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86210U -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 Google Patents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86210U
CN211786210U CN202020561898.0U CN202020561898U CN211786210U CN 211786210 U CN211786210 U CN 211786210U CN 202020561898 U CN202020561898 U CN 202020561898U CN 211786210 U CN211786210 U CN 2117862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tructures
structures
optical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618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明达
林宏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o Precision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o Precision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o Precision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o Precision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618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86210U/zh
Priority to TW109205034U priority patent/TWM603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862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862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导光板,包括板体、多个条状结构及多个扩散微结构。板体具有入光面、第一面及第二面。多个条状结构配置于第一面。每一条状结构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这些条状结构包括沿着排列方向交替排列的多个第一光学结构及多个第二光学结构。每一第一光学结构具有第一渐变部,第一渐变部邻近第一端且在垂直于第一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从第一端朝第二端渐增。每一第二光学结构具有第二渐变部,第二渐变部邻近第一端且在垂直于第一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从第一端朝第二端渐减。多个扩散微结构配置于第二面。本实用新型另提出一种具有此导光板的光源模块。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及光源模块可以减少光学膜与导光板之间的吸附现象,进而提升亮度均匀度。

Description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光源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导光板以及使用此导光板的光源模块。
背景技术
一般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而且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所以需要靠背光模块提供显示光源至液晶显示面板。因此,背光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高辉度以及高均匀度的显示光源。
背光模块可分为侧入式背光模块与直下式背光模块。在目前的侧入式背光模块中,在某些情况下,导光板可设计有沟状结构(如V沟、R沟等)以调整光线,使光线达到特定的效果(如出光方向的控制、打散光线等),然而,部分光学膜(如扩散片、反射片等)在搭配此种设计导光板时,会因为光学膜与导光板之间的大面积接触而产生吸附现象,其在显示画面上容易导致各区域的亮度不一致,而产生暗区、亮区的问题。
本「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因此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此外,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前已被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板,可以减少光学膜的吸附现象,进而提升亮度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可以减少光学膜与导光板之间的吸附现象,进而提升亮度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光板包括板体、多个条状结构及多个扩散微结构。板体具有入光面、第一面及第二面。入光面连接于第一面及第二面,第一面与第二面相对。多个条状结构配置于第一面。每一条状结构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靠近入光面,第二端远离入光面。这些条状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光学结构及多个第二光学结构。这些第一光学结构及这些第二光学结构沿延伸方向延伸且沿着排列方向交替排列,排列方向不平行于延伸方向。每一第一光学结构具有第一渐变部,第一渐变部邻近第一端且在垂直于第一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从第一端朝第二端渐增。每一第二光学结构具有第二渐变部,第二渐变部邻近第一端且在垂直于第一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从第一端朝第二端渐减。多个扩散微结构配置于第二面。
为达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光源模块包括发光元件及上述的导光板。发光元件相对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导光板的多个条状结构设计为非固定高度。每一第一光学结构的第一渐变部在垂直于第一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从第一端朝第二端渐增,在邻近第二端处具有最大高度;每一第二光学结构的第二渐变部在垂直于第一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从第一端朝第二端渐减,在邻近第一端处具有最大高度。因此,相较于已知技术中表面配置有固定高度的条状结构的导光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光板在光源模块中配置光学膜时,第一渐变部仅以邻近第二端处抵触于光学膜,第二渐变部仅以邻近第一端处抵触于光学膜,再借由多个第一光学结构及多个第二光学结构沿着排列方向交替排列的方式,使得光学膜配置于导光板旁时能在避免倾斜的情况下减少抵触面积,即能减少吸附现象,进而提升亮度均匀度。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光学膜抵触于导光板的抵触面积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导光板面对发光元件的一侧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侧视图。
图8为图6的光学膜抵触于导光板的抵触面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包括导光板10及发光元件20。导光板10包括板体100、多个条状结构200及多个扩散微结构300。板体100具有入光面110、第一面120及第二面130。入光面110连接于第一面120及第二面130,第一面120与第二面130相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面120例如为板体100的出光面,但不局限于此。第一面120例如也可以是板体100的底面。多个条状结构200配置于第一面120。图1及图2中的多个条状结构200数量仅为示意,本实用新型并不特别限制条状结构200的数量。每一条状结构200具有第一端201及第二端202,第一端201靠近入光面110,第二端202远离入光面110。这些条状结构200例如包括多个第一光学结构210及多个第二光学结构220。这些第一光学结构210及这些第二光学结构220例如是沿延伸方向E延伸且沿着排列方向A交替排列,排列方向A不平行于延伸方向E。在本实施例中,排列方向A例如平行于入光面110,延伸方向E例如垂直于入光面110,但不局限于此。发光元件20相对板体100的入光面110设置,且用于发出光线L入射至入光面110。以下,将再仔细说明多个第一光学结构210及多个第二光学结构220的结构特征。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光学结构210及每一第二光学结构220之间例如是彼此相连,但不局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光学结构210及每一第二光学结构220之间也可以是具有间隔。每一第一光学结构210例如具有第一渐变部211,第一渐变部211邻近第一端201且在垂直于第一面120的方向B上的高度H1从第一端201朝第二端202渐增。每一第二光学结构220例如具有第二渐变部221,第二渐变部221邻近第一端201且在垂直于第一面120的方向B上的高度H2从第一端201朝第二端202渐减。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渐变部211是从第一端201延伸至第二端202,并在第二端202处具有最大高度H1;第二渐变部221也是从第一端201延伸至第二端202,并在第一端201处具有最大高度H2,但不局限于此。此外,第一光学结构210的最大高度H1例如等于第二光学结构220的最大高度H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结构210的最大高度即为第一渐变部211的最大高度H1,并且最大高度小于或等于50μm;第二光学结构220的最大高度即为第二渐变部221的最大高度H2,并且最大高度小于或等于50μm。
多个条状结构200的形状例如包括半圆柱状(如图1所示)、三角柱状及顶角为圆角的三角柱状,但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条状结构200的形状,只要能达到出光方向的控制、打散光线的效果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条状结构200例如是半圆柱状。
多个扩散微结构300配置于第二面130。在本实施例中,扩散微结构300可以是网点或其他能让光线扩散的微结构。此外,多个扩散微结构300的分布密度也可依不同的设计需求或不同的光学效果需求而调整,本实用新型并不特别限制。
发光元件20相对板体100的入光面110设置且用于发出光线L入射至入光面110。图1中的发光元件20例如是包括具有多个点光源的发光元件20,其中点光源例如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但不局限于此。发光元件20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光源组件,例如灯管,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光源种类。
光源模块1例如还包括光学膜30,配置于第一面120旁。光学膜30例如包括棱镜片、逆棱镜片、扩散片或其组合等等,可以依据不同的设计需求或不同的光学效果需求来选用不同的光学膜。多个条状结构200中的多个第一光学结构210及多个第二光学结构220用于抵触于光学膜30,以避免光学膜30与导光板10之间的吸附现象(图1及图2中为了清楚呈现导光板10第一面120上的多个条状结构200,因此将光学膜30与多个条状结构200绘示为分离状态)。图3为图1的光学膜抵触于导光板的抵触面积示意图。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导光板10在光源模块1配置光学膜30时,第一渐变部211仅以在第二端202处抵触于光学膜30,并具有抵触面积S1,第二渐变部221仅以在第一端201处抵触于光学膜30,并具有抵触面积S2,再借由多个第一光学结构210及多个第二光学结构220沿着排列方向A交替排列的方式,使得光学膜30配置于导光板10旁时能减少抵触面积,进而减少吸附现象。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二面130为板体100的出光面而第一面120为板体100的底面时(图未示),配置于第一面120旁的光学膜30例如为反射片,此时多个第一光学结构210的第一渐变部211及多个第二光学结构220的第二渐变部221的设计,亦可使得反射片配置于导光板10旁时能减少抵触面积,进而可使得反射片与导光板10之间的吸附现象减少。
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中,导光板10的多个条状结构200设计为非固定高度。每一第一光学结构210的第一渐变部211在垂直于第一面120的方向B上的高度H1从第一端201朝第二端202渐增,在第二端202处具有最大高度H1;每一第二光学结构220的第二渐变部221在方向B上的高度H2从第一端201朝第二端202渐减,在第一端201处具有最大高度H2。因此,相较于已知技术中表面配置有固定高度的条状结构的导光板,本实施例的导光板10在光源模块1中配置光学膜30时,借由多个第一光学结构210及多个第二光学结构220沿着排列方向A交替排列的方式,使得光学膜30配置于导光板10旁时能在避免倾斜的情况下减少抵触面积,即能减少吸附现象,进而提升亮度均匀度。
具体而言,每一第一光学结构210的第一渐变部211抵触于光学膜30的抵触面积S1例如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mm2,但不局限于此。每一第二光学结构220的第二渐变部221抵触于光学膜30的抵触面积S2例如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mm2,但不局限于此。
图4为图1的导光板面对发光元件的一侧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及图4,每一第一光学结构210还具有第一出光曲面212,第一出光曲面212在垂直于延伸方向E的第一曲率半径CR1从第一端201至第二端202为相同,即每一第一光学结构210在垂直于延伸方向E的切面上的中心至相邻的另一第一光学结构210在垂直于延伸方向E的切面上的中心的距离(图4中的距离D1)为相同。每一第二光学结构220还具有第二出光曲面222,第二出光曲面222在垂直于延伸方向E的第二曲率半径CR2从第一端201至第二端202为相同,即每一第二光学结构220在垂直于延伸方向E的切面上的中心至相邻的另一第二光学结构220在垂直于延伸方向E的切面上的中心的距离(图4中的距离D2)为相同。具体而言,无论每一第一光学结构210及每一第二光学结构220之间是彼此相连或具有间隔,距离D1、D2例如是小于或等于800μm。然而,第一曲率半径CR1可以是与第二曲率半径CR2相同或不同,本实用新型并不特别限制。
多个条状结构200中的多个第一光学结构210及多个第二光学结构220在配置于板体100时,需同时考量与光学膜30之间的抵触面积以及导光板10的出光效果,除了上述的高度H1、H2及距离D1、D2的较佳数值范围之外,多个第一光学结构210在排列方向A上的最大宽度W1例如是小于或等于300μm(图4中所示的宽度W1并非为第一光学结构210的最大宽度,但宽度W1仍满足小于或等于300μm的条件),多个第二光学结构220在排列方向A上的最大宽度W2例如是小于或等于300μm。
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光学结构210及每一第二光学结构220之间例如是具有间隔,此间隔可以是空白区域或布有其他光学结构。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立体示意图。请参考图5,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a与上述的光源模块1结构及优点相似,差异仅在于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a中,每一第一光学结构210及每一第二光学结构220之间具有间隔G,导光板10a的多个条状结构200a还包括多个棱镜柱结构230,配置于间隔G内。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棱镜柱结构230的形状,只要能达到出光方向的控制、打散光线的效果即可。具体而言,每一第一光学结构210及每一第二光学结构220之间的多个棱镜柱结构230例如是与每一第一光学结构210及每一第二光学结构220彼此相连,考量到第一光学结构210及第二光学结构220的形状与配置方式,每一棱镜柱结构230延伸的方向例如是不平行于延伸方向E(如图5所示),但不局限于此。
多个棱镜柱结构230在方向B上的高度H3例如为相同,但不局限于此。每一棱镜柱结构230的高度H3例如小于每一第一光学结构210在方向B上邻近第二端202的最大高度H1,且可大于或小于每一第一光学结构210在方向B上邻近第一端201的最小高度H1,图5中是以每一棱镜柱结构230的高度H3大于每一第一光学结构210的最小高度H1为例。每一棱镜柱结构230的高度H3例如也小于每一第二光学结构220在方向B上邻近第一端201的最大高度H2,且可大于或小于每一第二光学结构220在方向B上邻近第二端202的最小高度H2,图5中是以每一棱镜柱结构230的高度H3大于每一第二光学结构220的最小高度H2为例。此外,在图5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光学结构210之间设置有第二光学结构220及棱镜柱结构230,每一第一光学结构210在垂直于延伸方向E的切面上的中心至相邻的另一第一光学结构210在垂直于延伸方向E的切面上的中心的距离可能较图4实施例中的距离D1更大,甚至可能接近800μm,类似地,由于第二光学结构220之间设置有第一光学结构210及棱镜柱结构230,每一第二光学结构220在垂直于延伸方向E的切面上的中心至相邻的另一第二光学结构220在垂直于延伸方向E的切面上的中心的距离可能较图4实施例中的距离D2更大,甚至可能接近800μm。
在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根据不同设计需求或不同的光学效果需求而需调整减少多个第一光学结构210及多个第二光学结构220抵触于光学膜30的抵触面积时,可以增加多个第一光学结构210及多个第二光学结构220的数量,提升排列的密度,或者,可以增加每一第一光学结构210以及每一第二光学结构220的渐变部数量。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6的侧视图。请参考图6及图7,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b与上述的光源模块1结构及优点相似,以下仅针对其结构的主要差异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b中,导光板10b的多个条状结构200b包括多个第一光学结构210b及多个第二光学结构220b。每一第一光学结构210b还具有第三渐变部213,连接于第一渐变部211b且延伸至第二端202,第三渐变部213在垂直于第一面120的方向B上的高度H4从第一渐变部211b朝第二端202渐减。每一第二光学结构220b还具有第四渐变部223,连接于第二渐变部221b且延伸至第二端202,第四渐变部223在方向B上的高度H5从第二渐变部221b朝第二端202渐增。具体而言,第一渐变部211b在方向B上的最大高度H1等于第三渐变部213在方向B上的最大高度H4。第二渐变部221b在方向B上的最小高度H2等于第四渐变部223在方向B上的最小高度H5。
本实施例的每一第一光学结构210b是以两个渐变部(第一渐变部211b及第三渐变部213)为例,每一第二光学结构220b也是以两个渐变部(第二渐变部221b及第四渐变部223)为例,但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每一第一光学结构210以及每一第二光学结构220的渐变部数量。
图8为图6的光学膜抵触于导光板的抵触面积示意图。请参考图6至图8,本实施例的导光板10b在光源模块1b配置光学膜30时,第一渐变部211b及第三渐变部213共同抵触于光学膜30,并具有抵触面积S3,第二渐变部221b仅以在第一端201处抵触于光学膜30,并具有抵触面积S2,第四渐变部221仅以在第二端202处抵触于光学膜30,并具有抵触面积S4。借由多个第一光学结构210及多个第二光学结构220沿着排列方向A交替排列的方式,使得光学膜30配置于导光板10旁时能减少抵触面积,进而减少吸附现象。同时,当多个第一光学结构210的数量与多个第一光学结构210b数量相同,以及多个第二光学结构220的数量与多个第二光学结构220b数量相同时,导光板10b与光学膜30的抵触面积会多于导光板10与光学膜30的抵触面积,因此可以依据不同设计需求或不同的光学效果需求以选用光源模块1、1b。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源模块中,导光板的多个条状结构设计为非固定高度。每一第一光学结构的第一渐变部在垂直于第一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从第一端朝第二端渐增,在邻近第二端处具有最大高度;每一第二光学结构的第二渐变部在垂直于第一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从第一端朝第二端渐减,在邻近第一端处具有最大高度。因此,相较于已知技术中表面配置有固定高度的条状结构的导光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光板在光源模块中配置光学膜时,第一渐变部仅以邻近第二端处抵触于光学膜,第二渐变部仅以邻近第一端处抵触于光学膜,再借由多个第一光学结构及多个第二光学结构沿着排列方向交替排列的方式,使得光学膜配置于导光板旁时能在避免倾斜的情况下减少抵触面积,即能减少吸附现象,进而提升亮度均匀度。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光源模块
10、10a、10b:导光板
20:发光元件
30:光学膜
100:板体
110:入光面
120:第一面
130:第二面
200、200a、200b:条状结构
201:第一端
202:第二端
210、210b:第一光学结构
211、211b:第一渐变部
212:第一出光曲面
213:第三渐变部
220、220b:第二光学结构
221、221b:第二渐变部
222:第二出光曲面
223:第四渐变部
230:棱镜柱结构
300:扩散微结构
A:排列方向
B:方向
CR1:第一曲率半径
CR2:第二曲率半径
D1、D2:距离
E:延伸方向
G:间隔
H1、H2、H3、H4、H5:高度
L:光线
S1、S2、S3、S4:抵触面积
W1、W2:宽度。

Claims (13)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板体、多个条状结构以及多个扩散微结构,其中:
所述板体具有入光面、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入光面连接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相对;
所述多个条状结构配置于所述第一面,每一所述多个条状结构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入光面,所述第二端远离所述入光面,所述多个条状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光学结构及多个第二光学结构,所述多个第一光学结构及所述多个第二光学结构沿延伸方向延伸且沿着排列方向交替排列,所述排列方向不平行于所述延伸方向,每一所述多个第一光学结构具有第一渐变部,所述第一渐变部邻近所述第一端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从所述第一端朝所述第二端渐增,每一所述多个第二光学结构具有第二渐变部,所述第二渐变部邻近所述第一端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从所述第一端朝所述第二端渐减;以及
所述多个扩散微结构配置于所述第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多个第一光学结构及每一所述多个第二光学结构之间具有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条状结构还包括多个棱镜柱结构,其配置于所述间隔内,每一所述多个棱镜柱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每一所述多个第一光学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上的最大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多个第一光学结构及每一所述多个第二光学结构之间彼此相连,且每一所述多个第一光学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上的最大高度等于每一所述多个第二光学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上的最大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多个第一光学结构还具有第一出光曲面,所述第一出光曲面在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第一曲率半径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为相同;每一所述多个第二光学结构还具有第二出光曲面,所述第二出光曲面在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第二曲率半径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为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多个第一光学结构还具有第三渐变部,其连接于所述第一渐变部且延伸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三渐变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从所述第一渐变部朝所述第二端渐减;每一所述多个第二光学结构还具有第四渐变部,其连接于所述第二渐变部且延伸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第四渐变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从所述第二渐变部朝所述第二端渐增,其中所述第一渐变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上的最大高度等于所述第三渐变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上的最大高度,其中所述第二渐变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上的最小高度等于所述第四渐变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上的最小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光学结构及所述多个第二光学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上的最大高度分别小于或等于5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光学结构及所述多个第二光学结构在所述排列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分别小于或等于3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多个第一光学结构在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切面上的中心至相邻的另一所述第一光学结构在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切面上的中心的距离小于或等于80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光学结构的形状包括半圆柱状、三角柱状及顶角为圆角的三角柱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列方向平行于所述入光面,所述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入光面。
12.一种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包括导光板以及发光元件,其中:
所述导光板包括板体、多个条状结构以及多个扩散微结构,其中:
所述板体具有入光面、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入光面连接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相对;
所述多个条状结构配置于所述第一面,每一所述多个条状结构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入光面,所述第二端远离所述入光面,所述多个条状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光学结构及多个第二光学结构,所述多个第一光学结构及所述多个第二光学结构沿延伸方向延伸且沿着排列方向交替排列,所述排列方向不平行于所述延伸方向,每一所述多个第一光学结构具有第一渐变部,所述第一渐变部邻近所述第一端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从所述第一端朝所述第二端渐增,每一所述多个第二光学结构具有第二渐变部,所述第二渐变部邻近所述第一端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从所述第一端朝所述第二端渐减;以及
所述多个扩散微结构配置于所述第二面;以及
所述发光元件相对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学膜,其配置于所述第一面旁,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光学结构及所述多个第二光学结构抵触于所述光学膜,每一所述多个第一光学结构的所述第一渐变部抵触于所述光学膜的抵触面积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mm2,每一所述多个第二光学结构的所述第二渐变部抵触于所述光学膜的抵触面积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mm2
CN202020561898.0U 2020-04-16 2020-04-16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Active CN2117862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61898.0U CN211786210U (zh) 2020-04-16 2020-04-16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TW109205034U TWM603119U (zh) 2020-04-16 2020-04-28 導光板及光源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61898.0U CN211786210U (zh) 2020-04-16 2020-04-16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86210U true CN211786210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59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61898.0U Active CN211786210U (zh) 2020-04-16 2020-04-16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86210U (zh)
TW (1) TWM6031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9435A (zh) * 2021-01-12 2021-05-28 扬昕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0718B (zh) * 2020-12-11 2022-07-11 達運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
TWI783349B (zh) * 2021-01-19 2022-11-11 光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導光膜及背光模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9435A (zh) * 2021-01-12 2021-05-28 扬昕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3119U (zh) 2020-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86210U (zh)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JP4980425B2 (ja) ディスプレイ
EP2196830B1 (en) Backlight assembly
US9291852B2 (en) Display apparatus
JPWO2008056473A1 (ja) プリズムシー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EP2075623A2 (en) Optical shee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1527344A (zh) 可选择模式的背光板、隐私显示器及方法
KR100662540B1 (ko) 스트라이프 패턴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 장치용 도광판, 액정표시장치 백라이트 유닛
JP6142293B2 (ja) 光源装置
CN213069418U (zh) 扩散片及背光模块
KR20080067049A (ko) 쐐기형 배면프리즘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백라이트 유닛용 도광판
KR10078132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백라이트 유닛용 도광판 및 이를 이용한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CN111198415B (zh) 导光板与背光模块
EP2075624A2 (en) Optical shee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10401732U (zh)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KR100864320B1 (ko) 배면에 계단구조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용 도광판
CN212229227U (zh) 拼接式背光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01435892A (zh) 导光板以及背光源部
CN112859435A (zh)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CN111781670B (zh)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CN211293334U (zh)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KR20120063192A (ko) 광학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광원 어셈블리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361886B1 (ko) 광학 플레이트,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액정표시장치
CN210222287U (zh)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CN214503946U (zh)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