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18759U - 高旁阀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高旁阀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18759U
CN211718759U CN202020258323.1U CN202020258323U CN211718759U CN 211718759 U CN211718759 U CN 211718759U CN 202020258323 U CN202020258323 U CN 202020258323U CN 211718759 U CN211718759 U CN 2117187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normally open
open contact
control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5832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金龙
程千祥
方光强
孙迪
史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wan Hefei Lujia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wan Hefei Lujia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wan Hefei Lujia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wan Hefei Lujia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5832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187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187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187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旁阀控制电路,涉及热控自动化领域。该电路包括第一、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第三控制开关、左侧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和右侧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第一控制开关包括第一开关线圈和第一常开触点,第二控制开关包括第二开关线圈和第二常开触点,第三控制开关包括第三开关线圈和第三常开触点;第一、第二、第三开关线圈均与第一交流/直流转换器电性连接;第一、第二、第三常开触点两两串联形成第一回路、第二回路及第三回路,第一回路、第二回路和第三回路并联后分别与左侧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和右侧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电性连接。本申请公开的高旁阀控制电路可提高高旁阀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高旁阀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控自动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旁阀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电厂设备中,高旁阀(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可用于将蒸汽绕过汽轮机高压缸直接进入再热入口管道。在电厂发电机组试运行期间,高旁阀容易因其控制回路的电磁阀线圈压降变化大导致误开的风险,导致其可靠性差,影响机制负荷。
因此,如何提升高旁阀可靠性,是现有技术中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旁阀控制电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高旁阀可靠性差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高旁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交流/直流转换器、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第三控制开关、左侧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和右侧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
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包括第一开关线圈和第一常开触点,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包括第二开关线圈和第二常开触点,所述第三控制开关包括第三开关线圈和第三常开触点;
所述第一开关线圈、所述第二开关线圈和所述第三开关线圈均与所述第一交流/直流转换器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二常开触点串联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第一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三常开触点串联形成第二回路,所述第二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三常开触点串联形成第三回路,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二回路和所述第三回路并联形成三取二回路,所述三取二回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交流/直流转换器电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左侧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和右侧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电性连接。
可选的,高旁阀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四控制开关、第五控制开关、集控室盘前第一按钮开关和集控室盘前第二按钮开关,所述第四控制开关包括第四开关线圈和第四常开触点,所述第四开关线圈与集控室盘前第一按钮开关的常闭触点串联后与控制柜内24VDC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五控制开关包括第五开关线圈和第五常开触点,所述第五开关线圈与集控室盘前第二按钮开关串联后与控制柜内24VDC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常开触点与所述第五常开触点并联后的一端与所述三取二回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左侧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和右侧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四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五控制开关均为继电器。
可选的,高旁阀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压力开关、第二压力开关和第三压力开关,所述第一压力开关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线圈,所述第二压力开关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线圈,所述第三压力开关连接于所述第三开关线圈。
可选的,高旁阀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交流/直流转换器和开关电源冗余模块,所述第一交流/直流转换器和所述第二交流/直流转换器均与所述开关电源冗余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电源冗余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三取二回路、所述第一压力开关、所述第二压力开关和所述第三压力开关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压力开关、所述第二压力开关和所述第三压力开关均为需独立供电的压力开关。
可选的,高旁阀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六控制开关和第七控制开关,所述第六控制开关包括第六开关线圈和第六常开触点,所述第七控制开关包括第七开关线圈和第七常开触点,所述第六开关线圈连接于所述第一交流/直流转换器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七开关线圈连接于所述第二交流/直流转换器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第六常开触点和所述第七常开触点均与所述集散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六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七控制开关均为继电器。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开关还包括第八常开触点,所述第二控制开关还包括第九常开触点,所述第三控制开关还包括第十常开触点,所述第八常开触点、所述第九常开触点和所述第十常开触点均与所述集散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旁阀控制电路可降低高旁阀误开的风险,提高高旁阀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高旁阀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高旁阀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高旁阀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高旁阀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高旁阀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第一实施例
为了提高高旁阀的稳定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旁阀控制电路,该高旁阀控制电路可用于对电厂发电机组中的高旁阀进行控制,以提高高旁阀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旁阀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该高旁阀控制电路包括有第一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1、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第三控制开关、左侧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10Y1、左侧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10Y2、左侧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10Y3、右侧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10Y4、右侧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10Y5和右侧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10Y6。
其中,第一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1的电源输入端接220V交流电源,并可将接入的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
第一控制开关包括第一开关线圈20K3、第一常开触点20K3-1和第一常开触点20K3-2,第二控制开关包括第二开关线圈21K3、第二常开触点21K3-1和第二常开触点21K3-2,第三控制开关包括第三开关线圈22K3、第三常开触点22K3-1和第三常开触点22K3-2。
第一开关线圈20K3、第二开关线圈21K3和第三开关线圈22K3均与所述第一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1电性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线圈20K3、第二开关线圈21K3以及第三开关线圈22K3均可以并联设置一个发光二极管以指示第一开关线圈20K3、第二开关线圈21K3以及第三开关线圈22K3的通断电状态。
第一常开触点20K3-1与第二常开触点21K3-1串联形成第一回路,第一常开触点20K3-2与第三常开触点22K3-1串联形成第二回路,第二常开触点21K3-2与第三常开触点22K3-2串联形成第三回路,第一回路、第二回路和第三回路并联形成三取二回路,三取二回路的一端与第一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1电性连接,三取二回路的另一端与左侧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10Y1-3和右侧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10Y4-6电性连接。
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和第三控制开关可以采用,但不限于继电器、接触器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和第三控制开关均采用继电器。
在对左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10Y1-6的控制过程中,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10Y1-6的带载电压为稳定的直流电压,可有效避免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10Y1--6欠压导致其误开的情形出现。同时,通过将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和第三控制开关的触点设置成三取二回路,即使其中一个线圈出现失电或欠压的情形,三取二回路中至少有一个回路中不会由于线圈失电或欠压而断开,从而降低高旁阀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10Y1-6误开的风险,提高高旁阀的稳定性。另外,采用继电器控制的方式,将控制电源与工作电源分开,有效避免由于长距离导线电压下降而影响高旁阀的稳定性。
另外,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高旁阀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二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2和开关电源冗余模块DC,第二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2的电源输入端接220V交流电源,第一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1和第二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2均与开关电源冗余模块DC的输入端连接,开关电源冗余模块DC的输出端分别与三取二回路电性连接。如此,可实现直流电源的冗余配置,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第二实施例
请查阅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旁阀控制电路,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旁阀控制电路还包括有第四控制开关、第五控制开关、集控室盘前第一按钮开关40S1、集控室盘前第二按钮开关40S2、第一压力开关20PS1、第二压力开关21PS1、第三压力开关22PS1、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二极管D2。
其中,第四控制开关包括第四开关线圈40K1和第四常开触点40K1-1,第四开关线圈40K1与集控室盘前第一按钮开关40S1串联后与集散控制系统DCS的控制柜内24VDC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集散控制系统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采用控制功能分散、显示操作集中、兼顾分而自治和综合协调的设计原则的仪表控制系统。第五控制开关包括第五开关线圈40K2和第五常开触点40K2-1,第五开关线圈40K2与集控室盘前第二按钮开关40S2串联后与集散控制系统DCS的控制柜内24VDC电源电性连接,第五常开触点40K2-1与第四常开触点40K1-1并联后一端与三取二回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包括左侧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10Y1-3和右侧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10Y4-6)电性连接。
所述第四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五控制开关可以采用,但不限于继电器、接触器等。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五控制开关均为继电器。
通过设置集控室盘前第一按钮开关40S1、集控室盘前第二按钮开关40S2、第四控制开关、第五控制开关,可通过集控室盘前第一按钮开关40S1或集控室盘前第二按钮开关40S2手动控制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的导通/截止。进一步的,集控室盘前第一按钮开关40S1与集控室盘前第二按钮开关40S2可联动设置,即可同时开启或闭合集控室盘前第一按钮开关40S1和集控室盘前第二按钮开关40S2,因此可通过第四常开触点40K1-1与第五常开触点40K2-1形成对高旁阀10Y1的冗余控制,提高对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控制的稳定性。
第一压力开关20PS1、第二压力开关21PS1和第三压力开关22PS1连接于第一开关线圈20K3与开关电源冗余模块DC之间。第一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1和第二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2输出的24VDC通过开关电源冗余模块DC并联后为高旁压力开关柜内所有继电器及6个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10Y1-10Y6)进行冗余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1电性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开关电源冗余模块DC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正极与所述第二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2)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开关电源冗余模块DC电性连接。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4和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旁阀控制电路,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旁阀控制电路还包括有第六控制开关和第七控制开关,第一控制开关还包括第八常开触点20K3-3,第二控制开关还包括第九常开触点21K3-3,第三控制开关还包括第十常开触点22K3-3。
其中,第六控制开关包括第六开关线圈1K1和第六常开触点1K1-1,第七控制开关包括第七开关线圈2K1和第七常开触点2K1-1,第六开关线圈1K1连接于第一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1的电源输入端与220V交流电源之间,第七开关线圈2K1连接于第二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2的电源输入端与220交流电源之间,第六常开触点1K1-1和第七常开触点2K1-1均与集散控制系统DCS电性连接。第八常开触点20K3-3、第九常开触点21K3-3和第十常开触点22K3-3均与集散控制系统DCS电性连接。
第六控制开关和第七控制开关可以采用,但不限于继电器、接触器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六控制开关和第七控制开关均为继电器。
通过设置第八常开触点20K3-3、第九常开触点21K3-3和第十常开触点22K3-3,当第一开关线圈20K3、第二开关线圈21K3和第三开关线圈22K3发生通断电切换时,即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10Y1-6发生通断切换时,可由第八常开触点20K3-3、第九常开触点21K3-3和第十常开触点22K3-3将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10Y1-6的通断状态反馈给集散控制系统DCS,实现对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10Y1-6的通断监控。
通过在第一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1的电源输入端与220交流电源之间设置第六开关线圈1K1,第二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2的电源输入端与220交流电源之间设置第七开关线圈2K1,当第一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1与第二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2的交流输入电源断开时,可通过第六常开触点1K1-1和第七常开触点2K1-1反馈给集散控制系统DCS,从而实现对第一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1与第二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2的电源接入监控。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分别设置两个不同的控制柜(图未示)。例如,第一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1、三取二回路、二极管D、第四常开触点40K1-1第五常开触点40K2-1等可设置在其中一个控制柜内,第二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2、第一开关线圈20K3、第二开关线圈21K3以及第三开关线圈22K3等可设置在另一个控制柜内。两个控制柜的大小可以为1500*800*600mm,以增大柜内操作空间,方便柜内的布置,避免由于柜内空间过小散热差而导致柜内温度过高,确保柜内设备的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控制柜内所有线缆间的短接可采用端子短接片进行连接,有效防止线缆虚接。同时,控制柜内可全部采用1.5mm2软线进行配接,避免导线折断。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旁阀控制电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旁阀控制电路通过将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和第三控制开关的触点设置成三取二回路,即使其中一个线圈出现失电或欠压的情形,三取二回路中至少有一个回路中不会由于线圈失电或欠压而断开,从而降低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误开的风险,提高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的稳定性。另外,采用继电器控制的方式,将控制电源与工作电源分开,有效避免由于长距离导线电压下降而影响高旁阀的稳定性。两个交流/直流转换器均与开关电源冗余模块DC的输入端连接,并将开关电源冗余模块DC的输出端分别与三取二回路电性连接。如此,可实现直流电源的冗余配置,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可通过第四常开触点40K1-1与第五常开触点40K2-1能够形成对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的冗余控制,提高对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控制的稳定性。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的设置起到整流的作用。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发生通断切换时,可由第八常开触点20K3-3、第九常开触点21K3-3和第十常开触点22K3-3将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的通断状态反馈给集散控制系统DCS,实现对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的通断监控。当第一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1与第二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2的交流输入电源断开时,可通过第六常开触点1K1-1和第七常开触点2K1-1反馈给集散控制系统DCS,从而实现对第一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1与第二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2的电源接入监控。分别设置两个1500*800*600mm控制柜,可增大柜内操作空间,方便柜内的布置,避免由于柜内空间过小散热差而导致柜内温度过高,确保柜内设备的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控制柜内所有线缆间的短接采用端子短接片进行连接,有效防止线缆虚接。控制柜内采用1.5mm2软线进行配接,能够避免导线折断。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高旁阀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1)、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第三控制开关、左侧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10Y1、10Y2、10Y3)和右侧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10Y4、10Y5、10Y6);
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包括第一开关线圈(20K3)和第一常开触点(20K3-1、20K3-2),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包括第二开关线圈(21K3)和第二常开触点(21K3-1、21K3-2),所述第三控制开关包括第三开关线圈(22K3)和第三常开触点(22K3-1、22k3-2);
所述第一开关线圈(20K3)、所述第二开关线圈(21K3)和所述第三开关线圈(22K3)均与所述第一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1)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常开触点(20K3-1)与所述第二常开触点(21K3-1)串联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第一常开触点(20K3-2)与所述第三常开触点(22K3-1)串联形成第二回路,所述第二常开触点(21K3-2)与所述第三常开触点(22K3-2)串联形成第三回路,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二回路和所述第三回路并联形成三取二回路,所述三取二回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1)电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左侧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10Y1、10Y2、10Y3)和右侧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10Y4、10Y5、10Y6)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旁阀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控制开关、第五控制开关、集控室盘前第一按钮开关(40S1)和集控室盘前第二按钮开关(40S2),所述第四控制开关包括第四开关线圈(40K1)和第四常开触点(40K1-1),所述第四开关线圈(40K1)与集控室盘前第一按钮开关(40S1)的常闭触点串联后与控制柜内24VDC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五控制开关包括第五开关线圈(40K2)和第五常开触点(40K2-1),所述第五开关线圈(40K2)与集控室盘前第二按钮开关(40S2)串联后与控制柜内24VDC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常开触点(40K1-1)与所述第五常开触点(40K2-1)并联后的一端与所述三取二回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左侧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10Y1、10Y2、10Y3)和右侧高旁泄油安全电磁阀(10Y4、10Y5、10Y6)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旁阀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五控制开关均为继电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旁阀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压力开关(20PS1)、第二压力开关(21PS1)和第三压力开关(22PS1),所述第一压力开关(20PS1)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线圈(20K3),所述第二压力开关(21PS1)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线圈(21K3),所述第三压力开关(22PS1)连接于所述第三开关线圈(22K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旁阀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2)和开关电源冗余模块(DC),所述第一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1)和所述第二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2)均与所述开关电源冗余模块(DC)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电源冗余模块(DC)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三取二回路、所述第一压力开关(20PS1)、所述第二压力开关(21PS1)和所述第三压力开关(22PS1)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旁阀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开关(20PS1)、所述第二压力开关(21PS1)和所述第三压力开关(22PS1)均为需独立供电的压力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旁阀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六控制开关和第七控制开关,所述第六控制开关包括第六开关线圈(1K1)和第六常开触点(1K1-1),所述第七控制开关包括第七开关线圈(2K1)和第七常开触点(2K1-1),所述第六开关线圈(1K1)连接于所述第一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1)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七开关线圈(2K1)连接于第二交流/直流转换器(AC/DC2)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第六常开触点(1K1-1)和所述第七常开触点(2K1-1)均与集散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旁阀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控制开关和所述第七控制开关均为继电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旁阀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还包括第八常开触点(20K3-3),所述第二控制开关还包括第九常开触点(21K3-3),所述第三控制开关还包括第十常开触点(22K3-3),所述第八常开触点(20K3-3)、所述第九常开触点(21K3-3)和所述第十常开触点(22K3-3)均与集散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CN202020258323.1U 2020-03-04 2020-03-04 高旁阀控制电路 Active CN2117187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58323.1U CN211718759U (zh) 2020-03-04 2020-03-04 高旁阀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58323.1U CN211718759U (zh) 2020-03-04 2020-03-04 高旁阀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18759U true CN211718759U (zh) 2020-10-20

Family

ID=73396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58323.1U Active CN211718759U (zh) 2020-03-04 2020-03-04 高旁阀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187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74865U (zh) 一种二进线一母联自动投切控制系统
CN108061838B (zh) 一种保证用户正常用电的漏电测试方法
CN107069933B (zh) 一种三路电源供电装置
CN211718759U (zh) 高旁阀控制电路
CN110138076B (zh) 一种二进线一母联自动投切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2072741A (zh) 一种户用储能系统一键启动系统及其启动方法
CN218243096U (zh) 一种高温堆应急母线的电源控制回路及电力系统
CN202190004U (zh) 一种低压配电柜控制电路
CN201327917Y (zh) 一种断电跳闸插座
CN210724305U (zh) 故障导向安全装置、用电安全系统、多路用电安全系统及备自投互锁控制系统
CN201063458Y (zh) 一种能实现对多个稳压电源备用供电的装置
CN209419311U (zh) 一种高压变频器控制系统的电源电路
CN110931311A (zh) 一种vsp5开关电动控制电路
CN212012252U (zh) 一种市电发电电源切换电路及配电系统
CN219477667U (zh) 储能装置
CN220914990U (zh) 一种供电自动切换装置
CN215267754U (zh) 一种抗低压晃电装置
CN220066968U (zh) 一种四进线一联络的联锁配电系统
CN218602364U (zh) 一种包装机电控开关
CN220475599U (zh) 电源输入控制电路及多段变频柜
CN211351818U (zh) 双进线双pt柜交流电源互锁装置和电源切换系统
CN216670525U (zh) 一种双负载循环控制电路
CN219779845U (zh)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CN216351886U (zh) 包装机电源控制系统
CN216142887U (zh) 一种水泵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