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39908U - 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39908U
CN211739908U CN201922351912.4U CN201922351912U CN211739908U CN 211739908 U CN211739908 U CN 211739908U CN 201922351912 U CN201922351912 U CN 201922351912U CN 211739908 U CN211739908 U CN 2117399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energy
wast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5191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长志
许仕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huangzh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huangzh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huangzh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huangzh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5191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399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399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399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包括余热转换装置和槽内换热器以及一盛装有液体的槽体、所述槽内换热器置于槽体中,所述余热转换装置包括进气端、出气端、热交换输出端、热交换回流端;所述进气端连接有从高温炉中吸取高温气体的高温管,所述出气端连接有经过热交换后的排放管;所述槽内换热器连接有循环进水管和循环出水管,循环进水管接到热交换输出端,循环出水管连接到热交换回流端,在循环进水管上连接有水泵。本案解决了热能回收的问题,达到节能目的,并且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高温炉内,其温度非常高,产生的废气需要排放,但排放出的废气含有很多能量,其废气的温度非常高,目前不能处理即对外排放,会浪费太多能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果好、节能明显的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转换装置1和槽内换热器2以及一盛装有液体的槽体3、所述槽内换热器2置于槽体3中,所述余热转换装置1包括进气端101、出气端102、热交换输出端103、热交换回流端104;所述进气端101连接有从高温炉4中吸取高温气体的高温管6,所述出气端102连接有经过热交换后的排放管7;所述槽内换热器2连接有循环进水管201和循环出水管202,循环进水管201接到热交换输出端103,循环出水管202连接到热交换回流端104,在循环进水管201上连接有水泵9。
如上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转换装置1包括一封闭外壳105,在封闭外壳105内设有换热盘管106,换热盘管106的首尾两端相应与热交换输出端103、热交换回流端104连接;高温管6的气体经过换热盘管106形成热交换后,从排放管7中排出。
如上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管7末端部位设有一排风扇15。
如上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直接排放过渡管10,直接排放过渡管10的两端相应连接在高温管6与排放管7上,在直接排放过渡管10在设置有一直排电动阀11。
如上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余热转换装置1的进气端101设有一电动阀12,在出气端102设有一手动阀门13。
如上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余热转换装置1的封闭外壳105底部设有一排水阀107,在封闭外壳105上设有一安全阀108和补水口,补水口外接有一补水箱109。
如上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循环出水管202上设有温度表和压力表。
如上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管6内气体的风量为3000立方米每小时,温度为350摄氏度。
如上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内换热器2同为盘管,在槽体3上设有检测温度表和排水、补水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案设置余热转换装置和槽内换热器。利用余热转换装置吸取高温炉内的高温气体热量,并将热量传输至槽内换热器,并利用槽内换热器将热量转换到槽体中的液体中,使液体吸热升温。一般来说,槽体中的液体为水。之后再利用加热之后的水用于喷涂工艺前的清洗工序,达到最佳利用。
3、本案还设置直接排放过渡管,当高温炉内的气体不需要热交换时,则接通直接排放过渡管,气体从排放管中排出,不通过余热转换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包括余热转换装置1和槽内换热器2以及一盛装有液体的槽体3、所述槽内换热器2置于槽体3中。所述余热转换装置1包括进气端101、出气端102、热交换输出端103、热交换回流端104。所述进气端101连接有从高温炉4中吸取高温气体的高温管6,所述出气端102连接有经过热交换后的排放管7。所述槽内换热器2连接有循环进水管201和循环出水管202。循环进水管201接到热交换输出端103,循环出水管202连接到热交换回流端104,在循环进水管201上连接有水泵9。在余热转换装置1的进气端101设有一电动阀12,在出气端102设有一手动阀门13。所述高温炉内的需要排放的高温气体,从高温管6中抽走,并进入余热转换装置1的进气端101,高温气体在余热转换装置1中进行热量交换后,从余热转换装置1的出气端102流出并经排放管7进行排放。而经过余热转换装置1中交换的热量来到槽内换热器中进行再次的热量转换,最终热来被槽体中的水吸热升温,加热水。加热后的水再经过泵抽取用来喷涂工艺前的清洗工序,清洗后的水再经过循环,重新进入槽体中,再次加热,如此不断循环,达到余热收回,重新利用能量的性能,节能效果明显。
进一步描述,所述余热转换装置1包括一封闭外壳105,在封闭外壳105中放满液体。所述封闭外壳为金属外壳或者其它材质制成。在封闭外壳105内设有换热盘管106,换热盘管106为铜管或者铝管。所述换热盘管106的首尾两端相应与热交换输出端103、热交换回流端104连接,使高温气体在盘管中不断来回流动,换热盘管106里面的高温气体不断与置于封闭外壳105中的液体进行热交换。高温管6的气体经过换热盘管106形成热交换后,从排放管7中排出,排出的气体温度大概为150度。而封闭外壳内的液体经过水泵9的抽取,液体通过循环进水管201进入槽内换热器2,在槽体中进行热交换,将热量释放到槽体的液体中,本案中的液体为水。使槽体中的水升温,槽内换热器2进行热交换之后,低温的液体再进入封闭外壳内,再次进行吸热交换,如此不断进行循环。
为了使排入更顺畅,故在所述排放管7末端部位设有一排风扇15。在排风扇15的作用下,气体排放通畅,风不会倒灌。
此外,为了使用更具人性化和方便,本案还包括有一直接排放过渡管10,直接排放过渡管10的两端相应连接在高温管6与排放管7上,在直接排放过渡管10在设置有一直排电动阀11。当高温炉内的高温热室的温度都达不到热回收条件,就可考虑使用直接排放过渡管10。在使用时,直接关闭余热转换装置1的进气端101的电动阀12,打开直排电动阀11,高温管6的气体在电动阀12关闭的情况下,阻止气体进入余热转换装置1,从而进入直接排放过渡管10,再从直接排放过渡管10进入排放管7,从而直接排放气体,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
再有,在余热转换装置1的封闭外壳105底部设有一排水阀107,在封闭外壳105上设有一安全阀108和补水口,补水口外接有一补水箱109。余热转换装置1在使用过程中,可出现超压,故设置安全阀108。另外可利用排水阀107进行排水,或利用补水箱109从补水口中进行补水。
为是实现实时监控和安全,在循环出水管202上设有温度表和压力表。本装置的性能,所述高温管6内气体的风量设计为3000立方米每小时,温度设计为350摄氏度。
具体来说,所述槽内换热器2同为盘管,在槽体3上设有检测温度表和排水、补水管道。设置的检测温度表是为了实现温度实时查看;设置排水、补水管道是为了实现槽体3的水达到平衡。槽体3内的水升温后,用水泵将槽体3内的高温水通过喷头15对工件进行清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转换装置(1)和槽内换热器(2)以及一盛装有液体的槽体(3)、所述槽内换热器(2)置于槽体(3)中,所述余热转换装置(1)包括进气端(101)、出气端(102)、热交换输出端(103)、热交换回流端(104);所述进气端(101)连接有从高温炉(4)中吸取高温气体的高温管(6),所述出气端(102)连接有经过热交换后的排放管(7);所述槽内换热器(2)连接有循环进水管(201)和循环出水管(202),循环进水管(201)接到热交换输出端(103),循环出水管(202)连接到热交换回流端(104),在循环进水管(201)上连接有水泵(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转换装置(1)包括一封闭外壳(105),在封闭外壳(105)内设有换热盘管(106),换热盘管(106)的首尾两端相应与热交换输出端(103)、热交换回流端(104)连接;高温管(6)的气体经过换热盘管(106)形成热交换后,从排放管(7)中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管(7)末端部位设有一排风扇(1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直接排放过渡管(10),直接排放过渡管(10)的两端相应连接在高温管(6)与排放管(7)上,在直接排放过渡管(10)在设置有一直排电动阀(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余热转换装置(1)的进气端(101)设有一电动阀(12),在出气端(102)设有一手动阀门(1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余热转换装置(1)的封闭外壳(105)底部设有一排水阀(107),在封闭外壳(105)上设有一安全阀(108)和补水口,补水口外接有一补水箱(10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循环出水管(202)上设有温度表和压力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管(6)内气体的风量为3000立方米每小时,温度为350摄氏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内换热器(2)同为盘管,在槽体(3)上设有检测温度表和排水、补水管道。
CN201922351912.4U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 Active CN2117399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51912.4U CN211739908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51912.4U CN211739908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39908U true CN211739908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69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51912.4U Active CN211739908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399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39908U (zh) 一种废气余热热能交换节能装置
CN211753903U (zh) 一种新型高温烟气洗涤塔保护装置
CN206071788U (zh) 一种冷却塔回水发电装置
CN215924849U (zh) 一种用于干法熄焦双超发电自然循环水冷却系统
CN212253753U (zh) 一种热能再利用装置
CN211303010U (zh) 一种尿素水解反应器
CN207881503U (zh) 一种白烟处理装置
CN206420337U (zh) 一种化工用金属传热容器
CN201575446U (zh) 一种节能环保蒸汽发生器
CN206207392U (zh) 一种排污余热综合回收系统
CN212585209U (zh) 一种水温恒定的热水机组
CN210625415U (zh) 一种烫水槽热能回收装置
CN204943862U (zh) 一种燃气发生装置
CN208296381U (zh) 一种eps高效冷凝器设备
CN213208704U (zh) 一种封闭式冷却塔装置
CN211060424U (zh) 一种太阳能气水集热器
CN210036344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甲醇制氢设备余热换热器
CN203949522U (zh) 一种内循环水冷式蒸汽冷凝装置
CN214038972U (zh) 一种乏汽热水器
CN215337160U (zh) 一种具有增压功能的太阳能热水箱
CN216408936U (zh) 一种除氧器废汽排放的回收利用装置
CN214792248U (zh) 一种基于黄精生产加工用烘干装置
CN213334296U (zh) 一种废热利用装置及蒸汽生成系统
CN217082934U (zh) 一种稳定型热水循环箱
CN216654507U (zh) 一种靛蓝碱熔反应单元降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