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91291U - 一种建筑物通风井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物通风井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91291U
CN211691291U CN201921614717.XU CN201921614717U CN211691291U CN 211691291 U CN211691291 U CN 211691291U CN 201921614717 U CN201921614717 U CN 201921614717U CN 211691291 U CN211691291 U CN 2116912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proof
top surface
basement
plate
ai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1471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兆军
程科
赵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Qingjia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jia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jia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jia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1471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912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912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912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物通风井结构,包括地下室浇筑顶面(1),地下室浇筑顶面(1)上设置有一个通风管道(2),通风管道(2)穿过地下室浇筑顶面(1),通风管道(2)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地下室浇筑顶面(1);所述通风管道(2)的上端封闭,通风管道(2)的上段一侧设置有通风口(6),地下室浇筑顶面(1)上设置有防水风管(7),防水风管(7)位于通风管道(2)的一侧,防水风管(7)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地下室浇筑顶面(1),防水风管(7)的上端封闭,防水风管(7)的下端放置于地下室浇筑顶面(1)上并与地下室浇筑顶面(1)固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物通风井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通风井结构,属于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利用地下空间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性化地下空间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相比地上建筑,目前地下空间环境过于依赖机械通风,为了降低能耗以及地下室的噪音,因此地下室自然通风井道被广泛应用。现有的地下室通风井的进风口一般设置于通风井的顶端或者上段侧部,在雨水天气较容易进水,使得雨水沿通风井进入到地下空间内,使得地下空间地面积水,影响地下空间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地下室通风井的进风口一般设置于通风井的顶端或者上段侧部,在雨水天气较容易进水,使得雨水沿通风井进入到地下空间内,使得地下空间地面积水,影响地下空间的使用”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物通风井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物通风井结构,包括地下室浇筑顶面,地下室浇筑顶面上设置有一个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穿过地下室浇筑顶面,通风管道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地下室浇筑顶面;所述通风管道的上端封闭,通风管道的上段一侧设置有通风口,地下室浇筑顶面上设置有防水风管,防水风管位于通风管道的一侧,防水风管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地下室浇筑顶面,防水风管的上端封闭,防水风管的下端放置于地下室浇筑顶面上并与地下室浇筑顶面固定,防水风管的一侧开口,防水风管的开口端贴合于通风管道的表面上,通风管道内部通过通风口与防水风管内部连通;所述防水风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外部风口,外部风口内设置有外部防虫网。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风井由通风管道和防水风管组成,将通风管道的通风口设置于通风管道的上段一侧并朝向防水风管内,通过防水风管遮盖防止雨水进入到通风管道内。在通风时,空气经由防水风管上的外部风口进入到防水风管内,然后经过通风口进入到通风管道内进而进入地下空间。外部风口内的外部防虫网能够防止杂物、昆虫、小动物经由外部风口进入到防水风管、通风管道和地下空间。本申请中的通风管道和防水风管可以使用混凝土浇筑或者使用空心砖砌筑,实际情况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优化的,上述建筑物通风井结构,所述通风管道的一端穿过地下室浇筑顶面并固定连接有漫射镜,通风管道的另一端开口设置并固定连接有采光板;通风管道上设置有若干通孔,通孔位于地下室浇筑顶面下方;所述通风管道内套接有导光管,导光管与通风管道内壁贴合并胶粘固定。
本申请中,在通风管道的两端分别设置了漫射镜、采光板,并在通风管道的内壁上设置了导光管,采光板采集自然光并将自然光投射入通风管道内,自然光通过导光管的反射投射到漫射镜上,漫射镜通过漫射作用将自然光在地下空间的天花板上进行漫射,使得地下空间内能够使用自然光进行采光。
优化的,上述建筑物通风井结构,所述通风口内设置有内部防虫网,外部风口的内部底端与地下室浇筑顶面的距离小于通风口的内部底端与地下室浇筑顶面的距离。
本申请中,在通风口内设置了内部防虫网,内部防虫网与外部防虫网配合,防止杂物、昆虫、小动物进入到地下空间。通风口的高度高于外部风口,能够防止通过外部风口进入到防水风管内的雨水进入到通风管道,进而防止雨水进入到地下空间。
优化的,上述建筑物通风井结构,所述通风管道、防水风管的表面上贴合有沥青防水卷材层,沥青防水卷材层的下端折弯后贴合于地下室浇筑顶面的表面上。
本申请中,在通风管道、防水风管的表面上铺贴沥青防水卷材层,通过沥青防水卷材层提高通风管道、防水风管表面的放水性。沥青防水卷材层的下端折弯后贴合于地下室浇筑顶面的表面上,降低沥青防水卷材层与地下室浇筑顶面表面之间的缝隙,提高防水性。
优化的,上述建筑物通风井结构,所述地下室浇筑顶面上设置有环形的下部固定环,下部固定环的横截面为L型,通风管道、防水风管设置于下部固定环内,下部固定环的内环面贴合于通风管道、防水风管的外表面上,下部固定环的底端面贴合于沥青防水卷材层的下端折弯表面上并与地下室浇筑顶面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下部固定环的底端面与沥青防水卷材层紧压接触。
本申请中,通过下部固定环将沥青防水卷材层压于地下室浇筑顶面的上表面上,通过下部固定环的固定和挤压增加沥青防水卷材层与地下室浇筑顶面表面的接触压力,进一步减小沥青防水卷材层与地下室浇筑顶面表面之间的缝隙,提高防水性。下部固定环套于通风管道、防水风管上,提高了通风管道、防水风管与地下室浇筑顶面的连接处的强度。
优化的,上述建筑物通风井结构,所述地下室浇筑顶面表面上贴合有上部沥青防水层,上部沥青防水层的端部折弯后贴合于下部固定环的表面上。
本申请中,通过上部沥青防水层提高地下室浇筑顶面表面的防水性,上部沥青防水层的端部折弯贴合于下部固定环的表面上,提高上部沥青防水层端部的高度,防止雨水漫过上部沥青防水层的端部流淌到地下室浇筑顶面表面。
优化的,上述建筑物通风井结构,所述沥青防水卷材层、上部沥青防水层表面上覆盖有混凝土保护层。
本申请中,通过混凝土保护层保护沥青防水卷材层、上部沥青防水层,防止沥青防水卷材层、上部沥青防水层受到损坏,并且方便后期进行饰面装饰操作。
优化的,上述建筑物通风井结构,所述采光板与通风管道的端部之间设置有采光板固定组件,采光板固定组件包括环形的上部板和环形的下部板,采光板位于上部板、下部板之间并通过密封胶与上部板、下部板胶粘密封;下部板与通风管道的端部之间通过密封胶密封固定。
本申请中,使用上部板、下部板对采光板进行夹持,上部板、下部板与采光板之间使用密封胶密封防水,下部板与通风管道的端部使用密封胶密封防水,防止雨水从采光板处进入到通风管道内。
优化的,上述建筑物通风井结构,所述上部板上设置有环形的上部固定板,下部板上设置有环形的下部固定板,下部固定板套接于通风管道的端部,上部固定板套接于下部固定板外,上部固定板、下部固定板通过螺栓与通风管道的端部固定。
本申请中,使用上部固定板、下部固定板将上部板、下部板固定于通风管道的端部,使得采光板与通风管道的连接牢固,防止采光板发生移动。
优化的,上述建筑物通风井结构,所述漫射镜与通风管道的端部之间设置有漫射镜固定组件,漫射镜固定组件包括环形的漫射镜固定板,漫射镜设置于漫射镜固定板与通风管道的端部之间,漫射镜与漫射镜固定板、通风管道之间通过密封胶胶粘密封;所述漫射镜固定板上设置有环形的套接板,套接板套接于通风管道的端部并通过螺栓与通风管道的端部固定。
本申请中,使用漫射镜固定板、套接板将漫射镜固定于通风管道的端部,漫射镜与漫射镜固定板、通风管道之间使用密封胶胶粘固定,提高了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风井由通风管道和防水风管组成,将通风管道的通风口设置于通风管道的上段一侧并朝向防水风管内,通过防水风管遮盖防止雨水进入到通风管道内。在通风时,空气经由防水风管上的外部风口进入到防水风管内,然后经过通风口进入到通风管道内进而进入地下空间。外部风口内的外部防虫网能够防止杂物、昆虫、小动物经由外部风口进入到防水风管、通风管道和地下空间。本申请中的通风管道和防水风管可以使用混凝土浇筑或者使用空心砖砌筑,实际情况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建筑物通风井结构,包括地下室浇筑顶面1,地下室浇筑顶面1上设置有一个通风管道2,通风管道2穿过地下室浇筑顶面1,通风管道2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地下室浇筑顶面1;所述通风管道2的上端封闭,通风管道2的上段一侧设置有通风口6,地下室浇筑顶面1上设置有防水风管7,防水风管7位于通风管道2的一侧,防水风管7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地下室浇筑顶面1,防水风管7的上端封闭,防水风管7的下端放置于地下室浇筑顶面1上并与地下室浇筑顶面1固定,防水风管7的一侧开口,防水风管7的开口端贴合于通风管道2的表面上,通风管道2内部通过通风口6与防水风管7内部连通;所述防水风管7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外部风口8,外部风口8内设置有外部防虫网9。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风井由通风管道2和防水风管7组成,将通风管道2的通风口6设置于通风管道2的上段一侧并朝向防水风管7内,通过防水风管7遮盖防止雨水进入到通风管道2内。在通风时,空气经由防水风管7上的外部风口8进入到防水风管7内,然后经过通风口6进入到通风管道2内进而进入地下空间。外部风口8内的外部防虫网9能够防止杂物、昆虫、小动物经由外部风口8进入到防水风管7、通风管道2和地下空间。本申请中的通风管道2和防水风管7可以使用混凝土浇筑或者使用空心砖砌筑,实际情况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所述通风管道2的一端穿过地下室浇筑顶面1并固定连接有漫射镜4,通风管道2的另一端开口设置并固定连接有采光板3;通风管道2上设置有若干通孔,通孔位于地下室浇筑顶面1下方;所述通风管道2内套接有导光管5,导光管5与通风管道2内壁贴合并胶粘固定。
本申请中,在通风管道2的两端分别设置了漫射镜4、采光板3,并在通风管道2的内壁上设置了导光管5,采光板3采集自然光并将自然光投射入通风管道2内,自然光通过导光管5的反射投射到漫射镜4上,漫射镜4通过漫射作用将自然光在地下空间的天花板上进行漫射,使得地下空间内能够使用自然光进行采光。
所述通风口6内设置有内部防虫网10,外部风口8的内部底端与地下室浇筑顶面1的距离小于通风口6的内部底端与地下室浇筑顶面1的距离。
本申请中,在通风口6内设置了内部防虫网10,内部防虫网10与外部防虫网9配合,防止杂物、昆虫、小动物进入到地下空间。通风口6的高度高于外部风口8,能够防止通过外部风口8进入到防水风管7内的雨水进入到通风管道2,进而防止雨水进入到地下空间。
所述通风管道2、防水风管7的表面上贴合有沥青防水卷材层12,沥青防水卷材层12的下端折弯后贴合于地下室浇筑顶面1的表面上。
本申请中,在通风管道2、防水风管7的表面上铺贴沥青防水卷材层12,通过沥青防水卷材层12提高通风管道2、防水风管7表面的放水性。沥青防水卷材层12的下端折弯后贴合于地下室浇筑顶面1的表面上,降低沥青防水卷材层12与地下室浇筑顶面1表面之间的缝隙,提高防水性。
所述地下室浇筑顶面1上设置有环形的下部固定环11,下部固定环11的横截面为L型,通风管道2、防水风管7设置于下部固定环11内,下部固定环11的内环面贴合于通风管道2、防水风管7的外表面上,下部固定环11的底端面贴合于沥青防水卷材层12的下端折弯表面上并与地下室浇筑顶面1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下部固定环11的底端面与沥青防水卷材层12紧压接触。
本申请中,通过下部固定环11将沥青防水卷材层12压于地下室浇筑顶面1的上表面上,通过下部固定环11的固定和挤压增加沥青防水卷材层12与地下室浇筑顶面1表面的接触压力,进一步减小沥青防水卷材层12与地下室浇筑顶面1表面之间的缝隙,提高防水性。下部固定环11套于通风管道2、防水风管7上,提高了通风管道2、防水风管7与地下室浇筑顶面1的连接处的强度。
所述地下室浇筑顶面1表面上贴合有上部沥青防水层14,上部沥青防水层14的端部折弯后贴合于下部固定环11的表面上。
本申请中,通过上部沥青防水层14提高地下室浇筑顶面1表面的防水性,上部沥青防水层14的端部折弯贴合于下部固定环11的表面上,提高上部沥青防水层14端部的高度,防止雨水漫过上部沥青防水层14的端部流淌到地下室浇筑顶面1表面。
所述沥青防水卷材层12、上部沥青防水层14表面上覆盖有混凝土保护层13。
本申请中,通过混凝土保护层13保护沥青防水卷材层12、上部沥青防水层14,防止沥青防水卷材层12、上部沥青防水层14受到损坏,并且方便后期进行饰面装饰操作。
所述采光板3与通风管道2的端部之间设置有采光板固定组件,采光板固定组件包括环形的上部板15和环形的下部板16,采光板3位于上部板15、下部板16之间并通过密封胶与上部板15、下部板16胶粘密封;下部板16与通风管道2的端部之间通过密封胶密封固定。
本申请中,使用上部板15、下部板16对采光板3进行夹持,上部板15、下部板16与采光板3之间使用密封胶密封防水,下部板16与通风管道2的端部使用密封胶密封防水,防止雨水从采光板3处进入到通风管道2内。
所述上部板15上设置有环形的上部固定板17,下部板16上设置有环形的下部固定板18,下部固定板18套接于通风管道2的端部,上部固定板17套接于下部固定板18外,上部固定板17、下部固定板18通过螺栓与通风管道2的端部固定。
本申请中,使用上部固定板17、下部固定板18将上部板15、下部板16固定于通风管道2的端部,使得采光板3与通风管道2的连接牢固,防止采光板3发生移动。
所述漫射镜4与通风管道2的端部之间设置有漫射镜固定组件,漫射镜固定组件包括环形的漫射镜固定板19,漫射镜4设置于漫射镜固定板19与通风管道2的端部之间,漫射镜4与漫射镜固定板19、通风管道2之间通过密封胶胶粘密封;所述漫射镜固定板19上设置有环形的套接板20,套接板20套接于通风管道2的端部并通过螺栓与通风管道2的端部固定。
本申请中,使用漫射镜固定板19、套接板20将漫射镜4固定于通风管道2的端部,漫射镜4与漫射镜固定板19、通风管道2之间使用密封胶胶粘固定,提高了密封性。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建筑物通风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室浇筑顶面(1),地下室浇筑顶面(1)上设置有一个通风管道(2),通风管道(2)穿过地下室浇筑顶面(1),通风管道(2)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地下室浇筑顶面(1);所述通风管道(2)的上端封闭,通风管道(2)的上段一侧设置有通风口(6),地下室浇筑顶面(1)上设置有防水风管(7),防水风管(7)位于通风管道(2)的一侧,防水风管(7)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于地下室浇筑顶面(1),防水风管(7)的上端封闭,防水风管(7)的下端放置于地下室浇筑顶面(1)上并与地下室浇筑顶面(1)固定,防水风管(7)的一侧开口,防水风管(7)的开口端贴合于通风管道(2)的表面上,通风管道(2)内部通过通风口(6)与防水风管(7)内部连通;所述防水风管(7)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外部风口(8),外部风口(8)内设置有外部防虫网(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通风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2)的一端穿过地下室浇筑顶面(1)并固定连接有漫射镜(4),通风管道(2)的另一端开口设置并固定连接有采光板(3);通风管道(2)上设置有若干通孔,通孔位于地下室浇筑顶面(1)下方;所述通风管道(2)内套接有导光管(5),导光管(5)与通风管道(2)内壁贴合并胶粘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通风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6)内设置有内部防虫网(10),外部风口(8)的内部底端与地下室浇筑顶面(1)的距离小于通风口(6)的内部底端与地下室浇筑顶面(1)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通风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2)、防水风管(7)的表面上贴合有沥青防水卷材层(12),沥青防水卷材层(12)的下端折弯后贴合于地下室浇筑顶面(1)的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物通风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浇筑顶面(1)上设置有环形的下部固定环(11),下部固定环(11)的横截面为L型,通风管道(2)、防水风管(7)设置于下部固定环(11)内,下部固定环(11)的内环面贴合于通风管道(2)、防水风管(7)的外表面上,下部固定环(11)的底端面贴合于沥青防水卷材层(12)的下端折弯表面上并与地下室浇筑顶面(1)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下部固定环(11)的底端面与沥青防水卷材层(12)紧压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通风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浇筑顶面(1)表面上贴合有上部沥青防水层(14),上部沥青防水层(14)的端部折弯后贴合于下部固定环(11)的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物通风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防水卷材层(12)、上部沥青防水层(14)表面上覆盖有混凝土保护层(13)。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通风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采光板(3)与通风管道(2)的端部之间设置有采光板固定组件,采光板固定组件包括环形的上部板(15)和环形的下部板(16),采光板(3)位于上部板(15)、下部板(16)之间并通过密封胶与上部板(15)、下部板(16)胶粘密封;下部板(16)与通风管道(2)的端部之间通过密封胶密封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物通风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板(15)上设置有环形的上部固定板(17),下部板(16)上设置有环形的下部固定板(18),下部固定板(18)套接于通风管道(2)的端部,上部固定板(17)套接于下部固定板(18)外,上部固定板(17)、下部固定板(18)通过螺栓与通风管道(2)的端部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通风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漫射镜(4)与通风管道(2)的端部之间设置有漫射镜固定组件,漫射镜固定组件包括环形的漫射镜固定板(19),漫射镜(4)设置于漫射镜固定板(19)与通风管道(2)的端部之间,漫射镜(4)与漫射镜固定板(19)、通风管道(2)之间通过密封胶胶粘密封;所述漫射镜固定板(19)上设置有环形的套接板(20),套接板(20)套接于通风管道(2)的端部并通过螺栓与通风管道(2)的端部固定。
CN201921614717.XU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建筑物通风井结构 Active CN2116912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4717.XU CN211691291U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建筑物通风井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4717.XU CN211691291U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建筑物通风井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91291U true CN211691291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70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14717.XU Active CN211691291U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建筑物通风井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912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06039U (zh) 移动房屋
CN211691291U (zh) 一种建筑物通风井结构
CN207092302U (zh) 一种防水金属幕墙
CN104631712B (zh) 坡屋面用高延伸率屋脊通风卷材及其制备方法
CN203080438U (zh) 全封闭隧道式道路声屏障
CN206571040U (zh) 一种改进型轻质隔墙板
CN201162277Y (zh) 装配式集成房屋构件及装配式集成房屋
CN101481927A (zh) 装配式集成房屋构件及集成房屋的构筑方法
CN212510947U (zh) 一种防水型建筑屋面无电采光照明系统
CN210396011U (zh) 一种建筑地下室通风采光井
CN210737970U (zh) 一种陶瓷岩棉一体板
CN210947273U (zh) 一种装配式抗震防裂缝隔墙板组件
CN212535437U (zh) 一种预制集成式窗套
CN101100924B (zh) 木结构房屋窗户的安装方法
CN208046834U (zh) 一种户外防雨型音响
CN201918403U (zh) 用于建筑物的太阳能薄膜电池玻璃组件
CN218668035U (zh) 一种房建隔热隔声外墙
CN2658269Y (zh) 建筑物楼顶面女儿墙结构
CN203463802U (zh) 一种防开裂组合型玻镁风管
CN205476120U (zh) 一种带有三角形支撑架的房屋屋顶导流装置
CN207794413U (zh) 一种拼接式集装箱屋顶
CN203429784U (zh) 轻质混凝土钢骨结构
CN218149322U (zh) 一种用于沥青瓦坡屋面檐口的金属泛水板结构
CN208072783U (zh) 一种屋顶沥青瓦
CN207144368U (zh) 一种碳纤维墙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000 3rd floor, No.5 Nanhai Branch Road, Shinan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dao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QINGJIA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00 3rd floor, No.5 Nanhai Branch Road, Shinan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INGJIAN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QINGJIAN GROUP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