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24001U - 一种卧式中医针灸的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卧式中医针灸的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24001U
CN211724001U CN202020208059.0U CN202020208059U CN211724001U CN 211724001 U CN211724001 U CN 211724001U CN 202020208059 U CN202020208059 U CN 202020208059U CN 211724001 U CN211724001 U CN 211724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upuncture
moxa
moxibustion
frame body
moxa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0805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艳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20805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24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24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2400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卧式中医针灸的支架,包括支撑架体;所述支撑架体轴接转动设置于针灸床体的顶侧,且支撑架体采用半圆环形拱笼状结构设计;所述支撑架体两侧对称的横向连接杆上对称设置有多处针灸艾炙装置。该卧式中医针灸的支架设有的密封盖限位滑动安装于滑动限位杆上,且密封盖可密封环扣于覆盖筒的顶端,所述艾柱固定机构螺纹固定于密封盖上,且艾柱固定机构底侧对称设置有四处艾柱固定针,该结构设计有利于通过螺纹调节实现艾柱固定机构的上下调节,从而改变艾柱与艾炙放置筒底壁的距离,以便调节艾烤的温度,防止过热造成患者的不适,并且艾柱固定机构设置有四处固定针,可以根据使用需求放置不同数量的艾柱。

Description

一种卧式中医针灸的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卧式中医针灸的支架。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经过专利检索现有专利号为CN 209529409U的实用新型一种针灸保暖支架装置,左弧形架的一侧设置右弧形架,左弧形架和右弧形架的底端均设置吊耳,左弧形架和右弧形架的下方设置底座,底座的上表面中部对应吊耳的下方设置定位座,定位座与吊耳之间通过销轴连为一体,底座以销轴为中心旋转,左弧形架的顶端设置套管,套管的外周壁上均匀分布圆形的固定孔,右弧形架的顶端设置活动杆,活动杆的中部外周面垂直设置限位块,限位块位于圆形的固定孔内,左弧形架、吊耳、右弧形架、套管、固定孔、活动杆、限位块、底座、定位座、销轴共同构成保暖支撑骨架,相邻一对保暖支撑骨架之间垂直设置至少四根连接杆,至少两根连接杆的中部均设置矩形的提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基于上述,现有的卧式中医针灸的支架结构设计较为简单,多只是对其进行支撑,从而实现保暖的功能,但是不能辅助提高针灸的效果,现有装置使用功能较为单一,且不具备艾炙熏蒸的功能,从而导致针灸效果略为不理想,并且现有单一的针灸方式增加了针灸的时长,从而导致患者治疗时间增长,易使患者较为不舒适。
于是,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卧式中医针灸的支架,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中医针灸的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结构设计较为简单,多只是对其进行支撑,从而实现保暖的功能,但是不能辅助提高针灸的效果,现有装置使用功能较为单一,且不具备艾炙熏蒸的功能,从而导致针灸效果略为不理想,并且现有单一的针灸方式增加了针灸的时长,从而导致患者治疗时间增长,易使患者较为不舒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卧式中医针灸的支架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卧式中医针灸的支架,其中,该卧式中医针灸的支架包括有支撑架体;所述支撑架体轴接转动设置于针灸床体的顶侧,且支撑架体采用半圆环形拱笼状结构设计;所述支撑架体两侧对称的横向连接杆上对称设置有多处针灸艾炙装置,且针灸艾炙装置由滑动调节固定筒和万向臂与固定板,滑动限位杆,密封盖,覆盖筒,艾炙放置筒及艾柱固定机构八部分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通过四处滑动限位杆与覆盖筒顶端相连接,且覆盖筒的底部开设有四处半圆弧形的缺口,并且除缺口外的其余底壁上均设置有硅胶密封层。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限位滑动安装于滑动限位杆上,且密封盖可密封环扣于覆盖筒的顶端,所述艾柱固定机构螺纹固定于密封盖上,且艾柱固定机构底侧对称设置有四处艾柱固定针。
进一步的,所述针灸艾炙装置通过滑动调节固定筒滑动调节安装于支撑架体上,且滑动调节固定筒通过万向臂与固定板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覆盖筒的内侧嵌入固定设置有艾炙放置筒,且艾炙放置筒呈环槽状结构设计,并且艾炙放置筒内环槽壁与外环槽壁的上侧位置上均开设有透烟通孔。
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设有的固定板通过四处滑动限位杆与覆盖筒顶端相连接,且覆盖筒的底部开设有四处半圆弧形的缺口,并且除缺口外的其余底壁上均设置有硅胶密封层,缺口的设计有利于使覆盖筒内侧能够有充足的艾柱燃烧氧气,并且缺口设置于覆盖筒的底部,从而可以使艾柱烟气能够从皮肤接触的底侧流出,从而改变艾烟的行走轨迹,使烟气能够充分熏制在针灸皮肤处。
设有的密封盖限位滑动安装于滑动限位杆上,且密封盖可密封环扣于覆盖筒的顶端,所述艾柱固定机构螺纹固定于密封盖上,且艾柱固定机构底侧对称设置有四处艾柱固定针,该结构设计有利于通过螺纹调节实现艾柱固定机构的上下调节,从而改变艾柱与艾炙放置筒底壁的距离,以便调节艾烤的温度,防止过热造成患者的不适,并且艾柱固定机构设置有四处固定针,可以根据使用需求放置不同数量的艾柱。
设有的针灸艾炙装置通过滑动调节固定筒滑动调节安装于支撑架体上,且滑动调节固定筒通过万向臂与固定板相连接,有利于通过万向臂实现针灸艾炙装置的不同位置调节,从而更好的满足不同针灸位置的需求。
设有的覆盖筒的内侧嵌入固定设置有艾炙放置筒,且艾炙放置筒呈环槽状结构设计,并且艾炙放置筒内环槽壁与外环槽壁的上侧位置上均开设有透烟通孔,艾炙放置筒的设计有利于对艾柱进行放置,而且中间设置的环槽内孔能够更好的使针灸的银针穿过并进行放置,并且透烟通孔的设计能够保证艾柱的烟气更好的输出并作用于针灸位置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维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体打开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针灸艾炙装置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针灸艾炙装置三维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针灸艾炙装置三维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针灸床体;2、支撑架体;3、针灸艾炙装置;301、滑动调节固定筒;302、万向臂;303、固定板;304、滑动限位杆;305、密封盖;306、覆盖筒;307、艾炙放置筒;308、艾柱固定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中医针灸的支架,包括有:支撑架体2;支撑架体2轴接转动设置于针灸床体1的顶侧,且支撑架体2采用半圆环形拱笼状结构设计;支撑架体2两侧对称的横向连接杆上对称设置有多处针灸艾炙装置3,且针灸艾炙装置3由滑动调节固定筒301和万向臂302与固定板303,滑动限位杆304,密封盖305,覆盖筒306,艾炙放置筒307及艾柱固定机构308八部分构成,固定板303通过四处滑动限位杆304与覆盖筒306顶端相连接,且覆盖筒306的底部开设有四处半圆弧形的缺口,并且除缺口外的其余底壁上均设置有硅胶密封层,缺口的设计便于使覆盖筒306内侧能够有充足的艾柱燃烧氧气,并且缺口设置于覆盖筒306的底部,从而可以使艾柱烟气能够从皮肤接触的底侧流出,从而改变艾烟的行走轨迹,使烟气能够充分熏制在针灸皮肤处,针灸艾炙装置3通过滑动调节固定筒301滑动调节安装于支撑架体2上,且滑动调节固定筒301通过万向臂302与固定板303相连接,便于通过万向臂302实现针灸艾炙装置3的不同位置调节,从而更好的满足不同针灸位置的需求。
其中,密封盖305限位滑动安装于滑动限位杆304上,且密封盖305可密封环扣于覆盖筒306的顶端,艾柱固定机构308螺纹固定于密封盖305上,且艾柱固定机构308底侧对称设置有四处艾柱固定针,该结构设计便于通过螺纹调节实现艾柱固定机构308的上下调节,从而改变艾柱与艾炙放置筒307底壁的距离,以便调节艾烤的温度,防止过热造成患者的不适,并且艾柱固定机构308设置有四处固定针,可以根据使用需求放置不同数量的艾柱。
其中,覆盖筒306的内侧嵌入固定设置有艾炙放置筒307,且艾炙放置筒307呈环槽状结构设计,并且艾炙放置筒307内环槽壁与外环槽壁的上侧位置上均开设有透烟通孔,艾炙放置筒307的设计便于对艾柱进行放置,而且中间设置的环槽内孔能够更好的使针灸的银针穿过并进行放置,并且透烟通孔的设计能够保证艾柱的烟气更好的输出并作用于针灸位置处。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在使用该卧式中医针灸的支架时,首先需要先将支撑架体2如图2式掀起,然后使病人躺卧在针灸床体1,然后进行施针治疗,施针结束后,将支撑架体2如图1时遮扣在病人的身体上侧,以便将上侧覆盖棉被进行保暖,在遮挡棉被时首先需要对针灸艾炙装置3进行调节,首先将密封盖305通过滑动限位杆304上移,然后使艾柱固定机构308漏出,然后根据需求选择合适数量的艾柱固定于艾柱固定机构308底部的固定针上,然后点燃并把密封盖305密封扣于覆盖筒306的上侧,使艾柱固定机构308退入艾炙放置筒307内,从而使艾柱的烟灰不会掉落于针灸位置处的皮肤上,并且艾柱固定机构308可以螺纹调节,从而实现艾柱与艾炙放置筒307的距离调节,从而调节烘烤温度,防止过热对患者造成不适,然后通过万向臂302实现对针灸艾炙装置3的调节,调节到合适位置的上方时,将银针穿过艾炙放置筒307的中心环槽处,从而将针灸艾炙装置3上的覆盖筒306能够更好的覆盖扣于施针位置上,从而达到更好的针灸效果,并且艾炙能够更好的提高针灸效果与针灸时效。
综上所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卧式中医针灸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体(2);所述支撑架体(2)轴接转动设置于针灸床体(1)的顶侧,且支撑架体(2)采用半圆环形拱笼状结构设计;所述支撑架体(2)两侧对称的横向连接杆上对称设置有多处针灸艾炙装置(3),且针灸艾炙装置(3)由滑动调节固定筒(301)和万向臂(302)与固定板(303),滑动限位杆(304),密封盖(305),覆盖筒(306),艾炙放置筒(307)及艾柱固定机构(308)八部分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中医针灸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03)通过四处滑动限位杆(304)与覆盖筒(306)顶端相连接,且覆盖筒(306)的底部开设有四处半圆弧形的缺口,并且除缺口外的其余底壁上均设置有硅胶密封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中医针灸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305)限位滑动安装于滑动限位杆(304)上,且密封盖(305)可密封环扣于覆盖筒(306)的顶端,所述艾柱固定机构(308)螺纹固定于密封盖(305)上,且艾柱固定机构(308)底侧对称设置有四处艾柱固定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中医针灸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灸艾炙装置(3)通过滑动调节固定筒(301)滑动调节安装于支撑架体(2)上,且滑动调节固定筒(301)通过万向臂(302)与固定板(303)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中医针灸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筒(306)的内侧嵌入固定设置有艾炙放置筒(307),且艾炙放置筒(307)呈环槽状结构设计,并且艾炙放置筒(307)内环槽壁与外环槽壁的上侧位置上均开设有透烟通孔。
CN202020208059.0U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卧式中医针灸的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24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8059.0U CN211724001U (zh)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卧式中医针灸的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8059.0U CN211724001U (zh)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卧式中医针灸的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24001U true CN211724001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78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0805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24001U (zh)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卧式中医针灸的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240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4832A (zh) * 2021-01-14 2021-05-07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针灸辅助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4832A (zh) * 2021-01-14 2021-05-07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针灸辅助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24001U (zh) 一种卧式中医针灸的支架
CN208552477U (zh) 便携式艾灸器
CN102218016A (zh) 灸针灸疗仪
CN210873012U (zh) 一种温针灸固定盒
CN107468515A (zh) 一种控温艾疗器及艾灸方法
CN208990063U (zh) 一种颈肩部治疗仪
CN208481699U (zh) 一种灸筒
CN212067193U (zh) 一种安全及便于调节角度的艾灸装置
CN204521560U (zh) 一种无烟温针灸器
CN210447606U (zh) 便于固定的舒适性艾灸器
CN211634306U (zh) 一种艾灸罐
CN217245555U (zh) 一种可调节防烫伤的温针灸辅具
CN218607357U (zh) 一种能吸烟调温增效的多功能艾灸坐具
CN212369283U (zh) 一种艾灸器
CN215994842U (zh) 一种自助式艾灸治疗的医疗器械
CN210472603U (zh) 一种新型聚热随身灸
CN214181113U (zh) 一种中医温针灸器
CN215900386U (zh) 一种新型头穴温灸仪
CN213076547U (zh) 一种艾灸熏蒸罐
CN216439401U (zh) 一种执柄式烙铁加热装置
CN214910461U (zh) 一种艾灸蒲团
CN212730402U (zh) 一种针灸推拿用座椅
CN214415243U (zh) 用于药灸床的温控灸盒和药灸床
CN211096012U (zh) 一种无烟颈椎艾灸枕
CN214285678U (zh) 一种中医针灸护理用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