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44158U - 一种新风系统加湿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系统加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44158U
CN217844158U CN202222015651.0U CN202222015651U CN217844158U CN 217844158 U CN217844158 U CN 217844158U CN 202222015651 U CN202222015651 U CN 202222015651U CN 217844158 U CN217844158 U CN 217844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tank
air
water
fresh air
humid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1565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岳
汪多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Baegara Cigar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Mobile Smar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Mobile Smar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Mobile Smar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1565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44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44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441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风系统加湿器,涉及新风系统技术领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进风管和出风管,所述进风管和出风管之间形成混风通道,所述进风管上设置有蒸汽管连接口,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下沉的储水槽,所述储水槽的顶部设有加湿风口,所述加湿风口与所述混风通道相通,所述进风管设置有与所述储水槽连通的导流通道,所述储水槽内设置有超声波加湿器。本申请不仅能够杜绝凝结水随新风被带出,而且实现了对新风的二级加湿,为用户提供洁净、湿润的新风。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系统加湿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风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风系统加湿器。
背景技术
新风系统是一种室内通风排气设备,属于开放式的循环系统,其能够使得人们在室内可以呼吸到新鲜、干净、高品质的空气,也可应用在各类安装用电设备的机房,降低室内温度。
为了在室外空气比较干燥的情况下,保证引入室内的新风具有适宜的湿度,现有新风系统会采用一种暗藏式的加湿器进行加湿处理,此类加湿器大多与新风全热交换器连接,对通过换热的室外新风直接加湿,但是由于室外新风的温度较低或由于安装空间限制,蒸汽的吸收距离不足,加湿器所产生的蒸汽无法立即被新风完全吸收,剩余的蒸汽会在设备箱体内等温度较低的内壁凝结成水滴,如果水滴不能被清除,一旦水滴积存过多,可能会被新风从风管内带出,给用户造成烦恼。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系统加湿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新风系统中暗藏式加湿器易在加湿器内形成冷凝水滴而随新风带出,影响用户体验感的问题。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风系统加湿器,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进风管和出风管,所述进风管和出风管之间形成混风通道,所述进风管上设置有蒸汽管连接口,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下沉的储水槽,所述储水槽的顶部设有加湿风口,所述加湿风口与所述混风通道相通,所述进风管设置有与所述储水槽连通的导流通道,所述储水槽内设置有超声波加湿器。
可选的,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上设置有与风管连接的连接法兰。
可选的,所述进风管的内底面由进风口一侧向所述导流通道一侧倾斜向下设置。
可选的,所述超声波加湿器包括:
压电陶瓷片,所述压电陶瓷片设置于所述加湿风口处;
吸水海绵,所述吸水海绵设置于所述储水槽内,且所述吸水海绵的顶端与所述压电陶瓷片相接触。
可选的,所述超声波加湿器还包括:
保护壳,所述保护壳设置于所述加湿风口处,且所述保护壳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压电陶瓷片的安装孔;
防水套筒,所述防水套筒设置于所述保护壳的底部,所述吸水海绵内置于所述防水套筒内。
可选的,所述安装孔内嵌装有用于保护所述压电陶瓷片的硅胶防水圈,
可选的,所述超声波加湿器还包括控制总成,所述控制总成设置于所述储水槽的外侧壁、且与所述压电陶瓷片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储水槽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总成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储水槽的底部设置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处可拆卸的设置有密封盖。
可选的,所述密封盖与所述检修口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新风系统加湿器,通过在进风管设置蒸汽管连接口,用于连接蒸汽扩散管使蒸汽导入箱体内,与温度较冷的新风接触,实现对新风的一次加湿,而部分未被吸收的蒸汽则在箱体内冷凝成水滴,通过在箱体内设置储水槽能够收集设备内部蒸汽凝结的水滴,水滴经由导流通道进入储水槽后,通过超声波加湿器将水滴雾化通入箱体内,对新风形成二次加湿,不仅杜绝了凝结水随新风被带出,而且实现了对新风的二级加湿,为用户提供洁净、湿润的新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加湿器的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加湿器的在一个视角下的剖面视图;
图3为图2中加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
100-箱体,101-进风管,102-出风管,103-连接法兰,104-混风通道,200-导流通道,300-储水槽,301-密封盖,302-密封圈,400-超声波加湿器,401-压电陶瓷片,402-吸水海绵,403-保护壳,404-防水套筒,405-控制总成,406-硅胶防水圈,500-蒸汽管连接口,600-水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附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加湿器,包括箱体100,箱体100的左端一体成型有进风管101,箱体100的右端一体成型有出风管102,进风管101和出风管102之间形成混风通道104,进风管101上设置有蒸汽管连接口500,蒸汽管连接口500与箱体100的风流方向相垂直,箱体100内设置有下沉的储水槽300,储水槽300的顶部设有加湿风口,加湿风口与混风通道104相通,进风管101设置有与储水槽300连通的导流通道200,储水槽300内设置有超声波加湿器400。
可以预见的,新风从进风管101进入箱体100中,蒸汽管连接口500连接蒸汽扩散管,蒸汽由蒸汽管连接口500进入箱体100内与新风接触,由于新风温度较低,蒸汽温度相对较高,导致部分蒸汽没有被新风所吸收,在箱体100内壁凝结成水滴,水滴通过导流通道200流入储水槽300内,由超声波加湿器400将聚集于储水槽300中的水滴雾化,从加湿风口处于混风通道104内的新风再次混合,达到二次加湿的效果。由于储水槽300内的积水被超声波加湿器400雾化,从而达到不用排出积水的目的,故无需连接任何进水及排水,不用安装任何管路,方便布置,由于没有涉及进水及排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会带来任何的安全隐患。基于储水槽300的存在,保证了蒸汽扩散管出来的蒸汽凝结成水珠后不会直接进入新风管中,通过超声波加湿器400的二次作用为用户提供洁净、湿润的新风。
在上述内容中,为了使蒸汽尽可能的在进风管101一侧凝结,避免在出风管102一侧凝结而被新风带出,故本实施例将进风管101设置相对较长的一段距离,目的就是为了留足空间,使蒸汽能够在进风管101一侧充分凝结,而流入储水槽300内。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为便于将箱体100与新风系统的风管快速连接,故在进风管101和出风管102的端部均一体成型有连接法兰103,通过连接法兰103可以使箱体100方便快速的与新风系统的风管管路进行快速拆装。
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了使凝结的水珠能够顺利流入储水槽300,参见图1至图2所示,进风管101的内底面由进风口一侧向导流通道200一侧倾斜向下设置,即进风管101的内底面位于进风口一侧高于位于导流通道200一侧,可以预见的,如此设计有助于蒸汽凝结后的水珠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顺利进入储水槽300内。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所示,超声波加湿器400包括压电陶瓷片401、吸水海绵402、保护壳403、防水套筒404以及控制总成405,具体来说:
保护壳403通过螺钉安装于储水槽300顶部的加湿风口处,保护壳403的居中位置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壁环绕有一圈安装槽,安装槽内嵌装有硅胶防水圈406,压电陶瓷片401安装于硅胶防水圈406内,受硅胶防水圈406保护。保护壳403的底部一体成型有螺纹凸肩,防水套筒404螺纹连接在螺纹凸肩上,而吸水海绵402则内置于防水套筒404内,并且防水套筒404和吸水海绵402均向下延伸至接近于储水槽300的底部,并且防水套筒404的底部设置有孔板,吸水海绵402通过孔板可以吸收储水槽300内的积水。而控制总成405则安装于储水槽300的外侧壁上,具体来说:控制总成405可以包括控制盒、集成电路板、电源模块以及控制开关等,控制盒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储水槽300的外壁,集成电路板、电源模块安装于控制盒内,并且电源模块与集成电路板电性连接,为集成电路板提供电源,控制开关同样与集成电路板连接,并外置于控制盒,方便操作控制超声波雾化器工作,集成电路板通过电源线路与压电陶瓷片401电学连接,以驱使压电陶瓷片401高幅震动,实现雾化。可以预见的,当箱体100内壁凝结的水珠经由导流通道200进入储水槽300存积后,吸水海绵402会自动吸取储水槽300内的积水,并通过超声波加湿器400将积水雾化通过混气通道,与新风混合,达到二次加湿的目的。
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了精确掌握储水槽300内是否有积水,防止储水槽300内无积水而超声波加湿器400出现干烧,参见图2至图3所示,储水槽300内安装有水位传感器600,水位传感器600与控制总成405电性连接,同时,水位传感器600的高度与吸水海绵402的最下端齐平,可以预见的,通过水位传感器600监测储水槽300内水位是否达到吸水海绵402能够吸取积水的水位高度,若达不到则超声波传感器断电避免出现干烧情况,若水位高度符合,则超声波传感器正常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水位传感器600采用麦克MPM4846W水位传感器。
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储水槽300内的超声波加湿器400进行日常检修,参见图2至图3所示,储水槽300的底部设置有检修口,检修口处可拆卸的设置有密封盖30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在储水槽300的底部设置有螺纹凸肩,密封盖301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设置于螺纹凸肩上,从而密封盖301与储水槽300形成可拆卸式连接,有助于打开密封盖301,方便对储水槽300内超声波加湿器400进行日常检修维护。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储水槽300的密封性,插件图2和图3所示,在密封盖301与检修口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02,通过密封圈302可以保证储水槽300密封不漏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风系统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00),所述箱体(100)上设置有进风管(101)和出风管(102),所述进风管(101)和出风管(102)之间形成混风通道(104),所述进风管(101)上设置有蒸汽管连接口(500),所述箱体(100)内设置有下沉的储水槽(300),所述储水槽(300)的顶部设有加湿风口,所述加湿风口与所述混风通道(104)相通,所述进风管(101)设置有与所述储水槽(300)连通的导流通道(200),所述储水槽(300)内设置有超声波加湿器(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101)和所述出风管(102)上设置有与风管连接的连接法兰(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101)的内底面由进风口一侧向所述导流通道(200)一侧倾斜向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加湿器(400)包括:
压电陶瓷片(401),所述压电陶瓷片(401)设置于所述加湿风口处;
吸水海绵(402),所述吸水海绵(402)设置于所述储水槽(300)内,且所述吸水海绵(402)的顶端与所述压电陶瓷片(401)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系统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加湿器(400)还包括:
保护壳(403),所述保护壳(403)设置于所述加湿风口处,且所述保护壳(403)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压电陶瓷片(401)的安装孔;
防水套筒(404),所述防水套筒(404)设置于所述保护壳(403)的底部,所述吸水海绵(402)内置于所述防水套筒(404)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系统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内嵌装有用于保护所述压电陶瓷片(401)的硅胶防水圈(40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系统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加湿器(400)还包括控制总成(405),所述控制总成(405)设置于所述储水槽(300)的外侧壁、且与所述压电陶瓷片(401)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系统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槽(300)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600),所述水位传感器(600)与所述控制总成(405)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槽(300)的底部设置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处可拆卸的设置有密封盖(30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风系统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301)与所述检修口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02)。
CN202222015651.0U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新风系统加湿器 Active CN217844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15651.0U CN217844158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新风系统加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15651.0U CN217844158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新风系统加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44158U true CN217844158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12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15651.0U Active CN217844158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新风系统加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441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13802B (zh) 一种蒸发式加湿器
CN209840276U (zh) 新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7844158U (zh) 一种新风系统加湿器
CN209944678U (zh) 一种用于智慧建筑的新风装置
CN210128432U (zh)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CN2570661Y (zh) 带加湿装置的柜式空调器
CN216814458U (zh) 一种空气加湿装置
CN110440376B (zh) 一种蒸发式加湿器
CN210568863U (zh) 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减震风机盘管
CN211781718U (zh) 一种加湿装置及新风空调器
CN210241778U (zh) 一种空调加湿器
CN207487019U (zh) 一种热回收型节能恒温恒湿空调机
CN210512030U (zh) 一种冷蒸发加湿器
CN209558602U (zh) 一种家居式智能加湿器
CN208920390U (zh) 智能除湿机
CN108644951B (zh) 加湿装置
CN21671641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20354088U (zh) 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落地式送风扇
CN22035558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0717842U (zh) 一种加湿结构及一种空调
CN220471801U (zh) 一种自动净化调节温湿度的新风设备
CN219389953U (zh) 一种湿膜加湿器
CN215175499U (zh) 一种具有加湿结构的超薄型风管机
CN217402745U (zh) 一种加湿器
CN220354090U (zh) 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落地式送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30

Address after: Room 2101, Building 9, Huijinyuan, No. 380, Section 3, Furong Middle Road, Tianxin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410000

Patentee after: Changsha Baegara Cigar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610000 room 205, floor 2, building 1, No. 22, Zhenxing Road,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Jinniu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Mobile Smar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