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90050U - 一种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90050U
CN211690050U CN201922226539.XU CN201922226539U CN211690050U CN 211690050 U CN211690050 U CN 211690050U CN 201922226539 U CN201922226539 U CN 201922226539U CN 211690050 U CN211690050 U CN 2116900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upright
output shaft
movable
spl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2653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子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xingtianxia Beij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nxingtianxia Beij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xingtianxia Beij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nxingtianxia Beij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900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900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涉及限高杆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至少一根活动横柱,所述活动横柱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或所述第二立柱上;所述活动横柱的第一端通过转动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或所述第二立柱上。本实用新型所述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能够将所述活动横柱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或所述第二立柱上,进而使所述活动横柱能够绕所述第一立柱或所述第二立柱转动,实现所述活动横柱的开合动作,利于所述活动横柱在限行状态与放行状态之间切换。

Description

一种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限高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限高杆通常设置在道路入口,用于限制高度超限的车辆通行,现有的限高杆绝大多数采用横杆与纵杆固定连接的定高式限高杆,使得限高杆结构固定不易拆卸,只能固定某一特定高度,如需有超高车辆通过还需人工开锁,甚至有些不能开锁的,只能绕道行驶;村庄是限高杆的主要使用场景,一个村庄基本有四五个村口,方圆距离跨度比较大,在人工成本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在一天内倘若有多个限高杆需要人工开锁,既费时又费力。其次现有限高杆十有八九存有被撞被剐蹭的情况,而且基本都存在剐蹭被撞之后肇事逃逸的现象。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既能限高又能在特殊场合下解除限高,且有完善警示和监控设施的智能限高杆。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以解决限高杆不能满足个别超高车辆放行需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
至少一根活动横柱,所述活动横柱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或所述第二立柱上;所述活动横柱的第一端通过转动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或所述第二立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柱或所述第二立柱上还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适于为所述活动横柱绕所述第一立柱或所述第二立柱转动进行让位。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电机,减速器,传动部,输出轴;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传动部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部包括至少两个相啮合的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轴的端部为方键,与所述输出轴对应的所述活动横柱上设置有方槽,所述输出轴端部的方键与所述输出轴的方槽为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还包括:蜗杆,蜗轮;
所述电机的转矩通过蜗杆传递至所述蜗轮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离合器;所述离合器设置于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器之间;
所述离合器包括离合器本体,离合把手,解锁块,活动套筒,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与所述蜗轮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固定套筒外周上还固定设置有一卡接销轴;所述活动套筒套接与所述固定套筒外侧,所述活动套筒沿重力方向进行上下滑动,所述活动套筒上设置有一卡接凹槽;所述卡接销轴与所述卡接凹槽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解锁块通过一销轴转动连接于离合器本体上;
所述解锁块一端搭接于所述活动套筒的台阶肩下方,所述解锁块绕轴转动,进而将所述活动套筒抬起。
进一步的,还包括:防撞层,所述防撞层包裹于所述活动横柱外侧,所述防撞层为软性材质。
进一步的,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安装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或所述第二立柱外侧;警示灯,所述警示灯设置于所述顶部横柱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转矩通过蜗杆传递至所述蜗轮上,进而使所述电机的输出力为单向输出,仅能够通过所述蜗杆向所述蜗轮传递扭矩,而不能将所述蜗轮受到的扭矩专递至所述蜗杆,方便所述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进行自锁,避免由于外力过大造成的电机反转而造成的损坏;
(2)所述转动组件将所述活动横柱的第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或所述第二立柱上,进而使所述活动横柱能够绕所述第一立柱或所述第二立柱转动,实现所述活动横柱的开合动作,利于所述活动横柱在限行状态与放行状态之间切换;
(3)所述离合器适于断开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器之间连接,进而使所述电机的输出力中断,解除所述电机对所述输出轴的扭矩限制,从而使所述活动横柱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进行转动,方便所述活动横柱在断电状态下,操作人员进行手动调节,避免由于断电卡滞等意外情况下,造成的活动横柱无法移动等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驱动单元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驱动单元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单元与活动横柱固定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立柱,11-让位槽,12-显示屏,20-第二立柱;
31-电机,311-蜗杆,312-蜗轮,32-离合器,321-离合把手,322-解锁块,323-活动套筒,324-卡接销轴,325-卡接凹槽,326-固定套筒,33-减速器,34-传动部,35-输出轴;
40-活动横柱,41-警示标志,42-防撞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结合附图1、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的相关示意图,所述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包括:
第一立柱10,第二立柱20;所述第一立柱10与所述第二立柱20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较佳的,所述第一立柱10和第二立柱20可直接水泥预埋螺丝固定或者直接水泥浇筑固定。
所述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还包括:
至少一根活动横柱40,所述活动横柱40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10和/或所述第二立柱20上,所述活动横柱40适于至少部分的遮蔽所述第一立柱10和所述第二立柱20中间的区域,进而使所述活动横柱40对所述第一立柱10和所述第二立柱20中间区域的高度进行限制。
所述活动横柱40的第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10和/或所述第二立柱20上;
所述活动横柱40的第一端通过转动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10和/或所述第二立柱20上;进而使所述活动横柱40的第一端能够绕所述第一立柱10或所述第二立柱20转动;较佳的,所述活动横柱40绕竖直轴线转动;
较佳的,当所述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处于限行状态时,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10上的所述活动横柱40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二立柱20;固定于所述第二立柱20上的所述活动横柱40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立柱10;
较佳的,所述活动横柱40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10与所述第二立柱20之间;
较佳的,当所述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处于限行状态时,所述第一立柱10、所述活动横柱40、所述第二立柱20所围合的区域形成通行区域,便于使符合高度要求的车辆从所述通行区域通过;当所述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处于放行状态时,所述活动横柱40旋转以解除对所述第一立柱10和所述第二立柱20中间区域的遮蔽,进而使所述活动横柱40对所述第一立柱10和所述第二立柱20中间区域的高度解除限制。
所述第一立柱10或所述第二立柱20上还开设有让位槽11,所述让位槽11适于为所述活动横柱40绕所述第一立柱10或所述第二立柱20转动进行让位,从而避免干涉;同时,所述让位槽11在所述第一立柱10或所述第二立柱20的开设角度取值范围为80°-110°,从而使所述让位槽11对所述活动横柱40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且避免所述活动横柱40转动幅度过大,造成行程过长;优选的,所述让位槽11在所述第一立柱10或所述第二立柱20的开设角度取值范围为90°,从而使所述让位槽11对所述活动横柱40的转动角度限制在最大90°的范围内,利于所述活动横柱40在限行状态与放行状态之间切换。
实施例二
如上述所述的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活动横柱40的第一端通过转动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10和/或所述第二立柱20上,结合图2-图4所示,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电机31,减速器33,传动部34,输出轴35;
所述电机31适于提供转动力;
所述电机31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器3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减速器33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部3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传动部34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轴35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速器33可以为二级行星减速器;所述减速器33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设置手段,其型号及具体结构形式有多种选型可供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传动部包括至少两个相啮合的齿轮,所述输出轴35固定设置于所述齿轮的轴线方向,进而依次将扭矩传递至所述输出轴35;
作为优选的实现形式,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部包括三个相互啮合的齿轮,进而使所述输出轴35与所述减速器33传递过来的扭矩转动方向相同;
所述传动部齿轮个数及各齿轮之间的齿数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用,当所述传动部的齿轮个数为2n+1时,所述输出轴35与所述减速器33传递过来的扭矩转动方向相同;其中,n为大等于1的正整数;当所述传动部的齿轮个数为2n时,所述输出轴35与所述减速器33传递过来的扭矩转动方向相反;其中,n为大等于1的正整数;
优选的,所述输出轴35的端部为方键,与所述输出轴35对应的所述活动横柱40上设置有方槽,优选的,所述输出轴35端部的方键与所述输出轴35的方槽为过盈配合,从而将所述活动横柱40与所述输出轴35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横柱40能够跟随所述输出轴35的转动而转动;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地对所述输出轴35与所述活动横柱40进行固定,所述输出轴35端头位置还设置有螺纹孔;沿所述方槽的深度方向,所述活动横柱40贯穿有一通孔;从而在将所述输出轴35与所述活动横柱40安装时,可以通过一螺栓贯穿所述通孔进而与所述输出轴35上的螺纹孔进行固定,进而使所述活动横柱40与所述输出轴35固定更加牢靠。
作为优选的实现形式,所述电机31、减速器33、传动部34、输出轴35依序连接;
所述转动组件适于将所述活动横柱40的第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10和/或所述第二立柱20上,进而使所述活动横柱40能够绕所述第一立柱10或所述第二立柱20转动,实现所述活动横柱40的开合动作,利于所述活动横柱40在限行状态与放行状态之间切换。
结合图3所示,所述电机31还包括:蜗杆311,蜗轮312;
所述电机31的转矩通过蜗杆311传递至所述蜗轮312上,进而使所述电机31的输出力为单向输出,仅能够通过所述蜗杆311向所述蜗轮312传递扭矩,而不能将所述蜗轮312受到的扭矩专递至所述蜗杆311,方便所述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进行自锁,避免由于外力过大造成的电机31反转而造成的损坏。
实施例二
如上述所述的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的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一离合器32;
优选的,所述离合器32设置于所述电机31与所述减速器33之间,进而使所述电机31、所述离合器32、减速器33、传动部34、输出轴35依序连接;
所述离合器32适于断开所述电机31与所述减速器33之间连接,进而使所述电机31的输出力中断,解除所述电机31对所述输出轴35的扭矩限制,从而使所述活动横柱4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进行转动,方便所述活动横柱40在断电状态下,操作人员进行手动调节,避免由于断电卡滞等意外情况下,造成的活动横柱40无法移动等情况发生。
所述离合器32包括离合器本体,离合把手321,解锁块322,活动套筒323,固定套筒326;
所述离合器本体构造为所述离合器32的主体结构;
所述固定套筒326与所述蜗轮312的输出轴连接,从而在所述蜗轮312的输出轴的带动下进行转动;所述固定套筒326外周上还固定设置有一卡接销轴324;
所述活动套筒323套接与所述固定套筒326外侧,所述活动套筒323能够沿重力方向进行上下滑动,所述活动套筒323上设置有一卡接凹槽325;
所述卡接销轴324与所述卡接凹槽325在卡接配合状态下,所述固定套筒326与所述活动套筒323连接,从而使所述固定套筒326带动所述活动套筒323转动,即将所述蜗轮312的输出轴的转动力传递至所述活动套筒323;
所述卡接销轴324与所述卡接凹槽325在脱离状态下,所述固定套筒326与所述活动套筒323仍然同轴设置,但所述固定套筒326的转动力无法传递至所述活动套筒323,进而使所述活动套筒323能够相对所述固定套筒326进行独立转动;
所述解锁块322通过一销轴转动连接于离合器本体上;
所述解锁块322一端搭接于所述活动套筒323的台阶肩下方,从而使所述解锁块322能够绕轴转动,进而将所述活动套筒323抬起;作为另外一种实现形式,所述解锁块322还可以与所述活动套筒323通过一销轴转动连接;
所述离合把手321包括一把手部和一凸块部;所述离合把手321通过一销轴转动连接于离合器本体上,按压或抬起所述把手部能够使所述离合把手321绕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凸块部旋转;所述凸块部适于按压所述解锁块322,当所述凸块部将所述解锁块322压下时,所述解锁块322形成类似杠杆结构,将所述活动套筒323向上抬起,当所述凸块部解除对所述解锁块322的按压时,所述解锁块322解除对所述活动套筒323限制,从而使所述活动套筒323沿重力方向落下。
本实施例提供的离合器32能够方便操作人员在断电状态下对所述活动横柱40进行手动调节,避免由于断电卡滞等意外情况下,造成的活动横柱40无法移动等情况发生。
实施例三
如上述所述的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还包括:
显示屏12,所述显示屏12安装于所述第一立柱10和/或所述第二立柱20外侧,所述显示屏12适于显示文字和/或图像信息,作为优选的实现形式,所述显示屏12能够显示广告或开门电话等信息;优选的,所述显示屏12最下端距离地面最少0.5米,避免车辆撞击对其造成的破坏,作为额外的实现形式,所述显示屏5以嵌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10和/或所述第二立柱20上。
作为额外的实现形式,所述显示屏12还可以安装于所述活动横柱40外侧,所述显示屏12适于显示文字和/或图像信息,所述显示屏12还能够显示广告或开门电话等信息。
警示灯,所述警示灯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10和/或所述第二立柱20顶部,适于起到警示作用。
警示标志41,所述警示标志41设置于所述活动横柱40上,适于起到警示作用。
防撞层42,所述防撞层42包裹于所述活动横柱40外侧,所述防撞层42为软性材质,从而在所述活动横柱40遭遇碰撞时,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一方面保护所述活动横柱40,另一方面能够保护车辆。作为优选的实现形式,所述防撞层42内部还可以设置若干压触开关,从而在所述活动横柱40发生碰撞时,能够触发所述压触开关,进而使控制器向管理员的手机等通讯设备发出告警信号;由于该过程涉及较多控制方法,本实用新型意在保护设备的具体结构形式,因此仅记载所述防撞层42内部还可以设置若干压触开关,这一结构特征,不再对控制部分进行更加深入的记载。
所述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还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适于采集车辆信息或对拍摄区域内进行监控,作为优选的实现形式,所述摄像头能够与控制系统连接,采集车辆信息,进行自动抬杆操作等。所述摄像头和所述控制系统都是现有车辆门禁系统的常见实现形式,其具体实现方案有多种,并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要点,本实用新型意在保护设备的具体结构形式,即所述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还包括摄像头,相关控制方法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再赘述。
额外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当出现车辆撞击第一立柱、第二立柱或者档杆时,位于横杆上的摄像头能迅速采集先关车辆信息进行保存之后通过网络反馈至城市交通管理中心,以此达到事故监控的作用。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立柱(10),第二立柱(20);所述第一立柱(10)与所述第二立柱(20)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
至少一根活动横柱(40),所述活动横柱(40)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10)和/或所述第二立柱(20)上;所述活动横柱(40)的第一端通过转动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10)和/或所述第二立柱(2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10)或所述第二立柱(20)上还开设有让位槽(11),所述让位槽(11)适于为所述活动横柱(40)绕所述第一立柱(10)或所述第二立柱(20)转动进行让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电机(31),减速器(33),传动部(34),输出轴(35);所述电机(31)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器(3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减速器(33)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部(3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传动部(34)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轴(3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包括至少两个相啮合的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35)的端部为方键,与所述输出轴(35)对应的所述活动横柱(40)上设置有方槽,所述输出轴(35)端部的方键与所述输出轴(35)的方槽为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1)还包括:蜗杆(311),蜗轮(312);
所述电机(31)的转矩通过蜗杆(311)传递至所述蜗轮(3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离合器(32);所述离合器(32)设置于所述电机(31)与所述减速器(33) 之间;
所述离合器(32)包括离合器本体,离合把手(321),解锁块(322),活动套筒(323),固定套筒(326);所述固定套筒(326)与所述蜗轮(312)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固定套筒(326)外周上还固定设置有一卡接销轴(324);所述活动套筒(323)套接与所述固定套筒(326)外侧,所述活动套筒(323)沿重力方向进行上下滑动,所述活动套筒(323)上设置有一卡接凹槽(325);所述卡接销轴(324)与所述卡接凹槽(325)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块(322)通过一销轴转动连接于离合器本体上;
所述解锁块(322)一端搭接于所述活动套筒(323)的台阶肩下方,所述解锁块(322)绕轴转动,进而将所述活动套筒(323)抬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撞层(42),所述防撞层(42)包裹于所述活动横柱(40)外侧,所述防撞层(42)为软性材质。
CN201922226539.XU 2019-09-03 2019-12-11 一种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 Active CN21169005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48888X 2019-09-03
CN201921448888 2019-09-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90050U true CN211690050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90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26539.XU Active CN211690050U (zh) 2019-09-03 2019-12-11 一种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900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54660B1 (ko) 광고판 겸용 휀스 차단기
CN207143784U (zh) 一种新型遥控车位锁
CN111155427B (zh) 一种桥梁撞击缓冲安全防护栏
CN104746927B (zh) 一种新型遥控车位锁
CN203201199U (zh) 一种平行于道路的立体停车设备
CN211690050U (zh) 一种对开式防撞智能限高杆
CN206396671U (zh) 一种立卧式道闸
CN218438973U (zh) 一种用于机床安全生产的通用防护装置
CN211596525U (zh) 一种高度可调液压升降智能限高杆
CN207210993U (zh) 一种路锥传输装置
CN206108655U (zh) 一种具有观光功能的垂直升降电梯
CN210857029U (zh) 一种安全限高路障
CN215714861U (zh) 一种土木工程道路桥梁防撞护栏
CN208107478U (zh) 一种高速公路视频监控装置
CN206035062U (zh) 一种防撞电线杆
CN212772082U (zh) 一种高速路口道闸控制结构
CN211619870U (zh) 一种高空作业车坑洞保护装置
CN112573381A (zh) 一种起重机的防护装置
CN220057740U (zh) 防撞栏杆装置
CN218403210U (zh) 一种电梯检修阻挡安全装置
CN220148951U (zh) 一种施工电梯防冲撞装置
CN213867503U (zh) 一种带有行人保护的车库道闸装置
CN214656581U (zh) 一种预警自修复式限高装置
CN220979082U (zh) 一种新型防护网
CN220815176U (zh) 一种带行人靠近自动警告的安全围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