环境,另一方面可有效避免容纳腔内长时间积留水滴而滋生细菌,影响风扇组件有效运行等等。
进一步地,出液口设置在第一网罩上;或出液口设置在第二网罩上;或出液口由第一网罩和第二网罩的装配间隙构造而成。
其中,出液口可设置在第一网罩上,还可设置在第二网罩上,可单独在两个网罩上靠近容纳腔底部的位置开设,也可通过两个网罩上原有的结构形成,如第一网罩上的进风口。另外,出液口也可由第一网罩和第二网罩的装配间隙构造成而成,无需额外设置出液口,简化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风扇组件。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雾化装置,即加湿装置,可用于室内加湿、美容蒸脸等等,由于具有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风扇组件,进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雾化装置还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出雾口和注水口;风扇组件的进风侧朝向出雾口,风扇组件的出液口用于连通注水口。
在该实施例中,雾化装置还包括壳体,通过将风扇组件设置在壳体上,并使风扇组件的进风侧朝向出雾口,使经出雾口排出的雾气能够被风扇组件吸入后再次吹出,与相关技术中仅依靠加湿器内部的小风机将雾气吹出出雾口相比,一方面有利于将雾气远距离输送,扩大雾化范围,进而扩大加湿范围,提高加湿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吸入空气,使得经出雾口排出的雾气和空气均被风扇组件吸入后混合排出,实现先吸后吹功能,从而有利于减小雾气的颗粒度直径,为用户提供更细腻的雾气,避免用户因为长期近距离使用雾气颗粒度大的雾化装置而造成呼吸道黏膜疾病。此外,通过使风扇组件的出液口连通注水口,可有效避免雾气经风扇组件产生的水滴落到雾化装置外部或积留在风扇组件内部,使得水滴能够回流至壳体内,保证雾化装置周围环境。
当然,雾化装置的风扇组件可以单独使用,此时,雾化装置能够单独实现吹风功能,或者雾化装置的出雾口出雾,而风扇组件不运行,可根据需要控制雾化装置。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风扇组件的进风侧朝向出雾口,意味着风扇组件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吸入经出雾口排出的雾气,风扇组件的进风侧可以与出雾口面对面分布,也可不正对出雾口,只要能够吸入经出雾口排出的雾气均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雾化装置还包括:水雾发生器,设置在壳体内,用于产生雾气;风机,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用于将雾气吹出出雾口。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雾化装置还包括水雾发生器和风机,其中,水雾发生器设置在壳体内,风机设置在壳体内,水雾发生器将液体变成雾气,风机将雾气从壳体内吹向雾化装置的出雾口,有利于雾气快速移出出雾口,实现快速加湿。另外,雾气经出雾口排出后,能够被风扇组件吸入,并与同时被风扇组件吸入的空气混合后,再被风扇组件吹出,通过风机与风扇组件的配合作用,实现了对雾气的远距离输送,进一步提高了雾化装置的加湿范围和加湿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风扇组件能够转动地设置在壳体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风扇组件能够转动地设置在壳体上,可以在调节风扇组件转向的过程中调节风扇组件的出风方向,进而改变雾气被吹出的方向,实现多角度加湿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网罩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网罩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挡水件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挡水件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挡水件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风扇组件,110第一网罩,111进风口,120第二网罩,121挡筋,122出风口,130容纳腔,140扇叶,150导流件,151导流面,152平台面,160挡水件,161安装柱,1611支柱,1612卡位部,200雾化装置,210壳体,211出雾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风扇组件100和雾化装置200。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一种风扇组件100,包括:第一网罩110,第一网罩110上设有进风口111;第二网罩120,第二网罩120上设有多个挡筋121和位于多个挡筋121之间的出风口122,第一网罩110和第二网罩120围合形成容纳腔130;扇叶140,设置在容纳腔130内;导流件150,与第二网罩120连接,导流件150包括向容纳腔130的底部延伸的导流面151,多个挡筋121中靠近容纳腔130底部的至少一个挡筋121延伸至导流面151上。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风扇组件100包括第一网罩110、第二网罩120、扇叶140和导流件150。第一网罩110上具有多个进风口111,第二网罩120包括多个挡筋121,任意相邻两个挡筋121之间可形成出风口122,由第一网罩110和第二网罩120共同围合成能够容纳扇叶140的容纳腔130,使得扇叶140转动时,气流经第一网罩110的多个进风口111进入容纳腔130后,经第二网罩120的至少一个出风口122流出。而通过设置导流件150,具体使导流件150与第二网罩120相连接,使多个挡筋121中靠近容纳腔130的底部的至少一个挡筋121延伸至导流面151上,也即由导流面151形成这部分出风口122的部分壁面,且该导流面151向容纳腔130的底部延伸,使得进入容纳腔130内的水雾在被第二网罩120上的挡筋121阻挡而汇聚成水滴后,会下落至导流面151上,而由于导流面151向容纳腔130的底部延伸,使得水滴能够沿导流面151流向容纳腔130的底部,从而避免水滴流出风扇组件100而四处散落,影响周围环境。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容纳腔130的底部指风扇组件100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或待使用状态下的底部,默认为最底处。而导流面151向容纳腔130的底部延伸,可直接延伸至最低处,也即直接由导流面151的最低点构成容纳腔130的最低处,也可不延伸至最低处。而多个挡筋121中靠近容纳腔130底部的挡筋1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不限于最靠近容纳腔130底部的那一个挡筋121,只要延伸至导流件150上的挡筋121相较于其他挡筋121更靠近容纳腔130的底部即可,可根据需要进行挡筋121数量的选择。扇叶140的中心线可水平延伸,也可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进一步地,夹角小于45°。另外,第一网罩110也可包括多个挡筋121,则任意相邻两个挡筋121之间形成一个进风口111。
进一步地,导流面151包括倾斜面和/或弧形面。有利于快速引导水滴流向容纳腔130的底部。
实施例二:
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如图2所示,导流件150包括向容纳腔130的底部延伸的导流面151和与导流面151相连接的平台面152,多个挡筋121中靠近容纳腔130底部的至少一个挡筋121延伸至平台面152上,风扇组件100还包括挡水件160,设置在第二网罩120背离容纳腔130的一侧,挡水件160的高度高于平台面152的高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导流件150还包括与导流面151相连接的平台面152,并使多个挡筋121中靠近容纳腔130底部的至少一个挡筋121延伸至平台面152上,也即由平台面152与挡筋121相连接,连接及成型方,牢固。而且,通过在第二网罩120背离容纳腔130的一侧设置挡水件160,并使挡水件160的高度高于导流件150的高度,具体使挡水件160的高度高于平台面152的高度,使得下落至平台面152上的水滴会被挡水件160遮挡,而不会流到第二网罩120的外侧,避免水滴四处散落。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挡水件160的外轮廓与第二网罩120的外轮廓相匹配。保证外观美化度。
具体地,如图5所示,挡水件160呈弧型;或挡水件160呈半圆型;或挡水件160呈扇环型,挡水件160的高度低于或等于扇叶140的中心线所在高度。
挡水件160可呈弧型或呈半圆型或呈扇环型,有利于使挡水件160的外轮廓与第二网罩120的外轮廓相匹配。并且,月牙型或D字型或扇环型的挡水件160有利于遮挡多个挡筋121,遮挡与多个挡筋121相连接的导流件150,从而多角度地防止水滴经出风口122外流。而且,在挡水件160呈扇环型的情况下,使挡水件160的高度低于或等于扇叶140的中心线所在高度,可在确保水滴沿挡筋121下落至导流件150能够被挡水件160遮挡的情况下,避免挡水件160大面积遮挡挡筋121,遮挡出风口122而影响风扇组件100的吹气。当然,挡水件160也可呈其他形状。
进一步地,挡水件160与网罩可拆卸连接。有利于对挡水件160进行清洗及更换,也便于清洗容纳腔130的底部,保证风扇组件100吹气的健康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网罩120上设有安装孔;挡水件160上设有安装柱161,安装柱161包括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支柱1611,每个支柱1611的端部具有卡位部1612,至少两个支柱1611被配置为适于受压相互靠近而伸入安装孔内,卡位部1612伸出安装孔。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安装柱161在伸入到安装孔内后,至少两个支柱1611能够相互靠近,有利于安装柱161整体释放压力并作用在安装孔的内壁上,从而保证两者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而且,通过使卡位部1612伸出安装孔,进一步避免安装柱161退出安装孔,保证挡水件160牢固装配在第二网罩120上,而不易掉落。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安装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安装柱16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安装孔与安装柱161一一对应。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挡水件160与第二网罩120螺栓连接,或挡水件160与第二网罩120卡扣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挡水件160与第二网罩120螺栓连接,或使挡水件160与第二网罩120卡扣连接,连接方便、牢固,且便于拆卸,进而有利于清洗挡水件160,清洗容纳腔130的底部。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导流件150与第二网罩120一体成型。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导流件150与第二网罩120一体成型,换句话说,第二网罩120整体的局部构造成导流件150,方便挡筋121直接延伸至导流件150上,而不必后续在第二网罩120上插入导流件150,方便加工,而且也有利于保证导流件150与第二网罩120的连接牢固性。
实施例四: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风扇组件100还包括:出液口(图中未示出),与容纳腔130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风扇组件100还具有出液口,使得容纳腔130内的水滴通过出液口统一流出,一方面避免水滴四处扩散,而影响环境,另一方面可有效避免容纳腔130内长时间积留水滴而滋生细菌,影响风扇组件100有效运行等等。
进一步地,出液口设置在第一网罩110上;或出液口设置在第二网罩120上;或出液口由第一网罩110和第二网罩120的装配间隙构造而成。
其中,出液口可设置在第一网罩110上,还可设置在第二网罩120上,可单独在两个网罩上靠近容纳腔130底部的位置开设,也可通过两个网罩上原有的结构形成,如第一网罩110上的进风口111。另外,出液口也可由第一网罩110和第二网罩120的装配间隙构造成而成,无需额外设置出液口,简化结构。
实施例五:
如图8所示,一种雾化装置200,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风扇组件100。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雾化装置200,即加湿装置,可用于室内加湿、美容蒸脸等等,由于具有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风扇组件100,进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雾化装置200还包括:壳体210,壳体210上设有出雾口211和注水口(图中未示出);风扇组件100的进风侧朝向出雾口211,风扇组件100的出液口用于连通注水口。
通过将风扇组件100设置在壳体210上,并使风扇组件100的进风侧朝向出雾口211,使经出雾口211排出的雾气能够被风扇组件100吸入后再次吹出,与相关技术中仅依靠加湿器内部的小风机将雾气吹出出雾口211相比,一方面有利于将雾气远距离输送,扩大雾化范围,进而扩大加湿范围,提高加湿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吸入空气,使得经出雾口211排出的雾气和空气均被风扇组件100吸入后混合排出,实现先吸后吹功能,从而有利于减小雾气的颗粒度直径,为用户提供更细腻的雾气,避免用户因为长期近距离使用雾气颗粒度大的雾化装置200而造成呼吸道黏膜疾病。此外,通过使风扇组件100的出液口连通注水口,可有效避免雾气经风扇组件100产生的水滴落到雾化装置200外部或积留在风扇组件100内部,使得水滴能够回流至壳体210内,保证雾化装置200周围环境。
当然,雾化装置200的风扇组件100可以单独使用,此时,雾化装置200能够单独实现吹风功能,或者雾化装置200的出雾口211出雾,而风扇组件100不运行,可根据需要控制雾化装置200。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风扇组件100的进风侧朝向出雾口211,意味着风扇组件100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吸入经出雾口211排出的雾气,风扇组件100的进风侧可以与出雾口211面对面分布,也可不正对出雾口211,只要能够吸入经出雾口211排出的雾气均可。
进一步地,雾化装置200还包括:水箱,设置在壳体210内,注水口与水箱连通。其中水箱可独立存在于壳体210内,也可由壳体210包围而成,也即壳体210的部分壁面构造成水箱的部分壁面。
进一步地,雾化装置200还包括:水雾发生器(图中未示出),设置在壳体210内,用于产生雾气;风机(图中未示出),设置在壳体210的内部,用于将雾气吹出出雾口211。
通过使雾化装置200还包括水雾发生器和风机,其中,水雾发生器设置在壳体210内,风机设置在壳体210内,水雾发生器将液体变成雾气,风机将雾气从壳体210内吹向雾化装置200的出雾口211,有利于雾气快速移出出雾口211,实现快速加湿。另外,雾气经出雾口211排出后,能够被风扇组件100吸入,并与同时被风扇组件100吸入的空气混合后,再被风扇组件100吹出,通过风机与风扇组件100的配合作用,实现了对雾气的远距离输送,进一步提高了雾化装置200的加湿范围和加湿效果。
进一步地,风扇组件100固定设置在壳体210上,或风扇组件100能够转动地设置在壳体210上,方便调节吹雾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罩,所述第一网罩上设有进风口;
第二网罩,所述第二网罩上包括多个挡筋和位于所述多个挡筋之间的出风口,所述第一网罩和所述第二网罩围合形成容纳腔;
扇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导流件,与所述第二网罩连接,所述多个挡筋中靠近所述容纳腔底部的至少一个挡筋延伸至所述导流件上,所述导流件包括向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延伸的导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面包括倾斜面和/或弧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挡水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网罩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挡水件的高度高于所述导流件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件还包括与所述导流面相连接的平台面,所述多个挡筋中靠近所述容纳腔底部的至少一个挡筋延伸至所述平台面上,所述挡水件的高度高于所述平台面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水件的外轮廓与所述第二网罩的外轮廓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水件呈弧型;或
所述挡水件呈半圆型;或
所述挡水件呈扇环型,所述挡水件的高度低于或等于所述扇叶的中心线所在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网罩上设有安装孔;
所述挡水件上设有安装柱,安装柱包括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支柱,每个支柱的端部具有卡位部,所述至少两个支柱被配置为适于受压相互靠近而伸入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卡位部伸出所述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件与所述第二网罩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
出液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网罩上;或
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网罩上;或
所述出液口由所述第一网罩和所述第二网罩的装配间隙构造而成。
10.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出雾口和注水口;和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的进风侧朝向所述出雾口,所述风扇组件的出液口用于连通所述注水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
水雾发生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产生雾气;
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用于将雾气吹出所述出雾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组件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CN202020369266.4U 2020-03-20 2020-03-20 风扇组件和雾化装置 Active CN2118199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69266.4U CN211819980U (zh) 2020-03-20 2020-03-20 风扇组件和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69266.4U CN211819980U (zh) 2020-03-20 2020-03-20 风扇组件和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19980U true CN211819980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10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69266.4U Active CN211819980U (zh) 2020-03-20 2020-03-20 风扇组件和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199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3044546A1 (zh) 一种无风叶风扇
TWM455773U (zh) 風扇總成
US20200340694A1 (en) Humidifier
CN212431123U (zh) 采用水对空气进行处理的装置及空调内机
CN113587295B (zh) 一种加湿器
CN211819980U (zh) 风扇组件和雾化装置
CN204902093U (zh) 一种内置手柄风道的把手加湿器
CN208982326U (zh) 便携式翼式冷风扇
CN211781724U (zh) 加湿装置
CN113639327A (zh) 采用水对空气进行处理的装置及空调内机
CN215723836U (zh) 一种加湿器
CN106123189B (zh) 具有双风道结构的雾化风扇
CN213514244U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212692013U (zh) 一种加湿风扇
CN213435303U (zh) 雾化器装置
CN210582333U (zh) 除湿机的机芯及人体除湿机
CN210980152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07455817U (zh) 一种迷你型多功能加湿风扇
CN106152439A (zh) 送风装置及具有该送风装置的空气调节器
CN214841365U (zh) 一种加湿器出雾嘴结构
CN113494748B (zh) 加湿装置
CN215001979U (zh) 气体湿度调节装置
CN212987490U (zh) 一种出片状水雾的加湿器
CN216143885U (zh) 冷风扇
CN218033495U (zh) 一种具有漂浮式雾化头的折叠加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