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91906U - 一种智能门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门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91906U
CN211691906U CN201921202724.9U CN201921202724U CN211691906U CN 211691906 U CN211691906 U CN 211691906U CN 201921202724 U CN201921202724 U CN 201921202724U CN 211691906 U CN211691906 U CN 2116919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vibration
unlocking
processing unit
central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0272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ibao Yunke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Huada Zhibao Electronic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ibao Yunke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Huada Zhibao Electronic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ibao Yunke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Huada Zhibao Electronic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ibao Yun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0272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919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919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919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门锁,在该智能门锁中,利用振动传感器采集第一振动信息,并利用微动传感器采集第二振动信息;而且,当中央处理器接收到振动传感器发送的第一振动信息和微动传感器发送的第二振动信息时,中央处理器能够根据第一振动信息和第二振动信息获取智能门锁的开锁信息,以便在根据开锁信息确定为异常开锁时发送报警指令,使得用户能够根据该报警指令及时地获知智能门锁被异常开锁,从而克服了因现有的智能门锁无法记录机械开锁信息而导致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智能门锁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门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门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门锁的普及,智能门锁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受人瞩目的问题。现有的智能门锁通常可以采用多种开锁方式,使得利用机械钥匙进行开锁成为了一种使用频率较低的应急开锁方式。
当机械钥匙插入智能门锁的锁芯中时,机械钥匙能够将锁芯中所有的弹子全部顶入最上端,以便借助于扭力以及内外锁芯弹子孔之间的阶面,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使内弹子回落以及将外弹子阻于内锁芯之外,从而能够带动锁芯的拨拖进行旋转,而且拨拖在旋转过程中还会带动锁体内部离合器部件,使得该锁体内部离合器部件能够推动离合器进入同步状态,以便当离合器进入同步状态时,下压面板执手能够同步转动锁体的开锁结构,将锁舌收回,从而将智能门锁打开。
然而,现有的智能门锁不会记录使用机械钥匙开锁的开锁信息,使得用户无法获知是否有人曾采用技术性开锁的方式(例如,类似钥匙功能的开锁设备)尝试对智能门锁进行开锁,如此导致了现有的智能门锁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门锁,能够克服现有的智能门锁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智能门锁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门锁,包括:振动传感器、微动传感器、中央处理器;所述振动传感器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进行连接;所述微动传感器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进行连接;
所述振动传感器,用于采集第一振动信息,并向所述中央处理器发送所述第一振动信息;
所述微动传感器,用于采集第二振动信息,并向所述中央处理器发送所述第二振动信息;
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振动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振动信息,确定所述智能门锁的开锁信息;并在根据所述开锁信息确定为异常开锁时,发送报警指令。
可选的,所述振动传感器装设于锁芯上,且所述振动传感器位于从锁孔所在位置起三分之一锁芯长度的位置,且所述锁孔所在位置与所述振动传感器所在位置的距离连线与所述锁芯长度的延伸方向平行。
可选的,所述振动传感器采用3M贴版胶带或焊接方式装设在所述锁芯上。
可选的,所述微动传感器位于以锁芯为圆心,以拨拖为半径形成的圆内部预设位置。
可选的,所述预设位置是指拨拖按照其正确旋转方向旋转270度~345度之间区域的任一位置。
可选的,所述微动传感器采用焊接方式进行固定。
可选的,所述振动传感器与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杜邦线进行连接;
和/或,
所述微动传感器与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杜邦线进行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进行连接;
所述报警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中央处理器发送的所述报警指令进行报警提醒。
可选的,还包括: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进行连接;
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将目标信息发送至所述存储装置;其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开锁信息、开锁状态信息、开锁提示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开锁状态信息用于记录是否正常开锁;所述开锁提示信息用于记录是否发送报警指令;
所述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所述目标信息。
可选的,所述中央处理器,还用于将目标信息发送至服务器;其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开锁信息、开锁状态信息、开锁提示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开锁状态信息用于记录是否正常开锁;所述开锁提示信息用于记录是否发送报警指令;
和/或,
所述中央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报警指令发送至终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的智能门锁,利用振动传感器采集第一振动信息,并利用微动传感器采集第二振动信息;而且,当中央处理器接收到振动传感器发送的第一振动信息和微动传感器发送的第二振动信息时,中央处理器能够根据第一振动信息和第二振动信息获取智能门锁的开锁信息,以便在根据开锁信息确定为异常开锁时发送报警指令,使得用户能够根据该报警指令及时地获知智能门锁被异常开锁,从而克服了因现有的智能门锁无法记录机械开锁信息而导致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智能门锁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智能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振动传感器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拨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动传感器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央处理器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智能门锁的工作原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智能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包括:振动传感器11、微动传感器12、中央处理器13;振动传感器11与中央处理器13进行连接;微动传感器12与中央处理器13进行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不限定振动传感器11与中央处理器13之间的连接方式,例如,振动传感器11与中央处理器13之间可以通过杜邦线进行连接。同样,在本申请中不限定微动传感器12与中央处理器13之间的连接方式,例如,微动传感器12与中央处理器13之间可以通过杜邦线进行连接。
为了便于理解和解释智能门锁,下面将依次介绍振动传感器11、微动传感器12和中央处理器13的相关内容。
首先介绍振动传感器11的相关内容。
在智能门锁中,振动传感器11可以装设于锁芯上,以便振动传感器11能够采集锁芯内部产生的振动信号。例如,当机械钥匙插入锁芯内时,该机械钥匙能够在锁芯内部引起的振动,此时,振动传感器11能够采集到该振动信号。
为了能够准确地采集到锁芯内部所产生的振动信号,如图2所示,振动传感器11在锁芯21上的装设位置,具体可以为:振动传感器11位于从锁孔22所在位置起三分之一锁芯长度L的位置,且所述锁孔22所在位置与所述振动传感器11所在位置的距离连线R与所述锁芯长度L的延伸方向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距离连线R”具体的特点为:“距离连线R”为锁孔22所在位置与振动传感器11所在位置之间的连线,且“距离连线R”平行于锁芯长度L的延伸方向。
振动传感器11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装设于锁芯上。作为示例,振动传感器 11可以采用3M贴版胶带贴在锁芯上,也可以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在锁芯上。
另外,在智能门锁中,振动传感器11可以用于采集第一振动信息,并向中央处理器13发送该第一振动信息。其中,第一振动信息是指目标物体在锁芯内部引起的振动信息。其中,目标物体可以是任一种能够引起锁芯内部产生振动的物体,例如,目标物体可以是机械钥匙,也可以是其他开锁设备。
为了便于理解和解释第一振动信息,下面结合示例进行说明。
作为示例,当机械钥匙插入锁芯时,将引起锁芯内部产生振动,此时,振动传感器11能够检测到该振动,而且振动传感器11能够根据与该振动相关的信息生成第一振动信息发送给中央处理器13。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示例中,“与该振动相关的信息”可以包括该振动的振动参数信息、振动发生时间、振动强弱等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以上为振动传感器11的相关内容。
下面介绍微动传感器12的相关内容。
在智能门锁中,微动传感器12可以装设于锁芯的周围,使得拨拖31(如图 3所示)在旋转一圈的过程中能够触碰到微动传感器12至少一次,以便微动传感器12能够采集到用于记录拨拖旋转角度信息的振动信号。例如,假设微动传感器12的装设位置能够使得拨拖在旋转一圈的过程中只能够触碰到微动传感器12一次,那么,当微动传感器12检测到第一次振动信号时,则表示拨拖旋转角度为预设角度,且该预设角度为微动传感器12的位置与拨拖的初始位置(所谓初始位置是指拨拖未进行旋转前的位置)之间的角度间隔;当微动传感器12检测到第二次振动信号时,则表示拨拖旋转角度为预设角度与360度的和。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本申请中,无论微动传感器12的装设位置能够使得拨拖在旋转一圈的过程中能够触碰到微动传感器12任一次数,均可以采用相同的计算思路来确定拨拖的旋转角度,因而,本申请不限定微动传感器12 的装设位置能够使得拨拖在旋转一圈的过程中能够触碰到微动传感器12的次数。另外,为了便于理解和解释,后续将以微动传感器12的装设位置能够使得拨拖在旋转一圈的过程中只能够触碰到微动传感器12一次为例进行说明。
为了能够准确地确定拨拖的旋转角度,微动传感器12在智能门锁内的装设位置,具体可以为:微动传感器12位于以锁芯为圆心,以拨拖为半径形成的圆内部预设位置。
其中,预设位置可以预先设定,尤其可以根据应用场景设定。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获取到的拨拖旋转角度的准确性,该预设位置可以是指拨拖按照其正确旋转方向旋转270度~345度之间区域的任一位置。例如,预设位置可以是指拨拖按照其正确旋转方向旋转315度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正确旋转方向”是指当拨拖沿着一个方向旋转预设角度后便能够开锁时所对应的旋转方向。作为示例,假设拨拖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720度能够顺利开锁,此时,“正确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另外,基于上述介绍的微动传感器的装设位置信息,为了能够保证拨拖在旋转过程中准确地触碰到微动传感器12,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可以将微动传感器12装设在锁体内部离合器部件侧边。此时,当目标物体(例如,机械钥匙)转动带动拨拖旋转时,拨拖的旋转能够带动锁体内部离合器部件,使得锁体内部离合器部件能够推动离合器进入同步状态,以便拨拖可以在旋转过程中触碰到微动传感器12。
基于上述介绍的微动传感器12的装设位置的相关信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将微动传感器12固定在上述提供的任一装设位置上。作为示例,微动传感器12可以采用焊接方式进行固定。
此外,在智能门锁中,微动传感器12可以用于采集第二振动信息,并向中央处理器13发送该第二振动信息。其中,第二振动信息是指在目标物体转动带动拨拖进行旋转的过程中,因拨拖触碰到微动传感器12而引起的振动信息。
为了便于理解和解释第二振动信息,下面结合示例进行说明。
作为示例,在机械钥匙转动带动拨拖进行旋转的过程中,当拨拖每一次旋转到微动传感器12的装设位置时,因拨拖触碰到微动传感器12而产生振动信号,使得微动传感器12能够检测到该振动信号,以便微动传感器12将与该振动信号相关的信息作为第二振动信息发送给中央处理器13。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示例中,“与该振动信号相关的信息”可以包括该振动信号的振动参数信息、振动发生时间、振动强弱等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以上为微动传感器12的相关内容。
下面介绍中央处理器13的相关内容。
在智能门锁中,中央处理器13装设于智能门锁内部,且本申请不限定中央处理器13的装设位置,中央处理器13的装设位置可以是现有或未来出现的任一位置。
另外,如图5所示,中央处理器13包括计时模块,该计时模块用于进行计时。例如,计时模块用于记录中央处理器13持续接收到振动传感器11发送的第一振动信息的时长。(需要说明的是,计时模块的功能将在下文的智能门锁的工作原理中进行介绍,技术详情请参照下文中的“智能门锁的工作原理”的相关内容。)
此外,在智能门锁中,中央处理器13可以用于根据振动传感器11发送的第一振动信息、以及微动传感器12发送的第二振动信息,确定智能门锁的开锁信息;并在根据开锁信息确定为异常开锁时,发送报警指令。
为了能够让用户准确地获知智能门锁的所有开锁信息,基于上述提供的中央处理器13的功能,中央处理器13的可以还用于在根据开锁信息确定为正常开锁时,发送提醒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中央处理器13的上述两个功能将在下文的智能门锁的工作原理中进行介绍,技术详情请参照下文中的“智能门锁的工作原理”的相关内容。
还需要说明的是,中央处理器13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检测微动传感器12 是否被触碰,例如,中央处理器13可以通过通用型之输入输出 (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GPIO)来检测微动传感器12是否被触碰。
以上为中央处理器13的相关内容。
基于上述振动传感器11、微动传感器12和中央处理器13的相关内容,本申请还提供了智能门锁的工作原理,下面将结合图6对智能门锁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其中,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智能门锁的工作原理流程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门锁的工作原理,具体包括步骤S61-S68:
S61:当检测到目标物体插入锁芯时,振动传感器11采集锁芯内部的振动信号,并根据该振动信号生成第一振动信息发送给中央处理器13。
在本申请中,由于当目标物体插入到锁芯时,会引起锁芯内部产生振动,使得振动传感器11能够检测到该振动信号,因而,当振动传感器11初次检测到振动信号时,则可以确定振动传感器11检测到目标物体插入到锁芯中。
另外,在本申请中,振动传感器11与中央处理器13可以利用串行通信的方式进行通信,此时,振动传感器11能够将每次采集到的振动信号实时地发送给中央处理器13,使得中央处理器13能够利用其内部的计时模块能够准确地统计出中央处理器13持续接收到振动传感器11发送的第一振动信息的时长,以便中央处理器13能够根据该时间确定目标物体在锁芯内的时长(也就是,开锁时长),并可依据该开锁时长判断是否为正常开锁。
S62:微动传感器12采集因拨拖触碰微动传感器12而产生的振动信号,并根据该振动信号生成第二振动信息发送给中央处理器13。
作为示例,假设微动传感器位于以锁芯为圆心,以拨拖为半径形成的圆内部预设位置,且预设位置为拨拖按照其正确旋转方向旋转315度的位置,则 S62具体可以为:当拨拖按照其正确旋转方向旋转了315度时,拨拖将触碰到微动传感器12,使得微动传感器12检测到第一次振动的振动信号,以便根据第一次振动的振动信号生成第二振动信息发送给中央处理器13;当拨拖按照其正确旋转方向旋转了675度时,拨拖将再次触碰到微动传感器12,使得微动传感器12检测到第二次振动的振动信号,以便根据第二次振动的振动信号生成第二振动信息发送给中央处理器13;……(以此类推)。
S63:中央处理器13根据第一振动信息和第二振动信息,确定智能门锁的开锁信息。
智能门锁的开锁信息可以包括多种信息,例如,开锁信息可以包括开锁时长和开锁过程中拨拖的旋转角度。
下面将介绍开锁时长的相关内容。
开锁时长是指用户利用目标物体进行开锁时所消耗的时长。
在本申请中,可以由中央处理器13的计时模块来获取开锁时长,其获取过程具体为:中央处理器13能够利用其内部的计时模块能够准确地统计出中央处理器13持续接收到振动传感器11发送的第一振动信息的时长,并将该时长作为目标物体在锁芯内的时长,也就是,用户使用目标物体开锁的开锁时长。
为了便于理解和解释开锁时长的获取过程,下面将结合示例进行说明。
作为示例,开锁时长的获取过程具体可以为:当中央处理器13第一次接收振动传感器11发送的第一振动信息时,则可以确定用户开始进行开锁,使得中央处理器13中的计时模块开始进行计时,直到当中央处理器13在预设时长内没有再接收到振动传感器11发送的第一振动信息时,则可以确定用户的开锁动作已停止,使得中央处理器13中的计时模块停止计时。此时,中央处理器13可以利用计时模块所记录的时长与预设时长的差作为开锁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时长是预先设定的,尤其可以根据应用场景设定。例如,预设时长为10秒。
以上为开锁时长的相关内容。
下面介绍开锁过程中拨拖的旋转角度的相关内容。
开锁过程中拨拖的旋转角度是指用户利用目标物体进行开锁过程中带动拨拖进行旋转所达到的旋转角度。
在本申请中,可以由中央处理器13来获取开锁过程中拨拖的旋转角度,其获取过程具体可以为:中央处理器13能够根据微动传感器12发送的第二振动信息的次数来准确地获取开锁过程中拨拖的旋转角度。
为了便于理解和解释开锁过程中拨拖的旋转角度的获取过程,下面结合示例进行说明。
假设微动传感器位于以锁芯为圆心,以拨拖为半径形成的圆内部预设位置,且预设位置为拨拖按照其正确旋转方向旋转315度的位置。
作为示例,基于上述假设,当中央处理器13第一次接收到微动传感器12 发送的第二振动信号时,则中央处理器13能够确定在当前时间下拨拖的旋转角度为315度;当中央处理器13第二次接收到微动传感器12发送的第二振动信号时,则中央处理器13能够确定在当前时间下拨拖的旋转角度为675度。此时,如果中央处理器13只接收到了两次微动传感器12发送的第二振动信号,那么中央处理器13可以确定拨拖的旋转角度≥675度。
以上为开锁过程中拨拖的旋转角度的相关内容。
另外,开锁信息除了包括开锁时长和开锁过程中拨拖的旋转角度以外,开锁信息还可以包括其他与开锁相关的信息。例如,开锁信息还可以包括开锁的起始时间和开锁的终止时间中的至少一个。
S64:中央处理器13根据智能门锁的开锁信息确定是否为异常开锁,若是,则执行步骤S65;若否,则执行步骤S66。
在步骤S64中,可以利用异常开锁条件来判断是否为异常开锁。其中,异常开锁条件是预先设定的,尤其可以根据应用场景设定。
作为示例,异常开锁条件具体可以包括两个条件,而且只要满足该两个条件中的任一条件便可以确定为异常开锁;而且,该两个条件为:开锁时长超过第一阈值,以及开锁过程中拨拖的旋转角度小于第二阈值。
其中,第一阈值是预先设定的,尤其可以根据应用场景设定。例如,第一阈值可以为60秒。第二阈值时预先设定的,尤其可以根据应用场景设定。例如,第二阈值可以为675度。
基于上述示例提供的异常开锁条件,则步骤S64具体可以为:在中央处理器13中,当根据开锁信息中的开锁时长,确定开锁时长超过第一阈值时,则确定为异常开锁;当根据开锁信息中的开锁过程中拨拖的旋转角度,确定开锁过程中拨拖的旋转角度小于第二阈值时,则确定为异常开锁;当根据开锁信息中的开锁时长和开锁过程中拨拖的旋转角度,确定开锁时长未超过第一阈值且开锁过程中拨拖的旋转角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则确定为正常开锁。
S65:中央处理器13生成并发送报警指令。
报警指令用于将异常开锁的信息以警示的方式告知给用户。
本申请不限定报警指令的具体实施方式,报警指令可以根据报警措施进行生成。例如,当报警措施为利用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时,则该报警指令可以是一种能够控制报警装置进行报警的指令;当报警措施为利用终端(例如,手机)进行报警时,则该报警指令可以是一种能够在终端上显示报警信息的指令。
S66:中央处理器13生成并发送提醒指令。
提醒指令用于将正常开锁的信息以提醒的方式告知给用户。
本申请不限定提醒指令的具体实施方式,提醒指令可以根据提醒措施进行生成。例如,当提醒措施为利用提醒装置进行提醒时,则该提醒指令可以是一种能够控制提醒装置进行提醒的指令;当提醒措施为利用终端(例如,手机)进行提醒时,则该提醒指令可以是一种能够在终端上显示提醒信息的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提供的智能门锁的工作原理中,步骤S61和步骤 S62是同时进行工作的。
以上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智能门锁的具体实施方式,在该智能门锁中,利用振动传感器采集第一振动信息,并利用微动传感器采集第二振动信息;而且,当中央处理器接收到振动传感器发送的第一振动信息和微动传感器发送的第二振动信息时,中央处理器能够根据第一振动信息和第二振动信息获取智能门锁的开锁信息,以便在根据开锁信息确定为异常开锁时发送报警指令,使得用户能够根据该报警指令及时地获知智能门锁被异常开锁,从而克服了因现有的智能门锁无法记录机械开锁信息而导致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智能门锁的安全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智能门锁,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智能门锁的安全性,本申请还提供了智能门锁的其他实施方式,下面将在实施例二中逐一进行介绍。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智能门锁的任一实施方式,均是在实施例一提供的智能门锁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因而,实施例二中与实施例一中内容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智能门锁的安全性,可以在智能门锁中装设报警装置,以便该报警装置能够对异常开锁进行报警。如此,本申请还提供了智能门锁的一种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智能门锁除了包括在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振动传感器11、微动传感器12和中央处理器13以外,智能门锁还包括:报警装置;而且,该报警装置与中央处理器13进行连接。
其中,报警装置用于根据中央处理器13发送的报警指令进行报警提醒。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中央处理器13确定为异常开锁时,中央处理器13可以将报警指令发送给报警装置,使得报警装置能够根据该报警指令进行报警提醒。如此,用户能够根据报警提醒信号及时地了解到智能门锁的开锁状态,从而提高了智能门锁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定报警装置所采用报警提醒方式,报警装置可以采用任一种现有或未来出现的报警提醒方式。例如,报警装置的报警提醒方式可以是播放报警提醒音频,也可以是产生用于进行报警提醒的物理刺激。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不限定报警装置与中央处理器13之间的连接方式,例如,报警装置与中央处理器13之间可以通过杜邦线进行连接。
另外,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智能门锁的安全性,可以在智能门锁中装设存储装置,使得该存储装置能够记录每次开锁的开锁相关信息,以便后续用户能够根据存储装置中记录的开锁相关信息追溯智能门锁的历史开锁信息。因而,本申请还提供了智能门锁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智能门锁除了可以包括在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振动传感器11、微动传感器12和中央处理器13,和/或,在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报警装置以外,智能门锁还可以包括:存储装置;而且,该存储装置与中央处理器13进行连接;其中,中央处理器13除了具有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功能以外,中央处理器13还用于将目标信息发送至存储装置;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目标信息。
其中,目标信息包括开锁信息、开锁状态信息、开锁提示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而且,开锁状态信息用于记录是否正常开锁;开锁提示信息用于记录是否发送报警指令。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中央处理器13获取了目标信息后,中央处理器13可以将目标信息发送给存储装置,以便存储装置能够对目标信息进行存储。如此后续当用户需要查询智能门锁的历史开锁相关信息时,能够利用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目标信息进行历史开锁相关信息的获取,以便用户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能清楚地了解到智能门锁的历史开锁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不限定存储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存储装置可以采用任一种能够进行存储的装置。例如,存储装置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不限定存储装置与中央处理器13之间的连接方式,例如,存储装置与中央处理器13之间可以通过杜邦线进行连接。
此外,除了能够利用存储装置进行开锁相关信息的存储以外,还可以利用服务器进行存储。因而,基于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提供的智能门锁的任一实施方式,本申请还提供了智能门锁的又一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中央处理器13除了具有上述所提供的至少一种功能以外,中央处理器13 还用于将目标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信息”的内容详情请参见上述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目标信息”。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中央处理器13获取了目标信息后,中央处理器13可以将目标信息发送给服务器,以便服务器能够对目标信息进行存储。如此后续当用户需要查询智能门锁的历史开锁相关信息时,能够利用服务器中存储的目标信息进行历史开锁相关信息的获取,以便用户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能清楚地了解到智能门锁的历史开锁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不限定中央处理器13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采用任一种现有或未来出现的通信方式进行通信。例如,中央处理器13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是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紫蜂协议ZigBee等无线网络。
另外,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智能门锁的安全性,还可以将智能门锁的开锁状态发送到终端,以便用户能够在利用终端及时地获知到智能门锁的每一次开锁的开锁情况。因而,本申请基于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提供的智能门锁的任一实施方式,本申请还提供了智能门锁的另一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中央处理器13除了具有上述所提供的至少一种功能以外,中央处理器13还用于将所述报警指令发送至终端;和/或,中央处理器13还用于将所述提醒指令发送至终端。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中央处理器13确定为异常开锁时,中央处理器13可以将报警指令发送给终端,使得终端能够根据该报警指令进行报警提醒;和/ 或,当中央处理器13确定为正常开锁时,中央处理器13可以将提醒指令发送给终端,使得终端能够根据该提醒指令进行开锁提醒。如此,用户能够利用终端及时地了解到智能门锁的开锁状态,从而提高了智能门锁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定终端的具体实施方式,终端可以任一种现有或未来出现的终端。例如,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手提电脑、智能手环等任一终端。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 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动传感器、微动传感器、中央处理器;所述振动传感器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进行连接;所述微动传感器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进行连接;
所述振动传感器,用于采集第一振动信息,并向所述中央处理器发送所述第一振动信息;
所述微动传感器,用于采集第二振动信息,并向所述中央处理器发送所述第二振动信息;
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振动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振动信息,确定所述智能门锁的开锁信息;并在根据所述开锁信息确定为异常开锁时,发送报警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传感器装设于锁芯上,且所述振动传感器位于从锁孔所在位置起三分之一锁芯长度的位置,且所述锁孔所在位置与所述振动传感器所在位置的距离连线与所述锁芯长度的延伸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传感器采用3M贴版胶带或焊接方式装设在锁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传感器位于以锁芯为圆心,以拨拖为半径形成的圆内部预设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位置是指拨拖按照其正确旋转方向旋转270度~345度之间区域的任一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传感器采用焊接方式进行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传感器与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杜邦线进行连接;
和/或,
所述微动传感器与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杜邦线进行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进行连接;
所述报警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中央处理器发送的所述报警指令进行报警提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储装置;所述存储装置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进行连接;
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将目标信息发送至所述存储装置;其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开锁信息、开锁状态信息、开锁提示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开锁状态信息用于记录是否正常开锁;所述开锁提示信息用于记录是否发送报警指令;
所述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所述目标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还用于将目标信息发送至服务器;其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开锁信息、开锁状态信息、开锁提示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开锁状态信息用于记录是否正常开锁;所述开锁提示信息用于记录是否发送报警指令;
和/或,
所述中央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报警指令发送至终端。
CN201921202724.9U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智能门锁 Active CN2116919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02724.9U CN211691906U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智能门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02724.9U CN211691906U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智能门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91906U true CN211691906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69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02724.9U Active CN211691906U (zh) 2019-07-26 2019-07-26 一种智能门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919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4772A (zh) * 2019-07-26 2019-09-27 北京华大智宝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门锁以及开锁告警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4772A (zh) * 2019-07-26 2019-09-27 北京华大智宝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门锁以及开锁告警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1023B (zh) 門方位偵測電路及門硬體總成
US10619380B2 (en) Wireless electronic lock system and method
US8654978B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access control to a mobile terminal
WO2016196578A1 (en) Access control device commissioning
CN211691906U (zh) 一种智能门锁
CN110284772A (zh) 一种智能门锁以及开锁告警方法
WO2017174813A1 (fr) Élément de bagage connecté et procédé de pilotage des fonctions d'un tel élément de bagage
CN206446571U (zh) 一种车载指纹识别系统及车辆
CN113673647B (zh) 电动自行车的头盔归还处理方法及电动自行车
CN108924288B (zh) 滑动机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4691384B2 (ja) 警備装置、警備方法、警備プログラム
EP361801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lectronic lock
CN113611045A (zh) 电动自行车的头盔使用控制方法及电动自行车
CN206110872U (zh) 一种智能门锁系统
CN108389342A (zh) 开合状态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1275856B (zh) 一种智能门锁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KR101815954B1 (ko) 스마트 키 스캐닝 방법 및 그 장치
TWM502073U (zh) 電子門鎖系統
US11430275B2 (en) Access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CN107244305B (zh) 一种智能锁控制装置、车及智能锁的控制方法
US11913251B2 (en) Secure enclosure emergency access mechanism
WO2023231968A1 (zh) 智能锁的控制方法、智能锁控制系统和智能锁
CN110748242B (zh) 一种门锁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
US20240159082A1 (en) Secure enclosure emergency access mechanism
CN113338712B (zh) 门锁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门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