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94303U - 一种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94303U
CN211794303U CN201921411234.XU CN201921411234U CN211794303U CN 211794303 U CN211794303 U CN 211794303U CN 201921411234 U CN201921411234 U CN 201921411234U CN 211794303 U CN211794303 U CN 2117943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bottom cover
cover
disposed
portable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1123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升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el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el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el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el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1123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943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943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9430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揭露系有关于一种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其包括:一顶盖、一与所述顶盖枢接的底盖,至少二设置于顶盖的磁铁及至少二设置于底盖的磁铁,其中所述设置于顶盖并靠近顶盖和底盖枢接处的磁铁与所述设置于底盖并远离顶盖和底盖枢接处的磁铁彼此相吸,且所述设置于顶盖并远离顶盖与底盖枢接处的磁铁与所述设置于底盖并靠近顶盖和底盖枢接处的磁铁彼此互斥,如此使得所述顶盖相对于所述底盖可容易翻开及闭合。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
技术领域
本揭露有关于一种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特别是可方便翻开及闭合的便携盒。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有些电子烟系采用一次性雾化器烟弹,而烟弹是消耗品,一般来说一个烟弹用完(烟弹里面的烟液在雾化器的作用下全部蒸发干了),这个烟弹就该扔掉,再换上新的烟弹。目前市面上的电子烟便携盒只能携带一颗备用烟弹,即使存在有可携带多颗烟弹的电子烟便携盒,该等收纳于该电子烟便携盒的烟弹之间会产生相互串味的问体,如此对于使用者的体验会大大的产生折扣。
实用新型内容
本揭露系有关一种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其可解决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电子烟便携盒在使用上的问题。
本揭露的一方面系关于一种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包括一顶盖及一侧盖。所述顶盖包括一第一侧面、一第一侧边及一相对所述第一侧边的第二侧边。所述底盖包括一第三侧面、一第三侧边及一相对所述第三侧边的第四侧边,其中所述顶盖的第一侧边与所述底盖的第三侧边系以枢转的方式相互连接,而所述底盖的第一侧面与所述底盖的第三侧面系彼此相邻。所述顶盖的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有一第一磁铁及一第二磁铁,其中所述第一磁铁经设置而靠近所述顶盖的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二磁铁经设置而靠近所述顶盖的第二侧边。所述顶盖的所述第三侧面设置有一第三磁铁及一第四磁铁,其中所述第三磁铁经设置而靠近所述第三侧边,所述第四磁铁经设置而靠近第四侧边。所述第一磁铁的一第一端、所述第二磁铁的一第二端及所述第三磁铁的一第三端的磁性彼此相同,而所述第四磁铁的一第四端的磁性与所述第一磁铁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磁铁的所述第二端及所述第三磁铁的所述第三端的磁性不同。
在本揭露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包括一顶盖及一侧盖。所述顶盖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一侧边。所述底盖具有一第二端部及一第二侧边,其中所述底盖的第二侧边系与所述顶盖的所述第一侧边以枢转的方式相互连接,且所述顶盖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底盖的所述第二端部彼此相邻。此外,所述顶盖的所述第一端部处及所述底盖的所述第二端部处别设置有二可互相吸引的金属组件。
亦预期本揭露的其他态样及实施例。前述实用新型内容及以下实施方式并不意欲将本揭露限于任何特定实施例,而是仅意欲描述本揭露的一些实施例。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从以下详细描述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应注意,各种特征可能未按比例绘制,且各种特征的尺寸可出于论述的清楚起见而任意增大或减小。
图1A为本揭露的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的一关闭状态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B为本揭露的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的一关闭状态的一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揭露的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的一打开状态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揭露的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A为沿图1B的A-A的剖面示意图。
图4B为沿图1B的B-B的剖面示意图。
图5A及图5B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便携盒的顶盖与底盖相互翻开的示意图。
图6A至图6C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便携盒的顶盖与底盖相互闭合的示意图。
图7A为本揭露的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的一关闭状态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7B为本揭露的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的一关闭状态的另一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图8为本揭露的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的一打开状态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揭露的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另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A为沿图7B的A'-A'的剖面示意图。
图10B为沿图7B的B'-B'的剖面示意图。
图11A至图11C为本揭露另一实施例的便携盒的顶盖与底盖相互闭合的示意图。
贯穿图式和详细描述使用共同参考标号来指示相同或类似组件。根据以下结合附图作出的详细描述,本揭露内容将为清楚。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及图1B系本揭露的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的一关闭状态的实施例。如图1A及1B所示,便携盒1系包括有一顶盖2及与顶盖2相互配合设置的底盖3。
图2系本揭露的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的一打开状态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2所示,便携盒1的顶盖2的一侧边21系与底盖3的一侧边31彼此以枢转的方式连接,如此顶盖2可相对底盖3翻开及闭合,而顶盖2与底盖3的间系界定一空间,一电子烟存放于该空间中。底盖3的一侧面33具有一开口335,一可用于储存烟弹的抽屉式烟弹舱35系设置于开口335中,尤其,抽屉式烟弹舱35可自开口335而由底盖3抽出,亦可自开口335而收纳于底盖3中;当抽屉式烟弹舱35收纳于底盖3中时,抽屉式烟弹舱35的一外侧面351系大致与底盖的侧面33共平面(可参图1A)。另,底盖的相对侧面33的另一侧面亦具有一开口(未显示),一可用于储存烟弹的抽屉式烟弹舱37系设置于该开口中,同样地,抽屉式烟弹舱37可自该开口而由底盖3抽出,亦可自该开口而收纳于底盖3中;当抽屉式烟弹舱37收纳于底盖3中时,抽屉式烟弹舱37的一外侧面系大致与底盖的该相对于侧面33的侧面共平面。又,二抽屉式烟弹舱35及37系彼此独立,当抽屉式烟弹舱35及37同时收纳于底盖3中时,其系彼此隔离,且不会相互连通。
图3系为本揭露的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参图3,顶盖2的一端部25设置有一端盖251,二端盖磁铁231及232经由端盖251而被设置于顶盖2的端部25处,其中磁铁231经定位而较为靠近顶盖2的侧边21,而磁铁232经定位而较为靠近相对顶盖2的侧边21的另一侧边22。顶盖2的另一端部26设置有一端盖261,其中端部26系相对于端部25,二端盖磁铁233及234经由端盖261而被设置于顶盖2的端部26处,其中磁铁233经定位而较为靠近顶盖2的侧边21,而磁铁234经定位而较为靠近相对顶盖2的侧边21的另一侧边22。另,在顶盖2的侧边21设置有二枢接孔211。
一转轴支架45设置于底盖3,并利用螺丝而与底盖3固定;转轴支架45具有二枢接孔451,当转轴支架45固定设置于底盖3时,二枢接孔451系大致位于底盖的侧边31处。二转轴452系分别通过位于顶盖2的侧边21的枢接孔211及位于底盖3的侧边31的枢接孔451,如此以使顶盖2的侧边21与底盖3的侧边31以枢转的方式彼此连接。
一底盖支架34,其可设置于底盖3的一端部38,而二底盖支架磁铁331及332设置于底盖支架34;当底盖支架34与底盖3彼此相结合设置时,二底盖支架磁铁331及332会被定位于底盖3的端部38处,其中磁铁331经定位而较为靠近底盖3的侧边31,而磁铁332经定位而较为靠近相对底盖3的侧边31的另一侧边32。此外,底盖支架34具有一开口335。又一底盖支架36,其可设置于底盖3的相对端部38的另一端部39,而二底盖支架磁铁333及334设置于底盖支架36,当底盖支架36与底盖3彼此相结合设置时,二底盖支架磁铁333及334会被定位于底盖3的端部39处,其中磁铁333经定位而较为靠近底盖3的侧边31,而磁铁334经定位而较为靠近相对底盖3的侧边31的另一侧边32。此外,底盖支架36具有一开口(未显示)。
如先前所述,烟弹舱35经由开口335而设置于底盖3中;进一步参看图3,烟弹舱35系与一开关机构353连接,而进一步经由底盖支架34而设置于底盖3中;换言之,烟弹舱35系经由开关机构353而与底盖支架34连接设置,而开关机构353可控制烟弹舱35自底盖3弹出或收纳于底盖3中;其中,开关机构353可为一双推式机构(PUSH-PUSH type mechanism),当使用者欲将烟弹舱35收纳于底盖3中时,使用者可推动烟弹舱35使其经由开口335而往底盖3的方向移动,在烟弹舱35完全收纳于底盖3中时,开关机构353可扣住烟弹舱35,使其不会自底盖3的开口335滑出。当使用者欲将烟弹舱35自底盖取出时,使用者可按压烟弹舱35,而开关机构353可松开烟弹舱35,并将烟弹舱35自开口335弹出一段距离,使用者可进一步将烟弹舱35自底盖3抽出。
同样的,烟弹舱37系经由底盖3的另一侧的开口(未显示)而设置于底盖3中;进一步参看图3,烟弹舱37系与一开关机构355连接,而进一步经由底盖支架36而设置于底盖3中;换言之,烟弹舱37系经由开关机构355而与底盖支架34连接设置,而开关机构355可控制烟弹舱37自底盖3弹出或收纳于底盖3中;其中,开关机构355可为一双推式机构(PUSH-PUSHtype mechanism),当使用者欲将烟弹舱37收纳于底盖3中时,使用者可推动烟弹舱37使其经由该开口而往底盖3的方向移动,在烟弹舱37完全收纳于底盖3中时,开关机构355可扣住烟弹舱37,使其不会自底盖3的该开口滑出。当使用者欲将烟弹舱37自底盖取出时,使用者可按压烟弹舱37,而开关机构355可松开烟弹舱37,并将烟弹舱37自该开口弹出一段距离,使用者可进一步将烟弹舱37自底盖3抽出。
一硅胶内衬41可设置于底盖3中以容纳于顶盖2与底盖3所界定的该空间中,如此可避免放置于该空间的电子烟因为直接碰撞顶盖2或底盖3的内表面而使其外观受到损伤。二顶盖缓冲泡棉42,亦可设置于该空间中,如设置于顶盖2的一内表面,如此可避免放置于该空间的电子烟因便携盒1的摇晃而跟着晃动。另,又有二烟弹缓冲泡棉43分别设置于烟弹舱35、37的内表面,如此可避免放置于烟弹舱35、37的烟弹因便携盒1的摇晃而跟着晃动。
此外,如先前所述,当烟弹舱35及37同时收纳于底盖3中时,其系彼此隔离,且不会相互连通;因此,如在烟弹舱35及37中分别存放不同口味的烟弹时,因烟弹舱35及37彼此隔离且不相互连通,故不会产生互相串味的问题。
图4A为沿图1B的A-A的剖面示意图。图4A系可清楚显示设置于顶盖2的端部25处的端盖磁铁231、232及设置于底盖3的端部38处的底盖支架磁铁331、332。如图4A所示,端盖磁铁231系被设置较为靠近端盖2的侧边21,端盖磁铁232系被设置较为靠近端盖2的相对侧边22,底盖支架磁铁331系被设置较为靠近底盖3的侧边31,底盖支架磁铁332系被设置较为靠近底盖的相对侧边32,其中顶盖2的侧边21与底盖的侧边31系彼此以枢接的方式相互连接。端盖磁铁231的一端2311为N极,而端盖磁铁232的一端2321为N极;底盖支架磁铁331的一端3311为N极,而底盖支架磁铁332的一端3321为S极;其中端盖磁铁231的端2311与底盖支架磁铁331的端3311系相对设置,而端盖磁铁232的端2321与底盖支架磁铁332的端3321系相对设置。如此,端盖磁铁231与底盖支架磁铁332系彼此产生吸力,而端盖磁铁232与底盖支架磁铁331系彼此产生斥力。
图4B为沿图1B的B-B的剖面示意图。图4B系可清楚显示设置于顶盖2的端部26处的端盖磁铁233、234及设置于底盖3的端部39处的底盖支架磁铁333、334。如图4B所示,端盖磁铁233系被设置较为靠近端盖2的侧边21,端盖磁铁234系被设置较为靠近端盖2的相对侧边22,底盖支架磁铁333系被设置较为靠近底盖3的侧边31,底盖支架磁铁334系被设置较为靠近底盖的相对侧边32,其中顶盖2的侧边21与底盖的侧边31系彼此以枢接的方式相互连接。端盖磁铁233的一端2331为N极,而端盖磁铁234的一端2331为N极;底盖支架磁铁333的一端3331为N极,而底盖支架磁铁334的一端3341为S极;其中端盖磁铁233的端2331与底盖支架磁铁333的端3331系相对设置,而端盖磁铁234的端2341与底盖支架磁铁334的端3341系相对设置。如此,端盖磁铁233与底盖支架磁铁334系彼此产生吸力,而端盖磁铁234与底盖支架磁铁333系彼此产生斥力。
图5A及图5B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便携盒的顶盖与底盖相互翻开的示意图,尤其,其系在说明端盖磁铁231、232、233、234及底盖支架磁铁331、332、333、334如何辅助顶盖2自底盖3翻开。当使用者将顶盖2自底盖3翻开至一定角度时(如图5A所示),端盖磁铁232(234)与底盖支架磁铁331(333)彼此产生斥力,而该斥力推动端盖2,使得端盖2自动地进一步自底盖3完全翻开(如图5B所示)。
图6A至图6C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便携盒的顶盖与底盖相互闭合的示意图,尤其,其系在说明端盖磁铁231、232、233、234及底盖支架磁铁331、332、333、334如何辅助顶盖2与底盖3相互闭合。当使用者欲将顶盖2与底盖3相互闭合时,在顶盖2与底盖3彼此之间尚存有一较大的角度时(参图6A),端盖磁铁232(234)与底盖支架磁铁331(333)彼此产生斥力并不会使得端盖2自动与底盖3闭合。而当顶盖2枢转至与底盖3之间呈一定角度时(参图6B),端盖磁铁231(233)与底盖支架磁铁332(334)则会彼此产生吸力,而该吸力系推动端盖2,使得端盖2自动地进一步与底盖3相互闭合(如图6C所示)。
图7A及图7B系本揭露的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的一关闭状态的实施例。如图7A及7B所示,便携盒5系包括有一顶盖6及与顶盖6相互配合设置的底盖7。
图8系本揭露的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的一打开状态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8所示,便携盒5的顶盖6的一侧边61系与底盖7的一侧边71彼此以枢转的方式连接,如此顶盖6可相对底盖7翻开及闭合,而顶盖6与底盖7之间系界定一空间,一电子烟存放于该空间中。底盖7的一侧面73具有一开口735,一可用于储存烟弹的抽屉式烟弹舱75系设置于开口735中,尤其,抽屉式烟弹舱75可自开口735而由底盖7抽出,亦可自开口735而收纳于底盖7中;当抽屉式烟弹舱75收纳于底盖7中时,抽屉式烟弹舱75的一外侧面751系大致与底盖的侧面73共平面(可参图7A)。另,底盖的相对侧面73的另一侧面亦具有一开口(未显示),一可用于储存烟弹的抽屉式烟弹舱77系设置于该开口中,同样地,抽屉式烟弹舱77可自该开口而由底盖7抽出,亦可自该开口而收纳于底盖7中;当抽屉式烟弹舱77收纳于底盖7中时,抽屉式烟弹舱77的一外侧面系大致与底盖的该相对于侧面73的一侧面共平面。又,二抽屉式烟弹舱75及77系彼此独立,当抽屉式烟弹舱75及77同时收纳于底盖7中时,其系彼此隔离,且不会相互连通。
图9系为本揭露的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参图9,顶盖6的一端部65设置有一端盖651,一金属组件630经由端盖651而被设置于顶盖6的端部65处。顶盖6的另一端部66设置有一端盖661,其中端部66系相对于端部65,一金属组件64经由端盖661而被设置于顶盖6的端部66处。另,在顶盖6的侧边61设置有二枢接孔611。
一转轴支架85设置于底盖7,并利用螺丝而与底盖7固定;转轴支架85具有二枢接孔851,当转轴支架85固定设置于底盖7时,二枢接孔851系大致位于底盖的侧边71处。二转轴852系分别通过位于顶盖6的侧边61的枢接孔611及位于底盖7的侧边71的枢接孔851,如此以使顶盖6的侧边61与底盖7的侧边71以枢转的方式彼此连接。
一底盖支架74,其可设置于底盖7的一端部78,而一金属组件730设置于底盖支架74;当底盖支架74与底盖7彼此相结合设置时,金属组件730会被定位于底盖7的端部78处。此外,底盖支架74具有一开口735。又一底盖支架76,其可设置于底盖7的相对端部78的另一端部79,一金属组件740设置于底盖支架76,当底盖支架76与底盖7彼此相结合设置时,金属组件740会被定位于底盖7的端部79处。此外,底盖支架36具有一开口(未显示)。
如先前所述,烟弹舱75经由开口735而设置于底盖7中;进一步参看图9,烟弹舱75系与一开关机构753连接,而进一步经由底盖支架74而设置于底盖7中;换言之,烟弹舱75系经由开关机构753而与底盖支架74连接设置,而开关机构753可控制烟弹舱75自底盖7弹出或收纳于底盖7中;其中,开关机构753可为一双推式机构(PUSH-PUSH type mechanism),当使用者欲将烟弹舱75收纳于底盖7中时,使用者可推动烟弹舱75使其经由开口735而往底盖7的方向移动,在烟弹舱75完全收纳于底盖7中时,开关机构753可扣住烟弹舱75,使其不会自底盖7的开口735滑出。当使用者欲将烟弹舱75自底盖取出时,使用者可按压烟弹舱75,而开关机构753可松开烟弹舱75,并将烟弹舱75自开口735弹出一段距离,使用者可进一步将烟弹舱75自底盖7抽出。
同样的,烟弹舱77系经由底盖7的另一侧的开口(未显示)而设置于底盖7中;进一步参看图9,烟弹舱77系与一开关机构755连接,而进一步经由底盖支架76而设置于底盖7中;换言之,烟弹舱77系经由开关机构755而与底盖支架74连接设置,而开关机构755可控制烟弹舱77自底盖7弹出或收纳于底盖7中;其中,开关机构755可为一双推式机构(PUSH-PUSHtype mechanism),当使用者欲将烟弹舱77收纳于底盖7中时,使用者可推动烟弹舱77使其经由该开口而往底盖7的方向移动,在烟弹舱77完全收纳于底盖7中时,开关机构755可扣住烟弹舱77,使其不会自底盖7的该开口滑出。当使用者欲将烟弹舱77自底盖取出时,使用者可按压烟弹舱77,而开关机构755可松开烟弹舱37,并将烟弹舱77自该开口弹出一段距离,使用者可进一步将烟弹舱77自底盖7抽出。
一硅胶内衬81可设置于底盖7中以容纳于顶盖6与底盖7所界定的该空间中,如此可避免放置于该空间的电子烟因为直接碰撞顶盖6或底盖7的内表面而使其外观受到损伤。二顶盖缓冲泡棉82,亦可设置于该空间中,如设置于顶盖6的一内表面,如此可避免放置于该空间的电子烟因便携盒5的摇晃而跟着晃动。另,又有二烟弹缓冲泡棉83分别设置于烟弹舱75、77的内表面,如此可避免放置于烟弹舱75、77的烟弹因便携盒5的摇晃而跟着晃动。
此外,如先前所述,当烟弹舱75及77同时收纳于底盖7中时,其系彼此隔离,且不会相互连通;因此,如在烟弹舱75及77中分别存放不同口味的烟弹时,因烟弹舱75及77彼此隔离且不相互连通,故不会产生互相串味的问题。
图10A为沿图7B的A'-A'的剖面示意图。图10A系可清楚显示设置于顶盖6的端部65处的金属组件630及设置于底盖7的端部78处的金属组件730。如图10A所示,金属组件630与金属组件730系相对设置。又,金属组件630与金属组件730为可互相磁吸的金属组件,如,金属组件630可为一磁铁,而金属组件730可为一铁块;又如,金属组件730可为一磁铁,而金属组件630可为一铁块;再如,金属组件630及金属组件730可同时为磁铁,该二者以可相互吸引的方式设置。
图10B为沿图7B的B'-B'的剖面示意图。图10B系可清楚显示设置于顶盖2的端部26处的金属组件640及设置于底盖3的端部39处的金属组件740。如图10B所示,金属组件640与金属组件740系相对设置。又,金属组件640与金属组件740为可互相磁吸的金属组件,如,金属组件640可为一磁铁,而金属组件740可为一铁块;又如,金属组件740可为一磁铁,而金属组件640可为一铁块;再如,金属组件640及金属组件740可同时为磁铁,该二者以可相互吸引的方式设置。
图11A至图11C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便携盒的顶盖与底盖相互闭合的示意图,尤其,其系在说明可相互磁吸的金属组件630、640及金属组件730、740如何辅助顶盖6与底盖7相互闭合。当使用者欲将顶盖6与底盖7相互闭合时,在顶盖6与底盖7彼此之间尚存有一较大的角度时(参图11A),金属组件630(640)与金属组件730(740)尚未能彼此之间产生磁吸力,尚无法使得端盖6自动与底盖7闭合。而当顶盖6枢转至与底盖7之间呈一定角度时(参图6B),金属组件630(640)与金属组件730(740)则会彼此产生吸力,而该吸力系推动端盖6,使得端盖6自动地进一步与底盖7相互闭合(如图6C所示)。
惟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揭露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以限制本揭露。因此,习于此技术的人士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及变化仍不脱本揭露的精神。本揭露的权利范围应如后述的权利要求书所列。

Claims (22)

1.一种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之便携盒,其包括:
一顶盖,其具有一第一端部、一第一侧边及相对该第一侧边之一第二侧边;
一底盖,其具有一第三端部、一第三侧边及相对该第三侧边之一第四侧边,其中该底盖之第三侧边系与该顶盖之该第一侧边以枢转之方式相互连接,且其中该顶盖之该第一端部与该底盖之该第三端部彼此相邻;
一第一磁铁,其设置在该顶盖之该第一端部,并靠近该第一侧边;
一第二磁铁,其设置在该顶盖之该第一端部,并靠近该第二侧边;
一第三磁铁,其设置在该底盖之该第三端部,并靠近该第三侧边;及
一第四磁铁,其设置在该底盖之该第三端部,并靠近该第四侧边;
其中该第一磁铁之一第一端、该第二磁铁之一第二端及该第三磁铁之一第三端系为相同极性;
其中该第四磁铁之一第四端与该第一磁铁之一第一端、该第二磁铁之一第二端及该第三磁铁之一第三端之极性不同。
2.如权利要求1之便携盒,其中该第一磁铁之该第一端、该第二磁铁之该第二端及该第三磁铁之该第三端为N极,且其中该第四磁铁之该第四端为S极。
3.如权利要求1之便携盒,进一步具有一第五磁铁、一第六磁铁、一第七磁铁及一第八磁铁,其中
该第五磁铁设置在该顶盖之相对该第一端部之一第二端部且靠近该第一侧边,
该第六磁铁设置在该顶盖之该第二端部且靠近该第二侧边,
该第七磁铁设置在该底盖之相对该第三端部之一第四端部且靠近该第三侧边,
该第八磁铁设置在该底盖之该第四端部且靠近该第四侧边,
其中该第五磁铁之一第五端、该第六磁铁之一第六端及该第七磁铁之一第七端系为相同极性;
其中该第八磁铁之一第八端系与该第五磁铁之一第五端、该第六磁铁之一第六端及该第七磁铁之一第七端之极性不同。
4.如权利要求3之便携盒,其中该第五磁铁之该第五端、该第六磁铁之该第六端及该第七磁铁之该第七端为N极,且其中该第八磁铁之该第八端为S极。
5.如权利要求1之便携盒,进一步具有至少一顶盖缓冲泡棉设置于该顶盖之一内表面。
6.如权利要求1之便携盒,进一步具有一硅胶内衬,其中该硅胶内衬系设置于该底盖之一内部空间之一内表面上。
7.如权利要求1之便携盒,进一步具有一第一抽屉式烟弹舱及一第二抽屉式烟弹舱,其中该第一抽屉式烟弹舱系收纳于该底盖之一第一侧面之一第一开口,且其中该第二抽屉式烟弹舱系收纳于该底盖之相对该第一侧面之一第二侧面之一第二开口。
8.如权利要求7之便携盒,其中该第一及第二抽屉式烟弹舱系分别经由一开关机构与该底盖连接。
9.如权利要求8之便携盒,其中该开关机构系为一双推式机构(PUSH-PUSH typemechanism)。
10.如权利要求7之便携盒,其中该第一及第二抽屉式烟弹舱系分别具有一烟弹舱缓冲泡棉设置于其内部。
11.一种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之便携盒,其包括:
一顶盖,其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一侧边;
一底盖,其具有一第二端部及一第二侧边,其中该底盖之第二侧边系与该顶盖之该第一侧边以枢转之方式相互连接,且其中该顶盖之该第一端部与该底盖之该第二端部彼此相邻;及
二可互相吸引之金属组件系分别设置于该顶盖之该第一端部处及该底盖之该第二端部处。
12.如权利要求11之便携盒,其中设置于该顶盖之该第一端部处之该金属组件可为一磁铁。
13.如权利要求11之便携盒,其中设置于该底盖之该第二端部处之该金属组件可为一磁铁。
14.如权利要求11之便携盒,进一步具有二可互相吸引之金属组件,其分别设置于该顶盖之相对该第一端部之一第二端部及该底盖之相对该第三端部之一第四端部。
15.如权利要求14之便携盒,其中设置于该顶盖之该第二端部之金属组件可为一磁铁。
16.如权利要求14之便携盒,其中设置于该底盖之该第四端部之金属组件可为一磁铁。
17.如权利要求11之便携盒,进一步具有至少一顶盖缓冲泡棉设置于该顶盖之一内表面。
18.如权利要求11之便携盒,进一步具有一硅胶内衬,其中该硅胶内衬系设置于该底盖之一内部空间之一内表面上。
19.如权利要求11之便携盒,进一步具有一第一抽屉式烟弹舱及一第二抽屉式烟弹舱,其中该第一抽屉式烟弹舱系收纳于该底盖之一第一开口中,且其中该第二抽屉式烟弹舱系收纳于该底盖之相对该第一开口设置之一第二开口中。
20.如权利要求19之便携盒,其中该第一及第二抽屉式烟弹舱系分别经由一开关机构与该底盖连接。
21.如权利要求20之便携盒,其中该开关机构系为一双推式机构(PUSH-PUSH typemechanism)。
22.如权利要求19之便携盒,其中该第一及第二抽屉式烟弹舱系分别具有一烟弹舱缓冲泡棉设置于其内部。
CN201921411234.XU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943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11234.XU CN211794303U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11234.XU CN211794303U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94303U true CN211794303U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94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11234.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94303U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943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3321A (zh) * 2019-08-28 2019-10-22 深圳雾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3321A (zh) * 2019-08-28 2019-10-22 深圳雾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00292B1 (ko) 음식물 보관기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EP2677258A2 (en) Refrigerator
EP1081449A1 (en) Refrigerator and/or freezer
US9845628B2 (en) Refrigerator
CN211794303U (zh) 一种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
CN101226025A (zh) 冰箱
EP3034973A1 (en) Refrigerator
KR20090004141A (ko) 음식물 보관기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7270614A (zh) 冰箱
EP3444548B1 (en) Refrigerator
CN112304007A (zh) 带有开门止挡结构的冰箱
US20210059299A1 (en) Carrying case used for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cartridge thereof
CN113180294A (zh) 一种香烟爆珠植入器
WO2021035560A1 (zh) 一种用于电子烟及其烟弹的便携盒
JP2022523619A (ja) カスケードバスケットシステムを装備した電気器具
CN112119274A (zh) 冰箱
WO2002042181A3 (en) Rigid cigarette packet
CN112539585B (zh) 冷柜
CN107211646B (zh) 物料仓及手持式采集器
CN217005077U (zh) 用于冰箱的门储存单元及冰箱
JP5112142B2 (ja) 冷蔵庫扉の収納装置
KR20070020833A (ko) 냉장고
JP4504777B2 (ja) 収納家具
JP2020176800A (ja) 冷蔵庫
JP7243150B2 (ja) 多段式収納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