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15996U - 一种束节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束节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15996U
CN211715996U CN201922025126.5U CN201922025126U CN211715996U CN 211715996 U CN211715996 U CN 211715996U CN 201922025126 U CN201922025126 U CN 201922025126U CN 211715996 U CN211715996 U CN 2117159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mboo
layer
wall surface
peripheral wall
rubb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2512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柃
张淑娴
姜夏云
翁赟
邱乾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lin Xinzhou Bamboo Winding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nzhou Bamboo Based Composit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nzhou Bamboo Based Composit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nzhou Bamboo Based Composit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2512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159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159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159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束节结构,属于竹复合管连接技术领域,其中通过整体式胶圈的对应设置,可有效避免束节结构中内衬层的设置,简化束节结构的制备工艺,避免渗漏的风险,且通过整体式胶圈外周上连接槽的对应开设,以及加强层的对应设置,可在束节结构快速成型的同时,保证束节结构的强度、整体性和可靠性,实现竹复合管的稳定对接。本实用新型的束节结构,其结构简单,制备方法便捷,成型后得到的束节结构整体性强,可靠性高,能在保证束节结构使用强度的同时,有效提升束节结构的密封性和可靠性,保证竹复合管连接的可靠性,延长竹复合管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竹复合管的应用成本和维护成本,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束节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竹复合管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束节结构。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管道的应用十分广泛。常见的管道连接方式有螺纹连接、法兰连接、焊接、管道承插口连接、卡套式连接、热熔连接和沟槽连接等。这些连接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中的各类管道工程中。但是,对于竹复合管道而言,其以竹子作为主要的原材料,由于竹材的特殊性,使得现有的接口连接方法不能有效适用。
鉴于此,在申请人的在先申请CN 104266017A中,提出了一种用于连接竹复合管的管束节的制备方法、安装方法及该管束节,通过其中特殊设计的管束节结构,可有效实现竹复合管的连接,一定程度上满足竹复合管道的连接需求。但是,申请人发现,上述束节在应用时存在应力集中、成型质量较差的缺陷,因而在后续专利CN 110375134 A中对竹复合管的连接结构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将密封圈对应改设在了连接管道的端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束节安装密封圈位置处的应力集中,提升了竹复合管连接结构的设置稳定性。
然而,随着竹复合管连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在插口或者束节上开槽并嵌入密封圈的方式也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上述束节或竹复合管连接结构的制备工序繁琐,产品的制造与使用成本较高,不利于竹复合管的大范围推广,限制了竹复合管的推广应用;其次,在束节安装过程中,束节与管道的插口在接触时极易损坏束节的内衬层,影响束节的正常使用,使连接后的结构存在渗漏的风险,导致维护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束节结构,其中通过整体式胶圈的对应设置,有效避免了传统束节结构中内衬层的设置,简化了束节结构的设置工艺,避免了束节结构渗漏风险的出现,而连接槽的对应设置以及加强层与整体式胶圈的对应匹配,有效保证了束节结构的整体性和强度,提升了竹复合管连接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束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径向上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整体式胶圈和加强层;
所述整体式胶圈包括呈管状结构的本体,该本体的内周壁面上沿环向设置有内部挡台,且该内部挡台沿束节结构轴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突刺;
所述突刺为沿所述本体内周环向设置的环状结构,其最外侧紧连所述本体的内周壁面,且所述环状结构上各位置与所述内部挡台所处平面的距离随着该突刺内径的缩小而减小,即所述突刺的内侧指向所述内部挡台一侧;所述本体的外周壁面上沿环向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为一个或者为在轴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
所述加强层缠绕粘结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周壁面上,其包括分设于所述本体两端外周壁面的端口挡台和设置在两端口挡台之间的玻纤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玻纤层外周壁面上的竹篾层;所述玻纤层在径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端口挡台的厚度,其以玻纤材料缠绕粘结于所述本体外周壁面上而成,且各所述连接槽分别以缠绕粘结的玻纤材料填满;所述竹篾层缠绕粘结设置在所述玻纤层的外周壁面上,其沿轴向的两端面分别紧贴对应端口挡台的侧壁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竹篾层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加强层厚度的一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竹篾层由环向竹篾和轴向竹篾在径向上交替缠绕粘结而成,且所述环向竹篾的总缠绕厚度大于所述轴向竹篾的总缠绕厚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口挡台以单根环向竹篾片或者若干根环向竹篾片缠绕粘结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翻边;且两所述翻边以所述本体的两端分别沿径向向外延伸一定长度后再沿轴向相向延伸一定长度后得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口挡台以侧壁面抵接所述翻边的内周壁面,且所述竹篾层的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翻边形成的环形凹槽中,并以端部的外周壁面抵接所述翻边的内周壁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槽的开口宽度小于该连接槽沿轴向宽度的最大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槽的横截面呈梯形,且其开口的宽度等于该梯形两平行边中的短边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层的外周壁面上设置有外防护层,所述外防护层通过在所述端口挡台和所述竹篾层的外周壁面上涂刷防护涂料得到,或者通过在所述加强层的外周壁面上缠绕粘结竹纤维材料后涂刷防护材料得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突刺靠近所述内部挡台的一侧内周壁面上沿环向开设有一定深度的凹槽。
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束节结构,其通过整体式胶圈的对应设置,有效避免了束节结构中内衬层的设置,简化了束节结构的制备工艺,避免了传统束节结构因内衬层损坏而导致的渗漏问题,提升了竹复合管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整体式胶圈外周壁面上连接槽的设置和玻纤层的对应设置,可有效实现加强层与整体式胶圈的稳定连接,避免加强层与整体式胶圈因受轴向作用力或径向作用力而分离,确保了束节结构制备后的整体性,保证了束节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延长了竹复合管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竹复合管的应用成本和维护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束节结构,其通过在整体式胶圈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翻边,并将加强层中的端口挡台包覆在翻边形成的环形凹槽中,且竹篾层的两端分别对应嵌入环形凹槽中,以此实现加强层的稳定设置,充分避免整体式胶圈与加强层的分离,同时保证束节结构的整体性、密封性和强度,延长束节结构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的束节结构,其通过将连接槽设置为开口宽度小于宽度最大值的形式,并进一步优选设置为横截面呈梯形的环槽结构,使得连接槽的开口为该梯形两平行边的短边,利用上述设置,使得玻纤材料对应填满连接槽后,该连接槽可对玻纤层进行轴向、径向的限位,避免整体式胶圈与加强层的分离,保证束节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的束节结构,其结构简单,制备方法便捷,成型后得到的束节结构整体性强,可靠性高,能在保证束节结构使用强度的同时,有效提升束节结构的密封性和可靠性,保证竹复合管的稳定连接,延长竹复合管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竹复合管的应用成本和维护成本,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束节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束节结构在工作时的结构剖视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整体式胶圈,101.第一突刺,102.第二突刺,103.挡台,104.连接槽,105.翻边;2.加强层,201.玻纤层,202.竹篾层,203.端口挡台;3.管道,3a.第一管道,3b.第二管道,301.第一密封槽,302.第二密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束节结构由整体式胶圈1和加强层2组成。其中,整体式胶圈1包括呈管状结构的本体,该本体由耐温橡胶制备而成,具有较好的耐温性能和一定的弹性形变性能,且本体的各部位在径向上具有一定的厚度,以确保其结构的稳定性。具体而言,优选实施例1中的胶圈压缩率为25%~35%,且胶圈的国际橡胶硬度指数(IRHD)为45~60。
进一步地,本体的中部内侧沿环向设置有一定厚度的挡台103,用于抵接两待对接竹复合管道的插口端部,实现插口的限位;在挡台10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突刺结构,该突刺呈沿环向设置的圆环结构,该圆环结构对应外周壁面的外侧固定在本体的内周壁面上,其内侧向靠近挡台103的一侧伸出,如图1中所示;换个角度来说,优选实施例中的突刺可看作是设置在本体内周壁面上的凸环,该凸环的外周壁面与本体的内壁面固定连接,且该凸环沿轴向的厚度随着直径的缩小而不断减小,以及该凸环各位置与挡台103所处平面的距离随着直径的缩小而不断减小。
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挡台103沿本体轴向两侧的突刺分别为至少两个,优选实施例中挡台103任意一侧的突刺均为2个,即第一突刺101和第二突刺102,如图1中所示。显然,突刺的数量不仅可设置为上述2个,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1个或者多于2个的多个,这可根据束节的长度和插口的长度来对应设置。相应地,第一突刺101和第二突刺102在轴向上间隔设置,并在各突刺靠近挡台103的一侧沿环向设置有凹槽,用于各突刺内侧在被径向力作用时可对应产生形变并对应容置在各自一侧的凹槽中,确保插口能对应插入束节中。
进一步地,在本体的外周壁面上沿轴向间隔开设有多个连接槽104,用于本体外周壁面与加强层2的稳定连接,优选实施例中连接槽104沿环向开设,其设置数量与突刺和挡台的数量对应;具体来说,对应每一个突刺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槽104,其对应开设在突刺设置位置的外侧;且对应挡台103设置有两个连接槽104,两个连接槽分设于挡台103两侧的外周壁面上,并优选以挡台103对称设置。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连接槽104开设位置的本体厚度不小于未开设连接槽104位置处的本体壁厚最小值。显然,以图1所示的内容可以看出,在对应突刺开设的连接槽104处,由于突刺的设置,可以使得该连接槽104开设位置的厚度最小值不小于两连接槽104之间平直面部位的本体厚度;同时,在挡台103的两侧外周设置的连接槽104,其开设位置对应的本体内周壁面上未开设有凹槽,也并未设置有突刺结构。
通过上述设置,可对应得到具有突刺和挡台的整体式胶圈1,其长度不小于两竹复合管的插口端长度之和,可以其两端分别套设在两竹复合管的插口外周上,实现两竹复合管的对应连接。同时,整体式胶圈1中的突刺(101、102)、挡台103优选与本体一体成型,以提升整体式胶圈1受力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突刺和挡台的设置简单,稳定性高,且连接槽的开设在胶圈的成型过程中对应完成或者在成型后对应开设,这利用现有技术很容易实现,大幅简化了束节的制备工艺。
进一步地,在本体的外周上对应设置有加强层2,其与整体式胶圈1对应组合成管状的束节结构,用于从外侧提供支撑力以支撑整体式胶圈1呈规则的管状结构。加强层2的最内侧对应各连接槽104形成有相应的“凸环”结构,其对应嵌入并填满连接槽104,如图1中所示。通过连接槽104的对应设置,使得整体式胶圈1与加强层2之间可以实现稳定连接,并避免整体式胶圈1与加强层2因受轴线方向上的作用力而分离,确保束节结构的整体性。
进一步优选地,为了避免整体式胶圈1与加强层2在受径向力而分离,优选实施例中的连接槽104设置为开口宽度小于连接槽104宽度最大值的形式,进一步优选连接槽104开口位置的宽度为连接槽104的宽度最小值。具体而言,优选实施例中的连接槽104为横截面呈梯形的环形槽,且该连接槽104开口的宽度刚好对应于该梯形两平行边中的短边长度,如图1中所示。利用上述设置,可使得加强层2与整体式胶圈1之间能通过嵌入连接槽104中的加强层材料连接紧固,避免整体式胶圈1因受径向力而与加强层2分离,保证整体式胶圈1与加强层2之间始终处于整体式管状结构。当然,为了确保整体式胶圈1与加强层2之间的紧密连接,也可以在加强层2内周壁面与整体式胶圈1的外周壁面之间对应涂抹粘结剂,例如粘结树脂,以实现整体式胶圈1与加强层2之间的连接紧固。
为了进一步提升加强层2与整体式胶圈1匹配的稳定性,在优选实施例中,在整体式胶圈1的两端分别向外翻设有一定长度的翻边105,该翻边105通过整体式胶圈1的两端分别沿径向向外的方向延伸一定宽度后再沿轴向相向延伸一定长度后得到。通过两翻边105的设置,使得加强层2对应设置后,两翻边105的内周壁面可紧密贴合加强层2的端面和端部的外周壁面,以此实现对加强层2两端的包覆,这样可进一步确保整体式胶圈1与加强层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两者沿轴向、径向的分离。
进一步具体地,优选实施例中的加强层1如图1中所示,其包括玻纤层201、竹篾层202和端口挡台203。其中,玻纤层201为基层,其对应缠绕粘结在整体式胶圈1的外周壁面上,并对应嵌入、填满各连接槽104,且玻纤层201自整体式胶圈1的外周壁面向外延伸一定厚度,如图1中所示;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玻纤层201的长度小于整体式胶圈1的长度,且其两端均对应于端口挡台203的设置预留有一定宽度。
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的竹篾层202可作为结构层来为束节结构提供强度,其优选以竹篾材料缠绕粘结在玻纤层201的外周壁面上得到,并以两端平齐于玻纤层201的两端。同时,优选实施例中的竹篾层202优选以环向竹篾和轴向竹篾交替缠绕粘结而成,且环向竹篾的总缠绕厚度大于轴向竹篾的总缠绕厚度,以及竹篾层202的最外侧和最内侧分别优选为环向竹篾缠绕而成。进一步地,竹篾层202的缠绕厚度优选大于加强层2厚度的一半,优选实施例中加强层2的厚度为径向上连接槽104槽底至竹篾层202最外侧的距离。
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竹篾层202两端的整体式胶圈1外周壁面上缠绕粘结有端口挡台203,其优选以单根环向竹篾片或者若干根环向竹篾片缠绕粘结而成,且端口挡台203的一侧以端面抵接玻纤层201与竹篾层202的端面,另一侧平齐于整体式胶圈1的端面(此时无“翻边105”设置)或者抵接翻边105的内周壁面;同时端口挡台203的外周壁面优选平齐于竹篾层202的外周壁面,且当整体式胶圈1设置有翻边105时,端口挡台203的外周壁面抵接翻边105的内周壁面。优选地,翻边105在轴向上的延伸长度大于端口挡台203的轴向长度,使得翻边105可将端口挡台203完全包覆起来并包覆竹篾层202的端部外周,从而得到如图1中所示的束节结构。
进一步优选地,在端口挡台203和竹篾层202成型后,在加强层2的外周壁面上设置有外防护层,即在端口挡台203和竹篾层202的外周壁面上设置有外防护层,该外防护层通过在端口挡台203和竹篾层202的外周壁面上涂刷防护涂料得到,或者通过在加强层2的外周壁面上先缠绕粘结竹纤维材料再涂刷防护材料得到。
通过上述设置,得到的束节结构与两管道3之间的匹配也如图2中所示,即第一管道3a的插口端对应插入束节的一端,并以端部抵接挡台103的一侧,且第二管道3b的插口端对应插入束节的另一端,而该第二管道3b的端部抵接挡台103的另一侧;进一步地,两插口端的外周上分别对应第一突刺101和第二突刺102沿环向开设有凹槽,即第一密封槽301和第二密封槽302。具体而言,当束节结构与两管道3匹配时,束节结构两端的第一突刺101可对应以端部嵌入第一密封槽301中,且分设于挡台103两侧的第二突刺102可对应嵌入对应管道3靠近端部的第二密封槽302中。第一突刺101和第二突刺102的设置,可有效实现两管道3对接后的密封性,防止管道连接后的渗漏,而加强层2的设置能充分确保管道对接位置的强度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的束节结构优选以下述方式制备,其中包括的步骤如下:
(1)进行整体式胶圈1的成型,优选实施例中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制备整体式胶圈1,并得到具有突刺、挡台103、连接槽104和翻边105的整体式胶圈1备用;
(2)进行端口挡台203的缠绕粘结
将整体式胶圈1对应安设在专用模具上,并在其两端的外周壁面上对应缠绕粘结一定厚度、一定长度的端口挡台203;具体而言,端口挡台203优选不延伸至有连接槽104的位置,其以竹篾帘或者单根竹篾在整体式胶圈1端部的外周沿环向缠绕粘结;
当整体式胶圈1的端部未设置有翻边105时,两端口挡台203缠绕平齐于整体式胶圈1的两侧端部平面,并沿径向向外延伸一定的厚度;
当整体式胶圈1的端部设置有翻边105时,两端口挡台203缠绕设置在翻边105形成的内凹空腔内,端口挡台203的一侧抵接翻边105的内侧壁面,且端口挡台203的设置厚度等于或略小于该内凹空腔沿整体式胶圈1径向的宽度,使得端口挡台203的外周壁面抵接翻边105正对整体式胶圈1外周壁面的内侧壁面,以及端口挡台203沿轴向的设置长度小于翻边105沿轴向支出的长度,即端口挡台203沿轴向的一侧壁面抵接翻边105的内周壁面,另一侧壁面不突出于翻边105的端部。
(3)进行玻纤层201的缠绕粘结
在完成两端口挡台203的设置后,在两端口挡台203之间的整体式胶圈1的外周壁面上以玻纤材料缠绕粘结一定厚度,形成玻纤层201。
在缠绕粘结玻纤层201时,首先在各连接槽104中缠绕粘结玻纤材料,使得各连接槽104被玻纤材料填满,待各连接槽104中的玻纤材料均填充到平齐于整体式胶圈1外周壁面时,在两端口挡台203之间的整个本体外周壁面上缠绕粘结一定厚度的玻纤材料,玻纤材料在缠绕时,同时淋上树脂,以其作为粘结剂来实现物料的粘接,形成稳定的玻纤层201。
(4)进行竹篾层202的缠绕粘结
在完成缠绕粘结后的玻纤层201的外周壁面上,缠绕粘结一定厚度的竹篾层202,竹篾层202的厚度优选不小于束节结构整体厚度的一半,该束节结构的整体厚度优选为竹篾层202厚度、玻纤层201厚度和整体式胶圈1本体厚度之和。
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的竹篾层202由轴向竹篾和环向竹篾分别缠绕多层后得到,竹篾层202在缠绕成型时,通过树脂等粘结剂的不断加入,使得竹篾层202能与玻纤层201、端口挡台203形成稳定的整体,竹篾层202的内周壁面紧密粘结玻纤层201的外周壁面,且竹篾层202的两侧壁面紧贴粘结两端口挡台203的侧壁面,继而以玻纤层201、竹篾层202和端口挡台203形成束节结构的加强层2,为整体式胶圈1提供支撑和结构强度。
当整体式胶圈1的两端未设置翻边105时,竹篾层202沿轴向的两端抵接两端口挡台203的端面,且竹篾层202的外周壁面平齐于两端口挡台203的外周壁面。
当整体式胶圈1的两端设置有翻边105时,竹篾层202的两端伸入翻边105内并抵接翻边105的内周壁面;优选地,竹篾层202的中部在两端外周壁面抵接翻边105内周壁面后,继续在两翻边105端部之间向外缠绕粘结一定的厚度,如图1中所示,即使得竹篾层202的端面呈“凸”字形,实现结构层2与翻边105之间的连接稳固。
(5)待端口挡台203、竹篾层202和玻纤层201固化成型后,得到加强层2,进而进行束节结构的外周处理,脱模得到满足需求的束节结构,所谓外周处理可以是在端口挡台203与竹篾层202的外周壁面上涂刷防护涂料,或者缠绕粘结竹纤维层后再涂刷防护材料。
经过上述步骤的制备,可得到含有整体式胶圈的束节结构,上述过程的制备方法简单,得到的束节结构整体性好,能准确实现两管道的连通和对接,保证竹复合管对接的密封性和准确性;此外,利用胶圈的整体式制作,能有效避免束节内衬层的设置,在保证束节结构的结构强度和刚度的同时,简化束节的制备工艺,降低束节的制备难度,提升竹复合管利用的便捷性和可靠性,降低竹复合管的应用成本,促进竹复合管的应用和推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束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径向上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整体式胶圈和加强层;
所述整体式胶圈包括呈管状结构的本体,该本体的内周壁面上沿环向设置有内部挡台,且该内部挡台沿束节结构轴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突刺;
所述突刺为沿所述本体内周环向设置的环状结构,其最外侧紧连所述本体的内周壁面,且所述环状结构上各位置与所述内部挡台所处平面的距离随着该突刺内径的缩小而减小,即所述突刺的内侧指向所述内部挡台一侧;所述本体的外周壁面上沿环向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为一个或者为在轴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
所述加强层缠绕粘结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周壁面上,其包括分设于所述本体两端外周壁面的端口挡台和设置在两端口挡台之间的玻纤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玻纤层外周壁面上的竹篾层;所述玻纤层在径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端口挡台的厚度,其以玻纤材料缠绕粘结于所述本体外周壁面上而成,且各所述连接槽分别以缠绕粘结的玻纤材料填满;所述竹篾层缠绕粘结设置在所述玻纤层的外周壁面上,其沿轴向的两端面分别紧贴对应端口挡台的侧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节结构,其中,所述竹篾层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加强层厚度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节结构,其中,所述竹篾层由环向竹篾和轴向竹篾在径向上交替缠绕粘结而成,且所述环向竹篾的总缠绕厚度大于所述轴向竹篾的总缠绕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束节结构,其中,所述端口挡台以单根环向竹篾片或者若干根环向竹篾片缠绕粘结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束节结构,其中,所述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翻边;且两所述翻边以所述本体的两端分别沿径向向外延伸一定长度后再沿轴向相向延伸一定长度后得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束节结构,其中,所述端口挡台以侧壁面抵接所述翻边的内周壁面,且所述竹篾层的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翻边形成的环形凹槽中,并以端部的外周壁面抵接所述翻边的内周壁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所述的束节结构,其中,所述连接槽的开口宽度小于该连接槽沿轴向宽度的最大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束节结构,其中,所述连接槽的横截面呈梯形,且其开口的宽度等于该梯形两平行边中的短边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或8所述的束节结构,其中,所述加强层的外周壁面上设置有外防护层,所述外防护层通过在所述端口挡台和所述竹篾层的外周壁面上涂刷防护涂料得到,或者通过在所述加强层的外周壁面上缠绕粘结竹纤维材料后涂刷防护材料得到。
CN201922025126.5U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束节结构 Active CN2117159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25126.5U CN211715996U (zh)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束节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25126.5U CN211715996U (zh)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束节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15996U true CN211715996U (zh) 2020-10-20

Family

ID=72815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25126.5U Active CN211715996U (zh)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束节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159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6399A (zh) * 2021-08-18 2021-11-05 赵夫良 一种管道束节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6399A (zh) * 2021-08-18 2021-11-05 赵夫良 一种管道束节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S6225914B2 (zh)
CN211715996U (zh) 一种束节结构
CN207814730U (zh) 纤维增强塑料复合管的连接接头
CN211715973U (zh) 一种基于整体式胶圈的束节结构
CN211875343U (zh) 一种适用于竹复合管的束节结构
CN111022794A (zh) 一种适用于竹复合管的束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85792A (zh) 一种束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40711A (zh) 一种基于整体式胶圈的束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214999894U (zh) 管道组件
CN211715974U (zh) 一种适用于束节的整体式胶圈及包含其的束节
AU2009260492B2 (en) Pipe joint and related method
US8191582B2 (en) Hose
CN112984232A (zh) 管道组件和管道装配方法
CN208221817U (zh) 一种钢塑转换接头
CN204176172U (zh) 加强克拉管
CN108953816B (zh) Pvc-u缠绕管用承插接头
CN208153885U (zh) 新型曲弹防断裂热熔管件
JPH0258529B2 (zh)
CN210770766U (zh) 一种管路快速接头
CN214222278U (zh) 一种管道对接结构
CN205331152U (zh) 压接式空心管连接结构
CN215488119U (zh) 一种加强型聚乙烯缠绕管
CN205136924U (zh) 一种连接竹节状预应力扁口塑料管的密封接头
CN214656497U (zh) 管道变向连接装置
CN211475107U (zh) 一种高强度hdpe双壁波纹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15

Address after: 311122 No. 29-16, Jiaqi Road, Xianlin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Zhonglin Xinzhou Bamboo Winding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311251 No.1, dongfanzhong Road, Linpu Town,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XINZHOU BAMBOO-BASED COMPOSITES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Ye L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