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74521U - 一次性使用内镜下防穿孔圈套芯及圈套器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使用内镜下防穿孔圈套芯及圈套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74521U
CN211674521U CN201922045797.8U CN201922045797U CN211674521U CN 211674521 U CN211674521 U CN 211674521U CN 201922045797 U CN201922045797 U CN 201922045797U CN 211674521 U CN211674521 U CN 2116745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snare
perforation
rear end
gu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4579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凡婷
黄艳
鲍莹
沈彦池
练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hildrens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hildrens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hildrens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hildrens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204579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745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745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7452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使用内镜下防穿孔圈套芯及圈套器。所述圈套芯自前向后依次为套圈部和连接部,所述套圈部的前端设有尖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端上设有绝缘软垫件。所述圈套器包括操作手柄、圈套芯和外鞘管,所述外鞘管的后端与所述操作手柄连接,所述圈套芯穿设在外鞘管内,圈套芯的后端也与所述操作手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圈套芯采用上述的防穿孔圈套芯。本实用新型中的防穿孔圈套芯增设了绝缘软垫件,一方面可以防止尖端直接损伤肠粘膜,另一方面防止导电引来的穿孔,使用更为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中的操作手柄设置为枪形结构,由于枪形结构的握持稳定性更好,使得临床操作更方便,也容易实现精确操作。

Description

一次性使用内镜下防穿孔圈套芯及圈套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肠息肉病人息肉切除术电切时的圈套器,具体地说是一种一次性使用内镜下防穿孔圈套芯及圈套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圈套器是内镜治疗中常用的消化内镜配件之一。其主要用于消化道息肉切除、隆起型病变、扁平型病变、甚至是消化道早癌的切除(如EMR及MBM等)。圈套器在息肉切除上已经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最且经典。其中电圈套器主要由操作手柄、圈套芯和外鞘管组成,目前的圈套器产品在使用中主要存在下述问题:1、圈套芯尖端在息肉切除时,圈套芯尖端容易直接损伤肠粘膜,导电时容易导致肠穿孔;2、操作手柄在临床操作不方便,难以实现精确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巧妙、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一次性使用内镜下防穿孔圈套芯及圈套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次性使用内镜下防穿孔圈套芯,所述圈套芯自前向后依次为套圈部和连接部,所述套圈部的前端设有尖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端上设有绝缘软垫件。
作为所述防穿孔圈套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软垫件为绝缘软套管。
作为所述防穿孔圈套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软套管的横截面为圆形,绝缘软套管的内径小于圈套芯的外径,在绝缘软套管的周壁上开设有自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螺旋式切口,所述螺旋式切口的一边设有卡筋,另一边设有与卡筋匹配的卡槽。
作为所述防穿孔圈套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软垫件为橡胶或硅胶材质。
作为所述防穿孔圈套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圈套芯是由钛镍合金医用金属缝合线螺旋编织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次性使用内镜下防穿孔圈套器,包括操作手柄、圈套芯和外鞘管,所述外鞘管的后端与所述操作手柄连接,所述圈套芯穿设在外鞘管内,圈套芯的后端也与所述操作手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圈套芯采用上述的防穿孔圈套芯。
作为所述圈套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操作手柄包括枪形支架、支撑板、穿线器、滑动座、扳机、枪栓、引导管、引导管支板,所述枪形支架的枪筒前端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中心安装有穿线器,所述圈套芯后端自穿线器的中心孔穿入至枪筒内,所述外鞘管后端套接在穿线器上;所述滑动座安装在枪形支架的枪柄上端,滑动座两侧设有向上延伸的侧板,所述枪栓安装在滑动座上且与两块侧板滑动连接,所述枪筒后端下部开设有扳机安装孔,所述扳机安装在扳机安装孔内,扳机上端与所述枪栓前端铰接;所述引导管设置在枪筒内,引导管前端与支撑板后端固定连接,引导管后端设有勾形弯头,所述勾形弯头安装在引导管支板上,所述圈套芯后端自引导管前端穿入,经勾形弯头弯折180度后再自引导管后端穿出并连接所述枪栓后端。
作为所述圈套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扳机下端设有指扣孔。
作为所述圈套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导管上设有透明段,所述圈套芯后端设有标识色段。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防穿孔圈套芯增设了绝缘软垫件,一方面可以防止尖端直接损伤肠粘膜,另一方面防止导电引来的穿孔,使用更为安全可靠。
2)、本实用新型中,绝缘软垫件采用了设置有螺旋形切口的绝缘软套管,绝缘软套管可通过螺旋式切口安装至套圈部之上,装上之后再通过卡筋与卡槽的相互嵌接配合使螺旋式切口闭合,方便安装且安全可靠。
3)、本实用新型中,操作手柄设置为枪形结构,由于枪形结构的握持稳定性更好,使得临床操作更方便,也容易实现精确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绝缘软套管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用于体现螺旋式切口两边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圈套芯、1a-套圈部、1b-连接部、2-绝缘软套管、2a-螺旋式切口、2b-卡筋、2c卡槽、3-操作手柄、3.1-枪形支架、3.2-支撑板、3.3-穿线器、3.4-滑动座、3.5-扳机、3.6-枪栓、3.7-引导管、3.8-引导管支板、4-外鞘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内镜下防穿孔圈套芯1,所述圈套芯1自前向后依次为套圈部1a和连接部1b,所述套圈部1a的前端设有尖端,所述尖端上设有绝缘软垫件。由于增设了绝缘软垫件,一方面可以防止尖端直接损伤肠粘膜,另一方面防止导电引来的穿孔,使用更为安全可靠。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绝缘软垫件为绝缘软套管2,所述绝缘软套管2的横截面为圆形,绝缘软套管2的内径小于圈套芯1的外径,在绝缘软套管2的周壁上开设有自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螺旋式切口2a,所述螺旋式切口2a的一边设有卡筋2b,另一边设有与卡筋2b匹配的卡槽2c。如此设置,绝缘软套管2可通过螺旋式切口2a安装至套圈部1a之上,装上之后再通过卡筋2b与卡槽2c的相互嵌接配合使螺旋式切口2a闭合,方便安装且安全可靠。
本实施例1中,所述绝缘软垫件优选采用橡胶或硅胶材质制成,这样的材质使用起来更安全可靠。所述圈套芯1优选是由钛镍合金医用金属缝合线螺旋编织而成,这样使得套圈部1a既可自由变形,也不会在通电切割时被烧焦,而且还具有防息肉滑脱的效果。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内镜下防穿孔圈套器,包括操作手柄3、圈套芯1和外鞘管4,所述外鞘管4的后端与所述操作手柄3连接,所述圈套芯1穿设在外鞘管4内,圈套芯1的后端也与所述操作手柄3连接;所述圈套芯1采用上述的防穿孔圈套芯1。
本实施例2中,所述操作手柄3包括枪形支架3.1、支撑板3.2、穿线器3.3、滑动座3.4、扳机3.5、枪栓3.6、引导管3.7、引导管支板3.8,所述枪形支架3.1的枪筒3.1a前端安装有支撑板3.2,所述支撑板3.2中心安装有穿线器3.3,所述圈套芯1后端自穿线器3.3的中心孔穿入至枪筒3.1a内,所述外鞘管4后端套接在穿线器3.3上;所述滑动座3.4安装在枪形支架3.1的枪柄3.1b上端,滑动座3.4两侧设有向上延伸的侧板,所述枪栓3.6安装在滑动座3.4上且与两块侧板滑动连接,所述枪筒3.1a后端下部开设有扳机安装孔,所述扳机3.5安装在扳机安装孔内,扳机3.5上端与所述枪栓3.6前端铰接;所述引导管3.7设置在枪筒3.1a内,引导管3.7前端与支撑板3.2后端固定连接,引导管3.7后端设有勾形弯头3.7a,所述勾形弯头3.7a安装在引导管支板3.8上,所述圈套芯1后端自引导管3.7前端穿入,经勾形弯头3.7a弯折180度后再自引导管3.7后端穿出并连接所述枪栓3.6后端。
具体使用时,将操作手柄3、圈套芯1和外鞘管4按照常规方式连接;然后将外鞘管4通过内镜操作孔进入患者腔道,靠近病灶【息肉】后,通过操作扳手来带动枪栓3.6移动,枪栓3.6再带动圈套芯1移动,使圈套芯1前端的套圈部1a伸出外鞘管4,套圈部1a自动张开;根据息肉形状调节套圈部1a位置,将息肉圈套住,此后即可接通电源实施电切手术,切除完成后再将外鞘管4和圈套芯1取出即可。
本实施例2中,所述扳机3.5下端设有指扣孔3.5a。如此设置,便于医务人员进行操作。
本实施例2中,所述引导管3.7上设有透明段,所述圈套芯1后端设有标识色段。如此设置,通过透明段和标识色段的配合,可辅助观察圈套芯1在外鞘管4内的位置。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次性使用内镜下防穿孔圈套芯,所述圈套芯(1)自前向后依次为套圈部(1a)和连接部(1b),所述套圈部(1a)的前端设有尖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端上设有绝缘软垫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内镜下防穿孔圈套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软垫件为绝缘软套管(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内镜下防穿孔圈套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软套管(2)的横截面为圆形,绝缘软套管(2)的内径小于圈套芯(1)的外径,在绝缘软套管(2)的周壁上开设有自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螺旋式切口(2a),所述螺旋式切口(2a)的一边设有卡筋(2b),另一边设有与卡筋(2b)匹配的卡槽(2c)。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内镜下防穿孔圈套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软垫件为橡胶或硅胶材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内镜下防穿孔圈套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圈套芯(1)是由钛镍合金医用金属缝合线螺旋编织而成。
6.一次性使用内镜下防穿孔圈套器,包括操作手柄(3)、圈套芯(1)和外鞘管(4),所述外鞘管(4)的后端与所述操作手柄(3)连接,所述圈套芯(1)穿设在外鞘管(4)内,圈套芯(1)的后端也与所述操作手柄(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圈套芯(1)采用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内镜下防穿孔圈套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内镜下防穿孔圈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3)包括枪形支架(3.1)、支撑板(3.2)、穿线器(3.3)、滑动座(3.4)、扳机(3.5)、枪栓(3.6)、引导管(3.7)、引导管支板(3.8),所述枪形支架(3.1)的枪筒(3.1a)前端安装有支撑板(3.2),所述支撑板(3.2)中心安装有穿线器(3.3),所述圈套芯(1)后端自穿线器(3.3)的中心孔穿入至枪筒(3.1a)内,所述外鞘管(4)后端套接在穿线器(3.3)上;所述滑动座(3.4)安装在枪形支架(3.1)的枪柄(3.1b)上端,滑动座(3.4)两侧设有向上延伸的侧板,所述枪栓(3.6)安装在滑动座(3.4)上且与两块侧板滑动连接,所述枪筒(3.1a)后端下部开设有扳机安装孔,所述扳机(3.5)安装在扳机安装孔内,扳机(3.5)上端与所述枪栓(3.6)前端铰接;所述引导管(3.7)设置在枪筒(3.1a)内,引导管(3.7)前端与支撑板(3.2)后端固定连接,引导管(3.7)后端设有勾形弯头(3.7a),所述勾形弯头(3.7a)安装在引导管支板(3.8)上,所述圈套芯(1)后端自引导管(3.7)前端穿入,经勾形弯头(3.7a)弯折180度后再自引导管(3.7)后端穿出并连接所述枪栓(3.6)后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内镜下防穿孔圈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机(3.5)下端设有指扣孔(3.5a)。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次性使用内镜下防穿孔圈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3.7)上设有透明段,所述圈套芯(1)后端设有标识色段。
CN201922045797.8U 2019-11-23 2019-11-23 一次性使用内镜下防穿孔圈套芯及圈套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745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45797.8U CN211674521U (zh) 2019-11-23 2019-11-23 一次性使用内镜下防穿孔圈套芯及圈套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45797.8U CN211674521U (zh) 2019-11-23 2019-11-23 一次性使用内镜下防穿孔圈套芯及圈套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74521U true CN211674521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87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4579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74521U (zh) 2019-11-23 2019-11-23 一次性使用内镜下防穿孔圈套芯及圈套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745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04700A1 (en) Multi-layered speculum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and using same
JP4794564B2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CN102579129A (zh) 刀头精确定长内窥镜高频切开刀
CN114224473B (zh) 一种带有识别血管壁功能的射频消融导管
CN207613865U (zh) 内镜下多功能高频电刀
CN211674521U (zh) 一次性使用内镜下防穿孔圈套芯及圈套器
CN104546119A (zh) 黏膜剥离器
JP2004000544A (ja) 内視鏡用切開具
CN212879552U (zh) 一种单环等离子双极电极
CN110811817A (zh) 一次性使用内镜下防穿孔圈套芯及圈套器
CN111227928A (zh) 注射装置、圈套器及医疗设备
CN202515776U (zh) 刀头精确定长内窥镜高频切开刀
CN112790856B (zh) 一次性使用带有注射针的粘膜切开刀及使用方法
CN204379433U (zh) 黏膜剥离器
CN211511970U (zh) 一种内镜下切割器
CN211243685U (zh) 一种高频内窥镜手术电极
CN2486121Y (zh) 切膀胱肿瘤环
CN211511971U (zh) 带光源痔疮套扎器
CN219331885U (zh) 一种内窥镜用高频切开刀
CN209018925U (zh) 喉部双极钳式切割消融刀
CN206630632U (zh) 胃镜辅助剥离件及其推送装置
CN114469328B (zh) 一种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的支撑型高频电切刀及使用方法
CN213993710U (zh) 一种带工作通道的等离子双极电极及电切镜
CN111904591B (zh) 消化内镜ercp手术多功能手术刀
CN215018305U (zh) 一次性使用息肉切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6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