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51345U - 手术室护理用引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手术室护理用引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51345U
CN211751345U CN201922387249.3U CN201922387249U CN211751345U CN 211751345 U CN211751345 U CN 211751345U CN 201922387249 U CN201922387249 U CN 201922387249U CN 211751345 U CN211751345 U CN 211751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layer
drainage device
drainage
nur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8724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东琴
赵丹丹
黄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38724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513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51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513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一种手术室护理用引流装置,至少包括引流器本体和设置在引流器本体上的敷料装置,所述敷料装置包括保护层、辐射层和散射层,所述辐射层设置在所述保护层和所述散射层之间;其中,所述保护层包括外粘贴层和内粘贴层;所述外粘贴层设置在所述保护层的外侧并与底座以粘贴的方式连接;所述内粘贴层设置在所述保护层的内侧并与所述辐射层以粘贴的方式连接;所述辐射层至少包括EMR源和空腔;所述EMR源和所述空腔间隔设置在所述辐射层上。该护理用引流装置结构简单,不仅可实现引流,还可利用EMR源对引流部位进行灭菌,并且达到敷药护理的目的。

Description

手术室护理用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术室护理用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医院有众多的科室,手术室是医院里不可缺少的一个科室,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护理是对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提供的个人卫生方面的照顾和帮助。手术室护理在手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护理工作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康复。
引流装置是常用的护理设备之一。引流装置经常用于多种临床外科手术及临床护理中,例如,有的引流装置用于导尿,有的引流装置用于创面以及组织液的清理和治疗,这些都需要通过引流装置对其进行引流,将其排出体外。
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给手术病人进行引流时,通常采用负压引流装置,所谓负压引流装置是指将引流装置内的压力和引流部位的压力之间形成压力差,从而通过压力差将液体或分泌物引流至引流装置内,再通过挤压引流装置将液体或分泌物从引流装置内排出,从而达到引流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引流装置是负压引流装置,其结构比较简单,包括引流管和负压产生器,该引流管和负压产生器实质是一个可以手握的气囊和连接在气囊出口的引流管。使用时用手将气囊压扁,可将气囊内的空气通过引流管排出去,由于气囊自身存在自动回弹的力,气囊内可形成负压,从而产生一定的吸引力,通过引流管可将液体吸引至气囊内,再用力紧握气囊,可将吸进来的液体排出气囊。
通过引流技术的不断改进,专利TW1621453B公开了一种吸盘,包括底板、敷料、负压装置、第一感测装置与第二感测装置、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以及负压装置。其中底板上设置有敷料,底板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和一个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分别接通第一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腔室和至少一个第二腔室,且第一腔室连通第一表面,第二腔室连通第二开口,负压装置连通第二腔室并向第二腔室提供负压。该专利提供的吸盘装置,可以通过负压装置调节第二腔室的负压,并通过计算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的负压差,掌握体液的吸收程度,也可允许使用者更换新的敷料,以到达治疗的目的。
该给专利所述的敷料为普通的多孔材质,该敷料通常由布料或纱布制成。这种传统的伤口敷料在伤口部位进行吸收体液、凝血和杀菌,然后将引流后的伤口隔离免受感染。但是该敷料杀菌效果差,所述的引流装置功能单一,如仅有吸液装置,无灭菌装置和敷药装置等,这使得引流术进行时,患者的创伤口极易被感染,引流结束后,无法及时均匀地进行药液的滴加护理。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术室护理用引流装置,至少包括引流器本体和设置在引流器本体上的敷料装置,所述敷料装置包括保护层、辐射层和散射层,所述辐射层设置在所述保护层和所述散射层之间;其中,所述保护层包括外粘贴层和内粘贴层;所述外粘贴层设置在所述保护层的外侧并与底座以粘贴的方式连接;所述内粘贴层设置在所述保护层的内侧并与所述辐射层以粘贴的方式连接;所述辐射层至少包括EMR源和空腔;所述EMR源和所述空腔间隔排列设置在所述辐射层上。
至少包括引流器本体和设置在引流器本体上的敷料装置,所述敷料装置包括保护层、辐射层和散射层,所述辐射层靠近患者的一侧与所述散射层相连,所述辐射层的远离患者的一侧与所述保护层相连,其中,所述保护层包括外粘贴层和内粘贴层;所述外粘贴层设置在所述保护层的外侧并与底座相连;所述内粘贴层设置在所述保护层的内侧并与所述辐射层和患者相连;所述辐射层至少包括EMR源和空腔;所述EMR源和所述空腔间隔排列设置在所述辐射层上;所述散射层连接在所述辐射层上,且所述散射层的面积与所述辐射层的面积相等。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空腔与所述内粘贴层接触的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空腔与所述散射层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空腔的内部填充有液体吸收材料,且所述空腔间隔地设置在所述EMR源的光学元件之间。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引流器本体至少包括腔室,所述腔室由两个圆柱形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组成,其中,所述第一腔室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的内侧,且从所述腔室的俯视图角度来看,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为同心圆结构;所述第一腔室的直径范围是所述第二腔室的直径的1/3 到1/5。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引流器本体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所述第一通口和所述第二通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相通。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储药装置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负压装置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两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储药装置上;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两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负压装置上。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保护层的通过所述外粘贴层与所述引流器本体连接,所述内粘贴层包括内粘贴层边缘区和内粘贴层中央区,且所述内粘贴层边缘区的长度小于所述内粘贴层中央区的长度。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粘贴层边缘区在患者的护理引流部位周围进行粘贴固定;所述内粘贴层中央区与所述辐射层固定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EMR源上设置有防水装置,所述装置以粘贴的方式与EMR源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EMR源的光源是来自发光二极管、半导体激光器、二极管激光器、白炽灯和荧光灯中的至少一种光学元件。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EMR源的光学元件之间形成间隔性网格状结构,且所述EMR源的光学元件均匀地分布在所述辐射层上;所述EMR 源的光源波长为380nm到900nm的非紫外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术室护理用引流装置的有益效果是以下一项或者多项:
第一,通过使用在380-900nm范围内的EMR不仅可以有效杀死传染源和患者护理部位的细菌,还不会伤害患者。
第二,通过设置散射层,不仅可以将EMR源均匀照射到患者护理部位,达到均匀照射进行灭菌的目的,还可以通过散射层将药液均匀地敷在患者的护理引流部位。
第三,通过设置储药装置,使得该护理用引流装置不仅可以进行引流和灭菌,还可以通过储药装置对引流后的部位进行敷药护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术室护理用引流装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术室护理用引流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术室护理用引流装置的敷料装置图;和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术室护理用引流装置的敷料装置的位置关系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
100:引流器本体 110:底座 113:第一通口
114:第二通口 120:腔室 121:第一腔室
122:第二腔室 130:负压装置 140:储药装置
141:第一连接管 151:第二连接管 200:敷料装置
210:保护层 211:内粘贴层中央区 212:内粘贴层
边缘区
213:内粘贴层 220:辐射层 221:EMR源
230:散射层 300:外粘贴层 400:患者
500:护理引流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术室护理用引流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非紫外线治疗性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简称EMR)可以提供非紫外线的治疗性EMR,其强度足以灭活一种或多种传染源,且可促进伤口愈合。380-900nm范围内的EMR不仅可以有效杀死传染源,还可以导致细菌死亡。
如图1到图4所示,一种护理用引流装置,至少包括引流器本体100 和设置在引流器本体100上的敷料装置200。敷料装置200包括保护层210、辐射层220和散射层230。辐射层靠近患者400的一侧与散射层230相连。辐射层220的远离患者400的一侧与保护层210相连。其中,保护层210 包括外粘贴层300和内粘贴层213。外粘贴层300设置在保护层210的外侧并与底座110相连,内粘贴层213设置在保护层210的内侧并与辐射层 220和患者400相连。辐射层220至少包括EMR源221和空腔223。EMR 源221和空腔223间隔排列设置在辐射层220上。散射层230连接在辐射层220上,且散射层230的面积与辐射层220的面积相等。
优选的,从引流装置的俯视角度来看,引流器本体100是中间具有圆形凸起的方体结构。引流器本体100通过螺纹固定在底座110的上的顶部。引流器本体100和底座110也可以为一体连接结构。
优选的,敷料装置200具有透气性和透液性。EMR源上还设有防水装置。具体的,防水装置为防水膜。优选的,防水膜为导电防水膜。例如,氟化物防水膜或塑料膜。防水膜只粘贴在EMR源221上,而不影响空腔223 透性。从敷料装置200的图示(图3和图4)上看,敷料装置200从外到内依次由保护层210、辐射层220和散射层230组成,其中,外是指敷料装置200与引流器本体100接触的一端,内是指敷料装置200与患者接触的一端。且散射层230具有光的散射作用。
优选的,敷料装置200上还可以设置一对绑带,通过绑带与患者进行固定连接。当保护层210上的内粘贴层边缘区212与患者400粘贴的较为松动或者患者400的护理引流部位不便进行粘贴固定时,可以通过绑带将敷料装置200进行固定。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空腔223与内粘贴层213接触的一端设置有通孔,空腔223与散射层230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开口,空腔223的内部填充有液体吸收材料,且空腔223间隔地设置在EMR源221的光学元件之间。
优选的,空腔223上设置的通孔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空腔223 上的通孔可以允许药液从EMR源221上设置有防水层的一侧流入到辐射层 220的另一侧,从而使药液进入散射层230。另一方面,空腔223上的通孔可以允许从患者引流部位吸取的体液的流通。具体是,在压力的作用下,当体液从患者400的引流部位吸取后,继而进入散射层230后,通过散射层230后进入空腔223的开口,然后通过空腔223的通孔后,在压力的作用下继续流动。
优选的,空腔223的开口和通孔为圆形,且空腔223的开口直径大于空腔223的通孔直径,具体的,空腔223的开口的设置有三个目的:一是为了允许从上到下的药液的流通,二是可以允许从下到上的体液的流通,三是为了进行填充材料而设置的。注意的是,此处的上是指辐射层220靠近保护层210的一侧,此处的下是指辐射层220靠近散射层230的一侧。
优选的,液体吸收材料可以是棉、布和纱布等,在敷料装置200中,由于散射层230与空腔223之间紧密连接,因此,空腔223内填充的液体吸收材料不会从空腔223的开口处掉落。
优选的,散射层230为透性材料。且散射层230上还设置有过滤收集装置,以防止固体物进行第一连接管141和第二连接管151中发生堵塞。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引流器本体100至少包括腔室120,腔室 120由两个圆柱形的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22组成。其中,第一腔室 121设置在第二腔室122的内侧。从腔室120的俯视图角度来看,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22为同心圆结构。第一腔室121的直径范围是第二腔室122的直径的1/3到1/5。
具体的,将第一腔室121的直径范围设置成第二腔室122的直径的1/3 到1/5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当第一腔室121设置在第二腔室122 内部时,通过直径的限定,可以使得第一腔室121与第二腔室122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从而可以容纳第二连接管151,使得腔室120内形成负压环境。另一方面,通过直径的限定,使得第一腔室121内的空间尽可能较大,以便药液的滴加和体液的吸收,但第一腔室121内的空间又不能影响第二腔室122的正常工作空间,基于上述两种考虑,且通过大量的实践验证,将第一腔室121的直径范围设置成第二腔室122的直径的1/3到1/5是一个非常合理的范围,至于具体的直径范围,可以在这个范围内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优选的,从引流装置的俯视图(图2)来看,第一腔室121与第二腔室 122形成了环形结构。即从引流装置的俯视角度来看,第一腔室121包含在第二腔室122的内部。
优选的,若将第一腔室121俯视图看作圆一,第二腔室122的俯视图看作圆二,则圆一和圆二的位置关系至少是包含关系、相交关系、相切关系和相远离关系中的一种位置关系。相应的,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22 在腔室120中的位置关系也就可以具备上述关系中的一种位置关系。
具体的,第一腔室121设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药液的滴加而第二腔室122设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负压装置130形成负压并吸取创面的液体,从而在整个腔室120中形成负压环境。因此,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22只需要是两个独立的且四周密闭性好的腔体即可,至于位置关系在此不做特别限定。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引流器本体100还包括底座110,底座110 上设置有第一通口113和第二通口114,第一通口113与第一腔室121的底部相通。第二通口114与第二腔室122底部相通。
优选的,底座110通过外粘贴层300固定在敷料装置200上,具体的,外粘贴层300的一侧与引流器本体100的底座110相连,外粘贴层300的另一侧与敷料装置200中的保护层210相连。
优选的,由于敷料装置200具有透气性和透液性,敷料装置200四周封闭,上下侧分别与底座110和患者接触的部位为开放性的透性材料。且第一腔室121的底部和第二腔室122底部分别设有第一通口113和第二通口 114,因此,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22内的气流是相通的。
具体的,第一通口113和第二通口114与敷料装置200中的保护层210 相接触,由于组成敷料装置200的保护层210和散射层230均为透性材质,且辐射层220的腔室223上设有开口和通孔,因此,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22与有透气性和透液性的敷料装置200直接接触后,实质上使得第一腔室121与第二腔室122内的气流相通,第二腔室122内的空气流入第一腔室121并进入负压装置130,从而第二腔室122也形成负压环境。从而使得整个腔室120内形成负压环境,从而达到吸取体液或滴加药液的目的。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2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管141和第二连接管151,其中,第一连接管141的一端与第一腔室121连通,第一连接管141的另一端与储药装置140连接;第二连接管151的一端与第二腔室122连通,第二连接管151的另一端与负压装置130连接。
优选的,第一连接管141插入到第一腔室121内部下端,用于吸收敷料装置200中的体液,第二连接管151插进第二腔室122内部。第一连接管141和第二连接管151为橡胶管,该橡胶管的两端为硬质橡胶,中间为软质橡胶。软质橡胶和硬质橡胶套设形成密封的管道。第一连接管141和第二连接管151可随时进行拆卸更换。
优选的,在对患者400的护理引流部位500进行护理引流时,首先,打开负压装置130,使得患者400的护理引流部位500的体液依次流经散射层230、辐射层220和保护层210。然后,继续在负压的作用下,体液进入第二通口114并向第二腔室122聚集。最后,体液进入第二连接管151,进而进入负压装置中,从而达到对患者400的护理引流部位500进行引流的目的。
具体的,在对患者体液吸取时,首先,打开负压装置130,调节负压大小,然后,负压装置130会经过第二连接管151对第二腔室122进行抽负压,由于敷料装置200是透性材料,所以在第二腔室122进行抽负压的时候,会使得第一腔室121以及整个腔室120都形成负压环境。然后由于存在负压差,在负压的作用下,使得体液依次流经散射层230、辐射层220 和保护层210后进入第二腔室122,最终到达负压装置中,从而达到对患者400的护理引流部位500进行引流的目的。
具体的,在对患者吸液结束后进行敷药时,由于经过体液吸取的过程中使得腔室120和整个腔室中形成了负压环境,因此,利用储药装置140进行滴加药物时,药物经过第一连接管141进入到第一腔室121中。然后在负压的作用下,滴加在第一腔室121中的药物会向四周扩散,从而在压力的作用下,药液依次流经敷药装置的保护层210、辐射层220和散射层230。最终滴落在患者400的护理引流部位。
优选的,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22为圆柱形体,第一腔室121位于第二腔室122的内侧,且从俯视角度看,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22 为两个同心圆体。因此,在第一腔室121滴加药物后,第一腔室121内的药物会向四周扩散从而进入第二腔室122,然后,在压力的作用下,药液依次流经敷药装置的保护层210、辐射层220和散射层230,最终均匀的滴落在患者400的护理引流部位。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管141的两端通过螺纹分别连接在第一腔室121和储药装置140上;第二连接管151的两端通过螺纹分别连接在第二腔室122和负压装置130上。
具体的,负压装置130上设有插头接口,通过插头接口与电源连接。优选的,负压装置130为负压泵。优选的,负压装置130为小型负压泵,可以是手动负压泵,也可以电动负压泵。优选的,电动负压泵的微型真空泵,电压为12~24V,负压为-90kpa。
具体的,辐射层220的设置至少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EMR源221 可以对患者护理引流部位进行非紫外灭菌,防止引流部位的伤口感染。另一方面,辐射层220的空腔223内可以填充液体吸收材料,这不仅有利于体液的吸收,还可以在敷药时允许药液暂时进行储存。
具体的,第二连接管151的侧壁上连接有绝缘的电路通道,电路通道内侧设置有电源线,电源线的一端与负压装置130中的电源接头以电路的形式连接,电源线的另一端依次伸进第二腔室122进入敷药装置200,并与敷料装置200内的辐射层220以电路的方式连接,为辐射层220中的EMR 源221供电。需要注意的是,电源线始终被绝缘的电路通道所保护。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保护层210的通过外粘贴层300与引流器本体100连接。内粘贴层213包括内粘贴层边缘区212和内粘贴层中央区 211。内粘贴层边缘区212的长度小于内粘贴层中央区211的长度。
优选的,内粘贴层中央区211的形状与辐射层220的形状一致,具体的,内粘贴层中央区21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方形。且内粘贴层中央区211 的尺寸与辐射层220的尺寸相吻合。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内粘贴层边缘区212在患者400的护理引流部位周围进行粘贴固定;所述内粘贴层中央区211与辐射层220固定连接。
优选的,内粘贴层边缘区212和内粘贴层中央区211均具有粘连性,具体的,内粘贴层边缘区212粘贴在患者400的护理引流部位,内粘贴层中央区211粘贴在辐射层220上。
具体的,保护层210以及设置在保护层210上的内粘贴层213均为透性材料,它们可允许气体和液体通过。保护层210设置的作用有三个:一是通过保护层210上的外粘贴层300将敷料装置200与底座110连接固定;二是通过保护层210上的内粘贴层213将敷料装置200固定在患者400的护理引流部位500和EMR源区上;三是保护层200提供一个透性装置,可以允许进入第二腔室122的负压通过保护层200进入到第一腔室121中,从而使得腔室120形成负压环境。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EMR源221的光源是来自发光二极管、半导体激光器、二极管激光器、白炽灯和荧光灯中的至少一种光学元件;EMR 源221的光学元件之间形成间隔的、网格状结构。EMR源221的光学元件均匀地分布在辐射层220上。EMR源221的光源波长为380nm到900nm 的非紫外线。
具体的,将EMR源221间隔设置的目的有两个,一方面,节省了EMR 源221的光学元件数量,另一方面,可以把EMR源221的光学元件之间空出来的位置作为两端分别设有开口和通孔的空腔,以便填塞填充物质,从而可以允许药液或体液通过。若不将EMR源221间隔设置,则辐射层220为封闭体,无法允许药液或体液通过EMR源区220。
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术室护理用引流装置有更深层次的认识,现对其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对患者引流部位进行引流前,首先,将第一连接管伸进第一腔室的底部。然后,将敷料装置通过外粘贴层固定在引流器本体上。接着,通过保护层上的内粘贴层边缘区或设置在敷料装置上的绑带,将敷料装置和引流器本体与患者进行固定。
在对患者护理引流部位进行引流时,首先,连接电源,打开负压装置,调节负压大小,然后,负压装置会经过第二连接管对第二腔室进行抽负压,由于敷料装置是透性材料,所以在第二腔室进行抽负压时,会使得第一腔室以及整个腔室都形成负压环境。然后,在负压的作用下,使得患者的护理引流部位处的体液,依次流经散射层、辐射层和保护层后进入第二腔室,最终到达负压装置中,从而达到对患者的护理引流部位进行引流的目的。在引流过程中,由于辐射层中有非紫外线照射的EMR源的存在,使得在引流过程中就可对护理部位进行杀菌,进而为患者的治疗全过程提供一个无菌的环境,且EMR源在散射层的作用下,使得EMR源更均匀地照射在了患者的护理引流部位处。因此,该过程不仅达到了引流的目的,还为引流全程提供了无菌的护理条件。
对患者引流部位进行引流结束后,首先,打开电源,从而启动EMR源,然后将储药装置中的药液通过第一连接管流入到第一腔室,由于负压的作用,第一腔室内的药液会依次流经敷料装置的保护层、辐射层和散射层,最终滴加在患者的护理引流部位,达到敷药的目的。由于散射层的作用,使得进入散射层的药液可以较为均匀的滴加在患者的护理引流部位。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护理用引流装置,至少包括引流器本体(100)和设置在引流器本体(100)上的敷料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敷料装置(200)包括保护层(210)、辐射层(220)和散射层(230),所述辐射层(220)设置在所述保护层(210)和所述散射层(230)之间;其中:
所述保护层(210)包括外粘贴层(300)和内粘贴层(213);所述外粘贴层(300)设置在所述保护层(210)的外侧并与底座(110)以粘贴的方式连接;所述内粘贴层(213)设置在所述保护层(210)的内侧并与所述辐射层(220)以粘贴的方式连接;
所述辐射层(220)至少包括EMR源(221)和空腔(223);所述EMR源(221)和所述空腔(223)间隔排列设置在所述辐射层(22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223)与所述内粘贴层(213)接触的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空腔(223)与所述散射层(230)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空腔(223)的内部填充有液体吸收材料,且所述空腔(223)以均匀分布的方式间隔地设置在所述EMR源(221)的光学元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理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器本体(100)至少包括腔室(120),所述腔室(120)由两个圆柱形的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22)组成,其中:
所述第一腔室(121)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122)的内侧,且从所述腔室(120)的俯视图角度来看,所述第一腔室(121)和所述第二腔室(122)为同心圆结构;
所述第一腔室(121)的直径范围是所述第二腔室(122)的直径的1/3到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理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器本体(100)还包括底座(110),所述底座(110)上设置有第一通口(113)和第二通口(114),所述第一通口(113)和所述第二通口(114)分别与所述第一腔室(121)与所述第二腔室(122)的底部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理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121)和所述第二腔室(12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管(141)和第二连接管(151),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管(14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121)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141)的另一端与储药装置(140)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管(15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腔室(122)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151)的另一端与负压装置(13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护理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41)的两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腔室(121)和所述储药装置(140)上;所述第二连接管(151)的两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腔室(122)和所述负压装置(13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护理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210)通过所述外粘贴层(300)与所述引流器本体(100)连接,所述内粘贴层(213)包括内粘贴层边缘区(212)和内粘贴层中央区(211),且所述内粘贴层边缘区(212)的长度小于所述内粘贴层中央区(211)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护理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EMR源上设置有防水装置,并且所述防水装置以粘贴的方式与EMR源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护理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EMR源(221)的光源是来自发光二极管、半导体激光器、二极管激光器、白炽灯和荧光灯中的至少一种光学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护理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EMR源(221)的光学元件之间形成间隔性网格状结构,并且所述EMR源(221)的光学元件均匀地分布在所述辐射层(220)上;所述EMR源(221)的光源波长为380nm~900nm的非紫外线。
CN201922387249.3U 2019-12-26 2019-12-26 手术室护理用引流装置 Active CN211751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87249.3U CN211751345U (zh) 2019-12-26 2019-12-26 手术室护理用引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87249.3U CN211751345U (zh) 2019-12-26 2019-12-26 手术室护理用引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51345U true CN211751345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80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87249.3U Active CN211751345U (zh) 2019-12-26 2019-12-26 手术室护理用引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513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4038A (zh) * 2020-12-18 2021-04-06 温州市中心医院 一种心血管介入穿刺引流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4038A (zh) * 2020-12-18 2021-04-06 温州市中心医院 一种心血管介入穿刺引流装置
CN112604038B (zh) * 2020-12-18 2023-04-28 温州市中心医院 一种心血管介入穿刺引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42539B2 (ja) 負圧を使用する創傷治療デバイス
EP2550990B1 (en) Medical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device
ES2580133T5 (es) Sistema para proporcionar drenaje continuo en terapia de heridas de presión negativa
US10035006B2 (en) Wound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US9456928B2 (en) Wound dressing with vacuum reservoir
ES2555204T3 (es) Dispositivo de succión y venda
CA2543933C (en) Wound cleansing apparatus with heat
WO2005105175A1 (en) Wound cleansing apparatus with ultrasound
JP2016524490A (ja) 開放可能な窓を含む、負圧雰囲気による創傷治療用創傷ケアデバイス
CN105944221B (zh) 用于深腔创面手术护理中的负压封闭引流系统
KR20120020103A (ko) 상처에서 음압을 조절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2014508593A (ja) モジュール式創傷ドレッシング
CN107096076A (zh) 用于控制减压治疗系统的操作的系统和方法
JP2009541015A (ja) 超音波による傷の治療装置及び方法
CN211751345U (zh) 手术室护理用引流装置
US20200405523A1 (en) Enteric fistula, rectovaginal fistula, and ostomy effluent containment system, and devices and methods thereof
US20220280701A1 (en) Self-Enclosed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Device
RU163627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местного лечения и динамического наблюдения поверхностных гнойных ран
CN212592645U (zh) 肠皮瘘辅助治疗器
CN219579226U (zh) 一种新型可观察创面的敷贴
CN213374157U (zh) 一种防逆流负压引流式创口护理装置
CN218338744U (zh) 一种用于创面治疗的负压引流装置
CN215652888U (zh) 改良型自消毒式引流装置
CN111467586B (zh) 一种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
CN213789127U (zh) 一种负压引流式创口护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