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41882U - 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41882U
CN211741882U CN202020593201.8U CN202020593201U CN211741882U CN 211741882 U CN211741882 U CN 211741882U CN 202020593201 U CN202020593201 U CN 202020593201U CN 211741882 U CN211741882 U CN 2117418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control device
pipe
measurement
microcomputer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9320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xiang Xiangn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xiang Xiang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xiang Xiangn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xiang Xiang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9320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418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418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418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包括外壳体、隔板、轴流风机和吸湿盒;所述外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相对设置的第三壁和第四壁、相对设置的第五壁和第六壁;所述第一壁开设有按钮孔和显示孔;所述按钮孔内嵌设有按钮开关;能够实现将空气在外壳体内循环流动,即空气从进气孔进入外壳体中,然后向下流动,绕过隔板后再向上流动,流经轴流风机后进入通管内,并在通管内的干燥剂的作用下除去空气中的过量水分,从而保证外壳体内部的控制始终保持干燥,避免发生凝露。

Description

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
背景技术
微机保护测控装置是由高集成度、总线不出芯片单片机、高精度电流电压互感器、高绝缘强度出口中间继电器、高可靠开关电源模块等部件组成。是集测量、控制、保护、通讯为一体化的一种经济型保护装置;除了完善的保护功能外,微机保护测控装置还具有测控功能,具有完善的通信接口,同时提供工业以太网、RS485通信接口,采用DL/T667-1999(idtIEC-60870-5-103) 等通信规约,实现网上数据共享,广泛应用于电气设备领域。
现有的微机保护测控装置为了节约空间,其结构设计得较为紧凑,在潮湿地区工作使用时容易出现凝露现象,凝露可能会引发爬电、闪络事故,进而影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微机保护测控装置在潮湿地区工作时容易出现凝露现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包括外壳体、隔板、轴流风机和吸湿盒;所述外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相对设置的第三壁和第四壁、相对设置的第五壁和第六壁;所述第一壁开设有按钮孔和显示孔;所述按钮孔内嵌设有按钮开关;所述显示孔内嵌设有显示屏;所述外壳体内部还设置有电气设备;所述按钮开关和所述显示屏均与所述电气设备连接;
所述第三壁和所述第四壁均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三壁位于所述第四壁的下方;所述第三壁同时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壁、所述第五壁和所述第六壁;
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且连接于所述第四壁的内底部;所述隔板平行于所述第五壁;所述隔板同时连接于所述第四壁、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所述第六壁靠上部开设有多个进气孔;所述第五壁靠上部开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吸湿盒包括通管、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七壁和第八壁;所述通管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七壁和所述第八壁;所述通管内设置有干燥剂;所述通管的一端罩设多个所述出气孔;所述轴流风机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壁的内底部;所述轴流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通管的另一端正相对。
优选的,所述第四壁靠近所述第五壁处开设有矩形槽;所述吸湿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吸湿盒能嵌入所述矩形槽内;当所述吸湿盒嵌入所述矩形槽内时,所述托板与所述第四壁的外表面接触。
优选的,还包括螺钉;所述托板还开设有螺纹口;所述第四壁靠近所述矩形槽处开设有与所述螺钉相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螺纹口并拧设于所述螺纹孔中。
优选的,所述托板的远离所述通管的一侧面设置有提手。
优选的,所述托板的靠近所述通管的一侧贴合设有密封圈垫。
优选的,所述通管的两端管口处均设置有第一过滤格栅。
优选的,所述第六壁的内侧面贴合设置有罩设所述进气孔的第二过滤格栅。
优选的,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壁、所述第三壁、所述第四壁、所述第五壁和所述第六壁的内部均设置有空腔。
优选的,所述干燥剂为硅胶干燥剂。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由不锈钢材质制成,且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均涂设有防锈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微机保护测控装置通过将外壳体内设置一个隔板,并于第六壁开设进气孔,于第五壁开设出气孔,再将吸湿盒罩设于出气孔,并设置轴流风机对准吸湿盒;能够实现将空气在外壳体内循环流动,即空气从进气孔进入外壳体中,然后向下流动,绕过隔板后再向上流动,流经轴流风机后进入通管内,并在通管内的干燥剂的作用下除去空气中的过量水分,从而保证外壳体内部的控制始终保持干燥,避免发生凝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一实施例的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一实施例的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10 第一壁 310 进气孔
120 第二壁 320 出气孔
130 第三壁 330 第二过滤格栅
140 第四壁 340 通管
150 第五壁 350 第七壁
160 第六壁 360 第八壁
170 隔板 370 托板
210 按钮孔 380 提手
220 按钮开关 410 矩形槽
230 显示屏 420 螺钉
240 指示孔 351 第一过滤格栅
250 指示灯 430 轴流风机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
请参考附图1和附图3,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包括外壳体、隔板170、轴流风机430和吸湿盒;外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110和第二壁120、相对设置的第三壁130和第四壁140、相对设置的第五壁150和第六壁160;第一壁110开设有按钮孔210、显示孔(未示出)和指示孔240;按钮孔210内嵌设有按钮开关220,显示孔内嵌设有显示屏230,指示孔240内嵌设有指示灯250;外壳体内部还设置有电气设备(未示出);指示灯250、按钮开关220 和显示屏230均与电气设备连接。这里的电气设备是指设置于外壳内部的并用于和外部电路连接并起到控制和监测作用的设备,如互感器、断路器和接线柱等,此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壁130和第四壁140均水平设置,且第三壁130位于第四壁140的下方;第三壁130同时密封连接于第一壁110、第二壁120、第五壁150和第六壁160;即第三壁130为外壳体的底壁。
隔板170位于外壳体的内部且连接于第四壁140的内底部;隔板170平行于第五壁150;隔板170同时连接于第四壁140、第一壁110和第二壁120,隔板170用于分割外壳体的内部空间,且隔板170的底部并不与第三壁130 接触;第六壁160靠上部开设有多个进气孔310;第五壁150靠上部开设有多个出气孔320;吸湿盒包括通管340、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七壁350和第八壁 360;通管340同时穿设于第七壁350和第八壁360;通管340内设置有干燥剂,这里的干燥剂为硅胶干燥剂;通管340的一端罩设多个出气孔320(即第七壁350和第五壁150贴合);轴流风机430固定连接于第四壁140的内底部;轴流风机430的出风口与通管340的另一端正相对,轴流风机430启动使得空气流向通管340。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微机保护测控装置通过将外壳体内设置一个隔板170,并于第六壁160开设进气孔310,于第五壁150开设出气孔320,再将吸湿盒罩设于出气孔320,并将轴流风机430对准吸湿盒;能够实现将空气在外壳体内循环流动,即空气从进气孔310进入外壳体中,然后向下流动,绕过隔板 170后再向上流动,流经轴流风机430后进入通管340内,并在通管340内的干燥剂的作用下除去空气中的过量水分,从而保证外壳体内部的控制始终保持干燥,避免发生凝露。同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还能促进空气流动从而对外壳体内部进行降温,因外壳体内部的电气设备工作时会产生较高的温度,通过降温能够使得电气设备的工作更加稳定。
此外,第四壁140靠近第五壁150处开设有矩形槽410;吸湿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托板370;吸湿盒能嵌入矩形槽410内以盖住多个出气孔320;当吸湿盒嵌入矩形槽410内时,托板370与第四壁140的外表面接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吸湿盒能够便捷的插入或抽出于外壳体内部,便于更换吸湿盒的干燥剂。
同时,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微机保护测控装置还包括螺钉420;托板370还开设有螺纹口(未示出);第四壁140靠近矩形槽410处开设有与螺钉420 相配合的螺纹孔(未示出);螺钉420穿过螺纹口并拧设于螺纹孔中以将托板370固定于第四壁140的外表面。托板370的远离通管340的一侧面设置有提手380。便于拆卸并提出吸湿盒。托板370的靠近通管340的一侧贴合设有密封圈垫(未示出)。设置密封圈垫保证托板370和第四壁140之间的连接密封性,防止外界雨水侵入外壳体中。
此外,通管340的两端管口处均设置有第一过滤格栅351。通过设置第一过滤格栅351以防止杂质颗粒进入通管340内而污染干燥剂。
同时,第六壁160的内侧面贴合设置有罩设进气孔310的第二过滤格栅 330。通过设置第二过滤格栅330以防止外界的杂质颗粒进入外壳体中。
此外,上述第一壁110、第二壁120、第三壁130、第四壁140、第五壁 150和第六壁160的内部均设置有空腔(未示出)。通过设置空腔使得外壳体的隔热性能提升,阳光照射下也能防止外壳体内部的温度过快上升,保证外壳体内部的电气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
同时,外壳体由不锈钢材质制成,且外壳体的外表面均涂设有防锈漆(未示出)。以提升外壳体的整体防护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隔板、轴流风机和吸湿盒;所述外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相对设置的第三壁和第四壁、相对设置的第五壁和第六壁;所述第一壁开设有按钮孔和显示孔;所述按钮孔内嵌设有按钮开关;所述显示孔内嵌设有显示屏;所述外壳体内部还设置有电气设备;所述按钮开关和所述显示屏均与所述电气设备连接;
所述第三壁和所述第四壁均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三壁位于所述第四壁的下方;所述第三壁同时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壁、所述第五壁和所述第六壁;
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且连接于所述第四壁的内底部;所述隔板平行于所述第五壁;所述隔板同时连接于所述第四壁、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所述第六壁靠上部开设有多个进气孔;所述第五壁靠上部开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吸湿盒包括通管、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七壁和第八壁;所述通管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七壁和所述第八壁;所述通管内设置有干燥剂;所述通管的一端罩设多个所述出气孔;所述轴流风机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壁的内底部;所述轴流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通管的另一端正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壁靠近所述第五壁处开设有矩形槽;所述吸湿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吸湿盒能嵌入所述矩形槽内;当所述吸湿盒嵌入所述矩形槽内时,所述托板与所述第四壁的外表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钉;所述托板还开设有螺纹口;所述第四壁靠近所述矩形槽处开设有与所述螺钉相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螺纹口并拧设于所述螺纹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的远离所述通管的一侧面设置有提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的靠近所述通管的一侧贴合设有密封圈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管的两端管口处均设置有第一过滤格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壁的内侧面贴合设置有罩设所述进气孔的第二过滤格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壁、所述第三壁、所述第四壁、所述第五壁和所述第六壁的内部均设置有空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剂为硅胶干燥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由不锈钢材质制成,且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均涂设有防锈漆。
CN202020593201.8U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 Active CN2117418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93201.8U CN211741882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93201.8U CN211741882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41882U true CN211741882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50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93201.8U Active CN211741882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418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74573U (zh) 一种室外防潮用配电箱
CN211741882U (zh) 一种微机保护测控装置
CN203071450U (zh) 电子式微型除湿器
CN212137063U (zh) 一种建筑设备节能管理系统
CN210575692U (zh) 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高压断路器
CN217769110U (zh) 一种防尘散热电控柜
CN211352675U (zh) 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电气控制柜
CN214849734U (zh) 一种污水厂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柜
CN211702849U (zh) 一种腔体内带有散热机构的节能型通讯设备
CN212392557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自动化配电箱
CN209948458U (zh) 一种紧凑型半埋式变电站
CN210602185U (zh) 面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326604U (zh) 一种散热端子箱
CN210186749U (zh) 一种全自动监控温湿度的智能抽湿机
CN217444853U (zh) 一种防潮室外配电柜
CN212485881U (zh) 一种制冷空调防水控制箱
CN212732190U (zh) 一种节能恒温恒湿试验箱
CN211695192U (zh) 室内除湿机
CN215119805U (zh) 一种船舶用防水供电箱
CN213718447U (zh) 一种恒温湿控制箱
CN213818662U (zh) 一种具有内循环除湿效果的控制柜
CN211321100U (zh) 一种新型电机接线盒、电机及智能家电
CN217844158U (zh) 一种新风系统加湿器
CN213546864U (zh) 一种带有防潮除尘功能的电气控制柜
CN211351429U (zh) 一种可排潮配电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Microcomputer Protection and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Devic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3

Pledgee: China Co. truction Bank Corp Yiyang branch

Pledgor: Huaxiang XiangNeng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6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