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37186U - 一种用于矿井的通风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矿井的通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37186U
CN211737186U CN201922338310.5U CN201922338310U CN211737186U CN 211737186 U CN211737186 U CN 211737186U CN 201922338310 U CN201922338310 U CN 201922338310U CN 211737186 U CN211737186 U CN 2117371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ne
sides
air duct
fan blade
wind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383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li Heiqing Mi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oqing Zhongcai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oqing Zhongcai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oqing Zhongcai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3831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371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371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371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通风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矿井的通风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向上伸出的支架,两侧所述支架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矩形体底面的两侧,所述矩形体内腔的两侧固定套接有向外伸出的第一风道口,且两侧第一风道口位于矩形体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向上伸出的第二风道口,所述第二风道口的顶端安装有法兰。该用于矿井的通风设备,通过采用双风道口的设计,并且配合电机一驱动扇叶旋转的共同使用,使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两边的扇叶能够驱动风道口内的气体进行流动,从而能够实现矿井内的空气排出和外界空气的进入,大大提高了矿井内空气的流动性,体现了本设备的实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矿井的通风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通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矿井的通风设备。
背景技术
在矿井内进行开采等作业时,由于矿井下空气的不流通,因此常常会需要利用到通风设备。矿井通风是指将新鲜空气输入矿井下,增加氧气浓度,以稀释并排除矿井中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是:供给井下足够的新鲜空气,满足人员对氧气的需要;冲淡井下有害气体和粉尘,保证安全生产;调节井下气候,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现有的通风设备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但是其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其主要表现有:在矿井下进行开采等作业时,经常会有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如果过多吸入可能会损害身体的健康,然而现有的通风装置缺少降尘的装置;同时,目前的通风装置使用效率不够高,通风效果有待改进。有鉴于此,提出一种用于矿井的通风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矿井的通风设备,具备高效通风和降低粉尘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矿井的通风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向上伸出的支架,两侧所述支架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矩形体底面的两侧,所述矩形体内腔的两侧固定套接有向外伸出的第一风道口,且两侧第一风道口位于矩形体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向上伸出的第二风道口,所述第二风道口的顶端安装有法兰,所述矩形体顶面的中部安装有位于两侧第二风道口中部的电机一,所述电机一输出轴的一端活动套接在传动带一的中部,所述传动带一的左右两侧分别贯穿两侧的第二风道口且活动套接在扇叶的中部,所述扇叶的数量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个第二风道口的中部,两个所述扇叶的底面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风道口的侧面,所述矩形体内腔底面的中部安装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输出轴的一端活动套接在传动带二的上方,所述传动带二的下方活动套接在风叶的中部,所述风叶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向下伸出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风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柱状体的底面,所述柱状体的两端分别卡接有吸附网板。
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面的四周分别安装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数量有四个,且四个万向轮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扇叶。
优选的,所述扇叶和风叶的中部分别固定套接有轴承,所述连接杆和支撑柱分别固定套接在轴承的内腔,且传动带一和传动带二活动套接在轴承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第一风道口和第二风道口之间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风道口位于矩形体外部的一侧呈张开状。
优选的,所述第二风道口内腔两个扇叶的朝向相反,所述扇叶的宽度值小于第二风道口内壁的直径值。
优选的,所述矩形体底面的中部和柱状体顶面的中部分别开设有槽口,所述传动带二穿过槽口分别和电机二、风叶活动套接。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用于矿井的通风设备,通过采用双风道口的设计,并且配合电机一驱动扇叶旋转的共同使用,使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两边的扇叶能够驱动风道口内的气体进行流动,从而能够实现矿井内的空气排出和外界空气的进入,大大提高了矿井内空气的流动性,体现了本设备的实用效果。
2、该用于矿井的通风设备,通过采用柱状体和柱状体内风叶的设计,同时配合电机二的共同使用,使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其风叶能够带动矿井内的气体在柱状体的不断流通,并且柱状体两侧的滤网能够对空气进行过滤作用,达到降低气体中粉尘含量的效果,是本设备可行性的体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柱状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架;3、矩形体;4、第一风道口;5、第二风道口;6、法兰;7、电机一;8、传动带一;9、扇叶;10、连接杆;11、电机二;12、传动带二;13、风叶;14、支撑柱;15、柱状体;16、吸附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用于矿井的通风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顶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向上伸出的支架2,两侧支架2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矩形体3底面的两侧,矩形体3内腔的两侧固定套接有向外伸出的第一风道口4,且两侧第一风道口4位于矩形体3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向上伸出的第二风道口5,第二风道口5的顶端安装有法兰6,矩形体3顶面的中部安装有位于两侧第二风道口5中部的电机一7,电机一7输出轴的一端活动套接在传动带一8的中部,传动带一8的左右两侧分别贯穿两侧的第二风道口5且活动套接在扇叶9的中部,扇叶9的数量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个第二风道口5的中部,两个扇叶9的底面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杆10的一端,连接杆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风道口5的侧面,矩形体3内腔底面的中部安装有电机二11,电机二11输出轴的一端活动套接在传动带二12的上方,传动带二12的下方活动套接在风叶13的中部,风叶1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向下伸出的支撑柱14,支撑柱14远离风叶1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柱状体15的底面,柱状体15的两端分别卡接有吸附网板16。
底座1底面的四周分别安装有万向轮,万向轮的数量有四个,且四个万向轮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扇叶9,通过在底座1底面四周分别采用万向轮的设计,使得设备整体能够便于移动,并且四个万向轮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可以保证设备始终处于平稳的状态。
扇叶9和风叶13的中部分别固定套接有轴承,连接杆10和支撑柱14分别固定套接在轴承的内腔,且传动带一8和传动带二12活动套接在轴承的外壁,连接杆10和支撑柱14主要是用来对扇叶9和风叶13位置的固定,由于扇叶9和风叶13是转动的,但是连接杆10和支撑柱14的位置是一定的,因此在扇叶9和风叶13上分别采用轴承的设计,不仅能够不妨碍扇叶9和风叶13的转动效果,而且还能够保证两者之间位置的固定。
第一风道口4和第二风道口5之间相互垂直,第一风道口4位于矩形体3外部的一侧呈张开状,两侧的第一风道口4和第二风道口5是空气流通的主要区域,两侧第一风道口4外部的一侧采用张开状的设置,能够便于气体的吸入与排出。
第二风道口5内腔两个扇叶9的朝向相反,扇叶9的宽度值小于第二风道口5内壁的直径值,两侧的扇叶9分别通过电机一7的转动来驱动,由于两侧的第一风道口4和第二风道口5分别用来空气的吸入与排出,因此将两侧的扇叶9采用相反的设置,使得两侧第二风道口5内的空气可以实现相反的流动,也是本设备能够实现空气流通的必要性要求。
矩形体3底面的中部和柱状体15顶面的中部分别开设有槽口,传动带二12穿过槽口分别和电机二11、风叶13活动套接,其风叶13的转动需要电机二11来提供作用力,传动带二12是电机二11动力传递的主要载体,通过在矩形体3和柱状体15上开设槽口的设计,使得传动带二12能够穿过槽口在风叶13上套接。
工作原理,使用前,首先在两侧第二风道口5的顶端分别接入管体,使得管体的两端能够与外部接入,之后打开电机一7和电机二11的电源,当电机一7转动时,会在传动带一8的带动下,实现两侧扇叶9同步转动的效果,并且由于两侧扇叶9的朝向相反,使得扇叶9在转动时,会使得两侧第二风道口5内的气体可以朝相反方向流动,从而实现矿井内气体的排出和外界气体的进入,当电机二11配合传动带二12的作用来带动风叶13转动时,其风叶13会带动矿井内的气体经过柱状体15的内腔,柱状体15两侧的吸附网板16会将矿井内气体中的粉尘进行吸附,当吸附网板16上灰尘较多时拆卸清洗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用于矿井的通风设备,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向上伸出的支架(2),两侧所述支架(2)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矩形体(3)底面的两侧,所述矩形体(3)内腔的两侧固定套接有向外伸出的第一风道口(4),且两侧第一风道口(4)位于矩形体(3)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向上伸出的第二风道口(5),所述第二风道口(5)的顶端安装有法兰(6),所述矩形体(3)顶面的中部安装有位于两侧第二风道口(5)中部的电机一(7),所述电机一(7)输出轴的一端活动套接在传动带一(8)的中部,所述传动带一(8)的左右两侧分别贯穿两侧的第二风道口(5)且活动套接在扇叶(9)的中部,所述扇叶(9)的数量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个第二风道口(5)的中部,两个所述扇叶(9)的底面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杆(10)的一端,所述连接杆(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风道口(5)的侧面,所述矩形体(3)内腔底面的中部安装有电机二(11),所述电机二(11)输出轴的一端活动套接在传动带二(12)的上方,所述传动带二(12)的下方活动套接在风叶(13)的中部,所述风叶(1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向下伸出的支撑柱(14),所述支撑柱(14)远离风叶(1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柱状体(15)的底面,所述柱状体(15)的两端分别卡接有吸附网板(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矿井的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面的四周分别安装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数量有四个,且四个万向轮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扇叶(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矿井的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9)和风叶(13)的中部分别固定套接有轴承,所述连接杆(10)和支撑柱(14)分别固定套接在轴承的内腔,且传动带一(8)和传动带二(12)活动套接在轴承的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矿井的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口(4)和第二风道口(5)之间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风道口(4)位于矩形体(3)外部的一侧呈张开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矿井的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口(5)内腔两个扇叶(9)的朝向相反,所述扇叶(9)的宽度值小于第二风道口(5)内壁的直径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矿井的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体(3)底面的中部和柱状体(15)顶面的中部分别开设有槽口,所述传动带二(12)穿过槽口分别和电机二(11)、风叶(13)活动套接。
CN201922338310.5U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用于矿井的通风设备 Active CN2117371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38310.5U CN211737186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用于矿井的通风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38310.5U CN211737186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用于矿井的通风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37186U true CN211737186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68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38310.5U Active CN211737186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用于矿井的通风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371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33816B (zh) 一种环形空气净化加湿装置
CN211397894U (zh) 一种高效螺杆式空压机
CN211737186U (zh) 一种用于矿井的通风设备
CN212299257U (zh) 一种智能化空气净化设备
CN212998956U (zh) 一种人防工程用通风系统
CN212055216U (zh) 一种通风效率高的采矿用矿井通风换气装置
CN217270917U (zh) 用于建筑施工场地的排风装置
CN206199744U (zh) 一种轨道吸尘装置
CN212777863U (zh) 一种中央空调出风口清理装置
CN203916385U (zh) 一种环形空气净化加湿装置
CN213205725U (zh) 一种煤矿井下导风筒排风装置
CN210385423U (zh) 一种工厂生产废气环保处理用综合反应箱
CN210264787U (zh) 一种煤矿瓦斯、粉尘分离通风设备
CN207847527U (zh) 一种新型建筑用打孔装置
CN217952572U (zh)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通风装置
CN214287259U (zh) 一种环境保护除尘设备
CN115523578B (zh)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器
CN209586748U (zh) 一种煤矿生产用通风装置
CN211438258U (zh) 一种加工结晶器用的四面铣设备
CN214598205U (zh) 一种移动式麻醉科室内用麻醉废气抽除装置
CN216572170U (zh) 一种节能型除尘设备
CN219114480U (zh) 一种可提高密炼料排气效果的开炼机
CN213266325U (zh) 一种无尘环保型有机肥翻抛机
CN220678902U (zh) 一种自动通风吸尘车间设备
CN212842039U (zh) 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02

Address after: 615141 group 12, Lizhou village, Lixi Town, Huili County,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ili HEIQING Min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26500 first floor of demolition and resettlement area a in Changzheng new area, Jiangkou street, Fengkai County, Zhaoqi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aoqing Zhongcai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