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95407U - 座椅底盘装置和座椅 - Google Patents

座椅底盘装置和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95407U
CN211795407U CN202020060514.7U CN202020060514U CN211795407U CN 211795407 U CN211795407 U CN 211795407U CN 202020060514 U CN202020060514 U CN 202020060514U CN 211795407 U CN211795407 U CN 2117954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frame
seat cushion
track
arc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6051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安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art Ergonom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art Ergonom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art Ergonom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art Ergonom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6051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954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954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954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座椅底盘装置和一种座椅。座椅底盘装置例如包括:底盘支撑架,包括底盘支撑架主体、座垫运动架支撑部和椅背运动架支撑部,座垫支撑部和椅背运动架支撑部分别设置在底盘支撑架主体上;座垫运动架,包括座垫面和与座垫面相对的轨道面,轨道面上设置有第一圆弧面轨道,第一圆弧面轨道的中心位于轨道面邻近座垫面的一侧,座垫支撑部设置在第一圆弧面轨道上;以及椅背运动架,设置有第二圆弧面轨道,第二圆弧面轨道的中心与第一圆弧面轨道的中心重合,椅背运动架支撑部设置在第二圆弧面轨道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随时适应人体的坐姿以缓解人体疲劳,提升用户的舒适感。

Description

座椅底盘装置和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底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座椅例如办公椅的底盘机构主要有如下几种结构:
1、办公椅座垫以及椅背固定于座椅底盘装置,座垫和椅背都不可调节。
2、办公椅座垫以及椅背固定于座椅底盘装置,椅背和座垫一体,其同步向后倾仰不同角度运动。
3、办公椅座垫以及椅背固定于座椅底盘装置,座垫可前后平移运动,椅背可向后倾仰不同角度以及上下运动。
4、办公椅座垫固定于座椅底盘装置并可水平移动,椅背通过椅背框架连接于座椅底盘装置或座垫以实现椅背后倾和上下微调运动。
在以上多种结构中,椅背与座垫或为一体同步运动、或分体平移运动,以适应人体脊椎,缓解长时间工作脊椎疲劳。但是以上办公椅,会使人体脊椎不自觉地渐渐弯曲或前倾,导致椎骨与椎骨之间的椎前板受压而导致弯曲变形,以及盆骨压迫,长此以往椎间板以及盆骨长期受压,会使椎间韧带、坐骨神经承受更大压力,严重影响脊椎以及坐骨神经健康,导致多种颈椎、腰椎及脊椎等部位的疾病。尤其是腰椎屈曲瞬时中心脊椎第三腰椎(L3)关节处,长期处于人体重心作用下而压迫脊髓或脊神经导致的椎间盘突出症,其疼痛范围主要是在下腰部及腰骶部。同时,由于人体处于坐姿状态时,人体的上部分把他的大部分重量压在盆骨的坐骨上,人体的骨盆下面有两块坐骨结节,在办公椅座面接近水平状态时,两坐骨结节外侧的股骨处于不受过分压迫的位置而使人体感到舒服。当长时间工作且人体坐姿改变时,而现有的结构固定,无法跟随人体盆骨坐骨结节同步运动,会导致人体的不舒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底盘装置,可实现座垫运动架和椅背运动架分别相对于底盘支撑架进行互不干涉或互不限制的平衡运动,可随时适应人体的坐姿以缓解人体疲劳,提升用户的舒适感。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底盘装置,包括:底盘支撑架,包括底盘支撑架主体、多个座垫运动架支撑部和多个椅背运动架支撑部,所述多个座垫支撑部和所述多个椅背运动架支撑部分别连接所述底盘支撑架主体,所述多个座垫支撑部和所述多个椅背运动架支撑部上分别设置有滚动轴承;座垫运动架,包括座垫面和与所述座垫面相对的轨道面,所述轨道面上设置有第一圆弧面轨道,所述第一圆弧面轨道的中心位于所述轨道面邻近所述座垫面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座垫面之上,所述多个座垫支撑部的所述滚动轴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弧面轨道上且与所述第一圆弧面轨道形成滚动连接;以及椅背运动架,设置有椅背运动架轨道槽,所述椅背运动架轨道槽上设置有第二圆弧面轨道,所述多个椅背运动架支撑部的所述滚动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二圆弧面轨道上且与所述第二圆弧面轨道形成滚动连接,所述第二圆弧面轨道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圆弧面轨道的中心重合,且所述第二圆弧面轨道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圆弧面轨道的半径。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座椅底盘装置,包括:底盘支撑架,包括底盘支撑架主体、座垫运动架支撑部和椅背运动架支撑部,所述座垫支撑部和所述椅背运动架支撑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底盘支撑架主体上;座垫运动架,包括座垫面和与所述座垫面相对的轨道面,所述轨道面上设置有第一圆弧面轨道,所述第一圆弧面轨道的中心位于所述轨道面邻近所述座垫面的一侧,所述座垫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弧面轨道上;以及椅背运动架,设置有第二圆弧面轨道,所述第二圆弧面轨道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圆弧面轨道的中心重合,所述椅背运动架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圆弧面轨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盘支撑架还设置有座垫运动架转动限位部,所述座垫运动架转动限位部连接所述底盘支撑架主体;所述座垫运动架上还设置有弧形限位槽,所述弧形限位槽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圆弧面轨道的中心重合;所述座垫运动架转动限位部伸入所述弧形限位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椅底盘装置还包括座垫运动架止动机构,所述座垫运动架止动机构连接所述底盘支撑架主体,所述座垫运动架止动机构包括止动销、止动把手和止动连杆,所述止动连杆设置所述底盘支撑架主体上且可沿所述止动连杆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所述底盘支撑架主体运动,所述止动销设置在所述止动连杆上,所述止动把手设置在所述止动连杆的一端;所述座垫运动架上还设置有止动孔;所述止动销伸入所述止动孔时限制所述座垫运动架与所述底盘支撑架之间的相对运动,所述止动销退出所述止动孔时解除所述座垫运动架与所述底盘支撑架之间的相对运动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椅底盘装置还包括第一复位机构,所述第一复位机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底盘支撑架的所述底盘支撑架主体,所述第一复位机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椅背运动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复位机构为可自动伸缩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椅背运动架上设置有复位机构滑动支撑架;所述第一复位机构的所述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一复位机构滑动支撑架且可在所述第一复位机构连接部内滑动;所述座椅底盘装置还包括椅背支撑力度调节机构,所述椅背支撑力度调节机构包括力度调节凸轮、力度调节杆和力度调节把手,所述力度调节杆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椅背运动架上,所述力度调节凸轮设置在所述力度调节杆上,所述力度调节把手安装在所述力度调节杆上的一端,所述力度调节凸轮与所述第一复位机构的所述第二端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椅底盘装置还包括椅背角度调节机构,所椅背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倾角调节组件和椅背支撑组件,所述倾角调节组件包括后倾调节把手、后倾调节杆和后倾调节凸轮,所述后倾调节杆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椅背运动架上,所述后倾调节凸轮设置在所述后倾调节杆上,所述后倾调节把手设置在所述后倾调节杆的一端;所述椅背支撑组件包括椅背支撑架和凸轮限位板,所述椅背支撑架的一端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椅背运动架上,所述凸轮限位板设置在所述椅背支撑架的另一端且与所述椅背支撑架形成有凸轮容置空间,所述后倾调节杆穿过所述凸轮限位板、且所述后倾调节凸轮设置在所述凸轮限位板的所述凸轮容置空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椅底盘装置还包括第二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座垫运动架、且其另一端连接所述底盘支撑架。
又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包括:如前述的座椅底盘装置;座椅支架,连接在所述座椅底盘装置的所述底盘支撑架主体;座垫,安装在所述座椅底盘装置的所述座垫面上;以及椅背,安装在所述座椅底盘装置的所述椅背运动架上。
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座垫运动架和椅背运动架可分别相对于底盘支撑架进行互不干涉或互不限制的平衡运动例如转动,有利于打开和关闭人体的椎间盘,特别是在背部和脊柱的下部,当用户改变坐姿移动重心时,座垫和椅背在座椅底盘装置的引导下独立且同时移动,从而使人体椎间盘以及人体盆骨坐骨结节同步运动,使得两坐骨结节外侧的股骨跟随人体坐姿改变,伴随座垫的曲线运动(绕底盘支撑架转动),至始至终处于不受过分压迫的位置而一直使人感到舒适。此外,通过设置座垫运动架转动限位部和弧形限位槽,可限制座垫运动架相对于底盘支撑架运动的幅度,避免其无限制的相对转动。再者,通过设置座垫运动架止动机构可以实现座垫运动架的止动或者解除止动,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再者,通过设置复位机构,可实现椅背运动架自动恢复至相对于底盘支撑架的初始状态。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椅背支撑力度调节机构,从而使椅背运动架对人体背部产生对相应的支持力度,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通过设置椅背角度调节机构,调节椅背的倾斜角度,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使用户能调整到舒适的倾斜角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座椅底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底盘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图2中所示的座垫运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2中所示的座垫运动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c为图2中所示的座垫运动架再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图2中所示的椅背运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2中所示的椅背运动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所示的座椅底盘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所示的座垫运动架止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a和图8b为座椅底盘装置的复位机构118与椅背支撑力度调节机构116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所示的椅背角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例如办公室座椅。座椅10可例如包括座椅底盘装置110、座椅支架130、椅背150以及座垫170等。座椅支架 130、椅背150以及座垫170分别连接座椅底盘装置110。
座椅底盘装置110为座椅10的主要支撑和连接组件。具体地,如图2所示,座椅底盘装置110例如包括底盘支撑架111、座垫运动架112和椅背运动架113。
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底盘支撑架111例如包括底盘支撑架主体1111、座垫运动架支撑部1112和椅背运动架支撑部1113。底盘支撑架主体1111可例如为一体成型的零部件,也可以为通过焊接、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的多个板材组成的部件。座垫支撑部1112和椅背运动架支撑部1113可例如分别为圆柱状零件,分别连接底盘支撑架主体1111。此外,座椅支架130也连接底盘支撑架111例如底盘支撑架主体1111,向座椅底盘装置110提供支撑。
如图4a和图4b所示,座垫运动架112例如包括座垫面1121和轨道面1122。轨道面1122与座垫面1121相对设置。座垫面1121用于安装座垫170。轨道面1122上设置有第一圆弧面轨道1122a。座垫支撑部1112设置在第一圆弧面轨道1122a上,与第一圆弧面轨道1122a形成滑动连接。座垫运动架112可通过第一圆弧面轨道1122a 在座垫支撑部1112上往复滑动,以实现座垫运动架112与底盘支撑架111的相对运动。进一步地,座垫支撑部1112上还设置有轴承例如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的滚动面例如滚动轴承的外圈与第一圆弧面轨道1122a形成滚动连接,这样一来可以减小座垫支撑部 1112与第一圆弧面轨道1122a之间的磨损,提升产品使用寿命。如图4c所示,第一圆弧面轨道1122a的中心C1位于轨道面1122邻近座垫面1121的一侧,第一圆弧面轨道 1122a的半径为R1。可选地,第一圆弧面轨道1122a的中心C1位于座垫面1121之上。此处值得一提的是,也可以不设置专门的座垫170,而直接将将座垫与座垫运动架112 制成一体的零部件。
如图5a所示,椅背运动架113用于安装和支撑椅背150。椅背运动架113上设置有椅背运动架轨道槽1131。椅背运动架轨道槽1131上设置有第二圆弧面轨道1131a。椅背运动架支撑部1113设置在第二圆弧面轨道1131a上,与第二圆弧面轨道1131a形成滑动接触与连接。椅背运动架113可通过第二圆弧面轨道1131a与椅背运动架支撑部1113之间的往复滑动,以实现椅背运动架113与底盘支撑架111的相对转动。进一步地,椅背运动架支撑部1113上还设置有轴承,轴承的滚动面例如滚动轴承的外圈与第二圆弧面轨道1131a形成滚动连接,这样一来可以减小椅背运动架支撑部1113与第二圆弧面轨道1131a之间的磨损,提升产品使用寿命。如图5b所示,第二圆弧面轨道1131a 的中心C2与第一圆弧面轨道1122a的中心C1重合,且第二圆弧面轨道1131a的半径 R2大于第一圆弧面轨道1122a的半径R1。可选地,第二圆弧面轨道1131a的中心C2 位于座垫面1121之上。这样一来,当人体做在座椅10上的座垫170上改变坐姿时,座垫运动架112和椅背运动架113可分别相对于底盘支撑架111进行互不干涉或互不限制的平衡运动例如转动,其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打开和关闭人体的椎间盘,特别是在背部和脊柱的下部。当用户改变坐姿移动重心时,座垫170和椅背150在座椅底盘装置的引导下独立且同时移动,从而使人体椎间盘以及人体盆骨坐骨结节同步运动,使得两坐骨结节外侧的股骨跟随人体坐姿改变,伴随座垫的曲线运动(绕底盘支撑架111转动),至始至终处于不受过分压迫的位置而一直使人感到舒适。
此处值得一提的是,如3所示,底盘支撑架111上的座垫运动架支撑部1112可为多个,如图3中以四个座垫运动架支撑部1112为例,四个座垫运动架支撑部1112分布在底盘支撑架主体1111的四个角上。底盘支撑架111上的椅背运动架支撑部1113也可为多个,如图3中以四个椅背运动架支撑部1113为例,四个椅背运动架支撑部1113也分布在底盘支撑架主体1111的四个角上与座垫运动架支撑部1112不同的位置。另外,如图4b所示,轨道面1122的数量为两个,相应地,第一圆弧面轨道1122a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轨道面1122对称地设置在座垫运动架112上。此外,如图5a所示,椅背运动架轨道槽1131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相应地,第二圆弧面轨道1131a的数量也为多个。椅背运动架11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椅背运动架轨道槽1131。这样一来,通过设置多个座垫运动架支撑部1112、椅背运动架支撑部1113、轨道面1122、椅背运动架轨道槽1131等,使得座垫运动架112和椅背运动架113可更加平稳地相对于底盘支撑架111转动,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
此外,如图3所示,底盘支撑架111还设置有座垫运动架转动限位部1114。座垫运动架转动限位部1114连接底盘支撑架主体1111。如图4a和图4b所示,座垫运动架112 上还设置有弧形限位槽1123。弧形限位槽1123的中心与第一圆弧面轨道1122a的中心 C1重合。如图6所示,座垫运动架转动限位部1114伸入弧形限位槽1123中。这样一来,通过设置座垫运动架转动限位部1114和弧形限位槽1123,可限制座垫运动架112 相对于底盘支撑架111运动的幅度,避免其无限制的相对转动。举例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垫运动架转动限位部1114伸入弧形限位槽1123中,可使得座垫运动架112 的座垫面相对于底盘支撑架111的运动范围大约为9.5°。当然,座垫运动架转动限位部 1114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限位结构,其只要能限制座垫运动架112在一定的范围内转动即可,本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座椅底盘装置110还包括座垫运动架止动机构115,以用于限制座垫运动架112与底盘支撑架111之间的相对转动。如图6和图7所示,座垫运动架止动机构 115连接底盘支撑架主体111。具体地,如图7所示,座垫运动架止动机构115例如包括止动销1151。相应地,如图4a所示,座垫运动架112上还设置有止动孔1124。止动孔1124可例如设置在座垫运动架112上与弧形限位槽1123相对的一侧。止动销1151 伸入止动孔1124时限制座垫运动架112与底盘支撑架111之间的相对运动。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座垫运动架止动机构115还可以包括止动把手1152和止动连杆1153。止动连杆1153设置在底盘支撑架主体1111上且可沿止动连杆1153的轴向方向相当于底盘支撑架主体1111滑动。止动销1151设置在止动连杆1153上,止动把手1152设置在止动连杆1153的一端。用户可通过操作止动把手1152带动止动连杆1153和止动销1151 运动伸入或退出止动孔1124,以实现座垫运动架112的止动或者解除止动,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当然,座垫运动架止动机构115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限位结构,其只要能实现座垫运动架112的止动或者解除止动即可,本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另外,如图8a和图8b所示,座椅底盘装置110还包括复位机构118。复位机构 118用于使椅背运动架113自动恢复至相对于底盘支撑架111的初始状态,使得椅背运动架113相对于底盘支撑架111的转动范围在15°以内。具体地,复位机构118例如包括可自动伸缩组件比如弹簧、复位活塞等具有类似功能的机构。相应地,如图3所示,底盘支撑架111的底盘支撑架主体1111上设置有复位机构连接部1116。复位机构118 的第一端连接底盘支撑架主体1111上的复位机构连接部1116,其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连接椅背运动架113。进一步地,座椅底盘装置110还包括椅背支撑力度调节机构 116。椅背支撑力度调节机构116连接复位机构118,通过调节复位机构118的不同复位状态例如弹簧的压缩状态,来产生不同的椅背支撑力度,以适应不同用户和不同场合的要求。具体地,椅背运动架113上设置有复位机构滑动支撑架1132,复位机构118的第二端伸入椅背运动架113的复位机构滑动支撑架1132,使得复位机构118的第二端可在复位机构连接部1116内滑动。椅背支撑力度调节机构116包括力度调节凸轮1161、力度调节杆1162和力度调节把手1163。力度调节杆1162可旋转地安装在椅背运动架113上,力度调节凸轮1161设置在力度调节杆1162上,力度调节把手1163安装在力度调节杆1162上的一端,力度调节凸轮1161的凸轮面与复位机构118的第二端接触。用户通过旋转力度调节把手1163带动力度调节凸轮1161的凸轮面旋转,挤压复位机构118的第二端以使复位机构118产生不同程度的压缩状态,从而使椅背运动架113对人体背部产生对相应的支持力度,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此外,复位机构118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相应地,复位机构滑动支撑架1132和力度调节凸轮1161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此处值得一提的是,复位机构118和/或椅背支撑力度调节机构116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限位结构,其只要能实现椅背运动架113的复位和椅背150的支撑力度调节即可,本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可选地,如图8a和9所示,座椅底盘装置110还可以包括椅背角度调节机构117。椅背角度调节机构117用于调节椅背的后倾角度,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使用户能调整到舒适的后倾角。具体地,椅背角度调节机构117包括倾角调节组件1171和椅背支撑组件1172。倾角调节组件1171和椅背支撑组件1172分别设置在椅背运动架113 上。更具体地,倾角调节组件1171包括后倾调节把手11711、后倾调节杆11712和后倾调节凸轮11713。后倾调节杆11712可旋转地设置在椅背运动架113上,后倾调节凸轮11713设置在后倾调节杆11712上,后倾调节把手11711设置在后倾调节杆 11712的一端。如图9所示,椅背支撑组件1172包括椅背支撑架11721和凸轮限位板 11722。椅背支撑架11721的一端可旋转地设置在椅背运动架113上。凸轮限位板11722 设置在椅背支撑架11721的另一端且与椅背支撑架11721形成有凸轮容置空间,后倾调节杆11712穿过凸轮限位板11722且后倾调节凸轮11713设置在凸轮限位板11722的所述凸轮容置空间内。当用户旋转后倾调节把手11711带动后倾调节凸轮11713旋转,驱动椅背支撑架11721绕其可旋转的一端转动,最终实现椅背的后倾角度的调节。椅背角度调节机构117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限位结构,其只要能实现椅背后倾角度的调节即可,本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此外,如图4b所示,座椅底盘装置110还可以包括复位机构119。复位机构119 可例如包括可自动伸缩组件比如弹簧、复位活塞等。复位机构119的一端连接座垫运动架112,另一端连接底盘支撑架111。这样一来,通过设置复位机构119可使得在人站起来后,座垫运动架112和底盘支撑架111的相对位置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例如座垫运动架112的座垫面1121恢复至水平状态。复位机构119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限位结构,其只要能实现座垫运动架112的复位即可,本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座垫运动架112和椅背运动架113设置为分别相对于底盘支撑架111进行互不干涉或互不限制的平衡运动例如转动,其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打开和关闭人体的椎间盘,特别是在背部和脊柱的下部。当用户改变坐姿移动重心时,座垫170和椅背150在座椅底盘装置的引导下独立且同时移动,从而使人体椎间盘以及人体盆骨坐骨结节同步运动,使得两坐骨结节外侧的股骨跟随人体坐姿改变,伴随座垫的曲线运动(绕底盘支撑架111转动),至始至终处于不受过分压迫的位置而一直使人感到舒适。此外,通过设置座垫运动架转动限位部1114和弧形限位槽1123,可限制座垫运动架112相对于底盘支撑架111运动的幅度,避免其无限制的相对转动。再者,通过设置座垫运动架止动机构115可以实现座垫运动架112的止动或者解除止动,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再者,通过设置复位机构118,可实现椅背运动架113自动恢复至相对于底盘支撑架111的初始状态。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椅背支撑力度调节机构116,从而使椅背运动架113对人体背部产生对相应的支持力度,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通过设置椅背角度调节机构117,调节椅背的倾斜角度,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使用户能调整到舒适的倾斜角度。通过设置复位机构119可使得在人站起来后,座垫运动架112和底盘支撑架111的相对位置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前述各个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说明,在技术特征不冲突、结构不矛盾、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前提下,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任意组合、搭配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路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路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座椅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支撑架,包括底盘支撑架主体、多个座垫运动架支撑部和多个椅背运动架支撑部,所述多个座垫支撑部和所述多个椅背运动架支撑部分别连接所述底盘支撑架主体,所述多个座垫支撑部和所述多个椅背运动架支撑部上分别设置有滚动轴承;
座垫运动架,包括座垫面和与所述座垫面相对的轨道面,所述轨道面上设置有第一圆弧面轨道,所述第一圆弧面轨道的中心位于所述轨道面邻近所述座垫面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座垫面之上,所述多个座垫支撑部的所述滚动轴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弧面轨道上且与所述第一圆弧面轨道形成滚动连接;以及
椅背运动架,设置有椅背运动架轨道槽,所述椅背运动架轨道槽上设置有第二圆弧面轨道,所述多个椅背运动架支撑部的所述滚动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二圆弧面轨道上且与所述第二圆弧面轨道形成滚动连接,所述第二圆弧面轨道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圆弧面轨道的中心重合,且所述第二圆弧面轨道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圆弧面轨道的半径。
2.一种座椅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支撑架,包括底盘支撑架主体、座垫运动架支撑部和椅背运动架支撑部,所述座垫支撑部和所述椅背运动架支撑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底盘支撑架主体上;
座垫运动架,包括座垫面和与所述座垫面相对的轨道面,所述轨道面上设置有第一圆弧面轨道,所述第一圆弧面轨道的中心位于所述轨道面邻近所述座垫面的一侧,所述座垫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弧面轨道上;以及
椅背运动架,设置有第二圆弧面轨道,所述第二圆弧面轨道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圆弧面轨道的中心重合,所述椅背运动架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圆弧面轨道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支撑架还设置有座垫运动架转动限位部,所述座垫运动架转动限位部连接所述底盘支撑架主体;所述座垫运动架上还设置有弧形限位槽,所述弧形限位槽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圆弧面轨道的中心重合;所述座垫运动架转动限位部伸入所述弧形限位槽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底盘装置还包括座垫运动架止动机构,所述座垫运动架止动机构连接所述底盘支撑架主体,所述座垫运动架止动机构包括止动销、止动把手和止动连杆,所述止动连杆设置所述底盘支撑架主体上且可沿所述止动连杆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所述底盘支撑架主体运动,所述止动销设置在所述止动连杆上,所述止动把手设置在所述止动连杆的一端;所述座垫运动架上还设置有止动孔;所述止动销伸入所述止动孔时限制所述座垫运动架与所述底盘支撑架之间的相对运动,所述止动销退出所述止动孔时解除所述座垫运动架与所述底盘支撑架之间的相对运动的限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底盘装置还包括第一复位机构,所述第一复位机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底盘支撑架的所述底盘支撑架主体,所述第一复位机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椅背运动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机构为可自动伸缩组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运动架上设置有复位机构滑动支撑架;所述第一复位机构的所述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一复位机构滑动支撑架且可在所述第一复位机构连接部内滑动;所述座椅底盘装置还包括椅背支撑力度调节机构,所述椅背支撑力度调节机构包括力度调节凸轮、力度调节杆和力度调节把手,所述力度调节杆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椅背运动架上,所述力度调节凸轮设置在所述力度调节杆上,所述力度调节把手安装在所述力度调节杆上的一端,所述力度调节凸轮与所述第一复位机构的所述第二端接触。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底盘装置还包括椅背角度调节机构,所椅背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倾角调节组件和椅背支撑组件,所述倾角调节组件包括后倾调节把手、后倾调节杆和后倾调节凸轮,所述后倾调节杆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椅背运动架上,所述后倾调节凸轮设置在所述后倾调节杆上,所述后倾调节把手设置在所述后倾调节杆的一端;所述椅背支撑组件包括椅背支撑架和凸轮限位板,所述椅背支撑架的一端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椅背运动架上,所述凸轮限位板设置在所述椅背支撑架的另一端且与所述椅背支撑架形成有凸轮容置空间,所述后倾调节杆穿过所述凸轮限位板、且所述后倾调节凸轮设置在所述凸轮限位板的所述凸轮容置空间内。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底盘装置还包括第二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座垫运动架、且其另一端连接所述底盘支撑架。
10.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底盘装置;
座椅支架,连接在所述座椅底盘装置的所述底盘支撑架主体;
座垫,安装在所述座椅底盘装置的所述座垫面上;以及
椅背,安装在所述座椅底盘装置的所述椅背运动架上。
CN202020060514.7U 2020-01-10 2020-01-10 座椅底盘装置和座椅 Active CN2117954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0514.7U CN211795407U (zh) 2020-01-10 2020-01-10 座椅底盘装置和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0514.7U CN211795407U (zh) 2020-01-10 2020-01-10 座椅底盘装置和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95407U true CN211795407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48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60514.7U Active CN211795407U (zh) 2020-01-10 2020-01-10 座椅底盘装置和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954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18213B2 (en) Ergonomic work station chair
US8662586B2 (en) Dynamically balanced seat assembly having independently and arcuately movable backrest and method
US10383445B2 (en) Dynamically balanced seat assembly having independently and arcuately movable backrest and method
EP2739183B1 (en) Ergonomic seating assemblies and methods
RU2199258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идения
EP1401306B1 (en) Seats
Bridger Postural adaptations to a sloping chair and work surface
EP2802241B1 (en) A comfortable orthopedic chair for prevention of spinal diseases
JPH0274429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
JP5313167B2 (ja) 椅子(改良型)
EP3677147B1 (en) Adjustable office-type ergonomic chair
EP3955774A1 (en) Chair for active engagement of user
CN102105085A (zh) 用于矫正姿势的椅子
CN112425917B (zh) 一种面向脊椎功能障碍老人的坐姿调节与保持装置
CN211795407U (zh) 座椅底盘装置和座椅
US11825949B2 (en) Ergonomic motion chair
EP1261263B1 (en) Ergonomically designed chair
Faiks et al. Investigation of spinal curvature while changing one's posture during sitting
CN218571818U (zh) 一种倾斜调节座椅结构及正姿护脊椅
US11744375B2 (en) Seat configuration
EP4059380B1 (en) Chair for reducing load on buttocks and waist
JP7300223B1 (ja) カスタムクッション式シートバック
US20230414002A1 (en) Seat configuration
RU65735U1 (ru) Стул (варианты)
US5599061A (en) Seat for sitting in the middle posi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