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23738U - 联动多功能护理床 - Google Patents

联动多功能护理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23738U
CN211723738U CN201922086801.5U CN201922086801U CN211723738U CN 211723738 U CN211723738 U CN 211723738U CN 201922086801 U CN201922086801 U CN 201922086801U CN 211723738 U CN211723738 U CN 211723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rod
bed
guardrail
bed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8680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文泉
吴长根
吴江华
周斌
蔡文才
李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xing Taiquan Electronic Automation Equipment Factory
Original Assignee
Taixing Taiquan Electronic Automation Equipment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xing Taiquan Electronic Automation Equipment Factory filed Critical Taixing Taiquan Electronic Automation Equipment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192208680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23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23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237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床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联动多功能护理床,包括:床架;床板组件;左连杆机构,位于左支撑杆与支撑横梁之间,左连杆机构被设置成当支撑横梁沿逆时针方向向左转动时,左支撑杆下移;右连杆机构,位于右支撑杆与右横梁之间,所述右连杆机构被设置成当支撑横梁沿顺时针方向向右转动时,右支撑杆下移,以及起背动力机构,本实用新型可同时实现具备平躺翻身功能、起背功能及半卧翻身功能,并能够在带动人进行翻身的过程中,使左床板、中间床板及右床板之间形成联动,实现床板组件的能够跟随不同的翻身角度进行自适应调整,从而防止翻身的病人被夹伤,以此改善患者使用的舒适性,提升安全性能,市场前景好。

Description

联动多功能护理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床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联动多功能护理床。
背景技术
护理床是根据病人的卧床生活习性和治疗需要而设计的设备,其对于失去自理能力而长期卧床的患者极为重要,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因长期卧床而出现的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及静脉栓塞等并发症;
现有的护理床其床体主要由位于三条并列的床板组件构成,分别为中间床板及两个床板,中间床板对应支撑的为人的背部,床板对应支撑人的手臂,且中间床板为转动安装于床架上,以便于由动力机构带动中间床板向两侧转动,使患者翻身或侧翻;然而目前护理床中的动力机构在驱动中间床板转动时,床板并不会随之转动,此类护理床存在的缺陷在于:中间床板朝床板方向转动以带动患者翻身时,中间床板和床板处于一者运动,一者静止的状态,该种配合方式容易出现翻身的病人滑向侧面,不具备侧向保护功能,且无法在病人坐起的情况下进行翻身;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有侧向保护功能且能够实现人坐起的情况下进行翻身的联动多功能护理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护理床不具备侧向保护功能,且无法在病人坐起的情况下进行翻身的问题,现提供一种联动多功能护理床,其具备平躺翻身、起背、半卧翻身等功能,并能够在带动人翻身时提供侧向保护。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联动多功能护理床,包括:
床架;
床板组件,设置在床架上,具有左床板、中间床板及右床板,左床板具左背板单元及左尾板单元;中间床板具有中间背板单元及中间尾板单元;右床板具有右背板单元及右尾板单元;其中,中间背板单元的尾端与中间尾板单元的首端铰接,中间背板单元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背板单元和右背板单元铰接,中间尾板单元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尾板单元和右尾板单元铰接;
左连接板,中间背板单元与左背板单元两者中的一者与左连接板固定连接,另一者位于左连接板的上方;
右连接板,中间背板单元与右背板单元两者中的一者与右连接板固定连接,另一者位于右连接板的上方;
驱动轴,转动安装在床架上,所述中间尾板单元固定在驱动轴上;
支撑横梁,固定在驱动轴上,所述左床板、中间床板和右床板均搭接在支撑横梁上;
左支撑杆,配置在左床板的下方,用于支撑左床板;
右支撑杆,配置在右床板的下方,用于支撑右床板;
左连杆机构,位于左支撑杆与支撑横梁之间,左连杆机构被设置成当支撑横梁沿逆时针方向向左转动时,左支撑杆下移;
右连杆机构,位于右支撑杆与右横梁之间,所述右连杆机构被设置成当支撑横梁沿顺时针方向向右转动时,右支撑杆下移;
以及起背动力机构,所述起背动力机构能够带动中间背板单元抬升或下降,中间背板单元抬升后,所述支撑横梁沿逆时针方向向左转动时,左尾板单元的首端与左背板单元的尾端接触,以此带动左背板单元一并运动,所述支撑横梁沿顺时针方向向右转动时,右尾板单元的首端与右背板单元的尾端接触,以此带动右背板单元一并运动。
本方案中在床板组件平铺状态下,平躺翻身的原理如下:
支撑横梁沿逆时针方向左转动时,左床板会被左支撑杆所支撑,左床板则会向中间床板方向翘起,使左床板能够挡住向左翻身的病人,且左支撑杆的高度也会随之逐渐降低,即以左支撑杆的高度逐渐降低的方式,使左床板相对出现一定幅度的沿逆时针方向左转动,形成类似避让的动作,进而防止患者被中间床板和左床板夹伤;
同样,支撑横梁沿顺时针方向右转动时,右床板会被右支撑杆所支撑,右床板则会向中间床板方向翘起,使右床板能够挡住向右翻身的病人,且右支撑杆的高度也会随之逐渐降低,即以右支撑杆的高度逐渐降低的方式,使右床板相对出现一定幅度的沿顺时针方向右转动,形成类似避让的动作,进而防止患者被中间床板和右床板夹伤;
本方案中起背动力机构带动中间背板单元向上抬升时,使中间背板单元与中间尾板单元之间形成一定角度,并在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的作用下,左背板单元与右背板单元会与中间背板单元一并向上转动,此状态下,人可以半卧或坐卧在护理床上,简称为起背状态;起背状态下进行半卧翻身的原理如下:
支撑横梁沿逆时针方向左转动时,左尾板单元会被左支撑杆所支撑,左尾板单元会带动左背板单元一并会向中间床板方向翘起,使左背板单元能够挡住向左翻身的病人,且左支撑杆的高度也会随之逐渐降低,即以左支撑杆的高度逐渐降低的方式,使左床板相对出现一定幅度的沿逆时针方向左转动,形成类似避让的动作,进而防止患者被中间床板和左床板夹伤,从而实现安全可靠的带动半卧状态下的人进行向左翻身;
同样,支撑横梁沿顺时针方向右转动时,右尾板单元会被右支撑杆所支撑,右尾板单元会带动右背板单元一并会向中间床板方向翘起,使右背板单元能够挡住向右翻身的病人,且右支撑杆的高度也会随之逐渐降低,即以右支撑杆的高度逐渐降低的方式,使右床板相对出现一定幅度的沿逆时针方向左转动,形成类似避让的动作,进而防止患者被中间床板和右床板夹伤,从而实现安全可靠的带动半卧状态下的人进行向右翻身。
进一步地,所述左连杆机构包括左主动杆、左传动杆及左从动杆,所述左主动杆与支撑横梁固定连接,且与左传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左传动杆的另一端和左从动杆的底端铰接,所述左从动杆的中间部位转动安装在床架上,所述左支撑杆设置在左从动杆的顶端;
支撑横梁沿逆时针方向左转动时,支撑横梁会拉动左传动杆,并由左传动杆拉动左从动杆围绕其与床架之间的转动连接处进行转动,从而使左支撑杆下移;
所述右连杆机构包括右主动杆、右传动杆及右从动杆,所述右主动杆与支撑横梁固定连接,且与右传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右传动杆的另一端和右从动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右从动杆的中间部位转动安装在床架上,所述右支撑杆设置在右从动杆的顶端;
支撑横梁沿顺时针方向右转动时,支撑横梁会拉动右传动杆,并由右传动杆拉动右从动杆围绕其与床架之间的转动连接处进行转动,从而使右支撑杆下移。
进一步地,所述左背板单元的左侧设有左护栏,所述右背板单元的右侧设置有右护栏;从而使左护栏和右护栏在起背状态下依旧能够起到防护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左护栏的左安装架转动安装在左背板单元的左侧,所述左护栏与中间背板单元之间设有左护栏连杆机构,所述左护栏连杆机构被设置成当支撑横梁沿逆时针方向向左转动时,左护栏相对左背板单元沿逆时针方向向左转动;
所述右护栏的右安装架转动安装在右背板单元的右侧,所述右护栏与中间背板单元之间设有右护栏连杆机构,右护栏连杆机构被设置成当支撑横梁沿顺时针方向向右转动时,右护栏相对右背板单元沿顺时针方向向右转动。
左护栏连杆机构及右护栏连杆机构的设置,可实现支撑横梁向左侧转动以带动患者向左翻身时,左护栏连杆机构在中间床板的驱动下,带动左护栏向左扩张,防止左护栏与床板组件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大幅度的缩减,从而防止左护栏和床板组件将患者夹伤;
同样,支撑横梁向右侧转动以带动患者向右翻身时,右护栏连杆机构在中间床板的驱动下,带动右护栏向右扩张,防止右护栏与床板组件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大幅度的缩减,从而防止右护栏和床板组件将患者夹伤。
进一步地,所述左护栏连杆机构包括左护栏连杆及左延伸杆,所述左延伸杆固定在中间背板单元上,且与左护栏连杆转动连接,同时左护栏连杆和左安装架转动连接;
从而在床板组件沿逆时针方向左转动时,左延伸杆会拉动左护栏连杆,并由左护栏连杆拉动左安装架,以此实现左护栏相对床板组件沿逆时针方向向左转动,即左护栏向左扩张。
所述右护栏连杆机构包括右护栏连杆及右延伸杆,所述右延伸杆固定在中间背板单元上,且与右护栏连杆转动连接,同时右护栏连杆和右安装架转动连接;
从而在床板组件沿顺时针方向右转动时,右延伸杆会拉动右护栏连杆,并由右护栏连杆拉动右安装架,以此实现右护栏相对右床板组件沿顺时针方向向右转动,即右护栏向右扩张。
进一步地,所述起背动力机构包括起背电动推杆,所述起背电动推杆与中间背板单元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背板单元上固定有传动件,所述起背电动推杆的一端转动安装在驱动轴上,另一端转动安装在中间背板单元的传动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轴上固定有床板固定板,所述床板固定板与中间尾板单元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轴上的支撑横梁至少有两个。
进一步地,所有支撑横梁中至少有一个位于中间尾板单元的下方,且至少有一个位于中间背板单元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联动多功能护理床可同时实现具备平躺翻身功能、起背功能及半卧翻身功能,并能够在带动人进行翻身的过程中,使左床板、中间床板及右床板之间形成联动,实现床板组件的能够跟随不同的翻身角度进行自适应调整,从而防止翻身的病人被夹伤,以此改善患者使用的舒适性,提升安全性能,市场前景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联动多功能护理床的三维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联动多功能护理床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联动多功能护理床中间背板单元所在端的端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联动多功能护理床处于平铺状态时的左连杆机构及右连杆机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联动多功能护理床向左翻身状态时的三维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联动多功能护理床向左翻身状态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联动多功能护理床处于向左翻身状态时的左连杆机构和右连杆机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联动多功能护理床处于向左翻身状态时的左连杆机构和右连杆机构的三维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联动多功能护理床起背状态时的三维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联动多功能护理床起背状态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联动多功能护理床起背翻身状态时的一侧三维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联动多功能护理床起背翻身状态时的另一侧三维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联动多功能护理床起背翻身状态时的后视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联动多功能护理床中翻身动力总成的三维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床架;
2、床板组件,21、左床板,21a、左背板单元,21b、左尾板单元,22、中间床板,22a、中间背板单元,22b、中间尾板单元,23、右床板,23a、右背板单元,23b、右尾板单元;
3、左连杆机构,31、左主动杆,32、左传动杆,33、左从动杆;
4、右连杆机构,41、右主动杆,42、右传动杆,43、右从动杆;
5、左护栏,51、左安装架;
6、右护栏,61、右安装架;
7、左护栏连杆机构,71、左护栏连杆,72、左延伸杆;
8、右护栏连杆机构,81、右护栏连杆,82、右延伸杆;
9、起背电动推杆,10、左连接板,11、右连接板,12、驱动轴,13、支撑横梁,14、左支撑杆,15、右支撑杆,16、床板固定板,17、翻身电动推杆, 18、齿轮,19、齿条,20、传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方向和参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可以仅用于帮助对附图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义上采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2、3、4、10所示,一种联动多功能护理床,包括:
床架1;
床板组件2,设置在床架1上,具有左床板21、中间床板22及右床板23,左床板21具左背板单元21a及左尾板单元21b;中间床板22具有中间背板单元 22a及中间尾板单元22b;右床板23具有右背板单元23a及右尾板单元23b;其中,中间背板单元22a的尾端与中间尾板单元22b的首端铰接,中间背板单元 22a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背板单元21a和右背板单元23a铰接,中间尾板单元 22b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尾板单元21b和右尾板单元23b铰接;
左连接板10,中间背板单元22a与左背板单元21a两者中的一者与左连接板10固定连接,另一者位于左连接板10的上方;
右连接板11,中间背板单元22a与右背板单元23a两者中的一者与右连接板11固定连接,另一者位于右连接板11的上方;
驱动轴12,转动安装在床架1上,所述中间尾板单元22b固定在驱动轴12 上;
支撑横梁13,固定在驱动轴12上,所述左床板21、中间床板22和右床板 23均搭接在支撑横梁13上;
左支撑杆14,配置在左床板21的下方,用于支撑左床板21;
右支撑杆15,配置在右床板23的下方,用于支撑右床板23;
左连杆机构3,位于左支撑杆14与支撑横梁13之间,左连杆机构3被设置成当支撑横梁13沿逆时针方向向左转动时,左支撑杆14下移;
右连杆机构4,位于右支撑杆15与右横梁之间,所述右连杆机构4被设置成当支撑横梁13沿顺时针方向向右转动时,右支撑杆15下移;
以及起背动力机构,如图9所示,所述起背动力机构能够带动中间背板单元22a抬升或下降,中间背板单元22a抬升后,如图11-13所示,所述支撑横梁13沿逆时针方向向左转动时,左尾板单元21b的首端与左背板单元21a的尾端接触,以此带动左背板单元21a一并运动,所述支撑横梁13沿顺时针方向向右转动时,右尾板单元23b的首端与右背板单元23a的尾端接触,以此带动右背板单元23a一并运动。
本实施例中左背板单元21a的左侧设有左护栏5,所述右背板单元23a的右侧设置有右护栏6;从而使左护栏5和右护栏6在起背状态下依旧能够起到防护的作用。
如1、3、5和6所示,本实施例中左护栏5的左安装架51转动安装在左背板单元21a的左侧,所述左护栏5与中间背板单元22a之间设有左护栏连杆机构7,所述左护栏连杆机构7被设置成当支撑横梁13沿逆时针方向向左转动时,左护栏5相对左背板单元21a沿逆时针方向向左转动;
所述右护栏6的右安装架61转动安装在右背板单元23a的右侧,所述右护栏6与中间背板单元22a之间设有右护栏连杆机构8,右护栏连杆机构8被设置成当支撑横梁13沿顺时针方向向右转动时,右护栏6相对右背板单元23a沿顺时针方向向右转动。
左护栏连杆机构7及右护栏连杆机构8的设置,可实现支撑横梁13向左侧转动以带动患者向左翻身时,左护栏连杆机构7在中间床板22的驱动下,带动左护栏5向左扩张,防止左护栏5与床板组件2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大幅度的缩减,从而防止左护栏5和床板组件2将患者夹伤;
同样,支撑横梁13向右侧转动以带动患者向右翻身时,右护栏连杆机构8 在中间床板22的驱动下,带动右护栏6向右扩张,防止右护栏6与床板组件2 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大幅度的缩减,从而防止右护栏6和床板组件2将患者夹伤。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左主动杆31和右主动杆41可采用一体成型,也可以为左主动杆31和右主动杆41分别单独设置,具体地,左主动杆31和右主动杆41可通过焊接固定或螺钉固定在支撑横梁13上。
如图3所示,所述左护栏连杆机构7包括左护栏连杆71及左延伸杆72,所述左延伸杆72固定在中间背板单元22a上,且与左护栏连杆71转动连接,同时左护栏连杆71和左安装架51转动连接;
如图5和6所示,从而在床板组件2沿逆时针方向左转动时,左延伸杆72 会拉动左护栏连杆71,并由左护栏连杆71拉动左安装架51,以此实现左护栏5 相对床板组件2沿逆时针方向向左转动,即左护栏5向左扩张。
如图3所示,所述右护栏连杆机构8包括右护栏连杆81及右延伸杆82,所述右延伸杆82固定在中间背板单元22a上,且与右护栏连杆81转动连接,同时右护栏连杆81和右安装架61转动连接;
从而在床板组件2沿顺时针方向右转动时,右延伸杆82会拉动右护栏连杆 81,并由右护栏连杆81拉动右安装架61,以此实现右护栏6相对右床板23组件2沿顺时针方向向右转动,即右护栏6向右扩张。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左延伸杆72可与右延伸杆82一体成型,即左延伸杆72和右延伸杆82可合并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左延伸杆72和右延伸杆82 单独设置。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起背动力机构包括起背电动推杆9,所述起背电动推杆9与中间背板单元22a传动连接。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中间背板单元22a上固定有传动件20,所述起背电动推杆9的一端转动安装在驱动轴12上,另一端转动安装在中间背板单元 22a的传动件20上。
如图9和14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轴12上固定有床板固定板16,所述床板固定板16与中间尾板单元22b固定连接。
如图12和14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轴12上的支撑横梁13至少有两个,以便支撑横梁13从多个位置处对床板组件2进行支撑,使其能够牢靠的支撑柱床板组件2,提高承载能力。
如图12和1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有支撑横梁13中至少有一个位于中间尾板单元22b的下方,且至少有一个位于中间背板单元22a的下方。
如图14和15所示,本实施例中具体可通过翻身动力总成带动驱动轴12进行转动,以提供翻身的动力;翻身动力总成具体可包括:翻身电动推杆17、齿轮18及齿条19,齿轮18固定在驱动轴12承上,齿条19滑动设置在床架1上,翻身电动推杆17固定在床架1上,且与齿条19传动连接,以带动齿条19沿直线方向往复运动,齿条19与齿轮18相互啮合,也就是说翻身电动推杆17带动齿条19沿床板组件2的宽度方向向一侧移动,使齿条19带动齿轮18朝一个方向转动,进而由驱动轴12带动床板组件2转动,使床板组件2上的患者实现翻身;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翻身电动推杆17可替换为丝杆螺母结构,以此实现通过手摇丝杆的形式带动丝杆上的螺母进行直线位移,从而由丝杆上的螺母带动齿条19移动,实现手动翻身。
本实施例中左护栏5可移动的安装在左安装架51上,右护栏6可移动的安装在右安装架61上;其目的为:中间床板22沿逆时针方向向左转动使患者向左翻身时,右护栏6可手动下移至右安装架61的下方,以便医护人员从右侧看护患者;同样,中间床板22沿顺时针方向向右转动使患者向右翻身时,左护栏 5可手动下移至右安装架51的下方,以便医护人员从左侧看护患者。
本实施例中在床板组件2平铺状态下,平躺翻身的原理如下:
如图7和8所示,支撑横梁13沿逆时针方向左转动时,左床板21会被左支撑杆14所支撑,左床板21则会向中间床板22方向翘起,使左床板21能够挡住向左翻身的病人,且左支撑杆14的高度也会随之逐渐降低,即以左支撑杆14的高度逐渐降低的方式,使左床板21相对出现一定幅度的沿逆时针方向左转动,形成类似避让的动作,进而防止患者被中间床板22和左床板21夹伤;如图5和6所示,其中,支撑横梁13向左侧转动以带动患者向左翻身时,左护栏连杆机构7在中间背板单元22a的驱动下,一并带动左护栏5向左扩张,防止左护栏5与床板组件2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大幅度的缩减,从而防止左护栏5和床板组件2将患者夹伤,且左护栏5配合左背板单元21a能够对平躺翻身的患者形成双重防护,平躺翻身防护性能好,能够适用于无法行动自理的患者。
同样,支撑横梁13沿顺时针方向右转动时,右床板23会被右支撑杆15所支撑,右床板23则会向中间床板22方向翘起,使右床板23能够挡住向右翻身的病人,且右支撑杆15的高度也会随之逐渐降低,即以右支撑杆15的高度逐渐降低的方式,使右床板23相对出现一定幅度的沿顺时针方向右转动,形成类似避让的动作,进而防止患者被中间床板22和右床板23夹伤;其中,支撑横梁13向右侧转动以带动患者向右翻身时,右护栏连杆机构8在中间背板单元22a 的驱动下,一并带动右护栏6向右扩张,防止右护栏6与床板组件2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大幅度的缩减,从而防止右护栏6和床板组件2将患者夹伤,且右护栏6配合右背板单元23a能够对平躺翻身的患者形成双重防护,平躺翻身防护性能好,能够适用于无法行动自理的患者。
如图9和10所示,起背动力机构带动中间背板单元22a向上抬升时,使中间背板单元22a与中间尾板单元22b之间形成一定角度,并在左连接板10和右连接板11的作用下,左背板单元21a与右背板单元23a会与中间背板单元22a 一并向上转动,此状态下,人可以半卧或坐卧在护理床上,简称为起背状态;起背状态下进行半卧翻身的原理如下:
如图11-13所示,支撑横梁13沿逆时针方向左转动时,左尾板单元21b会被左支撑杆14所支撑,左尾板单元21b会带动左背板单元21a一并会向中间床板22方向翘起,使左背板单元21a能够挡住向左翻身的病人,且左支撑杆14 的高度也会随之逐渐降低,即以左支撑杆14的高度逐渐降低的方式,使左床板 21相对出现一定幅度的沿逆时针方向左转动,形成类似避让的动作,进而防止患者被中间床板22和左床板21夹伤,从而实现安全可靠的带动半卧状态下的人进行向左翻身;其中,支撑横梁13向左侧转动以带动患者向左半卧翻身时,左护栏连杆机构7在中间背板单元22a的驱动下,一并带动左护栏5向左扩张,形成防止左护栏5与床板组件2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大幅度的缩减,从而防止左护栏5和床板组件2将患者夹伤,且左护栏5配合左背板单元21a能够对半卧翻身的患者形成双重防护,半卧翻身防护性能好,能够适用于无法行动自理的患者;
同样,支撑横梁13沿顺时针方向右转动时,右尾板单元23b会被右支撑杆 15所支撑,右尾板单元23b会带动右背板单元23a一并会向中间床板22方向翘起,使右背板单元23a能够挡住向右翻身的病人,且右支撑杆15的高度也会随之逐渐降低,即以右支撑杆15的高度逐渐降低的方式,使右床板23相对出现一定幅度的沿逆时针方向左转动,形成类似避让的动作,进而防止患者被中间床板22和右床板23夹伤,从而实现安全可靠的带动半卧状态下的人进行向右翻身;其中,支撑横梁13向右侧转动以带动患者向右翻身时,右护栏连杆机构 8在中间背板单元22a的驱动下,一并带动右护栏6向右扩张,防止右护栏6与床板组件2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大幅度的缩减,从而防止右护栏6和床板组件2 将患者夹伤,且右护栏6配合右背板单元23a能够对半卧翻身的患者形成双重防护,半卧翻身防护性能好,能够适用于无法行动自理的患者。
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联动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架(1);
床板组件(2),设置在床架(1)上,具有左床板(21)、中间床板(22)及右床板(23),左床板(21)具左背板单元(21a)及左尾板单元(21b);中间床板(22)具有中间背板单元(22a)及中间尾板单元(22b);右床板(23)具有右背板单元(23a)及右尾板单元(23b);其中,中间背板单元(22a)的尾端与中间尾板单元(22b)的首端铰接,中间背板单元(22a)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背板单元(21a)和右背板单元(23a)铰接,中间尾板单元(22b)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尾板单元(21b)和右尾板单元(23b)铰接;
左连接板(10),中间背板单元(22a)与左背板单元(21a)两者中的一者与左连接板(10)固定连接,另一者位于左连接板(10)的上方;
右连接板(11),中间背板单元(22a)与右背板单元(23a)两者中的一者与右连接板(11)固定连接,另一者位于右连接板(11)的上方;
驱动轴(12),转动安装在床架(1)上,所述中间尾板单元(22b)固定在驱动轴(12)上;
支撑横梁(13),固定在驱动轴(12)上,所述左床板(21)、中间床板(22)和右床板(23)均搭接在支撑横梁(13)上;
左支撑杆(14),配置在左床板(21)的下方,用于支撑左床板(21);
右支撑杆(15),配置在右床板(23)的下方,用于支撑右床板(23);
左连杆机构(3),位于左支撑杆(14)与支撑横梁(13)之间,左连杆机构(3)被设置成当支撑横梁(13)沿逆时针方向向左转动时,左支撑杆(14)下移;
右连杆机构(4),位于右支撑杆(15)与右横梁之间,所述右连杆机构(4) 被设置成当支撑横梁(13)沿顺时针方向向右转动时,右支撑杆(15)下移;
以及起背动力机构,所述起背动力机构能够带动中间背板单元(22a)抬升或下降,中间背板单元(22a)抬升后,所述支撑横梁(13)沿逆时针方向向左转动时,左尾板单元(21b)的首端与左背板单元(21a)的尾端接触,以此带动左背板单元(21a)一并运动,所述支撑横梁(13)沿顺时针方向向右转动时,右尾板单元(23b)的首端与右背板单元(23a)的尾端接触,以此带动右背板单元(23a)一并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杆机构(3)包括左主动杆(31)、左传动杆(32)及左从动杆(33),所述左主动杆(31)与支撑横梁(13)固定连接,且与左传动杆(32)的一端转动连接,左传动杆(32)的另一端和左从动杆(33)的底端铰接,所述左从动杆(33)的中间部位转动安装在床架(1)上,所述左支撑杆(14)设置在左从动杆(33)的顶端;
所述右连杆机构(4)包括右主动杆(41)、右传动杆(42)及右从动杆(43),所述右主动杆(41)与支撑横梁(13)固定连接,且与右传动杆(42)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右传动杆(42)的另一端和右从动杆(43)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右从动杆(43)的中间部位转动安装在床架(1)上,所述右支撑杆(15)设置在右从动杆(43)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背板单元(21a)的左侧设有左护栏(5),所述右背板单元(23a)的右侧设置有右护栏(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动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护栏(5)的左安装架(51)转动安装在左背板单元(21a)的左侧,所述左护栏(5)与中间背板单元(22a)之间设有左护栏连杆机构(7),所述左护栏连杆机构(7)被设置成当支撑横梁(13)沿逆时针方向向左转动时,左护栏(5)相对左背板单元(21a)沿逆时针方向向左转动;
所述右护栏(6)的右安装架(61)转动安装在右背板单元(23a)的右侧,所述右护栏(6)与中间背板单元(22a)之间设有右护栏连杆机构(8),右护栏连杆机构(8)被设置成当支撑横梁(13)沿顺时针方向向右转动时,右护栏(6)相对右背板单元(23a)沿顺时针方向向右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动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护栏连杆机构(7)包括左护栏连杆(71)及左延伸杆(72),所述左延伸杆(72)固定在中间背板单元(22a)上,且与左护栏连杆(71)转动连接,同时左护栏连杆(71)和左安装架(51)转动连接;
所述右护栏连杆机构(8)包括右护栏连杆(81)及右延伸杆(82),所述右延伸杆(82)固定在中间背板单元(22a)上,且与右护栏连杆(81)转动连接,同时右护栏连杆(81)和右安装架(61)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背动力机构包括起背电动推杆(9),所述起背电动推杆(9)与中间背板单元(22a)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动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背板单元(22a)上固定有传动件(20),所述起背电动推杆(9)的一端转动安装在驱动轴(12)上,另一端转动安装在中间背板单元(22a)的传动件(20)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动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12)上固定有床板固定板(16),所述床板固定板(16)与中间尾板单元(22b)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动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12)上的支撑横梁(13)至少有两个。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动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有支撑横梁(13)中至少有一个位于中间尾板单元(22b)的下方,且至少有一个位于中间背板单元(22a)的下方。
CN201922086801.5U 2019-11-27 2019-11-27 联动多功能护理床 Active CN211723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6801.5U CN211723738U (zh) 2019-11-27 2019-11-27 联动多功能护理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6801.5U CN211723738U (zh) 2019-11-27 2019-11-27 联动多功能护理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23738U true CN211723738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76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86801.5U Active CN211723738U (zh) 2019-11-27 2019-11-27 联动多功能护理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237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53054A (zh) * 2022-01-17 2022-02-18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一种护理床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53054A (zh) * 2022-01-17 2022-02-18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一种护理床
CN114053054B (zh) * 2022-01-17 2022-03-25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一种护理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94872Y (zh) 一种自助型电动多功能病床
CN110812036A (zh) 一种可升降旋转医疗床
CN109907901A (zh) 一种老年人多功能护理床
CN108403342A (zh) 电动医疗护理床
CN111759609A (zh) 一种多功能型深度护理床
CN212166038U (zh) 一种智能多功能护理床
CN113749869B (zh) 一种护理床的左右翻身机构及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
CN211723738U (zh) 联动多功能护理床
CN111012595A (zh) 联动多功能护理床
CN109875785B (zh) 一种空间集约式的篷式隔离病床
CN116350440A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翻身床
CN211485366U (zh) 用于护理床的床板联动装置
CN113975026A (zh) 一种半卧位床板侧翻结构
CN212090028U (zh) 一种多功能护理床
CN108888429A (zh) 一种具有翻身及便于排泄功能的多功能轮椅床
CN112168507B (zh) 一种折叠式转运医用床
CN112451231A (zh) 一种智能多功能一体式轮椅床
CN220558227U (zh) 一种辅助患者背部清洁的可翻身护理床
CN208464483U (zh) 一种护理床的翻身系统
CN216570545U (zh) 一种半卧位床板侧翻结构
CN220513035U (zh) 一种用于老年人护理床的翻身辅助结构
CN215960775U (zh) 一种卧式翻身辅助装置
CN219700357U (zh) 一种护理床
CN214259758U (zh) 一种外科护理的辅助肢体抬起翻身装置
CN211485365U (zh) 护理床的护栏联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