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67966U - 一种方便扩展的新风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便扩展的新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67966U
CN211667966U CN201922232136.6U CN201922232136U CN211667966U CN 211667966 U CN211667966 U CN 211667966U CN 201922232136 U CN201922232136 U CN 201922232136U CN 211667966 U CN211667966 U CN 211667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machine body
air
fixing
filter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3213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宗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ntian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ntian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ntian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ntian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3213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67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67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679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扩展的新风机,包括机体和安装单元,所述机体为中空结构,所述机体的内腔中部设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上安装有全热交换器,所述机体内腔底部安装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的进风口连接第二导气管的一端,所述第二导气管的另一端穿过承重板表面的通孔连接全热交换器的新风出口,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新风排气管,所述新风排气管的另一端穿过机体侧面的通孔连接净化单元,所述安装单元共两个,所述安装单元包括滑槽、滑块和“U”形滑动板,本申请方便扩展的新风机,能够在新风机使用过程中根据功率添加或者调整新风机,且能够对新风机的进气和排气均进行净化。

Description

一种方便扩展的新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扩展的新风机。
背景技术
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它分为管道式新风系统和无管道新风系统俩种。管道式新风系统由新风机和管道配件组成,通过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通过管道将室内空气排出;无管道新风系统由新风机和呼吸宝组成,同样由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同时由呼吸宝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
但是现有的新风机存在一些缺陷,新风机在出厂时功率已定,柜体内无法扩容,在使用过程如果功率不足,只能新增加其他新风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方便扩展的新风机,能够在新风机使用过程中根据功率添加或者调整新风机,且能够对新风机的进气和排气均进行净化,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扩展的新风机,包括机体和安装单元,所述机体为中空结构,所述机体的内腔中部设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上安装有全热交换器,所述机体内腔底部安装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的进风口连接第二导气管的一端,所述第二导气管的另一端穿过承重板表面的通孔连接全热交换器的新风出口,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新风排气管,所述新风排气管的另一端穿过机体侧面的通孔连接净化单元,所述安装单元共两个,所述安装单元包括滑槽、滑块和“U”形滑动板,所述滑槽共两个,两个滑槽对称设于机体的内腔两侧,所述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U”形滑动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滑块的侧面,其中位于下方的“U”形滑动板上安装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污风进风管的一端,所述污风进风管的另一端穿过机体上表面的进气口连接集气罩,所述集气罩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连接第一导气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导气管的另一端连接全热交换器的污风进风口,还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设于机体的上表面,所述单片机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单片机与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全热交换器电连接。
通过单片机控制第一风机经污风进风管从集气罩内的滤网处吸气,然后经第一导气管送至全热交换器内进行净化和交换,然后新风经第二导气管排出,在使用过程中,新风机功率不足时,可通过便携提杆将安装单元内的“U”形滑动板及侧面固定连接的滑块从滑槽内滑动,进而使“U”形滑动板伸出,然后更换风机或者添加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净化单元共三个,所述净化单元包括过滤网、高效HPEA H11滤网、吸附催化滤网、紫外线灯板和过滤箱,所述过滤箱为中空结构,所述过滤箱右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箱内腔从右至左依次设有高效HPEA H11滤网、吸附催化滤网和紫外线灯板,所述紫外线灯板与单片机电连接,通过净化单元可以对新风机排出的空气进行再次净化。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共两个,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固定螺孔、固定架、固定螺栓和内六角螺块,所述固定架的一端通过转轴与“U”形滑动板的前侧面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另一端上的通孔内安装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孔设于“U”形滑动板的前侧面,所述固定螺孔与固定螺栓位置大小对应,通过固定架可以对“U”形滑动板上安装的风机进行固定,通过固定螺栓和固定螺孔配合安装可以使固定架对风机的固定更为稳定。
进一步的,还包括机体门和把手,所述机体门的设于机体的前侧面,所述机体门通过转轴与机体的前侧面转动连接,所述把手设于机体门的外侧面右侧,通过把手和机体门可以在更换或者调整风机时更为便捷。
进一步的,还包括显示器和便携拉杆,所述显示器设于机体门的外侧面上部,所述显示器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便携拉杆共四个,所述便携拉杆对称设于“U”形滑动板的前侧面两端,通过显示器可以实时监测风机及全热交换器的数据和功率。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磁铁和磁铁槽,所述电磁铁设于机体门的内侧面,所述磁铁槽设于机体的前侧面,所述电磁铁和磁铁槽大小位置对应,所述电磁铁与单片机电连接,在机体门关闭后,电磁铁插入磁铁槽内,通过单片机使电磁铁通电,使机体门的闭合更为稳定。
进一步的,还包括管道转接口,所述管道转接口设于污风进风管的上部,所述管道转接口的转接头处螺纹连接有密封盖,通过管道转接口可以在添加风机时,使两台风机的输出聚集在一处,节省资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方便扩展的新风机,具有以下好处:
1、通过单片机控制第一风机经污风进风管从集气罩内的滤网处吸气,然后经第一导气管送至全热交换器内进行净化和交换,然后新风经第二导气管排出,在使用过程中,新风机功率不足时,可通过便携提杆将安装单元内的“U”形滑动板及侧面固定连接的滑块从滑槽内滑动,进而使“U”形滑动板伸出,然后更换风机或者添加风机;
2、通过固定架可以对“U”形滑动板上安装的风机进行固定,通过固定螺栓和固定螺孔配合安装可以使固定架对风机的固定更为稳定;
3、通过显示器可以实时监测风机及全热交换器的数据和功率,机体门关闭后,电磁铁插入磁铁槽内,通过单片机使电磁铁通电,使机体门的闭合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风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风机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新风机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新风机图1中A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新风机图3中B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净化箱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污风进风管、3管道转接口、4安装单元、401滑槽、402滑块、403“U”形滑动板、5便携拉杆、6固定单元、601固定螺孔、602固定架、603固定螺栓、604内六角螺块、7第一导气管、8全热交换器、9净化单元、901过滤网、902高效HPEA H11滤网、903吸附催化滤网、904紫外线灯板、905过滤箱、10承重板、11第二导气管、12第二风机、13新风排气管、14磁铁槽、15机体门、16电磁铁、17滤网、18集气罩、19单片机、20显示器、21把手、22第一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方便扩展的新风机,包括机体1和安装单元4,机体1为中空结构,机体1的内腔中部设有承重板10,承重板10上安装有全热交换器8,机体1内腔底部安装有第二风机12,第二风机12的进风口连接第二导气管11的一端,第二导气管11的另一端穿过承重板10表面的通孔连接全热交换器8的新风出口,第二风机12的出风口连接新风排气管13,新风排气管13的另一端穿过机体1侧面的通孔连接净化单元9,安装单元4共两个,按上下顺序依次设置于机体1内腔上部,如图4所示,安装单元4包括滑槽401、滑块402和“U”形滑动板403,滑槽401共两个,两个滑槽401对称设于机体1的内腔两侧,滑槽401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402,“U”形滑动板40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滑块的侧面,结合图1,其中位于下方的“U”形滑动板403上安装有第一风机22,第一风机22的进风口连接污风进风管2的一端,污风进风管2的另一端穿过机体1上表面的进气口连接集气罩18,集气罩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滤网17,第一风机22的出风口连接第一导气管7的一端,第一导气管7的另一端连接全热交换器8的污风进风口,如图1和2所示,还包括单片机19,单片机19设于机体1的上表面,单片机19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单片机19与第一风机22、第二风机12和全热交换器8电连接,通过单片机19控制第一风机22经污风进风管2从集气罩18内的滤网19处吸气,然后经第一导气管7送至全热交换器8内进行净化和交换,然后新风经第二导气管11排出,在使用过程中,新风机功率不足时,可通过便携提杆5将安装单元4内的“U”形滑动板403及侧面固定连接的滑块402从滑槽401内滑动,进而使“U”形滑动板403伸出,然后更换风机或者添加风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净化单元9共三个,如图2所示,其中2个与全热交换器8连接,另外1个与第二风机连接,净化单元9包括过滤网901、高效HPEA H11滤网902、吸附催化滤网903、紫外线灯板904和过滤箱905,过滤箱905为中空结构,过滤箱905右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网901,过滤箱905内腔从右至左依次设有高效HPEA H11滤网902、吸附催化滤网903和紫外线灯板904,紫外线灯板904与单片机19电连接,通过净化单元9可以对新风机排出的空气进行再次净化。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单元6,固定单元6共两个,分别与安装单元对应,固定单元6包括固定螺孔601、固定架602、固定螺栓603和内六角螺块604,固定架602的一端通过转轴与“U”形滑动板403的前侧面转动连接,固定架602的另一端上的通孔内安装有固定螺栓603,固定螺孔601设于“U”形滑动板403的前侧面,固定螺孔601与固定螺栓位置大小对应,通过固定架602可以对“U”形滑动板403上安装的风机进行固定,通过固定螺栓603和固定螺孔601配合安装可以使固定架602对风机的固定更为稳定。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机体门15和把手21,机体门15设于机体1的前侧面,机体门15通过转轴与机体1的前侧面转动连接,把手21设于机体门15的外侧面右侧,通过把手21和机体门15可以在更换或者调整风机时更为便捷。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显示器20和便携拉杆5,显示器20设于机体门15的外侧面上部,显示器20与单片机19电连接,便携拉杆5共四个,便携拉杆5对称设于“U”形滑动板的前侧面两端,通过显示器20可以实时监测风机及全热交换器8的数据和功率。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电磁铁16和磁铁槽14,电磁铁16设于机体门15的内侧面,磁铁槽14设于机体1的前侧面,电磁铁16和磁铁槽14大小位置对应,电磁铁16与单片机19电连接,在机体门15关闭后,电磁铁16插入磁铁槽14内,通过单片机19使电磁铁16通电,使机体门15的闭合更为稳定。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管道转接口3,管道转接口3设于污风进风管2的上部,管道转接口3的转接头处螺纹连接有密封盖,通过管道转接口3可以在添加风机时,使两台风机的输出聚集在一处,节省资源。
在使用时:通过单片机19控制第一风机22经污风进风管2从集气罩18内的滤网19处吸气,然后经第一导气管7送至全热交换器8内进行净化和交换,然后新风经第二导气管11排出,在使用过程中,新风机功率不足时,可通过便携提杆5将安装单元4内的“U”形滑动板403及侧面固定连接的滑块402从滑槽401内滑动,进而使“U”形滑动板403伸出,然后将新的新风机安装在“U”形滑动板403上,将管道转接口3上的密封盖取下,然后将新的新风机的进气口与管道转接口3连接,然后将“U”形滑动板403推入机体1内,然后通过固定架602可以对“U”形滑动板403上安装的风机进行固定,通过固定螺栓603和固定螺孔601配合安装可以使固定架602对风机的固定更为稳定,然后关闭机体门15,通过单片机19使电磁铁16通电,使机体门15的闭合更为稳定,通过单片机使显示器20显示风机及全热交换器8的数据和功率。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单片机19的具体型号为西门子KJ1-M10,第一风机22、第二风机12和全热交换器8则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自由配置,第一风机22和第二风机12建议选用350-650mm的空气净化器专用横流风扇,单片机19控制第一风机22、第二风机12、紫外线灯板904、显示器20、电磁铁16和全热交换器8工作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方便扩展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和安装单元(4),所述机体(1)为中空结构,所述机体(1)的内腔中部设有承重板(10),所述承重板(10)上安装有全热交换器(8),所述机体(1)内腔底部安装有第二风机(12),所述第二风机(12)的进风口连接第二导气管(11)的一端,所述第二导气管(11)的另一端穿过承重板(10)表面的通孔连接全热交换器(8)的新风出口,所述第二风机(12)的出风口连接新风排气管(13),所述新风排气管(13)的另一端穿过机体(1)侧面的通孔连接净化单元(9),所述安装单元(4)共两个,所述安装单元(4)包括滑槽(401)、滑块(402)和“U”形滑动板(403),所述滑槽(401)共两个,两个滑槽(401)对称设于机体(1)的内腔两侧,所述滑槽(401)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402),所述“U”形滑动板(40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滑块的侧面,其中位于下方的“U”形滑动板(403)上安装有第一风机(22),所述第一风机(22)的进风口连接污风进风管(2)的一端,所述污风进风管(2)的另一端穿过机体(1)上表面的进气口连接集气罩(18),所述集气罩(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滤网(17),所述第一风机(22)的出风口连接第一导气管(7)的一端,所述第一导气管(7)的另一端连接全热交换器(8)的污风进风口,还包括单片机(19),所述单片机(19)设于机体(1)的上表面,所述单片机(19)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单片机(19)与第一风机(22)、第二风机(12)和全热交换器(8)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扩展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单元(9)共三个,所述净化单元(9)包括过滤网(901)、高效HPEA H11滤网(902)、吸附催化滤网(903)、紫外线灯板(904)和过滤箱(905),所述过滤箱(905)为中空结构,所述过滤箱(905)右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网(901),所述过滤箱(905)内腔从右至左依次设有高效HPEA H11滤网(902)、吸附催化滤网(903)和紫外线灯板(904),所述紫外线灯板(904)与单片机(19)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扩展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单元(6),所述固定单元(6)共两个,所述固定单元(6)包括固定螺孔(601)、固定架(602)、固定螺栓(603)和内六角螺块(604),所述固定架(602)的一端通过转轴与“U”形滑动板(403)的前侧面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架(602)的另一端上的通孔内安装有固定螺栓(603),所述固定螺孔(601)设于“U”形滑动板(403)的前侧面,所述固定螺孔(601)与固定螺栓位置大小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扩展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体门(15)和把手(21),所述机体门(15)的设于机体(1)的前侧面,所述机体门(15)通过转轴与机体(1)的前侧面转动连接,所述把手(21)设于机体门(15)的外侧面右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扩展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器(20)和便携拉杆(5),所述显示器(20)设于机体门(15)的外侧面上部,所述显示器(20)与单片机(19)电连接,所述便携拉杆(5)共四个,所述便携拉杆(5)对称设于“U”形滑动板(403)的前侧面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扩展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磁铁(16)和磁铁槽(14),所述电磁铁(16)设于机体门(15)的内侧面,所述磁铁槽(14)设于机体(1)的前侧面,所述电磁铁(16)和磁铁槽(14)大小位置对应,所述电磁铁(16)与单片机(19)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扩展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道转接口(3),所述管道转接口(3)设于污风进风管(2)的上部,所述管道转接口(3)的转接头处螺纹连接有密封盖。
CN201922232136.6U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方便扩展的新风机 Active CN211667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32136.6U CN211667966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方便扩展的新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32136.6U CN211667966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方便扩展的新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67966U true CN211667966U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35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32136.6U Active CN211667966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方便扩展的新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679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76765A (zh) 具有室内外换气功能的室内空气净化器
CN103486674A (zh) 一种壁挂式新风净化器
CN218001758U (zh) 一种实验室空气净化用换风装置
CN206823395U (zh) 一种快装窗式净化器
CN208025738U (zh) 一种快速换气的家庭装修空气净化装置
KR20190132044A (ko) 창문형 환기장치
CN203478450U (zh) 一种壁挂式新风净化器
CN211667966U (zh) 一种方便扩展的新风机
CN206626709U (zh) 一种壁挂式新风机
CN206637723U (zh) 回风箱式电子净化器组件及风机盘管空调机组
CN218565541U (zh) 一种集中供热用空气热源泵
CN204693642U (zh) 具有室内外换气功能的室内空气净化器
CN205619500U (zh) 一种吊顶式全热交换新风机
CN211009098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空压机
CN207196801U (zh) 兼具室内净化功能的壁挂新风机
CN109373495A (zh) 带新风系统的模块化手术室
CN213873021U (zh) 一种吊顶式全热交换新风机
CN214891583U (zh) 一种中央空调用净化消毒改造等离子微静电净化杀菌装置
CN217131447U (zh) 一种快速换风的壁挂式新风系统
CN216011207U (zh) 一种便于更换滤芯的全热交换器
CN205102275U (zh) 一种新型空气净化器
CN217955682U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洁净装配系统
CN214551836U (zh) 一种下吹式层流净化操作台
CN213306039U (zh) 一种电气工程机房通风除尘设备
CN214891651U (zh) 一种高效净化的双冷源新风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