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20736U - 发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20736U
CN211720736U CN202020574499.8U CN202020574499U CN211720736U CN 211720736 U CN211720736 U CN 211720736U CN 202020574499 U CN202020574499 U CN 202020574499U CN 211720736 U CN211720736 U CN 2117207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connecting flange
housing
flange
magnetic co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7449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杰
刘华伟
赵国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02057449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207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207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207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发声装置,发声装置包括外壳、与所述外壳连接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其中,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导磁轭,所述导磁轭具有导磁本体和连接翻边,所述导磁本体面向所述振动系统的振膜,所述连接翻边由所述导磁本体朝所述振膜所在的一侧折弯所形成,所述连接翻边开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外壳与所述导磁本体之间形成有泄漏口,所述连接翻边完全覆盖所述泄漏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降低产品的不良率。

Description

发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能转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为了实现后声腔全灌装技术,一般在发声器件的泄漏口处设置网布,网布与发声器件的外壳一体注塑成型或者是采用粘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然而,由于网布本身的形态较难保持,因此在进行一体注塑或者是粘接时,容易导致网布与泄漏口之间的错位,增加产品的不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发声装置,旨在降低产品的不良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声装置,包括外壳、与所述外壳连接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其中,
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导磁轭,所述导磁轭具有导磁本体和连接翻边,所述导磁本体面向所述振动系统的振膜,所述连接翻边由所述导磁本体朝所述振膜所在的一侧折弯所形成,所述连接翻边开设有多个透气孔;
所述外壳与所述导磁本体之间形成有泄漏口,所述连接翻边完全覆盖所述泄漏口。
可选地,所述外壳上形成有多个第一挡壁,所述第一挡壁朝所述导磁本体延伸并与所述导磁本体抵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挡壁之间的间隔构成所述泄漏口。
可选地,所述连接翻边由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挡壁夹持。
可选地,所述导磁本体还朝所述振膜折弯形成有定位翻边,所述外壳上形成有供所述定位翻边插接的定位缺口。
可选地,所述外壳上还形成有多个第二挡壁,所述第二挡壁朝所述导磁本体延伸并与所述导磁本体抵接,其中相邻的所述第一挡壁和所述第二挡壁之间构成所述定位缺口。
可选地,所述连接翻边背离所述导磁本体的表面与所述外壳抵接。
可选地,所述外壳面向所述导磁本体的表面开设有插槽,所述连接翻边插入所述插槽内。
可选地,所述插槽还贯穿所述外壳的外侧面。
可选地,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第一边磁铁,所述第一边磁铁对应设置在所述连接翻边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一边磁铁与所述连接翻边之间存在第一透气间隙;和/或,
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第一边导磁板,所述第一边导磁板对应设置在所述连接翻边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一边导磁板与所述连接翻边之间存在第二透气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边磁铁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翻边的长度;所述第一边导磁板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翻边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连接翻边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2mm。
可选地,所述发声装置呈长方形,所述发声装置的两个短边各设有一个所述泄漏口,每一个所述泄漏口均对应设有一个所述连接翻边。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导磁轭上打微孔,并将打微孔位置折弯形成连接翻边来替代粘接或者注塑网布,实现全灌装,可以节省空间,并且无需使用模具注塑,因此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连接翻边与导磁本体之间不存在错位移动的情况,因此只要保证导磁轭与外壳之间对位准确,即可确保连接翻边是准确覆盖在泄漏口的。并且连接翻边的材质即为导磁轭的材质,导磁轭一般具有较大的强度和硬度,即使其厚度较薄,也能够确保连接翻边具有稳定的形态,故而能够保证连接翻边与外壳的连接稳定性,避免连接翻边与泄漏口错位,从而提高产品的良品率。另外,由于连接翻边作为导磁轭的一部分,本身具有导磁效果,因此可以节省空间,增加短边磁铁的宽度,提高声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声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发声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发声装置的剖切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导磁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外壳 23 定位翻边
12 第一挡壁 30 盖板
13 第二挡壁 41 中心磁铁
14 插槽 42 中心导磁板
15 环状本体 51 第一边磁铁
16 安装壁 52 第二边磁铁
20 导磁轭 61 第一边导磁板
21 导磁本体 62 第二边导磁板
211 第一板体 70 振膜
212 第二板体 80 音圈
22 连接翻边 91 第一透气间隙
221 透气孔 92 第二透气间隙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声装置,该发声装置可用于耳机、手机、笔记本电脑、VR设备、AR设备、电视机等设备中。
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6,发声装置包括外壳10、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等部件。
其中,磁路系统包括导磁轭20、内磁路部分和外磁路部分,内磁路部分和外磁路部分均设置在导磁轭20上,外磁路部分间隔围设在内磁路部分外,内磁路部分和外磁路部分两者之间的间隙形成磁间隙。
请结合参考图2和图3,例如,内磁路部分包括中心磁铁41和设置在中心磁铁41上的中心导磁板42。外磁路部分包括边磁铁和边导磁板。中心磁铁41和边磁铁被设置在导磁轭20上,中心导磁板42与中心磁铁41层叠设置,边导磁板与边磁铁层叠设置。
振动系统包括振膜70和音圈80,音圈80的一端固定于振膜70,音圈80的另一端伸入上述的磁间隙中。振膜70包括中心部和围绕中心部设置的边缘部。此外,振膜70还可包括位于中心部和边缘部之间的折环部。在其他示例中,振膜70为平面结构。在振膜70的中心部还设置有补强层。补强层能够有效地降低振膜70的分割振动,降低发声装置的杂音。
请结合参考图5,外壳10可沿导磁轭20的外边缘延伸呈环状,并分别连接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例如,振膜70的边缘部通常与外壳10连接,即外壳10是环绕振膜70的边缘部设置的。此外,外壳10还与导磁轭20连接,或是与边磁铁连接,外壳10以及导磁轭20共同围合形成敞口朝向振膜70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环状的外壳10指的是完全闭合的环形或者非完全闭合的环形。
发声装置可为方形结构、圆形结构、椭圆形结构等。下面以长方形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发声装置包括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长边的长度大于短边的长度。音圈80、振膜70、外壳10、磁路系统的长边和短边分别与发声装置的长边和短边相对应。
请结合参考图4和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导磁轭20具有导磁本体21和连接翻边22,所述连接翻边22由所述导磁本体21的外边缘朝所述外壳10所在的一侧弯折所形成,所述连接翻边22开设有多个透气孔221。所述外壳10与所述导磁轭20连接,并且所述外壳10与所述导磁本体21之间形成有泄漏口,所述连接翻边22完全覆盖所述泄漏口。
导磁本体21大体呈板状,并面向振膜70设置。连接翻边22由导磁本体21的外边缘一体弯折所形成,该连接翻边22与导磁本体21为一体结构,两者之间不需要采用其它连接结构进行连接,可以保证两者之间的密封性。
连接翻边22为具有多个微孔的网状结构,该微孔为透气孔221,即能够供气体通过,并阻止水滴通过。所述泄漏口通过所述连接翻边22的微孔进行泄漏,使得所述发声装置的内部空间与外界保持声压平衡。
泄漏口可位于发声装置的侧面,侧面指的是沿振膜70的外边缘所延伸的表面。整个发声装置除了泄漏口的位置应当是封闭的,以防止发声装置内部进水。
传统的一般是在泄漏口处设置网布,但是由于网布的形态较难保持,这就导致在进行一体注塑或粘接时,网布容易与泄漏口错位。
针对此,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导磁轭20直接一体弯折形成连接翻边22的形式,一方面,连接翻边22与导磁本体21之间不存在错位移动的情况,因此只要保证导磁轭20与外壳10之间对位准确,即可确保连接翻边22是准确覆盖在泄漏口的。另一方面,连接翻边22的材质即为导磁轭20的材质,导磁轭20一般具有较大的强度和硬度,即使其厚度较薄,也能够确保连接翻边22具有稳定的形态,故而能够保证连接翻边22与外壳10的连接稳定性,避免连接翻边22与泄漏口错位,从而提高产品的良品率。再一方面,连接翻边22的强度较高,可以同时作为外壳10的一部分,对外壳10内部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等结构起到防护作用。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导磁轭20上打微孔,并将打微孔位置折弯形成连接翻边22来替代粘接或者注塑网布,实现全灌装,可以节省空间,并且无需使用模具注塑,因此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由于连接翻边22作为导磁轭20的一部分,本身具有导磁效果,因此可以节省空间,增加短边磁铁(第一边磁铁51)的宽度,提高声学性能。
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翻边22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2mm。例如,连接翻边22的厚度可以设置为0.2mm、0.115mm、0.1mm等等,该尺寸范围的连接翻边22,具有较小的厚度,可以大大减小对整机空间的占用。
请再次结合参考图4,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磁本体21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体211和第二板体212,第一板体211的厚度大于第二板体212的厚度,以使得导磁本体21背离所述外壳10的表面呈台阶状,连接翻边22与第二板体212连接。如此,较厚的第一板体211可以确保导磁轭20的结构强度,而较薄的第二板体212则可以保证连接翻边22也较薄,避免发声装置在连接翻边22厚度方向上尺寸过大。
而为了保证导磁本体21的完整性和强度,还可以在第二板体212上盖设一个盖板30,盖板30的形状与第二板体212的形状大体相同,以更好与第一板体211和第二板体212之间的台阶面契合。并且,当第二板体212上开设让位口对发声装置内部的定心支片的运动进行让位时,盖板30还可以将让位口密封盖合。
请再次结合参考图1和图5,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0上形成有多个第一挡壁12,所述第一挡壁12朝所述导磁本体21延伸并与所述导磁本体21抵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挡壁12之间的间隔构成所述泄漏口。第一挡壁12的设置,可以确保导磁本体21和外壳10之间间隔设置来形成泄漏口,并且,第一挡壁12还可以确保导磁轭20和外壳10之间对位准确。此外,泄漏口也可通过外壳10、导磁轭20和边磁铁共同围合形成,或者,导磁本体21上延伸出挡壁抵接外壳10而形成泄漏口。
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翻边22由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挡壁12夹持,即连接翻边22的两侧均与对应的第一挡壁12密封抵接,第一挡壁12限制了连接翻边22沿外壳10的周向移动,进而确保了导磁轭20的安装稳定性。另外,连接翻边22是被两个第一挡壁12夹持的,而不是盖设在第一挡壁12的外侧,连接翻边22可以容置于两个第一挡壁12之间的空间内,避免连接翻边22超出第一挡壁12的外侧面,如此减小了导磁轭20对整机沿连接翻边22厚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保证发声装置在连接翻边22厚度方向上具有较小的尺寸。
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磁本体21还朝所述振膜70折弯形成有定位翻边23,所述外壳10上形成有供所述定位翻边23插接的定位缺口。本实施例中,定位翻边23与连接翻边22是沿导磁本体21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定位翻边23主要是起到定位作用,其相对导磁本体21凸出的高度可以较小,因此对应定位翻边23的外壳10,其沿振动方向的高度较高,强度较大。
所述外壳10上还形成有多个第二挡壁13,所述第二挡壁13朝所述导磁本体21延伸并与所述导磁本体21抵接,其中相邻的所述第一挡壁12和所述第二挡壁13之间构成所述定位缺口。定位缺口和泄漏口共用一个第一挡壁12的形式,可以减少外壳10上挡壁的设置,有利于简化结构。
另外,也可以是相邻的两个第二挡壁13之间形成定位缺口,或者,外壳10上直接开设凹槽而供定位翻边23插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翻边22背离所述导磁本体21的表面与所述外壳10抵接,一方面,外壳10限制连接翻边22朝振膜70运动,起到限位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减小连接翻边22超出在外壳10外侧面的尺寸,可选地,连接翻边22的外侧面与外壳10的外侧面平齐,从而避免了由于连接翻边22的设置而导致整个发声装置在连接翻边22厚度方向上尺寸的增大。
为更好进行限位,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0面向所述导磁本体21的表面开设有插槽14,所述连接翻边22插入所述插槽14内。本实施例中,连接翻边22与插槽14密封插接,插槽14的设置可以供更多的胶水容置,确保连接翻边22与外壳10连接的密封性。具体地,外壳10包括环状本体15,第一挡壁12设置在环状本体15上,环状本体15面向导磁本体21的表面设有插槽14。
此外,所述插槽14还可贯穿所述外壳10的外侧面,形成类似缺口的结构。本实施例中,外壳10的外侧面指的是背离中心磁铁41的表面。插槽14形成缺口后,其仅具有靠近外壳10内侧面的第一槽壁和面向导磁本体21的第二槽壁,在保证外壳10的壁厚较小的情况下,形成的插槽14能够具有较大的宽度来供连接翻边22插入,以确保整个发声装置尺寸较小。
以下以对应连接翻边22设置的边磁铁为第一边磁铁51,对应连接翻边22设置的边导磁板为第一边导磁板61进行说明:
请再次结合参考图4,一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第一边磁铁51,所述第一边磁铁51对应设置在所述连接翻边22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一边磁铁51与所述连接翻边22之间存在第一透气间隙91。具体地,磁路系统具有多个边磁铁,对应连接翻边22设置的为第一边磁铁51,其它边磁铁为第二边磁铁52。例如,以发声装置呈方形进行说明,第一边磁铁51具有两个,第二边磁铁52具有两个,第一边磁铁51和第二边磁铁52均沿导磁本体21的周向延伸呈长条状。
第一边磁铁51与连接翻边22之间存在第一透气间隙91可以避免第一边磁铁51覆盖透气孔221,从而使得发声装置内部能够通过第一透气间隙91和透气孔221而与外界连通,确保了气流流动顺畅。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磁铁51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翻边22的长度。本实施例中的长度指的是沿导磁本体21周向延伸的长度。第一边磁铁51的长度较小,因此对连接翻边22的遮挡面积较小,故而使得发声装置内外气体流动更加顺畅。
一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第一边导磁板61,所述第一边导磁板61对应设置在所述连接翻边22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一边导磁板61与所述连接翻边22之间存在第二透气间隙92。具体地,磁路系统具有多个边导磁板,对应连接翻边22设置的为第一边导磁板61,其它边导磁板为第二边导磁板62。例如,以发声装置呈方形进行说明,第一边导磁板61具有两个,第二边导磁板62具有两个,第一边导磁板61和第二边导磁板62均沿导磁本体21的周向延伸呈长条状。
第一边导磁板61与连接翻边22之间存在第二透气间隙92可以避免第一边导磁板61覆盖透气孔221,从而使得发声装置内部能够通过第二透气间隙92和透气孔221而与外界连通,确保了气流流动顺畅。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导磁板61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翻边22的长度。本实施例中的长度指的是沿导磁本体21周向延伸的长度。第一边导磁板61的长度较小,因此对连接翻边22的遮挡面积较小,故而使得发声装置内外气体流动更加顺畅。
本实施例中,第一边导磁板61和第一边磁铁51在振动方向上层叠设置,两者的宽度可以相同,以使得两者内外侧面对应平齐。第一透气间隙91和第二透气间隙92则在振动方向上对应,共同构成一个整体透气间隙。
另外,外壳10的环状本体15可以朝内延伸出安装壁16,安装壁16面向导磁本体21,边导磁板背离导磁本体21的表面抵接安装壁16。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10可以是由一个部件所形成,或者,外壳10由多个部分组成,例如,外壳10包括相互连接的塑料件和上述的边导磁板,边导磁板可以与塑料件一体注塑。其中,塑料件本身可以是一个闭合的环状结构,边导磁板位于其内侧面。或者,塑料件和边导磁板共同围合形成闭合的环状结构。另外,外壳10也可以包括塑料件、金属件和边导磁板。当然,外壳10也可以是金属外壳10,其上的一部分构成边导磁板。
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声装置呈长方形,所述发声装置的两个短边各设有一个所述泄漏口,每一个所述泄漏口均对应设有一个所述连接翻边22。两个泄漏口的设置,使得发声装置具有更大的气体交换通道,泄压效果更好。并且,两个泄漏口设置在相对的位置,对流效果更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与所述外壳连接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其中,
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导磁轭,所述导磁轭具有导磁本体和连接翻边,所述导磁本体面向所述振动系统的振膜设置,所述连接翻边由所述导磁本体朝所述振膜所在的一侧折弯所形成,所述连接翻边开设有多个透气孔;
所述外壳与所述导磁本体之间形成有泄漏口,所述连接翻边完全覆盖所述泄漏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形成有多个第一挡壁,所述第一挡壁朝所述导磁本体延伸并与所述导磁本体抵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挡壁之间的间隔构成所述泄漏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翻边由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挡壁夹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本体还朝所述振膜折弯形成有定位翻边,所述外壳上形成有供所述定位翻边插接的定位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还形成有多个第二挡壁,所述第二挡壁朝所述导磁本体延伸并与所述导磁本体抵接,其中相邻的所述第一挡壁和所述第二挡壁之间构成所述定位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翻边背离所述导磁本体的表面与所述外壳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面向所述导磁本体的表面开设有插槽,所述连接翻边插入所述插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还贯穿所述外壳的外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第一边磁铁,所述第一边磁铁对应设置在所述连接翻边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一边磁铁与所述连接翻边之间存在第一透气间隙;和/或,
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第一边导磁板,所述第一边导磁板对应设置在所述连接翻边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一边导磁板与所述连接翻边之间存在第二透气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磁铁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翻边的长度;所述第一边导磁板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翻边的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翻边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2m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呈长方形,所述发声装置的两个短边各设有一个所述泄漏口,每一个所述泄漏口均对应设有一个所述连接翻边。
CN202020574499.8U 2020-04-16 2020-04-16 发声装置 Active CN2117207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4499.8U CN211720736U (zh) 2020-04-16 2020-04-16 发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4499.8U CN211720736U (zh) 2020-04-16 2020-04-16 发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20736U true CN211720736U (zh) 2020-10-20

Family

ID=72835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74499.8U Active CN211720736U (zh) 2020-04-16 2020-04-16 发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207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0830A (zh) * 2020-04-16 2020-08-0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0830A (zh) * 2020-04-16 2020-08-0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
WO2021208458A1 (zh) * 2020-04-16 2021-10-2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
US12108232B2 (en) 2020-04-16 2024-10-01 Goertek Inc. Sound generating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10830A (zh) 发声装置
WO2021169465A1 (zh) 发声装置
WO2021135690A1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0207057A1 (zh) 透气隔离组件及扬声器模组
CN110248296B (zh) 发声装置
WO2020062697A1 (zh) 扬声器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10868143U (zh) 发声装置
CN114630249B (zh) 发声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1720736U (zh) 发声装置
WO2022067901A1 (zh) 扬声器箱及终端设备
CN210725317U (zh) 矩形的微型扬声器及音响设备
CN209105441U (zh) 扬声器模组
CN213694122U (zh)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CN109362010B (zh) 扬声器模组
WO2020062696A1 (zh) 扬声器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10725326U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US10932034B2 (en) Sound generator
CN110996236A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7011184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1630384U (zh) 发声装置
CN210609693U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2067908A1 (zh) 扬声器箱
WO2020103303A1 (zh) 扬声器模组
WO2020103304A1 (zh) 扬声器模组
CN110958508A (zh) 发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