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50005U - 一种骨折部位加压钳 - Google Patents

一种骨折部位加压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50005U
CN211750005U CN202020030940.6U CN202020030940U CN211750005U CN 211750005 U CN211750005 U CN 211750005U CN 202020030940 U CN202020030940 U CN 202020030940U CN 211750005 U CN211750005 U CN 211750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clamping arm
rod
sub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3094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卞旭廷
唐红
王峰
张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PLA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PLA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PLA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PLA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03094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50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50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5000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折部位加压钳,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第一副臂、第二副臂、转杆、固定盖、第一加压杆、第二加压杆、第一滑杆、第二滑杆、齿轮、齿条和延长杆。第二夹持臂与第二副臂转动连接,且第二加压杆穿过第二夹持臂与第二副臂,使得可以夹紧第二断骨。第一副臂与第一夹持臂转动连接,第一夹持臂与第一滑杆滑动连接,第一副臂与第二滑杆滑动连接,使得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可以夹紧第一断骨,同时在齿轮,齿条,延长杆的作用下滑动调整第一断骨对其第二断骨,然后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和转杆转动连接,转动夹紧第一断骨和第二断骨,然后就可以安装锁定钢板对骨折部位进行加固。

Description

一种骨折部位加压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折复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折部位加压钳。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复位钳包括由上钳柄与下钳柄组成的钳柄以及由弧形上钳头与弧形下钳头组成的钳头,弧形上钳头的内表面和弧形下钳头的内表面均设有齿,钳柄与下钳柄转动相连;弧形下钳头与上钳柄固定相连,弧形上钳头与下钳柄定相连;在上钳柄与下钳柄之间设置锁合装置。整个弧形上钳头呈一个平面,整个弧形下钳头也呈一个平面。
实际使用时,医务人员通过操纵上钳柄与下钳柄,使弧形上钳头与弧形下钳头相对闭合,从而夹住待复位的骨头;再根据骨头的粗细,调节锁合装置,锁住钳柄,从而避免复位钳相对于待复位的骨头产生移位。上述复位钳对于骨折断面呈斜面时,将两斜面锁止压合时,靠骨头自身的摩擦力,可以具有较好的固定作用,但是有些骨折断面为平面或者一些接近平面的斜面,仅仅依靠弧形上钳头与弧形下钳头闭合是无法靠断骨自身摩擦形成压紧力的,这种复位钳的作用产生了较大局限性,不能很好复位骨折并将其固定,从而不方便安装锁定钢板对骨折部位进行加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折部位加压钳,旨在解决横行骨折断面为平面时用常规复位钳不好固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折部位加压钳,
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第一副臂、第二副臂、转杆、固定盖、第一加压杆、第二加压杆、第一滑杆、第二滑杆、齿轮、齿条和延长杆,所述转杆与所述固定盖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盖一侧,所述第一夹持臂具有第一锁定条,并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一侧,所述第一锁定条具有凹槽,所述第二夹持臂具有第二锁定条,并位于所述第二夹持臂一侧,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与所述转杆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穿过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副臂与所述第一夹持臂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远离所述第一锁定条一侧,所述第二副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臂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夹持臂远离所述第二锁定条一侧,所述第一加压杆与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一副臂转动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一副臂,所述第二加压杆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第二副臂转动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二副臂,所述第一滑杆与所述第一夹持臂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远离所述第一锁定条一侧,所述第二滑杆与所述第一副臂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副臂远离所述第一夹持臂一侧,所述齿轮与所述转杆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盖远离所述第一夹持臂一侧,所述齿条一端与所述固定盖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盖与所述齿轮相同一侧,所述齿条另一端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延长杆一端与所述齿条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齿条远离所述齿轮一侧,所述延长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杆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二滑杆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滑杆、第二滑杆、第二夹持臂、第二副臂都具有尖钉,所述尖钉位于远离所述第一锁定条、所述第二锁定条一侧。
其中,所述固定盖包括固定盖本体、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固定盖本体与所述转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转杆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固定盖本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盖本体远离所述转杆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固定盖本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盖本体与所述第一支撑柱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臂靠近所述第一副臂一侧的面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和靠近所述第二副臂一侧的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副臂与所述第一夹持臂内侧的面平行,所述第二副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内侧的面平行。
其中,所述第二锁定条的上表面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第一锁定条的凹槽相啮合。
其中,所述第一加压杆包括第一加压杆本体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一加压杆本体与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一副臂转动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一副臂,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加压杆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加压杆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加压杆包括第一加压杆本体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一加压杆本体与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一副臂转动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一副臂,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加压杆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加压杆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骨折部位加压钳,所述转杆与所述固定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与所述转杆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转杆与固定盖之间,使得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可以绕转杆转动提供两根断骨的夹紧力,且所述第一锁定条与第二锁定条啮合以固定。所述第一副臂与所述第一夹持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加压杆与所述第一夹持臂、第一副臂转动连接,使得转动第一加压杆,所述第一副臂绕所述第一夹持臂转动,可以向内夹紧第一断骨。所述第二副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加压杆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第二副臂转动连接,使得转动第二加压杆,所述第二副臂绕所述第二夹持臂转动,可以向内夹紧第二断骨。所述第一滑杆与所述第一夹持臂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杆与所述第一副臂滑动连接,滑杆去夹持第一断骨,这样就可以调整所述第一滑杆、第二滑杆的位置使得所述第一断骨与第二断骨对齐,所述齿轮与所述转杆转动连接,所述齿条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滑动连接,齿条另一端与所述齿轮啮合,使得转动所述齿轮可以让齿条在所述固定盖的支撑下滑动,所述延长杆一端与所述齿条固定连接,延长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杆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二滑杆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滑杆、第二滑杆可以在所述齿条的带动下移动,并且在所述第一加压杆压紧时,所述第二滑杆可以跟随所述第一副臂向内向内转动而夹紧第一断骨。通过第一夹持臂支撑下的第一滑杆,以及第一副臂支撑下的第二滑杆,在所述第一加压杆的夹紧下可以固定第一断骨,通过第二夹持臂以及所述第二副臂在所述第二加压杆的夹紧下可以固定第二断骨,然后转动所述齿轮可以带动所述齿条、延长杆以及所述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移动以对齐第一断骨与第二断骨的位置,最后转动所述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以完成加压固定过程,从而解决横行骨折用常规复位钳不好固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骨折部位加压钳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骨折部位加压钳的局部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骨折部位加压钳的常见骨折类型图。
1-第一夹持臂、11-第一断骨、2-第二夹持臂、12-第二断骨、3-第一副臂、4-第二副臂、5-转杆、6-固定盖、61-固定盖本体、62-第一支撑柱、63-第二支撑柱、7-第一加压杆、71-第一加压杆本体、72-第一螺母、8-第二加压杆、81-第二加压杆主体、9-第一滑杆、10-第二滑杆、12-尖钉、111-第一锁定条、112-第二锁定条、113-齿轮、114-齿条、115-延长杆、1111-凹槽、1121-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骨折部位加压钳:
包括第一夹持臂1、第二夹持臂2、第一副臂3、第二副臂4、转杆5、固定盖6、第一加压杆7、第二加压杆8、第一滑杆9、第二滑杆10、齿轮113、齿条114和延长杆115,所述转杆5与所述固定盖6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盖6一侧,所述第一夹持臂1具有第一锁定条111,并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1一侧,所述第二夹持臂2具有第二锁定条112,并位于所述第二夹持臂2一侧,所述第一夹持臂1、所述第二夹持臂2与所述转杆5转动连接,所述转杆5穿过所述第一夹持臂1、所述第二夹持臂2,所述第一副臂3与所述第一夹持臂1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1远离所述第一锁定条111一侧,所述第二副臂4与所述第二夹持臂2臂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夹持臂2远离所述第二锁定条112一侧,所述第一加压杆7与所述第一夹持臂1、所述第一副臂3转动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一夹持臂1、所述第一副臂3,所述第二加压杆8与所述第二夹持臂2、所述第二副臂4转动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二夹持臂2、所述第二副臂4,所述第一滑杆9与所述第一夹持臂1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1远离所述第一锁定条111一侧,所述第二滑杆10与所述第一副臂3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副臂3远离所述第一夹持臂1一侧,所述齿轮113与所述转杆5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盖6远离所述第一夹持臂1一侧,所述齿条114一端与所述固定盖6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盖6与所述齿轮113相同一侧,所述齿条114另一端与所述齿轮113啮合,所述延长杆115一端与所述齿条114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齿条114远离所述齿轮113一侧,所述延长杆115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杆9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二滑杆10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和图3,图3所示为常见骨折的类型,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图3所示B、E、F、G这类平面型骨折有更加良好的固定作用。所述转杆5与所述固定盖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1、所述第二夹持臂2与所述转杆5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转杆5与固定盖6之间,使得所述第一夹持臂1、所述第二夹持臂2可以绕转杆5转动提供两根断骨的夹紧力,所述第一副臂3与所述第一夹持臂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加压杆7与所述第一夹持臂1、第一副臂3转动连接,使得转动第一加压杆7,所述第一副臂3绕所述第一夹持臂1转动,可以向内夹紧第一断骨11。所述第二副臂4与所述第二夹持臂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加压杆8与所述第二夹持臂2、第二副臂4转动连接,使得转动第二加压杆8,所述第二副臂4绕所述第二夹持臂2转动,可以向内夹紧第二断骨12。所述第一滑杆9与所述第一夹持臂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杆10与所述第一副臂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杆9去夹持第一断骨11,这样就可以调整所述第一滑杆9、第二滑杆10的位置使得所述第一断骨11与第二断骨12对齐,所述齿轮113与所述转杆5转动连接,所述齿条114一端与所述固定盖6滑动连接,齿条114另一端与所述齿轮113啮合,使得转动所述齿轮113可以让齿条114在所述固定盖6的支撑下滑动,所述延长杆115一端与所述齿条114固定连接,延长杆115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杆9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二滑杆10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滑杆9、第二滑杆10可以在所述齿条114的带动下移动,并且在所述第一加压杆7压紧时,所述第二滑杆10可以跟随所述第一副臂3向内向内转动而夹紧第一断骨11。通过第一夹持臂1支撑下的第一滑杆9,以及第一副臂3支撑下的第二滑杆10,在所述第一加压杆7的夹紧下可以固定第一断骨11,通过第二夹持臂2以及所述第二副臂4在所述第二加压杆8的夹紧下可以固定第二断骨12,然后转动所述齿轮113可以带动所述齿条114、延长杆115以及所述第一滑杆9和第二滑杆10移动以对齐第一断骨11与第二断骨12的位置,最后转动所述第一夹持臂1、第二夹持臂2以完成加压固定过程,从而解决骨折断面为平面时用常规复位钳不好固定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杆9、第二滑杆10、第二夹持臂2、第二副臂4都具有尖钉12,所述尖钉12位于远离所述第一锁定条111、所述第二锁定条112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尖钉12可以钉在骨头上以实现更好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盖6包括固定盖本体61、第一支撑柱62和第二支撑柱63,所述固定盖本体61与所述转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转杆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柱62与所述固定盖本体6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盖本体61远离所述转杆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柱63与所述固定盖本体6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盖本体61与所述第一支撑柱62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盖本体61与所述转杆5固定连接以提供支撑力,所述第一支撑柱62和第二支撑柱63用于支撑所述齿条114,使得齿条114可以水平移动,从而带动延长杆115以及第一滑杆9和第二滑杆10移动,以对齐第一断骨11与第二断骨12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臂1靠近所述第一副臂3一侧的面与所述第二夹持臂2和靠近所述第二副臂4一侧的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副臂3与所述第一夹持臂1内侧的面平行,所述第二副臂4与所述第二夹持臂2内侧的面平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臂1靠近所述第一副臂3一侧的面与所述第二夹持臂2和靠近所述第二副臂4一侧的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副臂3与所述第一夹持臂1内侧的面平行,所述第二副臂4与所述第二夹持臂2内侧的面平行,使得所述第一夹持臂1、第一副臂3与所述第二夹持臂2、第二副臂4在夹紧时可以将所述第一断骨11,第二断骨12夹紧在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内,从而更好地实现对齐。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2,所述第二锁定条112的上表面上设有凸起1121,所述凸起1121与第一锁定条111的凹槽1111相啮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锁定条112的凸起1121与所述第一锁定条111的凹槽1111相啮合以起到保持所述第一夹持臂1与所述第二夹持臂2的相对位置,从而保持夹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压杆7包括第一加压杆本体71和第一螺母72,所述第一加压杆本体71与所述第一夹持臂1、所述第一副臂3转动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一夹持臂1与所述第一副臂3,所述第一螺母72与所述第一加压杆本体71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加压杆本体71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压杆本体71穿过所述第一夹持臂1与所述第一副臂3,且为转动连接,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加压杆本体71螺纹连接,使得转动所述加压杆可以拉近所述第一锁紧螺母从而拉近所述第一夹持臂1与所述第一副臂3的位置,以实现对所述第一断骨11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压杆8包括第二加压杆本体81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二加压杆本体81与所述第二夹持臂2与所述第二副臂4转动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二夹持臂2与所述第二副臂4,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二加压杆本体81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加压杆本体81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加压杆本体81穿过所述第二夹持臂2与所述第二副臂4,且为转动连接,第二锁紧螺母与所述第二加压杆本体81螺纹连接,使得转动所述第二加压杆本体81可以拉近所述第二螺母从而拉近所述第二夹持臂2与所述第二副臂4的位置,以实现对第二断骨12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请参阅图1和图3,通过第一夹持臂1支撑下的第一滑杆9,以及第一副臂3支撑下的第二滑杆10,在所述第一加压杆7的夹紧下可以固定第一断骨11,通过第二夹持臂2以及所述第二副臂4在所述第二加压杆8的夹紧下可以固定第二断骨12,然后转动所述齿轮113可以带动所述齿条114、延长杆115以及所述第一滑杆9和第二滑杆10移动以对齐第一断骨11与第二断骨12的位置,最后转动所述第一夹持臂1、第二夹持臂2,所述第一锁定条111和第二锁定条112啮合以完成加压固定过程。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骨折部位加压钳,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第一副臂、第二副臂、转杆、固定盖、第一加压杆、第二加压杆、第一滑杆、第二滑杆、齿轮、齿条和延长杆,所述转杆与所述固定盖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盖一侧,所述第一夹持臂具有第一锁定条,并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一侧,所述第一锁定条具有凹槽,所述第二夹持臂具有第二锁定条,并位于所述第二夹持臂一侧,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与所述转杆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穿过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副臂与所述第一夹持臂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远离所述第一锁定条一侧,所述第二副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夹持臂远离所述第二锁定条一侧,所述第一加压杆与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一副臂转动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一副臂,所述第二加压杆与所述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二副臂转动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二副臂,所述第一滑杆与所述第一夹持臂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远离所述第一锁定条一侧,所述第二滑杆与所述第一副臂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副臂远离所述第一夹持臂一侧,所述齿轮与所述转杆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盖远离所述第一夹持臂一侧,所述齿条一端与所述固定盖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盖与所述齿轮相同一侧,所述齿条另一端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延长杆一端与所述齿条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齿条远离所述齿轮一侧,所述延长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杆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二滑杆转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折部位加压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杆、所述第二滑杆、所述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二副臂都具有尖钉,所述尖钉位于远离所述第一锁定条、所述第二锁定条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折部位加压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盖包括固定盖本体、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固定盖本体与所述转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转杆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固定盖本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盖本体远离所述转杆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固定盖本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盖本体与所述第一支撑柱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折部位加压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持臂靠近所述第一副臂一侧的面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和靠近所述第二副臂一侧的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副臂与所述第一夹持臂内侧的面平行,所述第二副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内侧的面平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骨折部位加压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锁定条的上表面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第一锁定条的凹槽相啮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折部位加压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压杆包括第一加压杆本体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一加压杆本体与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一副臂转动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一副臂,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加压杆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加压杆一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折部位加压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加压杆包括第二加压杆本体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二加压杆本体与所述第二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副臂转动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二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副臂,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二加压杆螺纹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加压杆一侧。
CN202020030940.6U 2020-01-08 2020-01-08 一种骨折部位加压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50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30940.6U CN211750005U (zh) 2020-01-08 2020-01-08 一种骨折部位加压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30940.6U CN211750005U (zh) 2020-01-08 2020-01-08 一种骨折部位加压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50005U true CN211750005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889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3094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50005U (zh) 2020-01-08 2020-01-08 一种骨折部位加压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500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5319A (zh) * 2021-07-16 2021-11-02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外置式机电作动器用锁定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5319A (zh) * 2021-07-16 2021-11-02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外置式机电作动器用锁定装置
CN113595319B (zh) * 2021-07-16 2022-06-24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外置式机电作动器用锁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50005U (zh) 一种骨折部位加压钳
US20080060203A1 (en) Tubing cutter pliers
WO2014190945A1 (zh) 一种骨科克氏针折弯器
CN203576583U (zh) 一种外科止血钳
CN209591504U (zh) 一种钢琴盖板夹持装置
CN104055558A (zh) 一种单手持式的脊椎骨复位钳
CN208926571U (zh) 一种锁骨骨折牵拉复位装置
CN211583582U (zh) 一种新型拔牙钳
CN213697054U (zh) 便捷式头皮夹钳
CN214434350U (zh) 一种微创外科用可调角度持针钳
CN201727570U (zh) 一种骨折复位钳
CN210697803U (zh) 一种闭合复位骨折时使用的组合式复位钳
CN208784880U (zh) 一种可紧固夹持的骨折复位镊
CN213722348U (zh) 一种锁骨经皮持骨钳
CN209236358U (zh) 一种骨科用带支撑的复位钳
CN208511131U (zh) 多功能骨折加压复位钳
CN212879534U (zh) 一种易于槽操控的骨科复位钳
CN217828038U (zh) 一种骨折复位加压钳装置
CN211409987U (zh) 一种脊柱用加压器
CN202604950U (zh) 复合复位钳
CN216394229U (zh) 一种可单手操作的复位钳
CN202446244U (zh) 一种新型骨伤科用骨折复位打钉钳
CN219021339U (zh) 一种吻合器旋转手柄
CN214259449U (zh) 一种多功能骨折复位器
CN219207171U (zh) 一种医用压缩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