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90914U - 连接件、墙体单元、墙体、楼层板单元及楼层板 - Google Patents

连接件、墙体单元、墙体、楼层板单元及楼层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90914U
CN211690914U CN201921880810.5U CN201921880810U CN211690914U CN 211690914 U CN211690914 U CN 211690914U CN 201921880810 U CN201921880810 U CN 201921880810U CN 211690914 U CN211690914 U CN 2116909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connection
wall
unit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808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艮杰
吴成
吴敏
李寒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shu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shu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shu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shu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8081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909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90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9091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件、墙体单元、墙体、楼层板单元及楼层板,其中连接件包括:连接面;一对连接侧部,所述连接面连接在一对所述连接侧部之间;折叠部,所述折叠部与所述连接侧部重合。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高了连接件的强度,同时实现墙体单元之间的连接件与楼层板单元之间的连接件的统一,并且使得连接件与墙体单元或楼层板单元之间形成整体性连接,避免在发生晃动或摇摆的时,连接件与墙体或楼层板之间出现偏移,提高连接件与墙体或与楼层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连接件、墙体单元、墙体、楼层板单元及楼层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件、墙体单元、墙体、楼层板单元及楼层板。
背景技术
连接件是建筑领域在实现墙体单元和墙体单元之间的连接、楼层板单元和楼层板单元之间的连接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目前在形成墙体时,墙体通常是由多个墙体单元组成的,多个墙体单元水平方向是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同理,楼层板也通常是由多个楼层板单元组成,多个楼层板单元水平方向是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一方面楼层板单元与楼层板单元之间的连接件与墙体单元与墙体单元之间的连接件是不同的,两者不可以通用,这就导致制作连接件的程序复杂化;同时不管是墙体单元与墙体单元之间的连接件还是楼层板单元与楼层板单元之间的连接件,连接件都不能够与墙体结构或楼层板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性连接,当发生晃动或者是摇摆的时候,连接件与墙体单元及楼层板单元之间会出现错位,这就导致连接件与墙体单元或楼层板单元之间的稳定性和强度降低,使得墙体或楼层板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不能满足实际的标准要求;另外一方面,现有的连接件的强度低,成本高,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
所以如何提高连接件的强度,同时统一墙体单元与楼层板单元之间的连接件,并且提高连接件与楼层板单元或与墙体单元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件、墙体单元、墙体、楼层板单元及楼层板,一方面提高了连接件的强度,同时实现墙体单元之间的连接件与楼层板单元之间的连接件的统一,并且使得连接件与墙体单元或楼层板单元之间形成整体性连接,避免在发生晃动或摇摆的时,连接件与墙体或楼层板之间出现偏移,提高连接件与墙体或与楼层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件,包括:连接面;一对连接侧部,所述连接面连接在一对所述连接侧部之间;折叠部,所述折叠部与所述连接侧部重合。
可选的,所述连接侧部包括:第一子侧部和第二子侧部,所述第二子侧部与所述连接面呈平行分布。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侧部与所述连接面呈垂直分布。
可选的,所述连接面、一对所述连接侧部和所述折叠部之间采用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镁合金材料、铝合金材料或锰合金材料。
可选的,还包括:连接孔,位于所述连接面上。
可选的,所述连接面与一对所述连接侧部之间构成U形槽结构。
可选的,所述折叠部位于所述U形槽结构内,与所述U形槽结构内的所述连接侧部的一面重合。
可选的,所述第二子侧部的宽度与所述连接面的宽度比值大于1:30且小于1:2。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墙体单元,包括:上述的连接件;一对第一连接板,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侧部上;填充层,固定在一对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至少一个第一中空腔,位于所述填充层与所述连接面之间;第一装饰板,连接在靠近所述连接面的一对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侧壁上;第二装饰板,连接在远离所述连接面的一对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侧壁上。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墙体,包括:若干个上述的墙体单元。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楼层板单元,包括:上述的连接件;所述连接面包括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连接在一对所述连接侧部之间;若干钢筋桁架,连接在所述第一面上;一对第二连接板,连接在一对所述连接侧部上。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楼层板,包括:若干上述的楼层板单元;混凝土层,位于所述第一面上,且覆盖所述钢筋桁架;外围层,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第二中空腔,位于所述外围层与所述第二面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连接件包括连接面、位于连接面两侧的一对连接侧部以及与连接侧部重合的折叠部,这种结构的连接件的强度高,这是因为折叠部与连接侧部重合,一方面增加连接侧部的厚度,另外一方面由于折叠部与连接侧部重合,使得连接侧部的强度得到增强,增强了连接侧部的受力能力,扩大了连接件的使用范围。
利用一对第一连接板分别连接在连接侧部上,填充层固定在一对第一连接板之间,在填充层与连接面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第一中空腔,第一装饰板,连接在靠近所述连接面的一对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侧壁上,第二装饰板,连接在远离所述连接面的一对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侧壁上,而形成墙体单元。这种墙体单元中,连接件作为墙体单元中的一部分,与墙体单元之间形成整体性的连接,在发生晃动的时候,连接件与墙体单元之间不能够分开或发生错位,使得连接件与墙体单元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连接件与墙体单元之间的连接质量。
将钢筋桁架连接在连接件的连接面的第一面上,一对第二连接板分别连接在一对连接侧部上,从而形成楼层板单元,这种楼层板单元将连接件作为本身整体中的一部分,当发生地震等极端的自然灾害时,连接件与楼层板单元始终作为一个整体发生变形,保证了连接件与楼层板单元之间不会发生偏移,提高了连接件与楼层板单元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件的形成过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墙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楼层板单元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楼层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在建筑领域中,墙体结构通常是由多个墙体单元组成的,多个墙体单元水平方向是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同理,楼层板结构也通常是由多个楼层板单元组成,多个楼层板单元水平方向是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发明人经过分析发现,一方面不管是墙体结构中的连接件还是楼层板结构中的连接件,这两种连接件的强度都不是很好,长期使用很容易发生形变;另外一方面,连接件与墙体单元或楼层板单元之间连接稳定性差,连接件与墙体单元或楼层板单元之间容易发生相对位移,连接的稳定差,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将连接件的连接侧部进行折叠形成折叠部,将折叠部与连接侧部重合,使得连接侧部的厚度得到提高,同时连接侧部的连接强度也得到提高,并且由于折叠部只是与连接侧部重合,没有与连接面重合,在提高连接侧部的强度基础上还节约了材料,便于连接件的推广使用。
发明人通过研究还发现,可以将连接件作为墙体单元的一部分,使得连接件与墙体单元之间形成整体性的连接,在发生晃动的时候,连接件与墙体单元之间不能够分开或发生错位,使得连接件与墙体单元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连接件与墙体单元之间的连接质量。
发明人通过研究还发现,还可利用连接件形成楼层板单元,楼层板单元将连接件作为本身整体中的一部分,当发生地震等极端的自然灾害时,连接件与楼层板单元始终作为一个整体发生变形,保证了连接件与楼层板单元之间不会发生偏移,提高了连接件与楼层板单元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地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首先参考图1,连接件100,包括:连接面110,连接侧部120、折叠部130。
所述连接侧部120为一对,分别为第一连接侧部121和第二连接侧部122。
所述连接面110连接在一对所述连接侧部120之间;
所述折叠部130与所述连接侧部120重合。
本实施例中,在形成连接件100过程中,将所述折叠部130与所述连接侧部120进行重合,一方面使得所述连接侧部120的厚度得到提高;另外一方面,由于所述连接侧部120的厚度得到增大,受力能够也得到增强,从而使得形成的所述连接件100的强度得到提高(强度提高1.5倍),扩大了所述连接件100的使用范围。
本实施了中,所述连接侧部120包括第一子侧部1201和第二子侧部1202,所述第二子侧部1202与所述连接面110呈平行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侧部1202朝着远离所述第一子侧部1201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二子侧部1202的作用在于:后续利用所述连接件100形成墙体单元或楼层板单元时,由于第二子侧部1202与所述连接面110之间具有空间,这就容易在楼层板单元或墙体单元之间形成中空腔,这样形成使得墙体结构和楼层板结构内也同样具有中空腔,从而提高楼层板结构或墙体结构的隔音的效果,提高建筑物内部环境的舒适度;同时所述第二子侧部1202可以起到位置限定的作用,在形成楼层板结构或墙体结构时,直接将需要添加的楼层板层或墙体板层直接放置在与所述第二子侧部1202接触的位置就能很简单的在楼层板结构或墙体结构形成中空腔,简化工艺流程。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侧部1201与所述连接面110呈垂直分布,所述第一子侧部1201作为连接部,与连接板或相邻的楼层板单元或墙体单元连接;同时所述第一子侧部1201将所述连接面110与所述第二子侧部1202连接,使得第二子侧部1202与所述连接面110之间具有一定的中空腔。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面110、一对所述连接侧部120以及所述折叠部130之间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面110、一对所述连接侧部120以及所述折叠部130之间还可不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比如所述连接面110、一对所述连接侧部120以及所述折叠部130之间分别采用焊接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面110与一对所述连接侧部120之间构成U形槽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叠部130位于所述U形槽结构内,与所述U形槽结构内的所述连接侧部120的一面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00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00的材料还可为镁合金材料、铝合金材料或锰合金材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侧部1202的宽度(图中L1)与所述连接面110的宽度(图中L2)的宽度比值大于1:30且小于1:2。当所述第二子侧部1202的宽度与所述连接面110的宽度比值小于1:30时,此时形成的所述第二子侧部1202的宽度太窄,不利于位置的限定;当所述第二子侧部1202的宽度与所述连接面110的宽度比值等于1:2时,此时形成的所述第二子侧部1202的宽度太大,两个所述第二子侧部1202的宽度与所述连接面110的宽度相同,此时虽然可以很好的起到位置限定的作用,但是造成材料的浪费。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00的具体形成过程参考图2。
首先参考图2,①:提供一块长方形不锈钢板;
②:选择不锈钢板的两个长边进行折叠,形成初始折叠部,初始折叠部与没有折叠的部分呈垂直分布,没有折叠的部分作为连接面110;
③:对初始折叠部的边缘进行二次折叠,一部分作为第一子侧部1201,一部分进行折叠形成弯折部,形成的弯折部与连接面平行分布。
④:对弯折部进行再次折叠,一部分不折叠作为第二子侧部1202,另一部分折叠形成折叠部130,折叠部130分别与第一子侧部1201和第二子侧部1202重合;
本实施例中,这种整体式的形成方式使得形成的所述连接件100的强度较高,这是因为所述连接件100的各部分直接没有缝隙,不会发生偏移等;同时利用这种方式形成的所述连接件100的厚度和强度得到提高,使得所述连接件100的受力能力得到提高。
本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还包括连接孔111,所述连接孔111位于所述连接面110上,所述连接孔111可以便于混凝土或胶水的流通,实现不同部件之间的连接。
参考图3,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墙体单元200,包括:连接件100,一对连接板210、填充层220,第一中空腔230。
一对第一连接板210,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侧部120上;
填充层220,固定在一对所述连接板210之间;
至少一个第一中空腔230,位于所述填充层220与所述连接面110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空腔230的数量为一个,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空腔230的数量还可为两个、三个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00作为所述墙体单元200的一部分,与所述墙体单元200形成整体连接,在任何情况下,所述连接件100与所述墙体单元200之间都不会发生位置偏移,提高了所述连接件100与所述墙体单元20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装饰板240和第二装饰板250,所述第一装饰板240连靠近所述连接面110的一对所述连接板210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装饰板250连接在远离所述连接面110的一对所述连接板210的侧壁上。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填充层220与所述第二装饰板250之间还填充有保温层260。
参考图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利用上述所述墙体单元形成的一种墙体。
本实施例中,图4只是示例出了利用两个所述墙体单元200形成的墙体300;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利用三个或四个所述墙体单元200形成的墙体300。
本实施例中,相邻所述墙体单元200之间通过螺栓穿过所述连接侧部120将其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所述墙体300内形成所述第一中空腔230,所述第一中空腔230将建筑物外部环境的水隔离止所述第一中空腔230内,不让外部的水进入到建筑物的内部环境中,从而使得形成的所述墙体结构300具有很好的防水和防潮的能力,提高了形成的建筑物内部环境的舒适度。
参考图5至图6,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楼层板单元400,包括:连接件100,钢筋桁架410、连接板420。
图6是图5的主视图。
所述连接面110包括第一面111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112,所述第二面112连接在一对所述连接侧部120之间;
若干钢筋桁架410,连接在所述第一面111上;
一对第二连接板420,连接在一对所述连接侧部120上。
本实施例中,将所述连接件100作为形成的所述楼层板单元400整体中的一部分,所述连接件100与所述楼层板单元400不会发生位置的偏移,所述连接件100与所述楼层板单元400始终作为一个整体发生变形,保证了所述连接件100与所述楼层板单元400之间不会发生偏移,提高了所述连接件100与所述楼层板单元4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参考图7,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楼层板500,包括:楼层板单元400、混凝土层510、外围层520以及第二中空腔530。
混凝土层510,位于所述第一面111上,且覆盖所述钢筋桁架410;
外围层520,连接在所述连接件100上;
第二中空腔530,位于所述外围层520与所述第二面112之间。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楼层板500中形成有所述第二中空腔530,所述第二中空腔530不仅可以起到很好的隔音效果,而且便于线路的布置和新风系统的形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楼层板500包含一个所述楼层板单元400;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楼层板500还可包含多个所述楼层板单元400,相邻所述连接侧部120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实现了相邻所述楼层板单元400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不管是所述墙体单元200、所述楼层板单元400,还是所述墙体300和所述楼层板500之间在形成的过程中采用了同一的所述连接件100,简化了所述连接件100的形成工艺。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二连接板420的长度是小于所述连接侧部120的长度的,这就在所述连接侧部120、所述第二连接板420以及所述外围层520之间形成凹槽540,需要在所述凹槽540内填充硅藻泥等连接材料(图中未示出),一方面不仅起到美观的作用,另外一方面可以利用填充的硅藻泥提高形成的所述楼层板500的防火和隔音的效果。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面;
一对连接侧部,所述连接面连接在一对所述连接侧部之间;
折叠部,所述折叠部与所述连接侧部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侧部包括:第一子侧部和第二子侧部,所述第二子侧部与所述连接面呈平行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侧部与所述连接面呈垂直分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一对所述连接侧部和所述折叠部之间采用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镁合金材料、铝合金材料或锰合金材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孔,位于所述连接面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与一对所述连接侧部之间构成U形槽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位于所述U形槽结构内,与所述U形槽结构内的所述连接侧部的一面重合。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侧部的宽度与所述连接面的宽度比值大于1:30且小于1:2。
10.一种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连接件;
一对第一连接板,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侧部上;
填充层,固定在一对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
至少一个第一中空腔,位于所述填充层与所述连接面之间;
第一装饰板,连接在靠近所述连接面的一对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侧壁上;
第二装饰板,连接在远离所述连接面的一对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侧壁上。
11.一种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墙体单元。
12.一种楼层板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面包括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连接在一对所述连接侧部之间;
若干钢筋桁架,连接在所述第一面上;
一对第二连接板,连接在一对所述连接侧部上。
13.一种楼层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权利要求12所述的楼层板单元;
混凝土层,位于所述第一面上,且覆盖所述钢筋桁架;
外围层,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
第二中空腔,位于所述外围层与所述第二面之间。
CN201921880810.5U 2019-11-04 2019-11-04 连接件、墙体单元、墙体、楼层板单元及楼层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909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80810.5U CN211690914U (zh) 2019-11-04 2019-11-04 连接件、墙体单元、墙体、楼层板单元及楼层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80810.5U CN211690914U (zh) 2019-11-04 2019-11-04 连接件、墙体单元、墙体、楼层板单元及楼层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90914U true CN211690914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86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8081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90914U (zh) 2019-11-04 2019-11-04 连接件、墙体单元、墙体、楼层板单元及楼层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909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059769U (ja) 間仕切り壁材
CN211690914U (zh) 连接件、墙体单元、墙体、楼层板单元及楼层板
KR100901079B1 (ko) 조립식 건축물 판넬
CN202055369U (zh) 用于复合板墙面板之间连接的连接构件
CN110528732A (zh) 一种环保型楔块式自组装3d打印定制化隔墙
KR100889360B1 (ko) 커튼 월의 3차원 조립식 연결재의 시공방법
CN210134557U (zh) 墙体结构
CN207812817U (zh) 一种墙体隔断板用不打胶复合板
CN208733861U (zh) 组合式预制木框架墙体、组合式预制木墙及木屋结构
CN107893487B (zh) 秸秆-钢自承重装配式填充墙及施工方法
KR100929009B1 (ko) 높이 및 폭 조절이 자유로운 블록형 파티션
KR101830357B1 (ko) 벽체 시공용 블록을 이용한 코너 연결구조
KR200270186Y1 (ko) 건축용 패널의 조립구조
KR101421634B1 (ko) 조립식 구조물
KR101575570B1 (ko) 조립식 건물 구조체
US20110131915A1 (en) Partition modules and assembly system thereof
CN219298564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新型铝材天花
CN211646858U (zh) 隔墙模块连接单元、包含其的户型可变建筑
CN215802379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建筑隔音建筑板
CN210976152U (zh) 一种建筑墙体结构
CN211572131U (zh) 一种医疗洁净室的金属复合板装配式安装构造
CN214531272U (zh) 一种装配式拼接墙板
CN216476016U (zh) 一种多功能铝板
CN214696229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预制外墙水平接缝节点结构
KR20050069961A (ko) 경량 캠핑트레일러 상부구조 복합 패널 구성 및 조립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6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