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89243U - 一种电池封装连接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封装连接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789243U CN211789243U CN202020681952.5U CN202020681952U CN211789243U CN 211789243 U CN211789243 U CN 211789243U CN 202020681952 U CN202020681952 U CN 202020681952U CN 211789243 U CN211789243 U CN 2117892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inless steel
- layer
- connecting sheet
- plating layer
- pl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封装连接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封装连接片,包括从上至下依序层叠布置的第一镀层、第一430不锈钢层、铜层、第二430不锈钢层以及第二镀层;第一镀层的材料为锌或镍,第二镀层的材料为锌或镍;第一430不锈钢层、第二镀层以及第二430不锈钢层之间以面复合方式结合;第一镀层与连接片的厚度比、第一430不锈钢层与连接片的厚度比、第二430不锈钢层与连接片的厚度比以及第二镀层与连接片的厚度比分别为1%~2%、24%~33%、24%~33%、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封装连接片,不但保证430不锈钢镀镍/锌焊接性好的特点,还具有高的导电性能,内阻小,发热量少,电能损失小;而且折弯变形能力强而不易变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封装连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池封装连接片。
背景技术
电池封装过程中,需要用到封装连接片,封装连接片是用来连接电芯和电池的接线端子的,封装连接片要求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这样的话,需要供电的用电设备只需连接接线端子,电芯就可以为用电设备进行供电;目前,常用的制作封装连接片的材料为304不锈钢镀镍/锌,基材304不锈钢的韧性好,折弯变形能力强而不出现断裂,表面的镀层镍/锌镀层,主要是提高材料的焊锡性能,能够将电池的电量通过引出端合理释放。但现有的这种电池封装连接材料导电性较差,内阻高,发热量大,电能损失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封装连接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封装连接片导电性较差,内阻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封装连接片,包括从上至下依序层叠布置的第一镀层、第一430不锈钢层、铜层、第二430不锈钢层以及第二镀层;所述第一镀层的材料为锌或镍,所述第二镀层的材料为锌或镍;所述第一430不锈钢层、铜层以及第二430不锈钢层之间以面复合方式结合;所述第一镀层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所述第一430不锈钢层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所述第二430不锈钢层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以及所述第二镀层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分别为1%~2%、24%~33%、24%~33%、1%~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镀层与所述第二镀层的厚度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430不锈钢层与所述第二430不锈钢层的厚度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430不锈钢层和第二430不锈钢层的厚度都为0.03-0.09mm。
进一步地,所述铜层的厚度为0.04-0.12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430不锈钢层和第二430不锈钢层的硬度为140-160HV0.2。
进一步地,所述铜层的硬度为70-80HV0.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封装连接片,不但保证430不锈钢镀镍/锌焊接性好的特点,还具有高的导电性能,内阻小,发热量少,电能损失小;而且折弯变形能力强而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封装连接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所示,一种电池封装连接片,包括从上至下依序层叠布置的第一镀层11、第一430不锈钢层12、铜层13、第二430不锈钢层14以及第二镀层15;所述第一镀层11的材料为锌或镍,所述第二镀层15的材料为锌或镍;所述第一430不锈钢层12、铜层13以及第二430不锈钢层14之间以面复合方式结合;所述第一镀层11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所述第一430不锈钢层12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所述第二430不锈钢层14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以及所述第二镀层15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分别为1%~2%、24%~33%、24%~33%、1%~2%。
上述提供的电池封装连接片,不但保证430不锈钢镀镍/锌焊接性好的特点,还具有高的导电性能,内阻小,发热量少,电能损失小;而且折弯变形能力强而不易变形。
第一430不锈钢层12、铜层13以及第二430不锈钢层14之间以面复合方式结合,此处的面复合是指充分利用金属的塑性变形与金属间的原子扩散原理,通过一定的机械咬合将不同的材料层结合为一体,这一工艺技术为常规工艺,通常由压力复合机来实现面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镀层11与所述第二镀层15的厚度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430不锈钢层12与所述第二430不锈钢层14的厚度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430不锈钢层12和第二430不锈钢层14的厚度都为0.03-0.09mm。
进一步地,所述铜层13的厚度为0.04-0.12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430不锈钢层12和第二430不锈钢层14的硬度为140-160HV0.2。
进一步地,所述铜层13的硬度为70-80HV0.2。
实施例1
一种电池封装连接片,包括从上至下依序层叠布置的第一镀层11、第一430不锈钢层12、铜层13、第二430不锈钢层14以及第二镀层15;所述第一镀层11的材料为镍,所述第二镀层15的材料为镍;所述第一430不锈钢层12、铜层13以及第二430不锈钢层14之间以面复合方式结合;所述第一镀层11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所述第一430不锈钢层12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所述第二430不锈钢层14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以及所述第二镀层15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分别为1%、24%、24%、1%。
制备的具体流程为:
S1、原材料选取:选取两个厚度为0.72mm的430不锈钢带,选取厚度为1.5mm的纯铜带,所述430不锈钢带的硬度为150HV0.2,所述纯铜带的硬度为75HV0.2。
S2、复合:将选取好的两个430不锈钢带和纯铜带层叠布置,纯铜带设置在两个430不锈钢带之间,然后进行压延复合,同时给所述430不锈钢带提供一定的热能,所述430不锈钢带温度控制在750℃,同时给所述纯铜带提供一定的热能,所述纯铜带温度控制在350℃,使所述430不锈钢带和所述纯铜带复合为一体得到复合带材;以复合后得到的复合带材进行90°来回折断后端面不分离作为复合的合格标准。
在步骤S2中,通过压力复合机对430不锈钢带和纯铜带进行压延复合,同时为了保证选取好的纯镍带和纯铜带之间的洁净度,所述压力复合机中通入有惰性气体(N2)或者氨分解气体(N2、H2),以保证所述430不锈钢带以及纯铜带进行压延复合时的还原环境。
S3、抛光处理:将复合带材进行表面抛光处理,除去复合过程中复合带材表面产生的杂物。
具体地,将经步骤S2复合一体的复合带材在抛光处理机进行表面抛光处理,除去复合过程中复合带材表面产生的杂物,以便后续加工过程中消除产品表面缺陷(如划伤、压痕、凹坑等)。
S4、退火处理:对经过抛光处理后的复合带材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885℃。
该退火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材料间原子的扩散使相交界面结合的更为紧密,加强产品的复合强度。
S5、镀镀层:将经退火处理后的复合带材的上表面镀上第一镀层11,将经退火处理后的复合带材的下表面镀上第二镀层15,得到成品,所述第一镀层11和第二镀层15的厚度为0.03mm,所述第一镀层11和第二镀层15的材料为镍;以镀层强度均匀不发生脱落为合格标准。
S6、二次退火处理:对成品带材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920℃。
具体地,在光亮式退火炉以920℃、2m/min工艺对成品进行退火处理,通过二次退火处理,能够加强镀层的结合力及表面质量。
实施例2
一种电池封装连接片,包括从上至下依序层叠布置的第一镀层11、第一430不锈钢层12、铜层13、第二430不锈钢层14以及第二镀层15;所述第一镀层11的材料为镍,所述第二镀层15的材料为镍;所述第一430不锈钢层12、铜层13以及第二430不锈钢层14之间以面复合方式结合;所述第一镀层11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所述第一430不锈钢层12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所述第二430不锈钢层14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以及所述第二镀层15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分别为2%、33%、33%、2%。
制备的具体流程为:
S1、原材料选取:选取两个厚度为0.99mm的430不锈钢带,选取厚度为0.9mm的纯铜带,所述430不锈钢带的硬度为150HV0.2,所述纯铜带的硬度为75HV0.2。
S2、复合:将选取好的两个430不锈钢带和纯铜带层叠布置,纯铜带设置在两个430不锈钢带之间,然后进行压延复合,同时给所述430不锈钢带提供一定的热能,所述430不锈钢带温度控制在750℃,同时给所述纯铜带提供一定的热能,所述纯铜带温度控制在350℃,使所述430不锈钢带和所述纯铜带复合为一体得到复合带材;以复合后得到的复合带材进行90°来回折断后端面不分离作为复合的合格标准。
在步骤S2中,通过压力复合机对430不锈钢带和纯铜带进行压延复合,同时为了保证选取好的纯镍带和纯铜带之间的洁净度,所述压力复合机中通入有惰性气体(N2)或者氨分解气体(N2、H2),以保证所述430不锈钢带以及纯铜带进行压延复合时的还原环境。
S3、抛光处理:将复合带材进行表面抛光处理,除去复合过程中复合带材表面产生的杂物。
具体地,将经步骤S2复合一体的复合带材在抛光处理机进行表面抛光处理,除去复合过程中复合带材表面产生的杂物,以便后续加工过程中消除产品表面缺陷(如划伤、压痕、凹坑等)。
S4、退火处理:对经过抛光处理后的复合带材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885℃。
该退火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材料间原子的扩散使相交界面结合的更为紧密,加强产品的复合强度。
S5、镀镀层:将经退火处理后的复合带材的上表面镀上第一镀层11,将经退火处理后的复合带材的下表面镀上第二镀层15,得到成品,所述第一镀层11和第二镀层15的厚度为0.06mm,所述第一镀层11和第二镀层15的材料为镍;以镀层强度均匀不发生脱落为合格标准。
S6、二次退火处理:对成品带材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920℃。
具体地,在光亮式退火炉以920℃、2m/min工艺对成品进行退火处理,通过二次退火处理,能够加强镀层的结合力及表面质量。
实施例3
一种电池封装连接片,包括从上至下依序层叠布置的第一镀层11、第一430不锈钢层12、铜层13、第二430不锈钢层14以及第二镀层15;所述第一镀层11的材料为镍,所述第二镀层15的材料为镍;所述第一430不锈钢层12、铜层13以及第二430不锈钢层14之间以面复合方式结合;所述第一镀层11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所述第一430不锈钢层12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所述第二430不锈钢层14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以及所述第二镀层15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分别为1%、33%、33%、1%。
制备的具体流程为:
S1、原材料选取:选取两个厚度为0.99mm的430不锈钢带,选取厚度为0.96mm的纯铜带,所述430不锈钢带的硬度为150HV0.2,所述纯铜带的硬度为75HV0.2。
S2、复合:将选取好的两个430不锈钢带和纯铜带层叠布置,纯铜带设置在两个430不锈钢带之间,然后进行压延复合,同时给所述430不锈钢带提供一定的热能,所述430不锈钢带温度控制在750℃,同时给所述纯铜带提供一定的热能,所述纯铜带温度控制在350℃,使所述430不锈钢带和所述纯铜带复合为一体得到复合带材;以复合后得到的复合带材进行90°来回折断后端面不分离作为复合的合格标准。
在步骤S2中,通过压力复合机对430不锈钢带和纯铜带进行压延复合,同时为了保证选取好的纯镍带和纯铜带之间的洁净度,所述压力复合机中通入有惰性气体(N2)或者氨分解气体(N2、H2),以保证所述430不锈钢带以及纯铜带进行压延复合时的还原环境。
S3、抛光处理:将复合带材进行表面抛光处理,除去复合过程中复合带材表面产生的杂物。
具体地,将经步骤S2复合一体的复合带材在抛光处理机进行表面抛光处理,除去复合过程中复合带材表面产生的杂物,以便后续加工过程中消除产品表面缺陷(如划伤、压痕、凹坑等)。
S4、退火处理:对经过抛光处理后的复合带材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885℃。
该退火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材料间原子的扩散使相交界面结合的更为紧密,加强产品的复合强度。
S5、镀镀层:将经退火处理后的复合带材的上表面镀上第一镀层11,将经退火处理后的复合带材的下表面镀上第二镀层15,得到成品,所述第一镀层11和第二镀层15的厚度为0.03mm,所述第一镀层11和第二镀层15的材料为镍;以镀层强度均匀不发生脱落为合格标准。
S6、二次退火处理:对成品带材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920℃。
具体地,在光亮式退火炉以920℃、2m/min工艺对成品进行退火处理,通过二次退火处理,能够加强镀层的结合力及表面质量。
通过对上述3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封装连接片的物理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
由上表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封装连接片不但保证430不锈钢镀镍/锌焊接性好的特点,还具有高的导电性能,内阻小,发热量少,电能损失小;而且折弯变形能力强而不易变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电池封装连接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序层叠布置的第一镀层、第一430不锈钢层、铜层、第二430不锈钢层以及第二镀层;所述第一镀层的材料为锌或镍,所述第二镀层的材料为锌或镍;所述第一430不锈钢层、铜层以及第二430不锈钢层之间以面复合方式结合;所述第一镀层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所述第一430不锈钢层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所述第二430不锈钢层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以及所述第二镀层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分别为1%~2%、24%~33%、24%~33%、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封装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镀层与所述第二镀层的厚度一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封装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430不锈钢层与所述第二430不锈钢层的厚度一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封装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430不锈钢层和第二430不锈钢层的厚度都为0.03-0.09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封装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层的厚度为0.04-0.12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封装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430不锈钢层和第二430不锈钢层的硬度为140-160HV0.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封装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层的硬度为70-80HV0.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81952.5U CN211789243U (zh) | 2020-04-27 | 2020-04-27 | 一种电池封装连接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81952.5U CN211789243U (zh) | 2020-04-27 | 2020-04-27 | 一种电池封装连接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789243U true CN211789243U (zh) | 2020-10-27 |
Family
ID=72958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681952.5U Active CN211789243U (zh) | 2020-04-27 | 2020-04-27 | 一种电池封装连接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789243U (zh) |
-
2020
- 2020-04-27 CN CN202020681952.5U patent/CN21178924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68629B (zh) | 电池容器用表面处理钢板 | |
CN100404196C (zh) | 一种具有特殊层厚比例的铜/钼/铜电子封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8136729A (zh) | 金属层叠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3501997A (zh) | 铜箔复合体和用于其的铜箔、以及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15164739A (ja) | 三層クラッド構造を有する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端子素材を製造する方法 | |
EP2390886B1 (en) | Tantalum filament used for anode of tantalum capaci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JP5637812B2 (ja) |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ラミネートケース用フェライト系ステンレス鋼箔および製造法 | |
CN109849455A (zh) | 一种镁/钢层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501471B (zh) | 电子设备用轧制接合体及电子设备用壳体 | |
CN114134462A (zh) | 一种MoTiNiNb靶材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 |
CN114122631A (zh) | 一种新型电芯电极转接片的制备方法 | |
CN112877653A (zh) | 一种铝钪合金扩散焊接靶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2601153B (zh) | 一种层状镍/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211789243U (zh) | 一种电池封装连接片 | |
CN103009701B (zh) | 应用于高低压输变电配件的铝铜复合板的制备方法 | |
EP0732758A1 (en) | A method to manufacture cell-cans | |
WO2015106555A1 (zh) | 制备与pcb板连接的金属导电连接件的方法及连接件 | |
CN111098094A (zh) | 一种电池连接材料及其加工工艺 | |
CN104538186A (zh) | 一种高能钽混合电容器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 |
EP3506404B1 (en) | Foil for secondary battery negative electrode collector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
CN211789240U (zh) | 一种电池外pack用连接片 | |
JP2015069692A (ja) | 燃料電池セパレータおよびその親水化処理方法 | |
CN111760908A (zh) | 一种超薄极薄多层金属复合带材及其制备方法 | |
CN211789239U (zh) | 一种电池外连接片 | |
JP2004351460A (ja) | アルミニウム・ニッケル・ステンレス鋼クラッド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池用ケー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518000 workshop 103, No. 1, zhongjinling south, No. 2, Jinxiu Middle Road, Jinsha community, Kengzi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ongjin Lingnan Xinyue New 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3.204.205, Zhongjin Lingnan advanced materials factory office building, No.2 Jinxiu West Road, Pingshan Distric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XINYU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