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81352U - 一种近零能耗的供热机组全热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近零能耗的供热机组全热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81352U
CN211781352U CN202020349640.4U CN202020349640U CN211781352U CN 211781352 U CN211781352 U CN 211781352U CN 202020349640 U CN202020349640 U CN 202020349640U CN 211781352 U CN211781352 U CN 2117813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control valve
heat supply
heat
supply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4964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琪珑
王文强
宋涛
吴玉麒
桑宪辉
田国良
文静
赵小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yi Intelligent New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Linyi Smar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yi Intelligent New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Linyi Smar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yi Intelligent New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Linyi Smar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yi Intelligent New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2034964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813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813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813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给出了一种近零能耗的供热机组全热回收系统,包括热源系统、热网系统和中央供热控制系统,热源系统包括锅炉、除尘器、引风机、脱硫塔、烟囱和汽轮机,热网系统包括原热网系统和新热网系统,原热网系统包括热网加热器、原采暖用户端、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热网循环泵,新热网系统包括第二板式换热器、热泵供热机组、新热网供热控制管路和新采暖用户端。本系统通过降低原热网系统内一次网回水温度及拉大一次网供回水温差,大大提高了原热网系统热量输送能力,使得在满足新增热网系统采暖需求的条件下,最大限度降低了热网系统投资及运行费用。

Description

一种近零能耗的供热机组全热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近零能耗的供热机组全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90%以上的燃煤工业锅炉脱硫设施采用的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此脱硫工艺一般采用喷淋洗涤技术,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此同时大量水被气化后进入烟气之中,导致烟气温度降至50℃左右呈饱和状态通过烟囱排放到大气中,容易在烟囱出口形成“湿烟羽”(俗称“大白烟”、“白雾”等),“湿烟羽”容易造成局部大气环境污染,同时,大量的锅炉烟气要从脱硫塔入口的150~200℃最终降低到50℃左右从脱硫系统排出,这种做法不仅浪费了大量水分,同时也带走了大量的汽化潜热。
我国北方地区热电厂的集中供暖系统(如图1所示),一般采用一、二级网的循环水输送形式,一次网低温水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差一般在20~40℃,一次网回水温度一般在40~60℃,由于供回水温差小,热网输配能力小,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末端热用户数量急剧增长,导致现有的集中供暖系统无法满足新增采暖需求,为满足新增采暖需求,提高热网系统供热能力,其可通过热网改造实现,但热网改造投资费用较高,且对城市交通及居民生产生活影响较大,导致实施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零能耗的供热机组全热回收系统,本系统通过降低原热网系统内一次网回水温度及拉大一次网供回水温差,大大提高了原热网系统热量输送能力,使得在满足新增热网系统采暖需求的条件下,最大限度降低了热网系统投资及运行费用,在提高了系统热量输送能力的同时,实现了热源侧的低温高湿烟气消白及热量回收,从而从整体上实现了对整个供热系统的全热回收;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热控制方法,使得新热网系统的供热更加节能高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近零能耗的供热机组全热回收系统,包括热源系统、热网系统和中央供热控制系统,所述热源系统包括锅炉、除尘器、引风机、脱硫塔、烟囱和汽轮机,所述锅炉、除尘器、引风机、脱硫塔和烟囱分别通过烟气管道依次串接连接,所述汽轮机的进汽端通过第一蒸汽管道与所述锅炉的出汽端相连接,所述热网系统包括原热网系统,所述原热网系统包括热网加热器、原采暖用户端、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热网循环泵,所述汽轮机蒸汽出口端通过第二蒸汽管道与所述热网加热器相连接,在所述第二蒸汽管道上串接一第十八控制阀,所述中央供热控制系统可控制第十八控制阀的运行,所述热网加热器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高温水进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高温水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热网循环泵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热网循环泵的出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热网加热器的进口相连接,第一板式换热器持续向原采暖用户端供热,在所述第三管道上串接一脱硫浆液换热器,所述脱硫浆液换热器的高温水进口通过第一浆液管道与所述脱硫塔的出浆口相连接,所述脱硫浆液换热器的高温水出口通过第二浆液管道与所述脱硫塔内喷淋装置相连接,在所述第一浆液管道上串接一浆液循环泵,在所述第二管道上串接一第二控制阀,所述热网系统还包括新热网系统,所述新热网系统包括第二板式换热器、热泵供热机组、新热网供热控制管路和新采暖用户端,所述热泵供热机组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中央供热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第二控制阀和新热网供热控制管路的运行方式,可使得新热网系统进入到第二板式换热器和热泵供热机组共同向新采暖用户端供热工作模式或热泵供热机组单独向新采暖用户端供热工作模式。
优选地,所述新热网供热控制管路包括第四管道、第五管道、第六管道、第七管道、第八管道、第九管道、第十管道、第十一管道、第十二管道、第十三管道、第十四管道、第十五管道、第十六管道、第十七管道、第四控制阀、第五控制阀、第六控制阀、第七控制阀、第八控制阀、第九控制阀、第十控制阀、第十一控制阀、第十二控制阀、第十三控制阀和第十四控制阀,所述第四管道与第二管道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与第二控制阀之间,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高温水进口和高温水出口分别通过第六管道和第七管道与所述第四管道相贯通,在所述第四管道上串接一位于所述第六管道和第七管道之间的所述第六控制阀,在所述第六管道上串接一所述第四控制阀,在所述第七管道上串接一所述第五控制阀,所述蒸发器的高温水进口和高温水出口分别通过所述第八管道和第九管道与所述第四管道相贯通,在所述第四管道上串接一位于所述第八管道和第九管道之间的第九控制阀,在所述第八管道上串接一所述第七控制阀,在所述第九管道上串接一第八控制阀,所述第四管道的末端通过所述第五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相贯通,在所述第五管道上串接一所述第十控制阀,所述蒸发器的低温水进口和低温水出口分别通过第十一管道和第十管道与所述冷凝器的高温水出口和高温水进口相连接,所述压缩机串接在所述第十管道上,所述节流阀串接在所述第十一管道上,在所述冷凝器的低温水进口和低温水出口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十四管道和第十七管道,在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低温水进口和低温水出口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十三管道和第十六管道,在所述新采暖用户端的热水入口上设置一所述第十五管道,在所述新采暖用户端的热水出口上设置一所述第十二管道,所述第十四管道和第十三管道通过并联方式与所述第十二管道相贯通,所述第十七管道和第十六管道通过并联方式与所述第十五管道相贯通,在所述第十七管道、第十六管道、第十五管道和第十二管道上依次串接有第十一控制阀、第十四控制阀、第十二控制阀和第十三控制阀,所述中央供热控制系统可控制压缩机、第四控制阀、第五控制阀、第六控制阀、第七控制阀、第八控制阀、第九控制阀、第十控制阀、第十一控制阀、第十二控制阀、第十三控制阀和第十四控制阀的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九控制阀为一自动调节阀,在所述第十三管道和第十四管道上分别串接一第一电动调节阀和第二电动调节阀。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低温水出口和冷凝器的低温水进口之间串接一第十八管道,在所述第十八管道上串接一第十七控制阀,所述第十七控制阀与中央供热控制系统相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三管道上串接一位于所述热网加热器和脱硫浆液换热器之间的第一控制阀,在所述第二管道上串接一位于第二控制阀和热网循环泵之间的第三控制阀,该全热回收系统还包括一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的进水端通过一第十九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相连接,所述冷却装置的出水端通过一第二十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相连接,所述第十九管道与第三管道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控制阀与脱硫浆液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十管道与第二管道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三控制阀与热网循环泵之间,在所述第十九管道上串接一第十五控制阀,在所述第二十管道上串接一第十六控制阀,所述中央供热控制系统可控制第一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十五控制阀、第十六控制阀及冷却装置的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脱硫浆液换热器为全焊式宽通道板式换热器或管壳式换热器或热管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系统第二板式换热器和热泵供热机组充分吸收了原热网系统内一次网回水余热,使得一次网回水温度大大降低,热泵供热机组的运行,进一步拉大了一次网供回水温差,从而大大提高了原热网系统热量输送能力,使得在满足新增热网系统采暖需求的条件下,最大限度降低了热网系统投资及运行费用;通过脱硫浆液换热器的热交换作用,实现了烟气余热的回收,从而从整体上实现了供热机组的全热回收,在实现烟气余热回收的同时,也达到了烟气消白效果,从而降低了供热机组的环境污染能力,继而达到了能源和污染物的双重“零排放”;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热控制方法,使得新热网系统的供热更加节能高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热源系统与原热网系统的组合框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供热系统的框架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1锅炉、2除尘器、3引风机、4脱硫塔、5浆液循环泵、51第一浆液管道、52第二浆液管道、6烟囱、7汽轮机、71第一蒸汽管道、72第二蒸汽管道、8热网加热器、9第一板式换热器、10热网循环泵、11原采暖用户端、12脱硫浆液换热器、13第二板式换热器、14新采暖用户端、15压缩机、16冷凝器、17节流阀、18蒸发器、19冷却装置、101第一管道、102第二管道、103第三管道、104第四管道、105第五管道、106第六管道、107第七管道、108第八管道、109第九管道、110第十管道、111第十一管道、112第十二管道、113第十三管道、114第十四管道、115第十五管道、116第十六管道、117第十七管道、118第十八管道、119第十九管道、120第二十管道、201第一控制阀、202第二控制阀、203第三控制阀、204第四控制阀、205第五控制阀、206第六控制阀、207第七控制阀、208第八控制阀、209第九控制阀、210第十控制阀、211第十一控制阀、212第十二控制阀、213第十三控制阀、214第十四控制阀、215第十五控制阀、216第十六控制阀、217第十七控制阀、218第十八控制阀、301第一电动调节阀、302第二电动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近零能耗的供热机组全热回收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热源系统、热网系统和中央供热控制系统,所述热源系统包括锅炉1、除尘器2、引风机3、脱硫塔4、烟囱6和汽轮机7,所述锅炉1、除尘器2、引风机3、脱硫塔4和烟囱6分别通过烟气管道依次串接连接,锅炉1在燃烧过程中,排放的高温烟气通过除尘器2的除尘及脱硫塔4的脱硫处理后通过烟囱6排放到大气中,所述汽轮机7的进汽端通过第一蒸汽管道71与所述锅炉1的出汽端相连接,所述热网系统包括原热网系统和新热网系统,所述原热网系统包括热网加热器8、原采暖用户端11、第一板式换热器9和热网循环泵10,所述汽轮机7蒸汽出口端通过第二蒸汽管道72与所述热网加热器8相连接,在所述第二蒸汽管道72上串接一第十八控制阀218,所述中央供热控制系统可控制第十八控制阀218的运行,所述热网加热器8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101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9的高温水进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9的高温水出口通过第二管道102与所述热网循环泵10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热网循环泵10的出口通过第三管道103与所述热网加热器8的进口相连接,汽轮机7内流出的蒸汽通过热网加热器8实现对第一管道101内供水加热,第一板式换热器9持续向原采暖用户端11供热,在所述第三管道103上串接一脱硫浆液换热器12,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脱硫浆液换热器12为全焊式宽通道板式换热器或管壳式换热器或热管式换热器,所述脱硫浆液换热器12的高温水进口通过第一浆液管道51与所述脱硫塔4的出浆口相连接,所述脱硫浆液换热器12的高温水出口通过第二浆液管道52与所述脱硫塔4内喷淋装置相连接,在所述第一浆液管道51上串接一浆液循环泵5,在所述第二管道102上串接一第二控制阀202,所述新热网系统包括第二板式换热器13、热泵供热机组、新热网供热控制管路和新采暖用户端14,所述热泵供热机组包括压缩机15、冷凝器16、节流阀17和蒸发器18,中央供热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第二控制阀202和新热网供热控制管路的运行方式,可使得新热网系统进入到第二板式换热器和热泵供热机组共同向新采暖用户端供热工作模式或热泵供热机组单独向新采暖用户端供热工作模式。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新热网供热控制管路的具体实施方式为:新热网供热控制管路包括第四管道104、第五管道105、第六管道106、第七管道107、第八管道108、第九管道109、第十管道110、第十一管道111、第十二管道112、第十三管道113、第十四管道114、第十五管道115、第十六管道116、第十七管道117、第四控制阀204、第五控制阀205、第六控制阀206、第七控制阀207、第八控制阀208、第九控制阀209、第十控制阀210、第十一控制阀211、第十二控制阀212、第十三控制阀213和第十四控制阀214,所述第四管道104与第二管道102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9与第二控制阀202之间,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13的高温水进口和高温水出口分别通过第六管道106和第七管道107与所述第四管道104相贯通,在所述第四管道104上串接一位于所述第六管道106和第七管道107之间的所述第六控制阀206,在所述第六管道106上串接一所述第四控制阀204,在所述第七管道107上串接一所述第五控制阀205,所述蒸发器18的高温水进口和高温水出口分别通过所述第八管道108和第九管道109与所述第四管道104相贯通,且第八管道108与第四管道104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七管道107与第四管道104连接处的下游,在所述第四管道104上串接一位于所述第八管道108和第九管道109之间的第九控制阀209,在所述第八管道108上串接一所述第七控制阀207,在所述第九管道109上串接一第八控制阀208,所述第四管道104的末端通过所述第五管道105与所述第二管道102相贯通,在所述第五管道105上串接一所述第十控制阀210,所述蒸发器18的低温水进口和低温水出口分别通过第十一管道111和第十管道110与所述冷凝器16的高温水出口和高温水进口相连接,所述压缩机15串接在所述第十管道110上,所述节流阀17串接在所述第十一管道111上,在所述冷凝器16的低温水进口和低温水出口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十四管道114和第十七管道117,在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13的低温水进口和低温水出口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十三管道113和第十六管道116,在所述新采暖用户端的热水入口上设置一所述第十五管道115,在所述新采暖用户端的热水出口上设置一所述第十二管道112,所述第十四管道114和第十三管道113通过并联方式与所述第十二管道112相贯通,所述第十七管道117和第十六管道116通过并联方式与所述第十五管道115相贯通,在所述第十七管道117、第十六管道116、第十五管道115和第十二管道112上依次串接有第十一控制阀211、第十四控制阀214、第十二控制阀212和第十三控制阀213,所述中央供热控制系统可控制压缩机15、第四控制阀204、第五控制阀205、第六控制阀206、第七控制阀207、第八控制阀208、第九控制阀209、第十控制阀210、第十一控制阀211、第十二控制阀212、第十三控制阀213和第十四控制阀214的运行,进一步地,在新热网系统供热过程中,为便于实现热泵供热机组的处于最佳的cop状态下运行及便于实现第二板式换热器13和冷凝器16依据供热温度实现其流量自动调节,在此,使得第二所述第九控制阀209可为自动调节阀,在所述第十三管道213和第十四管道214上分别串接一第一电动调节阀301和第二电动调节阀302,通过中央供热控制系统控制第九控制阀209的开口度,便可实现蒸发器18的入口水温的调节,使得蒸发器18的入口水温处于热泵供热机组的最佳运行温度范围内,中央供热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第一电动调节阀301和第二电动调节阀302的开口度,实现第二板式换热器13和冷凝器16的流量调节,进一步地,为实现第二板式换热器13和冷凝器16的串联供热,在此,在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13的低温水出口和冷凝器16的低温水进口之间串接一第十八管道118,在所述第十八管道118上串接一第十七控制阀217,所述第十七控制阀217与中央供热控制系统相连接。
在夏季非供暖季节,为便于脱硫浆液换热器12继续实现对脱硫塔内脱硫浆液的降温,在此,在所述第三管道103上串接一位于所述热网加热器8和脱硫浆液换热器之间的第一控制阀201,在所述第二管道10上串接一位于第二控制阀202和热网循环泵10之间的第三控制阀203,该全热回收系统还包括一冷却装置19,冷却装置19可为常规空调冷却系统的冷却塔,所述冷却装置19的进水端通过一第十九管道119与所述第三管道103相连接,所述冷却装置19的出水端通过一第二十管道120与所述第二管道102相连接,所述第十九管道119与第三管道103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控制阀201与脱硫浆液换热器12之间,所述第二十管道120与第二管道102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三控制阀203与热网循环泵10之间,在所述第十九管道119上串接一第十五控制阀215,在所述第二十管道120上串接一第十六控制阀216,所述中央供热控制系统可控制第一控制阀201、第三控制阀203、第十五控制阀215、第十六控制阀216及冷却装置19的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供热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启动中央供热控制系统,中央供热控制系统使得热网系统内各电器元件处于待机状态;
S2、中央供热控制系统,依据实时日期与系统内设定的供暖时间段(供暖时间段,在山东可设计为每年的十一月十五日到每年的三月二十日)的比较结果,来判断系统是进入供热工作模式还是进入冷却装置单独冷却工作模式;
S2.1、当实时日期并非位于系统内设置的供暖时间段内时,则中央供热控制系统使得系统进入到冷却装置单独冷却工作模式,在冷却装置单独冷却工作模式中,利用冷却装置19和脱硫浆液换热器12实现对高温脱硫浆液的冷却;在冷却装置单独冷却工作模式中,冷却装置19、热网循环泵10、浆液循环泵5、第十五控制阀215和第十六控制阀216处于运行状态,其与的电控阀处于关闭状态。
S2.2、当实时日期位于系统内设置的供暖时间段内时,则中央供热控制系统使得系统进入到供热工作模式,在供热工作模式中,系统持续原热网系统和新热网系统的正常供暖,原热网系统正常供暖时,第一电控阀201、第十八电控阀218和热网循环泵10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在新热网系统的正常供暖中,当第二管道102内的回水温度大于等于42℃时,中央供热控制系统则使得新热网系统进入到第二板式换热器和热泵供热机组共同向新采暖用户端供热工作模式,在新热网系统处于第二板式换热器和热泵供热机组共同向新采暖用户端供热工作模式中时,当第二管道102内的回水温度大于等于47℃时,则中央供热控制系统则使得新热网系统进入到第二板式换热器和热泵供热机组并联向新采暖用户端供热工作模式,在第二板式换热器和热泵供热机组并联向新采暖用户端供热工作模式中,第二电控阀202、第十七电控阀217、第十五控制阀215、第十六电控阀216和冷却装置19处于关闭状态,热网循环泵10和其余电控阀处于运行状态,当第二管道102内的回水温度小于47℃时,则中央供热控制系统则使得新热网系统进入到第二板式换热器和热泵供热机组串联向新采暖用户端供热工作模式,在第二板式换热器和热泵供热机组串联向新采暖用户端供热工作模式中,第二电控阀202、第十七电控阀217、第十五控制阀215、第十六电控阀216、第二电动调节阀302、第十四电控阀214和冷却装置19处于关闭状态,热网循环泵10和其余电控阀处于运行状态。
当第二管道102内的回水温度小于42℃时,中央供热控制系统则使得新热网系统进入到热泵供热机组单独向新采暖用户端供热工作模式,在热泵供热机组单独向新采暖用户端供热工作模式中,第十二电控阀212、第十三电控阀213、第二电动调节阀302、第十一控制阀211、第六控制阀206、第七控制阀207、第九控制阀209、第八控制阀208、第十控制阀210、第三控制阀203和热网循环泵10处于运行状态,冷却装置19和其余电控阀处于关闭状态。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以上所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近零能耗的供热机组全热回收系统,包括热源系统、热网系统和中央供热控制系统,所述热源系统包括锅炉、除尘器、引风机、脱硫塔、烟囱和汽轮机,所述锅炉、除尘器、引风机、脱硫塔和烟囱分别通过烟气管道依次串接连接,所述汽轮机的进汽端通过第一蒸汽管道与所述锅炉的出汽端相连接,所述热网系统包括原热网系统,所述原热网系统包括热网加热器、原采暖用户端、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热网循环泵,所述汽轮机蒸汽出口端通过第二蒸汽管道与所述热网加热器相连接,在所述第二蒸汽管道上串接一第十八控制阀,所述中央供热控制系统可控制第十八控制阀的运行,所述热网加热器的出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高温水进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高温水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热网循环泵的进口相连接,所述热网循环泵的出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热网加热器的进口相连接,第一板式换热器持续向原采暖用户端供热,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三管道上串接一脱硫浆液换热器,所述脱硫浆液换热器的高温水进口通过第一浆液管道与所述脱硫塔的出浆口相连接,所述脱硫浆液换热器的高温水出口通过第二浆液管道与所述脱硫塔内喷淋装置相连接,在所述第一浆液管道上串接一浆液循环泵,在所述第二管道上串接一第二控制阀,所述热网系统还包括新热网系统,所述新热网系统包括第二板式换热器、热泵供热机组、新热网供热控制管路和新采暖用户端,所述热泵供热机组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中央供热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第二控制阀和新热网供热控制管路的运行方式,可使得新热网系统进入到第二板式换热器和热泵供热机组共同向新采暖用户端供热工作模式或热泵供热机组单独向新采暖用户端供热工作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零能耗的供热机组全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新热网供热控制管路包括第四管道、第五管道、第六管道、第七管道、第八管道、第九管道、第十管道、第十一管道、第十二管道、第十三管道、第十四管道、第十五管道、第十六管道、第十七管道、第四控制阀、第五控制阀、第六控制阀、第七控制阀、第八控制阀、第九控制阀、第十控制阀、第十一控制阀、第十二控制阀、第十三控制阀和第十四控制阀,所述第四管道与第二管道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与第二控制阀之间,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高温水进口和高温水出口分别通过第六管道和第七管道与所述第四管道相贯通,在所述第四管道上串接一位于所述第六管道和第七管道之间的所述第六控制阀,在所述第六管道上串接一所述第四控制阀,在所述第七管道上串接一所述第五控制阀,所述蒸发器的高温水进口和高温水出口分别通过所述第八管道和第九管道与所述第四管道相贯通,在所述第四管道上串接一位于所述第八管道和第九管道之间的第九控制阀,在所述第八管道上串接一所述第七控制阀,在所述第九管道上串接一第八控制阀,所述第四管道的末端通过所述第五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相贯通,在所述第五管道上串接一所述第十控制阀,所述蒸发器的低温水进口和低温水出口分别通过第十一管道和第十管道与所述冷凝器的高温水出口和高温水进口相连接,所述压缩机串接在所述第十管道上,所述节流阀串接在所述第十一管道上,在所述冷凝器的低温水进口和低温水出口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十四管道和第十七管道,在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低温水进口和低温水出口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十三管道和第十六管道,在所述新采暖用户端的热水入口上设置一所述第十五管道,在所述新采暖用户端的热水出口上设置一所述第十二管道,所述第十四管道和第十三管道通过并联方式与所述第十二管道相贯通,所述第十七管道和第十六管道通过并联方式与所述第十五管道相贯通,在所述第十七管道、第十六管道、第十五管道和第十二管道上依次串接有第十一控制阀、第十四控制阀、第十二控制阀和第十三控制阀,所述中央供热控制系统可控制压缩机、第四控制阀、第五控制阀、第六控制阀、第七控制阀、第八控制阀、第九控制阀、第十控制阀、第十一控制阀、第十二控制阀、第十三控制阀和第十四控制阀的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近零能耗的供热机组全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九控制阀为一自动调节阀,在所述第十三管道和第十四管道上分别串接一第一电动调节阀和第二电动调节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近零能耗的供热机组全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低温水出口和冷凝器的低温水进口之间串接一第十八管道,在所述第十八管道上串接一第十七控制阀,所述第十七控制阀与中央供热控制系统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近零能耗的供热机组全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三管道上串接一位于所述热网加热器和脱硫浆液换热器之间的第一控制阀,在所述第二管道上串接一位于第二控制阀和热网循环泵之间的第三控制阀,该全热回收系统还包括一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的进水端通过一第十九管道与所述第三管道相连接,所述冷却装置的出水端通过一第二十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相连接,所述第十九管道与第三管道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控制阀与脱硫浆液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十管道与第二管道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三控制阀与热网循环泵之间,在所述第十九管道上串接一第十五控制阀,在所述第二十管道上串接一第十六控制阀,所述中央供热控制系统可控制第一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十五控制阀、第十六控制阀及冷却装置的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近零能耗的供热机组全热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脱硫浆液换热器为全焊式宽通道板式换热器或管壳式换热器或热管式换热器。
CN202020349640.4U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近零能耗的供热机组全热回收系统 Active CN2117813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9640.4U CN211781352U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近零能耗的供热机组全热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9640.4U CN211781352U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近零能耗的供热机组全热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81352U true CN211781352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31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49640.4U Active CN211781352U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近零能耗的供热机组全热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813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7839A (zh) * 2020-03-19 2020-06-05 临沂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近零能耗的供热机组全热回收系统及其供热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7839A (zh) * 2020-03-19 2020-06-05 临沂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近零能耗的供热机组全热回收系统及其供热控制方法
CN111237839B (zh) * 2020-03-19 2024-05-24 临沂智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近零能耗的供热机组全热回收系统及其供热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1110B (zh)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区域热电冷联合能源系统及其方法
CN202209817U (zh)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区域热电冷联合能源系统
CN108800186B (zh) 烟气余热利用、消白烟系统及其温度自动调节控制方法
CN108826418A (zh) 一种基于燃气机热泵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及工作方法
CN206846764U (zh) 一种燃煤热水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
CN106996571A (zh) 一种燃煤热水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及其方法
CN208704000U (zh) 一种基于燃气机热泵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110726153A (zh) 一种燃煤电厂烟气消白系统及方法
CN109780529B (zh) 一种基于末端电热泵混水供热的生物质热电联产运行方法
CN211781352U (zh) 一种近零能耗的供热机组全热回收系统
CN2417388Y (zh) 无低温腐蚀空气预热器
CN111121077B (zh) 一种具有单双冷源两种运行模式的烟气处理系统
CN111237839B (zh) 一种近零能耗的供热机组全热回收系统及其供热控制方法
CN107816732A (zh) 一种空预器冷端壁温调节装置及方法
CN210373507U (zh) 一种燃煤电厂白色烟羽消除装置
CN204665244U (zh) 一种相变换热器带热网加热器的联合系统
CN208887158U (zh) 一种吸收式热泵处理设备
CN206001924U (zh) 一种烧结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06269113U (zh) 一种热泵辅助型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104832908A (zh) 一种相变换热器带热网加热器的联合系统及联合方法
CN107062193A (zh) 一种用于燃煤电厂余热利用和脱硫节水的系统
CN110260698B (zh) 一种降低燃气内燃机分布式能源站热污染的装置及方法
CN210512791U (zh) 一种降低燃气内燃机分布式能源站热污染的装置
CN209386557U (zh) 油气田智能加热系统
CN209116822U (zh) 一种电厂余热和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