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16826U - 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防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防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16826U
CN211816826U CN202020240267.9U CN202020240267U CN211816826U CN 211816826 U CN211816826 U CN 211816826U CN 202020240267 U CN202020240267 U CN 202020240267U CN 211816826 U CN211816826 U CN 2118168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grass
planting ditch
meadow
filte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402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杰源
林金生
梁志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da Guang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da Guang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da Guang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da Guangd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402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168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168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1682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防护结构,其包括:由生物滞留区和两个呈相互对称布置的草地过滤带共同组成的植草沟、以及路面,其中,两个所述草地过滤带的底部边缘分别与生物滞留区两侧边缘相连接,两个所述草地过滤带顶部边缘分别与位于植草沟两侧的路面相连接,且在连接处设置有与植草沟的延伸方向相平行布置的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在靠近路面的一侧开设有数个雨水导流孔,所述缓冲槽在靠近草地过滤带的一侧开设有数个水平高度相同的雨水分流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缓冲槽,将较大的径流转化形成较小的径流,均匀地分散在草地过滤带上,避免较大的径流直接对部分草地过滤带形成冲刷,从而达到防护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防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我国城市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建设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内涝问题日渐突出。植草沟作为海绵城市中面源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年径流总量控制和面源污染控制的重要手段,广泛的出现在各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中。植草沟可以设置在道路系统的绿化带中,路面的初期雨水汇入绿化带中,植草沟可以充分发挥其净化水质,调控水量的作用,缓解城市内涝。
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5284277U所公开的一种具有雨水引导过滤功能的植草沟,包括下凹的生物滞留区,生物滞留区边缘设置有草地过滤带,草地过滤带远离生物滞留区的一侧连接到路面,路面与草地过滤带之间设置有防护路牙,并且防护路牙上开设有数个雨水导流孔;运行时,路面的雨水通过导流孔流经草地过滤带,最后流入生物滞留区中。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路面上的雨水集中由数个导流孔流出,会形成较大的径流,较大的径流会对部分与导流孔相对齐的草地过滤带形成冲刷,从而使得该部分的草地过滤带上的植物生长受到影响,会导致该部分的草地过滤带净化过滤效果不佳;因此,可作进一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防护结构,其通过设置一缓冲槽,将较大的径流转化形成较小的径流,均匀地分散在草地过滤带上,避免较大的径流直接对部分草地过滤带形成冲刷,从而达到防护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防护结构,包括:由生物滞留区和两个呈相互对称布置的草地过滤带共同组成的植草沟、以及路面,其中,两个所述草地过滤带的底部边缘分别与生物滞留区两侧边缘相连接,两个所述草地过滤带顶部边缘分别与位于植草沟两侧的路面相连接,且在连接处设置有与植草沟的延伸方向相平行布置的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在靠近路面的一侧开设有数个雨水导流孔,所述缓冲槽在靠近草地过滤带的一侧开设有数个水平高度相同的雨水分流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草地过滤带顶部边缘与路面相连接处设置有一缓冲槽,导流孔所流出的较大的径流先汇集在缓冲槽中,再由分流孔形成较小的径流均匀地分散在草地过滤带上,从而可避免较大的径流直接对部分草地过滤带形成冲刷,导致该部分的草地过滤带上的植物生长受到影响,从而避免导致该部分的草地过滤带净化过滤效果不佳。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个所述导流孔处均设置有第一过滤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每个导流孔处均设置有第一过滤网,可用于用于防止路面上的杂质随着雨水由导流孔流入缓冲槽中,造成分流孔堵塞。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植草沟内设置有数个沿植草沟的延伸方向布置的拦截坝。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拦截坝可有效减缓植草沟内的径流的流速,避免流速过大对植草沟形成冲刷,导致草地过滤带的种植泥土/生态滞留区的种植泥土被冲走,从而实现对植草沟的防护。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个所述拦截坝的背水面一侧均设置有一支撑肋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肋板一端插入至生物滞留区内,另一端与拦截坝的背水面相抵触,以对拦截坝形成一支撑作用,使提高拦截坝的抗冲击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生物滞留区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土层、砾石隔离层、以及水分过滤层,所述水分过滤层下方设置有一蓄水箱,所述水分过滤层内设置有过滤水管网,并且所述过滤水管网与蓄水箱顶部预设有的进水口相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多层的过滤作用,过滤水管网中的水的杂质含量已经有效的降低,因而可以作为日常清洁用水/城市灌溉用水循环利用,进而通过水分过滤层下方设置有的蓄水箱进行储存。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个所述草地过滤带上均设置有一水泵,所述水泵一端设置有一抽水管、且抽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延伸至蓄水箱底部,并与蓄水箱底部预设有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水泵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喷水管,并且所述喷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设置有喷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旱季时,通过驱动水泵运转,可将蓄水箱内储存的水抽出,并通过喷头喷洒在植草沟内的植物上,实现灌溉作用,防止植草沟内的植物枯萎。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个所述草地过滤带下方均设置有一溢流管,所述溢流管底端与城市排污管道相连通,所述溢流管顶端延伸外露出草地过滤带,并且所述溢流管顶端开设有一溢流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植草沟内的水位升高至溢流口的高度上时,通过溢流口将水排放到城市排污管道中,避免植草沟内的水倒流回路面。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每个所述溢流口处设置有第二过滤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个溢流口处均设置有第二过滤网,避免较大的杂物进入到溢流管中造成溢流管堵塞。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一缓冲槽,将较大的径流转化形成较小的径流,均匀地分散在草地过滤带上,从而可避免较大的径流直接对部分草地过滤带形成冲刷,导致该部分的草地过滤带上的植物生长受到影响,从而保持草地过滤带较佳的净化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植草沟;11、生物滞留区;111、种植土层;112、砾石隔离层;113、水分过滤层;114、过滤水管网;12、草地过滤带;2、路面;3、缓冲槽;31、导流孔;32、分流孔;41、第一过滤网;42、第二过滤网;5、拦截坝;51、支撑肋板;6、蓄水箱;61、进水口;62、出水口;71、水泵;72、抽水管;73、喷水管;731、喷头;8、溢流管;81、溢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防护结构,包括:植草沟1、以及路面2,其中,植草沟1包括呈向下凹陷的生物滞留区11、以及两个呈相互对称布置且分别位于生物滞留区11两侧的草地过滤带12,两个草地过滤带12均呈斜向布置,并且两个草地过滤带12的顶部间距大于两个草地过滤带12的底部间距;两个草地过滤带12底部的边缘分别与生物滞留区11两侧的边缘相连接,以共同组成一植草沟1。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草地过滤带12顶部的边缘分别与位于植草沟1两侧的路面2相连接,并且在每个连接处均设置有一缓冲槽3,该缓冲槽3的横截面呈U形结构,并且该缓冲槽3的长度方向与植草沟1的延伸方向相平行布置;该缓冲槽3在靠近路面2的一侧开设有数个雨水导流孔31,并且相邻的两个导流孔31之间的距离均为300厘米,使得路面2上的雨水可由导流孔31流入缓冲槽3中;该缓冲槽3在靠近草地过滤带12的一侧开设有数个雨水分流孔32,相邻的两个分流孔32之间的距离为10厘米,并且每个分流孔32的水平高度均相同,使得缓冲槽3中的雨水可由分流孔32流到草地过滤带12上;通过先将导流孔31所流出的较大的径流汇集在缓冲槽3中,再由分流孔32形成较小的径流并均匀地分散在草地过滤带12上,以避免较大的径流直接对部分草地过滤带12形成冲刷,导致该部分的草地过滤带12上的植物被径流被冲歪、以及导致该部分的草地过滤带12的种植泥土被冲走,从而导致该部分的草地过滤带12净化过滤效果不佳。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导流孔31处均设置有第一过滤网41,该第一过滤网4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导流孔31所靠近路面2的一端,用于防止路面2上的杂质随着雨水由导流孔31流入缓冲槽3中,造成分流孔32堵塞。
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植草沟1内设置数个沿植草沟1的延伸方向布置的拦截坝5,并且相邻的两个拦截坝5之间的距离均相等,在本实施例中,拦截坝5为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采用锈钢板等材料;拦截坝5的底端插入至生物滞留区11内,拦截坝5的两侧分别插入至两个草地过滤带12中,并且该拦截坝5顶端的高度低于植草沟1两侧的路面2的高度,以减缓植草沟1内的径流的流速,避免流速过大对植草沟1形成冲刷,导致草地过滤带12的种植泥土/生态滞留区的种植泥土被冲走,从而实现对植草沟1的防护。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拦截坝5的背水面一侧均设置有一支撑肋板51,该支撑肋板51一端插入至生物滞留区11内,另一端与拦截坝5的背水面相抵触,以对拦截坝5形成一支撑作用,使提高拦截坝5的抗冲击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生物滞留区11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土层111、砾石隔离层112、以及水分过滤层113,水分过滤层113下方设置有一蓄水箱6,水分过滤层113内设置有过滤水管网114,并且过滤水管网114与蓄水箱6顶部预设有的进水口61相连通;其中,种植土层111用于提供生物滞留区11上的植物的生长基础,砾石隔离层112用于对种植土层111进行隔离,水分过滤层113用于将下渗到此处的雨水进行进一步过滤,并供滤水管网所吸收;由于过滤水管网114中的水已经通过多次过滤,其杂质含量已经有效的降低,因而可以作为日常清洁用水/城市灌溉用水循环利用,进而通过水分过滤层113下方设置有的蓄水箱6进行储存。
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草地过滤带12上均设置有一水泵71,水泵71的前端安装有一抽水管72,该抽水管72远离水泵71的一端延伸至蓄水箱6的底部,并且与蓄水箱6底部预设有的出水口62相连通;水泵71的尾端安装有一喷水管73,并且喷水管73远离水泵71的一端设置有喷头731;在旱季时,通过驱动水泵71运转,可将蓄水箱6内储存的水抽出,并通过喷头731喷洒在植草沟1内的植物上,实现灌溉作用,防止植草沟1内的植物枯萎。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草地过滤带12下方均预埋有一溢流管8,该溢流管8的底端与城市排污管道相连通,该溢流管8的顶端延伸外露出草地过滤带12,并且该溢流管8的顶端的高度大于拦截坝5顶端的高度,同时该溢流管8的顶端的高度小于路面2的高度,该溢流管8的顶端开设有一溢流口81;当植草沟1内的水位升高至溢流口81的高度上时,通过溢流口81将水排放到城市排污管道中,避免植草沟1内的水倒流回路面2。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溢流口81处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过滤网42,避免较大的杂物进入到溢流管8中造成溢流管8堵塞。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防护结构,包括:由生物滞留区(11)和两个呈相互对称布置的草地过滤带(12)共同组成的植草沟(1)、以及路面(2),其中,两个所述草地过滤带(12)的底部边缘分别与生物滞留区(11)两侧边缘相连接,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草地过滤带(12)顶部边缘分别与位于植草沟(1)两侧的路面(2)相连接,且在连接处设置有与植草沟(1)的延伸方向相平行布置的缓冲槽(3),所述缓冲槽(3)在靠近路面(2)的一侧开设有数个雨水导流孔(31),所述缓冲槽(3)在靠近草地过滤带(12)的一侧开设有数个水平高度相同的雨水分流孔(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流孔(31)处均设置有第一过滤网(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草沟(1)内设置有数个沿植草沟(1)的延伸方向布置的拦截坝(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拦截坝(5)的背水面一侧均设置有一支撑肋板(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滞留区(11)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土层(111)、砾石隔离层(112)、以及水分过滤层(113),所述水分过滤层(113)下方设置有一蓄水箱(6),所述水分过滤层(113)内设置有过滤水管网(114),并且所述过滤水管网(114)与蓄水箱(6)顶部预设有的进水口(61)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草地过滤带(12)上均设置有一水泵(71),所述水泵(71)一端设置有一抽水管(72)、且抽水管(72)远离水泵(71)的一端延伸至蓄水箱(6)底部,并与蓄水箱(6)底部预设有的出水口(62)相连通;所述水泵(71)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喷水管(73),并且所述喷水管(73)远离水泵(71)的一端设置有喷头(7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草地过滤带(12)下方均设置有一溢流管(8),所述溢流管(8)底端与城市排污管道相连通,所述溢流管(8)顶端延伸外露出草地过滤带(12),并且所述溢流管(8)顶端开设有一溢流口(8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溢流口(81)处设置有第二过滤网(42)。
CN202020240267.9U 2020-03-02 2020-03-02 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防护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168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40267.9U CN211816826U (zh) 2020-03-02 2020-03-02 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防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40267.9U CN211816826U (zh) 2020-03-02 2020-03-02 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防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16826U true CN211816826U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96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4026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16826U (zh) 2020-03-02 2020-03-02 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防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168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8601B (zh) 树池、采用该树池对径流雨水进行渗滤处理的方法
CN213390170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墙
CN206768983U (zh) 一种雨水高利用绿化带
CN211897679U (zh) 一种新型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CN213245858U (zh) 一种市政绿化带
CN211816826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植草沟防护结构
CN216787384U (zh) 一种用于雨水收集循环再利用的雨水花园
CN214993540U (zh) 拦沙式水土保持生态护岸
CN214784489U (zh) 一种利于排水的植草沟
CN213448664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CN212426612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人行道植草沟
CN211446456U (zh) 一种绿地受限条件下的多功能海绵结构
CN208029584U (zh) 一种梯田坡面蓄水及自排灌溉装置
CN220202882U (zh)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的江滩湿地结构
CN219437676U (zh) 一种环保型道路隔离绿化带结构
CN219410732U (zh) 一种护坡结构
CN219653637U (zh) 一种应用于河岸的生态边坡结构
CN220476402U (zh) 一种城市景观绿化带
CN205061812U (zh) 多级雨水生物处理装置
CN212896766U (zh) 一种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
CN220813265U (zh) 一种道路下沉式绿化带
CN214573727U (zh) 一种水土保持用景观生态护坡
CN219862190U (zh) 一种海绵道路渗排水循环系统
CN220665064U (zh) 一种小河道河口浅滩生态湿地净化结构
CN214362667U (zh) 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