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44774U - 电热管和电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电热管和电加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44774U
CN211744774U CN201922268938.2U CN201922268938U CN211744774U CN 211744774 U CN211744774 U CN 211744774U CN 201922268938 U CN201922268938 U CN 201922268938U CN 211744774 U CN211744774 U CN 2117447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heating wire
straight
insulating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689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花新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cheng Hep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cheng Hep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cheng Hep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cheng Hep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689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447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447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447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热管,包括电热丝、绝缘填充层、直套管、端盖和两个接线柱,所述直套管的一端自封闭,所述直套管的另一端以端盖封闭,所述电热丝设置在直套管内且以绝缘填充层使得电热丝与直套管的内壁隔离,所述电热丝的两端各连接一个接线柱,两个接线柱在直套管的同一端固定在端盖上。还提供了一种电加热器,包括盒盖、指示灯和上述的电热管,所述盒盖罩在端盖外且与端盖连接,接线柱在盒盖与端盖围成的空腔内,所述盒盖设有灯孔和线孔,所述指示灯设置在盒盖的灯孔内且分别与两个接线柱连接。电热管和电加热器采用直管式,且电源的两个接线柱都设置在同一端,可以适应截面空间小的狭长孔洞场合使用。

Description

电热管和电加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热管和电加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加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使用范围用来越广,在人们日常家用的电器如空调、电热水器和电烤箱等设备中就使用了电加热。在现有的电加热设备中,电热管是发热的主要部件,电热管的结构包括电热丝、氧化镁粉和不锈钢套管,电热丝设置在不锈钢套管内,并在不锈钢套管内填充氧化镁粉把电热丝和不锈钢套管进行隔离。
电热管都采用两端接电源方式,电热管有直管式和弯管式的,其中直管式的电热管的两端都需要接电源线,例如一端接电源火线,另一端接电源零线;弯管式的电热管的两端可以通过弯管把接线端靠在一起,但是弯管式的电热管由于电热管有一定的弯曲半径要求,弯曲半径比电热管自身截面尺寸大很多倍,所以大大增加了安装使用所需要的截面空间。因此,在一些特定场景下,现有电热管无法安装使用,比如在管式狭长孔洞内,弯管式的电热管需要的安装截面大不能插入,直管式的电热管虽然能够插入但插入端无法连接电源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狭长孔洞类场景使用电热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热管,包括电热丝、绝缘填充层、直套管、端盖和两个接线柱,所述直套管的一端自封闭,所述直套管的另一端以端盖封闭,所述电热丝设置在直套管内且以绝缘填充层使得电热丝与直套管的内壁隔离,所述电热丝的两端各连接一个接线柱,两个接线柱在直套管的同一端固定在端盖上。
可选的,所述电热丝采用对折成双丝方式设置在直套管内,所述双丝除对折端仍然连接外其他部位相互不接触。
可选的,所述绝缘填充层为氧化镁粉。
可选的,所述直套管为不锈钢管。
可选的,所述端盖采用陶瓷硅胶材料制作。
可选的,所述电热丝为铝合金丝、铜丝或者镀银铜丝。
进一步的,还包括绝缘隔板,所述绝缘隔板纵向设置在直套管内隔离双丝以保证除对折端连接外其他部位相互不接触。
可选的,还包括绝缘管,所述电热丝呈螺旋形状设置在直套管内,所述绝缘管设置在电热丝的螺旋中心,绝缘管的一端与端盖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接线柱从端盖穿入绝缘管,再从绝缘管的另一端穿出,电热丝的一端与从绝缘管穿出的接线柱连接,电热丝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接线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管采用耐高温绝缘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加热器,包括盒盖、指示灯和上述的电热管,所述盒盖罩在端盖外且与端盖连接,接线柱在盒盖与端盖围成的空腔内,所述盒盖设有灯孔和线孔,所述指示灯设置在盒盖的灯孔内且分别与两个接线柱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热管为直管式,可以插入截面空间小的狭长孔洞场合使用,且其连接电源的两个接线柱都设置在一起,能够很方便地连接电源,解决了狭长的特殊场景下使用电加热的问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加热器,采用前述的直电热管,作为电源连接端子的两个接线柱设置在直电热管同一端,且以盒盖遮挡预防接线柱外露发生风险,还另调指示灯以方便识别是否接通电源,指示灯可以在接线端观察。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热管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2为电热管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3为图2实施例的电热管截面示意图;
图4为电热管实施例三示意图;
图5为图4实施例的电热管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器实施示意图。
图中:1-电热丝,2-绝缘填充层,3-直套管,4-端盖,5-接线柱,6-绝缘隔板,7-丝孔,8-绝缘管,9-指示灯,10-盒盖,11-灯孔,12-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1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热管,包括电热丝1、绝缘填充层2、直套管3、端盖4和两个接线柱5,所述直套管3的一端自封闭,所述直套管3的另一端以端盖4封闭,所述电热丝1设置在直套管3内且以绝缘填充层2使得电热丝1与直套管3的内壁隔离,所述电热丝1的两端各连接一个接线柱5,两个接线柱5在直套管3的同一端固定在端盖4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当用电线电缆把两个接线柱与电源连接,给电热丝通电,电热丝会把电热丝1呈螺旋形状设置产生热量,功率越大发热量越大。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电热管采用直管式,可以插入截面空间小的狭长孔洞场合使用,且其连接电源的两个接线柱都设置在直管式电热管的同一端,安装时把带有两个接线柱的这一端放在外侧,从而能够很方便地连接电源,解决了狭长的特殊场景下使用电加热的问题。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1图所示,电热管包括电热丝1、绝缘填充层2、直套管3、端盖4和两个接线柱5,所述直套管3的一端自封闭,所述直套管3的另一端以端盖4封闭,所述电热丝1采用对折成双丝方式设置在直套管3内且以绝缘填充层2使得电热丝1与直套管3的内壁隔离,所述电热丝1的双丝除对折端仍然连接外其他部位相互不接触,所述电热丝1的两端各连接一个接线柱5,两个接线柱5在直套管3的同一端固定在端盖4上。所述绝缘填充层2采用高温氧化镁粉,所述直套管采用不锈钢管,所述端盖采用陶瓷硅胶材料制作,所述电热丝可以选用铝合金丝、铜丝或者镀银铜丝等之中的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采用电热丝对折形成双丝的方式让电热丝的两个端头在一起,这样置于直套管内,电热丝的两个端头即位于电热管的同一端,相应地与电热丝的两个端头连接的两个接线柱也就在电热管的同一端,实现了同一端接电源;另外,电热管是单跟直管,截面大小即为直套管的截面,可以方便地插入狭长孔洞使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解决了安装空间狭窄的项目对电热管的使用需求,电热管制作可选用导热性能好、耐高温及燃点高的材料制作,增加电热管的使用寿命;外层的直套管采用不锈钢材料,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会被氧化生锈,使得其强度有保证,且美观性较好。
如图2和图3所示的电热管可选实施例,该电热管除电热丝1、绝缘填充层2、直套管3、端盖4和两个接线柱5外,还包括绝缘隔板6,所述绝缘隔板6的端头预设一个丝孔7,绝缘隔板6纵向设置在直套管3内,电热丝1从丝孔7穿过对折形成的双丝分别位于绝缘隔板6的两侧,即双丝被绝缘隔板6隔离开,只在丝孔7位置的对折处保持连接,除对折端连接外其他部位相互不接触,绝缘隔板6和电热丝1一同置于直套管3内,绝缘隔板6设有丝孔7的那一端靠近直套管3的自封闭端,被绝缘隔板6隔离的电热丝1两个端头连有接线柱5设置在直套管3以端盖4封闭端,所述绝缘隔板采用耐高温绝缘材料制作,例如可以选用陶瓷等材料。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电热管的外层直套管内的电热丝为双丝形式,为了保证双丝不相互接触发生电短路损坏,在双丝间设置绝缘隔板形成物理隔离,而不是仅依靠粉状的绝缘填充物。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绝缘隔板的设置增强了绝缘隔离效果和使用安全性,制作时防止了电热丝的双丝被绝缘填充物挤压接触而发生电短路,可以增加电热管生产的合格率。
如图4和图5所示的电热管可选实施例,该电热管除电热丝1、绝缘填充层2、直套管3、端盖4和两个接线柱5外,两个接线柱的长度不同,还包括绝缘管8,绝缘管8为中空管状,所述电热丝1呈螺旋形状设置在直套管3内,所述绝缘管8设置在电热丝3的螺旋中心,绝缘管8的一端与端盖3固定连接,其中一个较长的接线柱从端盖3穿入绝缘管8的中空内,再从绝缘管8的另一端穿出,电热丝1的一端与从绝缘管8穿出的较长的接线柱连接,电热丝1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较短的接线柱连接,所述绝缘管8采用耐高温绝缘材料制作,例如可以选用陶瓷等材料。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该电热管采用的电热丝不对折成双丝,而是采用单丝呈螺旋形状设置在直套管内,电热丝的一端在直套管的自封闭端,为了能够与接线柱,采用一个较长的接线柱也深入到直套管的自封闭端与电热丝连接,为防止较长的接线柱中间与电热丝中间发生短路,在较长的接线柱外以绝缘管与电热丝隔离,达到电源接线仍然在电热管同一端的目的。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电热丝呈螺旋形状设置可以在不增加电热管长度尺寸的情况下,增加电加热功率,且电热丝较为均匀地接近外层直套管的内壁,使得电热管散热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
如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器可选实施例,包括盒盖10、指示灯9和上述图4与图5所示实施例的电热管,所述盒盖10罩在端盖4外且与端盖4以螺纹或者卡扣连接,接线柱5在盒盖10与端盖4围成的空腔内,所述盒盖10设有灯孔11和线孔12,所述指示灯9设置在盒盖10的灯孔11内且分别与两个接线柱5连接,线孔12预留给连接电源的电线穿线使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提供了一种较为细长形状的可以把电能转化为热能使用的电加热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这种细长的直电热管的电加热器可以很好地适用于狭长环境用电增温,接线端设置指示灯可方便察知是否通电。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热丝、绝缘填充层、直套管、端盖和两个接线柱,所述直套管的一端自封闭,所述直套管的另一端以端盖封闭,所述电热丝设置在直套管内且以绝缘填充层使得电热丝与直套管的内壁隔离,所述电热丝的两端各连接一个接线柱,两个接线柱在直套管的同一端固定在端盖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丝采用对折成双丝方式设置在直套管内,所述双丝除对折端仍然连接外其他部位相互不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填充层为氧化镁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套管为不锈钢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采用陶瓷硅胶材料制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丝为铝合金丝、铜丝或者镀银铜丝。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隔板,所述绝缘隔板纵向设置在直套管内隔离双丝以保证除对折端连接外其他部位相互不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管,所述电热丝呈螺旋形状设置在直套管内,所述绝缘管设置在电热丝的螺旋中心,绝缘管的一端与端盖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接线柱从端盖穿入绝缘管,再从绝缘管的另一端穿出,电热丝的一端与从绝缘管穿出的接线柱连接,电热丝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接线柱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管采用耐高温绝缘材料制作。
10.一种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盒盖、指示灯和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热管,所述盒盖罩在端盖外且与端盖连接,接线柱在盒盖与端盖围成的空腔内,所述盒盖设有灯孔和线孔,所述指示灯设置在盒盖的灯孔内且分别与两个接线柱连接。
CN201922268938.2U 2019-12-17 2019-12-17 电热管和电加热器 Active CN2117447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8938.2U CN211744774U (zh) 2019-12-17 2019-12-17 电热管和电加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8938.2U CN211744774U (zh) 2019-12-17 2019-12-17 电热管和电加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44774U true CN211744774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69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68938.2U Active CN211744774U (zh) 2019-12-17 2019-12-17 电热管和电加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447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17141A (zh) 具有降温功能的连接端子及电连接组件
CN108320846A (zh) 一种大功率充电桩专用dc+与dc-并冷液冷电缆
CN211744774U (zh) 电热管和电加热器
EP4265969A1 (en) Air conditioner pipeline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er
CN207817029U (zh) 一种电表接线端子
CN2482305Y (zh) 耐火电热带
CN201203196Y (zh) 电取暖器
CN201733459U (zh) 空调金属ptc电加热管组件
CN208209062U (zh) 一种大功率充电桩专用液冷电缆的软体导线与充电枪液冷端子的连接结构
CN1447626A (zh) 一种隔离式电热管
CN201402624Y (zh) 特种轻型薄膜绕包绝缘缆线
CN201937862U (zh) 太阳能热水器用伴热带
CN220272188U (zh) 一种耐低温线缆
CN215577874U (zh) 一种家用电器快速散热的硅胶导线
CN105376882A (zh) 一种高能效高屏蔽地热电缆
US2245085A (en) Liquid heater
CN211929122U (zh) 一种耐高温汽车用导线
CN218041812U (zh) 一种高功率浸入式加热器
CN211125137U (zh) 一种家用电器耐高温电线
CN209787484U (zh) 一种新型电热管结构
CN208673788U (zh) 防火耐高温铝合金电缆
CN204697319U (zh) 一种耐性好的碳纤维发热电缆
CN215773624U (zh) 一种多层拼接式加热器
CN207867939U (zh) 一种耐腐蚀电源连接线
CN208368241U (zh) 一种高柔性低电阻铜包铝合金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