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65880U - 一种市政绿化带排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市政绿化带排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65880U
CN211665880U CN202020127110.5U CN202020127110U CN211665880U CN 211665880 U CN211665880 U CN 211665880U CN 202020127110 U CN202020127110 U CN 202020127110U CN 211665880 U CN211665880 U CN 2116658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ilter
water
soil
green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271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华雄
王臣龙
倪友金
郭勇强
林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yun Construction Industry Fuj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yun Construction Industry Fuj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yun Construction Industry Fuj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yun Construction Industry Fuj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2711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658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658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6588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市政绿化带排水结构,涉及绿化带技术领域,解决了绿化带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围拢于绿化带周侧的石体,所述石体围拢形成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底部设置有出水层,所述出水层顶部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顶部设置有土壤层,所述土壤层顶部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过滤盒,所述过滤盒周侧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盒内设置有传输管,所述传输管穿过土壤层且与过滤层相连通,具有提高绿化带排水能力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市政绿化带排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化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绿化带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绿化带,指的是提供绿化的条形地带,可以消除视觉疲劳、净化环境、美化城市、减少交通事故等作用,在城市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目前,公告号为CN20960932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绿化带,包括多个依次排布的种植槽本体,分别设置于每一种植槽本体两端壁的卡接组件,以及用于固定相邻两个种植槽本体中卡接组件的限位件。每组卡接组件均由多个间隔设置于种植槽本体端壁的卡接块组成,每一种植槽端壁的两个卡块之间形成卡接槽,且位于同一种植槽本体两端壁的卡接槽和卡接块交错设置,种植槽本体端壁于每一卡接槽处均开设有与卡接块匹配的插接孔。
但是,绿化带排水能力有限,下雨天时绿化带内的雨水排泄不及时容易形成积水,当积水的水位较高时,积水溢出容易带走绿化带内的土壤,造成土壤流失,会对绿化带内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绿化带排水结构,具有提高绿化带排水能力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绿化带排水结构,包括围拢于绿化带周侧的石体,所述石体围拢形成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底部设置有出水层,所述出水层顶部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顶部设置有土壤层,所述土壤层顶部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过滤盒,所述过滤盒周侧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盒内设置有传输管,所述传输管穿过土壤层且与过滤层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雨水于绿化带内汇集,此时一部分的雨水通过土壤层向下进行渗透,另一部分的雨水通过进水口被过滤网与土工布层过滤后汇集于过滤盒底部,由传输管传输至过滤层进行过滤,接着进入出水层,由出水层进行排出。整个使用过程简单、方便,通过传输管将过滤后的雨水传输至过滤层,跳过土壤层,有利于提升绿化带的排水能力,降低绿化带积水水位过高带走绿化带土壤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盒靠近底部部分嵌设于土壤层,所述进水口底部与土壤层顶部相平齐,所述传输管设置于过滤盒底部中间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过滤盒嵌设于土壤层,有利于提高过滤盒的安装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盒内部靠近底部部分设置有土工布层,所述土工布层底部与传输管顶部具有一定空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进入过滤盒的雨水被土工布层过滤,有利于降低雨水中的土壤流失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传输管与过滤盒底部通过螺接固定,所述过滤盒顶部螺接设置有封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输管与过滤盒螺接固定,有利于降低过滤盒的安装难度。过滤盒顶部设置有封盖,有利于打开过滤盒,清理土工布层过滤后得到的土壤。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层包括卵石部与细沙部,所述卵石部位于土壤层底部,所述细沙部位于卵石部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通过卵石层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同时卵石层的雨水传输能力较好,然后由细沙层进行精细过滤,减少土壤的流失。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石体周侧内壁靠近顶部部分开设有限制水位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连通至卵石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绿化带内的积水水位过高时,通过传输槽将雨水传输至过滤层,有利于降低积水漫出绿化带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出水层包括出水空间,所述出水空间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过滤层的且开设有若干透水孔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设置有滤沙网,所述出水空间设置有出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被过滤层过滤后的雨水汇集于出水空间,由出水空间内的出水管进行排出,有利于提升雨水的排出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使用时,绿化带内的一部分雨水通过土壤层向下渗透,另一部分雨水被过滤盒过滤后,通过传输管传输至过滤层,由过滤层进行过滤后传输至出水层,最后由出水层进行排出,整个使用过程简单、方便,能够较为有效的排出绿化带内的雨水,有利于提升绿化带的排水能力;
2.石体开设有排水槽,当绿化带内的水位上升时,通过排水槽将雨水传输至过滤层,有利于限制水位高度,降低雨水漫出绿化带造成土壤流失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内部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石体;2、种植槽;3、出水层;301、出水空间;4、过滤层;401、卵石部;402、细沙部;5、土壤层;6、过滤盒;7、进水口;8、过滤网;9、传输管;10、土工布层;11、封盖;12、排水槽;13、支撑板;14、滤沙网;15、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与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市政绿化带排水结构,包括石体1。绿化带周侧通过石体1进行围拢,石体1围成的空间为种植槽2。种植槽2底部设置有出水层3,用于排出雨水。出水层3顶部设置有过滤层4,用于过滤雨水中的土壤。过滤层4顶部设置有土壤层5,用于种植绿植。
参见图1,土壤层5顶部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过滤盒6,过滤盒6设置有传输管9,传输管9穿过土壤层5至过滤层4顶部,实现与过滤层4的连通,使得被过滤盒6过滤后的雨水传输至过滤层4。
参见图1,传输管9螺接于过滤盒6底部中间位置,安装时将传输管9周侧土壤挖开,将过滤盒6放入并埋土,使得过滤盒6靠近底部部分嵌设于土壤层5。
参见图1与图3,过滤盒6周侧靠近顶部部分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进水口7,进水口7底部与土壤层5顶部相平齐,用于使绿化带顶部的积水进入过滤盒6。进水口7固定连接有过滤网8,优选的,过滤网8采用网口细密的铁丝网结构,用于过滤雨水中的杂物以及土壤。
参见图1与图3,过滤盒6内部靠近底部部分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顶部通过绑接固定有土工布层10,土工布层10位于进水口7的下方,用于过滤进入过滤盒6的雨水,减少雨水中土壤的含量。土工布层10与传输管9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被过滤后的雨水于过滤盒6底部汇集,接着通过传输管9向滤层4传输。
参见图1与图3,过滤盒6顶部通过螺接固定有封盖11,方便工作人员打开过滤盒6,清理被土工布层10过滤的土壤,有利于减少土壤流失。
参见图1,过滤层4包括由卵石、碎石等构成的卵石部401与由细沙构成的细沙部402。卵石部401顶部与土壤层5底部相接触,传输管9连通至卵石部401,将过滤盒6过滤后的雨水传输给卵石部401,由卵石部401继续进行过滤,同时卵石部401的渗水能力较好,不会阻碍雨水的正常渗透。细沙部402顶部与卵石部401底部相接触,用于对从卵石部401渗透的雨水进行过滤。
参见图1,出水层3由混凝土浇筑且位于细沙部402底部,包括出水空间301,用于汇集雨水。出水空间301顶部由混凝土浇筑有支撑板13,用于支撑过滤层4以及土壤层5,支撑板13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透水孔,支撑板13顶部设置有滤沙网14,用于阻碍细沙部402的细沙进入透水孔。被细沙部402过滤的雨水通过透水孔进入出水空间301,出水空间301底部设置有与外部排污管相连通的出水管15,将出水空间301内汇集的雨水排出。
参见图1,石体1周侧内壁靠近顶部部分开设有排水槽12,排水槽12于石体1内部向下延伸且连通至卵石部401顶部。当雨势较大时,传输管9传输雨水的速率不足,使得绿化带内的水位上升时,雨水通过传输槽传输至卵石部401,有利于限制绿化带内的水位高度。
使用原理:
参见图1与图3,下雨时雨水于土壤层5顶部汇集,此时汇集的雨水通过进水口7被过滤网8与土工布层10过滤后汇集于过滤盒6底部,由传输管9传输至卵石部401,经过卵石部401的过滤渗透传输至细沙部402进行再次过滤,最后通过透水孔进入出水空间301,由出水管15将出水空间301内汇集的雨水排入外界排污管。并且当雨势较大传输管9的传输效率不足时,由排水槽12对漫起的水位进行限制,阻碍雨水满溢出绿化带造成土壤流失。整个使用过程简单、方便,提升绿化带的排水能力的同时,能够较为有效的将土壤留在绿化带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市政绿化带排水结构,包括围拢于绿化带周侧的石体(1),所述石体(1)围拢形成种植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2)底部设置有出水层(3),所述出水层(3)顶部设置有过滤层(4),所述过滤层(4)顶部设置有土壤层(5),所述土壤层(5)顶部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过滤盒(6),所述过滤盒(6)周侧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进水口(7),所述进水口(7)设置有过滤网(8),所述过滤盒(6)内设置有传输管(9),所述传输管(9)穿过土壤层(5)且与过滤层(4)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绿化带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盒(6)靠近底部部分嵌设于土壤层(5),所述进水口(7)底部与土壤层(5)顶部相平齐,所述传输管(9)设置于过滤盒(6)底部中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绿化带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盒(6)内部靠近底部部分设置有土工布层(10),所述土工布层(10)底部与传输管(9)顶部具有一定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绿化带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管(9)与过滤盒(6)底部通过螺接固定,所述过滤盒(6)顶部螺接设置有封盖(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绿化带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4)包括卵石部(401)与细沙部(402),所述卵石部(401)位于土壤层(5)底部,所述细沙部(402)位于卵石部(401)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市政绿化带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体(1)周侧内壁靠近顶部部分开设有限制水位的排水槽(12),所述排水槽(12)连通至卵石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市政绿化带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层(3)包括出水空间(301),所述出水空间(301)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过滤层(4)的且开设有若干透水孔的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顶部设置有滤沙网(14),所述出水空间(301)设置有出水管(15)。
CN202020127110.5U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市政绿化带排水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6658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7110.5U CN211665880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市政绿化带排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7110.5U CN211665880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市政绿化带排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65880U true CN211665880U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40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27110.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665880U (zh) 2020-01-19 2020-01-19 一种市政绿化带排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658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19757U (zh) 一种雨水原位净化修复系统
CN110042724B (zh)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CN209643420U (zh) 功能复合型雨水花坛及采用这种花坛的雨水消能净化系统
CN108218120A (zh) 一种河湖滨岸带径流污染物复合拦截系统
CN113201992A (zh) 高速公路路面径流的阶梯形生物滞留装置
CN205662974U (zh) 一种山丘区生态型雨水分质集蓄系统
CN211690687U (zh) 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蓄水结构
CN210216685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渗透结构
CN211665880U (zh) 一种市政绿化带排水结构
CN218126031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节排水及灌溉系统
CN213897307U (zh) 一种雨水收集装置
CN214831634U (zh) 具有排水功能的铺装道路
CN216551987U (zh) 一种山区道路绿化边坡排水结构
CN210194808U (zh) 城市雨污分流系统
CN211558160U (zh) 一种市政树池
CN210342083U (zh)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CN2918404Y (zh) 用于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
CN210916859U (zh)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CN113622603A (zh) 海绵城市雨水系统
CN212294961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的绿化沟
CN105908802B (zh) 一种山丘区生态型雨水分质集蓄系统及构建方法
CN213951822U (zh) 一种新型透水式生态边沟
CN205061812U (zh) 多级雨水生物处理装置
CN215561617U (zh) 一种基于透水混凝土层的生态社区系统
CN218843275U (zh) 海绵城市景观园林排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21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213