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74223U - 易连接防脱落心电导联线 - Google Patents

易连接防脱落心电导联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74223U
CN211674223U CN201922249906.8U CN201922249906U CN211674223U CN 211674223 U CN211674223 U CN 211674223U CN 201922249906 U CN201922249906 U CN 201922249906U CN 211674223 U CN211674223 U CN 2116742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lead
drop
lead wire
eas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4990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左静
朱佳
姑力热巴·买买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riginal Assignee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filed Critical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riority to CN20192224990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742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742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742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心电导联线连接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易连接防脱落心电导联线;其包括能裹在人胸部的包覆带、导电球、导线;导线一端设有总插头,导线另一端分为多个连接插头,每个连接插头均连接有两个导电球,两个对应的导电球分别固定在包覆带的正、反两面;包覆带上对应十二心电胸部导联位置设有直径小于导电球直径的穿孔。由于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可将导联位置相对固定,减少或可以避免因导联连接错误造成的伪心肌缺血及伪心梗误诊,避免了导联脱落,可降低导联线的断裂造成的伪心律失常等原因所造成的误诊,缩短心电图操作时间,提高患者体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规避人为操作失败,为及时抢救、诊治患者赢得时间。

Description

易连接防脱落心电导联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心电导联线连接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易连接防脱落心电导联线。
背景技术
心电图是判断心脏是否健康,用于对各种心律失常、心室心房肥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病症检查,是目前简单、快捷和经济的检查方法。
常见的有十二导联心电图。由于心电导联线接点多,与身体粘接操作时间长,需要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尽管如此还是常伴随有以下几种失误:导联线连接错误,导联线脱落或断裂,长时间操作患者心情烦躁、配合不佳。
上述原因易造成伪心律失常,基线漂移,伪低电压造成心电图误诊。为解决以上失误,缩短连接导线时间,避免人为操作失误,为患者诊治赢得更多时间特设计多功能心电导联线。据测量100位身高(150-190cm)体重(50-100kg)患者心电导联位置的测量得出数据设计制作了本易连接防脱落心电导联线。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解决人为操作失误,缩短连接导线时间,提高患者体验的易连接防脱落心电导联线。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易连接防脱落心电导联线,其包括能裹在人胸部的包覆带、导电球、导线;导线一端设有总插头,导线另一端分为多个连接插头,每个连接插头均连接有两个导电球,两个对应的导电球分别固定在包覆带的正、反两面;包覆带一面的导电球对应十二心电胸部导联位置分布;包覆带上对应十二心电胸部导联位置设有直径小于导电球直径的穿孔;对应的两个导电球间设有导电连接杆,其中一个导电球设有内螺纹孔;导电连接杆的一端穿过包覆带上的穿孔并与一个导电球固定相连,导电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有内螺纹孔导电球通过内螺纹孔与外螺纹的配合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导电连接杆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定位带的上方设有波浪形的定位边。
进一步的,定位边对应在十二心电导联中右侧的四个导联位置;定位边呈左高右低状且定位边的形变为圆弧均匀过渡。
进一步的,每个穿孔的四周均设有扩展备用孔。
进一步的,导电连接杆中部设有安装孔,连接插头匹配插入安装孔内;对应带内螺纹孔的导电球旋紧在导电连接杆位置,导电球的内螺纹孔一端紧顶在连接插头并将连接插头顶死在安装孔内。
进一步的,导电球的内螺纹孔一端设有橡胶面。
进一步的,总插头与连接插头间的导线布设在包覆带内部。
进一步的,包覆带两端设有加长带,加长带设有魔术贴。
由于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通过将导电球对应十二心电胸部导联位置分布并固定在包覆带的正反面,再通过包覆带裹在人的胸部,可将导联位置相对固定,减少或可以避免因导联连接错误造成的伪心肌缺血及伪心梗误诊,避免了导联脱落,可降低导联线的断裂造成的伪心律失常等原因所造成的误诊,缩短心电图操作时间,提高患者体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规避人为操作失败,为及时抢救、诊治患者赢得时间。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本申请最佳实施例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去除导电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连接插头、导电连接杆与导电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在胸前放置位置示意图。
图例:1.包覆带,2.导电球,3.导线,4.总插头,5.连接插头,6.定位边,7.穿孔,8.扩展备用孔,9.导电连接杆,10.加长带,11.魔术贴,12.内螺纹孔,13.外螺纹,14.安装孔,15.橡胶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至5所示,易连接防脱落心电导联线包括能裹在人胸部的包覆带1、导电球2、导线3;导线3一端设有总插头4,导线3另一端分为多个连接插头5,每个连接插头5均连接有两个导电球2,两个对应的导电球2分别固定在包覆带1的正、反两面;包覆带1一面的导电球2对应十二心电胸部导联位置分布;包覆带1上对应十二心电胸部导联位置设有直径小于导电球2直径的穿孔7;对应的两个导电球2间设有导电连接杆9,其中一个导电球2设有内螺纹孔12;导电连接杆9的一端穿过包覆带1上的穿孔7并与一个导电球2固定相连,导电连接杆9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13,有内螺纹孔12导电球2通过内螺纹孔12与外螺纹13的配合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导电连接杆9的另一端。
导电球2为十二个,每两个一组,六组正好对应十二心电胸部导联位置分布。包覆带1易采用软、不伤肤且具有一定塑性能力的材质,比如硅胶。
佩戴时,将包覆带1裹在人体左侧胸部位置,通过手持、或者粘接带等方式进行临时固定即可。此时导电球2对应十二心电胸部导联位置分布并固定在包覆带1的正反面,当进行十二导联时,可将导联位置相对固定,减少或可以避免因导联连接错误造成的伪心肌缺血及伪心梗误诊,避免了导联脱落,可降低导联线的断裂造成的伪心律失常等原因所造成的误诊,缩短心电图操作时间,简易操作流程,即使没有护理经验也能顺利独立完成工作;提高患者体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规避人为操作失败,为及时抢救、诊治患者赢得时间。在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好评。
这样通过导电连接杆9连接两个导电球2,其中一个导电球2通过焊接等方式固死,另一个导电球2通过螺纹可拆卸的与导电连接杆9相连。导电球2拆卸方便、快捷;便于清理、清洁、维护。同时对应组的两个导电球2恰好固定在包覆带1的正反面上,配合十二、十八心电导联方便正反面适用,又能避免导电球2脱离丢失。
如图1至4所示,定位带的上方设有波浪形的定位边6。
对于十二心电导联,定位带波浪形的定位边6紧贴在人体左胸部肌肉下侧,特别是针对女性患者,紧贴乳房下侧即可,六个导电球2正好位于导联位置处,将包覆带1固定就能开始心电图操作。
十八心电导联,除去十二心电导联位置,需要加做右胸导联三点以及后壁导联三点。对于其中的右胸导联,可将包覆带1翻面后贴合人体右侧胸部,此时定位带波浪形的定位边6紧贴在人体右胸部肌肉下侧,特别是针对女性患者,紧贴乳房下侧即可。这是因为右胸导联三点连接位置与十二心电胸部导联中的三点位置基本呈左右对称分布。
如图1至4所示,定位边6对应在十二心电导联中右侧的四个导联位置;定位边6呈左高右低状且定位边6的形变为圆弧均匀过渡。
这样在患者穿戴定位时,波浪形的定位边6更容易与患者胸部贴合且更容易定位,特别针对女性患者,波浪形的定位边6能快速贴于乳房下沿,令六个导电球2有效对正位置,还可以有效避让乳房、不对乳房产生挤压,令患者感到舒适。
如图1至4所示,每个穿孔7的四周均设有扩展备用孔8。这样对于体型过胖、过瘦、过高或过矮的人来说,可通过调节导电连接杆9位置,固定在适宜的扩展备用孔8;从而调节导电球2相对位置,令本申请适用于更大范围的人群。
如图1至4所示,导电连接杆9中部设有安装孔14,连接插头5匹配插入安装孔14内;对应带内螺纹孔12的导电球2旋紧在导电连接杆9位置,导电球2的内螺纹孔12一端紧顶在连接插头5并将连接插头5顶死在安装孔14内。
连接插头5插入导电连接杆9中部的安装孔14,用于导通导线3与导电球2,连接方便快捷;当连接插头5作用在安装孔14内后,旋紧导电球2,紧顶连接插头5,给连接插头5一个径向力,将连接插头5顶死在安装孔14内。
如图1至4所示,导电球2的内螺纹孔12一端设有橡胶面15。这样当导电球2旋紧后,不会因为挤压连接插头5造成磨损,同时还能增大对连接插头5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防连接插头5脱落的能力。
如图1至4所示,总插头4与连接插头5间的导线3布设在包覆带1内部。这样从外部观看整体更美观,没有杂乱的线条,便于整理;使用时,当包覆带1定位后,直接将总插头4与监测仪相连即可,快捷方便。
如图1至4所示,包覆带1两端设有加上带10,加上带10设有魔术贴11。这样本申请对于身高150cm至190cm、体重50kg至100kg的人群均可适用。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申请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Claims (10)

1.一种易连接防脱落心电导联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能裹在人胸部的包覆带、导电球、导线;导线一端设有总插头,导线另一端分为多个连接插头,每个连接插头均连接有两个导电球,两个对应的导电球分别固定在包覆带的正、反两面;包覆带一面的导电球对应十二心电胸部导联位置分布;包覆带上对应十二心电胸部导联位置设有直径小于导电球直径的穿孔;对应的两个导电球间设有导电连接杆,其中一个导电球设有内螺纹孔;导电连接杆的一端穿过包覆带上的穿孔并与一个导电球固定相连,导电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有内螺纹孔导电球通过内螺纹孔与外螺纹的配合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导电连接杆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连接防脱落心电导联线,其特征在于:定位带的上方设有波浪形的定位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连接防脱落心电导联线,其特征在于:定位边对应在十二心电导联中右侧的四个导联位置;定位边呈左高右低状且定位边的形变为圆弧均匀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易连接防脱落心电导联线,其特征在于:每个穿孔的四周均设有扩展备用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易连接防脱落心电导联线,其特征在于:导电连接杆中部设有安装孔,连接插头匹配插入安装孔内;对应带内螺纹孔的导电球旋紧在导电连接杆位置,导电球的内螺纹孔一端紧顶在连接插头并将连接插头顶死在安装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易连接防脱落心电导联线,其特征在于:导电连接杆中部设有安装孔,连接插头匹配插入安装孔内;对应带内螺纹孔的导电球旋紧在导电连接杆位置,导电球的内螺纹孔一端紧顶在连接插头并将连接插头顶死在安装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易连接防脱落心电导联线,其特征在于:导电球的内螺纹孔一端设有橡胶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易连接防脱落心电导联线,其特征在于:导电球的内螺纹孔一端设有橡胶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易连接防脱落心电导联线,其特征在于:总插头与连接插头间的导线布设在包覆带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易连接防脱落心电导联线,其特征在于:包覆带两端设有加长带,加长带设有魔术贴。
CN201922249906.8U 2019-12-16 2019-12-16 易连接防脱落心电导联线 Active CN2116742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9906.8U CN211674223U (zh) 2019-12-16 2019-12-16 易连接防脱落心电导联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9906.8U CN211674223U (zh) 2019-12-16 2019-12-16 易连接防脱落心电导联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74223U true CN211674223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91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49906.8U Active CN211674223U (zh) 2019-12-16 2019-12-16 易连接防脱落心电导联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742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83399B2 (en) Electrode patch for health monitoring
US10327657B2 (en) Electrode patch for health monitoring
WO2021143945A1 (zh) 便携式12导联心电信号采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WO2016070663A1 (zh) 一种便携式单导心电监测装置
CN204744151U (zh) 一种12导联心电检测装置
CN211674223U (zh) 易连接防脱落心电导联线
CN211022651U (zh) 一种新型心电图机导联结构
CN211674224U (zh) 简易多用心电导联线
CN112656419A (zh) 一种心脏健康智能监测穿戴装置
CN214179191U (zh) 无线可穿戴式动态心电监护系统用内衣
KR102333295B1 (ko) 심전도 검사에 사용되는 복잡한 흉부유도 전극을 일회용 부착 패드로 단순화한 전극 및 그 이용 방법
TWM579010U (zh) 可撓式心電偵測裝置
CN205514590U (zh) 一种十二导联心电监测服
KR102310256B1 (ko) 선 꼬임이 없는 심전도 측정 장치 및 심전도 측정 시스템
KR102310255B1 (ko) 자동 감김 장치를 이용한 선 꼬임 방지 기능이 있는 심전도 측정 장치 및 심전도 측정 시스템
CN113558625A (zh) 一种可穿戴多导联动态心电监护仪
Kirchner et al. Passive capacitive ECG sensing: Assessment of signal quality during different types of body movement
CN211834388U (zh) 可调节式心电图机辅助固定器
US20180325406A1 (en) Rapid ekg lead placement device
CN204618225U (zh) 一种便携式心脏监测系统用穿戴载体
KR102333296B1 (ko) 패드 내부로 연결된 연결선들이 집속된 부위에 커넥터를 연결하는 방식의 흉부 전극 일체형 일회용 패드 및 그 이용 방법
CN217338563U (zh) 一种心内科医生用检测监护装置
CN215534321U (zh) 一种无线心电监护仪
CN110464336B (zh) 一种新型心电图机导联结构
WO2024007842A1 (zh) 穿戴式除颤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