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74476U - 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肿瘤介入治疗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肿瘤介入治疗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74476U
CN211674476U CN202020086924.9U CN202020086924U CN211674476U CN 211674476 U CN211674476 U CN 211674476U CN 202020086924 U CN202020086924 U CN 202020086924U CN 211674476 U CN211674476 U CN 2116744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needle tubing
preventing cross
cross infectio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8692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Nant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008692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744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744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744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肿瘤介入治疗针,包括针尖、刻度标、防护结构、防摩擦结构和连接结构,所述针尖的左侧连接有针管主体,且针管主体的左侧连接有第一针管,所述刻度标镶嵌于针管主体和第一针管的外表面,且第一针管的左侧设置有连接头,所述防护结构设置于连接头的左侧,且防护结构的左侧设置有推把,所述防摩擦结构设置于推把的左侧。该种防止交叉感染的肿瘤介入治疗针通过设置的防护结构能够方便起到防止交叉感染的问题,防摩擦结构的设置能够避免治疗过程中导丝与治疗针直接接触造成导丝断裂的问题,通过柔性结构的垫毛能够避免导丝与治疗针之间直接接触,从而能够提高导丝在抽拉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肿瘤介入治疗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肿瘤介入治疗针。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
一般的治疗针在使用是存在整体长度不易调节,不具有防止交叉感染的效果,同时在穿丝时会对导丝造成摩擦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实用性更高的防止交叉感染的肿瘤介入治疗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肿瘤介入治疗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一般的治疗针在使用是存在整体长度不易调节,不具有防止交叉感染的效果,同时在穿丝时会对导丝造成摩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肿瘤介入治疗针,包括针尖、刻度标、防护结构、防摩擦结构和连接结构,所述针尖的左侧连接有针管主体,且针管主体的左侧连接有第一针管,所述刻度标镶嵌于针管主体和第一针管的外表面,且第一针管的左侧设置有连接头,所述防护结构设置于连接头的左侧,且防护结构的左侧设置有推把,所述防摩擦结构设置于推把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针管主体通过连接头与第一针管之间的连接为螺纹连接,且针尖的结构为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套环和棉套层,且套环的内侧镶嵌有棉套层。
优选的,所述套环的结构为弹性橡胶结构,且套环通过棉套层与针管主体和第一针管的外表面之间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防摩擦结构包括套圈和垫毛,且套圈的内侧镶嵌有垫毛。
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设置于防摩擦结构的左侧内部,且连接结构包括卡槽和卡头,并且卡槽的内部设置有卡头。
优选的,所述套圈通过卡槽和卡头构成卡合结构,且卡槽与卡头的外形尺寸相互吻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种防止交叉感染的肿瘤介入治疗针通过设置的第一针管能够方便调节整体介入治疗针的整体长度,如此能够对位于不同深度的肿瘤进行介入穿刺治疗,同时通过镶嵌的刻度标能够对穿刺的深度进行了解;
通过设置的防护结构能够方便起到防止交叉感染的问题,棉套层内部能够对医用酒精进行吸附储存,并且弹性结构的套环能够使棉套层与针管主体和第一针管的外表面相互贴合,通过滑动防护结构从而能够方便对治疗针的外表面进行消毒处理;
防摩擦结构的设置能够避免治疗过程中导丝与治疗针直接接触造成导丝断裂的问题,通过柔性结构的垫毛能够避免导丝与治疗针之间直接接触,从而能够提高导丝在抽拉时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该种防止交叉感染的肿瘤介入治疗针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摩擦结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护结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针尖;2、针管主体;3、第一针管;4、刻度标;5、连接头;6、防护结构;601、套环;602、棉套层;7、推把;8、防摩擦结构;801、套圈;802、垫毛;9、连接结构;901、卡槽;902、卡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肿瘤介入治疗针,包括针尖1、针管主体2、第一针管3、刻度标4、连接头5、防护结构6、套环601、棉套层602、推把7、防摩擦结构8、套圈801、垫毛802、连接结构9、卡槽901和卡头902,针尖1的左侧连接有针管主体2,且针管主体2的左侧连接有第一针管3,刻度标4镶嵌于针管主体2和第一针管3的外表面,且第一针管3的左侧设置有连接头5,针管主体2通过连接头5与第一针管3之间的连接为螺纹连接,且针尖1的结构为弧形结构,通过设置的第一针管3能够方便调节整体介入治疗针的整体长度,如此能够对位于不同深度的肿瘤进行介入穿刺治疗,同时通过镶嵌的刻度标4能够对穿刺的深度进行了解;
防护结构6设置于连接头5的左侧,且防护结构6的左侧设置有推把7,防护结构6包括套环601和棉套层602,且套环601的内侧镶嵌有棉套层602,套环601的结构为弹性橡胶结构,且套环601通过棉套层602与针管主体2和第一针管3的外表面之间紧密贴合,通过设置的防护结构6能够方便起到防止交叉感染的问题,棉套层602内部能够对医用酒精进行吸附储存,并且弹性结构的套环601能够使棉套层602与针管主体2和第一针管3的外表面相互贴合,通过滑动防护结构6从而能够方便对治疗针的外表面进行消毒处理;
防摩擦结构8设置于推把7的左侧,防摩擦结构8包括套圈801和垫毛802,且套圈801的内侧镶嵌有垫毛802,连接结构9设置于防摩擦结构8的左侧内部,且连接结构9包括卡槽901和卡头902,并且卡槽901的内部设置有卡头902,套圈801通过卡槽901和卡头902构成卡合结构,且卡槽901与卡头902的外形尺寸相互吻合,防摩擦结构8的设置能够避免治疗过程中导丝与治疗针直接接触造成导丝断裂的问题,通过柔性结构的垫毛802能够避免导丝与治疗针之间直接接触,从而能够提高导丝在抽拉时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该种防止交叉感染的肿瘤介入治疗针的实用性。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介入治疗针,首先捏住推把7,通过针尖1能够对患者的皮肤进行穿刺,以此能够方便对体内的肿瘤进行治疗,第一针管3通过连接头5处的螺纹能够与针管主体2之间相互连接,如此能够方便增长治疗针的整体长度,通过外表面镶嵌的刻度标4能够方便对穿刺的深度进行确定,防摩擦结构8通过连接结构9能够套在治疗针的左侧顶端,套圈801一端的卡头902能够卡在另一端的卡槽901中,如此能够将套圈801套好,如此能够在医用导丝的穿插时,使垫毛802与导丝相互接触,如此能避免导丝摩擦断裂的问题,当使用治疗针后,捏住防护结构6,套环601能够带动棉套层602进行滑动,如此能够使具有医用酒精的棉套层602对治疗针的外表面进行消毒处理,从而避免交叉感染的问题,就这样完成整个介入治疗针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肿瘤介入治疗针,包括针尖(1)、刻度标(4)、防护结构(6)、防摩擦结构(8)和连接结构(9),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1)的左侧连接有针管主体(2),且针管主体(2)的左侧连接有第一针管(3),所述刻度标(4)镶嵌于针管主体(2)和第一针管(3)的外表面,且第一针管(3)的左侧设置有连接头(5),所述防护结构(6)设置于连接头(5)的左侧,且防护结构(6)的左侧设置有推把(7),所述防摩擦结构(8)设置于推把(7)的左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肿瘤介入治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主体(2)通过连接头(5)与第一针管(3)之间的连接为螺纹连接,且针尖(1)的结构为弧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肿瘤介入治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6)包括套环(601)和棉套层(602),且套环(601)的内侧镶嵌有棉套层(6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肿瘤介入治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601)的结构为弹性橡胶结构,且套环(601)通过棉套层(602)与针管主体(2)和第一针管(3)的外表面之间紧密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肿瘤介入治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摩擦结构(8)包括套圈(801)和垫毛(802),且套圈(801)的内侧镶嵌有垫毛(8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肿瘤介入治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9)设置于防摩擦结构(8)的左侧内部,且连接结构(9)包括卡槽(901)和卡头(902),并且卡槽(901)的内部设置有卡头(9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肿瘤介入治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圈(801)通过卡槽(901)和卡头(902)构成卡合结构,且卡槽(901)与卡头(902)的外形尺寸相互吻合。
CN202020086924.9U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肿瘤介入治疗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744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86924.9U CN211674476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肿瘤介入治疗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86924.9U CN211674476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肿瘤介入治疗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74476U true CN211674476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72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8692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74476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肿瘤介入治疗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744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60148U (zh) 一种医疗护理用麻醉针
CN106037891A (zh) 一种肿瘤介入治疗装置
CN205322383U (zh) 一种肿瘤微创手术介入治疗针
CN211674476U (zh) 一种防止交叉感染的肿瘤介入治疗针
CN105769300A (zh) 颈椎穿刺定位导引器及该定位导引器的使用方法
CN204121122U (zh) 一种肿瘤内科介入治疗针引导装置
CN203694101U (zh) 一种用于针灸的针刺器具
CN210521492U (zh) 一种无损伤针辅助拔针器
CN203576920U (zh) 针线合一的穴位埋线微针
CN103263347B (zh) 轮轴式穴位埋线针
CN208541571U (zh) 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多层次针
CN213787681U (zh) 经Ommaya囊抽取脑脊液及鞘内注射药物的外接装置
CN204581448U (zh) 改良的皮下隧道穿刺针
CN211723365U (zh) 适于磁场应用的双通道套管针
CN210354777U (zh) 一种用于肌骨超声的可调型三棱针
CN204698990U (zh) 一种腕踝针针刺点定位装置
CN205041987U (zh) 一种简易激光针灸装置
CN209629776U (zh) 肿瘤介入治疗装置
CN215994232U (zh) 一种消融手术隔离保护装置
CN219323473U (zh) 一种肿瘤介入针固定装置
CN214909933U (zh) 一种适用中心静脉穿刺的体位垫
CN211094541U (zh) 一种麻醉用穿刺装置
CN213217507U (zh) 一种心内科介入治疗用穿刺针
CN214805202U (zh) 一种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迫系统
CN218356872U (zh) 一种z型肌肉注射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6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