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14060U - 一种新型高效化粪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高效化粪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14060U
CN211814060U CN201922120332.4U CN201922120332U CN211814060U CN 211814060 U CN211814060 U CN 211814060U CN 201922120332 U CN201922120332 U CN 201922120332U CN 211814060 U CN211814060 U CN 2118140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tank
pool
pond
outle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203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雷
卢进良
陈钢
瞿雄
周斯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Wan'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Wan'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Wan'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Wan'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203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140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140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140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高效化粪池,包括第一池、第二池和第三池,第一池包括进水区、清水区、沉淀区和污泥区,进水区与沉淀区之间设有粗栅格,清水区与沉淀区之间设有细栅格,污泥区与沉淀区之间设有两沉淀斜板,第一池出水管连通第二池,第二池内设有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第二池出水管连通第三池,第三池内设有第三筛网和第四筛网,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及第三筛网和第四筛网之间均填充有生物填料,第三池右侧设有出水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首先通过第一池对粪污进行粗过滤和细过滤,然后通过第二池和第三池内的微生物对粪污进行厌氧分解杀菌直至粪污腐熟,最后通过出水管排出腐熟的粪污,从而有效解决化粪池的堵塞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高效化粪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高效化粪池。
背景技术
现有普通化粪池是由化粪池罐体、人孔、进水管路、过粪管和出水管路组成,广泛应用于人居生活中厕所粪污污水的收集、处置。其工作流程如下:(1)化粪池第一池每天通过进水管接纳新鲜粪便,厌氧发酵分解分层:上层粪皮、中间粪液和底层粪渣,阻留沉淀寄生虫卵;(2)化粪池第二池延续第一池的阻留沉淀寄生虫卵,深度厌氧发酵,游离氨浓度上升,杀菌杀卵;(3)流入第三池的粪液一般已经腐熟,其中的病菌和虫卵已基本杀灭和除去,可作施肥之用,如附图4。
普通化粪池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居民生活中使用的一次性杯具、卫生巾、卫生纸等,在污水中呈漂浮或悬浮状态的生活用品,一旦进入化粪池,可能随着池内液位的升高,进入过粪管中,导致化粪池堵塞;另外,化粪池底部是沉积污泥,中间是悬浮污泥及污水,表层是漂浮污泥,如果化粪池未及时清掏,则当化粪池沉积污泥超出过粪管过水管口的高度时,污泥就会堵塞洞口,造成化粪池堵塞,使粪污从人孔外溢,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正常生活,是亟待解决的化粪池应用问题。(2)化粪池在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以及持续累积上升的底部污泥,可能将新鲜的粪块、粪皮和粪渣带入第二池中,导致第二池厌氧发酵负荷增加,效率降低。(3)化粪池底部沉积污泥通常采用人工清淤,环境条件差,劳动强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化粪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高效化粪池,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池、第二池和第三池,所述第一池包括进水区、清水区、沉淀区和污泥区,所述进水区和所述清水区均位于所述沉淀区上方,且所述进水区位于所述清水区左侧,所述进水区与所述沉淀区之间设有粗栅格,所述清水区与所述沉淀区之间设有细栅格,所述污泥区位于所述沉淀区下方,且所述污泥区与所述沉淀区之间设有两相对设置的沉淀斜板,所述进水区左侧设有进水管,所述清水区右侧设有第一池出水管,所述第一池出水管连通所述第二池,所述第二池内设有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所述第一筛网和所述第二筛网之间填充有生物填料,所述第二池右侧设有第二池出水管,所述第二池出水管连通所述第三池,所述第三池内设有第三筛网和第四筛网,所述第三筛网和所述第四筛网之间同样填充有生物填料,所述第三池右侧设有出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池、所述第二池和所述第三池上方均设有人孔。
进一步地,所述粗栅格上方铺设有筛网布,所述筛网布的材质为涤纶、塑料或尼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池出水管前方设有清水溢流堰,所述清水溢流堰用于使所述清水区的水均匀溢出进入所述第二池。
进一步地,所述污泥区内设有污泥排放管路,所述污泥排放管路的管径为DN50-DN100,所述污泥排放管路用于排出所述污泥区内部的污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池出水管的管口下部设有纱网,所述纱网用于阻止所述生物填料和/或悬浮物进入所述第二池出水管。
进一步地,两所述沉淀斜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且α和β的范围均为45°-60°。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填料为聚氨酯海绵填料和/或PP悬浮球组合填料和/或凝胶泡沫填料。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高效化粪池首先通过所述第一池中的所述粗栅格和所述筛网布对粪污进行粗过滤,并通过所述沉淀斜板进行导流沉淀及上浮粪污的截留和所述细栅格的细过滤,然后通过所述第二池和所述第三池内所述生物填料上的微生物对粪污进行厌氧分解杀菌直至粪污腐熟,最后通过所述出水管排出腐熟的粪污,从而有效解决化粪池的堵塞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所述污泥排放管路改善清淤环境及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效化粪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图。
图3是图1中B-B的剖面图。
图4是现有化粪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池,11-进水区,11a-进水管,12-清水区,12a-第一池出水管,12b-清水溢流堰,13-沉淀区,14-污泥区,14a-污泥排放管路,15-粗栅格,16-细栅格,17-沉淀斜板,2-第二池,21-第一筛网,22-第二筛网,23-生物填料,24-第二池出水管,25-纱网,3-第三池,31-第三筛网,32-第四筛网,33-出水管,4-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化粪池,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池1、第二池2和第三池3,且所述第一池1、所述第二池2和所述第三池3上方均设有人孔4。
所述第一池1包括进水区11、清水区12、沉淀区13和污泥区14,所述进水区11和所述清水区12均位于所述沉淀区13上方,且所述进水区11位于所述清水区12左侧,所述进水区11与所述沉淀区13之间设有粗栅格15,所述粗格栅15的间隙为50-100mm,优选80mm,本实施例中所述粗栅格15上方铺设有筛网布(附图中为画出),所述筛网布的材质为涤纶、塑料或尼龙等,所述筛网布网孔长为100-150mm,宽为50-100mm,本实施例中所述筛网布的材质为尼龙,所述筛网布的网孔尺寸为120mm×80mm,通过所述筛网布可截留厕所粪污中的可能出现的漂浮物(如一次性杯具、卫生巾、卫生纸等),且清理简单释放方便,只需通过收束所述筛网布上的提拉绳索便可将所述筛网布截留的漂浮物从所述人孔4取出。所述清水区12与所述沉淀区13之间设有细栅格16,所述细格栅16的间隙为3-10mm,优选5mm,所述污泥区14位于所述沉淀区13下方,且所述污泥区14与所述沉淀区13之间设有两相对设置的沉淀斜板17,两所述沉淀斜板17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且α和β的范围均为45°-60°,α和β均优选60°,本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斜板17既可以对粪污中的悬浮物导流沉淀,也可以截留大部分因厌氧产气而带起来的悬浮状态的粪块、粪皮和粪渣。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所述进水区11左侧设有进水管11a,所述清水区12右侧设有第一池出水管12a,所述第一池出水管12a连通所述第二池2,且所述第一池出水管12a前方设有清水溢流堰12b,所述清水溢流堰12b用于使所述清水区12的水均匀溢出进入所述第二池2,并确保进入所述第二池2的粪液污水水质均匀,以保证所述第二池2稳定的厌氧发酵效率,进一步地,所述污泥区14内设有污泥排放管路14a,所述污泥排放管路14a的管径为DN50-DN100,本实施例中所述污泥排放管路14a的管径为DN100,所述污泥排放管路14a用于排出所述污泥区14内部的污泥,具体地,可通过所述污泥排放管路14a定期对所述污泥区14进行静压排泥,从而提升清淤环境,以减轻劳动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池1的工作流程为:
1)新鲜的粪污通过所述进水管11a进入所述进水区11,在所述粗格栅15的作用下,截留大的漂浮物,如一次性杯具、卫生巾、卫生纸等;
2)经过所述粗格栅15截留过滤后,粪污进入所述沉淀区13,在重力作用下,粪污中的悬浮物通过所述沉淀斜板17,进入所述污泥区14,在所述污泥区14进行厌氧发酵;所述污泥区14底部的污泥经一段时间厌氧发酵后,在静压作用下通过所述污泥排放管路14a排出化粪池外部;同时由厌氧产气或污泥累积而带起来的悬浮状态的粪块、粪皮和粪渣及污水,通过所述细格栅16过滤后,进入所述清水区12,最终通过所述清水溢流堰12b和第一池出水管12a进入所述第二池2。
请参考图1,所述第二池2内设有第一筛网21和第二筛网22,所述第一筛网21和所述第二筛网22之间填充有生物填料23,所述生物填料23优先选择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及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并可悬浮于污水中等特点的填料,如聚氨酯海绵填料和/或PP悬浮球组合填料和/或凝胶泡沫填料等,本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填料23为聚氨酯海绵填料,所述第一筛网21和所述第二筛网22分别用于阻止所述生物填料23上浮以及所述生物填料23的下沉,本实用新型中可利用厌氧发酵产生的气体来维持所述生物填料23始终处于悬浮状态,从而可提高所述生物填料23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并保证厌氧发酵反应持续稳定地进行。
所述第二池2右侧设有第二池出水管24,所述第二池出水管24连通所述第三池3,且所述第二池出水管24的管口下部设有纱网25,所述纱网25用于阻止所述生物填料23和/或悬浮物进入所述第二池出水管2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池2的工作流程为:
1)从所述第一池1流入的均质粪污在所述第二池2中厌氧发酵;
2)厌氧发酵的微生物在所述生物填料23内挂膜生长,并持续厌氧分解粪污中的污染物,从而杀灭粪污中的病菌和虫卵。
所述第三池3内设有第三筛网31和第四筛网32,所述第三筛网31和所述第四筛网32之间同样填充有生物填料23,所述第三筛网31和所述第四筛网32分别用于阻止所述生物填料23上浮以及所述生物填料23的下沉,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池3内的所述生物填料23与所述第二池2中的所述生物填料23一样,均为聚氨酯海绵填料,所述第三池3右侧设有出水管33,所述出水管33用于排出腐熟的粪液污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池3工作流程为:
1)从所述第二池2流入的粪污在所述第三池3中继续厌氧发酵;
2)厌氧发酵的微生物在所述生物填料23内挂膜生长,并持续厌氧分解粪污,以确保粪污腐熟及粪污里的病菌和虫卵已基本杀灭和除去。
3)最终腐熟的粪污通过所述出水管33外排至农田进行施肥或排入市政管网。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高效化粪池首先通过所述第一池1中的所述粗栅格15和所述筛网布对粪污进行粗过滤,并通过所述沉淀斜板17进行导流沉淀及上浮粪污的截留和所述细栅格16的细过滤,然后通过所述第二池2和所述第三池3内所述生物填料23上的微生物对粪污进行厌氧分解杀菌直至粪污腐熟,最后通过所述出水管33排出腐熟的粪污,从而有效解决化粪池的堵塞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所述污泥排放管路14a改善清淤环境及劳动强度。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新型高效化粪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池、第二池和第三池,所述第一池包括进水区、清水区、沉淀区和污泥区,所述进水区和所述清水区均位于所述沉淀区上方,且所述进水区位于所述清水区左侧,所述进水区与所述沉淀区之间设有粗栅格,所述清水区与所述沉淀区之间设有细栅格,所述污泥区位于所述沉淀区下方,且所述污泥区与所述沉淀区之间设有两相对设置的沉淀斜板,所述进水区左侧设有进水管,所述清水区右侧设有第一池出水管,所述第一池出水管连通所述第二池,所述第二池内设有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所述第一筛网和所述第二筛网之间填充有生物填料,所述第二池右侧设有第二池出水管,所述第二池出水管连通所述第三池,所述第三池内设有第三筛网和第四筛网,所述第三筛网和所述第四筛网之间同样填充有生物填料,所述第三池右侧设有出水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化粪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池、所述第二池和所述第三池上方均设有人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化粪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栅格上方铺设有筛网布,所述筛网布的材质为涤纶、塑料或尼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化粪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池出水管前方设有清水溢流堰,所述清水溢流堰用于使所述清水区的水均匀溢出进入所述第二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化粪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区内设有污泥排放管路,所述污泥排放管路的管径为DN50-DN100,所述污泥排放管路用于排出所述污泥区内部的污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化粪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池出水管的管口下部设有纱网,所述纱网用于阻止所述生物填料和/或悬浮物进入所述第二池出水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化粪池,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沉淀斜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且α和β的范围均为45°-6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化粪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为聚氨酯海绵填料和/或PP悬浮球组合填料和/或凝胶泡沫填料。
CN201922120332.4U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新型高效化粪池 Active CN2118140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20332.4U CN211814060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新型高效化粪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20332.4U CN211814060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新型高效化粪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14060U true CN211814060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30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20332.4U Active CN211814060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新型高效化粪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140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2034A1 (pt) * 2022-10-19 2024-04-25 Biosan Llc Sistema de tratamento de esgotos domésticos por biodigestão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2034A1 (pt) * 2022-10-19 2024-04-25 Biosan Llc Sistema de tratamento de esgotos domésticos por biodigestão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48174U (zh) 一种集成的灰水处理装置
CN209292178U (zh) 一种适用于生物工业园区污水净化处理的污水处理站
CN106698816A (zh) 一种用于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废水强化脱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618924B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207468411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11814060U (zh) 一种新型高效化粪池
CN211078598U (zh) 粪尿分集式处理系统及生态处理系统
CN101704621B (zh) 一种集成的灰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CN201587887U (zh) 一种无动力单户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8327714U (zh)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05603432U (zh) 一种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12741063U (zh) 一种无养殖废水的分散农户污水处理装置
CN109319926A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9354336A (zh)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优化组合系统
CN104652549A (zh) 生活污水二次利用节水装置
CN205856269U (zh) 治理污染水体的生物反应池
CN201574109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车
CN1986454A (zh) 高效自流式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器
CN210559946U (zh) 一种农村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CN201092555Y (zh) 高效生物污水处理装置
CN101616722B (zh) 用于降解人类排泄物的消化器
CN110563250A (zh) 一种农村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CN219098913U (zh) 一种三池化粪污水处理装置
CN212025151U (zh) 养殖废水的分散农户污水处理系统
CN205501034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