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90871U - 可供充电携带包 - Google Patents

可供充电携带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90871U
CN211790871U CN202020649325.3U CN202020649325U CN211790871U CN 211790871 U CN211790871 U CN 211790871U CN 202020649325 U CN202020649325 U CN 202020649325U CN 211790871 U CN211790871 U CN 2117908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charging
charged
output terminal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493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晓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anjiang Intellig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anjiang Intellig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anjiang Intellig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anjiang Intellig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493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908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908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908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供充电携带包,包括携带包本体、支架、磁吸充电头和电线缆;携带包本体设有容置袋,容置袋用以收纳待充电电子设备和移动电源;支架安装于容置袋内,支架形成有容置槽,容置槽用以供待充电电子设备放置;磁吸充电头包括磁吸配合的输出端子和输入端子,输出端子安装于支架,输入端子用以插接于待充电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电线缆的一端连接于输出端子,电线缆的另一端用以连接移动电源。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使得对电子设备充电的操作过程简单、快速和便捷;并且无需通过连接充电线就能够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有效避免充电线收纳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可供充电携带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携带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供充电携带包。
背景技术
目前,携带包的样式越来越多样化,包括背包、手提包、斜挎包和公文包等。但大多数携带包仅具备置物功能,使得其功能较为单一,使用范围较为限制。
现代生活中,人们在外出过程中常常会携带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平板和电脑等。但随着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的延长,其电量会逐渐消耗殆尽,因此需要用户及时对其进行充电。常用的电子设备的充电设备有充电器和移动电源,其中,由于充电器需要连接固定电源,会造成无法在途中及时给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而用户外出的时候又会经常忘记携带移动电源。
相关技术中,将移动电源内置到携带包里面,以解决在外出过程中不能对电子设备及时进行充电的技术问题,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携带包内需要配置充电线,充电时用户需要将充电线拉出再插接到手机等充电接口内,而且充电线往往较长,不易收纳,造成用户充电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可供充电携带包,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供充电携带包,所述可供充电携带包包括:
携带包本体,设有容置袋,所述容置袋用以收纳待充电电子设备和移动电源;
支架,安装于所述容置袋内,所述支架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以供所述待充电电子设备放置;
磁吸充电头,所述磁吸充电头包括磁吸配合的输出端子和输入端子,所述输出端子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输入端子用以插接于所述待充电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以及,
电线缆,所述电线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输出端子,所述电线缆的另一端用以连接所述移动电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袋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容置袋和第二容置袋,所述第一容置袋和所述第二容置袋的开口均朝上设置,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袋的底部,所述第一容置袋用以收纳所述待充电电子设备,所述第二容置袋用以收纳所述移动电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置袋和所述第二容置袋均设于所述携带包本体的内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与所述容置袋的底部可拆卸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端子包括用以与所述输出端子磁吸配合的电极端,以及用以插接于所述待充电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的插接端,在所述容置槽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输出端子的长度大于所述电极端的长度,所述输入端子的位置可调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端子包括间隔设置的磁条和多个弹簧顶针,多个所述弹簧顶针沿所述磁条的延伸方向排列,所述电极端包括第一电极条和第二电极条,所述第一电极条用以与所述磁条磁吸配合,所述第二电极条用以与至少一个所述弹簧顶针配合对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端子包括底板和间隔设于所述底板的两个所述磁条,多个所述弹簧顶针并排设置于两个所述磁条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和间隔设于所述底座上的两个侧板,所述底座和两个所述侧板围设成U型槽,所述输出端子安装于所述底座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安装于所述U型槽内,所述底板的两端夹设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挡板之间,所述挡板开设有供两个所述磁条和多个所述弹簧顶针露出的通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携带包本体为背包、箱包、手提包、斜挎包、公文包、钱包、化妆包和收纳包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可供充电携带包,携带包本体上设有容置袋,容置袋内安装有支架,支架形成有容置槽,用以供待充电电子设备放置;另外,支架上还设有磁吸充电头,磁吸充电头包括磁吸配合的输出端子和输入端子,输出端子与移动电源通过电线缆连接,输入端子用以插接于待充电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当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可以先将输入端子插接于电子设备,然后将电子设备放置到支架的容置槽上,通过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之间磁吸配合,就能够实现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该充电方法简单、快速和便捷;并且无需通过连接充电线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避免了充电线收纳不便的问题;另外,通过支架的支撑作用,使得电子设备能够稳定放置在容置袋内,从而使得电子设备的充电过程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可供充电携带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可供充电携带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充电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支架和磁吸充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支架和磁吸充电头的爆炸图;
图6为图4中输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充电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465747660000031
Figure BDA000246574766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轴线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轴线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轴线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可供充电携带包,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7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供充电携带包进行具体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可供充电携带包包括:
携带包本体100,设有容置袋,所述容置袋用以收纳待充电电子设备500和移动电源600;
支架200,安装于所述容置袋内,所述支架200形成有容置槽240,所述容置槽240用以供所述待充电电子设备500放置;
磁吸充电头300,所述磁吸充电头300包括磁吸配合的输出端子310和输入端子320,所述输出端子310安装于所述支架200,所述输入端子320用以插接于所述待充电电子设备500的充电接口;以及,
电线缆400,所述电线缆40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输出端子310,所述电线缆400的另一端用以连接所述移动电源600。
可以理解,按照携带包的一般使用状态,容置袋开设有开口朝上的袋口,可以理解,待充电电子设备500和移动电源600均可以通过袋口插入容置袋内。具体的,容置袋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容置袋的数量为一个时,待充电电子设备500和移动电源600共用同一个容置袋;当容置袋的数量为多个时,比如两个,待充电电子设备500和移动电源600可以分别插设于不同的容置袋内。另外,容置槽240的开口也朝上设置,如此,当待充电电子设备500插入容置袋内时,可以直接放置于容置槽240上。
具体而言,当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可以先将输入端子320插接于电子设备,然后将电子设备放置到支架200的容置槽240上,再使输入端子320靠近输出端子310进行磁吸配合,就能够实现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或者,可以先将输入端子320磁吸于输出端子310上,然后将待充电电子设备500插入容置袋内,再使输入端子320插入待充电电子设备500的插接口内。当然,前一种充电操作方法相较后一种充电操作方法更为便捷。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输出端子310与输入端子320之间可以相互磁吸,因此,即使不对待充电电子设备500进行充电,输入端子320也不易丢失。另外,电线缆400与移动电源600之间是可拆卸连接,当移动电源600的电量消耗完,可以将移动电源600取出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技术方案,通过在携带包本体100上设置容置袋,并在容置袋安装支架200,支架200形成有容置槽240,用以供待充电电子设备500放置。另外,支架200上还设有磁吸充电头300,磁吸充电头300包括磁吸配合的输出端子310和输入端子320,输出端子310与移动电源600通过电线缆400连接,输入端子320用以插接于待充电电子设备500。本实施例中,对电子设备充电的操作过程简单、快速和便捷;并且无需连接充电线就能够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避免了充电线收纳不便的问题;另外,通过支架200的支撑作用,使得电子设备能够稳定放置在容置袋内,从而使得电子设备的充电过程更加稳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袋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容置袋110和第二容置袋120,第一容置袋110和第二容置袋120的开口均朝上设置,支架200安装于第一容置袋110的底部,第一容置袋110用以收纳待充电电子设备500,第二容置袋120用以收纳移动电源600。本实施例技术方案中,待充电电子设备500和移动电源600可以分别插设于不同的容置袋内,以提升待充电电子设备500和移动电源600在携带包内放置的稳定性,以及避免在充电过程中两者贴靠过近而相互导热。另外,本实施例中,两个容置袋贴靠设置。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两个容置袋也可以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容置袋110设有第一过线孔(附图未示),第二容置袋120设有第二过线孔(附图未示),所述第一过线孔和所述第二过线孔均用以供所述电线缆400穿设。可以理解,由于支架200安装于第一容置袋110内,输出端子310安装于支架200,移动电源600放置于第二容置袋120内,而输出端子310与移动电源600之间需要通过电线缆400连接,因此,可以在两个容置袋上分别设置过线孔,以使电线缆400可以穿过。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当待充电电子设备500和移动电源600共用同一个容置袋时,容置袋就无需设置过线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200与所述容置袋的底部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通过将支架200可拆卸地安装于容置袋的底部,如此,当需要对支架200上的磁吸充电头300进行维修或更换时,可以将支架200拆卸下来,以便于对磁吸充电头300进行维修或更换。具体的,支架200与容置袋的底部之间可以通过魔术贴、锁扣或卡扣等多种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架200也可以直接固定安装于容置内,即支架200不可以从携带包本体100上拆卸下来。
进一步地,第一容置袋110和第二容置袋120均设于携带包本体100的内侧。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容置袋110和第二容置袋120可以设置在携带包本体100的外侧,如此,用户不用打开携带包,直接将待充电电子设备500插入第一容置袋110内,就可以对其进行充电,充电操作更加快捷方便。而本实施例技术方案,通过将容置袋设置在携带包本体100的内侧,可以避免电子设备丢失或被盗,保证用户的财产安全。
进一步地,输入端子包括用以与输出端子磁吸配合的电极端,以及用以插接于所述待充电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的插接端323。本实施例中,输出端子200的延伸方向与容置槽110的延伸方向相同,且输出端子200的长度大于所述电极端的长度。在容置槽110的延伸方向上,输入端子300的位置可调节,即输入端子300与输出端子200之间的对接位置能够在容置槽110的延伸方向上随意调节。如此,用户只要将电子设备放置到支架100的容置槽110上,而无需特别注意电子设备的放置位置,输入端子300就能够与输出端子200的任意部分完成磁吸配合,从而使得充电过程简单、快速和便捷。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端子310包括间隔设置的磁条312和多个弹簧顶针313,多个所述弹簧顶针313沿所述磁条312的延伸方向排列,所述电极端包括第一电极条321和第二电极条322,第一电极条321用以与磁条312磁吸配合,第二电极条322用以与至少一个所述弹簧顶针313配合对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条321为输入端子320的负极,磁条312为输出端子310的负极;第二电极条322为输入端子320的正极,弹簧顶针313为输出端子310的正极。可以理解,充电时,输入端子320的负极和输出端子310的负极连接,输入端子320的正极和输出端子310的正极连接,电路导通后,输出端子310将电能传导至输入端子320,以实现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其中,第一电极条321采用磁铁或者可被磁铁吸附的导电材料,以与输出端子310的磁条312磁吸配合;而第二电极条322采用铜片或者其它不可被磁铁吸附的导电材料,以防止第二电极条322被输出端子310的磁条312吸附。本实施例技术方案,能够起到防呆的作用,能够避免输入端子320与输出端子310之间发生正负极接反的情况,保证充电过程顺利进行。
另外,本实施例技术方案中,输出端子310包括多个弹簧顶针313,且多个弹簧顶针313沿磁条312的延伸方向排列,第二电极条322可以与其中任意部分弹簧顶针313进行配合对接,如此,使得输入端子320与输出端子310之间只要完成上下对接即可,而无需沿输出端子310的延伸方向对输入端子320进行移动调整,即在充电过程中无需对电子设备进行水平移动调整,从而进一步提升对电子设备充电的便捷性。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它导电部件来替代弹簧顶针,比如导电弹片。
进一步地,输出端子310包括底板311和间隔设于所述底板311的两个磁条312,多个弹簧顶针313并排设置于两个磁条312之间。本实施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底板311上设置两个磁条312,两个磁条312均可以与第一电极条321磁吸配合,以使输入端子320与输出端子310之间正接(第一电极条321在前,第二电极条322在后)还是反接(第一电极条321在后,第二电极条322在前)均可以,从而使得用户在充电操作时无需留意输入端子320的放置,从而进一步提升对电子设备充电的便捷性。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底板311设有PCB板,PCB板与电线缆电连接。另外,输入端子320还设有插接端323,插接端323用以插接于待充电电子设备500的充电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200包括底座210和间隔设于所述底座210上的两个侧板220,所述底座210和两个所述侧板220围设成U型槽,所述输出端子310安装于所述底座210上。可以理解,通过将支架200设置为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一方面能够方便待充电电子设备500的放置和取出,另一方面可以使得电子设备的放置更加稳定,从而提升电子设备充电过程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200还包括挡板230,挡板230安装于所述U型槽内,且底板311的两端夹设于底座210与挡板230之间,挡板230开设有供两个磁条312和多个弹簧顶针313露出的通口。可以理解,当充电完毕后,将电子设备取出时,输入端子320也会随之被拔出,为避免输出端子310在磁吸作用下一并脱离支架200,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挡板230以对输出端子310的上下运动进行限位,从而避免输出端子310被拔出。值得注意的是,底板311并不会被夹紧在底座210与挡板230之间,底座210与挡板230之间会预留底板311进行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的空间,如此,当输入端子320靠近输出端子310时,输出端子310的磁条312会主动吸附输入端子320的第一电极条321,从而迅速完整两者之间的磁吸配合。
在上一实施例中,输入端子320和输出端子310均呈类长方体设置,在另一实施例中,输出端子310和输入端子320的对接端可以呈类圆柱体设置。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对输出端子310和输入端子320的具体形状和结构进行限制,只要两者之间能够完成磁吸配合,并能够对电子设备完成充电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携带包本体100可以为背包、箱包、手提包、斜挎包、公文包、钱包、化妆包和收纳包等中的任意一种。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对携带包本体100的样式、形状和结构进行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供充电携带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携带包本体,设有容置袋,所述容置袋用以收纳待充电电子设备和移动电源;
支架,安装于所述容置袋内,所述支架形成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以供所述待充电电子设备放置;
磁吸充电头,所述磁吸充电头包括磁吸配合的输出端子和输入端子,所述输出端子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输入端子用以插接于所述待充电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以及,
电线缆,所述电线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输出端子,所述电线缆的另一端用以连接所述移动电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供充电携带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袋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容置袋和第二容置袋,所述第一容置袋和所述第二容置袋的开口均朝上设置,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袋的底部,所述第一容置袋用以收纳所述待充电电子设备,所述第二容置袋用以收纳所述移动电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供充电携带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袋和所述第二容置袋均设于所述携带包本体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供充电携带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容置袋的底部可拆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供充电携带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子包括用以与所述输出端子磁吸配合的电极端,以及用以插接于所述待充电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的插接端,在所述容置槽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输出端子的长度大于所述电极端的长度,所述输入端子的位置可调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供充电携带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子包括间隔设置的磁条和多个弹簧顶针,多个所述弹簧顶针沿所述磁条的延伸方向排列,所述电极端包括第一电极条和第二电极条,所述第一电极条用以与所述磁条磁吸配合,所述第二电极条用以与至少一个所述弹簧顶针配合对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供充电携带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子包括底板和间隔设于所述底板的两个所述磁条,多个所述弹簧顶针并排设置于两个所述磁条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供充电携带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和间隔设于所述底座上的两个侧板,所述底座和两个所述侧板围设成U型槽,所述输出端子安装于所述底座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供充电携带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安装于所述U型槽内,所述底板的两端夹设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挡板之间,所述挡板开设有供两个所述磁条和多个所述弹簧顶针露出的通口。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供充电携带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包本体为背包、箱包、手提包、斜挎包、公文包、钱包、化妆包和收纳包中的任意一种。
CN202020649325.3U 2020-04-24 2020-04-24 可供充电携带包 Active CN2117908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49325.3U CN211790871U (zh) 2020-04-24 2020-04-24 可供充电携带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49325.3U CN211790871U (zh) 2020-04-24 2020-04-24 可供充电携带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90871U true CN211790871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56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49325.3U Active CN211790871U (zh) 2020-04-24 2020-04-24 可供充电携带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908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002004A1 (en) Portable charging station
US20090021214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arrier with charging system
US20090023481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arrier with charging system
CN114156984B (zh) 一种通用移动电源
CN214380128U (zh) 供电结构及脱毛美容仪
JP5496571B2 (ja) 非常用の充電器
US10547036B1 (en) Power interface ensemble and module for mobile consumer electronics
CN211790871U (zh) 可供充电携带包
CN220358272U (zh) 一种可充电的电池
CN208656457U (zh) 一种可分离式无线充电便携磁吸充电宝
US10916955B1 (en) Modular multi-functional conference wearable system
CN212304847U (zh) 背夹电池
CN213908908U (zh) 一种可充电的移动照明设备收纳盒
CN204499765U (zh) 具抽卡式充电功能的携带包结构及其卡式电池
CN209748765U (zh) 一种与蓝牙耳机配套使用的充电收纳盒
CN209982122U (zh) 带伸缩线结构移动电源
KR20200130098A (ko) 카드형 무선충전기
CN210927156U (zh) 一种背包配件的无线充电器
CN218449513U (zh) 一种腕带式移动电源
CN212519107U (zh) 一种可双面无线充电的手机壳
CN219577227U (zh) 一种可收纳无线耳机的移动设备
CN213637134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移动电源充电器
CN220156273U (zh) 一种便携式微型应急充电宝
CN213184701U (zh) 一种多功能插座
CN218897091U (zh) 一种移动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