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90800U - 一种电源充电器的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充电器的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90800U
CN211790800U CN201922080294.4U CN201922080294U CN211790800U CN 211790800 U CN211790800 U CN 211790800U CN 201922080294 U CN201922080294 U CN 201922080294U CN 211790800 U CN211790800 U CN 2117908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sub
sub circuit
circuit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8029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朝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Antunni Intelligen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Antunni Intelligen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Antunni Intelligen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Antunni Intelligen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8029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908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90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908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充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源充电器的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所述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包括主电路板和竖直放置在主电路板上的子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设有电源处理电路,所述子电路板上设有控制主电路板的作的控制电路,以及,所述子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向外朝向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电源充电器的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子电路板竖直放置在主电路板上,将处理芯片及其外部电路与电源处理电路进行物理上分离,同时远离主电路板,预防电源充电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振动或水潮外部影响,导致控制电路不能正常工作,提高整体电路的稳定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电源充电器的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充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源充电器的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
背景技术
电源充电器是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一般由外壳、变压器、电感、电容、控制IC、PCB板等元器件组成,它的工作原理由交流输入转换为直流输出。
由于处理芯片的工作环境非常重要,会极大影响处理芯片运行,现有集成设置一电路板的电路结构,在主板受到变形、水潮、振动等作用下,会极大影响处理芯片的工作能力;同时,大量热源集中设置在电路板上,会使电路板温度局部极快上升,损坏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源充电器的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解决处理芯片在电源充电器中容易受影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源充电器的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所述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包括主电路板和竖直放置在主电路板上的子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设有电源处理电路,所述子电路板上设有控制主电路板的作的控制电路,以及,所述子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向外朝向设置。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子电路板设置在主电路板的边缘处或风道处。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主电路板或子电路板的表面封胶。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子电路板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引脚,所述主电路板上设有插孔以及第二连接引脚,所述子电路板将端部插入主电路板的插孔后通过焊锡使第一连接引脚与对应的第二连接引脚连接。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子电路板包括第一子电路板和第二子电路板,所述电源处理电路包括开关MOS管电路、变压器电路和整流滤波电路,所述第一子电路板上设有控制开关MOS管电路的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二子电路板上设有控制变压器电路脉冲输出的第二控制电路。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电源处理电路还设有防反接电路。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变压器电路包括电源输出端和风扇供电端,所第二控制电路设有控制风扇工作的风扇控制端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第一子电路板和第二子电路板朝向相同设置在主电路板的边缘处或风道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电源充电器的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子电路板竖直放置在主电路板上,将处理芯片及其外部电路与电源处理电路进行物理上分离,同时远离主电路板,预防电源充电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振动或水潮外部影响,导致控制电路不能正常工作,提高整体电路的稳定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源充电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基于两子电路板的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源充电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脉冲频谱管理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充电器的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的较佳实施例。
一种电源充电器的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所述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包括主电路板100和竖直放置在主电路板100上的子电路板200,所述主电路板 100设有电源处理电路,所述子电路板200上设有控制主电路板100的作的控制电路,以及,所述子电路板200上的元器件向外朝向设置。
具体的,并参考图2,电源处理电路包括交流转直流电路320、开关MOS 管电路360、变压器电路330和整流滤波电路340,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开关MOS管电路360工作的开关控制电路370,以及与变压器电路330连接的脉冲频谱管理电路380。其中,交流转直流电路320一端与市电310连接,将市电310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后输出至变压器电路330的第一输入端中,并通过变压器电路330的第一输出端将电能传输至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以为接至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的铅酸电池390进行充电,所述变压器电路330 第一输出端的负极与开关MOS管电路360连接,开关MOS管电路360在开关控制电路370的控制下,实现变压器电路330第一输入端的通断,并在变压器电路330第一输出端形成交流电,脉冲频谱管理电路380将变压器电路330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的交流电转化为脉冲电压,并通过正极输出端输出,输出至铅酸电池390的正极,所述变压器电路330与正极输出端之间还设有整流滤波电路 340,实现交流电整流、滤波,形成直流电输出。
以及,将电源处理电路设置在主电路板100上,同时,将容易受影响的电路,如开关控制电路370和脉冲频谱管理电路380设置在子电路板200上,以防主电路板100使用时间长或温度过高导致机械损伤,使主电路板100变形,从而影响容易受影响的电路。以及,预防电源充电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振动或水潮外部影响,导致控制电路不能正常工作。并且,控制电路包括环境要求较高的处理芯片,温度、电路板变形、振动、水潮等环境变化,都容易导致处理芯片难以正常工作,因此通过主电路板100和竖直放置在主电路板100上的子电路板200进行电路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子电路板200的散热性能,所述子电路板200 设置在主电路板100的边缘处或风道处,一方面远离主电路板100上的热源,另一方面能处于风道中,可在空气流通过程中,带走热量,实现降温。
以及,为了进一步保护主电路板100和子电路板200,所述主电路板100 或子电路板200的表面封胶。同时,还可以通过表面的胶层提高主电路板100 和子电路板200的散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主电路板100与子电路板200的稳定性,以及简化两者的连接结构,又能实现有效的电连接,所述子电路板200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引脚,所述主电路板100上设有插孔以及第二连接引脚,所述子电路板 200将端部插入主电路板100的插孔后通过焊锡使第一连接引脚与对应的第二连接引脚连接。在第一连接引脚插入插孔后,直接与第二连接引脚电连接,当然,可以通过焊锡实现固定及实现两者的电连接。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的较佳实施例。
所述子电路板200包括第一子电路板210和第二子电路板220,所述电源处理电路包括开关MOS管电路360、变压器电路330和整流滤波电路340,所述第一子电路板210上设有控制开关MOS管电路360的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二子电路板220上设有控制变压器电路330脉冲输出的第二控制电路。
具体地,开关控制电路370作为第一控制电路设置在第一子电路板210 中,脉冲频谱管理电路380作为第二控制电路设置在第二子电路板220,首先,可以将第一子电路板210和第二子电路板220体积小型化,适应电源充电器的内部体积,其次,便于后续维修,若只有两者中的一者损坏,可以至维护其中一个子电路板200。
其中,所述第一子电路板210和第二子电路板220朝向相同设置在主电路板100的边缘处或风道处。
在本实施例中,并参考图2、图4和图5,所述电源处理电路还设有防反接电路350。所述脉冲频谱管理电路380包括控制防反接电路350的控制电路 381,例如,所述控制电路381包括与正极输出端连接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负极输出端连接。以及,所述防反接电路350包括设置在变压器电路 330的第一负极端和负极输出端之间的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S 极与第一负极端连接,且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D极与负极输出端连接,且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G 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其中,第一二极管型号可选用VYV21W-T3 (D9/SOD-123),第一三极管的型号可选用MMMBT5401(Q4/SOT-23),第一场效应管型号可选用RF640(Q103)。
具体地,变压器电路330第一输出端的负极与负极输出端之间设置第一场效应管,第一场效应管导通可输出电能至外部铅酸电池390,不导通不输出电能。以及,通过防反接电路350的第一三极管和第一二极管配合,只有正接时,才有电能经过第一二极管再输出至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使第一三极管导通,再使第一场效应管导通;若反接,第一二极管无法反向传输电能,第一三极管断路,以使第一场效应管断路,使变压器电路330第一输出端的负极与负极输出端之间不导通。优选地,第一二极管还通过一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并参考图5,所述变压器电路330包括电源输出端和风扇供电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设有控制风扇400工作的风扇控制端。所述变压器电路330的第二输出端和频谱管理芯片的风扇驱动端均与风扇连接。具体的,风扇400应包括电源输入的两电极,其一电极与变压器电路330第二输出端的正极连接,其另一电极接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是与频谱管理芯片风扇驱动端连接,在频谱管理芯片风扇驱动端的控制下,实现风扇400的电连接或断电,以控制风扇400工作。其中,第二三极管型号可选用SS8050D(Q102)。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电源充电器的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包括主电路板和竖直放置在主电路板上的子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设有电源处理电路,所述子电路板上设有控制主电路板的作的控制电路,以及,所述子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向外朝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电路板设置在主电路板的边缘处或风道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路板或子电路板的表面封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电路板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引脚,所述主电路板上设有插孔以及第二连接引脚,所述子电路板将端部插入主电路板的插孔后通过焊锡使第一连接引脚与对应的第二连接引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电路板包括第一子电路板和第二子电路板,所述电源处理电路包括开关MOS管电路、变压器电路和整流滤波电路,所述第一子电路板上设有控制开关MOS管电路的第一控制电路,所述第二子电路板上设有控制变压器电路脉冲输出的第二控制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处理电路还设有防反接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电路包括电源输出端和风扇供电端,所第二控制电路设有控制风扇工作的风扇控制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电路板和第二子电路板朝向相同设置在主电路板的边缘处或风道处。
CN201922080294.4U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电源充电器的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 Active CN211790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0294.4U CN211790800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电源充电器的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0294.4U CN211790800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电源充电器的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90800U true CN211790800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62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80294.4U Active CN211790800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电源充电器的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908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68304U (zh) 电源供应器的电源输出端结构
CN107231032A (zh) 一种集中散热式大功率的直流充电模块
CN101841181B (zh) 充电器
CN211790800U (zh) 一种电源充电器的子电路板垂直设置结构
CN204118840U (zh) Led灯热能回收装置
US20210384755A1 (en) Charging device
TWM506371U (zh) 一種整合散熱器和智慧功率半導體模組的整機結構
CN212992219U (zh) 一种具有堆叠结构的高功率适配器
CN211127165U (zh) 一种usb智能快充装置
CN214591202U (zh) 一种防漏电的dc高功率开关电源
CN210839037U (zh) 一种铅酸电池的脉冲充电器
CN202798481U (zh) 一种用于光伏逆变器的功率装置
CN205842285U (zh) 一种大功率u型led灯
CN211063857U (zh) 一种电源充电器的电路板热源分散结构
CN212848368U (zh)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塑封二极管
CN209982354U (zh) 一种带输出保护的直插式整流桥器件
CN218549778U (zh) 一体化驱动板及空调器
CN219477843U (zh) 应用于汽车电子控制器的线性稳压电源电路
CN221057242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源变压器
CN214205357U (zh) 一种紧凑型开关电源结构
CN220234245U (zh) 一种储能装置
CN216217695U (zh) 一种开关电源模块的pcb结构及开关电源模块
CN203574554U (zh) 一种电磁调速电动机控制装置
CN216122648U (zh) 一种具有固定结构的电视机用电源
CN215525909U (zh) 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电芯的电压侦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